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流域综合治理习题

41流域综合治理习题

41流域综合治理习题
41流域综合治理习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水利局,277200)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关系到农业条件的稳定和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 和生活环境的切实保证和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是建设开放式的山清水秀、经济繁荣、城乡富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川的需要。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有肥沃的土地,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土壤侵蚀已构成粮食生产的潜在危机。水和肥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因子。严重的水蚀既造成了降水在土壤不易蓄积和保存,加重了水分不足的胁迫,又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使肥沃的表土损失,而不肥沃的底土裸露,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恶化。特别严重的是形成了地形支离破碎、生态脆弱的不良环境,从根本上恶化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重视和建立农业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获得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1 修筑梯田是加强降水就地入渗的有效途径 梯田是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梯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大范围的兴起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70年代建设速度最快,水平梯田不是保持水土、治理江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

措施,而且对进一步增强丘陵、沟壑地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1.1 梯田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 坡改梯后,田面水平,拦蓄降雨量增加,其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环境下的坡地土壤含水量。据甘肃省平凉市水保总站试验地1981年8月25日测定,在连续降雨218mm的情况下(日最大降雨61mm),降水被水平梯田全部拦蓄,下渗深度达160cm以上,在0~160cm土层的蓄水总量为315.5mm,包括原有土壤水分97.5mm,每亩年合有152.06m3水分,较坡地高出57.7m3,相当于多86.3mm的一次降雨。 1.1.2 梯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坡地修成梯田后,由于减少了土壤侵蚀,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甘肃省定西水保试验站对相同情况下梯田与坡地的土壤分析表明,旱梯田土壤肥力显著高于坡地(见表1)。 表1 旱梯田与坡地土壤肥力比较 1.1.3 梯田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甘肃省平凉市连续12年梯条田与坡耕地对比测定资料表明,条田比同等塬坡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5kg,梯田比同等山坡地平均亩增产粮食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上。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所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引言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面临着重大难题,更是我国面临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流失,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会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给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十分重要,而治理水土流失就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普遍推行,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治理模式。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在5~30km2的自然闭合集水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三大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原则。它既是治理的自然单元,又是开发的经济单元,是江河与广大面上连接的纽带,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地生产生活条件,提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保住水、土、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莫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脱贫致富和发展上流坡经济创造条件。扩大人口环境容量,以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缓洪、削峰、减沙,提高江河防洪减灾能力;拦蓄地表径流,肠养水源,以改善灌溉和人畜饮水条件,提高抗早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小流域治理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问题 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4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目前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个阶段,多因前两个阶段投入不足,造成工作深度不够,以致后两个阶段的工作无法具体深入,给工程实施造成了先天不足。 2、资金投入不足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摘要 (5) 1.2 报告编写依据 (6) 1.3 报告编写范围 (8) 1.4 指导思想 (8) 1.5 治理目标 (8)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 项目背景 (10) 2.2 必要性分析 (12)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三章项目地点基本情况分析 (17) 3.1 建设地点自然条件 (17) 3.2 社会经济 (20) 3.3 生态环境现状 (22)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规模 (24) 4.1 项目建设的原则 (24) 4.2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24) 4.3 项目建设总体规模 (26) 第五章治理技术与方案 (27) 5.1 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 (27)

5.3 河道治理方案 (29) 5.4 土地整理方案 (30) 5.5 村庄环境治理方案 (32) 5.6 产业发展方案 (41)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44) 6.1 流域治理 (44) 6.2 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48) 6.3 农田水利设施 (50) 6.4 土地整理 (51) 6.5 村庄绿化 (57) 6.6 果品产业发展 (57) 第七章施工进度安排 (60) 7.1 工期规划依据和原则 (60) 7.2 项目实施计划 (60) 第八章组织管理 (64) 8.1 项目招投标管理 (64) 8.2 项目招投标制 (64) 8.3 工程监理制 (65) 8.4 组织管理措施 (65) 8.5 技术保障措施 (67)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8)

9.2 编制说明 (69) 9.3 投资估算 (69) 9.4 资金筹措 (77) 9.5 资金运用计划 (77) 第十章土地、规划与环境保护 (78) 10.1 土地规划与产权 (78) 10.2 环境保护措施 (78)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 (81) 11.1 经济效益 (81) 11.2 生态效益 (81) 11.3 社会效益 (82)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84)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1217055.html,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作者:司桂芹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已成为今后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流域水污染治 理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落实节水措施、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营、强化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3-79-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水环境管理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我国流域治理工作现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是加强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落实水环境治理措施,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合理配置水土资源,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水源地保护 1.1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水资源保护区进行科学的划定,对划定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按保护区级别设置界限标志,并大力开展受水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 1.2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和监管 成立水源地管理办公室,负责水源保护措施的制订。例如,采取隔离防护措施,设立防护栏,竖立保护区界标,水源地宣传牌等。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设完成的与供水设施无关且不是水源保护设施,应立即拆除;对于饮用水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的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应进行拆除或关闭。 1.3 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 水源保护区要启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和水库型水源藻毒素监 测。加强水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监测和管理水平,启动水源毒性预警监测[1]。 2 落实节水措施 2.1 农业节水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植被破坏,土壤大量“石化”、“沙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沙尘暴加剧。同时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使得下游洪涝灾害加剧。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境内植被退化、地形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严重的水士流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加快该地区综合治理步伐,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模式 1.1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鉴于陇东区和渭北区面积相对较大,资料较为完整,且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具有较好代表性,在对初选的10多条小流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陇东区泾川县茜家沟和宁县老虎沟两条典型小流域,以及渭北区长武试区的王东沟和淳化试区的泥河沟共4条流域进行重点剖析。 茜家沟的治理格局是塬面修条田、道路林网,坡面建梯田、防护林带和果园,沟壑是刺槐林、柳谷坊群;老虎沟则主要是以水平条田为主体的塬面防治体系,营造水保林为主体的坡面防治体系和以塘坝、谷坊、防冲林为主体的沟道防治体系。王东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这不仅是正视人口增长的实际,妥善解决粮食自给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塬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其在各项措施中的比例呈现出稳中微升的趋势。其次是水保林、经济林稳定扩大,比例不断提高,尤以经济林最甚。这一方面促进林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该类型区塬面建设和沟坡治理的重要措施。至于种草比例相对减少,也是该类型区在选择措施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的体现。其结果必然是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泥河沟综合治理过程中水保林和种草的比例呈反向发展,这主要是取决于小流域相对温湿气候的适宜性和当地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体现。对梯田和经济林所占比例的微升,无疑是为保证粮食自给和对提高经济收入的措施响应。 1.2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现有治理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三道防线模式(南小河沟)、生态经济带模式(庆丰沟)、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老虎沟)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茜家沟)4种。另外,依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村经济及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划分为: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科技开发型模式;②以种养加运销业连带发展为目标的梯层开发型模式;③以景点旅游结合商饮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城郊开发型模式等等。 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三道防线模式”、“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均由塬面、沟坡、沟谷三道治理防线组成;而“生态经济模式”则由塬面、塬边、沟坡和沟底4个生态经济带组成。尽管它们的组成单元稍有不同,但从空间排列看,均沿立体垂直方向依次分布,与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侵蚀地貌

龙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技术标

工程编号:深圳建设工程施工招标 投标文件 工程名称:龙岗河流域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标 日期: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第2章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5) 2.1基坑开挖工程与挡墙工程保护施工 (5) 2.2跨河桥梁拆除重建施工 (10) 2.2.1跨河桥梁拆除施工重难点分析 (11) 2.2.2跨河桥梁重建施工重难点分析 (12) 2.3场内交通组织及材料运输 (15) 2.4冲孔灌注桩及旋喷桩施工 (17) 2.5锚杆及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 (21) 第3章施工总体部署 (26) 3.1总体施工程序 (26) 3.2施工标段划分 (28) 3.3对各片区机械设备及临时设施布置 (29) 3.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5) 第4章施工进度网络图或带关键线路横道图及相关说明 (36) 4.1工期安排 (36) 4.2工序时间参数安排及关键线路 (36) 4.3施工进度网络图或带关键线路横道图 (38) 第5章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和主要周转材料需求计划表、相关说明 (41) 5.1主要机械设备的数量配置和性能 (41) 5.1.1主要机械设备的数量配置和性能 (41) 5.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用电功率统计" (42) 5.2主要施工阶段各工种的人数配置 (42) 5.3主要周转材料的品种和数量配置 (43) 第6章招标人要求编制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44) 6.1基坑开挖及挡墙保护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44) 6.1.1施工程序 (44) 6.1.2主要施工方法 (45) 6.1.3对招标文件约定的材料设备及施工技术要求响应 (61) 6.1.4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措施和总、分包管理措施 (61) 6.2跨河桥梁拆除重建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68) 6.2.1施工程序 (68) 6.2.2主要施工方法 (71) 6.2.3对招标文件约定的材料设备及施工技术要求响应 (84) 6.2.4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措施和总、分包管理措施 (84) 6.3场内交通组织及材料运输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86) 6.3.1施工程序 (86) 6.3.2主要施工方法 (87) 6.3.3对招标文件约定的材料设备及施工技术要求响应 (89) 6.3.4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措施和总、分包管理措施 (89)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工程简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 原沟壑区,流域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 土壤侵蚀模 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侬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地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工程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地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地招标公告,根据工程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 工程地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地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 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工程 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地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地施工特点

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地原则,采用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地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 虑环境保护地要求.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 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工程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 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 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地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工程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 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 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 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地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 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实验,按时提交各项实验成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 1.5 施工组织设计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技术支持 (5)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吕文档

1.8工程管理 (6) 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 1.10效益分析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设计依据 (9)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 3.1项目区选择 (10) 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 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 4.1建设任务 (18) 4.2建设目标 (18) 4.3建设规模 (18) 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 5.1布设原则 (20) 5.2水土保持分区 (20) 5.3总体布置 (21) 5.4工程措施设计 (22) 5.5林草措施设计 (27) 5.6封育措施设计 (34) 5.7措施数量汇总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 6.1工程量 (37) 6.2施工条件 (38)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 6.4施工组织形式 (39) 6.5施工进度 (40) 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 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 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 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 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 第八章技术支持 (45) 8.1技术支持方案 (45) 8.2技术培训 (45) 8.3技术推广 (46) 第九章工程管理 (47) 9.1工程建设管理 (47) 9.2工程运行管理 (48) 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 10.1投资概算 (50) 10.2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 11.1经济效益 (53) 11.2生态效益 (53) 11.3社会效益 (54) 11.4经济分析 (55) 附表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理,让人民群众满意。 2011年12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65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指出: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要遵循“政 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努力、造福于民”的思路,以“水清、水活、水阔、水利”为治理目标,建设以水系为纽带、人水相依、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的 主城区生态轴。 二、规划理念 1、生态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与管理,控制污水排放、修复河流湿地,建设符合居民日常游憩需求的带状绿化空间。不仅仅从王家河建设的角度,更重要从南湖、芭蕉湖 “两湖连通”的角度构筑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 2、文脉传承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使王家河成为文脉传承的载体,展现湘楚文化深刻内涵和风土人情。 3、服务民众 从当地大众游憩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满足其喜好的休闲游憩项目。 4、综合利用 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除了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作者:来源:岳阳网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责任编辑:钟燕霞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技巧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技巧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二是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解题时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要回答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解题流程] 角度一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答题思路为: [典例] (2009·天津高考)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内容。 [应用流程] [答案](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答题术语]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请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黄河上游(河口以上地区)有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分布,说明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几乎无支流汇入黄河,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而且径流量在不断减少。第(3)题,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应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答案:(1)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3)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量,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面积 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土壤侵蚀模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农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搞好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的招标公告,根据项目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工程的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的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项目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项目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的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按时提交各项试验成果及检测报告,为指示后续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依据。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施工准备完成后,我项目部立即组织全体工程技术认真阅读施工图纸,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研究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其程序

小流域综合治理说明书

1 综合说明 1.1项目选择的背景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为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新安江中学的地理老师韦思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分析和学习成功的流域开发模式,对于我们国家的流域开发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三节:共有四个标题,我们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这一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标题: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也就是给田纳西河流域“号号脉”,摸清田纳西河的基本情况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号完脉的基础上再开出一剂“处方”,给田纳西河的治理与开发献策。这两块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理要素的学习基本完成,可是系统的运用这些地理要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教学目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条件, 2、掌握纳西河流域治理和开发的基本措施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该流域的自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方法。 【教学方法】为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我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新安江水电站屹立于桐官。足以看出流域的治理是每一代人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但是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是一个系统且又复杂的工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功的流域治理的典范(我认为如此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目标) 一:展示课件,讲解流域,水系,干支流,分水岭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二:了解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号脉): 1,将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借助书本和资料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自然资源等五个方面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讨论这些自然条件的对于发展产生的利弊影响。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逻辑结构图并展示出来,老师加以总结概括。 2.结合PPT阅读课文,让学生总结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文地理条件。通过对比18世纪和19世 纪引导学生得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后果: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染严重,贫穷落后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法编写提纲

精心整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1 1.2 1.3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7 1.8 1.9 1.10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 2.2 2.3 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 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

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3.1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小流域位置、范围,涉及行政村情况。 3.3.2 3.3.3 3.3.4 3.3.5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 附图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4 / 4 10.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类 设问1: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 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 公司”的原因 设问2: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设问3: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背景:罗讷河流域及其开发概 况、罗讷河流域地形图 考向: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 景、开发及保护 背景:乌裕尔河的历史演化及其位置图 考向:河流治理措施 背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相关统计资料图 考向:流域的综合开发 考向 河流或湖泊开发的分析思路 [2019天津文综,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解答示例: 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描述角度语言表达 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其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4 / 4

1.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答案赞成。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河流综合治理和开发,要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自然条件,确定治理措施和开发方向。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图示东北部正处于小盆地地区,并有狭窄水道与外界相连,适于建设水库,同时小盆地附近居民点多,水库建设可发挥其供水功能。但该地耕地面积广,区域内还有居民点和公路,水库的修建势必会淹没大量良田和道路,还需对库区居民进行迁移安置。 2.(2019四川攀枝花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滩水电站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盐边与米易两县交界处,水电站最大坝高240米,总库容58亿立方米,是攀枝花市主要水源保护区。该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现大雾景观,蔚为壮观。 材料二下图示意二滩水库泄洪景观、水库年内流量过程、银鱼。 4 / 4

凯里市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凯里市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 采购需求 一、资格条件 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之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②供应商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若为三证合一或五证合一的,可只提供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营业执照); ③本次招标要求须具有地质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甲级及以上资质,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 ④联合体: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不超过5家; 二、建设、运营内容 1。1建设、运营内容 (1)建设内容包括:①河道疏浚及修复工程;②煤矸石治理工程;③水质 在线监测系统;④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⑤建成煤矿污染治理教育基地。 1。2合作期限及建设计划 (1)合作期限:本项目合作期限30年,其中建设期5年,运营期25年。项目建设期以《PPP项目合同》签署之日起开始计算。 (2 )建设计划:工程总体为2年示范,5年建成。工程建设期分为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总工期为60个月。 1)主体工程进度按“一矿一策、先期示范”的原则实施,具体如下: 先期示范项目 ①酸性废水治理工程 凯里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龙洞泉污染治理工程、下院桥头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 万利-青杠坳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3个试点先行开展。其中2019年12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月31日完成凯里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龙洞泉污染治理工程;2021年12月31 日完成下院桥头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万利-青杠坳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 ②煤矸石堆场污染治理工程 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大猫山、老屋基沿公路两侧、锐达洗煤厂及桃子冲4处煤矸石治理示范点。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剩余的24处煤矸石治理点。 2)后期治理项目 在总结“一矿一策、先期实施”工程经验的情况下,实施剩余的18个矿井水污染治理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警示教育示范基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使矿井酸性废水、煤矸石堆场淋溶水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减排目标及河道生态修复目标,使煤矿酸性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在上述目标实现及地方政府针对鱼洞流域水污染其他综合治理措施的前提下,使鱼洞河受污染河道水质基本达到流域水功能水质目标要求(根据黔东南州水功能区划鱼洞河流域为二级水功能区域,水质目标为III类),河道生态得以修复,河道水变清、岸变绿,流域水功能基本得到恢复。 1。3公共服务内容 项目在建设完成后,应对建成建筑、治理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对废水处理的11处井口工程、大风洞镇龙洞泉等治理区域的持续治理服务,对已完工的工程提供专业的运营、养护与修理服务,并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证治理区域的水质标准。具体包括: ①废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即11处井口工程的维护; ②河道水质的持续监测,监测水质标准应达到政府要求; ③煤矸石渣场或堆存点的持续维护; 1。4投资概算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250289。46万元。 三、评分办法 本项目评审方法为综合评标价法。

高三地理: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

11.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 模板展示 描述角度语言表达 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其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应用体验 1.读下图,回答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解答示例:

2.(2018北京昌平期末)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哥伦比亚河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注入太平洋,全长2 044千米。流域面积415 211平方千米,最大支流斯内克河,河口平均流量7 400立方米/秒。哥伦比亚 河沿干、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坝,为世界上大河流水力资源获得充分利用的河流梯级开发工程。 (1)说明该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近二十年来,环保主义者不断要求拆除哥伦比亚河支流——斯内克河下游4座大坝,大坝的去留在全美国上下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裁决改造大坝以保护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 (3)简述美国拆除、改造水坝的主要原因。 答案(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流域内工农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2)减轻旱涝灾害,改善枯水期水质,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电能。 (3)利于鲑鱼洄游;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解析(1)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从流量、水能、市场等因素综合分析。根据材料,哥伦比亚河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发源于落基山脉并入海,说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经区域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同时,流域内工农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有效减轻旱涝灾害,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枯水期水质,提供稳定的 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电能。 (3)由于水坝阻断了鱼类的洄游,美国拆除、改造水坝有利于鲑鱼洄游;还可以恢复河流自然 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拆除的多为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区域已经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拆除水坝不会影响当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