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

1.5 施工组织设计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技术支持 (5)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吕文档

1.8工程管理 (6)

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

1.10效益分析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设计依据 (9)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

3.1项目区选择 (10)

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

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

4.1建设任务 (18)

4.2建设目标 (18)

4.3建设规模 (18)

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

5.1布设原则 (20)

5.2水土保持分区 (20)

5.3总体布置 (21)

5.4工程措施设计 (22)

5.5林草措施设计 (27)

5.6封育措施设计 (34)

5.7措施数量汇总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

6.1工程量 (37)

6.2施工条件 (38)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

6.4施工组织形式 (39)

6.5施工进度 (40)

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

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

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

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

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

第八章技术支持 (45)

8.1技术支持方案 (45)

8.2技术培训 (45)

8.3技术推广 (46)

第九章工程管理 (47)

9.1工程建设管理 (47)

9.2工程运行管理 (48)

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

10.1投资概算 (50)

10.2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

11.1经济效益 (53)

11.2生态效益 (53)

11.3社会效益 (54)

11.4经济分析 (55)

附表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3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5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6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成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7工程单价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8主要材料价格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9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0砂浆单价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1独立费用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2分部工程概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3工程单价分析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根据2012年2月27日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和区生态建设规划办公室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水保局发[2012]17号),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县着手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

近几年来,根据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区各地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县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水土流失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有效结合起来,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根据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县属重点治理区,必须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预防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为与区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相衔接,全面完成总体规划提出的治理任务目标,近几年来,县在区、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要全面完成区、市提出的近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仍需加快治理步伐。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切实搞好县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确保群众生存发展的需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为目标,并为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沟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侵蚀

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2年04月编制完成了《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2.1 项目区选择的理由

(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证,但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侵蚀严重。风沙灾害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基础条件较好,在优选措施、提高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治理,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

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

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

1.2.2 项目区概况

1.2.2.1 自然概况

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东径105°33′40″~105°46′23″,北纬37°32′24″~37°38′20″范围内,地处县北部沿山地带,靠近工业园区,包兰铁路东西横穿而过,流域总面积71.7km2,水土流失面积70.6km2,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沟小流域属低山-中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拨1462m,最低海拨1195m,最大高差达267m。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99h,多年平均降雨量223mm,蒸发量高达2100mm,最大冻土深度1.34m。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霜冻、干热风和冰雹等。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草甸土、新积土和堆垫土,厚度在1~1.5m之间,下层为沙砾石,适宜种植经果林。项目地下水储量

少,埋藏较深,开采利用难度较大,区域内主要的灌溉渠系是跃进渠及其所属的斗、农渠。

1.2.2.2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水土流失状况

根据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结合该地区自然条件,项目区属于荒漠草原带,区域内地面完整性较好,地形波状起伏,冲沟相对较少,属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交错区,土壤侵蚀以风蚀沙化为主,且强度大,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最大风速达40m/s。水力侵蚀主要受降水影响,主要发生在7~9月份。土壤侵蚀模数500-2000t/km2,大部分为微度-轻度水土流失等级。

2)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以南为卫引黄灌区,多年来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配套了沟、渠、田、林、路等基础设施,对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项目区一直没有开展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

近年来,当地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宣传及预防监督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因资金原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较少,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1.2.2.3 土地利用情况

由于项目区位于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平田整地难度大,加之缺乏水资源,难以将其开发利用种植传统作物,现在是一片裸露的荒地,植被稀少,项目区内耕地较少,以后可以规划为景观生态园。

1.2.2.4 社会经济情况

沟小流域属于县镇管辖区域,县共辖6乡5镇118个行政村。镇现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6297人,其中农业人口2722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汉族35571人,占98%,农业劳动力25408人。全县现有耕地53万亩,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现状林业总面积27.1hm2。其中:现状经果林面积9.25hm2;现状柠条林17.86hm2。区域内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3.1 建设任务

沟小流域内主要沟道有沟、张裕沟、狼巴井沟、新寺沟、时庄沟等五条,本次针对沟的一部分(自沟与跃进渠交叉处沿河道向上10km部分)及其一条主要支沟的流域范围进行治理。

1.3.2 建设目标

用5到10年时间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使农、林、牧得到协调发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要求杜绝人为的水土流失产生。

综合治理目标实现后,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9.03hm2,占流域总面积的25.1%,林草面积达到40%以上。

1.3.3 建设规模

沟小流域计划治理面积459.03hm2,主要采用工程、植物和封禁治理三大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工程措施包括:沟头防护围埂3619m、谷坊23座、河道护岸2.3km,植物措施包括:沟头防护林3619m、防风林带13.22hm2、水土保持林48.11hm2、河岸景观绿化长度18005m、护岸种草长度8080m、林草抚育234.524hm2,封育治理措施包括:网围栏5015m、封禁标志碑6个。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根据小流域的现状和供需预测及实施目标,合理确定、布设各项措施。根据沟小流域地形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总体布局上,本着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南治水土,北治风沙”的格局进行,形成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防治体系的配置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力争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操作性强,形成一个科学、完整、严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北部荒山以封禁治理为主,依靠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在沟缘通过种草,形成一定范围的生物护岸,并在沟道两旁种植水保林,提高项目区的生态功能,一些小的支沟通过修建谷坊、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达到保水保土的目的;项目区南部沟道以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主沟道以工程措施为主,通过修建防洪护岸、浆砌石护坡等工程措施,控制沟道纵横方向侵蚀,保护两岸建筑物及厂区安全,同时在沟缘和河道两旁配置林草绿化措施,使项目区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带来了一定的美学价值。

(1)小型水保工程措施

小型水保工程主要包括沟头防护、河道护岸、谷坊等。

(2)林草措施

包括沟头防护林、防风林带、水土保持林、河岸景观绿化带、护岸种草带、林草抚育等。

(3)封禁治理措施

在项目区北部荒山以封禁治理为主,注重天然植被的封育和改良。

1.5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治理措施技术要求、施工标准,施工组织形式采取受益区农村集体组织施工和专业队施工等两种形式。

对于工程护岸等要求较高的主体工程采取专业队施工;造林整地与苗木栽植等技术性不强的工程,实行群众以村会战和义务投劳统一实施,村、组具体落实懂技术的人员实施。

1.6 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土壤流失量的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

监测项目有坡面监测和沟道监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监测、质量监测;工程完成后的经济效益监测、社会效益监测、生态效益监测。质量进度监测由基层监测单位进行实地监测,上级进行验收确认。社会效益监测和经济效益监测通过在项目区内设置监测地块和监测农户来获取基础数据,生态效益监测由综合监测站和监测点来获取基础数据。经济效益监测土地利用、农作物面积、产量、收益,林产品数量、效益;社会、生态效益监测各措施拦沙、蓄水、灌溉、饮用水、保护下游安全、减少危害情况等。

1.7 技术支持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计划在县内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造林技术、牧草种植技术等。县级项目管理机构成立项目培训站,全面负责实施项目的培训。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纳入项目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内容。

项目实施中,与上级水保主管部门、水保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业务联系,引进新优品种和先进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对先进实用

技术及时进行示范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1.8 工程管理

借鉴“一手抓流域治理开发,一手抓预防监督”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加强预防监督工作,预防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堵绝“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巩固治理成果,使项目区治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群众参与监督管护工作。项目区组建县、乡村两级水保监督网络,制定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对主要的工程措施村上落实专人管护。对田间工程和生物措施,落实“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对破坏水土保持措施的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依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严肃处理,确保项目治理成果发挥效益。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项目总概算总投资为597.1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4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197.18万元。分项投资包括:工程措施184.21万元、植物措施344.57万元、封育治理措施3.63万元、独立费用47.38万元、基本预备费17.39万元。

1.10 效益分析

各项措施实施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原来24%提高到45.13%。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趋于优化,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项目区新增治理面积459.03hm2,具有显著的蓄水保土效益。

项目实施后,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泥沙、增加林草植被、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综合措施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土地产值明显提高,扩大了劳动就业领域和途径,推动了项目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根据2012年2月27日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和区生态建设规划办公室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水保局发[2012]17号),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县着手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

近几年来,根据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区各地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县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水土流失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有效结合起来,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根据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县属重点治理区,必须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预防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为与区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相衔接,全面完成总体规划提出的治理任务目标,近几年来,县在区、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要全面完成区、市提出的近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仍需加快治理步伐。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切实搞好县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确保群众生存发展的需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为目标,并为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沟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侵蚀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

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2年04月编制完成了《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北部山区生态建设脆弱、环境恶劣。通过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此扎根,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节约耕地,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为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后续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北部山区发展,是实现全县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也是全县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1)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县城北大门秀美山川。

该地区地理条件恶劣,是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区域内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植被衰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项目的实施,扩大林带的种植面积,配套滴灌灌溉设施,扩大经济林与景观林带的种植面积,增加围栏封育建设,可直接增加地表覆盖度和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扬沙起尘,充分发挥出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展现县城北大门秀美山川、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缩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展山坡地的优势,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为包兰铁路的安全运行打下基础。

项目区紧靠工业园区和包兰铁路,工业园区作为自治区十大工业园区之一,位于县城以北,镇境内的北山南麓,规划占地面积384hm2,东起一七七处铁路专用线,西靠时庄沟,南至包兰铁路,北靠碱沟山。项目的实施保证了洪水不下山、大风不起沙,为园区内工厂产品加工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包兰铁路从项目区穿过,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保证铁路不被洪水冲毁,为铁路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项目区处于干旱向荒漠过渡地带,水资源十分缺乏,成为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生态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地区人均耕面积大,适宜发展林业、果业,结构调整空间大。同时该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农产品干物质含量丰富,含有

糖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土壤、大气等污染小,农作物病虫害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药次数,具有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条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加快以压砂西甜瓜、枣等产业为主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效益,可有效提高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合理配置光、热、水、土等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地区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该地区乃至全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提高都将直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设计依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

(2)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3)《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22-2008;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方法》GB/T15774-2008;

(7)《回族自治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标准汇编》。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3.1 项目区选择

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的艰苦自然环境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致富的一个主要原因,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并且当地群众在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水平较高,项目区通过综合治理工程将有效的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又使农村产业化,带动三大产业发展、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2 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2.1 基本情况

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东径105°33′40″~105°46′23″,北纬37°32′24″~37°38′20″范围内,地处县北部沿山地带,靠近工业园区,包兰铁路东西横穿而过,项目区内流域面积17.99km2,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沟小流域属于县镇管辖区域,县共辖6乡5镇118个行政村。镇现辖15个行政村。

3.2.2 自然概况

沟小流域属低山-中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拨1462m,最低海拨1195m,最大高差达267m。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风沙严重。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99h,多年平均降雨量223mm,其中夏季降雨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蒸发量高达2100mm,最大冻土深度1.34m。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霜冻、干热风和冰雹等。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草甸土、新积土和堆垫土,厚度在1~1.5m之间,下层为沙砾石,适宜种植经果林。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植被,天然植被覆盖度极低,一般在20%~35%之间。项目地下水储量少,埋藏较深,开采利用难度较大,区域内主要的灌溉渠系是跃进渠及其所属的斗、农渠。

3.2.2.1 地质地貌

1)地质

表层多为洪积形成的粉砂质黄土,质地均匀。区域地处香山北麓,其地质环境同属弧形旋卷构造边缘带,基本为“帚状”复式褶邹构造,属“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和陇西旋卷构造体系复合带,组成近东西向褶皱。地层除寒武系外,大部分是晚元古地层,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针对我区X支流等流域长期以来因农业畜禽养殖污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未收集处理,以及企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问题,根据X市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要求和《X市城X区关于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河办〔X〕5号)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重点对X支流、X溪、X洋溪、X等流域采取外源控制与内源治理并举的方式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上述流域污染和黑臭水体问题,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于7月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流域水环境整治任务。 二、整治内容 X支流等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全面抓好流域河道清理。结合水利行洪要求,从源头进行全面的整治,组织对河道全面清理,对流域淤泥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改善水体现状。 牵头单位:区水利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尽快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有关改善施肥和农药播撒方法等管理措施,以解决肥料和农药对河道的污染问题。 牵头单位:区农林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三)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X星村、X村、X星工业园区等三个工业小区工业污水废水进行截污纳管,采取污水集中收集经泵站提升接入X路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切断污水直排河道源头。 牵头单位:X开发区 责任单位:X镇、X开发区 (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对流域周边生活污水无法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农村,采取分散式集中收集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加快推进4个试点村、2个美丽乡村(X镇X村、X镇香坂村)和X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工作进度,剩余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捆绑成一个PPP项目工程包统一组织实施,其中对流域水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要先启动先实施。在PPP项目工程包未实施之前,由X镇、X镇、X街道按流域属地原则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整治,有效控制污染源。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水利局,277200)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关系到农业条件的稳定和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 和生活环境的切实保证和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是建设开放式的山清水秀、经济繁荣、城乡富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川的需要。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有肥沃的土地,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土壤侵蚀已构成粮食生产的潜在危机。水和肥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因子。严重的水蚀既造成了降水在土壤不易蓄积和保存,加重了水分不足的胁迫,又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使肥沃的表土损失,而不肥沃的底土裸露,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恶化。特别严重的是形成了地形支离破碎、生态脆弱的不良环境,从根本上恶化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重视和建立农业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获得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1 修筑梯田是加强降水就地入渗的有效途径 梯田是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梯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大范围的兴起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70年代建设速度最快,水平梯田不是保持水土、治理江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

措施,而且对进一步增强丘陵、沟壑地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1.1 梯田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 坡改梯后,田面水平,拦蓄降雨量增加,其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环境下的坡地土壤含水量。据甘肃省平凉市水保总站试验地1981年8月25日测定,在连续降雨218mm的情况下(日最大降雨61mm),降水被水平梯田全部拦蓄,下渗深度达160cm以上,在0~160cm土层的蓄水总量为315.5mm,包括原有土壤水分97.5mm,每亩年合有152.06m3水分,较坡地高出57.7m3,相当于多86.3mm的一次降雨。 1.1.2 梯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坡地修成梯田后,由于减少了土壤侵蚀,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甘肃省定西水保试验站对相同情况下梯田与坡地的土壤分析表明,旱梯田土壤肥力显著高于坡地(见表1)。 表1 旱梯田与坡地土壤肥力比较 1.1.3 梯田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甘肃省平凉市连续12年梯条田与坡耕地对比测定资料表明,条田比同等塬坡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5kg,梯田比同等山坡地平均亩增产粮食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 2.1项目背景 .................................................................... - 8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9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 3.2项目区概况 ................................................................. - 10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 4.1建设目标 ................................................................... - 18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 5.1布局原则 ................................................................... - 19 - 5.2工程措施 ................................................................... - 19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8 -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摘要 (5) 1.2 报告编写依据 (6) 1.3 报告编写范围 (8) 1.4 指导思想 (8) 1.5 治理目标 (8)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 项目背景 (10) 2.2 必要性分析 (12)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三章项目地点基本情况分析 (17) 3.1 建设地点自然条件 (17) 3.2 社会经济 (20) 3.3 生态环境现状 (22)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规模 (24) 4.1 项目建设的原则 (24) 4.2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24) 4.3 项目建设总体规模 (26) 第五章治理技术与方案 (27) 5.1 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 (27)

5.3 河道治理方案 (29) 5.4 土地整理方案 (30) 5.5 村庄环境治理方案 (32) 5.6 产业发展方案 (41)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44) 6.1 流域治理 (44) 6.2 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48) 6.3 农田水利设施 (50) 6.4 土地整理 (51) 6.5 村庄绿化 (57) 6.6 果品产业发展 (57) 第七章施工进度安排 (60) 7.1 工期规划依据和原则 (60) 7.2 项目实施计划 (60) 第八章组织管理 (64) 8.1 项目招投标管理 (64) 8.2 项目招投标制 (64) 8.3 工程监理制 (65) 8.4 组织管理措施 (65) 8.5 技术保障措施 (67)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8)

9.2 编制说明 (69) 9.3 投资估算 (69) 9.4 资金筹措 (77) 9.5 资金运用计划 (77) 第十章土地、规划与环境保护 (78) 10.1 土地规划与产权 (78) 10.2 环境保护措施 (78)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 (81) 11.1 经济效益 (81) 11.2 生态效益 (81) 11.3 社会效益 (82)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84)

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目录 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第二节水环境状况 5 一、污染源现状 5 二、水质状况 11 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 18 一、事件发生过程 18 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 19 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0 一、治污措施及成效 20 二、主要经验 27 三、主要问题和教训 29 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31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31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 32 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33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 一、指导思想 34 二、基本原则 34 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36 第三节总体目标 37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38 二、近期目标 38 三、远期目标 39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 40 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 40

一、水源地建设 40 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41 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41 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41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 41 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42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 42 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43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 43 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 43 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44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45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45 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46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 47 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8 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 49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工程简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 原沟壑区,流域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 土壤侵蚀模 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侬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地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工程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地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地招标公告,根据工程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 工程地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地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 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工程 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地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地施工特点

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地原则,采用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地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 虑环境保护地要求.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 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工程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 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 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地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工程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 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 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 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地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 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实验,按时提交各项实验成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理,让人民群众满意。 2011年12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65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指出: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要遵循“政 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努力、造福于民”的思路,以“水清、水活、水阔、水利”为治理目标,建设以水系为纽带、人水相依、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的 主城区生态轴。 二、规划理念 1、生态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与管理,控制污水排放、修复河流湿地,建设符合居民日常游憩需求的带状绿化空间。不仅仅从王家河建设的角度,更重要从南湖、芭蕉湖 “两湖连通”的角度构筑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 2、文脉传承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使王家河成为文脉传承的载体,展现湘楚文化深刻内涵和风土人情。 3、服务民众 从当地大众游憩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满足其喜好的休闲游憩项目。 4、综合利用 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除了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作者:来源:岳阳网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责任编辑:钟燕霞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植被破坏,土壤大量“石化”、“沙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沙尘暴加剧。同时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使得下游洪涝灾害加剧。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境内植被退化、地形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严重的水士流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加快该地区综合治理步伐,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模式 1.1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鉴于陇东区和渭北区面积相对较大,资料较为完整,且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具有较好代表性,在对初选的10多条小流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陇东区泾川县茜家沟和宁县老虎沟两条典型小流域,以及渭北区长武试区的王东沟和淳化试区的泥河沟共4条流域进行重点剖析。 茜家沟的治理格局是塬面修条田、道路林网,坡面建梯田、防护林带和果园,沟壑是刺槐林、柳谷坊群;老虎沟则主要是以水平条田为主体的塬面防治体系,营造水保林为主体的坡面防治体系和以塘坝、谷坊、防冲林为主体的沟道防治体系。王东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这不仅是正视人口增长的实际,妥善解决粮食自给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塬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其在各项措施中的比例呈现出稳中微升的趋势。其次是水保林、经济林稳定扩大,比例不断提高,尤以经济林最甚。这一方面促进林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该类型区塬面建设和沟坡治理的重要措施。至于种草比例相对减少,也是该类型区在选择措施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的体现。其结果必然是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泥河沟综合治理过程中水保林和种草的比例呈反向发展,这主要是取决于小流域相对温湿气候的适宜性和当地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体现。对梯田和经济林所占比例的微升,无疑是为保证粮食自给和对提高经济收入的措施响应。 1.2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现有治理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三道防线模式(南小河沟)、生态经济带模式(庆丰沟)、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老虎沟)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茜家沟)4种。另外,依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村经济及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划分为: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科技开发型模式;②以种养加运销业连带发展为目标的梯层开发型模式;③以景点旅游结合商饮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城郊开发型模式等等。 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三道防线模式”、“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均由塬面、沟坡、沟谷三道治理防线组成;而“生态经济模式”则由塬面、塬边、沟坡和沟底4个生态经济带组成。尽管它们的组成单元稍有不同,但从空间排列看,均沿立体垂直方向依次分布,与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侵蚀地貌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最新)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最新) 为进一步深化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强力推进X流域X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下简称:X流域治理),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性,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五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统筹规划、流域治理、两手发力、联动推进”原则,按照“一年冲刺、两年决战、三年达标”的时序要求,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明确主体责任,以持续改善X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投建管一体化流域治理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项目化、工程化加快X流域治理,推动全线截污、全域清淤、蓄水补水同向发力,实现主要河渠“清水长清、碧水长流”,塑造流域水生态宜居示范样板,为实施“东进”战略提供水资源保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水生态环境支撑。 二、工作目标 X年全力冲刺,全面完成X干流和重要支流截污、清淤工程、“散乱污”企业整治。 X年全面决战,基本消除流域内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建设计划,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X年实现达标,全面完成流域内堤防整治、蓄水补水、生态修复、“七道”绿道骨干体系、智慧河道建设,纳入国家和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三、重点任务 (一)完成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配合完成评价工作。 X年6月底前,完成X市“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修编。[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河长办成员单位,相关乡镇(街道)] X年12月底前配合成都市兴蓉集团、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建立流域断面水质及环境质量评价机制,完成年度评价工作,依据规划和评价结果调整或增补流域治理项目。[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X年12月底前配合成都市兴蓉集团、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完成年度评价工作,确保X年纳入国家和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二)加快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建设 1.强化污染源头综合治理 结合推进河长制管理、“成都治水十条”、X流域X段河长制管理“一河一策”落地落实,构建X流域X段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监督体系、支撑体系、考核体系,通过拆、关、停、管等措施,对X 流域X段内各类水污染源进行严控截流。[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环境保护局,各乡镇(街道)] 新建工业园区要科学编制园区供排水规划,加快建设污水处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面积 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土壤侵蚀模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农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搞好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的招标公告,根据项目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工程的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的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项目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项目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的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按时提交各项试验成果及检测报告,为指示后续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依据。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施工准备完成后,我项目部立即组织全体工程技术认真阅读施工图纸,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研究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其程序

调研材料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调研 材料 xx县阿格图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12年度 实施方案 市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二月

项目:2012年扩大内需项目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阶段:实施阶段 设计单位:xx县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水保高级工程师) 审查:(水保高级工程师) 技术总负责:(水保高级工程师) 校核:(水保高级工程师) 编制: 工程设计: 概预算: 制图: 制表:

1 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自治区发改委以“内发改委投字[2009] 601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中的项目区之一。 根据《发改委关于等14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鄂水保发 [2010] 134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关于水土保持工程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内发改投字[2012]1659号文)要求,本期下达综合治理措施面积为 km2.,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3万元,自治区配套22万元、地方配套21万元)。 地理位置及范围 阿格图沟小流域项目区位于xx县xx县境内,行政隶属于苏布尔嘎镇,地理位置北纬39°32′37″—39°35′31″,东经109°33′12″—109°36′44″。最高点海拔1512m,最低点海拔1420m,流域总面积,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5%,属典型的沙质丘陵沟壑区,是乌兰木伦河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3000t/。 项目区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阿格图小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流域的三级支沟,沙质丘陵沟壑区地貌,海拔1512 m-1420m,相对高差92m。项目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干旱草原植被,受干旱和风沙的影响,小流域自然植被稀疏,草本植物主要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第一篇 为确保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顺利开展,切实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市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和监督管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有效治理非法开采建筑用砂、重点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区域环境山清水秀,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目标任务 加强水污染行政执法,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取缔及各流域非法采砂点,巩固治理成效。20**年重点治理,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各项内容,确保排放达标,并依法查处非法取土、采矿等行为,确保20**年12月底前,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宜环境。 三、整治内容 1.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 2.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取缔违章建筑挤占河道、污染河流问题。 3、做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 局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制订工作方案、组织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通报工作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在局

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国土资源所:负责辖区内土地巡查和矿山督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办公室:负责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和协调工作。 用地科:负责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督促项目业主按规划设计要求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防止因项目建设造成地表大面积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 地环科:负责矿山植被恢复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植被恢复。 监察科(监察大队):负责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水流域范围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矿管科:负责矿山监管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防止滥采乱挖现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负责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环科,负责专项整治日常联系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加大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大法制宣传节日,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树立全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 3.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健立市、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争取把违法行为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二是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通过积极参加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 1.5 施工组织设计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技术支持 (5)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吕文档

1.8工程管理 (6) 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 1.10效益分析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设计依据 (9)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 3.1项目区选择 (10) 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 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 4.1建设任务 (18) 4.2建设目标 (18) 4.3建设规模 (18) 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 5.1布设原则 (20) 5.2水土保持分区 (20) 5.3总体布置 (21) 5.4工程措施设计 (22) 5.5林草措施设计 (27) 5.6封育措施设计 (34) 5.7措施数量汇总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 6.1工程量 (37) 6.2施工条件 (38)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 6.4施工组织形式 (39) 6.5施工进度 (40) 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 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 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 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 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 第八章技术支持 (45) 8.1技术支持方案 (45) 8.2技术培训 (45) 8.3技术推广 (46) 第九章工程管理 (47) 9.1工程建设管理 (47) 9.2工程运行管理 (48) 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 10.1投资概算 (50) 10.2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 11.1经济效益 (53) 11.2生态效益 (53) 11.3社会效益 (54) 11.4经济分析 (55) 附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