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修改版)

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修改版)

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修改版)
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修改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引言 (1)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2)

1、2论文研究的意义 (2)

2人口预测模型 (4)

2、1 MALTHUS模型 (4)

2、2 LOGISTIC模型 (5)

3 MATLAB仿真计算 (6)

3、1人口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定 (6)

3、2计算人口环境容纳量 (7)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张良指导教师:卢月莉

[摘要]以MATLAB为人口预测的仿真计算平台,采用MALTHUS与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预测与比较,分析了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率、远期人口预测的相对误差及LOGISTIC 模型的人口发展趋势,给出了合理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修正了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提高了人口预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MATLAB仿真;人口预测;误差; MALTHUS模型; LOGISTIC模型;环境容纳量

1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人口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口己经由5、4亿增至13、3亿,人口总量增加了近8亿。在中国人口的各发展阶段过程中,人口数据受限于人口基数而表现了结构的变化,自建国初期到70年代,就是中国人口由原来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进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时期。特别就是受多年的人口结构积累的影响,近年来的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态势,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地延伸该态势,对中国社会还将持续发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基于现实来瞧,现代中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转型期,人口的发展将使中国从总体资源丰富的大国步入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境地,势必抑制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诸如此类因素,都将影响中国的未来,因而,有效的分析与科学预测中国人口的发展与变化显得既紧迫又重要。目前,从人口预测的方法上瞧,以定性研究辅之纯数理的方法居多,而在定量研究上尚存总量不足的现象,特别就是表现在研究应用对象的人口结构问题方面,以往所建人口预测模型准确度尚需改进。目前,人口的预测以5年之内、5一10年、10一50年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预测阶段。其中由国家定期出版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给出了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人口预测数据,通常在研究三个预测阶段的中国人口预测时,一般就是以其相应的人口数据作为参考基数的。至今为止,已经发现国内外所建立的许多模型相应的各有其适应性,即对不同的预测阶段,人口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就是不完全一致的,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口历史数据进行拟合性的实测,以力求最小。从发展趋势来瞧,采用包括MATLAB在内的仿真技术来解决人口预测的建模问题代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值得跟踪研究及创新探索。本论文的研究基础就就是基于此而展开的,研究背景源自于本人承担的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MATLAB仿真预测模型及犯罪数量实测研究》与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科研课题《基于MATLAB曲线拟合分析研究》与《基于MATLAB人口预测分析研究》前期工作,阶段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吉林师范大学

学报》及《微计算机信息学报》。这些研究成果就是本论文基于MATLAB深入实测研究人口预测问题的前期基础。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路线就就是将MATLAB仿真技术与人口数据实测结合起来进行动态建模,生成具有最佳准确性度的人口预测数据,并通过以实测修正参数而实现人口预测的准确度。

1、2论文研究的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瞧,本论文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人口预测与人口控制历来就是人口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实施准确的人口控制可为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

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而进行人口预测的研究就是实施人口控制的基础。中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由此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不利于更多地增加社会积累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将导致国内劳动适龄人口的过速增长,就业压力将加大,也不不利于改变现有的人口结构及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目前,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仍位居前列,堪称“资源大国”,但人口的过快增长消耗了过多的自然资源,降低了人均资源占有率,导致了社会资源的过度开发,表现在国内许多地区的生态平衡已经打破,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最终的后果就是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此与中国正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宏伟目标相悖。中国政府的目标就是力争在205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基于此发展目标,必然要求控制中国人口数量,减缓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就是今后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人口预测研究的方法始于国外,所建立的一些人口预测模型的作用与国内有所不同,二者之间尚存一定的差异,它源于国外提倡自然生育而国内提倡计划生育的差异性人口政策,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一些预测模型的相关参数及人口结构数据。中国政府始于1980年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它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与分析,30年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就是至今中国少生3亿个孩子,这在控制人口基数的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总体而言,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增长数量。环境的协调且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基数的基于此,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人口预测的方法,包括进行仿真实测、建立预测模型、参数实测修正等,可以提高中国人口预测的准确性,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乃至影响到政策层面,达到最终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人口增

长的目的,无异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现实的角度瞧,本论文就是以人口预测为实证对象展开的研究,其现实意义就是十分明显的。人口预测研究的历史都有时代的特殊痕迹,无不与一国之现实密切相关。英国Preston教授曾于 1993年指出,人口学的优点就是强调“实践出真知”,即应该通过实证数据加上理论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而不就是仅仅就是依靠纯粹人口理论模型的推理。Preston教授的观点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它强调了人口数据实测的作用。本论文以人口预测为实证对象展开的研究,吸纳了同样的观点,研究目标就是通过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及实测研究,建立一个具有优化参数的、高准确度的、实用的人口预测模型。研究手段就是基于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数理方法,但它的研究意义不在于数理方法本身,而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辅助决策提供一些依据。此外,无论就是基于历史的角度还就是基于现实的角度进行研究,人口预测的研究都带有综合的色彩。人口预测不就是孤立地实现数理运算,而就是在考虑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人口的现状,采用数理方法对未来人口在某个时间的规模、水平及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期估计。本论文在人口预测的实测研究中采用的就是MATLAB仿真计算而实现的,不满足于仅预测中国人口总量数据,而就是试图获得更为丰富的人口结构数据,如老龄化、人口扫。养比、各年龄段人口结构等,选择这样的研究思路就是考虑到了人口预测的深度应用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中国承载的人口数量密切相关,因而,人口预测仅具数理统计意义就是不足的,而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及相应的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目前,中国人口的表象就是预测与控制就是有效的,国内一些学者也形成了人口预测与控制的重要研究成果,人口的增长率也优于中国的近邻印度,但从现实来瞧,中国作为当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

仍然就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它的研究并未结束。当代中国历经人口发展的多个阶段,全国人

口普查也完成了五次, 2010年H月又正式开始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调查表明,人口发展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相继出现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农村人口城镇化等现象以及即将到来的“421”家庭时代,都令中国政府与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也就是处于快速转型期的现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风险,将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本论文基于MATLAB进行人口预测问题的研究,可以复合多角度、多方法的优点,对探讨与研究人口预测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就是增益的,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辅助决策,对推进中国人口控制目标的进度,无疑具有相当现实的社会意义。

人口问题就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无论就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就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人口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结合曲线拟合、灰色系统理论与插值方法的预测原理并通过 MATLAB 编程实现对我国未来 15 年的人口发展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一种更为合理的预测方法。人口的规模与增长与国家的人口政策、土地有限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要素密切相关,一般基于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人口进行有效预测。人口预测通常采用的就是一类单种群模型,它就是在种群的水平上来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而研究其生物的数量或密度的变化规律。将人口作为种群对象,考虑人口变化过程中的人口总数与时间,以及出生率B、死亡率D、迁入率I、迁出率E等基本的种群指标,则可将人口的单种群模型表示为微分方程

其中表示t时刻一定范围内种群的数量或密度,当种群较大时,将成为时间t的连续函数,可以对反映出人口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变化。一般而言,该类人口的单种群模型在数学上就是有效的

,可实际应用于人口统计工作中。笔者研究了中国 1990-2008 历年人口统计资料,发现近期人口预测的准确度较高,但远期人口预测的相对误差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最终数据受限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如迁入率与迁出率、计划生育等),可量化的、单纯的数学指标干扰了统计的准确性,仅考虑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就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人口统计的本义在确定人口环境容纳量并进行远期人口预测。然而,将非量化的社会性指标纳入考虑的范畴

,在计算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以中国1990-2008历年人口统计资料作为数据基础,基于MATLAB进行编程来仿真这种计算,对单种群模型进行适当修正,通过引入参数改进预测模型(MALTHUS、LOGISTIC)来控制相对误差,计算出合理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以期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2人口预测模型

2、1 MALTHUS模型

(1)最初由英国学者Malthus于1798年提出。该模型就是对式(1)所示的单种群模型的修正。修正的前提有二:一就是因中国迁入迁出人数相对很小,故不考虑人口变化中的迁移影响;二就是依自然增长率r设定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与

matlab曲线拟合人口增长模型及其数量预测

实验目的 [1] 学习由实际问题去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2] 训练综合应用数学模型、微分方程、函数拟合和预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应用matlab 软件求解微分方程、作图、函数拟合等功能,设计matlab 程序来求解 其中的数学模型; [4] 提高论文写作、文字处理、排版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完成该实验,学习和实践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求精的建模思想,学习如何建立反映人口增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学习在求解最小二乘拟合问题不收敛时,如何调整初值,变换函数和数据使优化迭代过程收敛。 应用实验(或综合实验) 一、实验内容 从1790—1980年间美国每隔10年的人口记录如表综2.1所示: 表综2.1 用以上数据检验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根据检验结果进一步讨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改进,并利用至少两种模型来预测美国2010年的人口数量。 二、问题分析 1:Malthus 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人口的增长率为常数,记为 r 。记时刻t 的人口为x (t ),(即x (t )为模型的状态变量)且初始时刻的人口为x 0,于是得到如下微分方程: ?????==0 )0(d d x x rx t x 2:阻滞增长模型(或Logistic 模型) 由于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人 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会下降,假设人口的增长率为x 的减函数,如设r(x)=r(1-x/x m ),其中r 为固有增长率(x 很小时),x m 为人口容量(资源、环境能容纳的最大数量),于是得到如下微分方程: ?? ???=-=0)0()1(d d x x x x rx t x m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MatLab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MatLab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日趋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MatLab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本文首先对MatLab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组成框架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MabLab函数绘制了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函数。并得出结论认为,MatLab适用于中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数学MatLab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达到95.5%。可见如何充分利用这三者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人类认知心理学的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推出的数学软件,具有优秀的数值计算能力和卓越的数据可视化能力。尽管MatLab 并不是一专门的教学软件,但其强大的绘图功能使得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直观易解。 2 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三个方面[2]。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指的就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多媒体就是要把机器处理的信息多样化或多维化, 使之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 具有更加广阔和更加自由的空间。多媒体的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对于前者而言,各种信息媒体尽管可能会是多通道的输入或输出,但应该成为一体。对于后者而言,指的是多媒体的各种设备应该成为一体。多媒体的交互性则是指用户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可以与之进行交互,输入目标参数,从而得到理想中的多媒体信息输出。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如下特点: 1)教学手段集成化 多媒体计算机集激光唱盘、录像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控制于一体, 即可以充分利用语音和电视教学的优势, 又有计算机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单一性缺点。 2)教学方式多样化

人口预测 matlab

数学建模第一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有关人口预测的模型,了解有关混沌的基本理论,建立人口预报模型,并完成人口总量的预报,能够用软件完成数据计算。 二.实验内容 1.下表为我国自1949年至2000年的人口数据,请根据人口模型,预测出2010、2015 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并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1%调查数据,计

2. 谈谈你所认识的混沌 三. 实验步骤 1. 查阅资料选择模型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考虑算法复杂度以及预测效果等综合因素时,阻滞增长 模型(Logistic 模型)要优于其他模型,所以我们选用阻滞增长模型进行本次实验。 2. 建立模型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 的影响上,是的r 随着人口数量x 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 表示为x 的函数 ()r x ,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有: ()()0,0dx r x x x x dt == (1) 对于()r x 的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是()r x 为x 的线性函数,即:

()(),0,0r x r sx r s =->> (2) 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为m x ,当m x x =时人口不在增长,即增长率()0m r x =,代入(2)式可得m r s x = ,所以有: ()(1)m r r x r x =- (3) 将(3)式代入(1)式得: ()0(1)0m dx r rx dt x x x ?=-?? ?=? (4) 解(4)可得(5)式: ()0 1(1)e m rt m x x t x x -= +- (5) 3. 根据模型原理进行编程 程序见第五部分。 4. 运行结果 采用1949年到2000年的人口调查结果作为数据,计算得到的模型参数()r x 和 m x 为:()0.0296r x =,()204.5537m x =千万人。 1949年到2000年的预测结果与人口调查结果对比图如图1所示。

matlab课程设计题目

课题一: 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实现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通过改变参数,分析其时域特性)。 1、单位阶跃信号, 2、单位冲激信号, 3、正弦信号, 4、实指数信号, 5、虚指数信号, 6、复指数信号。 二、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运算 1、相加, 2、相乘, 3、数乘, 4、微分, 5、积分 三、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变换(参数变化,分析波形变化) 1、反转, 2、使移(超时,延时), 3、展缩, 4、倒相, 5、综合变化 四、用MATLAB实现信号简单的时域分解 1、信号的交直流分解, 2、信号的奇偶分解 五、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积分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对每个例子,要求画出对应波形。 六、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四种调用格式。 七、利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对正弦信号、实指数信号的零状态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要求可以改变激励的参数,分析波形的变化。 课题二: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

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绘制常用信号的时域波形(通过改变参数分析其时域特性) 1、单位序列, 2、单位阶跃序列, 3、正弦序列, 4、离散时间实指数序列, 5、离散时间虚指数序列, 6、离散时间复指数序列。 二、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运算 1、相加, 2、相乘, 3、数乘。 三、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变换(参数变化,分析波形的变化) 1、反转, 2、时移(超时,延时), 3、展缩, 4、倒相。 四、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卷积和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对每个例子要求画出e(k),h(k),e(i),h(i),h(-i),Rzs(k)波形。 五、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响应,阶跃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四中调用格式。 六、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对实指数序列信号的零状态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要求可以改变激励的参数,分析波形的变化。 课题三: 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级数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级数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连续时间周期信号频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实现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与综合 以周期矩形波信号为例,绘出包含不同谐波次数的合成波形,观察合成波形与原矩形 波形之间的关系及吉布斯现象。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MATLAB结课论文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MATLAB实现语音信号的去噪 院(系)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论文任务

摘要 滤波器设计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IR数字滤波器和IIR 滤波器是滤波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快速有效地设计各种数字滤波器。课题基于MATLAB有噪音语音信号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对加噪声语音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和滤波。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MATLAB 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使用窗函数法来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双线性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并利用MATLAB 作为辅助工具完成设计中的计算与图形的绘制。通过对对所设计滤波器的仿真和频率特性分析,可知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有效快捷地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过程简单方便,结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指定要求。 关键词数字滤波器 MATLAB 窗函数法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双线性变换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数字信号处理的意义 (1) 1.2语音去噪设计要求 (2) 第2章语音去噪方案设计 (3) 2.1语音去噪的应用意义 (3) 2.2 语音去噪设计框图 (3) 2.3设计原理 (4) 第3章程序分析 (5) 3.1 语音去噪采样过程 (5) 3.2 语音去噪方案 (6) 第 4 章总结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第1章绪论 1.1数字信号处理的意义 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采集、抽样、变换、综合、估值与识别等加工处理,借以达到提取信息和便于应用的目的。它在语音、雷达、图像、系统控制、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具有灵活、精确、抗干扰强、设备尺寸小、造价低、速度快等优点。 数字滤波器, 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数字滤波器可以通过数值运算实现滤波,所以数字滤波器处理精度高、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灵活不存在阻抗匹配问题,可以实现模拟滤波器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数字滤波器种类很多,根据其实现的网络结构或者其冲激响应函数的时域特性,可分为两种,即有限冲激响应( 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和无限冲激响应( 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 FIR滤波器结构上主要是非递归结构,没有输出到输入的反馈,系统函数H (z)在处收敛,极点全部在z = 0处(因果系统),因而只能用较高的阶数达到高的选择性。FIR数字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精度较之于IIR数字滤波器低,但是线性相位,就是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经过fir滤波器后他们的时间差不变,这是很好的性质。FIR 数字滤波器是有限的单位响应也有利于对数字信号的处理,便于编程,用于计算的时延也小,这对实时的信号处理很重要。FIR滤波器因具有系统稳定,易实现相位控制,允许设计多通带(或多阻带)滤波器等优点收到人们的青睐。 IIR滤波器采用递归型结构,即结构上带有反馈环路。IIR滤波器运算结构通常由延时、乘以系数和相加等基本运算组成,可以组合成直接型、正准型、级联型、并联型四种结构形式,都具有反馈回路。同时,IIR数字滤波器在设计上可以借助成熟的模拟滤波器的成果,如巴特沃斯、契比雪夫和椭圆滤波器等,有现成的设计数据或图表可查,在设计一个IIR数字滤波器时,我们根据指标先写出模拟滤波器的公式,然后通过一定的变换,将模拟滤波器的公式转换成数字滤波器的公式。 滤波器的设计可以通过软件或设计专用的硬件两种方式来实现。随着MATLAB软

全国罗氏的人口分布及支系.doc

全国罗氏的人口分布及支系 全国罗氏的人口已达1500 余万,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 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 。从明朝至今600 年中罗氏人口由70 万激增到 1300 余万,增长达 19 倍之多,罗氏后人的增长速 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 年罗氏人口 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广 东、湖南三省,大约占罗氏总人口的41% ,其次分布于江西、 云南、贵州、湖北、广西、重庆,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 的罗氏人口。广东居住了罗氏总人口的,为罗氏第一大省,有 280多万。在全省姓氏人口中排第九位。四川为罗氏第二大省(因分出重庆,本人口最多),有 230 多万。湖南为罗氏 第三大省,有 180 多万。都是在姓氏人口中排前十位。贵州、 重庆、广西罗氏人口近百万,也都是全省排前十位的姓氏。 川渝大部、粤桂、湘赣大部、云贵、福建西端,一般占当地 人口的比例达 1.44 %以上,中心地区可达 3%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0 %,居住了大约 63 %的罗氏人群。 在海南、台湾、闽浙大部、湘赣北部、川渝北端、安徽南 部、河南东南角、陕宁南部、甘肃、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北端、黑龙江西北角,罗氏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8 %—1.44 %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6 %,居住了大约 23 %的罗氏人群。

江西罗氏从汉至今二千一百余年,绳绳继继,瓜瓞绵延。 考其源,大都是珠公长子居厚儿孙,也有为数不多的珠公次 子宣礼、三子子成、六子成通后裔。纵观全省罗氏,目前已 形成星罗棋布,枝繁叶茂之态势。就其分布人数多寡而言, 被《江西通志》列为“著姓”的有三十二个县,“较次姓”的廿二个县,“稀姓”的七个县。江西豫章罗氏,渊源于湖南长沙, 南昌是豫章罗氏的发祥地,西山是豫章罗氏的摇篮,柏林罗 氏由瑭公奠基,人丁兴旺,古迹甚多,进贤、临川分别是北 岸、高田报本堂大成宗谱谱局所在地。丰城罗山罗氏支分企、 遵两房。吉水是庐陵始祖罗崱、罗拯故里,熂下是罗氏的集 散地,吉安为秀川支系根据地,永丰瑶田系从寅公落脚点, 南城磁龟,分宜江边、恩桥、赣县湖边、崇义良田是罗通后 裔聚居地,泰和云集遵生两房,赣南罗氏融“内迁”与“倒迁”于 一体。于都、玉山、乐安分别是珠公次子宣礼、三子子成、 六子成通后裔繁衍生息之地。人口百余万。湖南罗氏大都出自 豫章,以珠公三十四世孙崱公裔系为最。考崱公为唐 懿宗时人,庐州刺史。祖籍豫章,初徒同江,后居庐陵熂下。生三子:超、延、达;长超居东塘;次延移马冻;三达占籍 秀川。徒湘者多系延、达二公之裔。分丰在湖南、湘中、湘 东广大地域。邵东东乡大树下罗氏始迁祖道贤公,讳履道, 致仕卜籍邵东东乡大树下,为邵东罗氏肇基始祖。生九子, 开九大房,以邵阳为主,子孙遍布涟源白马、湘乡壶天、新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doczj.com/doc/fc11495022.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方法】Matlab中常见数学函数的使用

【关键字】方法 给自己看的----Matlab的内部常数(转) 2008/06/19 14:01 [Ctrl C/V--学校 ] MATLAB基本知识 Matlab的内部常数 pi 圆周率 exp(1) 自然对数的底数e i 或j 虚数单位 Inf或inf 无穷大 Matlab的常用内部数学函数

没有发现matlab有这一命令,不过我们可以调用maple的命令,调用方法如下: 首先加载maple中的student函数库,加载方法为:maple(’with(student)’) 然后运行maple中的配方命令,格式为: maple(’completesquare(f)’)把f配方,其中f为代数表达式或代数方程 mapl e(’completesquare(f,x)’)把f按指定的变量x配方,其中f同上 maple(’completesquare(f,{x,y,...})’)把f按指定的变量x,y,...配方maple(’completesquare(f,[x,y,...])’)把f按指定的变量x,y,...配方, 如何用matlab进行多项式运算 (1)合并同类项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 collect(表达式,指定的变量) (2)因式分解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factor(表达式) (3)展开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 expand(表达式) 我们也可在matlab中调用maple的命令进行多项式的运算,调用格式如下: maple(’maple中多项式的运算命令’) 如何用matlab进行分式运算 发现matlab只有一条处理分式问题的命令,其使用格式如下: [n,d]=numden(f)把符号表达式f化简为有理形式,其中分子和分母的系数为整数且分子分母不含公约项,返回结果n为分子,d为分母。注意:f必须为符号表达式 不过我们可以调用maple的命令,调用方法如下: maple(’denom(f)’)提取分式f的分母 maple(’numer(f)’)提取分式f的分子 maple(’normal(f)’ ) 把分式f的分子与分母约分成最简形式 maple(’expand(f)’) 把分式f的分子展开,分母不变且被看成单项。 maple(’factor(f)’) 把分式f的分母和分子因式分解,并进行约分。 如何用Matlab进行因式分解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factor(表达式) 如何用Matlab展开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expand(表达式) 如何用Matlab进行化简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simplify(表达式) 如何用Matlab合并同类项 syms 表达式中包含的变量collect(表达式,指定的变量) 如何用Matlab进行数学式的转换 调用Maple中数学式的转换命令,调用格式如下: maple(‘Maple的数学式转换命令’)

matlab课程论文

Matlab语言与应用课程作业MATLAB Simulink在电路暂态分析中的应用学生姓名陈志豪所在专业轮机工程(陆上)所在班级陆上1102 指导教师徐国保(博士) MATLAB Simulink在电路暂态分析中的应用(广东海洋大学轮机工程(陆上)1102 陈志豪)摘要本文通过引入举了实际的例子,简要介绍了Matlab语言在电工学电路暂态分析中的应用;并先使用普通方法分析暂态电路,然后再用Matlab Simulink来仿真暂态电路;通过Matlab Simulink 仿真技术,可以使得暂态分析可视化。关键词:MATLAB;Simulink仿真;电工学;暂态分析1,引言MATLAB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事实上MATLAB最初就是纯粹的矩阵计算软件。如今MATLAB既表示一种交互式的数值计算软件,又表示一门高级科学计算语言,是一套功能十分强大的工程计算及数据分析软件,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数学、工业技术、电子科学、医疗卫生、建筑、金融、数字图像处理等各个领域。它把计算、图示 和编程集成到一个易用的交互式环境中,用大家熟悉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问题和求解方法,从而使许多用C 或FORTRAN实现起来十分复杂和费时的问题用MATLAB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发现,MATIAB能迅速测试其构思,综合评测系统性能,并能借此快速设计出更多的解决方案,达到更高的技术要求。[1]MATLAB因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绘图功能和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仿真技术,所以收到了广泛的欢迎。2,问题背景《电工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和理论的实际应用。它的内容广泛,理 论性和系统性也很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推导、验证和证明,并借助 一些公式来阐述问题,很难给学生较直观的印象[2],教学效果不理想。若把MATLAB应用到学习中,利用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绘图功能、可视化的仿真功能,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一些不 容易理解的抽象、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MATLAB仿真比较直观的的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同时,可以随机修改电路和参数,即时观察输出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电路本质的理解,全面掌握教学 内容[3]。下面通过实例探讨MATLAB SIMULINK在电工学暂态分析中的应用。图1所示电路是一个一阶电路。已知R=20Ω,U=6V,U=10V,C=O.02F。假s0 设在t=O时开关S从闭合在a端换路闭合到b端,求t>O时,电容电压u和电 c 容电流i。c图1,一阶电路的电路图 3,理论推导根据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有:(1)确定初始值由换路前的电路求得u(0)=U=10V C0再由换路后的电路求得 (??)??????????????????i(0)===?0.2A C??????(2)确定稳态值有电路图易知:i(∞)=0A Cu(∞)=6V C (3)确定时间常数τ=RC =20×0.02=0.4s (4),求出待求响应????????i= i(∞)+[ i(0)? i (∞)]e =?0.2 e ????.??CCCC????????u= u(∞)+[ u(0) ?uC(∞)] e =6+4e ????.??CCC运用Matlab 编程画出ic和u波形图; C 其代码如下所示:subplot(1,2,1); fplot(‘6+4*exp(-x/0.4)’,[0,6]); subplot(1,2,2); fplot(‘-0.2*exp(-x/0.4)’,[0,6]); 其运行结果图2所示 图2,电容电压u和电容电流ic波形图C4,应用MATLAB进行仿真图1电路对应的仿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姜婷)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学号:10160114 姓名:姜婷班级:10级地科一班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人口地域分布主要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和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 中国人口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这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准,西北人口密度较小,东南人口密度较大。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南半壁地势平缓,气候暖湿,人口密集,西北半壁地势高峻,气候干冷,人口稀疏。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向云南省的腾冲划一直线,其东南一侧占总面积42.9%,人口占94.3%,西北一侧分别为57.1%和5.7%。1995年前者(含港、澳、台)平均人口密度高达284人/平方公里,后者仅为13人/平方公里,相差达21倍。如果自黑龙江省边境的黑河市至云南省边境的瑞丽县城划一条直线,此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3%,而该线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有全国的5.7%。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

matlab课程论文要求

matlab课程论文要求 一、时间安排 (一)2016年X月X日之前必须提交纸质版(时间待定,另行通知,尽早完成,以免影响其他科目的复习考试)。 (二)电子版统一写清楚学号(学号在前)+姓名+专业发送给学委。打包文件夹发送给我,不接受单独发给我的。 二、选题 (一)选题要紧密结合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MATLAB,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论文一般为一人一题,严格控制与往年的重复率。 三、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0.3)+课程论文(0.7)=最终成绩。 四、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一)封面:封面要使用统一格式。 (二)目录:“目录”两字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两字间空四格、与正文空一行。各部分名为宋体小四号字,各小部分名间有缩进。 (三)题目: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个字以内,论文题目用黑体三号字。 (四)署名:论文署名的顺序为: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用宋体小四号字。可用以下表示: 专业:XXXXX 学号:X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老师姓名:XXXX (五)内容摘要:中文内容摘应简要说明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200-300字,用宋体小四号字,其中“内容摘要”四个字加粗。 (六)关键词:一般为3-6个,用分号隔开,用宋体小四号字,其中“关键词”三个字加粗。 (七)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1.5倍。字数一般要求为不得少于5000字。

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注明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标题序号从大到小的顺序为:“1”“1.1”“1.1.1”……。 (八)注释: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按学术论文规范注明出处,注序要与文中提及的序号一致。注释方法参见参考文献顺序。 (九)参考文献:论文后要标注参考文献和附录,参考文献按照以下格式排列: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0-12.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2-13. [3] 查正军.《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视觉信息标注研究》.[D].北京.中国科技大学.2010年.32-35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2-13. [2]金显贸,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12-13. 3.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s://www.doczj.com/doc/fc11495022.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人口信息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行政管理、人口研究、了解市场供求、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

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我国东部地区滨临海洋,全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部分暖温带和一部分中温带;占据了三级地形中的第一台阶(海拨0~500米)的全部和部分第二台阶(海拨1000~2000米),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丘占全国总面积的25.5%;有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褐土、华中丘陵山地的棕壤、长江流域的水稻土等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农业人口。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平原等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都位于东部,这些地区也是世界著名的人口稠密区。西部地区占有全部的第三台阶(海拨4500米以上)和大部分的第二台阶,除高山和少数河谷外,几乎全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占全国面积15.5%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几乎全在西部。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为稀疏,仅绿洲和河谷灌溉带有较密的人口。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经济对人口地域分布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东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出以及沿海地区率先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累积牵动效应,已使中国人口地域分布自80年代开始,由建国以来的分散和均衡化转向向东倾斜的集中化方向发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人口大部分集聚于东部地区。解放后,国家化了

MATLAB数学软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论文 摘要 MATLAB数学软件是集数值计算、图形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学应用软件.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枯燥,而MATLAB数学软件应用于数学课堂中,给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文介绍利用MATLAB软件在运算、绘图方面的优势应用于基础数学教学里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值分析、运筹学、解析几何等.从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 关键词:MATLAB;数学教学;应用

MATLAB数学软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lab in Mathematic Teaching ABSTRACT MATLAB is mathematical software capable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 graphics pr -ocessing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s very boring while the ap--plication of MATLAB mathematical software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 has brought gre -at convenience to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he strengths of the software, su-ch as operation and drawing, are use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analysi -s,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statistics, numerical analysis, operational research, analyti-c geometry etc. As a result, it will enormously increas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 -t in study. Key words:MATLAB;mathematic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