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对于咳嗽现象,大多数人并不重视。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肺癌预测方法:

早晨用冷水洗脸预测。冷水洗脸可以刺激鼻腔,鼻腔粘膜血管收缩,这样人体自然反应,就会打喷嚏。我们可以从喷嚏的形态上判断早期肺癌。如果喷嚏形态中有白痰、或血痰出现,就可以判断是否有早期肺部病变。除此之外,打喷嚏还能反映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比如肾、鼻腔病变等。

打喷嚏有异味需提高警惕

打喷嚏有异味,可能不是小事。一般来说,如果鼻腔自我排毒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及时清除随呼吸不断进入鼻腔的灰尘,细菌等污物,时间久了,这些污物就会堆积成团,使鼻腔阻塞,影响空气流通.垃圾堆积时间久了,随着细菌的作用,会散发出恶臭味。这种情况是主观恶臭,只需要清洗一下就会消除气味儿。

另外有的人自己也许感觉不到有臭味,而别人明显感到有恶臭味,实际上臭味确实存在,这叫客观性恶臭。多见于鼻腔或全身的某些疾病

①鼻腔异物:

多见于儿重,因异物进入鼻腔,排不出,又无法及时告知大人,时间久了,异物存留鼻腔引起粘膜发炎,多为单侧性鼻阻塞,有脓性臭味的鼻涕.②萎缩性鼻炎:

多见于青年人,因为患这种病的人多半嗅觉失灵,本人闻不到异味,而别人却难以忍受这种臭味,常常远远躲开他.有些恶臭严重的病人,离其很远就会闻到臭味,故称为臭鼻症.

③恶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除鼻有臭味外,常伴有自出血,头痛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无明显原因仅限于鼻腔有臭味或常有鼻出血,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④骨髓炎:

额骨骨髓炎,筛窦炎小儿上颌骨骨髓炎,有脓流出时可有臭味,误认为鼻腔的臭味.

⑤干酪性鼻炎:

为鼻腔或鼻窦内充满着豆腐乳状污物,破坏骨质,发生恶臭.建议尝试用盐水洗鼻的方法,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对单纯性鼻炎效果不错,贵在坚持.只要掌握好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以及选择正确的器具,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缓解症状.炎症没有了,鼻腔分泌会趋于正常,鼻腔也不会发干,这样细菌就不会在结痂下堆积引起异味了.此法因不使用药物治疗,所以疗效虽不如用药快,但安全可靠,关键是贵在坚持,只要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效果将会很明显。

打喷嚏暗示肾虚

打喷嚏是一种机体保护性反应,但是有一种打喷嚏是因为肾虚引起的。正常情况下,打喷嚏分为两种:

一种是急性打喷嚏,多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感冒好了,喷嚏也就停止了。这种喷嚏属于实证,多发生在身体受凉时以及感冒流行的时候。另一种是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身体里的肾气就像人体的卫士一样,是抵御外邪的主要力量,如果人体的肾气虚弱,抵抗力就会下降,肺不能正常宣发废气,于是出现打喷嚏的现象。

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愈,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

天泽堂中医院肿瘤中心认为,对于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仅仅靠祛邪是难以治愈的,应补肾以固本,让肾气旺盛,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与打喷嚏相关的肾虚有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两种。不可盲目进补。肾阴虚证的人,除了喷嚏频频外,还伴有鼻痒、流浊涕、咽干咽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2015年中国肺癌诊疗指南

2015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内容: 一、概述 二、病理诊断评估 三、分期 四、治疗 五、姑息治疗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 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85% 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 年预期生存率达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74 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趋势分析之肺癌

谷歌推出AI早期肺癌检测系统,准确率94% 据外媒报道,Google研究人员与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合作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肺癌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T)检测恶性肺结节,检测水平超过专业放射科的医生。 在分析单次CT扫描时,该系统检测到的癌症案例平均比一组六位人类专家平均多5%,并且减少假阳性的可能性增加了11%。在预测两年后患癌风险时,该模型发现率高9.5% 。该研究详情发表在今天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整体建模框架(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论文提到,肺癌是美国最常见的癌症死因,2018年约有16万人因此死亡。美国及欧洲的大型临床实验表明,胸部筛查可以识别肺癌并且降低死亡率。但胸部筛查本身存在错误率较高和适用性有限的问题,影响了肺癌的早期检测和后续治疗。 基于胸部筛查较高的错误率与有限的适用性,谷歌人工智能部门的Daniel Tse与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联合开发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学习42290个CT扫描图像,这一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不依靠人工参与便可预测肺部结节的恶性程度。同时,其在6716例测试病例中检测微小恶性肺部结节的准确率达94%。 肺癌(Lung Cancer)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

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 肺癌热度变化图 下面我们用Trend analysis分析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点击链接即可进入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b6418789.html,/topic/trend?query=Lung%20Cancer) 上图是当前该领域的热点技术趋势分析,通过Trend analysis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当前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有nature publishing group、prescription drugs、tumor marker、pet CT等。 根据Trend analysis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computed tomography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Computed tomography即CT,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大规模临床试验表

肺癌的分型

●肺癌的分型 生长于肺的肿瘤就是肺癌,但也有一部分是别的肿瘤转移到肺的,称为转移性肺癌。而我们常说的肺癌,则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的分型 一、鳞状细胞肺癌(鳞癌):这是在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生长较缓慢,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比较敏感。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出现淋巴和血行的广泛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三、腺癌:这一型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四、大细胞肺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五、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六、细支气管肺泡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为一种异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其他还有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能分类的神经内分泌癌、癌内瘤及成细胞瘤等。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所以,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肺癌初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是排名全世界第一的,所以当有人被确诊为肺癌时,就会感觉必死无疑。 其实,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对肺癌这种疾病足够了解,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的分型。 一、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二、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年轻的男性,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可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类型,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快,会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三、腺癌: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周围型肺癌。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腺癌的生长缓慢,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肺腺癌预后及EGFR突变预测指标

肺腺癌预后及EGFR突变预测指标 肺腺癌有几种生长模式,包括鳞屑状,腺泡状,乳头状突起,微乳头或实性。接近80%的侵袭性肺腺癌具有2种或2种以上生长方式。现在的研究显示和特定基因突变一样,一些生长方式也与预后相关。在侵袭性癌中,乳头状为主的腺癌与预后不佳有关,也与EGFR突变有关。 桑椹胚样结构是由缺乏核异型性或有丝分裂活性的梭形细胞增殖而成的小牙状结构。桑椹胚样结构已有报道存在于在子宫内膜癌中,少见于甲状腺癌和结肠腺瘤。这些类型被认为是相对不成熟鳞状化生或鳞状细胞分化群。在肺肿瘤中,桑椹胚样结构形成已经在肺胚细胞瘤和低分级的胚胎型肺腺癌中报道。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肺胚细胞瘤和低分级的胚胎型肺腺癌中形成的桑椹胚样结构,–TNNB1)基因突变为特点,从而导致异常的核/£ Fornelli等报道了首例具有结节性特征的(桑椹胚样结构)支气管肺泡癌。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肺腺癌是少见型肺腺癌,由均匀紧密包裹的梭形细胞充斥于癌腺体组织的管腔。目前已有2项报道共计6例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肺腺癌。 这种少见的类型根据细胞聚集形成鳞状桑椹胚样结构,与肺胚细胞瘤相相鉴别。然而,由于样本小和预先给与了分子靶向治疗,这些研究没有报道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或基因改变情况。 日本东京国家癌症中心病理和临床实验室的Koji Tsuta教授等报道了17例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原发性肺腺癌。分析了这一少见类型与EGFR、KRAS、BRAF、HER2和ALK相关的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5月的lung cancer杂志上。 KRAS突变状态可预测EGFR抑制剂的无疗效,KRAS基因突变最新在研靶向药物RAS抑制剂Antroquinonol(安卓健)经前期临床试验观察安全性很好,患者较多出现的即为II级以下的呕吐、腹泻,一段时间内都可缓解;正常人服用后皆未对生化值产生影响,说明其可以很好地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生活质量。现该药物正于FDA进行二期临床试验,预计2016年发表试验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了904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标本。桑椹胚样结构定义为肺腺癌腺体管腔中的梭形细胞增殖所形成的芽状结构。计算它们占肿瘤总大小的比例,并检测目的基因型KRAS、EGFR、HER2和BRAF的突变情况,免疫组化分析ALK重排,采用RT-PCR和/或FISH 确定免疫阳性病例。 该研究共发现17例(仅占1.9%)桑椹胚样结构肺腺癌病例,其与预后不佳和EGFR突变有关。组织学检测发现桑椹胚样结构占肿瘤体积的5-50%。在17例桑椹胚样结构中,有10例(58.8%)表现出了胞浆内网状结构中形成嗜酸性粘蛋白物质。 具有桑椹胚样结构腺癌中出现微乳头状,这可能说明桑椹胚样结构仅为微乳头状结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打喷嚏可预测肺癌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对于咳嗽现象,大多数人并不重视。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肺癌预测方法: 早晨用冷水洗脸预测。冷水洗脸可以刺激鼻腔,鼻腔粘膜血管收缩,这样人体自然反应,就会打喷嚏。我们可以从喷嚏的形态上判断早期肺癌。如果喷嚏形态中有白痰、或血痰出现,就可以判断是否有早期肺部病变。除此之外,打喷嚏还能反映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比如肾、鼻腔病变等。 打喷嚏有异味需提高警惕 打喷嚏有异味,可能不是小事。一般来说,如果鼻腔自我排毒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及时清除随呼吸不断进入鼻腔的灰尘,细菌等污物,时间久了,这些污物就会堆积成团,使鼻腔阻塞,影响空气流通.垃圾堆积时间久了,随着细菌的作用,会散发出恶臭味。这种情况是主观恶臭,只需要清洗一下就会消除气味儿。 另外有的人自己也许感觉不到有臭味,而别人明显感到有恶臭味,实际上臭味确实存在,这叫客观性恶臭。多见于鼻腔或全身的某些疾病 ①鼻腔异物: 多见于儿重,因异物进入鼻腔,排不出,又无法及时告知大人,时间久了,异物存留鼻腔引起粘膜发炎,多为单侧性鼻阻塞,有脓性臭味的鼻涕.②萎缩性鼻炎: 多见于青年人,因为患这种病的人多半嗅觉失灵,本人闻不到异味,而别人却难以忍受这种臭味,常常远远躲开他.有些恶臭严重的病人,离其很远就会闻到臭味,故称为臭鼻症. ③恶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除鼻有臭味外,常伴有自出血,头痛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无明显原因仅限于鼻腔有臭味或常有鼻出血,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④骨髓炎: 额骨骨髓炎,筛窦炎小儿上颌骨骨髓炎,有脓流出时可有臭味,误认为鼻腔的臭味.

⑤干酪性鼻炎: 为鼻腔或鼻窦内充满着豆腐乳状污物,破坏骨质,发生恶臭.建议尝试用盐水洗鼻的方法,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对单纯性鼻炎效果不错,贵在坚持.只要掌握好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以及选择正确的器具,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缓解症状.炎症没有了,鼻腔分泌会趋于正常,鼻腔也不会发干,这样细菌就不会在结痂下堆积引起异味了.此法因不使用药物治疗,所以疗效虽不如用药快,但安全可靠,关键是贵在坚持,只要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效果将会很明显。 打喷嚏暗示肾虚 打喷嚏是一种机体保护性反应,但是有一种打喷嚏是因为肾虚引起的。正常情况下,打喷嚏分为两种: 一种是急性打喷嚏,多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感冒好了,喷嚏也就停止了。这种喷嚏属于实证,多发生在身体受凉时以及感冒流行的时候。另一种是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身体里的肾气就像人体的卫士一样,是抵御外邪的主要力量,如果人体的肾气虚弱,抵抗力就会下降,肺不能正常宣发废气,于是出现打喷嚏的现象。 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愈,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 天泽堂中医院肿瘤中心认为,对于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仅仅靠祛邪是难以治愈的,应补肾以固本,让肾气旺盛,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与打喷嚏相关的肾虚有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两种。不可盲目进补。肾阴虚证的人,除了喷嚏频频外,还伴有鼻痒、流浊涕、咽干咽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4版 目录 ●肺癌的预防和筛查(PREV-1) ●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DIAG-1) ●实性肺结节的随访(DIAG-2) ●亚实性肺结节的随访(DIAG-3) ●诊断评估原则(DIAG-A) ●初始评估和临床分期(NSCL-1) ●评估与治疗: ??I期(T1ab-2a,N0),II期(T1ab-2ab,N1;T2b,N0),IIB期(T3,N0)和IIIA期(T3,N1) (NSCL-2)??IIB期(T3侵犯,N0)和IIIA期(T4外侵,N0-1;T3,N1) (NSCL-4) ??IIIA期(T1-3,N2)和分散的肺结节(IIB、IIIA、IV期) (NSCL-7) ?肺多发癌(NSCL-10) ??IIIB期(T1-3,N3) (NSCL-11) ??IIIB期(T4,N2-3)和IV期(M1a): 胸腔或心包积液(NSCL-12) ?IV期(M1b): 有限病灶(NSCL-13) ●根治性治疗完成后的监测(NSCL-15)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NSCL-16) ●转移癌的全身治疗(NSCL-17) ●病理评估原则(COL-A) ●手术治疗原则(NSCL-B) ●放射治疗原则(NSCL-C) ●新辅助及辅助化疗方案(NSCL-D) ●同步化放疗方案(NSCL-E) ●晚期或转移性肿瘤的全身治疗(NSCL-F) ●癌症幸存者护理(NSCL-G) ●针对基因变异患者的新兴靶向药物(NSCL-H) ●分期(ST-1) (杰)肺癌的预防和筛查(PREV-1)

●肺癌是一种独特的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某个行业生产和推销的成瘾性产品。大约85%- 90%的肺癌是由于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二手烟)所致。降低肺癌的死亡率需要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以避免开始吸烟,美国食管和药品管理局(FDA)监管烟草产品以及其他控烟措施。 ●长期吸烟容易导致第二原发癌、治疗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其它吸烟相关疾病、生活质量降低和生存期缩短。 ●根据美国外科总医师的报告,主动吸烟 (https://www.doczj.com/doc/fb6418789.html,/tobacco/data_statistics/sgr/2004/pdfs/executivesummary.pdf)和被动吸烟都可以导致肺癌。有证据表明,和吸烟者生活在一起从而吸二手烟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上升20%到30%(https://www.doczj.com/doc/fb6418789.html,/books/NBK44324/)。每个公民都应被告知吸烟和暴露于烟雾环境可对健康产生危害、导致成瘾并可威胁生命,政府需要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措施如立法、行政、管理或其他手段以保护所有的公民免于烟草的危害 (www.who.int/tobacco/framework/final_text/en/)。 ●肺癌的致癌物中还含有高度成瘾性物质尼古丁,这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降低肺癌死亡率需要广泛贯彻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指南 (https://www.doczj.com/doc/fb6418789.html,/professionals/clinicians-providers/guidelines-recommendations/tobacco/i ndex.html),以发现、劝告和治疗尼古丁成瘾患者。 ●吸烟者或有吸烟史的人发生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对于这些患者,尚无可用的化学预防药物。如有可能,应该鼓励这些人参加化学预防研究。 ●推荐对选定的高危嗜烟者和有吸烟史者采用低剂量CT(LDCT)进行肺癌筛查(见《NCCN 肺癌筛查指南》)。 ●参见NCCN戒烟指南。 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DIAG-1) 注解: a.多学科评估包括胸外科医生、胸部放射学家和肺科医生共同确定癌症诊断的可能性以及最佳诊断或随访策略。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20.V6)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20.V6)要点 2019年12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2020年第2版,相对于2019版,新版指南系统性治疗方面又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1、靶向治疗 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NSCLC-19) (2020.V2)

新增: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作为“其他推荐”治疗方案,属于2A类。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作为“特殊情况下有用”的治疗选择,属于2B类。 (2020.V1) 新增了一条关于系统性治疗的脚注说明:如果系统性治疗方案中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医生应注意此类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并且当将检查点抑制剂与奥西替尼联合使用时应报告不良事件的数据。 奥西替尼治疗中进展的后续治疗(NSCLC-20) (2020.V1) 对于有症状的多发病灶,新增1条脚注说明:在进展时考虑进行活检以排除SCLC转化。 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或达克替尼治疗中进展的后续治疗(NSCLC-21)

(2020.V1) 对于有症状的多发病灶,脚注说明作了修改:对于进行性软脑膜病,考虑给予奥希替尼(无论T790M状态如何)或厄洛替尼脉冲式给药。在Bloom研究中,奥西替尼的使用剂量为160mg。 ROS1重排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后续治疗(NSCLC-25) (2020.V1) 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新增1条脚注说明:应谨防一些亚群患者在停用TKI抑制剂后出现复燃现象。如果发生复燃,必须重新启用TKI抑制剂。

2、免疫治疗 PD-L1表达阳性(≥1%)且EGFR、ALK、ROS1、BRAF阴性或未知和无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或Atezolizumab禁忌证的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后续治疗(NSCLC-28,29) (2020.V2) 增加了以下治疗选择:(也适用于NSCL-29) ?卡铂+白蛋白紫杉醇+ Atezolizumab作为“其他推荐”治疗方案,属于2A类。

2015WHO肺癌分类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学分类变化和争议 2015版的WHO肺癌分类方法中融入了更多肺癌的遗传学信息,重视了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对肺癌分类的重要性;从多学科角度重新分类,整合了外科、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各个领域的集体智慧。病理分类的本意在于期望回答肺癌的本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分类可以囊括肺癌的所有特性,任何一版的分类也都是阶段性的,需要接受时间的洗礼。病理分类的生命力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而不是病理学家专注于形态学的自娱自乐。William D. Travis根据细胞起源提出把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统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争议巨大,可能因为这样的归类似乎并未改变小细胞肺癌EP,IP的传统治疗方案;但Travis仍然力排众议,运用IARC协会的力量推行肺癌WHO新分类,是希望新分类能与后续基于分子事件的临床试验更好的整合?其背后的用意、新版肺癌分类的生命周期,对肺癌精准医疗的推动作用,我们且拭目以待。 【主要变化概要】 1. 强调使用免疫组化IHC确定组织分型; 2. 重视肿瘤的分子分型,尤其对于晚期肺癌患者; 3.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制定专门的组织分类; 4.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制定肺腺癌病理分型; 5. 严格限制了大细胞肺癌的诊断,只有手术大标本,没有明确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肿瘤才可分类为大细胞癌;将2014版大细胞癌中的多数亚型归于其他病理类型; 6. 鳞癌重新分类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细胞样(需要IHC确定有鳞癌分化)3大亚型; 7. 根据细胞起源将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统归于一类; 8. 加入NUT癌(解释见下文) 9. “硬化型血管瘤”更名为“硬化型肺泡细胞瘤”; 10. “错构瘤”更名为“肺错构瘤”; 11. 间叶来源肿瘤新增“血管周围上皮样肿瘤PEComatous tumors”,包括3大亚型:1)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PEC瘤,良性(透明细胞肿瘤);3)PEC瘤,恶性; 12. 新增“肺粘液样肉瘤伴EWSR1-CREB1重排”; 13. 新增“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版EWSR1重排”; 14. 强调WWTR1-CAMTA1融合有助于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15. 淋巴来源肿瘤新增Erdheim–Chester综合症; 16. 将异位来源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肺内畸胎瘤,黑色素瘤,脑膜瘤归为一类。 【重点变化详细解读】 1.推荐广泛使用IHC用于肺癌组织分型。因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等仅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获批,这类严格限定组织学类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对肺癌组织学明确分型提出了更高要求,IHC的应用将有助于明确组织学类型。 2.对于晚期肺癌,组织学和分子诊断应齐头并驱。既往对于晚期肺癌穿刺小标本没有

NCCN 2020.02 小细胞肺癌(中文)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 Guidelines?) 小细胞肺癌(2020.v2) 1、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2.2020版从1.2020版更新包括: SCL-E 1 of 4 度伐单抗联合化疗(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或顺铂)已被作为首选一线治疗方案(第1类),其次对于广泛的SCLC患者使用度伐单抗维持治疗 2、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1.2020版(2.2019版)中的更新包括: 1.初始评估和分期(SCL-1) ●对于原发灶或转移灶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小细胞癌或小细胞/非小细胞混合型腺癌的患者,初始评估内容作了2点修改和1点补充: ?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检查部位在“胸部/腹部”基础上增加了“盆腔”;?PET-CT检查的指征,在原来“如果疑似局限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指征:如果需要鉴别分期; ?新增“行分子谱分析(仅适用于未曾吸烟的广泛期患者)”,以帮助鉴别诊断和评估潜在的靶向治疗选择。 2.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初始治疗(SCL-5) ●对于在全脑放疗前接受系统性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在每2个周期全身治疗后以及在治疗结束后应该复查脑MRI(首选)或CT平扫加增强扫描(SCL-6)。如果在系统性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则开始行全脑放疗。 3.初始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监测(SCL-6) ●新增1条对“预防性脑照射(PCI)”的脚注: ?在已经进行完全切除、病理分期为I-IIA(T1-2,N0,M0)的SCLC患者中,接受PCI的获益情况尚不清楚。参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 4.病理学检查原则(SCL-B) ●病理学评估中新增1条“复合型SCLC的定义”: ?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含SCLC和NSCLC两种组织学(鳞状细胞癌、腺癌、梭形/多形性、和/或大细胞)成分。不要求说NSCLC组织学成分的百分比最少需要多少;当有任何比例的NSCLC与SCLC一起出现时,就可称为复合型SCLC。 5.手术切除原则(SCL-C) ●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根据淋巴结分期作了修改:

NCCN肺癌赛珍

肺癌NCCN指南推荐用药方案(2014年7月更新版) NSCLC 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 顺铂+培美曲塞: Day1:顺铂75mg/m2 IV + 培美曲塞500mg/m2,3周1周期,4个周期。 同期化疗/放疗(RT) 卡铂+培美曲塞(非鳞癌): Day1:卡铂AUC 5 IV 加用 Day1:培美曲塞500mg/m2 IV 同期胸腔放疗。 每3周重复,4个周期。 顺铂+培美曲塞(非鳞癌): Day1:顺铂75mg/m2 IV Day1:培美曲塞500mg/m2 IV 同期胸腔放疗。 每3周重复,3个周期。 晚期化疗原则: 维持治疗原则: 原药维持:在4-6周期的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后继续使用培美曲塞,尤其是非鳞癌患者(1类) 换药维持:两项研究表明,在一线化疗4-6个周期后无疾病进展的患者身上,应用培美曲塞或者厄洛替尼初治,可使患者在PFS和OS方面获益。 在一线应用含铂二联方案后4-6个周期改用培美曲塞初治,尤其是非鳞癌患者(2B类)三线用药原则: PS0-2,未用过以下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多西他赛,培美曲塞(非鳞癌),厄洛替尼,吉西他滨(均为2B类) 晚期一线全身化疗 培美曲塞+顺铂: Day1:顺铂75mg/m2 IV + 培美曲塞500mg/m2,3周1周期。 晚期二线全身化疗 培美曲塞: Day1:培美曲塞500mg/m2,3周1周期。 (针对腺癌和大细胞癌,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等效,毒性更低) 2014.V4 NCCN NSCLC 指南(即方案出处) 辅助及新辅助化疗:

顺铂+培美曲塞: Day1:顺铂75mg/m2 IV + 培美曲塞500mg/m2,3周1周期,4个周期(大细 胞癌和腺癌或没有具体组织学分型)。 放化疗联合: 同期放化疗(RT) 卡铂+培美曲塞(非鳞癌): Day1:卡铂AUC 5 IV 加用 Day1:培美曲塞500mg/m2 IV 同期胸腔放疗。 每3周重复,4个周期。 顺铂+培美曲塞(非鳞癌): Day1:顺铂75mg/m2 IV Day1:培美曲塞500mg/m2 IV 同期胸腔放疗。 每3周重复,3个周期。 晚期或转移性NSCLC全身化疗

2014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中文版

小细胞肺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4英文第2版中文翻译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翻译 2014.03.19

翻译人员: 项忆瑾: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硕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基地学员; 刘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博士; 上海市第一届肿瘤学规范化培训基地毕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治医师; 作为主要获奖人之一,“胰腺癌基因组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第1负责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翻译说明:尽管翻译人员尽力对全文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翻译和审校,但限于英文及专业水准,可能存在不够准确甚至错误之处,请读者自行辨别,谨慎参考。翻译人员不对使用该指南翻译本出现的任何临床事项承担责任。特此说明。

目录 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成员 指南更新概要 小细胞肺癌: 基线评估及分期(SCL-1) 局限期,处理和治疗(SCL-2) 广泛期,处理和治疗(SCL-4)Array首次治疗后病情评估(SCL-5) 监测指标(SCL-5) 后续治疗及姑息治疗(SCL-6) 手术治疗原则(SCL-A) 支持治疗原则(SCL-B) 化疗原则(SCL-C) 放射治疗原则(SCL-D)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评估和治疗(LNT-1) 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TC) 中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不典型类癌,AC) 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混合型 分期(ST-1)

讨论 参考文献 作为共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反映了作者们对目前认可的治疗方法的观点,欲参考或应用这些指南的临床医师根据个人具体的临床情况作出独立的临床判断,以决定患者所需的护理和治疗,任何寻求使用这些指南的病人或非医疗人员应咨询医生关于它们的合理应用。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力求精确表达反应原版英文指南。NCCN不保证指南翻译的有效性,也不承认任何无限制性的担保、表达和暗示。NCCN不担保指南翻译或指南本身的精确性和完整性。NCCN不保证或陈述指南的应用及应用结果。NCCN及其成员不对涉及指南无限制性应用的任何偶然的、间接的、特殊的、惩罚性或作为结果的补偿费承担任何责任。

(完整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 编者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2008年3月29日至30日,第一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NCCN的专家分别介绍了2008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情况。本报将对2008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次会议上,NCCN专家组成员、美国田纳西大学癌症研究所和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Mohammad Jahanzeb教授,介绍了2008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更新情况。本文重点介绍《指南》与2007版相比主要进行了哪些更新。《指南》的分类证据和共识等级见表1。 预防与筛查 尽管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ELCAP)的近期数据证实,肺癌筛查可检测出Ⅰ期肺癌,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NCCN专家组目前仍不建议常规使用CT筛查(3类),仅建议对参加临床试验的高危人群行CT筛查评估。若要进行CT筛查,则必须遵循I-ELCAP的筛查方案。 辅助治疗 2008版《指南》修改了ⅠA和ⅢA期NSCLC的辅助治疗建议。对ⅠA期(T1N0)手术切缘阴性的高危患者,化疗的证据级别由2B类更新为3类。ⅠA期切缘阳性者再切除后化疗的证据级别由2B类更新为3类,化放疗后可选择继续化疗,单独放疗也可作为一种选择。对ⅢA期(T1~2N2)切缘阴性者,取消化放疗+化疗的建议,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纵隔放疗(表2)。 2008版《指南》建议,术前化放疗时放疗总剂量由44~45 Gy更新为45~50 Gy。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N2期患者,评估方法由纵隔镜检查更新为病理纵隔淋巴结评估,包括纵隔镜检查、支气管内超声成像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BUS-FNA)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若T3N2期患者对根治性同步化放疗反应良好,可考虑手术切除(3类)。 对ⅢB期(除卫星病灶外可切除)的R1和R2病变,建议初始手术治疗后行化放疗,继之以化疗。 监测 2008版《指南》建议,对Ⅰ~Ⅳ期患者行常规体格检查,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由每6个月1次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