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课外古诗摘抄加赏析课前三分钟

九年级课外古诗摘抄加赏析课前三分钟

九年级课外古诗摘抄加赏析课前三分钟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饰。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

地展现出米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冷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

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制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一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刮麦的农民失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剧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

日的拾表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山农民生活的瘫苦联想到白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乐,日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了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延官员的

自己作鲜时批,就是希望“人子”有所感悟,于法巧妙而委宛,可谓用心良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 1、观刈麦 白居易 【原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两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诗到此处,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读者也给予了深深的怜悯之情。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2、月夜 刘方平 【原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微唧唧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 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3、商山早行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4、卜算子·咏梅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下阕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5、破阵子 晏殊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原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赏析】 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 年老的千里马即使只能伏在马槽边,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壮志凌云的烈士即使到了晚年,仍有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于是,便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 说到苏轼,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他的诗词等作品,影响了我们整个求学生涯,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终生。 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与书香世家,是文学家苏洵之子。自幼勤奋好学加上极高的天资,因而,21岁中进士,本以为会青云直上,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一生仕途坎坷。 苏轼的诗词歌赋,具有他独有的艺术风格。因他将词的题材,由传统表现男女情爱、离愁别绪扩大到更大境界,所以,词风豪迈奔放,慷概激昂的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可以在下方留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行后雨二首·其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1.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12.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15.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前赤壁赋》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1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1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 24.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屈原塔》 2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2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2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 28.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 赏析 渔家傲·秋思(XXX)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景色和江南大不相同。大雁飞回衡阳,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分,号角吹响,边塞特有的风声、XXX、羌笛声和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群山连绵,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覆盖大地。夜深了,外出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主题】这首边塞词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征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暗示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和爱国激情,构成了将军和XXX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绪。 写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作者展现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XXX·密州出猎(XXX)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庞大的队

伍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XXX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XXX派遣XXX去云中赦免XXX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破阵子·为XXX赋壮词以寄(XXX) 喝醉了,点起灯来看剑,梦回当年吹起号角的战场。八百里的军队分成若干部分,五十个琴弦演奏着塞外的音乐。 沙场上秋天打仗。 译文】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中遇到了雨,我的雨具先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很狼狈,而我却毫不觉得不舒服。后来雨停了,我就写下了这首词。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2)联想,用典。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3)直接抒情。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

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 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赏析 整理:青蛙王子 定风波 1.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手法:外貌描写或夸张或对比;情景: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情感:传达出一种面对人生的挫折那种的轻松、喜悦。 2.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这两句表达出诗人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 3.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 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 4.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 -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 “风雨”和“晴”语义双关,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和晴天,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和顺境。人生路上高低起伏,顺境不骄,逆境不惧,遇到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头斜照却相迎”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把夕阳人格化,通过夕阳“相迎”的热情态度,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带给他的无限喜悦之情。 6.上阕“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隐喻将“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和骑马扬鞭的贵族生活进行对比,体现苏轼对真切而平淡的平民生活的认同。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生感悟:自然界的晴雨都是寻常的,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人生中的宦海浮沉、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性格特征: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 8.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本词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9.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写了一次出游途中遇雨的经过。风雨突如其来,作者在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印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主要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奇丽的画,上承“忆昔”下启“一梦”。 2.“长沟流月去无声”-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月光无声无息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的特点。寄托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对欢乐易逝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伤感。

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

1、《观刈麦》(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刘方平) 原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晏殊)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苏轼) 原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原文: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11、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九年级课外古诗摘抄加赏析课前三分钟

九年级课外古诗摘抄加赏析课前三分钟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饰。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

地展现出米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冷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 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制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一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刮麦的农民失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剧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 日的拾表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山农民生活的瘫苦联想到白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乐,日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了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延官员的 自己作鲜时批,就是希望“人子”有所感悟,于法巧妙而委宛,可谓用心良苦。

古诗摘抄加赏析大全

古诗摘抄加赏析大全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典的古诗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美学价值。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优美的古诗摘抄,并进行简要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的魅力。 1.《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透过床前的明月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简洁明快,用寥寥数语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给人以无限遐想。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中的“更上一层楼”也成为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的经典引用。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的情景。通过写风烟望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别离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宦游之愿。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之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他乡过节时,思念亲人的情景。通过对亲情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更是展示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深。 5.《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写了鸟鸣和风雨的声音唤醒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6.《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在豪情壮志之下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和对虚伪世俗的不满。 以上是一些我挑选的古诗摘抄及其赏析,每一首诗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希望通过这些古诗的赏析,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品味古诗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的真谛。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九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小词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情感? 答:这首小词写女主人公登高远眺,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极度失望和惆怅和情感。 2、这首词虽然不到30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最后写到白蘋洲;就人物的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3、这首词中写思妇孤单身影的那个字是“独”,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那个字是“倚”,写出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过尽千帆。 4、请就“斜晖脉脉水悠悠”词句作点赏析。 答:本句写景,借景抒情,通过斜阳的含情脉,水流的悠悠不断来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 5、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肠断白蘋洲,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思妇思想感情的句子: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中点明地域特征,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表现戍边将士矛盾而又复杂心理状态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点明全词主旨,表现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情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景,下阕写思乡忧国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上阕用“异”字领起了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这三个方面内容。 4、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景物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在时间上“长烟落日”的延续,用笛声和浓霜渲染了边地悲凉的气氛,加重了征夫们的思乡之情。 5、本词的核心句是哪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这首词的核心句。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6、请你谈谈对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答: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含蓄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7、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的妙处。 答:这句话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隐约地透露出宋朝守军力量的薄弱,军情紧急。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上阕描写密州出猎(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抒情,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既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盛大场面,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保持者的少年狂气。“倾城”一词突出了观猎盛况。 3、“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的妙用。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4、首句说:“老夫聊发少年狂。”从上阕可以看出“狂”包含哪些方面,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 答:一狂:太守出猎而报知人们跟随去看;二狂:出来看而说倾城;三狂:猎人射虎;四狂:自比孙郎。 刻画了一个神彩飞扬,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的主人公形象。

九年级课外古诗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唐)月夜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刘方平(唐)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更深月色半人家,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北斗阑干南斗斜。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今夜偏知春气暖,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虫声新透绿窗纱。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晚唐)卜算子咏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陆游(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浣溪沙晏殊(宋) 苏轼(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牛衣古柳卖黄瓜。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裏逢迎。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醉花阴 辛弃疾(宋)李清照(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朝天子咏喇叭山坡羊骊山怀古 王磐(明)张养浩(元)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解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西风漫卷,黄叶满地,正是秋日欲尽时。在这满目黄澄澄的秋光里,正在为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而头疼的你,不妨慢下脚步,用心读诗,深入思考,以理解促记忆,细细品味这些或凄楚、或激昂、或坚韧、或苍茫的文字的真正内涵。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关键词】思亲念家忧国忧民 【诗歌内容】 边防驻军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

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诗歌短评】 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首联写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充满无限深情,使人不禁想到他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诗词20首 一、豪放词 1、定风波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也罢、晴天也罢,我都无所谓。 【赏析】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

部编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

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 1.鹧鸪天·送人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赏析: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作者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这首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3.登岳阳楼南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赏析: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诗的颔联“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4.踏莎行北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5.征人怨唐代柳中庸 1

九下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教学文案

九下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 1.《定风波》(苏轼)(北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整体感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词句注释】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⑹吟啸:高声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料峭:形容微寒。斜照:偏西的阳光。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雨具先去:雨具先前被拿走了。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文学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渲染出雨骤风狂,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句中“萧瑟”指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宋代)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整体感知】本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词语注释】(1)旧游:昔日的游览。洛中:指洛阳。 (2)午桥:在洛阳城南十里。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3)豪英:出色的人物。(4)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5)疏影:稀疏的影子。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⑼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白话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创作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搬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首先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

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 一、主题思想 1.《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 了北宋王朝的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2.《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 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 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4.《雁门太守行》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 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5.《观刈麦》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情景,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 6.《夜雨寄北》通过在巴山夜雨时思念朋友并想像重逢时的情景,抒发了自已期待与朋友尽早相见的 心情和愿望。 7.《泊秦淮》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从而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之情 8.《浣溪沙》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之情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寄情于明月,托月以相送,形影不离地送老朋友于贬谪地,表 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10.《春望》写诗人目睹都城败象的感叹,对亲人想念的愁苦,充满了忧国思家之情。 11.《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 寂的思想感情。 12.《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14.《无题》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15.《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热爱和欣喜之 情。. 17.《相见欢》诗人自述囚居生活,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18.《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客闲适生活的乐趣。 19.《行路难》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仍盼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已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20.《已亥杂诗》诗人写自已辞官离京、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自已甘愿牺牲自已培植新生事 物的思想感情。 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22.《赤壁》通过对三国往事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成败的感慨。(或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已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壮志。 24.《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古诗主题思想 1、_____,百姓苦;_____,百姓苦。 ---作者触景生情,想到朝代不断更迭,但老百姓的生活从古至今未过过安乐的日子,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