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建议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内涝灾害关注度日益提高,老旧落后的防洪排涝系

统已经不能达到城市应用的要求,尤其是在发生强降雨天气之后,必然会给城市

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排涝防洪系统建设是必然要开展的工作。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地下水系统防洪排涝系统建设进行研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可以促进成熟防洪排涝水平的提升,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实现城市

高质量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下水系统;防洪排涝;建设措施

截至十三五末,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05%,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突破5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100平方公里,城镇化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也留下交通拥堵、停车难、地下设施欠账多、排水不畅等“城市病”,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衰减,城市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尤其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

端天气增多,暴雨发生频率增加,济南、长春、南京、北京、深圳、郑州等一些

大中城市先后遭遇了“内涝成海”的尴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统筹协调,实施了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累计建设

综合管廊801公里、海绵城市1659平方公里,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万公顷,累计

建成绿道4600余公里,精致推行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城市防洪排涝系统

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多,仍存在一些软肋,如规划体系不完善,防洪排涝规划与其

它专项规划不能有效衔接;排水系统不健全,在过去城市建设中,建设应对小重

现期降雨的小排水系统多,缺少微排水系统和应对大重现期的大排水系统,多采

用速排的方法,排水系统不堪重负,我省城市人均占有排水管道1.8米,与发达

国家4米仍存在一定差距;设计标准低,部分城市河道防洪标准低,雨洪资源调

蓄能力弱,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管道堵塞等

现象时有发生,内河水位较高及滨海地区高潮位时易出现洪涝倒灌现象;应急管

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城市内涝给城市建设、环境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危害,严重时危及人身安全,建议从规划建设与管理多方面着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出建议如下: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要尊重地理格局,守住生态红线、开发边界、蓝绿控制线,保护城市自然水系,各种专项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现重要空间参数一致,避免各项规划各自为政。建立以省、市防洪排涝方案为引导,以县级为落实的三级防洪排涝体系,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新编、修编规划要严格执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4-2021)等新标准,推行一城一策。

二、实施防洪排涝设施提标改造

城市河道要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洪排涝以及沿海城市的防台防潮要求,科学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实施河道清淤疏浚、生态化改造工程,提升行洪能力,提高雨洪资源调蓄能力,抓紧实施小清河、徒骇河、东鱼河、北胶莱河等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重点河段治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对排水管渠现状进行评估,复核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水管道升级改造方案,消除城市排水管网空白区,城区雨水管渠建设改造项目设计重现期要执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上限值,一般城区提升到2-5年,中心城区等重要地区提升至5-10年;尽早完成南四湖流域雨污合流管网的改造,尽早实现全省所有县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

三、推进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建设

新建各类园区、开发区要综合运用下凹式绿地、下沉式广场、排水沟、截洪沟、可透水路面,统筹海绵性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的等海绵体的建设,修建点状式小型雨水收集池,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收集的雨水用于环卫、绿化补给水,辅助城市防洪排涝。

四、适时引入地下深邃工程

深邃工程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工程措施,当城市海绵体失去作用时,

深隧可以将多余水收集,暴雨过后水可循环用于河道、水库、地下水的补充,规

避强降雨时的排水高峰,提升强降雨的防御能力,实现“错峰调蓄”。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已有案例可借鉴,建议在省内适宜城市实施深隧工程,提升防御强降

雨能力,提高城市韧性。

五、加强防洪排涝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住建、公安、水利、市政园林、交通、气象、水文等部门的统筹协调,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密切监测汛情及内涝情况,对重点区域如低洼地、积水路段

实施预警,完善城市暴雨预警及防涝协调联动机制。日常工作中加强多部门联合

的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管理和应

急水平。

六、推动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应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遥感应用等数字化技术,建设具有雨情分析、灾

害监测、预报预警、远程监控、风险评估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指挥调度

系统。加强城市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实现对城市河道水位、重要排水管

渠点和设施的运行水位、低洼地、易涝点的道路积水监测,满足日常调度、运行

调度、灾情预判、预报、辅助决策等需求,提高防洪排涝的运行管理水平。

七、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决策平台设计

针对于四大防洪管理处存在的信息分散、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应用物

联网、GIS技术、信息处理与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研

发出全新的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化控制平台,对于整个河网水系进行优化分配与管理,促进渠道行洪能力的提升,具备较高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运行的安全性,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一)总体架构设计

在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化体系建设中,其设计的决策平台总计包含4层结构,

从下到上按照如下顺序布置:

(1)基础设施层。该层的作用是进行数据采集应用,为平台的建设提供支持。数据采集是掌握各项数据信息,通过采集设备掌握数据条件,包含水位计、

流量计、闸泵信息、视频资源等。而平台系统运行包含服务器、存储资源池等,

进行系统通信和运行,完全能够满足系统正常使用的需要,促进运行效果和质量

的提升。

(2)数据资源层。该层给平台运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是目前的智能化

决策平台的“血液”,包含基础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库、水雨情监测数据库等,掌握数据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平台服务层。该层是给整个平台运行提供良好的服务,以GIS平台、

云计算、数据共享平台等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服务管理平台,使得防洪排涝多时

序的空间数据管理顺利进行,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应用层工作的开展提

供信息化的服务,及时掌握实时的数据信息。

(4)业务应用层。该层是整个操作平台做出决策的核心部位,也是防洪日

常管理以及排涝能力调度的重要部分,完成数字化的建设和运行,打造一体化、

可视化的管理作业平台,其中包含水雨情监测、水库监测、气象信息管理、值班

管理、系统管理等等多个方面,为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也能确保系统

运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网络结构设计

防洪排涝智能决策平台在网络结构的建设中,主要分为如下两个层次:①四

大防汛管理处与水利局信息中心连接形成的网络体系;②各个管理处中的水位计、流量计、视频监控等设备建设的局部网络体系。骨干网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通

信系统运行比较完善,信息量较大,对于整个系统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通信网

络在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进行数据管理和应用,进行视频数据的回传,同时

监视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高水

平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系统运行效果,确保城市运行正常,保护人们生命健康,为城市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火键,徐震,张继昌,等. 贵州省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研究[J]. 人民长江,2023,54(4):15-22.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很多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的并不完善,遇到强降雨量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内涝事故,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提出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市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职责,对于很多中心城市来说,由于整体包含的人数的增加,同时很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在不断地上升,一旦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就会对于城市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而可以更好地保障城市人们的安全。 一、我国目前城市防洪排涝现状 目前对于我国很多城市来说,防洪排涝的系统一般是由城市的防洪系统和城市的排水系统组成的,一般来讲,防洪系统是由城市的水利部门控制,排水系统一般是由市政部门负责,由于这两者是由不同的责任方负责的,在开展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当城市出现暴雨的现象,首先会发挥作用的就是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但若是城市排水系统建立的不够完善,就会导致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问题。 二、城市防洪排涝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很多城市开展的防洪涝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会显著的影响城市具有的抗洪涝能力。 (一)城市排洪涝体系划分不清楚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在开展城市防洪涝建设工作和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会选 择去参考西方国家建设的现状,将现代化建设的体系融入其中,但是这些人往往 不考虑我国实际的情况,对于城市的定位不够准确,这都会降低城市的防洪涝能力。除此之外,开展的防洪涝问题研究需要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但是很多城 市并没有注意到该问题。 (二)责任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负责城市防洪涝问题主要是由市政部门、水利部门,不同部门在开 展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交叉,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设工作的 质量[1];对于很多城市周围开展的防洪涝功能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较为完 善的体系,会出现权利空白的区域,这就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 (三)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有待提高 城市的面积、人口都在显著的提升,但是相对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具有 的排洪涝能力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高,相关配套的设备较为落后和陈旧,例如郑 州720特大暴雨,一方面是由于暴雨强度过大,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mm,排水系统整体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城市灾害应急措施不到位,相关的应急设备没 有及时的更新,应急措施没有到位,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 三、完善城市具有的防洪排涝能力的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较多,如:排涝系统不完善、城区地面硬化面积扩大、极端 气候导致的超标准洪水等。针对造成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城市 内涝的原因,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不断地完善城市洪涝体系管理的机制 在城市开展防洪涝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及 时的和各方沟通,积极的开展合作活动,对于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做到清楚的划分,在有条件的基础下,可以不同部门之间联合开展培训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当 前是数据化的时代[2],为了取得更好的防护效益,就需要多方之间尽可能地共享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主要以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涝管理体系、制定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做好相关配置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对策,以期为保障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标签:防洪排涝;城市;问题;对策 1、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明确 目前,我国防洪排涝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着重关注工程建设周期,严重忽略了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责任人的职责,从而造成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防洪排涝体系逐渐走向分解。防洪排涝是一项全生命周期工程,关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和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管理中,建设单位若将防洪排涝工程肢解成若干小的部分,城市外河道和城市内部排涝管工作的主管单位分别为水利部门、排水管理部门以及城市建设部门,管理的分解不仅会导致责任主体的分解,也会大大增加防洪排涝建设工作难度,最终导致防洪排涝工程在关键时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1.2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化、合理化 建立防洪排涝体系之前,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进而保障防洪排涝工程的有序展开。比如调查规划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目标、不同城市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的方法等。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部分城市在构建防洪排涝体系时,仍然照搬他国相对较为成熟的建设方法,应用他国相对科学完善的设计方案,从而忽略了我国城市发展情况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现状。其后果是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我国防洪排涝体系的不完善、不科学。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一旦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系统的实用性,需要确保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与建设目标与城市整体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相吻合,从而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步伐能够适应城市发展速度。 1.3不完善的配置设施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速度相对缓慢,且处于极度失衡的状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逐渐增多,如果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步伐跟不上城市建设步伐和发展速度,加之防洪排涝工程配置设施不够齐全,就会无法满足城市建设要求和城市居民所需。对于这一情况,城市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防洪排涝建设工作,部门领导需要树立正确意识,并充分认识到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与之相关的防洪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地发生,直接影响到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及生产。因此城市防洪除涝工作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的根本保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提出了相关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措施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只有两套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即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水,堤坝可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威胁,完善的排水管网可解决重现期内的暴雨径流。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别属于水务与市政两个专业,在学术研究上,两者也分属于水力学课和城市给排水学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防洪与排水分属两项专项规划,是在用地布局完成之后所做的专业规划。每一次城市内涝,下水道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地下工程改造难度大,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但要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及排水系统中整理分析。首先需要弄清城市洪涝灾害的性质及其防御体系的概念。 二、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造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当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在努力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作为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若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会让市民处于恐慌危险之中,对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重视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改善低下排水功能,保障城市可妥当处理洪涝灾害,城市居民可避免遭受洪涝灾害带来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市;体系建设;防洪排涝;问题;对策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出现多变性,我国遭受的洪涝形势严峻。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极大,且影响面较广,安全的城市防洪排涝是确保城市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展,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很多城市洪涝工程建设落后、防洪排涝规范低、应急处理能力低下、排水能力缺乏等问题更加凸显,大部分城市遭受程度不一的洪涝灾害和威胁[1]。该现象已得到社会重视和关注,务必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 一、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尝试,我国大多数城市已建立完善的雨水情监测系统,气象预报精准度已得到提升,特别是针对冰雹、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更是得到一定提升[2]。但当前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如监测点的设置密度还没有办法满足当前对短时强降雨重点监测的需求,尽管加强了对泥石流、山洪高发地区的监测,但城市内部尚未构建网络化、高效的设置体系,还需加强城市群测群防系统的建设。此外,在强化预警监测系统建设上,及时对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有效利用,在信息共享和整合方面还有待改善,当前城市区域的雨水情监测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水利部门的水文观测、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等其他相关部门的观测点,该类部门的监测点和协调合作程度比较分散,对信息共享的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分散的管理亦会减轻资源整合的效率,不能最大化发挥信息的服务价值。 (二)管理职责不明确 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是维护市民生命财产及日常生活的保障,防洪排涝的管理亦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当前我国较多城市管理防洪排涝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职责不清、体制不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被切分成几个部分,如管理外河道控制工程的部门为水利部门的城市防洪管理处,管理城市排涝管网的部门为排水管理处。多部门管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现状给统一调度的防洪体系造成一定困难,防洪体系的功能不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给城市防洪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风险评估不足 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风险评估及规划过程中,容易忽略评估洪涝灾害发生的因素。城市交通设施、水利电力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个相关部门在实施规划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通常缺少重视而忽略洪涝灾害的相

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关于防治xx内涝的提案 摘要: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08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 关于防治xx内涝的提案 审查意见: 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水利部办理 提案人: 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 xx,市政管理 提案形式: 党派提案 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而许多城市制订城市规划时偏重对大江大河洪涝灾害的预防,忽视了对强降雨引起城市内涝的预防,对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所定的标准很低,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位于平原或盆地之中,虽然市区面积并不大,但周边广大面积的山区集雨都汇入城市排洪通道,若遇强降雨,由于市区排涝标准低,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如一些城市在制订排涝规划中,排涝标准仅为“五年一遇内河不漫溢”。五年一遇设计暴雨参数为24小时暴雨量167mm,6小时暴雨量114mm,1小时暴雨量60.6mm。同时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不能同步,城区

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此外,近年来许多城市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改道,缩窄,甚至填埋河道,造成“断头河”、“瓶颈河”,违章建设,挤占河道,在河道上搭建修房,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河道淤塞严重,减少过水断面的现象严重,原有的排洪河道被封堵、占用,新的排水体系又不健全。由于城市市区各条内河的河底高程相差很大,一旦出现强降雨,虽然所有的排涝设备都打开运行,低洼地带的洪水仍然无法快速排泄,导致大雨大涝、小雨小淹,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效应对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对我国各地城乡内涝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刻不容缓。建议: 1、制订国家级防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应急标准预案。应科学制定强降雨应急预案,把强降雨列为与强台风等一样的自然灾害来预防,在预案中对城市排涝系统综合治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检查各省市努力提高各城市排涝标准,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调整排水规划,多方位、多渠道、多系统综合治理,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整治。建议由水利、水文、城建、交通、道路、勘测、园林、气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各城市城区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统计,包括各条内河河底、道路、建筑物底部等处的高程、历次洪水淹没高度,地下排水管网体系,不同等级的暴雨、洪水可能威胁到的单位和居民情况等,综合形成永久性的基础资料库,并定期进行修正和补充,为排水规划、防涝标准制定、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2、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对缺水城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这方面日本东京的成功经验借得我国借鉴。国内也有不少城市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已改造完成,为雨水收集系统提供了设施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全国推广。 3、在城市规划中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治理河道。应责成各级地方政府专门财政每年都有安排经费对城市内河进行河道整治。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由于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严重后果。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半途而废。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建议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内涝灾害关注度日益提高,老旧落后的防洪排涝系 统已经不能达到城市应用的要求,尤其是在发生强降雨天气之后,必然会给城市 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排涝防洪系统建设是必然要开展的工作。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地下水系统防洪排涝系统建设进行研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可以促进成熟防洪排涝水平的提升,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实现城市 高质量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下水系统;防洪排涝;建设措施 截至十三五末,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05%,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突破5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100平方公里,城镇化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也留下交通拥堵、停车难、地下设施欠账多、排水不畅等“城市病”,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衰减,城市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尤其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 端天气增多,暴雨发生频率增加,济南、长春、南京、北京、深圳、郑州等一些 大中城市先后遭遇了“内涝成海”的尴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统筹协调,实施了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累计建设 综合管廊801公里、海绵城市1659平方公里,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万公顷,累计 建成绿道4600余公里,精致推行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城市防洪排涝系统 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多,仍存在一些软肋,如规划体系不完善,防洪排涝规划与其 它专项规划不能有效衔接;排水系统不健全,在过去城市建设中,建设应对小重 现期降雨的小排水系统多,缺少微排水系统和应对大重现期的大排水系统,多采 用速排的方法,排水系统不堪重负,我省城市人均占有排水管道1.8米,与发达 国家4米仍存在一定差距;设计标准低,部分城市河道防洪标准低,雨洪资源调 蓄能力弱,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管道堵塞等 现象时有发生,内河水位较高及滨海地区高潮位时易出现洪涝倒灌现象;应急管 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浅谈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措施

浅谈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措施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极端性气候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我国 城市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城市的内涝问题日趋凸显,直接影响了城市安危以及市民日常生活。本文就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的现状以及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探讨 解决中小城市防汛排涝问题的措施,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排涝防汛调度的综合管理。 关键词:防汛排涝;城市内涝;应急抢险设备;综合调度;信息化 前言 一、城市防汛排涝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地面硬化率 的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城市的雨水净流量总和不 断增加,城区的排涝系统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防汛排涝工作总体现 状如下: 1、城市的防涝标准很低,以往城市排水管径多按照0.5年一遇的雨量标准进行设计,许 多城市的设计标准甚至低于0.5年一遇。目前,一般大中城市的排水标准为2~3年一遇,个 别城市达到5年一遇标准,挡不住大暴雨的袭击,形成大面积的内涝。 2、城市新区建设速度过快,“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严重,防洪排涝设施滞后于城市发 展的速度。许多河道被填平盖房或者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 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大大减少了城市的滞蓄水量。 3、城市防洪排涝设施配套不足且运行不力,部分老城区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且防洪排 涝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 4、城市防汛排涝设施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维养,排水管网堵塞、破损、积淤严重,排水泵 站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运行不稳定,大大削弱了排涝设施原有的功能。 二、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 一是在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外洪内涝交织、城市排水能力尚未全面提高的条件下,如何 强化城市防洪防涝综合预警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功能、提高应急抢险能力、提 升防汛排涝数字化水平,是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 二是在GIS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和模型模拟技术等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 科学有效地进行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评估排水系统运行状态、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智能化” 水平,是城市排水管理面临的挑战。 三、做好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的措施 针对城市防汛排涝的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如何进一步恢复排水设施原有的能力,以及在排水设施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提高防汛排涝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城市的预案体系及队伍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针对防汛排涝事件的突发性、抢险的紧迫性、工作面的复杂性、作业的安全性、施工环境的随机性、工作场地的环保性、时间的任意性、连续工作时间 长等,需要城市防汛排涝预案体系的不断改进优化,以及一支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 的防汛抢险队伍。 1)建立和完善城市各级的防汛领导体系,牢固树立“城市防汛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整合 交通、水利、气象、排水、执法等部门的资源,设立指挥中心以及分指挥部,在恶劣天气时,做到事前预排、事中保障运行、事后应急处置,做好防汛排涝的综合调度。 2)强化抢险队伍建设。在防汛预控体系的框架下,建设成立装备齐全、先进、人员充足、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是防汛急需的。以通过动员各部门、各阶层人员,做到全员参与、全城参与。并不断强化预案的实战演习,提高战时作战能力,进一步完善与 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在预警启动后,直接进行有效联络,提高效率,增强各区域 的防汛防台工作力量。 2、恢复排水设施原有的能力

新时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国土上分布的各个城市所处地势与气候不同,所 面临的降水量也不同,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洪涝 灾害已经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的阻碍,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针对 性的进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保证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 必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对策 1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河流水位上升,倒灌后淹没河岸 附近的城区;二是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合理、不完善,致使雨洪不能被及时、顺利排出。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防洪排涝借鉴模式有误 我国早期的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模式借鉴“苏联模式”,且其规划思想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但苏联属高寒地区,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模式与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地 区不相匹配,在我国疆域辽阔、雨水充沛的城市里直接套用高寒少雨地区的城市设计标准, 无疑不太合适。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排涝能力弱化或 消失等,为城区防洪排涝留下了重大隐患。 1.2 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迟滞、落后 新时代,我国城市呈跨越式发展,棚户区改造与建设的推广运行,致使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郊区变成了都市区,水泥建筑林立,高楼大厦不断崛起,树木、农作物、草地等绿化植 被减少,地面坑塘、河道、湖泊等调蓄水面逐渐缩小或消失,地面设施硬化严重,地下基础 排水设施建设迟滞、落后。地表结构的变化改变了雨洪水渗、蓄、净、用、排的循环过程及 地下水系的自然格局,使得城市内部水系受阻、整体排水不畅等。这些都使得城市区域自然 肌理遭到破坏,调节雨洪蓄水能力下降,雨水下渗能力降低,高径流系数增大。特别是硬化 地面,即不透水地面,也叫“死亡性地面”,遍布各大城市,给城市防洪排涝带来极大阻碍。 相关研究表明,一般绿地径流系数为 0.2 左右,水泥铺装或沥青道路径流系数为 0.9 左右,硬化地面的排水能力要低于绿地 8倍左右,高径流系数使得雨水迅速汇流、汇集,形成雨洪, 一旦雨洪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就会导致城市内涝。 1.3 城市规划中对防洪排涝考虑不足 (1)新时代,我国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偏低,排水能力不够, 地下排水设施建设(管线建设或调蓄隧道工程建设)没有综合系统考虑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标准思想。(2)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城市经济 投资水利建设相对薄弱,资金不足,造成防洪排涝论证缺陷。(3)“重污水、轻雨水”,雨污合流排洪方式在许多城市仍普遍存在,致使油污、厨房污水等流入雨水管道并不时沉积,堵 塞管道。(4)防洪排涝、减灾救灾意识淡薄,自然灾害、灾难来临时或发生后,才知道加 强重视,而灾害、灾难被积极处理完毕后,其思想重视意识又随风而逝,未从源头上加以重视。(5)交通道路、电力、供水、供暖、防洪排涝等市政设施建设不能同步实施,致使城 市对洪涝灾害自我调蓄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 城市内涝问题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是防止城市内涝的基础保障,需要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和建设。对于已有的排水系统,应加强维护和改善,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老旧的排水系统,应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其排水能力。此外,应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如加大雨水收集池的规模和数量,建设更多的雨水花园和湿地,增设雨水收集渠道等,以便更好地收集和利用雨水。 第二,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降水,减少降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投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密度。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设置更多的公园和绿地,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等,同时鼓励市民在屋顶或阳台上种植绿植,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第三,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应加强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灌溉等方面。此外,应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将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冲厕、冷却等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第四,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关键。应注重建设防洪区和雨水收集区,并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地形、地势等因素,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避免在易积水的地区建设。同时,应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管理,严禁违建、填湖等行为,确保城市的集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最后,加强城市气象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前预知天气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高城市抗洪排涝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从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加大绿地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防洪堤坝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防洪堤坝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摘要: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极端天气增多,洪涝灾害呈现出逐年 增长的趋势,由此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也在加大。防洪堤坝在起到防洪 排涝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拉动当地渔业、旅游业的发展,为农业与工业的正常运 转提供水资源上的重要支撑。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防洪堤坝的建设过 程中,能够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成为建设施工单位的应着重考虑的重要现 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防洪堤坝建设的原因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项建议。 关键词:防洪堤坝;建设;重要性;建议 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掌控能力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农业、工业 的用水需要。但是,随着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区域内的极端天气正 在呈现出上升态势,洪涝灾害次数与损失都在逐年增加。防洪堤坝的建设在城市 发展中也愈加重要。采用科学、规范的堤坝施工方法与管理制度,对堤坝工程的 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 一、防洪堤坝建设的原因以及重要性分析 防洪堤坝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经济的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防洪底板能否达到防洪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否能够起到抵 御洪水的功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做好防洪堤坝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是水利主管部门应尽的职责。同时,防洪堤坝 能够改善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增加地表径流,改善区域小气候,对于城市 的“热岛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防洪堤坝主要功能是保障在洪水期能够有 效抵御洪水,保障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正常生产生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意 义重大。 二、防洪堤坝建设的施工工艺要点 (一)土层堆积 防洪堤坝的建设要遵循严格的施工程序,一般的施工程序可以按照测量放线、土层堆积、土层碾压、堤坝修坡、斜坡碾压、护角混凝土施工作业、斜坡水撼砂 垫层施工作业、外坡混凝土块浇筑作业、坡顶混凝土施工作业以及内坡草皮砖铺设。土层堆积作业是防洪建设中关键环节,应在施工中高度重视。在土层堆积作 业之前,应依据外部尺寸采取回填作业,堆积所采用土应使用开挖出的回填土[2]。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堤坝的填土尺寸科学控制,严格依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使 外坡增加3m的填土宽度,从而有效避免护角受到水体冲刷造成损坏。 (二)堤坝修坡以及坝顶碾压 在对堤坝堆土作业完成之后,应对堤坝的内外坡采取修坡处理作业。挖土机 在进行修坡过程汇总,首先应该采取竖向修坡,随后进行横向修坡,依据坡长以 及坡度带线对修坡的质量进行检查。边坡作业完工后,依据工程的实际规模,可 以选用20t振动时压路机对坝顶采取碾压作业,科学控制碾压次数,保证坝顶表 面的平整、密实,在碾压作业完成之后,需要依据规范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各个 采取分层取样并送检,保障堤坝土壤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3]。 (三)斜坡垫砂层作业 在施工建设中,为有效保障堤坝本身的稳定性,应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施工 作业方式。采用水撼砂施工工艺方式,能够有效保障砂垫层的施工质量,充分利 用水的流动性与砂砾的透水性,使砂的缝隙被细砂所填满,实现垫砂层的最大密

关于城市洪涝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建议

关于城市洪涝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建议 同自然灾害抗争,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永恒课题。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理念,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在防洪减灾领域,要求我们从灾害预防、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各阶段,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加强洪水风险防控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1.郑州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暴露出特大城市在遭遇极端暴雨洪涝侵袭下的脆弱性(图1、图2)。主要表现有:街道行洪导致行人和车辆被冲淹;京广隧道、地铁五号线、郑大一附院、阜外医院,以及大量的地下空间被淹没;山丘区山洪叠加路坝影响,淹没和冲毁村庄及房屋;中小河流沿线漫溢,巩义米河镇、登封告成镇、荥阳汜水镇等被洪水淹没围困;山丘区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等出现重大险情;重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高铁交通干线、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受影响和损坏等。同时导致的大面积停电停水停气、通信中断、交通中断,使得救援和灾后恢复困难。

我国共设市668座[2],其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25座,占全国城市的94%。城市一旦遭遇类似郑州的特大暴雨洪涝,严重的灾害链次生影响也必然出现。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减轻城市洪涝风险,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命题。 2.洪水风险管理措施和体系建设 思考城市洪涝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本文首先阐述洪水风险管理理念,洪水风险管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灾害防御各阶段,风险管理的具体任务和行动。 2.1 洪水风险管理理念 洪水风险可以表示为(洪水)“危险性”Hazard×(承灾体)“暴露性” Exposure(即人和当前财产)×(承灾体)“脆弱性”Vulnerability(即缺少抵抗力或者缺少准备)[3]。从洪水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要降低洪水灾害风险,可以考虑:①减少洪水发生的规模和量级;②降低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和淹没时间;③减少受洪水影响及淹没区域的人口和财产;④提高洪水影响承灾体的抗灾能力,降低脆弱性。开展洪水风险管理需要从这4个方面着力。 2.2 洪水风险管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洪水风险管理的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图3)。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是调控洪水、控制和减轻洪水风险的基石。统筹流域防洪,一般采用上蓄,下排,中游分滞的工程体系布局。流域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以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4.08 •【文号】国办发〔2021〕11号 •【施行日期】2021.04.08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防汛抗旱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城市内涝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规划统筹,完善体系。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 ——全面治理,突出重点。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整体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以近年来内涝严重城市和重点防洪城市为重点,抓紧开展内涝治理,全面解决内涝顽疾,妥善处理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排涝的关系。 ——因地制宜,一城一策。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规模等因素,科学确定治理策略和建设任务,选择适用措施。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抓紧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排水防涝设施。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压实城市主体责任,明晰各方责任,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各方面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排水防涝设施投资、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

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提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提案-概述 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城乡结合部是城乡发展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人口聚集、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然而,由于地势低洼、河流曲折等因素,城乡结合部往往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因此,加强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次,我们需要对本文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将对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说明。正文部分将从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建设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本文的目的。本文旨在提出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提案,为解决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提案,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

会各界的重视,促进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 1. 引言 1.1 概述 在城乡结合部的防洪排涝工作中,建设一个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设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方案与建议,以解决当前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重要性的阐述,引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建设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2. 正文 2.1 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将重点讨论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性。阐述城乡结合部防洪排涝体系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

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听取和审议防洪排涝专项工作报告,是全省各级人大推动省委“五水共治”战略决策贯彻实施的重大举措。为了认真抓好换届以来全省人大首次上下联动专项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审议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审议重点。并由常委会刘冬生主任和各位副主任带队,先后赴秀洲、南湖、平湖、嘉善、海盐、海宁、桐乡等地,围绕城乡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和实施、流域骨干排涝工程和农村圩区建设以及河道疏浚、城镇易淹易涝地区排涝能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还召开了由水利、发改、财政、建委、嘉源集团、嘉城集团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座谈会,摸清了嘉兴防

洪排涝的基本现状,分析了我市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了增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制意识,审议好防洪排涝专项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在举办防洪排涝法制讲座的基础上,于6月17日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赴各县(市、区)进行集中调研,听取当地人大、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来自基层一线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就基层反映的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隐患进行座谈交流。7月7日,委员会第10次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洪涝灾害是我市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针对我市地势低洼、洪水侵袭、排水不畅的状况,1958年,我市组织开挖了21公里的红旗塘;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完成了一轮“治太”杭嘉湖南排工程的海盐长山、南台头、海宁盐官上河、下河四个出海口,并配套建设了近200公里骨干河道;完成了太浦河浙江段工程和北排工程嘉兴部分;1986—2000年分三期完成了100多万亩圩区整治;1997—2004年完成了百里标准海塘工程;“99630”洪涝灾害以后,相继建成了市区和多个主要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