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可追溯性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可追溯性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可追溯性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可追溯性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可追溯性

达那福助听器(中国)有限公司是丹麦DANAVOX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高档助听器。本公司生产的助听器属高科技产品,产品生产中工人操作的独立性强(每台助听器从领料到组装成成品均由一个操作工独立完成),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及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公司是如何根据 ISO 9002 的要求进行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可追溯性控制的。

一、进货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我公司所有采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均需由品质保证部(QA)进货检验员抽检合格后才能办理入库。进口、外采原材料或零部件质量的好坏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公司助听器产品的关键部件大部分是从总公司进口的,虽然总公司已对这些元件进行严格的检验,但在入库时仍同其它元件一样按国标

GB2828-87标准的要求进行抽检。每一批次的元件都有相应的进货检验报告,报告记录着供应商名称、数量、批次及检验情况等内容,合格元件入库时都有相应的标识,上面注明检验人、入库日期及相应的批次。如果生产中发现不良,从仓库或生产现场的元件标识可追溯到相应的该批元件的入库日期、进货检验及供应商的情况等,进而对该批零件做进一步分析、处理。

二、元器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计划部根据出口订单的要求及本公司生产的需要向元件组发出相应的生产指令(工号单),工号单中每一种元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加工单编号。元件组根据计划部的工号单领取原材料并开出相应的随工单进行生产。随工单上注明加工单编号、元件名称、领料人、日期、数量等。操作工根据随工单上的要求按工序顺序进行加工生产。每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员都要在该随工单上进行过程检验记录,记录该工序的项目、生产加工数量、生产过程检验情况等并在经办人一栏上签字。每一道工序完成后操作工要将产品及随工单一起交给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工。生产过程的检验工序也列为生产工序之一记录其结果,同时随工单也记录维修和生产过程的物料更换情况。每一批元件生产完成后该随工单由元件组收集保存并在产品上标识,注明元件的工号、数量、加工单号及生产日期等,然后交由品保部进行抽检。品保部对每一批入库的元件按进货检验规程进行抽检、标识、记录。通过元件上的标识可以追溯到该批元件的入库日期、检验情况等,同时也可通过相应的加工单号查询该随工单,进而了解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情况。

三、助听器组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助听器的组装生产也是由计划部根据出口或内销情况开出相应的工号单进行生产的。助听器组根据工号单的要求领料并开出相应的随工单。每50台一份随工单,由一位操作工完成。随工单上注明工号单号码、产品名称、工号、日期、生产者等。操作工领到材料后首先要自检无误后才进行组装生产,自检结果记录在随工单上。助听器组的制管员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巡检,检验结果记录在制管员的巡检报告中,同时也记录在操作工的随工单上。机芯组装完成后要在上面用颜色进行日期标识,然后交由专门的机芯测试人员进行相应的半成品检查,即机芯检查、电测,检测结果记录在机芯测试报告及相应的随工单上。经过半成品机芯检测合格才能进行随后的组装。组装成成品的助听器由操作工先进行听测,合格后再统一进行老化试验,即在 -10° C至+55° C的温度循环冲击下工作15小时,试验结果记录在随工单上。经上述过程制作检验合格的成品才能连同随工单一起送入成品测试间进行全面的成品测试。成品检验测试分为电测、听测和外观检查等过程,检验结果记录在测试检验报告上同时也记录在相应的随工单上。成品检验过程中如有发现不良品,要将不良品的序列号码记录在随工单背后的维修记录表中,然后退回车间维修。维修后还要重复前面的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记录在维修记录表中。每台助听器在电池仓内部贴有操作者的代码,同

时每台助听器都有唯一的系列号码,代表该助听器的生产日期及生产者等情况。从产品的订单号或系列号码可以查询该产品相应的随工单进而了解生产者和生产过程的详细情况。

四、售后服务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我公司每台助听器售出时均附有一张保修卡并承担一年的免费保修。保修卡上备注有产品售出时间、型号及产品的系列号码。当产品退回修理时可以了解是否处于保修期内,如果发现产品有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机身上的系列号码查询相应的随工单,了解生产者和生产过程的详细情况,进而对库存或已售出的同一批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五、检验仪器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检验仪器的可靠性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重大影响,尤其我司生产的助听器产品属高技术电子产品,对检测仪器的校准、维护要求更为严格。检测仪器的控制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日常维护工作由生产部门的使用者或车间技术员承担,生产部建立了一套日常维护指导书并有相应的记录。定期校准由品管部仪器校准员负责,校准员对全公司所有生产使用的测试仪器建立一栏表同时制定相应的校准周期。每台仪器的校准都有相应的校准报告,报告上注明该仪器的名称、编号、校准日期及校准过程、校准结论等。经校准的仪器要进行标识,标识上注明该仪器的编号、校准有效期及校准员等,同时还要标明准用情况或限用情况。从产品的生产时间可以追溯到所使用检验仪器的校准情况进而查询校准报告了解具体的校准过程。

总之经过ISO 9002认证以来,我公司按ISO标准要求在上述5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性体系,使我司的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完全处于严格的控制中。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避免生产过程中大量不良品的产生。同时一旦在生产或随后的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方便、及时地追溯到不良产生的可能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品质和服务。目前我公司正引进一套MRP生产、物料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所有的内外订单、加工单、工号单等都可以上网查询,这样就可以使整个质量的控制及追溯过程更简单、快捷。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可追溯系统手册 第一章、可追踪性控制程序 1.目的 可追溯性有利于鉴别产品、追溯其历史和产品来源,即能将原料和最终成品匹配起来,并能够此与加工历史纪录进行连结。有助于保障成品安全,并在发现产品不安全时有助于采取必要的行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主副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可追溯性的权利和责任 ?布仓管理员负责布料接收入库后布料的标识 ?辅料管理员负责辅料接收入库后辅料的标识 ?裁床负责裁床范围在制品质量状况的标示 ?车缝部负责半成品的标识 ?后整部负责半成品、成品的标识 4.工作程序 4.1鉴定和追溯接受的主料 ?主料的标识,应适当标示款号、缸号、批次、颜色、匹数、幅宽、接收日期 ?布仓管理员收料时,应依据采购订单内容仔细核对 ?检验后,应即刻填写“进料检验报告”,于被检布料瑕疵处贴上“ ” ?仓库中布料存放处应有能表示物料增减状态的“存货卡” ?布料合格品放置于合格品区,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2鉴定和追溯接受的副料 ?辅料仓管理员收料时,应依据采购订单内容仔细核对。 ?验完成后,应即刻填写“进料检验报告”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按《进料检验规范》作业,将不合格品隔离,合格品放置于合格区,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区。 ?辅料也应建立表明物料增减状态的“存货卡”。 4.3 鉴定和追溯半成品 建立半成品与所使用的原料批次/缸号等的关系 4.3.1 裁片的标识与追溯 布料经开裁进入分包工序,在包布上打上款号、床次、扎号、码数、件数以此作出标识 4.3.2 车间半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在车间内每扎裁片均以包布上的款号、床次、扎号、码数、件数作为标识。 ?生产过程中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直接在其不良部位贴上“” 贴标签。 ?各车缝组检员检验时,应将待检品存放于检验桌上,合格品放于“合格品栏内;不合格品贴上“ ”红“不合格品”栏内。

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

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1.1对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辅料的接收、个人化 生产、包装生产、成品入库,都保持相应的标识,以确保在需要时对 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1.2规定相应检验状态的标识种类和管理办法,确保合格的原料用于生 产,合格的成品输出。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数据及个人化部生产全过程。 3.职责 3.1数据及个人化部职责 3.1.1 数据及个人化部负责制定《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对生产全过程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实施严格管理; 3.1.2 当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时,数据及个人化部参与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 3.1.3 个人化车间负责对本工序产品的标识控制; 3.1.4包装车间负责对本工序产品、包装材料及成品的标识控制。 3.2 原料仓库职责 3.2.1 负责对所有工序的产品(半成品)及成品标识控制; 3.2.2 负责对所有原材料、辅料标识控制,并做好收发料记录。 3.3 质量部职责 3.3.1 质量部负责产品质量跟踪活动的控制;

3.3.2 当发生需要追溯时,组织并协调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并监督检查各执行部门的实施。 3.4 安全策略部职责 3.4.1 应熟悉并掌握各类物品状态标识方法及意义,并对车间日常使用的生产记录表格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追踪复查; 3.4.2 当产品发生数量差异或重大质量事故时,将介入追溯工作。 4.工作程序 所有的生产过程需严格执行标识制度规定及生产记录表格的填写,便于追溯。 4.1标识控制 4.1.1 原则上,各生产车间不允许同时生产不同工程单号、不同批次的产 品,做到“一单一清”。 4.1.2 更换标识时,应除掉旧标识或用新标识覆盖旧标识,一个产品或原材 料、辅料上只能有一种标识内容。 4.1.3 原材料(主要指待个人化的卡基)、辅料(主要指包装材料、标签贴纸以及安全材料)的标识。 4.1.3.1当卡基及辅料转入转出生产车间时,物料周转箱上应用笔注明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工程单号、批次号、卷号、数量、状态、转入转出日期。 4.1.3.2 各生产车间需按照不同工程单号、不同批次、不同生产状态进行分开放置。 4.1.4 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4.1.4.1 各生产车间应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区域划分。如警示标线、标示牌、隔离栏等。

11.医院职业健康体检的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标识与可溯性控制程序 为严格区分职业健康体检的程序,确保每一个结果可以与源头接洽。使职业健康体检可以有序,并有根有据的进行。针对体检中的各个步骤进行相关标识,确保可溯性。从而为每个体检的结果负责。 一、职责区分: 1、检验科负责仪器设备的标识,包括了设备的类型、型号、生产日期、效验方法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标识; 2、护理部明确规定或批准各种护理服务标识的设定或修改;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本护理单位能按规定要求应用、維护各种护理标识; 3、人事科负责人给与每个员工有身份标识; 4、保洁部负责清接工具的标识; 5、归档后的文件标识由职业健康体检科的人员负责,确保体检的人员、名称、日期准备无误,每个体检人员应有相应的档案编号。 二、程序 (一)区域及设施标识: 1、科室各区域门框上应标明科室名称,区域内各检查室、检验室、处置室等标识挂牌; 2、每个被检查人员都应有标识,可以根据体检的单位、类型进行编码; 3、每个被检者编写唯一的档案号;

4、检查仪器应该有固定的标识,保证可追溯性。 5、测量设备上应注明校准标识,有合格证,经检测不能使用的设备或器械,应及时注明明不合格标识,以防误用,(二)体检人员身份标识: 1、体检人员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方可进行体检; 2、体检人员进入体检程序之前,需经过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确认后方可进行操作; 3、人事科给每一个体检人员发放胸牌,医务科应存有体检人员的签字样本; 4、信息科给每个体检人员配有专用的帐号和密码,确保每个体检的结果可追溯; 5、体检人员在每份体检结果确认后应予以签名。 (三)被体检人员标识: 1、被体检人员按职业健康体检科的编码方法对每个被检 者进行编码; 2、被体检人员先到服务台领取档案袋后,前往相应的部 门进行体检,该档案号作为体检全过程的唯一标识; (四)体检结果标识: 1、体检结果标识分为“正常”、“异常”、“检验结果待定” 三种; 2、体检结果(报告)可由公司一并代取,也可以由公司 委托人员代取。或由体检科送往相应的单位。 (五)体检结果的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目的 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各阶段检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确保只有合格品才能转入下序或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中检验、实验状态的控制及产品生产和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 3.引用文件 ISO 9001:2000 生产和服务提供 《质量手册》章 4.定义 无 5.职责 5.1质检科负责产品标识的制定并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 各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的制定与审批。 5.2各生产班组负责制造过程中检验状态的标识及产品标识的使用和保管。 5.3质检科负责进货及最终检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 5.4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 保管好各种物品标识。 6.程序内容 6.1质检科制定产品及其状态标识,相关部门使用产品及其状态标识。 6.2各种标识要求不易脱落或丢失、破碎,字迹要清楚。产品标识可以用标 签、标牌。标识的主要内容反映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或地 点、方位等。产品状态标识可用如下方式表示:标签(如合格证)、印章(如合格率、不合格品率)、区域、标牌、各种记录(如工艺流程 单)等。 6.3当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由质检科会同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后补加相 应识。 6.4对供方提供的原料或本厂生产的最终产品均由质检科质检员执行《监视 和测量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标识。其质量记录中应对标识作相应记录。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6.5生产车间在制造过程完成时,应在产品包装箱内及外包装箱上按有关规 定放置产品标识。

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在接收及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防止不同类型及规格的产品混用或错用,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能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识别、隔离等。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在接收、过程及出厂和服务过程对产品标识和追溯。 3. 术语和定义 3.1标识:以指定的方式提供用以区别产品状态的标记。 3.2可追溯性:为溯源,根据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判断。 4. 职责 4.1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4.2 库房负责产品接收、贮存、出厂及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3 质量部负责过程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能力检查。 5. 工作程序和要求 5.1 标识的手段和方法 5.1.1 印章:“合格”与“不合格”章; 5.1.2 检、试验区域:“待检区”、“合格品区”、“退货区”; 5.1.3 产品区域:“成品区”、“半成品区”、“原、辅材料区”、“发货区”、“不合格品区”; 5.1.5 标识卡/牌:“物料管制/标识卡”和“产品标识卡”; 5.1.6 检验状态标识牌:“待(重)检”、“合格”、“不合格”; 注:当客户有对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有要求时,严格执行客户规定;无要求时,按此程序规定执行。 5.2标识的类别 5.2.1产品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即从投入到产出标识不变(不因生产过程改变而改变),通常以产品型号、规格、产地、数量、日期、批次号等进行标识。 5.2.2状态标识按照产品所处的检验或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状态标识是可以改变的,通常采用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为标识,也包括返工、返修、降级、让步接收、拒收、报废等,采取分区管理;设备的状态标识采用报废、停用、闲置作为标识。 5.3 入库过程标识 5.3.1 采购、外加工品入库过程标识

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发文:品管部版本号:A0 文件编号:FSM/DW-PG-ZD01 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原料采购、成品生产、销售储存等相关过程的质量安全,对该相关过程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适当标识,以区分不同的产品、规格、批次及原料来源,便于对发生质量问题的追溯,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利于产品的追根溯源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对产品标识的使用控制和发生问题进行质量追溯,并对产品进行召回做出了具体的适当的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在原料采购、成品生产、销售储存等相关过程的质量安全的标识,及发生质量问题时的追溯响应。 三、职责: 1、品管部负责产品在生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入库暂存产品标识方法的制订和监督检查,及进行追溯时的组织协调工作。 2、生产部负责在产品生产相关过程中的标识,及进行质量问题时的追溯响应。

3、原料部负责原料的标识和相关资料记录的管理确认。 4、各工序负责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标识及必要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四、工作程序: 1、产品标识的方法: A.品管部负责对确需标识的产品进生产过程进行方案设计,并制定《产品标识法》,做到其标识符合产品的实际需要,经生产管理部长批准并送品管课,采购各一份备存。 B.对确需标识的产品一般采用标牌,标签及包装等标识方法,具体按《产品标识方法》的规定执行。 2、标识的使用: A.原料的标识: 采购原料以户为单位,的产品检验合格入库后,仓库保管员负责作好标识,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地、进库时间、规格、等级、数量、重量、储存条件、温度等。并按序编写采购的产品批号,各类存放物资定置存放,做到帐、卡、物一致。 B.半成品的标识: 产品标识一般采用标签、标牌或包装,确需逐一标识的过程产品,由操作工逐一标识并保持。 C.成品标识: 采用标签、标牌或既定包装对产品进行标识,注明其名称、等级、生产批次,并注明所生产的成品与所用的采购产品的批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范本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 制程序范本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对产品形成过程进行标识的方法和追溯的适宜性流程。 制定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给实施追溯提供指导性流程,包括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个阶段对每批甚至每个产品有适当的唯一标识予以记录,确保在需要追溯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的过程实现追溯。 在此过程中,必须满足顾客的和外部的要求。 包括:

?顾客提供的可追溯性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的存档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及记录。 适用于本公司实施追溯的活动,从追溯需求提出直到追溯结果确认及应用。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本程序涉及的标准条款:IS0/TS16949:2002 7.5.3.1 3. 术语 产品标识 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唯一标识并予以记录。 产品检验状态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在仓库和生产现场以标牌、标签、合格证、容器、区域作为检验状态标识,也可填写在随行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 标识在流转过程和仓库内应妥善保管好,缺少标识的产品会导致混批、混料和错误供货,在弄清产品的状态之前,必须予以隔离。 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追溯时机:检验或审核时发现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含安全特性)不合格、产品批量质量事故、顾客重大投诉或顾客要求的其他情形下等。 可追溯性涉及到: 3.2.1.原材料的来源、批次。 3.2.2.生产过程的历史。 3.2.3.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及场所。 当需要追溯时,根据产品的生产批号可查出该批产品的《产品跟踪卡》,从而可以追溯产品形成过程的历史,根据《产品跟踪卡》上记录的生产批号追溯到仓库的仓库发料记录从而得到材料的来源。 质管部每月抽查可追溯性。 4.流程 产品追溯流程:

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FRD/QP-007-2013 佛瑞达 BRC程序文件 文件受控状态: 朝阳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FRD/QP-007-2013 版号:[A/0]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 FRD/QP-007-2013 佛瑞达 BRC程序文件 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0 目的 1.1 对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及在制品、成品进行有效标识,以区分产品的不同状态,防止用错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从而影响下道工 序的正常进行。以及当出现品质事故或客诉事件时,能依据产品标识有 效进行追溯,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公司生产的全部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所有原辅材料。 3.0 职责 3.1 营运部:负责对生产的所有产品信息进行有效标识,并做记录。负责对 设备状态进行标示和目视化管理,并做记录。 3.2 品管部:负责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判定、分类、标识,并做记录,外包 的产品建立台账,有可追溯性。 3.3 仓库:负责对品管部判定完的产品,根据判定标签按照指定区域存放, 并加以标识,做好记录。 4.0 定义 4.1 单制程:该物料为单制程的视为单制程,使用《吹膜产品标签》。 4.2 多制程:同一物料经多个工序处理后符合客户要求视为多制程,使用《吹膜产品标签》、《印刷产品标签》、《分切产品标签》。 5.0 作业内容 5.1 营运部、品管部、仓库均应划分出一定的区域作为“成品区域”、“B合 格品区域”、“待验区域”和“废品区域”,并进行醒目的标识,防止“B 合格品区域”、“待验区域”和“废品区域”流入下道工序或生产线。 5.2 生产或检验用的某些危险物品应划定区域进行醒目的标识,防止误用或保管不当引发事故。如“危化品区”。 5.3 生产作业中对产品分类,按指定区域放置,对放置区域进行标识,标识 应简明、清晰、醒目,从而进行区分,并做记录。 5.4 品管对检验完的产品根据检测数据指标对产品进行标识,合格不作标 FRD/QP-007-2013 佛瑞达 BRC程序文件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东莞市领鲜源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追溯制度 1 目的 以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确定产品的类别及检验状态,有需要时实现追溯。 2 范围 产品接收、生产、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3.3仓管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3.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6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 4 定义 4.1 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 4.2 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交付客户使用的产品。 4.3 产品的状态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 5工作程序 5.1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5.1.1内容: 产品属性:品名、规格、批号、编号、生产日期、数量等; 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等; 加工状态:原材料、外购品、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 5.1.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等方式,并配合表格记录。 5.1.3公司可追溯的标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5.2采购品的标识 5.2.1 原材料、外协外购产品到公司后,采购人员或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供方的送货单进行清点收货,进行初步验货; 5.2.2验货根据各部门对产品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实施检验和试验;验货后检验合格的入库在指定区域存放,分区域存放无法达到识别要求是,配合进行产品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批次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入库数量、入库日期、生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为防止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品质状况,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接收、制造过程到出货等所有阶段中不同的标识和可追溯方法。 适用于原/辅材料、外协件、半成品、成品、产品监视和测量及产品可追溯均适用。 3.职责与权限 3.1 品质保证部: 3.1.1负责原材料批次的检验状态追溯及供应商来料检验报告归档。 3.1.2 出货时出货信息的记录,建立电子表单。 3.1.3 负责生产执行状况的巡查,并要求制造各部对不符合进行改善。 3.1.4 负责所有结批批次的流程单档案的归档,并及时转给企管管理。 3.1.5 负责检查报检物料批次与实际供应商来货批次是否相符。 3.2 供应链管理部: 3.2.1入库原辅材料、外协件、半成品、成品及产品的标识,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控制,并在有可追溯性要 求时,协助相关部门。 3.2.2负责原材料存储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及不同产品状态的区域划分及标识的维护。 3.2.3定期对仓库超期、优先使用、不合格物料的处理,负责组织呆滞物料的处理。 3.2.4仓库按照先进先出原则,报检时负责按照供应商批次进行报检,领料时按批次进行发料。 3.3 制造各部: 3.3.1负责生产过程原辅材料、外协件、半成品、成品及产品的标识。 3.3.2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负责不同产品状态的区域划分及标识的维护。 3.3.3电芯产线负责生产过程批次的区分,各工序辅批号的编制、标识和区分,流程单的填写和归档,以 便于查阅,并建立电子档追溯记录,及其它有可追溯性要求的标识管理。 3.3.4 Pack产线负责各工序成品、半成品打码标识,流程单的填写。 3.4计划管理部:负责计划批次的确定、下达及管理。 3.5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术语和定义 4.1 标识:以指定的方式提供用以区别产品状态的标记。 4.2可追溯性:为溯源,根据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判断。 4.3 主批次:简称批次,相同工艺文件,同一匀浆灌,相同外界条件生产的浆料制作的电池为一电池批次。 4.4辅批号:简称批号,为各工序生产时因机台和工序的不同而产生,一个主批次可以对应若干个辅批号,多少由制程情况而定,辅批号用于区分机台、生产日期、班别等。 4.5物料编码:物料经研发确认合格,根据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由系统生成的唯一代码,在公司内部代表一种物料的唯一标识。 4.6 B级品:过程中经返修、返工后还达不到合格品要求,但又未达到报废标准,有加工价值的产品,具体判定标准参见各产品的技术文件。

原材料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原材料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保证公司施工原材料使用正确,可追溯,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装、检维修及保运项目所用材料及施工过程的标识管理。 三、职责分工 1、物资供应部负责库存材料标识管理; 2、生产管理部(项目部)施工员负责施工中原材料的标识管理; 3、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检查; 4、施工单位(基层公司和分包单位) 1)保管员负责库存材料标识管理 2)施工人员负责进场材料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记录施工过程及自检记录; 3)施工员负责施工中原材料标识的监督检查; 4)质检员负责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1、库存材料标识 1)材料员在领料时,要根据材料计划核对实物、质量证明文件,保证实物与计划相符、与质量证明文件相符,原始标识准确、完整、清晰。

管材、板材、管件、法兰、阀门、螺栓、垫片、电缆等材料以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成套开关柜等设备必须具备原始标识。 物资入库验收时,质检员和保管员核对确认材料和设备的原始标识、质量证明文件及实物状态,合格后入库保管。 保管员要及时登记《甲供材料入库、发放台账》,内容要齐全,材料来源明确。不同厂家以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物资要分别记录。 2)物资在贮存时,保管员对保管物资进行挂牌标识,分区存放,便于查找领用,防止误用。 材料防腐后覆盖原始标识的,以及材料外包装上有标识而实物本身没有的,保管员要及时进行标识移植,标识移植内容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厂家,标识移植使用白色、黑色油漆笔或记号笔。特殊材质材料,保管员按照公司《色标管理规定》,刷涂色标。 3)物资在贮存、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保管员必须保证其标识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以备追溯核查。 4)返库材料、剩余材料必须有标识,以防止下次使用时发生材料混用。质检员检查产品标识和标识移植。 2、材料发放 1)保管员依据施工员审批的施工任务单或领料单发料,施工任务单或发料前认真核对领料凭证和实物,避免发错料,发料

关于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实施方案的初探

关于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实施方案的初探 【摘要】本文对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介绍,阐述了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实现过程,指出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为了能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要求我们的企业除了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更需要在产品质量方面创造更高的价值,在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质量信息管理方面具有更高效率。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产品的可追溯性做出了明确定义和规范性要求,其中强调可追溯性的应用范围是贯穿产品质量始终的,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必须要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整改,必要时发起召回及索赔。为了全面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追溯保障能力的信心,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需要依托现代质量追溯信息系统,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实时掌握产品的质量情况,同时对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1 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实际的物理布局,质量可追溯应用初期考虑到人员的习惯、工作量的增加,较为适合的方法是:对一个工作组区域的最终产出组件进行管理。最终产出组件下的子组件不作为实体件管理。后期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提高精度。不同的管理精度对于系统来说都是可调整,可配置的。但是不同的管理精度投入的成本(人工、耗材、硬件等)是不同的,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开发系统功能实现前提是:A.在当前的管理精度上提高了一个等级。B 增加的现场工作量适中。C 管理要求执行可行性高。D 初期硬件、耗材等投入成本低。E 基础数据维护量适中。 2 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实现过程 研究企业质量追溯系统的对象(5E1M)后,将企业的质量信息联系在一起,根据产品的生产数据就可以将质量信息组织起来。通过对质量追溯系统信息数据的分析,在质量追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支持下,对质量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和统计。 2.1 质量追溯基础数据建立 质量追溯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对生产历史信息的重现。基础数据在质量追溯前完善录入,追溯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至关重要。质量追溯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系统内权限的划分、人员信息的录入、物料批次信息、使用设备信息录入和维护、工艺流程的设定,实时采集数据。这些数据是质量追溯系统数据库建立的基础。 2.2 触发质量追溯的条件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通过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确保对产品及其状态识别和可追溯性。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及其状态标识、批次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采购产品及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管理。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4.1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批次管理的组织实施; 4.2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标识、检验状态标识、批次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5 程序 5.1产品标识的一般要求 5.1.1从原材料、半成品直至最终产品均应有产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与产品同步流转,保证其可追溯性。 5.1.2在产品和包装上进行标识时,技术部在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上规定具体标识的形式、内容和位置。 5.1.3产品标识要清晰、易于识别和可追溯性,在产品规定的使用与贮存期内不应消失或模糊不清。 5.1.4具有标识的母体被分割为若干子体时,进行标识移植,且保持母、子标识一致。 5.1.5当前面工序的标识被后面工序加工掉时,对有追溯意义的应恢复原标识,标识的代替在工艺文件中做出规定。 5.1.6产品标识不应对产品质量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5.1.7产品可追溯性的标识 当合同、法律法规、质量控制、产品批准管理以及其它规定需要追溯的场合时,有唯一性的产品标识,并且做好记录,可追溯性的标识可直接在产品上标识或在随件周转记录或文件(如装配记录、合格证等)上附有唯一性标识。

5.2产品标识 5.2.1外购产品标识 5.2.1.1采购产品进厂时要有明显的标识,一般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有效期等,由检验人员负责进厂检验验收,验收完成后贴《物料标签》 5.2.1.2库管员根据《物料标签》上的检验状态,合格的产品办理入库手续,并移至“合格区”,不合格的移入“待处理区”,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2.1.3采购产品发放时,产品标识应随器材转移或移植。 5.2.2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 5.2.2.1生产过程中一般用《工艺流程卡》或《制造大纲》进行产品标识,明确产品的名称、图号、数量、质量状态、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及日期等信息。 5.2.2.2对产品装配和质量特性有追溯要求的工序,在产品上直接标识,工艺规程明确标识形式和位置。若不易在产品上直接标识时,采用标签的方式,应确保标签与产品不易脱落或脱离。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等内容。 5.2.2.3紧急放行的标识 生产部使用“紧急放行”的原材料时必须单独流转,并将其隔离存放。在产品工艺流程卡上注明《紧急放行申请单》序号及“紧急放行”字样作为标识。以确保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当后来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时,可以追回产品。 5.2.2.4让步接收的标识 生产过程中出现让步接收时,产品要单独流转,在产品工艺流程卡上注明让步接收并在产品上挂“让步接收”作为标识。 5.2.3成品的标识

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发文:品管部版本号:A0 文件编号: 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原料采购、成品生产、销售储存等相关过程的质量安全,对该相关过程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适当标识,以区分不同的产品、规格、批次及原料来源,便于对发生质量问题的追溯,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利于产品的追根溯源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对产品标识的使用控制和发生问题进行质量追溯,并对产品进行召回做出了具体的适当的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在原料采购、成品生产、销售储存等相关过程的质量安全的标识,及发生质量问题时的追溯响应。 三、职责: 1、品管部负责产品在生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入库暂存产品标识方法的制订和监督检查,及进行追溯时的组织协调工作。 2、生产部负责在产品生产相关过程中的标识,及进行质量问题时的追溯响应。

3、原料部负责原料的标识和相关资料记录的管理确认。 4、各工序负责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标识及必要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四、工作程序: 1、产品标识的方法: A.品管部负责对确需标识的产品进生产过程进行方案设计,并制定《产品标识法》,做到其标识符合产品的实际需要,经生产管理部长批准并送品管课,采购各一份备存。 B.对确需标识的产品一般采用标牌,标签及包装等标识方法,具体按《产品标识方法》的规定执行。 2、标识的使用: A.原料的标识: 采购原料以户为单位,的产品检验合格入库后,仓库保管员负责作好标识,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地、进库时间、规格、等级、数量、重量、储存条件、温度等。并按序编写采购的产品批号,各类存放物资定置存放,做到帐、卡、物一致。 B.半成品的标识: 产品标识一般采用标签、标牌或包装,确需逐一标识的过程产品,由操作工逐一标识并保持。 C.成品标识: 采用标签、标牌或既定包装对产品进行标识,注明其名称、等级、生产批次,并注明所生产的成品与所用的采购产品的批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程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个阶段对每批、每件产品有适当的唯一标识,为了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标识和追溯,确保在需要追溯时对产品形成的过程实现追溯,给实施追溯提供指导性流程,特制定本程序。 在此过程中,必须满足顾客的和外部的要求。 包括: ?顾客提供的可追溯性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的存档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及记录。 适用于本公司实施追溯的活动,从追溯需求提出直到追溯结果确认及应用。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本程序涉及的标准条款:GB19001-2008/GJB9001B-2009 7.5.3.1 3. 术语 产品标识 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唯一标识并予以记录。 产品检验状态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在仓库和生产现场以标牌、标签、合格证、容器、区域作为检验状态标识,也可填写在随行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 标识在流转过程和仓库内应妥善保管好,缺少标识的产品会导致混批、混料和错误供货,在弄清产品的状态之前,必须予以隔离。 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追溯时机:检验或审核时发现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含安全特性)不合格、产品批量质量事故、顾客重大投诉或顾客要求的其他情形下等。 可追溯性范围包括: ①原材料的来源、批次。 ②生产过程的历史。 ③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及场所。

当需要追溯时,根据产品的生产批号可查出该批产品的《产品跟踪卡》,从而可以追溯产品形成过程的历史,根据《产品跟踪卡》上记录的生产批号追溯到仓库的仓库发料记录从而得到材料的来源。 质管部每月抽查可追溯性。 4. 流程 产品追溯流程: 5. 流程说明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5.1.1 产品标识的作用 5.1.1.1 证明作用:经检查、验收或裁决后,制作标识,表明产品状况。 5.1.1.2 可追溯作用:通过产品标识可追溯到 a. 生产者; b. 检验者; c. 产品生产批次或日期; d. 其它有关该产品的原始凭证。 5.1.2 产品标识的内容 产品标识一般表达下述内容: a. 产品名称、图(代)号; b. 产品状态(如材料、半成品、成品); c. 工序、验收项目; d. 质量状态; e. 生产批次或编号;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进行适当的产品标识,防止误用,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对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进行检验状态标识,确保只有经检验和试验合格或经批准的产品才能转序使用、安装和交付。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物资进公司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中对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下同)和可追溯性的控制和管理。 3 相关文件 3.1 QP/ZFQ014-2010C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3.2 QP/ZFQ003-2010C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 职责 4.1 质量管理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策划和归口管理。 4.2 采购部物资采购人员负责采购的相关进货物资的标识和保持。 4.3 质量管理部进货检验人员负责进货物资的检验或验证后的检验状态的标识“待检品”、“已检合格”;产品检验人员负责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标识和检验后的检验状态“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处理”、“返修品”、“报废”的标识。 检验人员负责“紧急放行”产品的标识;负责标识移植或遗失后重新标识的确认;负责交检产品“待检验”标识的保持。 4.4 各库房负责库房内相关物资标识的实施和保持。 4.5 销售公司销售人员负责顾客提供物资的产品标识和“待检验”标识,并保持。 4.6 各车间负责生产产品的“待检验”标识;各车间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已有标识的保护和保持。 5 工作程序 5.1 产品标识的方式 5.1.1 产品标识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标签、铭牌、单据、记录、印章、油漆书 写或其他标记等。我公司规定我公司出公司产品以最终产品的标识加上“合格证”作为出公司产品的标识。 5.1.2 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并符合规范要求。 5.1.3 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材质、生产公司名、批号或进公司日期、数量、颜色等。 5.2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 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 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 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 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 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 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

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 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6标识的保持管理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文件分发号:__________ Distribution No. 审批过程 分发表 更改履历

1.0目的 Purpose 对产品及其状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识,防止从原材料进入公司至成品交付的全过程产品混淆和误用。通过适当的控制和记录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The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prevent product mixups and wrong using in all stages from material receiving to product distribution,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product and its status so as to achieve the traceability of product.. 2.0范围 Scope 本程序适用于从原材料入库、生产过程、检验和试验过程到成品交付各阶段产品的标识控制和可追溯性控制。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control of all product realization stages from material receiving, in process production, inspection and test until product distribution. 3.0责任 Responsibility 3.1质量部负责本程序的起草修订。 QA is responsible for draft and revising of this procedure. 3.2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程序实施。 The related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its implementation. 4.0产品标识 Identification 4.1.产品标识的范围 The scope of product identification 4.1.1.原材料 Material 4.1.2.过程产品(包括半成品) Process product (include semi-finished product) 4.1.3.成品 Finished product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1. 目的: 1.1藉由适切的产品识别和追溯管制作业,使产品在任何时间的生产状况和状态及相关信息均能 获得标识和追溯,以确保满足产品质量和后期追溯的需求。 1.2透过此程序的建立,明确规定有关产品状态和信息标示的规范,以确保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检 验和测试(或特别放行)的产品才可发出、使用或出货。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物料、辅料及包材以及制程及成品和出货阶段的标识和追溯方法,当符合要求或发生异常时能追溯到相应的品质信息和状态。 3. 权责: 3.1仓管员/进料检验员:负责进厂物料、入库半成品及成品和产品出货的标识与维护。 3.2生产中心: 负责所有产品在制程及产品包装阶段的标识作业。 3.3质量部: 3.3.1监视和测量装置及仪器、设备的标识及编号,以为装置发生问题提供追溯的依据。 3.3.2各阶段(进货、制程和成品)物料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和所有产品标识的验证。 3.4研发中心: 3.4.1新物料及新产品的编码厘定工作,以为物料和产品的识别追溯提供依据。 3.4.2样品承认文件的编码和识别,以为样品参照和问题追溯提供依据。 3.5设备工程部:生产工装和设备的标识及编号,以为设备问题的追溯提供依据。 3.6营销中心:在接单及合约评审和出货安排阶段采用标准的产品编码,以为客户服务和投诉反 馈提供识别和追溯的依据。 3.7各相关部门:在填写表单记录时需明确填写日期、客户、产品、工装设施或监视测量装置编 号、责任人、检验员等相关信息,以确保能为产品的识别和追溯提供完整的支持。 4. 定义: 4.1标识:能明确区分物品的记号、标签、标示牌或记录等。 4.2追溯: 通过标识追查到产品在各阶段质量或数量或批次等方面的过程信息。 5. 作业流程: (因版面配置因素转下页)

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1 目的 通过对生产和服务运作全过程中产品和产品状态的标识,达到防止混淆和误用及在需要时可追溯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对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销售终端的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3 引用标准 无 4 定义 4.1 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动作。4.2 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客户家里的产品。 4.3 产品的状态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 5 职责 5.1 品管部负责采购物料和最终产品的检验及试验状态的标识;负责相关标签、印章等的修订、制作和管理;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5.2 制造部车间、仓库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产品状态的区域划分及所有标识的维护,负责区分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5.3 销售负责对客户所有的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出厂批次号)。 6 工作程序 6.1 产品标识 6.1.1 技术部、制造部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应技术文件中应标明产品标识的内容、标识方法和标识部位或区域; 6.1.2 计划部下达任务的同时要明确产品批次标识或可追溯性要求。 6.1.3 公司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6.2 产品的状态标识 6.2.1 状态分类: 6.2.1.1 测量状态 1)待检状态2)合格3)不合格4)待判定 6.2.1.2 加工状态 1)已加工2)待加工 6.2.1.3 状态标识的形成可用印章、工序卡、标签、颜色、区域等方法进行。 6.3 产品的可追溯性 6.3.1 当合格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时,销售部、生产部、技质部、外贸部等与顾客商定追溯的起点与终点,并在合同上予以明确标识的表示方式。 6.3.2 当顾客要求或公司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时,品管部应当会同技术部、营运部、制造部等有关人员查阅产品质量流转卡及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和处理。 6.3.3 对让步接收、紧急放行、特别处理产品,各流程单位应在相应产品标识卡、品质记录、标识中注明如“让步接收”等字样,以便进行追溯性验证。 6.3.4 当计量检测设备失准导致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流出厂时,发现部门必须立即通知品管部、制造部,按生产时间或班次或发货批次进行追回、检验和返工返修。 6.4 采购品的标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