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

2.学习通过案例从地理的视觉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3.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责任大国的。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头脑风暴式”引入:教师提问:当提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总结: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在世界中”。 板书: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讲授新课]

一、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阅读: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归纳三个重要时段中国的成就表现,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归纳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的成就。(板书)

板书:

三个重要时段:

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由于我们不是生于那个年代,所以认识可能比较少,但21世纪是我们的时代,对于21世纪以来的成就大家比较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生归纳: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和科学研究等角度入手展开讨论。下面我们继续来完成活动题。

活动: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

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分小组完成任务,分别从科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进入21世纪以后

技、政治、社会等领域任意联想。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并点明小组发表小组讨论成果。

二、发展中的挑战

教师:虽然中国取得了发展成就,但它在发展之路上也面临很多挑战,你们知道有哪些挑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文字材料、展示图片(教材图10.5、10.6以及教材101页文字),讲述“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地关系不和谐、区域发展如何不平衡。而对于“海洋权利面临严峻挑战”,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海洋权利面临怎样的挑战。

板书:

1、 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 发展中的问题:

活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指明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受到正确资源观、人地观教育。

二、 做责任的大国

讲述:虽然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 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展示着作为一个大国对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我国是一个责任大国。

①人地关系不和谐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③海洋权利面临严峻挑战

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非合作论坛、国际救援等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板书:

1、对世界的贡献:用世界不到10% 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责任大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积极承担维护世界

和平的责任;等等。

活动: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1、请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直观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项感兴趣的内容,课后查资料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

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做好资料整理。

3、思考:就节能减排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最后学生自由分享。

[课堂小结]

教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被世界所认可。虽然我国在不断的努力取得非常多的成就,但不得不重视的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奋发向上,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继续前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板书设计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三个重要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进入21世纪以后

二、发展中的挑战

1、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发展中的问题

①人地关系不和谐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③海洋权利面临严峻挑战

三、做责任的大国

1、对世界的贡献:用世界不到10% 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责任大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积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八、教学反思

最新【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西】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

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最后还有一个总论。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 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 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 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

小学六年级美术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东小王学校曹强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培养学生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甘肃敦煌莫高窟、西湖、黄山。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文化

遗产、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世界遗产的标志是什么?”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哪些是文化景观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 【设计意图: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

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蓝色星球是哪个星球? 生:地球。 师:我们生存的世界。红色范围勾勒出了哪个国家? 生:中国。 师: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设计意图】 一张直观表达“中国在世界中”的图片,引出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引出课堂学习主题,在色彩艳丽、一目了然的图片吸引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 师:本章题目叫做“中国在世界中”,那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世界中做什么呢?本课我们沿着这样两个问题开展学习。 【设计意图】 教师在课堂开篇抛出引领全课的问题,引领学习思路,简单、清晰,学生针对两个“问号”展开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怎样的中国? (一)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学生活动──国际中学生论坛“谈谈我的祖国” 环节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一个议题“谈谈我的祖国”。教师询问学生,“如果你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论坛”,你会如何介绍咱们的祖国”,师生互动交流,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说出我国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愿意说,有话说,知道怎么说。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同时,达成本部分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环节二:教师继续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二个议题“说说祖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生生互议、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出我国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大成就。本项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收集关于“我国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以图片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展示,或者学生自制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4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北京的天坛和故宫就是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天坛和故宫的图画,同学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雄伟吧!欣赏完图片,老师还

带来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 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约是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阅读信息 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知道天坛公园的面积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根据故宫的信息可以知道是把天坛公园的面积看成单位1 师:信息有了,还缺少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老师和同学共同画线段图进行解析 师:同学们拿出笔,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二、自主探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解决问题,感知运算顺序。 老师巡视 生1: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 272=68(公顷) 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答: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 谁和老师的一样举手示意(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看这道算式,里面含有分数并含有乘、减运算,我们

人教版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课中作业 环节二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课中作业 环节三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结合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明确我国领土四端点和14个陆上领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主要领海。 我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形状,与我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长江,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陆上有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通过看多媒体,同学们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分

布。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特别注意拥有两个简称的省 区。 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和简称 呢?建议活动: 竞赛游戏: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 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 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 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 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 上相应的位置上。 我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特点,人口增长 过快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师生复习。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风俗习惯 以及分布范围和特点,师生复习。 课中作业 (修改人:)课后作业设计: 绘制本章节思维导图

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感兴趣的,写一份简介。写前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查阅与记录,做到目的明确,有指向性。整理资料时可根据介绍的内容进行分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借助图片、表格等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通过本次习作,让学生了解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我们应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增强自豪感、荣誉感。 2.能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把资料记录下来。(重点) 3.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使用图片、表格等形式使内容更生动、准确。(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课件,搜集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3.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引入内容 1.播放视频,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导入: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今天让我们走近它们,对它们多些了解。

3.板书课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欣赏视频,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引发情感的共鸣,提升写作的热情。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学生汇报从习作要求中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 生1: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介绍给大家。 生2: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生3:查阅资料时把来源记录下来。 生4: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生5:把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生6: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 3.明确习作要求。 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有目的地资料查阅,做好记录,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把要介绍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可能借助图片、表格等形式。 设计意图:明确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能有目的地搜集、组织材料,避免无用功,明确习作重点,为下面开始习作打下基础。 三、查阅交流,分类整理 1.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选择相同的同学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一组。 2.组内对确定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进行搜集,了解其基本情况。 3.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列出条目。 4.小组交流、讨论后,推选代表进行汇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课从世界看 中国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课从 世界看中国教案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第1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

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 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 心。 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 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 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 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图、地图册、书本景观图 上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第二周(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的要求 (二)导入新课 大家在假期里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外出旅游呢?的确我国幅员辽阔,走遍祖国南北是每个人的梦想,下面我们将走进我们辽阔的祖国。 师生互动转动地球仪,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提问: 1、我们如何分南半球和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 2、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什么? 4、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东临哪个大洋?

5、在地球仪上有五条很重要的线,是什么线? 6、这些线把地球划分了那几个带? 转入新课 学生观察地图,说出中国大致的纬度及所在的温度带。 得出结论中国南北纬度大,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板书1、大部分在温带 讨论探究比较俄罗斯、巴西及中国的纬度位置,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总结:(1)俄罗斯纬度较高、寒带面积较广。 (2)巴西纬度较低,热带面积广。 (3)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板书2、海陆兼备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亚洲、太平洋及中国,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的特点。 讨论探究中国与内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总结:(1)内蒙古位于亚洲东部,是距海较远的内陆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是四周环海的岛国,但限制了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但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3)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 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教师总结:三国海陆位置的差异显著,导致这些国家气候、农业生产的不同,并对贸易、交通、海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指导学生完成第4页的活动3。 承转你们最想到中国的什么地方去了?的确要走遍全中国是不容易的,因为:板书二、国土辽阔 国土的概念——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提问:我国有多大呢? 指导学生看地图册第2页。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上,计算我国的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 教师说明中国的国土辽阔,不同地方的差异明显。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0

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美文展示 参观秦兵马俑 一提起千年古城西安,大家就会想到美丽的骊山、杨贵 妃沐浴过的华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而我却更喜 欢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妈妈游历西安,并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什么呢?兵马俑是古 代墓葬雕塑的类别之一,是用陶土做 成的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一进展厅,我一下子就被一号坑 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了电视剧里两军对阵、厮杀、混战的场面……我估算了一下,这里有超过6000个兵马俑。走近细看,这些兵马俑和真人一样高大,模样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 二号坑虽然不如一号坑大、兵俑数量多,但布局像八卦阵一样复杂,兵种也更加齐全。这里有陶俑、陶马 1300 多件、战车80余辆及大量金属兵器。其中的一辆铜车马,像是 开头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入介绍对象——秦始皇兵马俑。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兵马俑。 介绍一号坑的场景,联想与现实相互交织,展现了兵马俑的雄伟、壮观。

当年三军统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时使用的,被称为“青铜之 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等图案,红、绿、蓝、紫等色彩丰富艳丽,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不已。 三号坑呈“凹”形,面积不大,像是供统帅和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部,让人伫立良久,浮想联翩。 据解说员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啊! 看完兵马俑,我对古老的中华文明肃然起敬,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这些记忆和感动将永远留在我心间,激励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抓住二号坑的特点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辆铜车马。 概述了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表达了赞叹之情。 开头对比引入话题概括介绍兵马俑是什么分述不同展厅的 兵马俑的特点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小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三个兵马俑展厅,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将亲身体验和搜集的资料融合在一起,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美丽的都江堰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 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 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 引入新课 (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转折深入 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教案2 一课时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 2.学习通过案例从地理的视觉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3.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责任大国的。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头脑风暴式”引入: 教师提问:当提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总结: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在世界中”。 板书: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讲授新课]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阅读: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归纳三个重要时段中国的成就表现,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归纳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的成就。(板书) 板书:Array 三个重要时段: 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由于我们不是生于那个年代,所以认识可能比较少,但21世纪是我们的时代,对于21世纪以来的成就大家比较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生归纳: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和科学研究等角度入手展开讨论。下面我们继续来完成活 动题。

最新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课题:第十章中国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有关信息、材料、图片等资料,用于分析问题。分析具体数据,增强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培养民族危机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巨大的国际责任 教学难点 中国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过去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解放后我国先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土资源、及矿产资源等,生产上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体系基本形成。在改革开放后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我国经济进入飞跃发展期。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二、新授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学生阅读教材第98-99页,交流我国建设的巨大成就。 活动: 问题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

问题2: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发端的是哪个著名的事件? 问题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问题4:你知道身边哪些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事物吗?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讨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反映出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等。 活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思考回答:怎样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2、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回忆世界地理学习的主要地区或国家地理知识,列举你所知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的实例。 看教材101页,我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讨论:我国有哪些海域与周边国家产生着争执?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阅读教材103页,讨论:我国有哪些重要活动,正在显示着我国大国地位的提升? 2、活动:教材104页“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教学板书设计: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特别强调的。) 3.要求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的民族自豪感。) :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

小学美术《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截止2012年7月,我国共有43处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本课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的部分世界遗产,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感悟对这些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恰当引导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愿意去思考。 三、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

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培养学生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五、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六、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甘肃敦煌莫高窟、西湖、黄山。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的独特魅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 1.发掘与文本有关的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多媒体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3.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呈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长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板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二、了解世界遗产知识。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了哪些世界遗产知识? (1)、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过程 【位置优越】 1.引入新课 (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2.转折深入 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 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讨论可以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叙述事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观点是充分还是不足的认识,并且懂得对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概念的学习。而且,互相讨论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它们,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这些观点的同时获得自信。 一个成功的讨论需要有技巧、积极性和机敏,以及对以上这些要素很好地组织运用。 (1)分工合作学习常常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4人。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一开始就讨论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时是教师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