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名词解释

1、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之为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基本假设:①市场出清②完全理性③完全信息

基本内容:①均衡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⑥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基本假设:①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②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基本内容: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④开放经济理论。⑤宏观经济政策。

6、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7、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

例如:1992年的农业生产总值是流量。

1993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某一变量的数量。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银行存款的数量。

例如:1993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

199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存量。

10、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是不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2、规范经济学:不以价值判断为基本,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15、均衡数量:市场需求等于供给量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16、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7、限制价格:又叫最高限价,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8、支持价格:又叫最低限价,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0、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21、需求弹性(Ep):是计算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22、供给弹性(Es):是量度某一商品供给量(S)变化率对自身价格(P)变化反应程度的一个概念,它等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身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商。

23、欲望和效用:欲望是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的满足的愿望。

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4、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25、总效用(TU):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26、边际效用(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8、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29、家庭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3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31、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32、边际替代率(MRS):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33、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34、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35、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38、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39、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40、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量。

4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43、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

44、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

45、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46、等成本曲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4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49、机会成本: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最佳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

50、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1、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

59、成本函数:是指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62、总收益(TR):厂商按一定价格出手一定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63、平均收益(AR): 厂商在每一单位产品销售商所获得的收入。

64、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65、收支相抵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的利润为零,但厂商的正常利润实现了,该均衡点就是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66、停止营业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该均衡点就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67、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68、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69、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和存在较多的厂商。

71、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77、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78、(MRP):表示卖方垄断厂商曾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79、边际产品价值(VMP):在完全竞争下厂商增加一使用单位要素的边际收益。

80、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就越高。

81、资本净生产力: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82、级差地租: 由于土地在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而引起的地租,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级差地租。

83、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5种情况:①引入一种新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⑤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84、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85、局部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假设其他市场的供求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单一市场达到的均衡状态。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

86、基尼系数:是由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87、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88、帕累托改进: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89、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90、契约曲线: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

92、市场失灵: 现实中,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四种情况:①垄断②外部影响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

93、寻租: 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益的活动,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94、外部影响:外部影响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利益不相等。

9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96、私人物品:是指竞争性与排他性的物品。

97、公共物品:既不具备消费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

98、俱乐部产品:如果某公共物品同时还不具备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便消费”,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否则称为非纯公共物品,或俱乐部产品。

99、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00、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3个特点:①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②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③价格调节经济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规模经济:指的是产量变动的比率与企业规模扩大的比率之间的关系,或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寡头市场:又称寡头竞争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家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的市场组织。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道德危险:指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后,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自利行动是交易的另一方面临危险。

逆向选择:指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TC=TFC+TVC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E=TVC/Q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TC/Q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具有相同功能的物品是替代品,如鸡和鸭。

必须一起使用的物品是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建筑工程概预算》(自考复习题)

《建筑工程概预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是有一个设计任务书,按优化设计图纸施工,建设和营运中有按公司法构建的独立法人组织机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并且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项工程组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称。 2、设计总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以投资估算为目标,预先计算建设项目由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3、修正概算:当采用三阶段设计时,对技术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内容深化,对建设项目规模、结构性质、设备类型等方面可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变动,对初步总设计也应作相应调整和变动,即形成修正概算。 4、单项工程:单项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文件的,建成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一组配套齐全的工程项目。 5、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设计图纸和相应的概预算文件,可独立组织施工,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形成生产能力和发挥使用效力的工程。 6、分部工程: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部位或主要的工种工程划分的工程分项,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 7、分项工程:是按照选用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规格等不同因素划分的施工分项。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 8、建筑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建设条件下,完成合格单位建筑工程产品所需资源消耗的数量标准。 9、施工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的施工过程或工序所必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10、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 定量的工作所预先拟定的必要的活劳动消耗量。 11、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 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标准。 12、产量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 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数量标准。 13、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作业过程(工作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消耗一定品种、一定规格的建筑材料的数量标准。 14、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的工具性材料。 15、非周转性材料:是指实体性材料,即构成工程实体。 16、机械台班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及合理的劳动组合和合理使用施工机械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标准。 17、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数量标准。 18、单位估价表:也称地区统一基价表。是根据统一基础定额和地区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而制定出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价格表。 19、概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计量单位的经扩大的建筑工程结构构件或扩大分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数量及费用的标准。 20、概算指标: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指标通常是以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以建筑面积、体积或成套设备装置的台或组为计量单位而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和造 价指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 供求变动 (一)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表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 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I、P s、E、T)图形表现(图2-2)需求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需求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上点A→B→C→D,表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即需求线上点沿着需求线向下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而向上移动表示需求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d2表示需求的增加,而d0→d1表示需求的减少,即需求线向右平移表示需求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需求减少。 图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 (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表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比较 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P s、C、E、T)图形表现(图2-5)供给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供给变动S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供给量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上点A→B→C→D,表示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即供给线上点沿着供给线向上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而向下移动表示供给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加,即供给线向右平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供给减少。 图2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比较 一、市场均衡分析 (一)市场均衡 1、市场均衡 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示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再有调整愿望或动力的状态。 2、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一般均衡:一个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⑴含义 均衡价格P: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Q: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⑵几何意义 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如图3所示: ⑴需求主导型——供过于求,以求定价(买方市场) 当市场价格P1>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1>市场需求量Q d1,此时为供过于求的状态,以需求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下降,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⑵供给主导型——供不应求,应供定价(卖方市场) 当市场价格P2<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2<市场需求量Q d2,此时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以供给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上升,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图3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图 3、均衡价格的求解 ⑴表格求解法: 将需求表和供给表合并到一张供求表中,均衡价格即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表3 糖果的均衡价格求解表 如图3所示,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中,找到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即可。 ⑶经济模型法: 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如需求函数为:Q d=800—100P;供给函数为: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5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额外一单位劳动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6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7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8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9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0劳动力参与率:该比率表示现实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亦即等于劳动力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百分比。 11交叉替代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失业的统计概念: 13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14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5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派生需求?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②时间长短③企业目标④社会制度安排3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 (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4影响劳动力供给因素?①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自然因素②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③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

建筑工程概预算:名词解释100题

概预算名词解释 1建设项目:一般是指有一个设计任务书,能按经过优化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和运营中有按《公司法》构建的独立法人即项目法人负责制组织机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并且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项工程组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称。 2单项工程:指能够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即由多个类似或性质相近的单位工程组成的工程项目。3单位工程: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独立施工,但不能独立形成生产力与发挥效益的工程项目。 4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部位或主要的工种工程划分的工程分项。 5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细分,是建设项目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6工程概预算:是以建设项目为前提,是围绕建设项目分层次的工程价格构成体系,是由建设项目总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即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或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分项综合单价等构成的计划价格体系。 7设计总概算:在初步设计或扩大的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以投资估算为目标,预先计算建设项目由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8施工图预算:也称为设计预算,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地区设备、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文件。 9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现场变更签证,定额预算单价和有关取费标准等资料,经过建设单位与有关部门验收,有监理工程师签字等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分项核算的依据。10施工企业单位竣工决算:是 以工程结算为依据编制的从施 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后的全部施 工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用于 分析工程施工的最终的实际效 益。 1.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由 建设单位以竣工结算的依 据编制的从决算项目筹建 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 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 设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2.经验估计法:是对生产某 产品或完成某项作业所需 消耗的工人,原材料,机 械台班等的数量,根据额 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工人等以往的经验,结合 技术资料分析估计,并最 终确定出定额标准的方 法。 3.统计分析法:根据记录统 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 进行科学研究后确定定额 的一种方法。 4.比较类推法:它是以精确 测定好的同类型型工序或 产品的定额,经过对比分 析,类推出同类相邻的工 序或产品定额的方法。 5.技术测定:是根据测试所获 的有关数据资料制定定额 的方法。 6.工程建设定额:指在正常 的生产建设条件下,完成 合格单位工程建设产品所 需资源消耗量的数量标 准。 7.施工消耗定额:是施工企 业直接用于建筑工程投标 取价、施工管理与经济核 算的一种定额。是以同一 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 测定对象,以工序定额为 基础综合而成的确定建筑 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 下,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 的某一施工过程或工序所 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 消耗的数量标准。 8.平均先进水平:指在正常 施工条件下,多数施工班 组或生产者经过努力可以 达到,少数班组或生产者 可以接近,个别班组或生 产者可以超过的水平。 9.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 是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 定额的简称,是反映建筑 产品生产中活劳动消耗数 量的标准,或是衡量工人 劳动效率的标准,是指在 正常的施工经济组织条件 下,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 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 工作所预先拟订的必要的 活劳动消耗量。 10.产量定额:是在一定得生 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 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 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 成工作任务量的数量标 准。 11.时间定额:指在一定得生 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 下,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 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任 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 标准。 12.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 料需要量计划、运输计划、 供应计划、计算仓库面积、 签发限额领料单和经济核 算的根据。 13.必须消耗的材料:是指在 合理用料的条件下,完成 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的 施工任务所必须消耗的材 料。 14.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 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 周转的工具性材料。 15.一次使用量:是指为完成 定额计量单位产品的生 产,一次使用的基本量。 16.周转次数:指周转性材料 从第一次使用起可以重复 使用的次数。 17.摊销量:指为完成一定计 量单位建筑产品,一次所 需要摊销的周转性材料的 数量。 18.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又称 机械使用定额,是指在正 常的施工生产条件及合理 的劳动组合和合理使用施 工机械的条件下,生产单 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 一定品种、规格施工机械 的作业时间标准。 19.机械时间定额:指在正常 的施工生产条件下,某种 机械生产合格单位产品所 必须消耗的台班数量。 20.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指某 种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 和正常施工条件下,单位 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 量。 21.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工 程建设进入施工图设计阶 段时,用于编制工程预算 的定额,因而称为施工预 算定额,简称“预算定额”。 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 施工条件下,规定完成一 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 一定计量单位结构构件所 必须得人工、材料和施工 机械台班消耗数量标准。 22.基本用工:指完成某一合 格分项工程所必须消耗的 技术工种用工。 23.辅助用工:指技术工种劳 动定额内不包括但在预算 定额内又必须考虑的工时 24.超运距用工:指预算定额 中规定的材料、半成品的 平均水平运距超过劳动定 额规定运输距离的用工。 25.人工幅度差:指预算定额 与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 不同而引起的水平差。 26.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是完成 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 价的人工、材料、施工机 械台班消耗标准。是编制 建筑工程地区单位估价 表、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27.单位估价表:是各个分项 工程单位预算价格的一种 金额货币形式价值指标。 是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在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另一 种表现形式,是该城市或 地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直 接基础资料。 28.材料预算价格:是指材料 由来源地或交货地点到达 工地仓库或施工现场存放 地点后的出库价格。 29.折旧费:指机械设备在规 定的寿命期内,陆续收回 其原值及支付贷款利息而 分摊到每一台班的费用。 30.残值率:指施工机械报废 时的残余价值占机械原值 的比率。 31.概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 计量单位的经扩大的建筑 工程结构构件或扩大分项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

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2014/6/10) 、考试题型及分值: 名词解释(5X6) 简答(10*4) 计算(8+8) 论述(14) 、难点概括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参考 1. 弹性:是指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岀的比值被称为“弹性系数”。 2.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3.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满足程度是没有差异的、是相同的线。 4. 低劣品: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即收入增加,商品需求量减少,或者收入减少,商品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为低劣品 5. 奢侈品:是一种超岀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6.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 不断减少。 7.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数量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减少的商品的减少量与增加的商品的增加量之比就是边际替代 率 8.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 价格或收费标准。 9. 恩格尔定律: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岀一个规律,即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岀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岀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 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岀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岀份额则会下降。一个国家越穷,国民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岀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岀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 岀比例则会下降。 10.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各自的特征?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须符合4个条件:①市场中有许多的销售者和购买者,任何个人所占比重极小,其经济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中所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同种商品在性质和质量上没有差别。 ③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资源都可以任意流动。 ④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生产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产品价格和成本都具有充分的信息和知识。 完全垄断:是指市场被某一个厂商控制的状况。 须符合3个条件:①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 ②该厂商所销售的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 ③任何一家新厂商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中参加竞争。 垄断竞争: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中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寡头市场:指在这种市场里,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厂商经销,而这几家厂商中任何一家的竞争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几家的生产量和利润。 1.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几阶段生产? 答:1)生产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 总产量也递减。 2)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这一区域为理性生产阶段,又称经济区域。 ①假如厂商不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的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C为最合适,因为这时总产量最大。 ②假如厂商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不要求得到最大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B'为最合适,因为这时平均产量最大。 ③但无论如何,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获得可以获得的更多的好处。因此,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 产,因为虽然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缓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

工程概预算试题及答案-整理

工程概预算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项目投资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所需要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其生产性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 B )等部分。 A.建设投资和建设期利息 B.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C.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 D.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 2、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建设投资,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建设投资包括( A )。 A.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B.工程费用、建设期利息和基本预备费 C.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建设期利息 D.工程费用、基本建设成本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某建设项目建筑工程费2000万元,安装工程费700万元,设备购置费11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450万元,预备费180万元,建设期袋款利息1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则该项目的工程造价为( C )万元。 A.4250 B.4430 C.4550

D.5050 4、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工程造价构成的是( D )。 A.用于支付项目所需建筑安装工程的费用 B.用于建设单位支出项目建设期间融资的利息 C.用于支付项目工程监理的费用 D.用于支付流动资金的费用 5、根据世界银行工程造价构成的规定,其中项目直接建设费成本中不包括( C )。 A.工程所在地的临时公用设备维护费 B.土地征购费 C.设备供应商的监理费 D.开工试车费 6、下列有关未明确项目准备金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用于补偿直至工程结束时的未知价格增长 B.用于补偿物质、社会和经济变化引起的估算增加的情况 C.用于支付工作围以外可能增加的项目 D.用于在估算时不可能明确的潜在项目 7、世行关于应急费的规定中,有一项费用是作为费用储备,可能动用,也可能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四川自考定额与预算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

名词解释 1、预算定额:是确定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项目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货币量) 的数量标准。 2、建设项目:一般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组成,经济上实行 独立核算,行政上实行独立管理,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建设单位。 3、规费:指政府和有关权利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主要包括工程排污费、定额测定费、 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 4、建筑面积:也称建筑展开面积,是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 5、单位估价法:是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常采用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施工图和预算定额,通过 计算,将分项工程直接工程费汇总成单位工程直接工程费后,在根据措施费费率、间接费费率、利润率、税率分部计算出各项费用和税金,最后汇总成单位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6、单项脚手架: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不同的搭设方式搭设的脚手架。 7、辅助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为辅助生产或辅助生活所占的净面积之和 8、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形成工程装饰效果的原材料、辅助材料、 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成品的费用和周转材料的摊销(或租赁)费用 9、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10、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11、结构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所占的面积之和。 10、周转材料消耗量指标:一般用周转使用量和摊销量两个指标表明。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完成一次产品生产后所需补充新材料的平均数量。摊销量则是指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应分摊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 11、钢筋价差:钢筋的预算价格具有时间性,随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而预算定额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在几年内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定额中的钢筋预算价格与实际的钢筋价格就有一个差额。。 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进行钢筋的实际价格与预算价格的调整。调整公式如下:钢筋价差=按施工图计算出的钢筋用量×(现行钢筋单价一预算定额钢筋单价) 有些地方材料也采用综合系数调整或直接定时公布材料预算单价。 12、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确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合格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其主要作用是编制施工图预算、进行工程结算和制定工程招标标底及招标标价的依据,也是编制概算定额和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 13、三线一面:三线是指外墙外边线、外墙中心线、内墙净长线,一面是指建筑面积。 14、大放脚:砖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需在基础底部做成逐步放阶的形式,俗称大放脚 15、定额水平:定额水平是指定额中规定的消耗在单位产品上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 量标准。 16、人工幅度差:指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水平差,是在劳动定额 作业时间之外,预算定额内应考虑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工时损失。 17、施工预算: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为了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按照 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定额,计算工程的资源需要量,供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成本支出并指导施工活动的计划成本文件。 18、机械残值率:机械设备在规定使用期限达到后,所残余的那部分价值占机械设备购置总价值的百分率。 19、钢筋保护层:为保护构件内钢筋免遭外界侵蚀,保护结构的安全,耐久,稳定性,由钢筋外缘至构件外缘的一层包裹钢筋的混凝土。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05-12-28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四、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 学的一部分,它分析 像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这些个 体的经济行为(宏观 经济学与之相反,它 分析像国内总产品 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

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

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

工程预算名词解释

一、工程造价 是建设工程造价的简称。两种不同的含义: 1、指建设项目(单项工程)的建设成本,即是完成一个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及其他相关费用。 2、指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或称承包价格)。 二、定额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规定为完成一定的合格产品(或工作)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或财力的数量标准。它是经济管理的一种工具,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定额是具有科学性、法令性和群众性。 三、工日 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通常以八小时为一个标准工日,一个职工的一个劳动日,习惯上称为一个工日,不论职工在一个劳动日内实际工作时间的长短,都按一个工日计算。 四、定额水平 系指在一定时期(比如一个修编间隔期)内,定额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变化程度。 五、劳动定额 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的劳动消耗标准。按表达方式不同,劳动定额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其关系是:时间定额*产量=1 六、施工定额 是确定建筑安装工人或小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每一计量单

位合格的建筑安装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机械和材料的数量标准。 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施工定额的主要作用有: 1、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2、施工定额是向工人和班组推行承包制、计算工人劳动报酬和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的基本依据; 3、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和补充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七、工期定额 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自然条件下,完成某个单位(或群体)工程平均需用的标准天数。包括建设工期定额和施工工期定额两个层次。 建设工期是指建设项目或独立的单项工程从开工建设起到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时止所经历的时间。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重大设计变更造成的停工,经签证后,可顺延工期。 施工工期是指正式开工至完成设计要求的全部施工内容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天数,施工工期是建设工期中的一部分。 工期定额是评价工程建设速度、编制施工计划、签订承包合同、评价全优工程的依据。 八、预算定额 是确定单位合格产品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构件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合理消耗数量的标准。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九、概算定额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