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代职官表.docx

中国历代职官表.docx

中国历代职官表.docx
中国历代职官表.docx

中国历代职官表

推荐两本职官的书:1、历代职官表纪昀2、历代职官表黄本骥?

历代职官表 ( 秦 )

部门

(三公)

丞相府御史大夫寺

太尉府

(九卿)

( 中央其它官

职 )

(地方)

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丞相

辅佐皇帝治理全国政务

( 相国)

监察、执法之任,兼掌重要文书图

御史大夫副丞相

太尉掌军事,全国军事首脑武职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守卫宫殿门户

卫尉掌宫门警卫

太仆掌皇帝舆马及马政

廷尉掌刑狱

典客掌少数民族朝见宾礼

宗正掌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掌谷货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

中尉掌师治安武职将作少府掌营建宫室

内史掌治京师

监御史掌监理郡事

郡守秩二千石掌郡治

郡尉秩比二千石掌郡之军事

部门

(三公) (三司)

(九卿)

郡丞秩六百石辅佐郡守

县令令,秩千石或六百石

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

掌县治

县长长,秩五百至三百

下为“长”。

县丞、丞佐令并掌刑狱,

县以下,十里为亭,有亭长;

秩四百至二百石

十亭为乡,有三老等。

县慰尉掌兵事

历代职官表 ( 西汉 )

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丞相

秩万石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哀帝时改为“大司徒”。( 相国)

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副御史大夫秩万石外掌督部刺史,内掌公卿奏事举劾。

丞相。

太尉秩万石掌全国军事。武帝时改为“大司马”。

职掌统领兵征、或予闻国政。是将武官。武帝初为卫青而设。大将军

军的最高称号。有时位在“公”之上。

即秦之“奉常”,景帝时改太常秩中二千石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之,莽又改为秩宗。

即秦之“郎中令”,武帝时光录勋秩中二千石掌宫殿护卫。

改。

景帝时曾改为“中大夫卫尉秩中二千石掌宫门警卫。

令”,不久复称。

太仆秩中二千石掌皇帝舆马。有两丞。

廷尉

秩中二千石掌刑狱。有正、左、右临。

( 大理)

大鸿胪秩中二千石掌少数民族朝见宾礼。即秦之“典客”,有丞。

有丞。平帝时改为“宗宗正秩中二千石掌皇族及亲属事务。

伯”。

( 中央其它官

职 )

( 地方官职 )十三部州

即秦之“治粟内史”,有两大司农秩中二千石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丞,景帝时改为“大司

农”,武帝时改。

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

少府秩中二千石

造,以给其养。

设五曹办事,武帝时地位逐尚书秩中二千石在皇帝左右办事。

渐重要。

执金吾秩中二千石掌京师治安。秦之“中尉”,武帝初改。

内史秩二千石掌治京师。相当于后来“京兆尹“

秦官主爵中尉,景帝时改都

右扶风秩二千石掌列候。

尉,武帝时改为此。

刺史 ( 每州一

成帝时曾改为“牧”,其后秩六百石

人)

掌监查郡事。又复称为“刺史”,又复州(二千石 )“牧”。

( 牧)

郡守秩二千石掌治其郡。景帝时改为“大守”。

郡丞秩六百石郡佐。汉承秦制。

都尉秩比二千石专掌军事。地位与郡守相当。

县令令,千石至六百石

同秦制。同秦制。

县长长,五百石至三百石

县丞

四百石至二百石

县尉

历代职官表 ( 东汉 )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三公)掌民众,教礼仪,教民孝悌、逊顺,即西汉之丞相。刘秀时改为司徒送死养生、及议其制,建其度,四大司马。从而罢“三公”,(三司)方功课等民事。权力归台阁。“九卿”亦

(九卿)其它

(地方)

重。

即西汉之御史大夫,刘秀时司空掌水土沟洫营建城邑等事。

改为大司空。

掌四方兵事功课,年终奏报于殿以刘秀时置大司马,建武时改太尉

行赏罚。太尉。

光武帝时,“少府”中之尚( 略)书台,职权渐重,组织亦大,秩中二千石三公形同虚设。

同西汉之制

九卿之长,均加卿字。五官中郎将比二千石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主宿卫宫殿

右中郎将比二千石掌奏及印工文书

兰台令史六百石

建武十八年复刺史十二人,刺史秩六百石掌州之治

各领一州。

东都洛阳设“河南尹”,秩太守秩二千石掌郡之治

中二千石郡丞佐守

县令令,秩千石;

掌县之治以下仍置乡、亭、里县长长,四百石或三百石

历代职官表 ( 三国、两晋、南北朝)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相国第一品

( 相)佐理国政三国均置( 大丞相 )注:不是“一品”

太傅

第一品导皇帝以善德 ( 无常职 )三国只置太傅太保

(三公 )

( 略) 同汉体制大

“三公”,一品

三国均置

(九卿 )

体相同

“九卿”,三品

执金吾第三品掌宫外巡戒三国均置

将作大将第三品掌宫室宗庙等营建魏吴置,蜀不详

尚书台

尚书令第三品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三国均置

尚书仆射第三品尚书令之副手三国均置

中书监第三品掌尚书奏事,掌机密三国均置

中书省

中书令第三品平尚书奏事三国均置

秘书省秘书监第三品掌文艺图籍魏蜀置,吴为秘书郎

御史中丞第四品掌受公卿奏事,察举非法三国均置

御史台

都水使者第四品掌天下河渠水利魏置,蜀吴不详

大长秋第三品掌宫中诸事三国均置

太傅

第三品掌辅导太子三国均置

少傅

其它

侍中第三品掌宾赞威护驾备顾问魏置,蜀吴不详散骑掌侍第三品掌规谏过失以备顾问三国均置

城门校尉第四品掌护京师城门魏吴置,蜀不详

掌察百官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并领

司州司隶校尉第三品魏蜀置,吴无

一州

刺史( 牧)

第五品巡行郡国录,囚徒考殿录三国均置

单东刺史

河南尹第三品掌京都之治魏置

太守第五品

令、长六至八品

有秩、三老八品

王国相第五品职如郡守

各王侯封国

侯国相第八品职如县令

历代职官表 ( 隋 )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为皇帝辅弼之官品级据隋文帝时之制,其

后炀帝又略有变动。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同汉代之职掌

(以下同)

尚书令

正一品总揽一切政令

(一人)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为尚书令之副手

六部尚书

正三品分掌吏、礼、兵、刑、户、工

六部之制至隋始确定,此尚书省(各一人 )

制一直行制清末,清末始

六部侍郎

增新部

正四品

( 三十六人 )

尚书左、右丞

从四品

(各一人 )

纳言

因避杨忠之讳,凡中字皆

正三品掌宣达帝命

不用,以此代之( 二人、即侍中 )

门下省

给事黄门侍郎

正四品掌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

(四人)

内史省内史令

正三品内史省长官,全国政务隋文帝时,确定内史省取

( 即中书省 )御史台

( 炀帝时改

郡)

县( 一人,即中书令 )

内史侍郎

正四品内史令之副手

(四人)

御史大夫

从三品掌监察、执法

(一人)

治书侍御史从五品

侍御史从七品

监察御史从八品

上州:正三品

刺史

中州:从三品掌其州治

(郡太守 )

下州:正四品

通守

( 在太守之下,炀

同上

帝置)

长史、司马正五品至正六品

上县:从六品

县令中县:从七品

下县:正八品

丞从八品至从九品

尉从九品

旨,门下审核,尚书省执

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称州时,州长为刺史;称

郡时,郡长为太守。

历代职官表 ( 唐朝 )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

( 三师)太师

正一品辅佐天子

说明

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

太傅

太保

太尉

( 三公)司徒正一品

司空

尚书令

正二品

(一人)

尚书左、右仆射

从二品

(各一人)

吏部尚书

实际执掌,不常设。

总理国家政务

佐尚书令

1. 唐初,太宗李世民未继位

前,曾任尚书令,此后臣下

正三品(一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

不敢居此位,遂不设。

户部尚书

正三品

(一人)

尚书省礼部尚书

正三品

(一人)

兵部尚书

正三品

(一人)

刑部尚书

正三品

(一人)

工部尚书

正三品

(一人)

2. 左仆射统吏、户、礼三部。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

右仆射统兵、刑、工三部。

支等事务

3. 高宗李治时称尚书省为

“中台”,中书省为“东

掌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

台”,门下省为“西台”。

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

门下侍中“左相”,中书令

为“右相”。武则天时又改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

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令等事务

右相”。

4. 每部下属四司,六部合二

掌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十四司。

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交通等事务

六部侍郎正四品上

门下省

( 武则天改为“鸾台”,玄宗又改为“黄门

省”)

中书省

( 武则天改为“凤阁”,玄宗又改为“紫微

省”)

尚书左丞

正四品上

(一人)

尚书右丞

从四品下

(一人)

六部各司郎中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从六品上

侍中

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

官行宰相职

(二人)

门下侍郎

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

佐侍中

三品

(二人)

左散骑常侍

正三品下( 无实际职权,乃达官所用 ) (二人)

左谏议大夫

正四品下掌侍从规谏(四人)

左补阙

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

从七品上

(六人)

左拾遗

从八品上职务同上(六人)

中书令

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

官行宰相职

(二人)

中书侍郎

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

佐中书令

三品

(二人)

中书舍人

正五品上掌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六人)右散骑常侍

正三品下

(二人)

右补阙

从七品上

(六人)

右拾遗

从八品上

(六人)

御史大夫正三品

御史中丞正四品上御史台

侍御史从六品下

监察御史正八品上

国子祭酒从三品

国子司业从四品下

国子博士正五品上国子监

太学博士正六品上

国子助教从六品上

国了监丞从六品下道观察处置使

( 本系监察区 )( 每道一人 )

上州:从三品

刺史

州中州:正四品下

( 每州一人 )

下州:正四品下

同左散骑常侍

同左补阙

同左拾遗

专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唐之御史台分三部:台院、案章。殿院、察院

掌教育行政

唐初划全国为十道,开元时

分为十五道。

掌监察州县官吏,举善纠恶。以后

兼理民事。

这个角色多由“节度

使“兼任,权势颇大。

1. 唐于三京 ( 京兆、河南、

太原) 五州( 益、并、扬、荆、掌州之治

潞 ) 设府。其它地方设州。

三京各设牧一人 ( 从二品 ) ,

上州:从四品下

别驾

中州:正五品下为刺史的佐史(一人)

下州:从五品上

上州:从五品上

长史

中州:正六品上掌一州兵马(一人)

下州:无

上州:从五品下

司马

中州:正六品上

(一人)

下州:从六品上

上州:从七品

录事参军事

中州:正八品上掌纠正各曹职事(一人)

下州:从八品上

上州:从九品下

录事

中州:从九品上

( 一至二人 )

下州:从九品下

上州:从七品下

六曹参军

中州:正八品

(各一人)

下州仅三曹,从八品下

京县:正五品上

县令

上县:从六品上

县(一人)

下县:从七品上

县丞京县:从七品上

尹一人 (从三品) 。

2.唐以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不足二万户为下州。

3.六曹为: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土。

4.三曹为:司仓、司户、司

法。

唐代之县,等别如下:

京县:三都之县,在京城内

者。

畿县:三都之县,在京城外

( 一至二人 )下县:正九品下者。

主薄京县:从八品上

望县:繁华重要之地

( 一至二人 )下县:从九品上

紧县:重要之地京县:从八品下

上县:有六千户以上下县:从九品下

中县:有二千户以上京县:从九品下

录事

中下县:有一千户以上

其它县不列品

下县:不足一千户者

部门( 三师) ( 三公) ( 三孤)

( 宰相)枢密院门下省

历代职官表 ( 宋朝 )

官职品级职掌

太师、太傅、太

正一品

太尉、司徒、司

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

正一品

( 宋初 ) 同中书门

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

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使从一品

( 知院事)正二品

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

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

副使

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正二品

( 同知院事 )

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说明

三师、三公本为亲王使相宰

相之加官。惟徽宗时,蔡京

为太师时,掌宰相实权。

以宋初为例,其他时代变化

很多。 ( 以下同 )

中书省

尚书省

三司使

翰林

学士院

谏院

六部

( 吏、户、礼、兵、刑、工 )

御史台

中书令

侍郎

尚书令

左、右仆射

左、右丞相

三司使

副使

翰林学士正三品

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

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

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知谏院

尚书

从二品

( 各一人)

侍郎

从三品

( 各一、二人 )

郎中正六品

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大夫从二品

御史中丞从三品

侍御史

从六品

(台院 )

殿中侍御史

正七品

(殿院 )

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佐令

奉天子命而施政

佐令

佐令

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掌规谏朝政缺失

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

同唐之制

省。

专掌监察、执法

台长

1. “大夫”为加官,不除

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

长。

2. 宋仍于御史台设三院。

( 九卿) ( 九寺)

国子监

监察御史

从七品

(察院 )

卿正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 各一人)( 或从四品 )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

少卿从五品

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

太府寺( 各一至二人 )( 或正六品 )

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

司业正六品

国子博士正八品

国子监丞正八品

转运司: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

南宋谓“漕司”

副使、判官事

提刑司:提点刑

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狱公事

提举常平司:提

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举常平茶盐公事

徽宗设,不久废。以上各官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

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

掌军事及民政南宋谓“帅司”

经略安抚使

知府事

开封尹

( 各一人)

正三品

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府尹 )掌府之事

称“府”

(少尹 )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

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军监县

(推官 )

( 判某州事 )

从五品

(刺史 )

判某州事

掌州之治

宋不设“太守”,“刺史”( 权知某州军州乃虚衔。

事)

知州

兼指挥军事

(简称 )

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

知某监事

赤县:正七品

宋代之县,分为:知县(县令)畿县:正八品

赤县:在京城内

其它:从八品

畿县:京城外

赤县:正八品

县丞

望县:四千户以上

畿县:从八品掌县之治

( 小邑不置 )紧县:三千户以上

其它:从八品

赤县:从八品

上县:二千户以上主簿

畿县:正九品

中县:千户以上

( 小邑不置者以

尉兼 )

其它:从九品

中下县:不中千户

赤县:从八品下县:五百户以下

掌阅习弓手,戢奸禁暴,凡县不置

尉畿县:正九品

主簿则尉兼之

其它:从九品

历代职官表 ( 元朝 )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中书令

总领百官,会决庶务。皇太子领中书令(一人 )

左、右丞相

元朝以“右”为上,同前代

正一品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

不同。

(各一人)

平章政事

从一品佐丞相官位只次于丞相(四人 )

左、右丞

正二品

(各一人)

参知政事

书从二品中书省副长官

(二人 )

参议中书省事

正四品元之尚书省,屡设屡废。武

(四人 )

宗至大四年以后不再设,权左、右司郎中归中书省。文宗以后,专任

正五品分掌各司事务右相,左相或设或不设。

(各二人)

员外郎

正六品职位略低于郎中

(各二人)

都事

正七品处理司的日常事务

(各二人)

尚书正三品

侍郎正四品职掌同唐之制元之六部属中书省。

郎中从五品

御史台(内台)

宣政院

行中书省(地方)

宣慰司(地方)

万户路

员外郎从六品

掌军事机密、边防和宫廷禁卫等事

枢密使从一品

务。

枢密副史从二品

枢密院判正五品

枢密知院从一品

御史大夫从一品专掌监察、执法

御史中丞正二品

侍御史从二品

治书侍御史从二品

宣政院使从一品掌宗教及管理吐蕃之事

同知正二品

副使从二品

丞相从一品总理路之政务

平章从一品辅理路之政务

左、右丞正二品 1. 元代共十一行中书省。

参知政事从二品

“行省”之制始于此。

郎中从五品同中书省之职 2. “行省”之下统路、府。

员外郎从六品

都事从七品

宣慰使从二品

同知从三品职同中央宣政院元共分六道,每道一司。

副使正四品

达鲁花赤正三品掌路之治由蒙古人担任

万户正三品

万户府分上中下三等,此为

万户之长

副万户从三品

上万户府之品秩。

府(散府)

县达鲁花赤正三品

总管正三品

达鲁花赤正四品

知府

正四品

(或府尹)

达鲁花赤从四品

知州从四品

(州尹 )正六品

同知正六品

达鲁花赤从六品

知县

从六品

(或尹 )

县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尉正八品

典史不入品

掌府之治

州有上、中、下三等。此为

掌州之治

上州之品秩。

县分上、中、下三等。此为

掌县之治

上县之品秩。

历代职官表 ( 明朝 )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大学士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

内阁( 中极殿、

正五品皇帝顾问

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

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建极殿、职权。

六部

( 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此略)

都察院

总督

(总理)

巡抚

翰林院

国子监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

东阁)

尚书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各司郎中正五品

左、右都御史正二品

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

正七品

( 末年为十五道 )

学士正五品

侍读学士、

从五品

侍讲学士

侍读、侍讲正六品

修撰( 史官 )从六品

编修正七品

检讨从七品

祭酒从四品

司业正六品

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

同唐之六部

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掌监察、执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明初

改之。

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

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掌修史、着作、图书等

掌教育行政

五经博士从八品

助教从八品

学正正九品

都给事中

正七品

( 每科一人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六科

百官之事。工。

左、右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从七品

十二监太监正四品

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

廿四衙门四司司正正五品以宦官掌之。

务。

八局大使正五品

左、右布政使从二品

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承宣布政使司

左、右参政从三品掌一省之政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议从四品

按察使正三品

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提刑按察使司

副史正四品掌一省刑狱之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地方)之“三司”。

佥事正五品

知府正四品

同知正五品

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府掌府之政

下三等。

通判正六品

推官正七品

知州从五品

同知从六品

州掌州之政

判官从七品

吏目从九品

县知县正七品掌县之政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

将DOCX文档转换成DOC文档方法

Word联盟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RSS ?投稿 ?首页 ?Word教程 ?Excel教程 ?PowerPoint教程 ?Office教程 Docx文件怎么打开,如何打开Docx文件? 熟悉Word办公软件的朋友都应该知道,Word2003生成的文件格式是Doc的格式,而Word2007或Word2010生成的文件是Docx的。用Word2003是无法打开2007和2010中的Docx文件的。然而目前市场上有一部分人用的是Word2003,还有一部分人用的则是2007或2010,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说今天我在同事家复制了一份文件是Docx格式,而自己家用的却是Word2003,那我更本就无法打开这个文件!相信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默认的情况下Word2003是不能打开Docx文件的,那Docx怎么打开呢?今天Word联盟就来教大家用几种方法,实现Word2003也能打开Docx文件! Docx文件说明 Docx格式文件是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以上版本的文档扩展名,Docx 取代Doc。而且Docx文件比doc文件所占用空间更小! Docx文件怎么打开,Word2003是如何打开docx的? 方法一(建议使用)、可以直接从微软官方下载个兼容包补丁程序,安装后重启电脑,就可以用Word2003打开Docx格式的文件的。 下载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download/6/9/E/69EA942D-4636-4350-A526-0BFD9771A12A/O2007Cnv.exe

方法二、因为Docx文件本身属于一种ZIP压缩文件,所以我们可以用“winRAR压缩包”来打开。方法如下: 首先将“.docx”文件后缀改成“.zip”,此时,文件就变成了一个压缩包,双击打开我们会看到有几个文件夹,我们打开“word文件夹”,如下图; word文件夹中,“document.xml”文件里面就是文本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用记事本打开,但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代码;“media”文件夹里面就是文本中的图片了;(如下图)

DOCX文件转换

还在为转换DOCX文件发愁么?这篇文档拯救你! 虽然微软放出Office 2010已经有段时间了,不过还有很多朋友停留在用Word 2003编辑文档。Word 2007和Word 2010默认的文档格式是DOCX,这种格式的文档无法用Word 2003直接打开的,虽然可以Word 2007或者Word 2010将DOCX 格式另存为DOC格式,但是只能一篇一篇的处理,如果文档数量很多,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或者别人传给你的docx而你用的Word 2003,那么我们该怎么转换呢?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1、用软件批量转换 Batch DOCX to DOC Converter是一个可以批量转换格式的软件。安装后,会自动进行升级,取消升级,然后将doc2doc.exe复制到软件的安装目录内覆盖原文件即可。 第一步:添加批量文件。运行Batch DOCX to DOC Converter,单击Source栏右端的Folder按钮,弹出浏览文件夹窗口,展开树状目录,找到并选定需要转换的DOCX文档所在的文件夹,然后单击Search按钮,将选定文件夹中的文档批量添加进来。如果是单个文件的话,则点击后面的File按钮 第二步:转换格式。单击Target栏右端的Folder按钮,弹出浏览文件夹窗口,展开树状目录,指定一个文件夹用来存储转换后的DOC文件,然后单击Convert

按钮,该程序将自动开始批量转换文件格式,并将转换后的文件存入指定的文件夹,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的。 下载地址:千脑下载(1.72MB) 2、通过在线转换网站转换格式 在线转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 转换方法比较简单, 第一步:点浏览(选取需要转换格式的文件),选择转换后的格式 第二步:在”Email” 里填入你的邮箱. 第三步:点”CONVERT IT!” (搞定,一会就会把转换好的DOC格式发到你的邮箱). PS:经Yongd测试,需要等段时间才能发到邮箱里,可能和邮箱有关系吧。 点此前往 3、下载office2003 2007兼容包补丁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大一统 官僚与文治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大一统 官僚与文治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一是“大一统”的传统;二是官僚政治的传统;三是文治的传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其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充分重视、认真研究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近代政治,历时甚短,新传统尚未定型。而古代政治传统,则相对凝重,影响深远,其中,最值得研究的,主要有三。 一是“大一统”的传统。“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在政治实践中,特别是明清两朝,它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属机构,国家号令统一于中央,重要事务决定于中央。秦汉以降,尽管知识界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讨论时有发生,但并未产生重要的实际政治影响,“不过迂儒之常谈”。“封建” 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明代,“国家罢除丞相,设府、部、院、寺分理庶务,事权归于朝廷”,皇帝实现了对国家重要政治权力的垄断(傅恒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00)。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康熙帝语,《清圣祖实录》卷144)。乾隆皇帝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王先谦:《乾隆朝东华录》卷28)秦汉至明清的中国政体,实质上是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一统漠北,即在蒙古高原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在历史上,它往往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攻掠骚扰,给中原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甚至汉朝文景之世,

WORD 2007 doc(docx)格式转换为PDF格式的方法

WORD2007doc(docx)格式转换为PDF格式的方法 1.打印法 2.加载项法 3.MSOffice2007PDF/XPS格式插件 4.第三方软件法 [正文] 1.打印法 1.1Acrobat Distiller Doc文件向Pdf格式转换还是比较容易的,主要通过Adobe公司提供的Adobe Distiller虚拟服务器实现的,在安装了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后,在Windows系统的打印机任务中就会添加一个Acrobat PDF 打印机,如图所示: 图1 现在比较流行的DoctoPdf类软件如Pdfprint等的机理都是调用Adobe Distiller打印机实现的,如果想把一个Doc文件转换为Pdf文件,只要用Office Word打开该Doc文件,然后在"文件"—>"打印"中选择Acrobat Distiller打印机即可,如图2所示:

图2 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将Doc格式的文件转换为Pdf文件。 1.2adobe flashpaper 先我们来了解一下FlashPaper2的工作原理。FlashPaper2安装完后,实际上在操作系统中自动安装了一个虚拟打印机,叫做"Macromedia FlashPaper",我们使用控制面板打开"打印机和传真"窗口,就可以看到, 如图所示。

图3自动安装的FlashPaper虚拟打印机 这个虚拟打印机并不会真地将文档打印到纸介质上,而是将可打印的文档输出为SWF或PDF文档。这里所说的可打印文档种类很多,比如常见的Office文档、网页文件、文本文件等等。 所以,简单说来,FlashPaper2的工作原理就是用FlashPaper虚拟打印机将可打印文档转换为SWF 或PDF文档。 优缺点:和打印预览的效果一致,不会有莫名奇妙的变化,但文档结构图无法形成,阅读时不是很方便,体积稍大,生成速度较慢。 2.加载项法 安装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后,在word2007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加载项,点击Create pdf即可生成 PDF。

严绍荡简介

严绍璗简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20 更新时间:2004-12-15 严绍璗的学术履历 严绍璗,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4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64-1989年任职北大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担任专业主任,1985年兼任副文献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至今任职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998年6月起担任研究所所长。其间又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佛教大学、宫城女子大学和日本文部科学省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与National Institute of Japa nese Literature等担任客座教授,学术访问日本30余回,先后数回走访海峡两岸和港澳、韩国和美国等。严绍璗长期从事以中国文化研究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其主要学术兴趣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东亚文化与文学的历史联系和各自的民族特征,阐明了构造成各种联系的文化的内在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理解东亚文化本质的“变异体”理论,从而把对东亚文化与文学的“双边关系研究”提升为以“文化语境”为生存环境的“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研究。以《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和《中国与东北亚文化关系志》及相关论文为代表,其理论价值与演示模式在比较文学的一般研究中具有普遍性意义。 第二,从最基本的原始材料的积累开始,建立并推进了“日本汉学”与“日本中国学”的学科建设,成为当今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汉学(中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严绍璗在这一领域中主要做了以《日本的中国学家》为代表的“基础性资料编篡”,以对日本中国学者的大量的学术论著的翻译为基础的“基本文本建设”,和以《日本中国学史》为代表的学术史研究,从而构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体系。 第三,以《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为基本标志,严绍璗长期从事对国内外汉籍善本原典的追寻、整理和编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在理论上的一系列原创性见解和在方法论上的原典性实证的特征,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人文学者的最基本的学术基础。 自1980年以来,出版了13部专著,发表了120余篇论文、读书札记和调查报告,新建了4门课程,培养了2位文学博士和8位文学硕士、指导着8位博士生,学术出国24次,累计在国外工作研究五年有余,其中1985年应邀担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日本学部客员教授,1989年担任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客员教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 唐初制度,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议政场所即为门下省的政事堂。故时人一般皆以三省长官为真宰相,而真宰相参加政事堂商讨军国大政,乃有当然资格(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但唐代宰相,一如隋代,自始就不限于三省长官。隋代柳述以兵部尚书参掌机事,裴矩、裴蕴以黄门侍郎知政事,已开他官兼任宰相之风(注:《册府元龟》卷三○八《宰辅总序》云,“(隋)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另参见《通典》卷二一《职官典》三,《历代职官表》卷三。)。到了唐代,此风更盛,《新唐书·百官志》云:“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 宰相于门下省政事堂议政,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已成为制度,但由政事堂议政发展为唐代中央最高权力机构,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却经过了一百年左右的漫长岁月。《旧唐书·职官志》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注:《旧唐书·职官二》注。) 贞观年间,由于中书出令与门下封驳之间发生流弊,不是知非不纠,就是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唐太宗看到了这种情况,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注:见《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贞观元年》。)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太宗整顿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凡“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注:见《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贞观元年》。)。为了防止政府机构随意扩大和官员冗滥,唐太宗还用法律制度加以保证。同时,他又提高政事堂地位,改变国家总枢机构中政务活动的某些程序。贞观以前,诏敕虽多由中书出令,但承受者多,拟进者少,故宰相议政,多不在诏旨拟定以前,而是在诏旨拟定之后。诏敕之下,事先议论少,事后检查多,所以政事堂之初设于门下,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自武后光宅元年至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684-723年),为中书省政事堂时期。这个时期,政事堂始正式成为宰相议决军国大政的最高国务会议。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裴炎执政事笔,迁政事堂于中书省。李华《中书政事堂记》云:“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注:《全唐文》卷三一六,清光绪辛丑年广雅书局刊本第**册。)《唐会要》卷五一《中书令》条亦云;“永淳三年(即光宅元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注:《资治通鉴》卷二○六《唐纪·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载:十二月,丁巳,高宗崩。甲子,中宗即位。甲戌,以裴炎为中书令。“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征为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及裴炎迁中书令,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政事堂迁至中书省后,在制度上明显的变化,是宰相于政事堂议决政务时,有轮流“秉笔”

多种方法教你 Docx怎么转换成Doc

教你快速将Word的Docx格式转换成Doc格式 刚刚在网上下载了个Word财务方面的表格,但是下载下来才发现是“Docx格式”的文件,并不是我常用的“Doc格式”的文件,要知道Docx格式的文件只有用Word2007才能够打开,自己电脑上装有Word2003,打开后全是乱码,这该怎么办呢?呵呵,这点小问题难不倒我,用Word也有个5、6年了,这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了解。相信遇到此类问题的朋友也是非常着急,下面Word联盟就来教大家几种简单的方法将“Docx转成Doc”! 说明:Docx格式只支持Word2007或以上版本的Word才能打开,而Doc格式是Word2003中的格式。 提示:Word2007或以上版本可以打开Docx和Doc格式,而Word2003只能够打开Doc 格式,无法打开Docx格式的文件。 方法一、利用在线Docx转Doc网站转换! 国外的一个网站,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很不错,速度又快,几秒钟就搞定了。点击网站中的“Browse”按钮,找到你Docx文件存放的路径,网站就会自动转换,转换完毕后,点击下面的“Browse”下载按钮,将转换成功的Doc文件下载下来。 点击Browse转换

点击“Download”下载转换成功的Doc文件 方法二、下载Word兼容包实现Word2003也能打开或保存Docx格式文件! 这个兼容包微软很早以前就提供了,有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主要目的是为了兼容Office 所有版本之间的转换与互动! 下载地址1:Word兼容包下载 下载地址2: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downloads/details.aspx?displaylang=zh-cn&FamilyID=941b3470-3ae9 -4aee-8f43-c6bb74cd1466 下载地址3: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fs/900/1/8eccc13f15a88b2972d5ba6163c8ee7127955064/exe/FileFormatC onverters.exe 下载地址4: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download/6/9/E/69EA942D-4636-4350-A526-0BFD9771A12A/O 2007Cnv.exe 以上任意选择一个下载即可。

学历史必读的几本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必读书 说是“必读书”,不过是老金个人读书的一点经历,想想提出一个书目,对初弄历史的朋友检索历史类书籍或许能提供些方便,就略加整理,不避嫌疑,贴上来。大方之家,必有以教我。 第一阶段—— 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 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 10·顾頡刚主编《古史辨》1-7册 11·钱穆《国史大纲》 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历史》 13·塔西佗《编年史》 1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15·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16·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18·《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必备工具书—— 1·《辞源》 2·《中华大字典》 3·《中外历史年表》 4·《中国历史地图集》 5·《新编万年历》 6·《历代职官表》 第二阶段—— 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 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 4·毕沅《续资治通鉴》 5·唐杜佑《通典》 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8·汉刘向《列女传》 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多种方法教你 Docx怎么转换成Doc

多种方法教你 Docx怎么转换成Doc 说明:Docx格式只支持Word2007或以上版本的Word才能打开,而Doc格式是Word2003中的格式。 提示:Word2007或以上版本可以打开Docx和Doc格式,而Word2003只能够打开Doc格式,无法打开Docx格式的文件。 方法一、利用在线Docx转Doc网站转换! 国外的一个网站,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很不错,速度又快,几秒钟就搞定了。点击网站中的“Browse”按钮,找到你Docx文件存放的路径,网站就会自动转换,转换完毕后,点击下面的“Browse”下载按钮,将转换成功的Doc文件下载下来。 点击Browse转换 点击“Download”下载转换成功的Doc文件 方法二、下载Word兼容包实现Word2003也能打开或保存Docx格式文件! 这个兼容包微软很早以前就提供了,有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主要目的是为了

兼容Office所有版本之间的转换与互动! 下载地址1:Word兼容包下载 下载地址2: 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downloads/details.aspx?displaylang=zh-cn&Fam ilyID=941b3470-3ae9-4aee-8f43-c6bb74cd1466 下载地址3: 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fs/900/1/8eccc13f15a88b2972d5ba6163c8ee7127955 064/exe/FileFormatConverters.exe 下载地址4: 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download/6/9/E/69EA942D-4636-4350-A526-0BFD9771A12A/O2007Cnv.exe 以上任意选择一个下载即可。

明代营造史料-单

单士元:《明代营造史料》,《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一期,页116-137。 目次 (一)工部组织沿革述略 (二)内府与营造 (三)工匠供役法 (四)征用夫役法 (五)木料之来源及采木官 引言 明代立国垂三百年,营造之事至繁,本社搜集此类文献,首重发表史料,俾与学者共同研究,但史料搜集,求备綦难,故本社对于史料之发表,不期其备,虽片纸只字,以早获公开为原则,想为读者所乐许页。 一工部组织沿革述略 工部之名,在隋代始列六曹,主营缮者,则有匠作寺,官名曰将作大匠。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将作监,见隋书百官志。唐承隋制未改,至龙朔时乃改为缮工监。武后临朝,(光宅)改为营缮监,中宗复国,复为将作监,宋代仍之,旧唐书职官宋史职官志可考也。五代时局扰攘,官制紊乱,史文略而不详,辽金略仿宋制,泪至元世,则工部官属名称较多。辽金以下说采清代官修历代官职表明代立国,事事皆上仿唐宋吴元年,(洪武纪元前一年)即置将作司,主营缮,洪武元年,始定六产之制,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八月,中书省奏定六部官制,部设尚书正二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主事正七品,先是中书省惟设四部以掌钱谷礼义刑名营造之务,上乃命李善长等议建六部,以分理庶务,至是乃定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先是惟设四部一语,四部何名,阙而未言。按吴元年四月辛丑,与将作司同时立者,尚有太常,司农,大理三司。单安仁为将作司卿,成立六部,以将作隶工部,又以安仁为工部尚书,则所谓四部者即此四司也。 明初工部设尚书侍郎,内分四部,曰营部,(初名总部)曰虞部,曰水部,曰屯部。后改营部为营缮,虞部为衡,水部为都水,屯部为屯田,俱称清吏司。见明会典营缮司以下复设营缮所,营缮所即将作司之改组。将作于洪武元年隶工部,但不属于四司,至廿五年改司为营缮所,将作之名,至此乃革。太祖实录《洪武廿五年四月庚申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各二员,以木匠瓦匠漆匠土工匠搭材匠之精艺者为之》又历代官职表,于明工部组织沿革考曰:《洪武置工部及官属,以将作司隶焉,六年增尚书侍郎各一人,设总部,虞部,水部,屯部为属部,总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余各一人,总部主事八人,余各四人,又置营造提举司,八年增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十年罢将作司,十三年定官制,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四属部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十五年增侍郎一人,廿二年改总部为营部,廿五年置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二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清吏司。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督大工。……》按洪武初,既设工部,将作仍存,其后将作司改为营缮所,终明之世承之不改,欲考明代营造,则将作营缮其重要机关也。 二内府与营造 明会典卷百八十一《内府造作,大者莫如宫殿,……》又《……凡内府造作,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宫殿门舍墙垣,如奉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又《嘉靖二十九年题准,凡内府及在外各项大工,例应内官监估计。……》自上观之,工部

古代信访

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 据《大戴记·保傅》、《淮南子·主术篇》等古籍记载,尧在位时,于庭前设“进善旌”,听取天下百姓的建议,后又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舜“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舜时,还首置龙为纳言。进善旌、诽谤木、敢谏之鼓是中国信访制度的源头,纳言也可谓中国最早的信访官职。 西周的路鼓与肺石 西周时期,周王朝设立了路鼓和肺石制度。《周礼·夏官·大仆》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大仆)掌其政,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此外,周朝还设置“肺石”,以使民有不平,得击三石鸣冤。《周礼·秋官·大司寇》记载:“以肺石远(达)穷民,凡远近恂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这里的“士”就是专职的信访官员。 秦汉的公车司马与诣阙上书 秦汉时期,宫城外门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其副手为公车司马丞,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接待和安排上书或请求面见皇帝陈言的吏民,也是兼管信访事务的官员。《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汉朝实行“周鼓上言变事”的制度,要求官吏须提供方便,不得随意阻断刁难,若不及时向上转达,满半月以上将受惩罚。在西汉时代,又设有诣阙上

书制度。它是汉代提起诉讼的一种方式,指案件受害人或其他受到冤屈的人到京师向中央的司法机关提出诉讼,是一种典型的越诉行为。此外,汉代吏民上书信访的形式还有御驾前“庶行上书”、“因嬖人奏之”等等,而御驾前“庶行上书”,概是后代“邀车驾”或“告御状”这种信访形式之源头。 魏晋的登闻鼓与华表木 自魏晋开始,设置“登闻鼓”制度,并成为历代直诉的一种重要方式沿用至清代,是信访活动中一项重要制度。据《魏书·刑罚志》记载:“世祖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晋代在设有登闻鼓的同时,还继续设置“诽谤木”,并改称为“华表木”、“表木”。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这是“华表木”见之最早的古籍记载。因“诽谤木”系舜受命而立,而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为“华表木”或“表木”。这概是后人为纪念舜而改称。 南北朝的谏鼓谤木与邀车驾 南朝设有谏鼓和谤木,听取天下臣民的意见。梁武帝时,改为在“诽谤木旁设一木函”。《梁书》卷二载:“山阿欲横议,投谤木函。”北朝北魏太武帝时,宫阙左面悬登闻鼓,人有冤则击鼓,由主管官吏公 车上奏其表。在北齐时期,还正式出现了“邀车驾”这种上访形式,即在皇帝外出时,阻拦皇帝的车马申诉。《北史》记载:“后欲邀车驾

4.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案 授课内容:第五讲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 5.1 检索工具的概念 检索工具是指以存储、报道和检索文献的工具。如前所述,科技文献的数量庞大、交叉重复、高度分散,而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给文献的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压缩文献内容的办法,即提取文献特征,加以标引,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检索工具,便于人们用较少的时间从不同角度获取大量文献。 一般检索工具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⑴必须详细记录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⑵必须具有既定的检索标识。如主题词、分类号、著者姓名和文献序号等。 ⑶必须根据标识的顺序,系统地、科学地排列文献,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⑷能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5.2 检索工具的作用: ⑴检索工具能将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文献按学科或主题加以集中组织在

一起,避免了直接检索的分散性、盲目性和偶然性,从而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方面都能保证其检索效率。 ⑵借助于检索工具检索文献可以缩短检索过程、节省读者的时间。检索者不必去阅读大量分散的各种类型及文种的原始文献,因为检索工具使科技人员所面对的不再是文献的全文,而是反映原文状况的一些著录事项,因而大加快了检索速度。 ⑶检索工具中的标识〔分类号、主题词等〕是按照一定的检索语言来排列的因此,它可以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使检索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从多种角度进行检索。 ⑷帮助科技人员消除了语言文字的障碍。目前世界上出版的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有60~70种之多,科技人员直接查阅文献时,常常受到语种的限制而漏查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而一种检索工具可以用一种语言来收录和报道不同文种的文献,检索者只要掌握少数几种语言后,就能查阅多种文字的文献资料。 5.3检索工具的类型: ⑴文献检索工具 文献检索工具是进行文献检索时提供原始文献的线索不提供原文的的控制 型检索工具。这一大类检索工具的功用是向用户提供经过加工、整理、并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文献资料线索、出处等。换言之,就是此类工具书不直接提供读者所需要资料的原文信息,但读者可凭借此类工具书提供的线索,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原始文献),从而获取有用信息。这类检索工具大都是连续出版物,一般是被称作文摘、题录(目录)索引的这样一些二次文献,如“《全国报刊索引》、《科学文摘》、《工程索引》”等。 ①目录(Catalogue) 目录是对出版物进行报道和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工具。它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检索工具类型。对于科技文献检索来说,下列目录比较重要。 国家书目:这是对一个国家出版的全部图书所作的登记统计性书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科学和出版事业的水平。例如:《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就是我国的国家书目。它对检索图书信息很有用处,但由此查到的图书,其内容却比较陈旧。 出版社与书店目录:这是及时报道图书出版情况的目录,往往称之为“在版目录”(Books-in-Print)。这类图书目录对于检索国内外科技新书,有比较重要

docx文件怎么打开打开docx文件的四种方法

docx文件怎么打开?打开docx文件的四种方法 今天收到一份扩展名为docx的文件,原本以为是谁不小心在doc后面加了个x 的,把x去掉后准备用word打开~居然是乱码~,docx怎么打开?上网一搜,word2007将word2003的文件格式名升级为 .docx,取代了 .doc格式,更节省了存储空间! 那么,docx怎么打开?怎么用Word2003打开DOCX文件? 然后又在网上搜了一圈,docx怎么打开。总结出4个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下: 1.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装office2007,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装起来很费时。 2.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果你装了office2003,那么需要从微软下载一个补丁文件O2007Cnv.exe,点击下载。 注意安装之后重启机器,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现在就可以识别出docx、docm 格式的Word 2007文档,pptx、pptm、potx、potm、ppsx、ppsm格式的PowerPoint 2007文档,xlsb、xlsx、xlsm、xltx、xltm格式的Excel 2007文档等。 3.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果你很急着要看docx文件里的文本内容,你可以用winrar打开该docx文件,打开后见到如下内容: [Content_Types].xml _rels word docProps 在word文件夹下面有个document.xml文件,打开这个文件文本内容就在这个文件里,在media文件夹下面还有图片等其它文件。 4.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可以到一个叫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或https://www.doczj.com/doc/fa2833140.html,/的网站上去转换。 现在知道docx怎么打开了吧~赶紧去试试看哦!

文史工具书作业参考答案

《文史工具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由各学科顶级的专家学者分别编写的系统介绍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型参考书,有很高的学术性和科学价值,能够代表编写时代科学文化最高水平。 2、《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收入全国各大图书馆所藏南宋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丛书近2800种,子目近7000种。分三册,第一册按整套丛书分类编目,第二册按丛书具体收入之书分类,第三册是子目书名、作者索引,还附有丛书的具体收藏单位。是目前收录最齐全的一部丛书目录。但是没有近几十年出版的内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增订重印。 3、类书:是中国古代临文备查一种典型工具书,是分类汇编各种材料,或者说是分类的材料汇编。 4、索引:它将一种或一批相关书刊内容中的篇目、字句、主题及人名、地名等,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并指明出处,为读者提供查找线索。索引与书目的区别,在于它能进一步揭示书刊的各项内容,便于检索到散见于书刊中的资料。 5、《四库全书总目》 清代官修,永瑢领衔。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省称《四库提要》或《提要》。是清中期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这部大型丛书时附带编写的。提要的内容有书名、卷数,作者,同于古籍简目;除此之外还介绍著者生平、书的内容以及修《全书》时馆臣的评价。要了解乾隆以前的某部古书,可以充分利用这部《提要》。提要出自馆臣之手,经大学者纪昀修改定稿。成书以后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前代很多大学者利用此书指导,进入治学领域,今日仍是学习研治文史之学的必备之书。

6、《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编。嘉庆时人。当时朝廷开设全唐文馆官修《全唐文》,严可均因未蒙召任,心生不服,于是自编此书。收入上起三代下至杨隋3400多人文章,按朝代分为十五集,如《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隋文》等,每一朝代再按作者身份及时代先后排列。每位作者均有小传,每篇文章下都注明出处。此书对唐代以前各种体裁文章收集相当完备。历时27年,以个人之力修成比《全唐文》难度更大的此书。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以后有重印本。附篇名目录和作者索引。 7、《全唐诗》:清曹寅等编。康熙年间官修。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它不但全部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但由于编纂时材料条件等限制,以及旧时代大型官修书难免谬误的通病,此书也还存在漏收、误收以及小传讹舛、篇章复出、作者张冠李戴、诗题错误、小注错误等问题。 8、《尚书通检》:顾颉刚主编,燕京学社1936年出版。《尚书通检》是逐字索引。通检以江南书局翻刻相台本《尚书孔传》为底本,把原书所有的字列为条目,按笔画次序,后注包括该字的句子,这些句子又按篇、字先后排列。 二、简答题 1、康有为的著作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能查到吗?为什么?如果不能查到应在什么书中查? 答案要点:不能。因为康有为是清朝末年人,《四库总目》是清代中期编写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者《贩书偶记》。 2、为什么说《康熙字典》不是一部高水平之作?今天《康熙字典》主要有什么用途? 一部好的字典,要有学术性,首先要区別每字的本义、派生义,使人查后

中国古代以“下”为“上”的称谓文化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有着时代烙印的各类称谓可以说繁若星辰。其中词尾为“下”的一组称谓名词,如“足下”、“阁下”、“陛下”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谦逊的一面,又蕴含着产生它们的特定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还起到了“因卑达尊”的交流沟通功能。就上述这组称谓术语的起源、本义、指代含义以及各个称谓的演化轨迹等,通过征引史料分别进行分析与考证,可有助于认识它们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含义。 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称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最典型的是“足下”、“陛下”、“阁下”等专有名词。这些称谓皆由普通名词加方位名词“下”构成。古代中国人通过借代修辞手法,再用于人们之间“因卑达尊”的称谓,同时也附着上一层相对浓厚的等级名分和谦恭色彩。时至今日,其中的某些称谓名词在某些场合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一、以“下”为“上”称谓的本义、文化含义与演化 “足下”一词出现得很早,在战国时期就颇为流行,且大多用于臣下对君主的称呼。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四“足下”条说:“战国时人主之称也,如苏代遗燕昭王书、燕毅报燕惠王书、苏厉与赵惠文王书,皆称足下。”顾氏之言大致不错,今观《战国策》、《管子》以及《韩非子》等先秦典籍,“足下”一词大多数用于代指当时的时君世主。如《战国策·燕策》中,苏秦对燕王说:“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三年,权臣赵高面对即将崩溃的秦王朝,为了自保,派亲信诛阎乐诛杀昏庸无道的秦二世,曰:“阎乐前即二世数日:‘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不想死,哀求见赵高不被允许,乞求做郡王、万户侯乃至平民,亦不被允许。阎乐对其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汉人蔡邕对“足下”注释曰:“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 另外,“足下”有时候也用于非君主之间的称谓,如《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记载严仲子事韩哀候,与韩国宰相侠累有仇,便找一个隐藏于齐国市井做屠夫的侠客聂政刺杀侠累。严仲子持重金结交侠累,并对其说:“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严仲子意思是拿黄金百镒结交重情讲义的聂政,这些钱是给其母亲买米用的,哪里敢有别的想法。又陈胜、吴广起义前,“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史记·陈涉世家》)大约从西汉起,“足下”一般用于同辈之间的称呼了,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开头有“少卿足下”的句子。又《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莽篡汉,隗嚣起兵为大将军,聘请方望为军师,方望对隗嚣说:“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关于“足下”一词的起源,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断言,“足下”最早见于春秋时期: 《异苑》曰:“介之推逃禄抱报树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其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当缘此尔。史记战国之士或上书时君,或谈君前,及相与论难,多相斥日足下,盖自七国相承至今也。 其实,高承之说并不可信,因为《左传》、《史记》中虽然记载介之推曾追随因骊姬迫害而逃亡十七年的晋文公(为公子时),但回国后介之推“不言禄”,与其母亲反对晋文公手下流亡的大臣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并且挟母亲隐居于绵上之山,至死不归。后来晋文公觉得对不住介之推,特意保留绵上之田来祭祀之。早期的文献中根本没有晋文公放火烧山的记载,到了西汉末期关于介之推的事迹越传越多,以至于刘向在《新序·节士》中说:“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至于晋文公伐木制造木屐而纪念介之推的事,自然是属于文化不断“层累”所造成的结果。再说,战国时期,“足下”一词从未被君主用来称呼臣下的,臣下称呼君主为“足下”倒是常见。

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政治学专业重要参考书目 一、经典理论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2、《列宁选集》1—4卷 3、《毛泽东选集》1—5卷 4、《邓小平文选》1—3卷 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6、[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7、[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8、[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10 [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1、[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2、[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3、[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7、戴维?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18、[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 19、[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7年版 20、[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二、比较政治学重要书目 1、[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4、宁骚著《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香港]郭少棠著《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9、[美]李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1、[日]山口定著《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12、[日]冈泽宪芙著《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13、[中]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4、[美]戴伊、齐格勒著《民主的嘲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15、宁骚著《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 17、[加拿大]弗兰克著《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20、[美]杰里菲、怀曼编《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1、[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2、[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 1.古籍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 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 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 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 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