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2020年上海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2020年上海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2020年上海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2019.12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

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 ,尘满面,鬓如霜。(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 纵豆蔻辞工,,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 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

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

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这正是因为

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

得。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②④

(2) 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

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

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

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

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去一位这么好

B .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

的帮助,祝您在位顺利。 C .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 D .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第 3 — 7 题。( 16 分)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 刘志琴 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见于诸 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 “私”无藏身之处, 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 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天生对立。 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顺人意应天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 。尊道不尊 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 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身,则不敢慢 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 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尊 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价, 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越群体, 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 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价值和人格独立,这是 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已有之,但 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先要有 “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 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 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 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乐, 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 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理性 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 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

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称 六经皆为情教, 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说” “童心说”

“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

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

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3.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2分)

4.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5.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6.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7.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15 分 )

①我不确知它从何奔流而来。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必说那贯穿它,鼓动它,为它的 每一次跃动打上印记的江神了。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一茎细流,才是它的源头。一切江河 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

, 只知自己。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

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相形之下山的精魂友于兄弟,山头和以 自由相望,且经由地脉相联相通。河流,就算靠得再近,也一个同类都不认识。两股水流, 无论路径是否平行,无论水质是否相同都只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犹如天上星 星,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分,那 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所有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敌;美丽 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己的波。 ②它兼并了嘉陵江,势力得以壮大,于是丰盈,坚实,与群山较,一往 无前,投身于崎岖坎坷的幽谷,这一切,位处重庆和宜昌之间,那是它伟大岁月, 充满暴力的年纪:险滩和山峡接踵而 ③重庆的岬

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 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混 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神 里那种天真;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 ? ? 河岸与水的长 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 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是蓝天颜在 它不透明的表面上。在翻卷这些泥土,翻卷微尘的过程中,大江回味过续前程。 ④重庆的岬角是它步入成年的标志。大江雄风浩荡的岁月,正是在重庆。正是在那儿, 突然,嘉陵江呼啸而来。起初尖尖的山嘴将它们隔开:它们本行将相遇,大地插 手将它们阻拦,在两边都造成了激荡。且看两个敌手先是猛然跳开,再重新扑向对方,厮 打起来。它俩分歧显著,差异鲜明:水量、宽度、丰枯季节和水位完全不同。这种反差时 时造成剧烈的涡流。 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 取得了胜利, 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 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 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这水蹦蹦跳跳,透着种天真朝气正是在险心,大 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险谓强暴品质达到 巅峰的时刻。它拥抱并包围的每一道障碍每一次跌宕,都是一头活蹦乱物,而大 江似乎并不知道能否顺利过关。在这关口之前两三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它突下来, 舒展肢体,流速减缓,仿佛陷入一种慵懒的状态。在此,大江肯定是自知即将进, 预作准备。在这儿每分钟都在搏动,这是险滩的脉搏在即的颤抖。 ⑤正是如此,收魄敛魂,屏气凝神,专心致志,水流非常缓慢,却已经因奔向障碍而 激动得发抖。大江准备就绪,只等第一次飞颤,周边的岩石不胜高峻,通,大 山拦在那里,扑灭了所有绕道的希望。大江开始加速,坚定无比地奋勇向前:它的脉搏总 是堆持同样的节奏,然而愈来愈喧嚣,柔滑的江波变成了狂野的惊涛,涡流和轻颤

已经出现,最底下,左右两边突出的岩石像两道栈桥一样收束着水流,所的水正 要从那里一泻而。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 ⑥然而在它岸边,下面,两旁,更深处,所有尚未过关的浩荡洪流在抗争,接着是所 有它迄今未知的障碍、顽石、断壁。一些漩涡往一侧打旋,另一些则

破。水中有瀑布,有水洞。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大江分散在努力

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

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 大江回忆起先前的搏斗,于是

明白,那一刻已成过往。

8.分析作者在第①段中描写的大河的特点。(3 分)

9.赏析第③段描写江水颜色变化的画线句子。(4 分)

10 .第③段说“重庆的岬角”是大江“新生活开启的标志”,第④段说它是大江“步

入成年的标志”,对同一地址赋予不同说法,请分析不同说法的原因。(4 分)

11 .请以第⑤⑥两段为例,选择除修辞之外的两个角度,评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 题。(8 分)

浣溪沙

[ 宋] 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②。

跳脱添金双腕重①,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③。

[ 注] ①跳脱:手镯。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②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趁:追

逐。③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

12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

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

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

D .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

13 .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

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

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

D .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

14 .“出帘踏袜趁蜂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 题。(18 分)

孔夫人家传

刘树堂

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

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

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

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

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语奇甚,

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

长安,疾劳交作。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冬仲迎养至保。侍奉三年如一日,

先慈见背又复然。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

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

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夫人曰:“全

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不足,开官库以补之。各堤埝无一溃者,

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

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

而忽不加察。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

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

[ 注] 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 先生抚几而起曰()(2) 典妆奁偿()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 力不逮( )

A .追上,赶上B.及,比得上 C .前后相接D.趁机

(2) 权天津道( )

A .衡量,比较B.权柄,权力C.权宜,变通 D .代理官职

17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18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司赈务/ 亦惟满是惧/ 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 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B.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 或远而止之/ 或择而收之/ 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C.我司赈务/ 亦惟满是惧或远/ 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 孤嫠得以多收也。

D .我司赈务亦惟满/ 是惧或远而止之/ 或择而收之故/ 孤嫠得以多收也。

19 .第④段除总结夫人性格中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一面,还突出了夫人、

的一面。(2 分)

20 .文章记载的夫人的言语富有个性,请任举两例加以评析。(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 题。(13 分)

野鹤轩壁记

[明]归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②,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

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③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

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

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 注] 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 岁。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

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1 分)

A. 耳

B.乎

C.矣

D. 也

22. 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2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2分)

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2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

对此加以分析。(4分)

三写作7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18年,王冕八岁,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

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018年,王晃二十岁,大二学生,他不想去听课,每月花一千元雇佣同学替他去听课,应付老师的点名。

【写作助手】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立意的必备条件)。

说明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晃(化名)是当代某大学学生。

设想王冕长大之后有怎样的人生?

王晃在中小学是怎样读书学习的?

??

追问王晃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令人遗憾,但发生这些变化是否完全是王晃的个人原因?

追问原因是不是比简单的道德判断更有意义?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12

一、(10 分)

1. (1)纵使相逢应不识江城子(2)青楼梦好(3)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 5 分)

2.(1)C (2 分)(2)B(3 分)

二、(70 分)

(一)16 分

3.从未断绝,( 1 分)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零星、片段地存在着。( 1 分)

4.D (3 分)

5.B (3 分)

6.D (3 分)

7.文章首先提出,明末思想者重新解释天理,肯定了人欲的合理;( 1 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尊身”观念,突出“身”和“生”,这是人文启蒙的先声;( 1 分)对“私”的回归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是启蒙的必经历程;( 1 分)随后,大批思想者对“私”的合

理性进行论证,使得20 世纪初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1 分)全文围绕对“私”的重新解释,逐层推进,强调了“私”的意识觉醒实际就是思想启蒙的历程。( 1 分)

(二)15 分

8.①江河只知自己,独一无二,彼此不容。②江河的接触不是共存,而是吸纳和消化对

方。③美丽、苦涩而高傲,孤独前行。(各 1 分)

9.以“愚蠢”修饰清澈,是说单纯透明的水流未经冲刷激荡,处于毫无经验的天真状态;

(2 分)而一当水流变成“油润”的“乳色”,则象征了反复磨合,由单纯走向了成熟;

(1 分)“铁锈色”“蓝绿色”的江水成功阻断了窥探隐私的目光,意味着河水的丰富、

深沉。( 1 分)

10.大江进入重庆岬角时,打磨陡岸,舔舐各色黏土,拥有了醇厚色彩,意味着大江“新

生活开启”;( 1 分)进入岬角后与嘉陵江搏斗,大江变得水量充沛、春光焕然;品质能

量都达到极致,为下一步进入险境预作准备;( 2 分)“岬角”是大江由透明向醇厚的转

折点,其时大江的力量和心态在厮打后都走向了成熟,“开启”与“成年”是对“岬角”

不同侧面的刻画。( 1 分)

11.[ 评分建议] 概括语言特点,得 1 分;举例准确,评价其效果,得 1 分。举例略。

①动词使用精准;刻画江流奔腾有声有色。②形容词摹状精确;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势。

③语言充满力度;与江流气势互为表里。④语言总体上风格典雅;四字句、文言短语的运

用,雅洁爽净。

(三)8 分

12.D(2 分)13.C(3 分)

14. 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出帘追

赶蜂儿,她来不及穿鞋,就踏袜冲出去;( 1 分)“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

的错杂排列(动作的先后应是“踏袜”“出帘”“趁蜂儿”),( 1 分)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 1 分)

(四)18 分

15.(1) 拍,轻击( 1 分)(2) 抵押,典当( 1 分)

16.(1)B (1 分)(2)D (1 分)

17.夫人说:“穷困不是令人为难的事,身处穷困之中(学会怎样处置)才是难事;不考

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是导致穷困的途径。”( 5 分)18.B (3 分)

19.百忙中不忘读书吟诗( 1 分)看重精神生活( 1 分)

20.[ 评分说明] 任选一处,概述正确 1 分,评价正确 1 分。

[ 答案示例] 夫人六岁时,针对先生对女童读书的轻视反问:不参加科举考试就不读书吗?

先生被迫回答:还是要读书明理。夫人追问:既然要晓事明理,还分什么男女?(两处对

话,2 分)由此可见夫人年幼即通晓事理,既富机智,又有锐气。( 2 分)

其言语还有以下数则:“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做女人须要脱女

人气。”“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

易簪珥以佐之。”“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耳。”(五)13 分21.D (1 分)22.B (3 分)

23. 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刘过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 2 分)

24. 四字短语,简洁迫促,渲染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 3 分)

25. 野鹤轩在马鞍山脚下,文章从马鞍山写起,以芳冽泉水、嶙峋磐石衬托刘过墓地;( 1 分)然后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 1 分)最后写聚会轩中的场景;( 1 分)全文没有

写野鹤轩的建筑结构,但借助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聚焦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

志,结撰有力。( 1 分)

三、(70 分)26 .参考上海市2019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届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师说》开头一句说“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晴众壑殊 (2). 终南山 (3). 锲而不舍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按要求选择。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答案】C 3.按要求选择。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___________。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由此可见,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D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2021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_________《江城子》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避用字重复,直接点出登临之所。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冬要向北方网友介绍江南的春天,他想借用古人诗句,以下适合他选用的一项是()。(2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C.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所谓知行合一,并非主张知行总是一回事,而是说,知到切身处,知与行就合一了。“知”和“行”本来是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而“知行合一”初听起来则似乎“与常识相融” ②正因为它们是两回事 ③这差不多已经表明“知”和“行”是两回事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时光流逝而消歇。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各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和小黄长长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________这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标准化”生活是就否完美 (1)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你的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网络体验。 (2)可是,就在我们热衷于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的今天,更多智能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力智力的疑问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而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加入却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社交网络参与下的智能科技是否会加速虚拟生活对现实生活

2019静安高三语文一模

静安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2019.01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师说》开头一句说“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 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2017上海市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中指出艰苦磨练有益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副著名的自勉联,其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 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一项是()(2分) 一位朋友热心公益,但担心被孤立,小王可以引用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朋友大胆行善。 A.谦受益,满招损 B.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C.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D.德不孤,必有邻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_______________。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 A.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B.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C.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D.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9题。(16分) 谈谈数字化书写刘皓明 ①书写方式在文学乃至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书写方式已经进化到数字化的今天,我跟用中文写作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直接在键盘上输入汉字。比起中文计算机化的初期,现在的输入法使用起来方便了很多。但我恐怕这样的方便主要来自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扩大等等——而不是输入法本身有了多大改进。我甚至觉得,这几年各种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退,以至于如今坐在计算机前写作就像从塌方的房子里搜寻财物,灰头土脸,费力地拨开错字的瓦砾和脏话的污秽,把埋在里面的东西刨出来,然而无论怎样擦洗,遭此劫难的幸存物上还是有污渍。 ②我用过的汉字输入系统近年来有两种,应该也是今天最广为人使用的那两种,而且我只用拼音输入法。作为学者,汉字输入系统的用途对我来说主要当然是学术写作,但是如今用通用的汉字输入系统打任何业务文件,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其他一般性的公文,都很费劲。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词条是网络语、脏字、表情图甚至是内容猥亵的图案。 ③我不知道汉字输入软件在业务性(相对于娱乐性)的使用上占全部使用的比率是多少,是否娱乐性而不是业务性的使用占了全部使用的绝对多数,也不知道使用者的年龄分布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是不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占绝对多数,但是我所接触的几种主流汉字输入法肯定主要是为青少年娱乐设计的,是网吧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作文汇总精校

1.宝山区 三写作 70分 26. 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崇明区 三、写作(70分) 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 (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 (63-70分) 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62分) 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51分) 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分) 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3.虹口 三写作70分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020年上海宝山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宝山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 (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 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 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漫谈读书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 ...。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⑤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⑥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2016年长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长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对此名实问题,植物学界和药学界都曾有过人做过考证。 ②?物种?这个词在科学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是现代研究者尽可能综合形态、习性和分子等各方面证据之后得出的分类和命名,是相对可靠的。,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相关知识工具,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这也给传统医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③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是后世一切本草书的源头和基础,其中已经记载了?青蒿?之名,作为?草蒿?的别名。书中对草蒿的介绍是:?味苦寒......一名青蒿。?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寒热诸疟。屠呦呦就是从这条记载中获取了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灵感。唐代苏敬主编的《唐本草》记载:?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北宋苏颂主编的《图经本草》则是首部以?青蒿?为正名的本草书。 ④然而,在北宋有人发现叫做青蒿(草蒿)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草蒿今青蒿也……有青色与深青色两种。?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这就为后世的命名混乱埋下了隐患。 ⑤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青蒿?之后新立?黄花蒿?的名目,介绍很简略,只有?(又名)臭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等寥寥数句。 ⑥这样一来,北宋人发现的青蒿的两种形态在本草书中就正式独立成了两?种.?植物、两味药。但本草书的这两种药材,在植物学里都是黄花蒿。 ⑦按照《中国植物志》,黄花蒿和青蒿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黄花蒿是菊科蒿属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的中文普通名,青蒿是蒿属另一种Artemisia carvifolia的中文普通名。但根据上面这些本草书记载中的分布、花期、气味等关键特征,完全可以确定中药里的?青蒿?和?黄花蒿?都是Artemisia annua,也就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植物学上的青蒿,其实是名字用错了地方。 ⑧屠呦呦对国内市场所售中药?青蒿?的原植物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为植物学上的黄花蒿,而植物学上的青蒿几不可见。这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也证明了民间使用的青蒿自古至今有很强的一致性 ...。屠呦呦断定古本草书中记载的青蒿是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无疑。她因此建议把?青蒿?作为Artemisia annua的正式中文名。不过,她认为?黄花蒿?是另一种蒿属植物,具体是哪个种有待另作考证,这个结论却很可能不正确。菊科分类学专家林有润考证,《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青蒿?和?黄花蒿?实际上是同一种植物。无论宋人所谓?青色与深青色两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还是李时珍所谓?色绿带淡黄?,都不过是同种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所产生的变异罢了。 ⑨传统中药主要使用的那种植物,还是被叫成?青蒿?的场合多。那为什么在植物学上,Artemisia annua 这个种的正式中文名却是?黄花蒿?,而?青蒿?却用来指Artemisia carvifolia这个没怎么入药的植物呢? ⑩最早误用?青蒿?一名的日本著作是18世纪本草学家小野兰山的《本草纲目启蒙》。中国学者贾祖璋等人在1955年所著的《中国植物图鉴》中引用了日本学者的记述,将Artemisia apiacea的中文名定为?青蒿?。这样一来,中国历代所称的?青蒿?之名就张冠李戴地给了另一个种。同样令人遗憾的是,林有润先生作为一名植物分类学家,在进行系统性的蒿属分类研究工作时,虽然已经在艾蒿类本草植物的考订文章中明确指出:?从现代药理与临床资料看,药用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含青蒿素,可治疟疾?,但是他考虑到植物学界沿用日文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分) (2)位卑则足羞,。(《师说》)(2分) (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静安区2018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卷2018.01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失向来之烟霞。(李白《》) (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 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5分) (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2019年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9年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杜甫《月夜》中,“,”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2. 按要求选择。(5分)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 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 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 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 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 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②说来话长。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③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④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 ....”,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

2017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把下列名篇名句补写完整。(3分) (1)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穆吟留别》) 2.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月夜》中,杜甫在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情景后,写出了希望结束两地看月的诗句:“ ,。” 3.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名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的崛起强大,为世界的和平进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品德风范,中国人民崇敬追随,世界人民也敬佩向往。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内容取向的显性知识,如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策略知识、情境知识和反思知识等为基础的课程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过程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和人际知识等,即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核心知识,是关于如何教和怎么支持学的知识。 A.还要掌握核心的教学取向的实践知识 B.还要掌握隐性的实践取向的教学知识 C.更要掌握丰富的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 D.更要掌握基础的教师取向的丰富知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5—10题。(16分) 甲 《湄公河行动》:主流电影的良心品质 ①国庆节档期,《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电影纷纷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成绩后劲不足。唯有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凭借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主旋律题材的类型突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不断涌现的行业背景下,这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之作获得市场成功,让更多潜心艺术创作的电影人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②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这起“湄公河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犯我国民,虽远必诛。为了替国人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出动警力,境外追捕幕后黑手、毒枭糯康。《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正是我国缉毒精英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那段不凡经历。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的道理。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