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1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2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3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4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5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6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7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7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6

7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8

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

H:

点号视距kl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

数°′″

竖直

角°′″

水平

角°′″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5 6 7 8 9

10

11

测量实习指导书及记录手簿

广州大学 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广州大学计算机楼地形图测量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组号: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校内 实习时间:20 15 年06月08 日—20 15年06月19 日

目录 1、实习指导书 2、实习概况 3、仪器检查记录 4、水准测量外业测量手簿; 5、水准路线示意图; 6、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手簿; 7、导线布置示意图; 8、测设报告及外业记录手簿; 9、实习报告 10、实习报告 11、实习报告 12、实习报告 13、实习报告

14、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测量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学习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基本技能,两者缺一不可。通过课堂教学,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学习和强化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测量实习是各项课堂实验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但能够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门测绘工作或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要求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希望每位同学要珍惜机会,重视本次实习,脚踏实地,按质按量完成本指导书中规定的实习任务。 二、实习任务 1、测量指定范围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 2、完成设计建筑物的实地测设; 三、实习内容 1、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检验; 2、在实习区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3、地形图测量、建筑物主要轴线的测设。 四、平面控制网测量要求

RTK手簿使用教程

RTK, 海达 目录 一.开关GPS主机 二. GPS工作模式的设置 三.电台频道设置 四. GPS主机面版灯含义 五. Dolphin手簿操作说明 六.架设基准站 七.手簿与GPS主机的连接(蓝牙无线连接)八.手簿程序的操作流程(转换参数配合高程拟合法) 1.新建项目 2.设置基准站 3.断开手簿与基准站GPS主机 4.添加控制点 5.连接手簿与移动站GPS主机 6.移动站设置 7.采集碎部点坐标 8.求解转换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 9.点放样 10.测量成果的导出 九.附录 1.卫星检验 2.接收机复位 3.设置高程拟合模式说明 4.连接程序的安装 5.手簿常用快捷键功能一览表 6.求解七参数的操作 7.计算两点间距离 8.计算校正参数 9.直线放样 10.HD-POWER操作程序的升级 一、开关GPS主机 1、按电源键1秒,开机 2、按电源键3秒,关机 二、控制面板按键图解

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 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按键和指示灯的功能和含义分别是: V8 CORS RTK 系统面板控制和指示说明图2 主机控制面板按 键图 工作方式: ●亮○灭 方式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 基准站● ○ 移动站○ ● 静态● ● 数据链: 类型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 内置UHF ● ○ 内置GSM ○ ● 外挂● ● 电台频道: 频道电源灯 (单红灯) 卫星灯 (单绿灯)信号灯 (双灯之绿灯)数据灯 (双灯之红灯) 0 ○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9 ● ○ ○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2.6实训项目5:四等水准测量综合训练 一、实训目的 1、熟练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高程; 3、独立进行连续的四等水准测量; 4、独立完成一条单一水准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 5、独立完成合格的单一水准路线观测成果。 二、实训内容 1、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的快速算法; 2、进一步规范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方法; 3、提高水准测量成果的方法和措施。 三、实训仪器及工具 每4~5人为一个实训小组,每组领用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自备铅笔、小刀、测距手簿。 四、实训步骤及要点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在每两点之间设置偶数站,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距离不超过50米; 2、每一测站的操作程序是“后—前—前—后”,详细步骤见“实训情景3: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记入表1中并立即对该站进行各项差检核的计算(每站各项限差的计算内容详见“实训情景4: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和限差检核”)和高差中数的计算; 3、迁下一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 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 ) (20mm L h f ±=容 或(mm) n 8容 h f ±= 式中:n ——测站数 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 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 2、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此项)。

3、必须在每一测站的各项限差达到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迁移测站。 4、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六、上交资料 实训结束时,每组必须完成一份合格的实训报告五。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tk)。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

本控制。 高程测量时测量工作三大基本内容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点和观测等程序。 (2)不同点: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 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距 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1)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

进行。(2)观测步骤 (2)观测步骤 引入K值得概念: 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 4.687m 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必须成对出现。 或里一红一里一红 八、、

①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 下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 (3)。 ②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 ③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表中(5)和(6),前视 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④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Part measurement practice experience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 一.实习过程: 在大学里,我们所学习的土木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将来投入到工程建设工作中,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都将是受益终身,在学校和院系的安排下,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半的实习过程,下面我将就我们本次实习的目的及过程,实习心得和建议叙述如下: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经纬仪与绘图板协同画碎部点。 三.仪器及工具:

1.导线测量每组领用经纬仪(带脚架)一台; 2.水准测量每组领用:DS3水准仪(带脚架)1台,水准尺1对,水准测量手簿1本; 3.碎部点测量每组领用绘图板一块,量角器一块和图钉若干; 4.自备:铅笔(3H或4H)、橡皮擦、直尺。 四.实习原理: 利用经纬仪进行小地区的行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2: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3:视距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五:实习具体过程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过程: ①踏勘选点 现场选图根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质坚硬、长期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二等水准测量手簿

线段一(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No 20 年 测记于No 前接手簿后接手簿 (测量单位名称)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

姓名:xxx 班级:工管10-1 学号:05 组别:第三组组长:xxx 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步点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对中,整平,瞄准,掌握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察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步测量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4)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到碎步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5)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碎步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碎步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6)通过完成碎步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实验仪器 电子经纬仪一台,三脚架一架,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根,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量角器一个,比例尺一把,图纸一张,计算器一个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四人一组,在实验楼旁边选好要测的建筑物,定下测站点A、B,在建筑物上选定好测点1、2、3、4、5、6,勾画基本的平面图,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 2.按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和计算,两个人立尺,并且测量过程中药相互轮换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用电子经纬仪测绘法,其观测方法如下: a.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假定H a=50m) b.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c.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 d.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 上丝和下丝读数;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e.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f.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 和高程。公式如下: D=klcos2a h=1/2 klsin2a+i-v 用计算器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高差填入记录表中,并计算高程。 5.展绘碎部点:根据本组所测的数据,用地形半圆仪,比例尺将 碎部点位置展绘于图纸上,并标注高程。 6.依次测完各碎部点并展点,然后再绘出建筑物平面图,使之成 图并于现场对照。 三、注意事项: 1.相邻点间要通视,方便测角和量边; 2.点位要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 地形测图时,应遵守《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 形图图示》中的有关规定。 四.完成实验报告: 1、完成记录计算 2、交图纸一张 视距测量记录 测点编号尺上读数视距间竖盘读竖直角高差水平盘数水平角水平距测点高程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3、测高差 (1)按四等水准方法,测量由已知水准点 BM和导线点(B、D、E、F、G、H、I)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经误差分配后,计算出导线点的高程。 要求: 1)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黑红黑红)进行; 2)每站前、后视线长不超过 100m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 3m ,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 10m 。 3)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 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不大于 5mm 。 测站记录和计算 根据观测程序,将读数依次记入观测手簿,见表二、四等水准测量手簿相应的栏?~?内;随即进行计算,填入表中①~⑨栏;计算值如果符合限差要求,可以迁站继续观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要求。 1.视距部分 后视距:①=[(1)-(2)]×100; 前视距:②=[(5)-(6)]×100; 上两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 前后视距差:③=①-②; 前后视距累积差:④=本站的③+前站的④。 2.高差部分 后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⑤=K 后 +(3)-(4); 前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⑥=K 前 +(7)-(8); 上两式中的K 后及K 前 分别为后前水准尺黑、红面的起点读数差,亦称为尺 常数。其值分别为4.6874787 和.,主要是检核黑、红面读数是否正确。 黑面高差:⑧=(3)-(7); 红面高差:⑨=(4)-(8); 红黑面高差之差:⑦=⑧-(⑨±0.100)=⑤-⑥; 注:⑦=⑤-⑥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6874787 和.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⑨±0.100。取“+”或“-”应根据后、前尺的K值来确定。 例如表5-8中第一测站,后视尺 4.787 K= 后,前视尺 4.687 K= 前 ,因此,红面 高差为⑨-0.100,到第二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⑨+0.100。 高差中数:⑩=[⑧+(⑨±0.100)]∕2 ,作为该测站的高差值。 注:⑩=[⑧+⑨]∕2

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仪器:年月日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编号立尺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mm) 平均高差 (m) 备注下丝下丝 黑面红面 K1= K2= 后视距前视距 视距差d(m) Σd (m) (1)(4)后(3)(8)(14) (18)(2)(5)前(6)(7)(13) (9)(10)后-前(15)(16)(17) (11)(12) 1 1798 159 2 1922 6605 4 222.5 2048 1805 1697 6485 -1 250 213 225 120 5 37 37 2 5597 2008 94 3 5730 0 -1108 5861 2293 2051 6738 0 264 285 -1108 -1008 0 -21 16 3 540 2421 735 5421 +1 -1911 931 2872 2648 7430 +5 391 451 -1913 -2009 -4 -60 44 4 6551 608 5 1933 6725 -5 351 6899 6267 1581 6275 -7 348 182 352 450 2 166 210 5 1315 6218 1570 6255 2 -118 1826 6737 1685 6476 -4 511 519 -115 -221 6 -8 202 6 6318 6378 1435 6222 0 -566 6929 7003 2000 6689 -2 611 625 -565 -467 2 -14 188 7 1735 6163 1989 6672 4 385 2241 6611 1602 6389 0 506 448 387 283 4 58 246 计算校核Σ(9)= Σ[(3)+(8)]= -Σ(10)= -Σ[(6)+(7)]= Σ[(15)+(16)]Σ(18)= 2Σ(18)= 总视距=Σ(9)+Σ(10)= 第六组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碎部测量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碎部测量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叶照强,李宏艳 (河南煤化集团龙王庄煤业,河南渑池472400) 摘要碎部测量目的在于测得井巷的细部轮廓形状,作为填绘矿图的依据。通过碎部测量找出施工放样与设计之间的误差,从而调整施工方案或修正设计方面的不合理因素等,以便更科学地指导现场施工,并为以后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碎部测量测绘方法极坐标法施工放样 中图分类号TD175文献标识码C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其目的在于测得井巷的细部轮廓形状,作为填绘矿图的依据。 在矿山测量中,为了保证施工的精细化程度,利用碎部测量能及时、准确地收集施工数据,修正测绘图纸。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 1碎部点的选择 在矿山建设中,碎部点应选在巷道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巷道变坡点、转曲线点、巷道连接处、溜煤眼轮廓、回风立眼、出水点、水仓或躲避硐开口位置等。 2碎部点的测绘方法 碎部点的测绘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量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量站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设A、B为两已知控制点,欲测碎部点1、2的坐标,可以将仪器安置在A点,以AB方向为零方向,观测水平角β1、β2,测定距离(水平距离)D1、D2 。 图1极坐标法 2.2极坐标法操作步骤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后视另一控制点B,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收稿日期:2011-09-22 作者简介:叶照强(1982-),男,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毕业河南工程学院,现从事煤矿测量技术管理工作。0?00'00?。 (3)将棱镜安置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棱镜,观测水平角并读数记录,观测水平距离(若不能直接观测水平距离,可观测竖直角和视斜距经计算求得),量取目标高。对于碎部点的编号要记清楚,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草图。 (6)计算,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7)展绘碎部点,将测绘的碎部点展绘在相关图纸上。 2.3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若测区面积较大,可分成若干图幅,分别测绘,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2.4极坐标法进行碎部测量的优点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碎部测量,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巷道的地形图测绘。测定一个碎部点,不需要在两个点上安置仪器。施测范围大,效率较高,绝大部分碎部点都是独立测定的,不会产生误差累积。个别碎部点测错时,易于发现,便于现场改正[2]。 3矿山测量中的点碎部测量 在进行井下导线测量的同时,完成测角量边之后,还应进行点碎部测量,丈量仪器中心到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的距离(俗称为量上、量下、量左、量右) 。 图2支距法碎部测量 62012年第2期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水准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测验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测验工作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较高,需使用不低于国内水准仪系列的S3以上级别的水准仪。水准尺、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全面检验与校正。 水准标尺应采用双面水准尺,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单面水准尺按一镜双高法施测。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允许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5m,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时更应注意此项要求。 采用中丝读数法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只差应小于3mm。 三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视距差和视距取至0.1m。 每一个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以消除由于水准尺产生的误差。 在计算高程时,中间转点的高程不必计算,只计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由引据水准点计算,不必用中间转点高程推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记至mm,采用“四舍六入”法进行取舍计算。 往测和返测均应计算累加检和成果。 12号尺必须记为4787mm,并应为往测第一个仪器站的后视观测尺(返测时必须换尺),13号尺必须记为4687mm。 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进行双测。在间歇点上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测量完成后,需进行闭合差计算,我局各测站水准点引测点引测距离均在1公里以内,闭合差必须控制在12mm以内。水准测量成果超限时,应重测。若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应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符合限差要求的测段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往返测各水准点高程均应进行闭合差改正计算。闭合差改正计算可按仪器站数的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δi= -(n i/n)*Δh δi——闭合差改正数

四等水准测量心得体会

四等水准测量心得体会 篇一:测量学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前言 本次测量实习是在课堂教学期间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园林111班所有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基本测绘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1、实习时间:XX年11月12日——11月16日 2、实习地点:常州大学武进校区10号学生公寓 3、小组信息:组长: 组员: 组员分工:选点与跑尺:观测与读数:记录与计算:描点与绘图:为了让每个成员掌握测量的全过程,我们轮流进行各项操作。 4、实习目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练习并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本次实习将以上基本观测量的量测方法于一项任务中,即测绘校区平面图。 5、实习任务: 1、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路线的测量): 布设闭合导线,自己建立坐标系统,规定第一条导线的坐标方位角,根据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来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高程控制测量(普通水准路线的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可借用闭合导线平面控制网(理工辅楼和理工楼室内地坪高程为+米),测绘各导线点的高程。 3、碎部点的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测量典型地物点与导线边的距离、角度和高程,测绘地物的位置。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录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全部实习结束后,应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编号。 6、要求:

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项目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项目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 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脚架1副、水准尺1把、记录板1块。 二、 实验内容及方法 1、 仪器的安置 首先安放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把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再从箱中取出仪器,放上架头,用连接螺旋拧紧。 2、 仪器的认识:对照课本第14-16页的DS 3型水准仪图,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3、 水准仪的使用 (1) 安置与粗略整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均匀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气泡向中间移动;再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拧另一只脚螺旋,是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重复上述步骤。(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移动方向一致) (2) 瞄准水准尺 ①把望远镜对准明亮背景,调焦至无穷远,再进行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最清晰; ②通过望远镜上缺口和准星初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④进行物镜调焦,使水准尺分划十分清晰; ⑤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一侧靠近十字丝纵丝,注意消除视差。 (3) 精确整平: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左右符合。 (4) 读数:用十字丝中丝(横丝)读数,对于倒像望远镜的仪器,从上往下读,估读到毫米。 (5) 记录 项目二 普通水准测量 项目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三脚架1副,水准尺1对,尺垫1对,记录板1块。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安置4个测站,确定起始点、转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注意仪器不能架在路中央,转点注意选在稳固的地点,并做好标记。 2、在起始点和第一个转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 3、经过粗平、瞄准和精平后,读数。方法参照项目一。先读后视读数a 1,再读前视读数b 1,当场计算高差h 1。 4、依次推进测出h 2,h 3……。 5、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高差改正值h h i i i i f f V L or V n L n =- =-),然后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三、限差 ),h f mm n ≤±为测站数;),h f mm L ≤±为路线长度(所有测站前后视距之和)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篇一: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和具体施测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检核方法。 3.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检核方法。二.实验计划与准备经老师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我们选取学校教二和主楼之间平坦的路面,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实验设备为A7水准仪1台,双面尺1对,尺垫2个,记录纸若干。三.实验步骤 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顺序简称“后一前一前一后”,也可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的观测顺序。 4.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5.①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乘以100,单位为m);②前后视距差;③前后视距累积差; ④基、辅分划读数差(即同一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常数k一红面读数); ⑤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⑥高差中数。检查各项限差要求。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①路线总长(即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②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③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④路线闭合差(应符合限差要求)⑤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四.实验结果 五.本组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六.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七.班组:土地七组观测:郭丹亚记录:刘亚楠、梁佩文检查:杨萌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 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选线的同时还应考虑水准点的埋设位置。最后绘制一份水准路线布设图,图上按一定比例绘出水准路线、水准点的位置,注明水准路线的等级、水准点的编号。 (3)实地选线 在图上设计的基础上到实地选线。根据实地的具体情况,如沿线的实际坡度、土质特征来修改图上的设计路线,确定最有利的水准路线。同时选定水准标石埋设的确切地点。水准点应尽量埋设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之处。墙脚水准点一定要选设在永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任务的需要,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埋设标志 水准点位置确定之后,按规范规定埋设水准标石(如图4-2)。水准标石的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