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1亿有多大》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

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 34217728?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

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一(几)包大米、可以堆满一(几)个教室、可以装一(几)卡车、1万千克……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

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2、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教师板书

3、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如学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过学习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等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1亿这样的大数还有许许多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六、布置作业三题中任选一题:

(1)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及相关资料。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3)写一篇《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小日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

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

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面,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平年和闰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上的内容;练习十四的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会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2、知道怎样区分平年和闰年,并能记住各自的天数。 3、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区分平年和闰年,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教学难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1、多媒体展示2015年的年历卡,让学生观察,并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指名学生回答:一年有12个月,以及大月和小月还有2月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还有什么关于年月日的问题想要了解?引导学生回答:2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有时是28天有时29天,很特别,为什么?由此引入新课:平年和闰年。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1)课件出示2015年和2016年的年历卡,并通过学生回答问题:2月的天数一样吗?引导学生明确:2月比较特殊,我们把2月

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2月有29天的叫做闰年。 (2)学习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有简便的方法。 方法一:31×7=217(7个大月)30×4=120(4个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方法二:平年:30×12+7-2=365(天)闰年:30×12+7-1=366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3)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通过课件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时间,通过时间的计算引出闰年产生的原因。 2、教学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课件出示1997年到2008年的2月,请圈出年历表中的闰年,并观察这些年份的特点。 指名学生说出圈的年份,并说这些年份的特点: 学生一:我发现2000年、2004年、2008年是闰年,他们的年份是依次加4. 学生二:我还发现了每隔3个平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 学生三:闰年每四年出现一次 …… (2)任意给你一个年份,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它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如:1995年。

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实践活动,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本节设计基于两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探究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纸、尺、计算器、电子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2、1亿是由( )个千万组成的、由( )个百万组成的 师:仅仅知道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亿有多大。(揭题) 二、合作探究 1、猜一猜。 出示研究问题: (1)1亿张纸又叠起大约有多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亿有多大。(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学具 课件、100张纸、100粒米、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 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一个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零2个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一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一亿次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为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切实存在,激起学生探究1亿到底有多大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重。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 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站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 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药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1825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经常使用。通过1亿张纸的研究这个载体,让学生感受一般方法即选用合适的小基数进行类推的方法,同时也是为研究1亿进行铺垫,起到桥梁的作用。初步让学生感受描述大数的一般方法,经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来描述】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回顾,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写出下面的数,并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大洋洲总人口三千二百二十万一千人。 亚洲总人口三十八亿二千三百四十万人。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大小月)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歌诀。你们都记住了大小月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听清楚要求,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同学起立。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

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研究了书P49页的月历,请拿出小研究,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a、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b、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c、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前面我们观察1993年——XX年哪年是闰年? 不错,1996年、XX年、XX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们到知识加油站加加油就明白了!请看大屏幕。(出示“闰年的由来”视频)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平年和闰年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与闰年的区别,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判断闰年与平年。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谁还记得?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学到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年月日里的小秘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我们知道,2月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观察1997年-2008年2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 生:2000年、2004年、2008年是闰年,其余都是平年。 生:“平年多,闰年少。”

生:“三个平年后是一个闰年,然后又是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生: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生:我知道四年一闰。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课本第29页“你知道吗?” 探究二 师:“要确定哪几年是不是闰年,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因为是4的倍数,我们可以把年份除以4. 师:对呀!这是个好方法。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计算。 师:“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闰年的年份都是被4除没有余数的。” 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探究三 师:这些年份,你认为哪些可能是闰年呢? 学生回答。 师:是不是这样呢?查万年历,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900明明是4的倍数,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 师:“当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根据我们的发现,可以总结成一句口诀: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只要我们记住它就能准确地判断每一年是不是闰年啦!” 熟读课本第29页打星号小字。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猜想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根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充满好奇心,产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一)确定研究课题 1.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 2.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1亿张纸摞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研究起。 (二)确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体

1.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2.师:真是个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体,那“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3.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 4.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研究?(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 (三)进行实验:测量、计算 1.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0000 5×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2.建立1亿表象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会计算平年 和闰年的天数。 2、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一年有几个月?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分别是哪几个?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月份是?(学生回答) 2、引入:前不久,老师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红是2012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岁了,我们大家都在为他准备礼物,可是我在2018年的日历上却怎么也找不到小红的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平年和闰年

(1)课件出示2005~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引导: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说,教师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3)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 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2、学习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 (1)31×7=217(7个大月) 30×4=120(4个小月)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2)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闰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板书) 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1)游戏 学生说年份,老师立马判断出是平年和闰年。通过这种游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在恰到好处之时,告诉学生这里面是有窍门。 (2)探索闰年出现的规律 再次观察2005—2016年的2月的天数,看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1亿有多大(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类推、转化和对照”的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一亿”数的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尺子、大米、电子秤、皮尺。 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有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等。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协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算,对比,分析的活动过程,体会转化、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启思,明确研究主题。 1 课件出示:100000000 这个数你理解吗?是多少?你知道1亿有多大吗? 2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 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 二实践体验,确定研究方案。 1、大胆猜想:你认为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讨论: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本本子摞起来直接实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3、整体推算: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的时间。 [设计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学习方法是模糊的,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先数出50本本子看需要多长时间。整体推算的过程也是分析转化的过程。根据数50本本子要用45秒,学生推算出了数100本本子大约要用90秒,接着推算出数1亿本本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90000000秒,再经过转化得出大约需要三年。] 4、对照想象:三年是多长时间? 5、总结方法: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先测量,再计算) [设计说明:总结方法是为了协助学生探寻规律,建立模型,即先取出一小部分实行测量,经过推算,转化得出结论。这个方法是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领悟到的,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时,便能够自己解决。] 三小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三个活动主题: (1)1亿张纸有多高 (2)1亿粒米有多重 (3)走1亿步路有多长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感受“1亿”的大小,我组织三个有效的数学活动,从高度,重量、长度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亿的大小,并为学生准备了相对应的操作材料:白纸、尺子、大米、电子秤、皮尺,这些学习材料具有生活性,普适性,实践性,思考性的特点,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一亿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建立较强的数感。] 2 你们小组想选哪一个来研究?打算怎样研究? 活动要求(出示课件):团结合作,分工明确,实验员操作要认真、细心,尽量减小误差,计算员计算一定要准确,这是实验记录单,记录员要工整的记录试验的过程和结论。 3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设计说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给予一定指导,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实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共同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每个人的水平都得到了体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优质教案.doc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

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

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奥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奥数 设计意图: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本节课设计基于两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探究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纸、尺、计算器、电子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板书“***-*****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2、1亿是由( )个千万组成的、由( )个百万组成的. 师:仅仅知道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亿有多大。(揭题) 二、合作探究 1、猜一猜。 课件出示研究问题: (1)1亿张纸又叠起来大约有多厚? (2)数一亿纸,大约要用多久? (3)一亿粒大米大约有多重? (4)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长是***-*****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确立研究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课前材料准备情况,合理分组,选择课堂上 能进行实验操作的研究问题(1)或(2)。 3、确定研究方案 选择问题(1)的小组说说应如何进行测量?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否真的要量出1亿张纸叠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大小月)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歌诀。你们都记住了大小月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听清楚要求,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同学起立。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 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研究了书P49页的月历,请拿出小研究,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a、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b、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c、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前面我们观察1993年——XX年哪年是闰年? 不错,1996年、XX年、XX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们到知识加油站加加油就明白了!请看大屏幕。(出示“闰年的由来”视频)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993÷4=498 (1) XX÷4=500 (1) 994÷4=498 (2) XX÷4=500 (2) 995÷4=498 (3) XX÷4=500 (3) 996÷4=499 XX÷4=501 997÷4=499 (1) 998÷4=499 (2)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 平年和闰年|冀教版

平年和闰年教学设计 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大小月)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歌诀。你们都记住了大小月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请听清楚要求,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同学起立。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研究了书P49页的月历,请拿出小研究,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a、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b、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c、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前面我们观察1993年——2004年哪年是闰年? 不错,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们到知识加油站加加油就明白了!请看大屏幕。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板书 1993÷4=498......1 2001÷4=500 (1) 1994÷4=498......2 2002÷4=500 (2) 1995÷4=498......3 2003÷4=500 (3) 1996÷4=499 2004÷4=501 1997÷4=499 (1) 1998÷4=499 (2) 1999÷4=499 (3) 2000÷4=500 (提示:观察闰年有什么特点) 生: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对,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板书)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能不能整除,能整除的就是闰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出示计算结果:()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 (2) 1996÷4=499 2005÷4=501……1 1900÷4=475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为什么1900年是4的倍数而不是闰年呢?请看大屏幕。(出示)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活动X|k | B| 1 . c |O |m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标的灵魂,课堂是师生的交往及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1亿有多大属于“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学生的小组探究性活动,提示研究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丰盛学生对一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随着数学概念原理的掌握而逐渐发展。本节课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详尽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详尽的量来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教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2、探究活动范例。 3、讨论交流。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详尽事物,使学生在详尽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的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4、培养学生掌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准备 纸、实物投影、计算器、尺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100000000(板书)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1亿是由10个千万组成,由100个百万组成,仅知道这些还不够,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1亿有多大(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直奔主题。) 2、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同学们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地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生:发挥想象,说说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评析同学们的想象结果。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盛,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2)操作验证:

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本节课设计基于两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探究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

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纸、尺、计算器、电子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2、1亿是由个千万组成的、由个百万组成的. 师:仅仅知道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亿有多大。 二、合作探究 猜一猜。 出示研究问题: 亿张纸又叠起来大约有多厚? 数一亿纸,大约要用多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_认识平年、闰年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6单元年、月、日 第2课时认识平年、闰年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