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66.69 KB
- 文档页数:4
慢性肝炎【病因】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
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
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
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
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
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
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慢性肝炎的饮食调理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
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
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
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
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
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肝硬化介绍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丧失,被持久性纤维化和结节形成所替代。
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过多导致肝脏受损,进而出现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2.病毒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造成的炎症与纤维化。
3.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的肝脏组织,导致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4.脂肪肝病变:长期过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并引发炎症与纤维化。
病理变化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包括:1. 纤维化不断进行的肝组织损伤导致纤维化的过程。
炎症反应激活肝星状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促使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积累。
这些纤维化物质逐渐取代健康的肝细胞,形成纤维。
2. 结节形成纤维化过程中,结节形成是严重肝损伤的结果。
结节是由纤维组织和再生结节组成,周围是略有受损的肝细胞。
结节之间的血管通道被破坏,导致血流受阻。
3. 细胞凋亡在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会发生凋亡,凋亡细胞释放细胞内组分,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4. 血管畸形由于血流受阻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血管形成,肝硬化患者的肝内血管布局异常,易发生出血和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进程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1.腹水:脾功能失调导致门静脉高压,造成腹水的积聚。
2.黄疸:肝功能减退导致胆红素堆积而引起的黄疸。
3.皮肤瘙痒:胆汁淤积后,体内毒素通过皮肤排泄引起的皮肤瘙痒。
诊断肝硬化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1.超声检查:通过声波产生的图像可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
2.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3.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即可评估肝功能。
治疗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停止疾病进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及症状可以选择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丙肝诊断标准及上报流程
丙肝诊断标准:
1.实验室检测:检测丙肝病毒抗体和RNA
2.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样肝组织,通过病理学背景可以确定是否为丙肝。
3.临床表现:慢性丙型肝炎的病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疲劳、肝大、肝区压痛、黄疸等。
丙肝上报流程:
1.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已诊断为丙肝的患者进行上报。
2.卫生监督部门:查验患者报告并进行登记,定期汇报给上级卫生监督机构。
3.疾控中心: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
··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9年3月第22卷第2期JPracHepatol,Mar.2019.Vol.22No.2
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蒋奕,刘冰【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特征及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差异。方法2013年~2017年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00例和CHC患者10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资料显示,CHC患者年龄显著大于【(47.6±12.8)岁对(36.3±9.7)岁】、病程显著长于【(13.1±0.9)年对(6.2±1.8)年】、基础疾病显著多于(39.0%对18.7%)、经血感染显著多于(63.0%对36.7%)、母婴传播显著少于(3.0%对29.7%)、吸毒感染显著多于(40.0%对7.0%)和性传播显著少于(14.0%对26.7%)CHB患者(P<0.05);CHB患者血清ALT水平为(76.5±10.8)U/L,AST水平为(111.2±21.3)U/L,与CHC患者的【(105.2±20.8)U/L和(98.3±20.1)U/L】比,差异显著(P<0.05);CHC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为83.0%,显著高于CHB患者的48.7%(P<0.05),而肝纤维化分期>S2者为65.0%,也显著高于CHB患者的28.3%(P<0.05)。结论CHC患者由于病程长,发病隐匿,肝组织损伤更明显,需要积极的治疗。【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9Comparisonofclinicalfeaturesandhistopathologicalactivityindexbetwee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ndchronichepatitisCJiangYi,LiuBing.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404THHospital,SecondAffiliatedHospital,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Mianyang621000,Sichuan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linicalandhistopathologicalfeatur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CHB)andchronichepatitisC(CHC).MethodsTheclinicaldataof300patientswithCHBand
100patientswithCHCinourhospitalbetween2013and2017werecollectedandanalyzedretrospectively.Theliverbiopsieswereperformedinallthecases.ResultsThematerialsinourseriesindicatedthattheagewasolder【(47.6依12.8)yrvs.(36.3依9.7)yr】,theillnessperiodwaslonger【(13.1依0.9)yrvs.(6.2依1.8)yr】,underlyingdiseasewasmoremultiple(39.0%vs.18.7%),blood-borneinfectionwasmorecommon(63.0%vs.36.7%),mother-to-infantverticaltransmissionwasmoreless(3.0%vs.29.7%),intravenousinfectionwasmorecommon
(40.0%vs.7.0%)andsexualtransmittedinfectionwasmoreless(14.0%vs.26.7%)thaninpatientswithCHB(P约0.05);serumALTlevelwas(76.5依10.8)U/LandserumASTlevelwas(111.2依21.3)U/LinpatientswithCHB,significantlydifferentascomparedto【(105.2依20.8)U/Land(98.3依20.1)U/L】inpatientswithCHC(P约
0.05);thehepatic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showedthat>G2hepaticactivity(HAI)indexinpatientswithCHCwas83.0%,muchhigherthan48.7%(P约0.05)inpatientswithCHB,and>S2liverfibrosiswas65.0%,alsosignificantlyhigherthan28.3%(P约0.05)inpatientswithCHB.ConclusionTherearemanyclinicalandhistopath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patientswithCHCandwithCHB,andsevereliverinjuriesandfibrosismightbemorecommoninpatientswithCHCduetolongerinfectionperiods,whichneedsmoremedicalinterventions.
【Keywords】ChronichepatitisB;ChronichepatitisC;Clinicalfeatures;Hepaticactivityindex;Liverfibrosis
·病毒性肝炎·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绵阳404医院感染病科第一作者:蒋奕,女,39岁,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453290547@qq.com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和慢性丙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在我国系常见的传染性肝病[1,2],患者肝组织易出现炎症反应和纤维化[3]。相关指南指出,对肝组织纤维化或是炎症反应超过2期或2级时,需实施抗病毒治疗,而对肝组织纤维化或炎症反应较轻者,是否实施抗病毒治疗则需要观察血清病毒载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
188··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9年3月第22卷第2期JPracHepatol,Mar.2019.Vol.22No.2
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等,综合判断[4]。尽管临床治疗CHB和CHC患者都需要抗病毒,但是由于病毒致病性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的不同[7]。本文分析了CHB和CHC患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2017年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00例和CHC患者100例,诊断符合我国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8],且未行抗病毒治疗,排除合并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存在严重的器官疾病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给出知情同意书。1.2临床资料收集采用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并发症、有无基础性疾病、肝炎的活动性、感染原因(输血感染、母婴垂直感染、吸毒感染和性传播感染)。1.3生化指标检测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使用奥林巴斯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1.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取长度1cm以上的肝组织,包括5个或5个以上完整的汇管区,用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采用HE染色,由2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阅片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9,10]对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评价。(1)肝组织炎症分级:G0,无炎症;G1,肝组织汇管区存在炎症,肝小叶内细胞变性且存在少量灶状、点状坏死灶;G2,汇管区和周围存在轻度的细胞坏死,小叶内细胞发生变性,存在嗜酸性小体或灶状、点状坏死灶;G3,汇管区和周围存在中度细胞坏死,小叶内细胞存在可见的变性,存在桥接坏死或融合坏死;G4,汇管区和周围存在重度细胞坏死,存在广泛的桥接坏死及小叶性坏死。(2)肝纤维化分期:S0,不存在纤维化;S1,汇管区不存在纤维组织增生,仅小叶内和窦周存在纤维化;S2,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间隔,保留小叶结构;S3,小叶内纤维结构较为紊乱,但未出现肝硬化;S4,肝硬化早期。当肝组织炎症分级≥G2时,表示明显的坏死性炎症,而当肝纤维化分期≥S2时,则表示存在明显纤维化。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依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CHB和CHC患者临床特征分析CHC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病程显著长于、基础疾病显著多于、经血感染显著多于、母婴传播显著少于、吸毒感染显著多于和性传播显著少于CHB患者(P﹤0.05,表1);CHB组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而血清AST水平显著高于CH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1CHB与CHC患者临床资料(%,x依s)比较
表2CHB与CHC患者血生化指标(x依s)比较2.2CHB与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CHC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纤维化分期>S2的比例显著高于CHB组(P﹤0.05,表3)。
表3两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比较
3讨论CHC和CHB为世界性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的人
CHB(n=300)CHC(n=100)t/x2值P值年龄(岁)36.3±9.747.6±12.89.270﹤0.001男性215(71.7)61(61.0)3.9890.046病程(年)6.2±1.813.1±0.916.537﹤0.001并发症101(33.7)37(37.0)0.3690.544基础疾病56(18.7)39(39.0)17.123﹤0.001经血感染110(36.7)63(63.0)21.190﹤0.001母婴感染89(29.7)3(3.0)12.6030.005吸毒感染21(7.0)40(40.0)13.9940.016性传播80(26.7)14(14.0)6.6940.010
例数ALT(U/L)AST(U/L)TBIL(μmol/L)CHB30076.5±10.8111.2±21.319.4±3.2CHC100105.2±20.898.3±20.118.5±3.0t/x2值17.7885.3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