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第二章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证券投资分析的关键,以内宏观经济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基本走势,只有正确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一般上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我国近阶段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经济外部环境对一个公司的盈利影响相当大,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景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传导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将比较艰难,证券投资自然也应该谨慎,降低投资规模,避免投资一些业绩下降较快的公司;相反,如果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公司和行业的利好消息不断,自然在证券市场上会有更多更好的盈利机会,应该积极挖掘投资机会,加大投资力度,取得较丰厚的投资收益。

(2)近阶段通货膨胀预期还是通货紧缩预期?不仅仅因为通货膨胀将直接地、较为深刻地影响到一些行业,如有色资源类企业将在通胀中获益,相比之下,原材料成本较高的制造企业则因为高成本而盈利利润微薄,所以通货膨胀将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同时,控制通货膨胀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通胀将会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政府可能会采取收缩流动性,扩大IPO数量,减少财政支出等政策措施,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上的资金量。

(3)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发展规划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包括哪些行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政府的经济工作重点在哪些行业?举个例子,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之前,我国在沿海一带大面积规划布局核电站建设项目,自然长期利好核电行业,一些核能源概念股都走出好几年的长牛行情。但是因为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核辐射污染严重,国内一些未建的核电项目被全面停止,对核电概念的股票是绝对的利空,应该及时清盘该类股票,观望为主。

(4)国际市场情况。一方面因为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经济往来密切相关,如果欧美国家经济繁荣,不仅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而且也利好海运行业,并且通过产业链影响到其它行业。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市场也在相互联动,如果欧美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股市不断上涨,我国的股票大盘指数也将随大势不断攀升。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宏观经济面的判断极其重要,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宏观经济面的变化。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证券市场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许多学者说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更多的跟政府重大政策制度有关,证券市场不能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变化。特别经过2011年的下跌,我国股市从2001到2011年的十年“零涨幅”,大部分股票复权价不及2001年的最高价,但是这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十年,我国GDP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长,所以有许多人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自然站不住脚。

但是,如果能认真深入分析每次的大涨大跌,或者一些股票处于长牛状态,投资者买入睡大觉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一些股票却一直阴跌不止,其中原因还是离不开基本面的变化,离不开宏观经济面的变化。东方电气生产核能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在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核电风电新能源的背景下,该股股票价格从2001年8元左右的价格涨到2011年的复权收盘价73元,这难道不是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下的股票走势吗?又如,2008年年底以来,医药股走势基本上强于其它行业的股票走势,这个走势既与医药行业本身特点有关,也跟我国不断扩大医保范围,争取全民能享受到医保政策有关。

所以,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不要拿GDP的增长与股票的增长相比,作为投资者更需要深入分析各个行业在不同宏观经济下的不同变化,才能更加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经济总量(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能概括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貌,对更多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从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方面,可以更清晰地判断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状态。这些总量指标包括,构成整个经济各单位产值总和的国民收入,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总和的总投资,经济活动中各单位消费总

和的总消费,各种商品与劳务平均价格水平的价格水平指标,等等。

2、动态结构分析法。在经济分析中,一个经济指标通常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标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所谓结构分析方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消费总量、投资总量、进出口总量和国民收入之间变化趋势分析。通过这些指标体系的变化趋势分析,将影响总量指标变动的两个因素分离出来加以计算,可以得到影响这些经济指标变化的因素,从而更好把握经济总量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总量分析法由于抓住经济运动的总体状况及总体结构,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和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分析。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局限性,实际上各个总量指标相互联系,构成指标体系,所以我们需要从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的动态变化。结构分析则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极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总量分析最为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为使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把握,将总量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只要长期在国内居住,不管是长期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统计在中国的GDP内;“国民生产总值”(GNP)却是按照“国民原则”,无论居住在国内还是国外,只有具有中国国籍,其生产的劳务和产品都记入中国的GNP。

2、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是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3、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我国公布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4、通货膨胀:是商品价格水平的上涨指标,一般采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测算通货膨胀率。

5、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纪录。这里的“一国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二)投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依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适度的投资规模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规模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三)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它的大小和增长速度反映了城乡居民与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所以该指标是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某一时点城乡居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居民储蓄量的大小首先决定于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同时又受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的限制。储蓄扩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资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减小。

(四)金融指标

1、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3个层次:

流通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2、利率(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变动状况。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会随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利率也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有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贴现率等。

(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央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能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借入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如果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向央行在融资成本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市场利率上涨,起到紧缩信用的作用,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2)回购利率。国债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其回购利率是一种无风险利率,可以准确反映市场资金成本和短期收益水平,比较真实地反映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已成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部和其他债券发行人制定发行策略、市场参与者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3)各项存贷款利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于利率水平上浮引起存款增加和贷款下降,一方面是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它会同时抑制供给和需求。利率水平的降低则会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双向扩大。

3、汇率:是外汇市场市汇率是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通常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该国的商品出口和外汇收入,但有利于该国的商品进口。

4、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扩大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国内需求。

我国货币运行有两个特点:一是央行不断以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大手购汇,稳定了汇率同时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二是超强的土地融资经商业银行放贷不断创造货币。与此对应,货币调控也形成了央行发行多种短期央票以回收过量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将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抑制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两个主要手段。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 GDP变动

我国现有上市公司2300多家,大部分都是国内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优秀公司,GDP的变动也是这些公司盈利状况发生变动的总体反映。一般上,在其他环境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幅度越大,该股票上涨势头越好,涨幅也会越大。如果其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那么结论会有很多种可能情况。如:转折性的GDP变动,当GDP由低增长速度逐渐向高增长转变时,说明整个经济面发生转折性的向好,激发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的投资热情,证券市场走势将不断攀升;相反,证券指数将不断盘跌。

2. 通货变动

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将对证券市场有较大影响。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的稳定增长受到威胁,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投资趋于茫然,投资者心态受到严重影响,政府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如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股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受到不利的影响。这些都会使股价上升缺少实质性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引起股价上涨。在通胀后期,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即将结束,如果通货膨胀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高于工资和其它成本的增幅,通货膨胀也会促进投资和企业盈利的增加,这又会使股价上升。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负增长,使得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降,银行资产状况严重恶化,相比之下,又大大挫伤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股票价格也将大幅下挫。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财政政策种类(扩张、紧缩、中性)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①增加收入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

②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企业利润增加,促进股票价格上涨。

③市场需求活跃,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进而降低了还本付息风险,债券价格也将上扬。(2)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

①政府通过购买和公共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于是企业利润增加,经营风险降低,将使得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

②居民在经济复苏中增加了收入,景气的趋势更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证券市场和债市趋于活跃,价格自然上扬。特别是与政府购买和支出相关的企业将最先、最直接从财政政策中获益,有关企业的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将率先上涨。

③但过度使用此项政策,财政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时,虽然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但却进而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有可能使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不乐观,反而造成股价下跌。

(3)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债券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

(4)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从而使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水平趋于上涨。如果政府采取产业倾斜政策,重点向交通、能源、基础产业投资,则这类产业的股票价格,就会受到影响。

(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力货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利率(影响明显,反应迅速)

①利率是计算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率上升,同一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下降,股票价格下跌。相反,利率降低,股票价格上涨。

②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利率降低,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利息负担以降低财务费用,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这对于负债较多的公司尤为有利,因此促进股票价格上涨;而利率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增加财务费用,造成公司利润下降,从而使股价下跌。

③利率变化对于社会存量资金及其结构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利率降低,资金储蓄意愿减弱,会使部分资金从储蓄转向证券市场,从而推高股票价格;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

但对一个完整利率变化周期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一次利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理论分析一致。原因是利率变化不仅仅对经济实体产生影响,同样对人们心理预期产生影响。当利率不断上升时,人们会认为是由于经济不断升温而导致中央银行采取降温措施,从而产生对上市公司更加强烈的业绩上升预期,因此追加股票投资。直到当利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使投资者认识到公司业绩难以为继,而储蓄更有吸引力,从而使预期发生改变。反之亦然。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当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市场利率下调,使机构投资者融资成本降低,从而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高涨,推动证券价格上涨;反之,证券价格将下跌。但是,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每次操作的交易量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的影响,更多的起到了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另外,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在

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因此对于国债价格影响要比股票价格影响直接。

(3)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三大传统货币政策之一,通常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行情趋于下跌。

但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较小。而从长期来看,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主要以美国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美国、德国和法国的大盘指数基本同步,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2008年的美国证券市场和我国的A 股市场基本同步,都有较深的跌幅,但是,2011年美国道琼斯指数的年线收涨,我国的A股却有21%左右的跌幅。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尤其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其实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仍有一定影响的,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一)国际金融市场相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能较好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影响我国的出口经济,从而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将影响境外投资者如QFII等,尤其对B股市场。因为B股市场的投资者大部分是境外投资者,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通过影响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境外投资者调整原有投资组合、改变投资方向、套现资金等投资行为的改变,从而对我国B股证券市场产生影响。我国A股市场在2011年12月份的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海外投资者做空中国概念股,引发B股市场带领整个市场下跌。

附录:历年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央行近年历次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影响调整时

调整内容对股市影响

2011年7月7日

自2011年7月7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

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

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沪深两市收盘报2794.27点,跌16.21点,涨幅0.58%,

深指收盘报12392.93点,跌32.75点,涨幅0.26%。

2011年5月12日

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

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点。

沪深两市早盘微幅高开,沪指开盘报2846.31点,涨

2.23点,涨幅0.08%,深成指开盘报12092.16点,涨19.96

点,涨幅0.17%。

2011年4月17日

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4月5日

自2011年4月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

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

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上证综指以接近全天最低点的2964.21点开盘后,迅速

震荡回升,并在剩余交易时段内维持红盘。午后沪指重

返3000点重要心理关口上方并成功站稳,3001.36点的收

盘点位较前一交易日涨33.95点,涨幅为1.14%。

2011年3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再度上调准备金率使得新增信贷相对有限,存

量流动性的结构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持续高压政策下

囤积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可能会寻找新的方向,而股市

可能是最受益的一个洼地。

2011年2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24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央行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以

同样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受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对于

股市长期来看是利好的,但短期看货币的流动性受到影

响,会出现利空的现象。

2011年2月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

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

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

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受央行加息的消息影响,两市早盘双双低开,但很

快展开积极上攻,两市股指均一度翻红,但在央行连续

收紧流动性的大背景下,市场观望气氛依然较浓,市场

在围绕2800点反复震荡后,午后一波跳水打破僵局,使

得兔年开门红的预期落空,两市股指均留下一根长长的

上影线。

2011年1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

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受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沪深两市出现大幅杀跌行情,

金融地产等各大主流板块全线下跌,特别是地产板块,

整体下跌超过6%,招保万金等权重股跌幅都达到7%,金

融板块中小市值银行股领跌,建行等权重股跌幅也达到

4%。除此之外,军工、农业、物联网、机械等板块也跌

幅居前。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受加息影响,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后,金融联手资源

12月25日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

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

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

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股上演诱多行情,沪指一度大涨逾40点。午后,煤炭、

水泥等冲高回落,小盘股大幅杀跌,沪指尾盘加速跳水

跌破2800点大关,全天振幅近百点,市场做多信心不足。

截至收盘,沪指报2781.40点,跌53.76点,跌幅1.90%;

深指报12303.19点,跌253.65点,跌幅2.02%。

2010年12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

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受存款准备金上调影响,沪深两市各板块全线,无

一下跌。其中,铁路基建板块盘中再度飙升,晋西车轴

急冲涨停;受利好刺激,青海板块个股集体上涨;中央

首次提出环保产业概念,环保板块大涨;水泥板块飙升,

个股全线大涨;有色板块强势做多,稀缺资源股领涨;

国务院设立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山西个股

纷纷上扬。

2010年11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29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

次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时距上次

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

受存款准备金上调等消息影响,今日两市双双低开,

随后股指震荡爬升,保持窄幅震荡上涨格局。午后股指

在日均线附近震荡,之后期指小幅跳水,带动大盘小幅

走低,股指在低位震荡盘整。板块方面,地产股盘中快

速反弹,科技、医药、智能电网、多晶硅、酿酒、环保、

家电板块涨幅居前,金融、煤碳、迪士尼板块跌幅居前。

2010年11月16日

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

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

2010年以来第四次上调。本次上调后,

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

备金率分别为17.5%和15.5%。

受存款准备金上调影响,两市双双低开,金融煤炭

开盘领涨,午后股指继续震荡攀升,临近尾盘石化双雄

双双大涨,盘中中石油、中石化几近涨停,沪指最高探

3186.72点,随后回落。石化双雄盘中逼近涨停,个股行

情却出现分化,其余板块快速翻绿,截止收盘仅石油、

煤炭、金融、电力等板块红盘,其余皆绿。

2010年10月20日

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金融机

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

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

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

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

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受加息影响,沪深两市股指纷纷大幅低开,随后指

数在银行、保险股等权重股带领下快速冲高并逐步翻红,

上证综指重新回到3000点上方。午盘指数冲高回落,上

证综指围绕3000点窄幅震荡。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

于3003.95点,上涨0.07%;深证成指报收于13130.0点,

上涨1.23%。两市合计成交4508亿元,与上一交易日相比

明显放大。

2010年5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

镇银行暂不上调。

受上调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沪指大幅低开49点,

盘中一度逼近2800点,两市下跌个股近7成,盘面上,医

药板块逆势上扬,黄金、智能电网和通信类股逆势小幅

走高。地产板块重挫近4.6%,其中万科大跌4.49%。银行

中板块跌幅近2%,期货类股抛压沉重,西藏、IT等板块

弱于大势。

2010年2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

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

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A股市场小幅增高,开盘后股指快速上攻。银行、

地产股集体飙涨。午后开盘,两市一直维持窄幅震荡格

局。区域板块全线爆发,新疆、西藏、海南、天津板块

强者恒强,板块平均涨幅均超过了2%。两市个股普涨,

仅百余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量较前一个交易日放大。

2010年1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

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

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受存款准备金今日起上调影响,两市早盘低开,银

行、券商等金融板块全线走低。午后市场继续维持早盘

的震荡蓄势态势,地产股有所活跃;受消息面刺激,世

博概念、迪斯尼板块等题材股也因利好刺激纷纷走强。

临近尾盘两市双双翻红,然后展开窄幅震荡盘整态势,

沪指再度站上10日线。

2008年12月22日

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

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

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

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

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23日早盘两市呈现平稳开盘后单边走低格局,个股

普遍下跌,上证指数下破所有均线系统,特别是跌破1950

点多空分水岭,午后大盘跌势有所减缓,维持低位弱势整

理态势,但个股活跃度依然未见提升,临近收盘,沪指再

次跌破1900关口。

2008年10月8日

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

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10月9日,早盘沪深股市双双高开,但指数并未高走,

反而继续出现小幅下跌的局面,此后多空围绕平盘位置

展开争夺,沪指表现略强,午后随着金融股的震荡回落,

大盘重新出现翻绿走势,下跌家数逐渐增多,但普遍跌

幅不大,临近收盘沪深两市股指突然跳水,沪指失守2100

点。

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

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点。

2008年9月15日

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

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9月16日,大盘上午有所企稳后,下午跌势蔓延, 银

行股大面积跌停,拖累上证综指再度跌穿2000点,沪指

在一轮跳水中再创盘中新低,最低跌至1974.39点。盘中

个股受压明显,仅部分地产股、军工股、通信股等有所

拉抬。而金融股、煤炭股、食品股等居跌幅前列。权重

股表现偏弱,部分制约了指数。

从2008年9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008年6月7日从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0日A股市场一改近期小幅阴跌常态而大幅跳空低

走,双双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盘中最大跌幅。沪指开盘

报3202.11点,跌257.34点,跌幅7.73%,深成指开盘报

11212.84点,跌968.07点,跌幅8.25%。

从6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5月12日从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月13日沪指开盘报3515.71点,跌66.74点,成交金额

1250.9亿,358只个股上涨,499只个股下跌;深成指开

盘报12727.76点,跌91.87点,成交金额655.2亿,281

只个股上涨,389只个股下跌。

2008年4月16日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17日沪指略微低开,深指小幅高开。沪指开盘报

3286.41点,下跌68.86点;深成指开盘报12104.31点,

下跌400.20点,成交金额285亿, 658只个股下跌,54

只个股上涨。

2008年3月18日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月19日沪深大盘双双高开,沪综指开报3746.05点,上涨

77.15点;深成指开盘报12767.97点,上涨278.95点,两市

共有1196家上涨,297家持平,169家下跌,两市共成交9.2

亿,较昨日增长近一倍。

2008年1月16日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月17日沪深大盘继续低开,沪综指开报5235.91点,下跌

54.7点;深成指开盘报18173.99点,下跌178点,两市共有

181家上涨,291家持平,1183家下跌,两市共成交14亿,较

昨日增四成。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

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

分点。

12月21日两市小幅低开,沪综指开盘报5017.19点,下跌

26.34点,深成指开盘报16542.93点,下跌82.48点,沪

市上涨165家,下跌587家,深市上涨101家,下跌447家。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0.27个百分点。

9月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成

交额1687.52亿。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成

交额882.45亿。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0.27个百分点。

8月22日,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

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

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

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0.27个百分点。

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

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

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

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

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

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

分点。

5月21日开盘:3902.35低开127.91 报收4072.22 涨幅

1.04%。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0.27个百分点。

3月19日,开盘:2864.26 报收3014.442 涨幅2.87%。

2006年

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

“红色星期一”,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

1558.10,收盘上涨0.20%。

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

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

大涨1.66%。

2005年

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

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一年期存、ā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使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

10月29日点。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

10.98%。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

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第二章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证券投资分析的关键,以内宏观经济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基本走势,只有正确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一般上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我国近阶段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经济外部环境对一个公司的盈利影响相当大,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景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传导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将比较艰难,证券投资自然也应该谨慎,降低投资规模,避免投资一些业绩下降较快的公司;相反,如果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公司和行业的利好消息不断,自然在证券市场上会有更多更好的盈利机会,应该积极挖掘投资机会,加大投资力度,取得较丰厚的投资收益。 (2)近阶段通货膨胀预期还是通货紧缩预期?不仅仅因为通货膨胀将直接地、较为深刻地影响到一些行业,如有色资源类企业将在通胀中获益,相比之下,原材料成本较高的制造企业则因为高成本而盈利利润微薄,所以通货膨胀将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同时,控制通货膨胀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通胀将会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政府可能会采取收缩流动性,扩大IPO数量,减少财政支出等政策措施,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上的资金量。 (3)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发展规划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包括哪些行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政府的经济工作重点在哪些行业?举个例子,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之前,我国在沿海一带大面积规划布局核电站建设项目,自然长期利好核电行业,一些核能源概念股都走出好几年的长牛行情。但是因为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核辐射污染严重,国内一些未建的核电项目被全面停止,对核电概念的股票是绝对的利空,应该及时清盘该类股票,观望为主。 (4)国际市场情况。一方面因为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经济往来密切相关,如果欧美国家经济繁荣,不仅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而且也利好海运行业,并且通过产业链影响到其它行业。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市场也在相互联动,如果欧美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股市不断上涨,我国的股票大盘指数也将随大势不断攀升。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宏观经济面的判断极其重要,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宏观经济面的变化。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证券市场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许多学者说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更多的跟政府重大政策制度有关,证券市场不能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变化。特别经过2011年的下跌,我国股市从2001到2011年的十年“零涨幅”,大部分股票复权价不及2001年的最高价,但是这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十年,我国GDP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长,所以有许多人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自然站不住脚。 但是,如果能认真深入分析每次的大涨大跌,或者一些股票处于长牛状态,投资者买入睡大觉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一些股票却一直阴跌不止,其中原因还是离不开基本面的变化,离不开宏观经济面的变化。东方电气生产核能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在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核电风电新能源的背景下,该股股票价格从2001年8元左右的价格涨到2011年的复权收盘价73元,这难道不是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下的股票走势吗?又如,2008年年底以来,医药股走势基本上强于其它行业的股票走势,这个走势既与医药行业本身特点有关,也跟我国不断扩大医保范围,争取全民能享受到医保政策有关。 所以,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不要拿GDP的增长与股票的增长相比,作为投资者更需要深入分析各个行业在不同宏观经济下的不同变化,才能更加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经济总量(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能概括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貌,对更多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从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方面,可以更清晰地判断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状态。这些总量指标包括,构成整个经济各单位产值总和的国民收入,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总和的总投资,经济活动中各单位消费总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 其一,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 其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经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使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 其三,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转移证券市场,致使证券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因此,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降低,证券发行价格趋升,从而产证券市场扩容的动力,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上述影响过程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当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资金增加时,通过金融中介,最终通过企业、居民相应增加证券市场资金;当证券市场收益上升或资金增加时,会反过来促使有关企业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甚至增加企业存款或货币市场投资。 2、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缓慢而低效的,但也是深远的。 其一,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家预算

的重点支出项目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之一般行业更具有优势,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该公司的股票一般会上涨并伴随着大成交量。另外,财政赤字还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可以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其二,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税收制度可以调节和制约企业间的负税水平,税收还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税收主要通过两方面影响证券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如果一国的税负增加,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一国的税负减少,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又会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增加,又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 其三,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行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 其四,财政补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发行债券、股票公司的影响来实现。财政补贴是公司实现扭亏的捷径从而影响该公司的股票,再者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的增加使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水平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首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 先,从2011年开始在“国际资本流动变异”、“全球经济复苏受阻”、 “货币政策回调” 、“国内各种刺激政策全面回收”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加码”等多重因素下,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一)政策定调“稳中求进” 经济工作突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宏观调控政策上延续今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并且明确政策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货总量的合理增长。从2012年期经济政策定调虽然没有全面宽松,但至少比2011年改善了一些,货币政策也已从偏紧缩进入中性略松。2012年我国经济和物价将出现双降,GDP和CPI涨幅均低于2011年。初步预测,GDP增长8.8%左右,CPI上涨3.5%左右。 (二)流动性改善,但力度有限。 信贷规模扩大对冲热钱流出以保持流动性稳定,2011年12月5日降准主要原因资本外流所至,未来降准的程度视资本外流情况而定。实体流动性在未来库存回落下也将会有所改善。总体来看,明年信贷规模预计在8万亿以上,且未来随时可能提高信贷规模来对冲资本外流,流动性在2012年总体上会有所改善,但流动性回升的幅度将远低于2009年。 (三)政策趋松,否极泰来,但底部弱势震荡格局难以迅速扭转。欧洲经济恶化拖累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加速,政策趋松但力度远低于08年;预计2012年企业盈利增速10%,给予估值11倍。市场的指数中枢在2300点附近,上下各400点的波动区间,股指总体将在1900-2700范围内波动。2012年全年是一个震荡市,把握结构性机会,时间段上把握上半年政策松动下的上涨机会,规避下半年受海外形势恶化而回落的风险。 (四)行业配置策略:从受益政策和消费角度寻找看好的行业。首选,受益政策扶持的行业,重点看好文化传媒、节能环保和农业;其次,紧缩政策放松重点受益的大市值银行板块;还有,消费需求稳定且受益成本下降的行业,重点推荐食品饮料、医药和旅游。 二、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在恢复的过程中再度遭遇困难。次贷危机爆发及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全面复苏尚且有待观察;受债务危机拖累,主权国家面临高偿债压力、银行

证券投资工具及其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章证券投资工具 第一节证券概述 一、证券的定义 证券是各类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的通称,是用来证明证券持有人有权依据券面所载内容,取得相应权益的凭证。 二、证券的产生:两条思路 1、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行来理解 ?什么是国民经济循环? 所谓国民经济循环,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作为社会整体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并存、继起以及不断往复的运动过程。 漏出的部分如何转化为企业的注入呢?通常有三种形式:1)自我积累。即经济活动的主体各自将持有的储蓄转化为自身投资。 2)直接融资。即不通过中介机构的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融资行为。 3)间接融资。各部门直接通过某种专门的媒介主体,将储蓄间接转化为投资。它主要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来完成。 这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货币资金融通行为就是金融。金融产生之后,国民经济的产生便有了新的模式: 2、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理解 三、证券的本质特征 1、证券资产是一种金融商品。 2、证券是一种代表所有权或债权的资产 3、证券资产是一种虚拟资本 四、证券资产的投资特性 1、流动性 2、收益性 3、风险性 五、证券的分类 (一)按发行主体不同 1、政府证券 2、金融证券 3、公司证券 (二)按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1、货币证券 2、资本证券 3、货物证券(三)按上市与否分 1、上市证券 2、非上市证券 第二节股票 一、股票的性质和类别 1、股票的定义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2、性质所有权凭证无还本期收益不固定 3、种类 (1)按股东权利分普通股经营管理权盈余分配权优先认股权剩余资产分配权 优先股优先分配股息优先分配剩余资产其中,优先股又分为累积优先股与非累积优先股;参加分配优先股与不参加分配优先;可转换优先股与不可转换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与不可赎回优先股;股息率可调优先股与股息不可调优先股。 (2)按有无表决权分 有表决权股票如普通股 无表决权股票多为优先股有面值股票 (3)按有无面值分 有面值股票 无面值股票又称比例股票 (4)按是否记名分 记名股票背书转让,如法人股,国家股 不记名股票可自由转让,如社会公众股 (5)按投资主体分 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 (6)按购买人分A股B股H股N股 第三节债券 一、债券的定义 债券是由社会各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利息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二、债券的性质及其特征 (一)债券的基本要素 1、面值包括币种与票面金额 2、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发行价格=票面额 溢价发行发行价格>票面额 折价发行发行价格<票面额 3、利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公开市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常用工具。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因准备金不足,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央行按贴现率扣除利息后放款,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再贴现率政策往往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政策结合一起执行。 3、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素有货币政策巨斧之称,在货币乘数的作用机制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会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地收缩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 加息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 (1)国家预算 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价上扬,近年,我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类上市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全国财政收支差额10500亿元。 (2)税收 通过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减税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了股市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股价趋于上升。全国财政收支差额10500亿元。 (3)国债 在不带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缓解了建设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总体经济向好,有利于股价上扬。同时,国家采用上网发行方式有从股市中分流资金的作用。 2.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总结: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完整word版)证券投资学案例分析

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分析 目录 1光大银行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1.1光大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1.1.1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1.1.2各项经济指标所折射出的信息 1.1.3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1.4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2对于银行行业的分析 1.2.1目前银行行业的发展状况 1.2.2国家政策以及相关行业对于银行行业的影响和机遇 1.2.3目前银行行业的竞争情况 1.2.4银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1.3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 1.3.1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分析 1.3.2公司的经济区位分析 1.3.3公司产品分析 1.3.4SWOT分析法的运用 1.4对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 1.4.1偿债能力分析 1.4.2增长能力分析 1.4.3盈利能力分析 1.4.4市场价值分析

1.1 光大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1.1.1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以下中国今年m1和m2的数据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势头放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中国经济呈现出下行的趋势,不利于光大银行股票的运行。 目前中国政治局势稳定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利 于利于股票市场的继续发展,不利于推动证券市场价格的上升。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制度和监管体制正在向健 全的向发展,会为股票市场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动股市的健康良性发展。 经济周期. 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繁荣的阶段,使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上升,目前股票市场里的投资热情不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也不够高,从而促使证券市场价格小幅下跌,并且屡创新低。 1.1.2 各项经济指标所折射出的信息 (1)GDP 由下图可以看出,近年来的GDP增长率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随着整体经济的下滑而变得较为恶劣,股息不断下降,投资风险逐渐变高.同时,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不良的预期,投资积极性相对降低,从而减少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下跌。并且,随着GDP的持续增长放缓,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减缓了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对证券投资市场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宏观经济的运行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总体运行态势。 下面我将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两方面论 述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对证券投资市场产生影响。 一.宏观经济的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是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因。通过中国股市10余年的发展经历,我们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1.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利率与股票反向。利率下降时,股市上涨。利率上升时,股市下降。在08年10月9日,央行存款利率为5.58%(5年年利率),当时沪市指数为2100点左右,而后央行存款利率一调再调08年10月30日为5.13,11月27日为3.87,12月23日再次调整为3.60。那么股市中表现出明显反应,股市从最低点1600点左右涨至今天的近2900点。从这一变化,足以证明利率对股市直接的影响。究其原因,利率上升公司借贷成本增加,公司因融资能力相对减弱不得不选择缩

小缩小生产规模,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股票价值因此下降。同时,利率的上升使得场内资金转向银行和债券,也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反之,利率下降,股市上涨也是同样的道理。 2.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下调,从人民币汇率走势图来看(见图1),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汇率下调幅度最大,2007年12月的汇率为美元兑人民币7.3:1,当时的上证指数为5200点左右。一年后,2008年1 2月,汇率为6.83(之后汇率一致在6.83附近)而大盘在1600左右,大盘缩水3600余点。不得不承认其中汇率下调是大盘大跌的原因之一。 (图1) 汇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对于股市来说,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利润受损,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一驾陷入困境,股市自然下跌。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如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概述 一、基本分析的概念 分析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据此预测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判断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基本分析的内容 基本分析注重于证券价值的发现,力图用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变动.

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中短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即由一定时期股票的总量和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股票的数量 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由已上市的老股票和新上市的新股票构成。 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 (二)证券市场的需求方 ——证券市场投资者(资金数量) 1.使得证券的发行有了保证,直接融资渠道得以建立。 2.证券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保证了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转换的连续性。 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机构投资者:一切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 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1. 股权分置改革 2.《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 3. 融资融券业务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在转型经济体中,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 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2.结构分析法 分析对象: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2.工业增加值 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分析意义——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3.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失业率的上升或是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失业率高,意味着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4.通货膨胀 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