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

【内容摘要】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有限,追求生命的无限,启迪死亡的积极意义,方能不负青春,不愧生命。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对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内的几所大学生的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我已经形成基本了解。但对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和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生命教育

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目标。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二)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4月进行的“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选取几所大学,然后再在这4所高校内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通过网络回收,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由本人回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网络问卷50份,纸质问卷5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达100%。全部问卷经过仔细阅读后,利用人工分析统计。

(三)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中,全部是大三学生,性别比例适当,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文科生占61%,理科生占39%。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描述

(一)对自我了解的认识

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人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其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终,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知就是对生与死的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是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基础,只有对自己具有积极正确客观的认识,大学生才能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调查显示,只有57%的大三学生“对自己很满意,很喜欢自己”,当问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

压力或者你与他人发生矛盾是,你怎么处理”时,40%的人会选择一个人独处,只有20%的人会选择跟父母或者老师、朋友倾诉。面对问题和矛盾,相当大一部分人“感觉到有压力,没有信心处理好问题”。觉得“现在生活单调无聊”的占23%,“生活有时有乐趣,但不是很多”,的人占75%。

阿当代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中,但却面临着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但却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基本方法。而且由于学生的自尊心和学校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在觉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老师和朋友的帮助。调查显示,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压力“很好”和“一般”的只占43%。38%的大学生不懂基本的自我调整心理的方法。在“生活中常感到有压力,知道该如何缓解”的占24%,“不知道如何缓解”的占36%。

性别差异和知道缓解压力以及寻求帮助的答案分析表明,男生在面对压力时,多半会选择独处,会主动向朋友或家人倾诉的只有7人,跟女生的15人相比,少了8人。而且,在生活中男生常常会感到压力,但却不知道缓解。但相对来说,男生在自我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要强于女生。95%的男生都表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现实中的压力居首位的是“就业压力”(30%),接下来依次是“学习上的压力很大”(28%),“感情压力”(15%),“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12%),“与父母的关系紧张”(8%),“与教师难以沟通”(7%)。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必须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二)对死亡的态度

大学生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的增加,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日渐成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愿意活着,虽然有时候这种态度不是很积极。同时少部分的大学生选择死亡是认为“死要死得有价值”。但对死亡的关注还仅仅限于自身,是相当狭隘的。

调查显示,59%的大学生认为是“自己的性格”影响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只有12%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校的教育和帮助”或者“父母或家庭的影响”。当处于生与死的选择时,34%的大学生选择“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有5%的大学生选择“死要死得有价值”。虽然在调查的样本中只有3%的人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当问及“对自杀的看法时”,86%的大学生选择了“当生命已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自己,大学生对其他人的生命表现出近乎残忍的冷漠。只有6%的人会在发现身边的人萎靡不振的时候,“主动关心和了解困难”。

性别也对死亡的态度有所影响。相比于女生,男生对死亡的态度相对要极端。18%的男生认为“死要死的有价值”,同时男生对于他人的生命也表现出较少的关注。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只有三人会在他人表现出萎靡不振,自闭离群时,主动关心和了解困难。而女生却占了17%。“对于自杀的看法”,4%的男生“自杀是对亲人、朋友的背叛”。

调查显示,大学生轻视生命的原因居首位的是“学习和就业压力”(57%),接下来依次是“感情上受到打击,无法恢复,一时想不开”(14%),“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10%),“人际关系差”(5%),“生活压力大,比如经济问题”(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1%)。大学生处于生活与学习的交叉点上,学习和就业压力始终是大学生的首要问题。其他方面,比如感情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观念和死亡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生身上。贫困生的自尊心较强,比较好面子,一点感情受挫就可能导轻生。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交往较少,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三)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

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很狭隘,而且对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抱消极态度。认为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系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本不起作用”的占76%,只有12%的人认为“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当问到“你觉得现行高校生命教育主要需要加强哪些方面”时,“生理卫生教育”排在首位,占43%,其他分别是“逃生教育”(25%),“交通安全教育”(5%),“心理教育”(3%)。

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教育大多都是融合在其他课程中的。有的学校是设在选修课上,有的学校通过开展讲座,进行专门的教育。相对于学校,家庭在这方面也涉及较少,很少家庭会将生命教育作为专门的话题在教育中提到。18%的家庭或学校会经常提及死亡观。

在这一问题上,男女生的差异没有特别明显,文理科的学生也基本相同。

三、研究结论和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2.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和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狭隘,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

3.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对高校的生命教育不是很信任和理解。高校生命教育有待提高。

(二)对策——给予生命有限性的教育。

别尔嘉耶夫说:“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因为有死之。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意义与终点相关。假如没有终点,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世界上存在无限的生命,那么在这样的生命中有意义。”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对我们只有一次,才更能显示我们生命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的生命教育,应该是基于生命有限这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死”而“思生”,启迪死亡积极的人生意义。

人生有生有死,有始有终。死是对生的告别,它是生命历史的最后一幕,而且是必然的一幕。对待死亡,虽然大学生受过较高等的教育,但仍是回避得多,把死看做不吉祥。对死亡的避讳,其实是暗含着对死亡的恐惧。

“所谓死亡,必须用组成生命的自然动力加以解释。如果抽离了生命的意义,死亡也没有意义而言。死亡之所以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无非是因为它加入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关于死亡的一切思考,都反映出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①面对死亡,有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彻底的悲观主义。既然人生的最终结果是死亡,那么不管贫富差距,人高尚与否,最后都不过是他作为“荒冢一堆草”。这种态度使人会彻底的放弃人生,或者及时享乐,消遣人生。另一种是积极乐观者。既然生命短暂易逝,人生只有一次,那么,人生在世就应该活得更有意义,使日后死而无憾,而且对后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正因为死是必然的,而对待死亡又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所以,正确的认识死亡的意义就显得尤其重要。马克思说,“死就意味着死”。②死为生之始,亦是生之终。自觉到“死亡”,便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自觉,因而也成为对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死亡教育就要使人“向生”而“思生”,教人面对必然的死亡,度过充实的人生。

死亡是人生的大限,正是因为人生有死,才显示了生的珍贵。所以,死亡教育强化死亡意识,不是使人死亡,而是教人珍惜生命,过好有意义的人生。对于大对数的人来说,死亡似乎难加入,大家把死亡视为不吉祥而回避,平日并没有死亡意识。因此,放纵人生,浪费

生命时有发生。一旦人生走到生命的尽头,死亡意识骤然上升,才方觉人生的珍贵,但为时已晚。为了使大学生珍惜现在,珍惜人生,就应该强化他们的生命死亡意识,这也是德育意义上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

2.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

课程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思想。同时,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上生命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可以预防自杀和他杀行为的发生。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教师,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教师跟学生朝夕相处,是相对来讲比较了解学生的群体。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教育,使他们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经济和就业等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将自杀等念头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为一体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时刻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3.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聊,不充实,毫无乐趣。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增加学生与人交流的机会,充实他们的课外时间,可以有效地分散大学生注意力,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爬山等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发泄的出口,及时的解决问题。

4.重视生命教育电影

影视文化教育是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提升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是在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领悟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热爱生活、尊重他人,葆有宽容与友善之心,形成和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优秀影片的播放,可以达到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生命与生活的质量、探讨死亡的意义的效果,比单纯的德育的说教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很方便就获取信息。利用影视文化进行教育,不仅可以避免机械的说教,而且可以有趣的获取知识。同时面积较大,内容也更丰富。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加强生命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活得更有意义,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生命教育问题,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注释】

? 艾温?辛格著,郜元宝译,《我们的迷惘》,第7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0页,人民出版社,1972 ? 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第366—36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①艾温?辛格著,郜元宝译,《我们的迷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③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④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调查报告,上海政法学院宣传部? 连淑芳上海大学社会

科学学院? 魏传成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 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今的教育改革并未真正解决,反而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教育何去何从,如何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是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所应关注的。我们相信, 只要理性地思考, 扎实地实践,中国教育就一定会走出困惑,步入新的天地! 关键词:中国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从古至今, 教育在人类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与个人的人格发育、品质形成、知识增长有关, 也与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有关。中国社会现在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青少年犯罪率偏高;腐败问题严重;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很多中国人科学素质缺乏,迷信,盲从,没有明确的精神支柱,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心理焦躁等。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教育问题体现了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相当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但只有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那么.当前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宏观角度看: 首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 其次有限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四宏观的教育决策有随意化的倾向导致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就幼儿教育而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从事的活动本应是“游戏” 而非“学习” ,对幼儿而言,培养良好的体质,发展健全的心智与塑造完善的人格,才是幼儿教育的使命。认知潜能的过度开发造成儿童智力过早成熟与定型: 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被忽视. 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仅造成儿童发展的片面化,也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就基础教育而言,首先,教育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不和谐音; 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任重道远: 第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都越来越突出。 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教育的步伐才能坚实稳健.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相对葵缩,这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低素质和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国产业优化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应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学学院如花开”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带来效益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程燕 湘潭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411105 摘要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一种自觉感悟和态度,是 生命教育的高级层面。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尚在蹒跚行进期,需要加大政策扶 持力度,强化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在体验 中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利用多途径打造全方位生命意 识教育空间,以切实推动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6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74-5884201312-0023-03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 成长方面却存在缺陷郑晓江,2011。 资料显示,自杀成为 15 岁至 34 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占自杀死亡人数 的 19 肖水源,2007;每年至少有 100 名大学生轻生,自杀未遂者为自杀 死亡人数的 10-20 倍,潜藏着自杀意念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费立鹏,2007; 大学生自杀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生命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加强高校生命 教育力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并无统一界定, 呈多样与模糊状态。 一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 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 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郑晓江则认为,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 生活、 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 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 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 刘济良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 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 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 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 煌。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生命教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纬度、 多层次的内容体系。 生命教育涵盖了一切为了生命的教育,关涉一切有生之命,为了生命 的一切,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式,其宗旨就在 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21T09:37:55.5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高洁李晓敏(通讯作者)杜玉凤曾超超梁明明[导读] 帮助其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设定人生目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进而提高其生命意义感水平。(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名大一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感的调查。结果:大学生不同性别、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倾向在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在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30-0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 Gao Jie, Li Xiaomin, Du Yufeng, Zeng Chaochao, Liang Mingming. Cheng De Medical University , Cheng De 067000 , Hebei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00 freshman students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whether for class cadres, whether there is a clear career tendency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 of the sco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cores of the only child and place of origin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P>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eaning in life,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life meaning education. 【Key words】The Meaning in Life;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Influence factor 近年来,大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据调查,自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2],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生命意义感的缺失[3]。生命意义感是人们领会、理解或看到生命意义的程度,并觉察到自己生命的目的、使命及首要目标的程度[4]。当生命意义感缺失时,会导致空虚、无聊和厌烦的情绪体验[5]。相关研究显示,生命意义感不仅对生活满意度、希望感、心理健康等[6-8]有积极的正向预测作用,还与无聊倾向、自杀意念等[9,10]密切关系。Reker[11]指出,个体的生命意义是预测健康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李旭[12]的研究显示,70.7%的学生缺少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堪忧。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感知生命的目标和意义,提高自我认知,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抽取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的本科一年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剔除无效问卷),平均年龄为(19.88±1.39)岁。 1.2 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倾向,用于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2生命意义感量表选用Steger编制,刘思斯、甘怡群于2010年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aire,MLQ)[13],该问卷由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个分量表组成。“生命意义感”高分表示被试觉察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寻求意义感”高分表示被试在努力找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标。该问卷共计9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从1~7分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范围9~63分,分值越高表明个体生命意义感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754,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96和0.779。 1.3 质量控制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施测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及填写的注意事项,再确认被试理解无误后,统一发放问卷,填写完成后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当场收回。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 男生在生命意义感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x-±s)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大学生生命意识特征及对自杀态度的影响

大学生生命意识特征及对自杀态度的影响 摘要:考察大学生生命意识特征及对自杀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 命意识总体水平较好,五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大学生生命意志呈现倒U型结构特征;生命意识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有着显著的相关,其中对自杀态度影响最大的是 生命责任,其次为生命意志。这对我们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和有针对性开 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自杀态度 生命意识淡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研究表明,自杀与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有关。从多起大学生自杀案例可以看出,心理障碍一 直伴随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前一段时间。自杀态度是指个体对自杀行为和自杀者 所持有的一种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一定的社会群体的自杀率高低与该群体的 自杀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Dneiel Stein等人在对青少年所做的自杀态度的心理社 会背景的研究中发现,增高的自杀风险和对自杀的积极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大学生生命意识特征及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对我们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和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1、问题提出 人们对生命意识的研究开始于对生命教育的探索。1979年在澳洲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S)奠定了“生命教育”的基础。1996年我国 台湾地区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杀案件,引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 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香港受到英国的影响,对生命教育也较早给予了 极大关注,对青年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主要贯穿于其公民教育中。目前,国内有 关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 我国生命意识的研究伴随生命教育的发展而开始探索。国内学者章坤认为, 生命意识是个体基于自身体验形成的对生命的体认和理解,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待 生命的态度和行为,制约大学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质量。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包括 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生命责任和死亡认知。许海元学者 从生命存在意识、自杀行为认知、生命价值感、自我生命体验、对安乐死的态度 5个维度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调查,并认为生命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建立正确生活目标,积极探索生命价值,提升生命价值感。 目前我国心理学者对生命意识的研究仍处于理论论述阶段,研究量表稀少及 缺乏大规模数据的支撑,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实证研究很缺乏。笔者针对目前 许海元等学者编制的大学生生命意识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生命意识五个维度进 一步丰富和修订,探讨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特征及对自杀态度的影响,以期为大学 生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我们从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中随机调查了568人(剔除无 效问卷后)。调查对象所学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 个学科门类,8所高校包括了师范与非师范高校,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独立学院,既考虑地域因素,也考虑办学层次因素,保证样本取样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样本中男生320人,女生248人,农村343人,城镇225人。 2.2 工具 在编制大学生生命意识量表时,笔者根据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解构,于文献探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1.我国发展高校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2.199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各国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教育问题同样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关注全民教育现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发展,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招生1180.7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75万人,在校学生2908.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21万人,而高等教育共招本科、高职(专科)学生542.82万人,统计数据说明每5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见图(一)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历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有着接受高 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普及高等教育也就迫在眉

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教育,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试点高校的办学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目前开展高校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做了一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网上招生简章和调查问卷。 4.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相继建立 5.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担 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为高等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6.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

大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的实证研究 研究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以生命意义为视点,探索了核心自我评价与生命意义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作用情况。通过对生命意义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挫折承受力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的验证,探讨高校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于挫折承受力存在直接效应,生命意义在核心自我评价对于挫折承受力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标签: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挫折承受力 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最为迫切、最为关注人生态度、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生命意义作为一个新兴的观念渐渐地被人们熟知,生命意义(Life Value)是指关于生命存在及生命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1]。大学生对生命越热情,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较少有焦虑、紧张和恐惧感,偏执的想法也较少。对于挫折承受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核心自我评价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相关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存在相关,并且对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由Jude(1997)等人提出,核心自我评价(coreself evaluation)由四个因素构成:自尊、自我效能、神经质、控制点。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杜卫、张厚粲验证了核心自我评价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存在,表明这一概念所具有的跨文化的普遍特性[2]。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善于利用它们的资源,能全身心地投入并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也就是说积极的人格导致积极的动机和行为方式更能趋向成功,挫折承受力较强,反之,消极的人格导致消极的动机和行为方式最终转向失败,挫折承受力较弱。 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偏低,而由挫折导致的消极事件与日俱增,已经逐步成为社会性问题。对增强个体挫折承受力的研究,不仅体现了对现如今大学生轻视生命这一社会问题深刻的洞察,也是一种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积极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利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生命意义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挫折承受力间的中介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市和哈尔滨市等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随机发放1 5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 236份,回收率为82.4%。剔除漏答、错答问卷后,得到实际有效问卷944份,有效率为94.12%。其中,男大学生483名,女大学生461名;大一学生490名,大二学生454名,所有被试年龄为21.22±1.017岁。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2655952.html,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作者:杜文姬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受教育水平的现状,进一步根据不同年份的截面数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受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及城乡差异。同时依托上述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五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育水平城乡差异问题对策 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迅速掌握先进技能、把握发展机遇,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此外,教育事业还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可用人才的重任。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06年新的《义务教育法》的提出,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这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不断摸索和调整,当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从而以此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技术路径方面则主要是通过中考、高考等国家级考核制度的层层选拔,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此实现教育制度预期的目标[1]。 一、受教育水平现状 随着全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当中文盲率降低至4.99%,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达到27.84%,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口占比为 67.17%。其中,东部地区文盲率为4.05%,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30.95%,小学初中 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5%;中部地区文盲率为4.82%,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27.07%, 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8.11%;西部地区文盲率为6.80%,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 为23.19%,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70.01%(表1)。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较高,且文盲率最低,中部地区文盲率和受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与全国值相比变化不大,而西部地区虽然受义务教育水平占比最高,但文盲率和高等教育占比与全国值相差甚大,说明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依然十分被动①。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091-6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

一切作为。”[1]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本章要点: 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 活动容: 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

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 二、分组: 按树的种类分组(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 (一)参天大树 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 (二)树与人的对话 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 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活动目的: 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容: 1.盲人打棒球。 2.自我竞赛。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在心理层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在于协助个人发展建立有效的人际与人群关系的技巧,以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以及发展积极正向的自我和自我认同。终极目标是协助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生活。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法 活动过程: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纵观我国2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 这个认知不足,指的既是校方也有学生本身。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于是在部分学校及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为本的思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时之需。因此,对心理学不加重视,甚至将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混淆,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导致心理学形如虚设,成为了形式主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正是由于一中所提到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于是,校方在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时,也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水平很低。同时,我国劳动部门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时,考核与国外相比也极为简单轻松,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

响,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技术、手段等多数是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这样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往往难以消除。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 无论是政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还是学校内部的监管,检查评估次数过少表明了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对社会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检查评估就更少了。我国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师”等的职业执照制,但由于缺少对师资认定和培训工作的有效监管,导致准入条件过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对从业过程也缺少监管,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质量很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育要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宣传力度,让校方、家长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审核和考查,完善学校招聘审核制度,切忌鱼目混珠。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满足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 四、发展本国心理测量的技术水平,不再依赖于西方,生成完全适合我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心理测量体系,从而尽量避免了测量结果的

当代大学生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心得

当代大学生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心得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次班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

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转载自读后感;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情就像一件高妙的艺术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性生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激活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愈来愈迫切地感觉到,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紧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教育环节薄弱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口众多底子薄,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提高国民素质在农村人口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已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出现了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同时并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仍有不少刚刚达到温饱线甚至仍然在贫困线下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应以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让所有的失学儿童可以读得起书。在经济已有一定发展、具备基本完善的教学条件的农村地区,就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在这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读不起书"的物质基础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就具备一定的根据和基础。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6年5月发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进程中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想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人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