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

●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描述一个组织在特定的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财物资源)、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利润(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现金的来源、去向等)

管理会计信息:满足内部各个层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的会计信息

●(简答)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以凭证为依据

2.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

3.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具有及时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信息系统。

●处理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独立、客

观、公正、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对客户、同行、执业组织具有责任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简答)财务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外信息和非货币信息

●会计目标(我国):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指为了保证跨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

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

间。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已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

生产经营活动。

5.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内容)的具体化,它是根据交易

或者是想的经纪人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用于反应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的基本单位。

1.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济效益的资源。

2.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业务。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占有、收益、

处置、分配)

【以上为财务状况会计要素,以下为经营成果会计要素】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五官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益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等式:【备注: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什么都不是)】

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循环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所的标志或项目。【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会计账户: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并具有一定改格式,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

会计事项的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纪业务缩影起的资金变化情况,必须相互联系的在有关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1.账户设置完整全面,构成一个账户体系;

2.对于每一项会计事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

3.按照试算平衡检验全部记录是否正确

●借贷记账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分录:对每项会计事项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确定会计事项所涉及账户一级应在账

户中等级的应借应贷金额,然后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分录表)

●过账:会计分录中金额分别向帐户登记的步骤

●试算平衡:结算出一定时期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

资产总额等与负债总额

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的记账规律,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

●平行登记原则:

1.依据相同

2.期间一致

3.方向一致

4.金额相同

●会计循环:1)填制原始凭证,记录经纪业务;2)过账;3)试算平衡;4)账项调整;

5)对账;6)结账;7)财务会计报告

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现金实际支付作为标准。

1.优点:计算手续简便

2.缺点:收入费用比较计算的净收益不能正确表示经营成果/不利于经济核算/资料缺

乏可比性

P.S.此章我猜没有什么名词解释,多是方法论内容,此处记录为容易混淆的会计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借方登记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贷方等级企业出售、转

让及收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增值税不考】

●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支付或发生但是应该分歧探入当月和以后各月的成本费用

●预提费用:按月提取尚未支付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凭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文件。

●原始凭证:证明经纪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财会部门根据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作为直接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日记账

●分类账

●备查账

内部控制与财产清查

●内部控制: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防止、发现、

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国家财政纪律和本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等在企业内部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

●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内部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督

●账实不符原因:1)账簿记录;2)实物管理;3)自然因素;4)其他原因

●财产清查的作用:

1.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有效实施,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保护财产安全完整,促进资财充分使用

4.促进企业遵守财政纪律和信贷结算制度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向使用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1.质量要求:真实、准确

2.时间要求:根据规定

3.形式要求:

4.编制要求:核查一致

●资产负债表:将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1.静态报表

2.反应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于结构,以及资产来源的构成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动态报表

2.收入、成本、费用的关系

3.不同时期比较分析发展趋势

4.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现金流量表: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变化

1.作用:

a)现金流入流出原因

b)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

c)未来获取现金能力

d)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e)不涉及资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2.现金:现金及随时可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

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 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 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 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7。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8。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 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9。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 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10。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 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1.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 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12.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 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3.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 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4。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 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15。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6.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 的核算方式。 1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 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18.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9.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20。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1。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 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22.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23.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会计学简答及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名词: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24.会计循环: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周而复始的转换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自学考试成本与管理会计学练习册 名词解释 简答题答案

上篇成本会计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记录型成本会计:早期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 经营性成本会计: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生产成本的日常控制与核算,更要做好成本预测、规划和决策工作;在做好事前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事后的分析与反馈,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形成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 成本会计。 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 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 出科学的估计。) 成本决策:是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 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围,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行为。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 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 简答题 1.什么是成本?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什么? A:成本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概念,它是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成本的经济实质从理论上讲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生产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2.成本的开支围是什么?它与成本的经济实质有什么差异? A:成本的开支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围与这种理论上的成本所包括的容是有一定差别的。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非生产性支出从实质上看,并不形成产品的价值,它不是产品的生产性耗费,而是纯粹的损耗,按其性质并不属于成本的围,但是考虑到经济核算的要求,应将其计入成本,使之得到必要补偿。 3.早期成本会计阶段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A:①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②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③建立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办法④制造业根据生产特点,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或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成本⑤组织方法 4.近代成本会计阶段取得了哪些进步? A:在这一时期,成本会计的应用围从原本的工业企业扩大到了各种行业,并广泛应用于一个企业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企业的产品销售部门。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成本核算发展到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但是,它只是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营效果的问题,而未参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5.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性成本会计有哪些容? A:①成本的预测和决策②进行目标成本计算③进行责任成本核算④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⑥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 名词解释 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生产费用: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的劳动报酬之和。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基础会计学》常用名词解释、解答题

会计要素:是指对企业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在数量上,所有者权益=资产- 负债 公司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六要素,按其内部性质和经济管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分类的具体项目。 会计账户:简称账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门别类地记录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会计科目内容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及结果,具有一定结构的账页,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工具。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企业应该入账的每一笔交易或者事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记账方法。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指记录交易或者事项,明确经济责任或者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间接或者直接依据的书面凭据和证明。 原始凭证:亦称单据,是在交易或者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的,用来确定交易或者事项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计核算方法是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所采用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也是会计管理方法的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 ●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描述一个组织在特定的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财物资源)、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利润(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现金的来源、去向等) 管理会计信息:满足内部各个层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的会计信息 ●(简答)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以凭证为依据 2.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 3.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具有及时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信息系统。 ●处理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独立、客 观、公正、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对客户、同行、执业组织具有责任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简答)财务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外信息和非货币信息 ●会计目标(我国):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指为了保证跨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 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 间。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已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 生产经营活动。 5.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内容)的具体化,它是根据交易 或者是想的经纪人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用于反应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的基本单位。 1.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济效益的资源。 2.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业务。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占有、收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6.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7.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根据已经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8.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6.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什么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17. 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8.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将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 16.财务报告:是指以会计账簿记录为主要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将会计数据传送给信息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17.会计目标:是指根据会计的职能而规定的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18.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以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之后,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组织程序。 1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1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18.备查账簿:也称辅助账簿。它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为便于查考而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6.历史成本: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17.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18.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简答题】 19.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 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编制报表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 2、全面清查资产。 3、编制工作底稿。 4、对账。 5、结账。 20. 为什么设置会计账簿?可不可以用会计凭证代替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一般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是指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可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从外表形式上看,账簿是由若干预先印制成专门格式的账页所组成的。在会计实务中,按照记账规则根据会计凭证将会计科目填入某个账页后,该账页就成为记录、反映该会计科目所规定核算内容的账户,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账户对应关系来体现。 不可以用会计凭证代替账簿。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都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经济信息进行职业判断,运用一定的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规则,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记录在记账凭证上。但是,这 些记录在会计凭证上的信息还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为了把分散在会计凭 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归类反映,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 算资料,并为编报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就必须设置和登记账簿。设置和登 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19. 什么叫会计恒等式?简要说明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恒等 式的影响。 答: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任何 业务发生后都不会影响会计恒等式资产反映的是资金的占用 而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资金的来源 有一定的来源就必然有相应的占用 二者反映内容一致 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因此二者必然相等。综合来讲 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的变化可归为四类 资产与权益 负债加 所有者权益 同时增加资产与权益 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同时减少资产 内部项目有增有减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无论业务引起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如何变动 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间的平衡关系 即恒等式。 20.期末需要调整的账项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属于本期收入 尚未收到款项的账项调整 2、属于本期费用 尚 未支付款项的账项调整 3、本期已收款 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收入 款项的账项调整 4、本期已付款 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费用的账项 调整 5、属于本期支出 尚未支付税金的账项调整最后 根据发生的调 整事项编制调整分录 并过入分类账户 19. 设置会计科目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 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4)会计科 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5)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20. 王晓明大学毕业后,创办了一家企业,他自己有10万元存款,租了 一间房作为办公室,该月花费的租金为4 000元,支付各种办公费6 000 元,用银行存款购买了7 000元的产品,全部卖出获得12 000元,存入 银行。请简要说明上述业务的发生是否破坏会计恒等式。 答:1、注册时借银行存款 10万;贷 实收资本 10万 2、支付租金借经营费用--房租费 4000 假设是一个月的租金 贷 银行存款 4000 3、支付办公费借 管理费用 ---办公费 6000 贷 银行存款 6000 4、购入商品 借 库存商品 7000 税金略贷 银行存款 7000 5、销售商品借银行存款 1200贷 主营业务收12000 税金略 借 主营业务成本 7000 贷 库存商品 7000 月末结转收入和成本费用后 仍然是符合会计恒等式的 19. 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 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 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 记的内容。区别:会计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0. 马丁是企业财务的主要负责人,一次在复核时发现,由于会计小王不 小心丢了三张记账凭证,马丁在经过审核原始凭证后,批评小王工作太马 虎,同时让他重新填写三张记账凭证。另外一次,马丁在复核时发现小李 编制的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所附5万元的现金支票存根丢失,同时还发现有 几张现金付款凭证所附原始凭证与凭证所附张数不符,马丁立即让小李停 止工作,并且与他一起回忆、追查这张支票的去向。请简要说明马丁对小 王、小李不同处理的理由。 答:因为小王掉的是记账凭证,小李掉的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是内部单 据,原始凭证是外来单据。往往营私舞弊在外部单据的处理上更严重。 19. 为什么要编财务会计报告? 答:1)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 3)财务会计报告 可以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 4.)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 流量等信息,有助于管理层作出相关决策。 20. 请说明会计人员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信息加工处理成信息使用 者需要的会计信息所用到的具体会计方法。 答:编制会计凭证,即: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会计人员先审核,然后审核 完毕再编凭证,根据凭证登录账簿。月末可以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然后登记总账。总账再和各明细账簿对账。然后再编制报表。 五、【业务核算题】 21. 请根据某企业今年6月发生的如下业务编写会计分录。 (1)采购材料一批,价款19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答:借:在途物资:19000 贷:银行存款:19000 (2)以现金支付上述材料的运费500元,装卸费200元。 答:借:在途物资:700 贷:现金: 700 (3)上述材料验收入库,按实际采购成本转账。 答:借:原材料:19700 贷:在途货物:19700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分配材料费用,其中:产品耗用20 000元,行政 管理部门耗用2 000元。 答:借:生产成本:20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原材料:22000 (5)部分甲产品完工入库,实际生产成本30000元。 答:借:产成品—甲产品:30000 贷:生产成本:30 000 (6)企业销售甲产品一批,货款180 000元尚未收到。 答:借:应收账款 180 000 贷:销售收入—甲产品 180 000 (7)上述销售产品的货款180 000元收到,存入银行。 答:借:银行存款 180 000 贷:应收账款 180 000 (8)因违反经济合同,支付罚款1 000元,银行存款支付。 借:营业外支出: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9)以现金400元购买办公用品,当即交厂部行政科室使用。 答:借:管理费用:400 贷:现金:400 (10) 以银行存款5 000元支付甲产品的销售费用。 答:借:销售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11)摊销前已预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厂部固定资产修理费500元。 答:借:制造费用 500 贷:待摊费用 500) (12)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8 000元,车间管理人 员工资1 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1 000元。 答:借:生产成本—人工 8000 制造费用—人工1000 管理费用— 人工1000 贷:应付工资 10 000 (13) 提取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 2 000元,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费 1 000 元。 答:借: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固定资产折旧 3000 (14) 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账户。 答:借:生产成本 3500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500 (15)结转已经销售甲产品的生产成本40 000元。 借:销售成本—甲产品40 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40 000 (16)结算应纳营业税金1 200元。 答: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200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局1200 (17)将本月的各项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答:借:销售收入 180 000 贷:本年利润 180 000 (18)将本月的各项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大学《基础会计学》简答题总结

大学《基础会计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属性有哪些? 答案:(1)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2)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 允价值 2.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它有哪些优点? 答案: (1)复式记账法是相对于单式记账法的记账方法,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 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 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①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 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②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 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什么是存货的永续盘存制?其优缺点有哪些? 答案:永续盘存制是指对存货的增加和减少根据会计凭证连续登记入账,根 据账簿记录可以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优点:对存货核算严谨,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 缺点:核算工作量大。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5.期间费用账户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其中两个代表性账户。 答案:期间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一会计期间内所 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6.简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如“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甲材料”、“乙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都是用来反映原材料的收发及结存业务的。 (2)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 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是相同的,且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 应当相等。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账反映总分类账户核算内容增 减变化的总括情况,提供总括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反映明细分类账户核算内容 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提供的是某一明细项目增减变动的详细资料。 (2)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是明细分类账资料的综合,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提供的详细资料,对其 总分类账起着补充和说明作用。 7.期末账项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种?调整的会计基础是什么?答案:期末 账项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种类型: (1)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 (2)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3)已经收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收入; (4)已经付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费用。调整的会计基础是权责 发生制。 8.简述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 答案: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真实性;(2)完整性;(3)合法性;(4)合理性;(5)正确性;(6)及时性。 9.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及区别。 答案: 联系:两者都是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而且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会计学考试名词解释答案

会计学考试名词解释答案 会记:会计是一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记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渐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P4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P35 费用:费用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P36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项交易或者事项所引起的资金的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俩个或俩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P57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俩个或俩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的方法。P13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P34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既应收应付制,是以应收和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已经收入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而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收入或付出,都不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P78 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P187 记账凭证:是财务部门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记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记凭证。P193 收款凭证:是用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P194 日记账:即把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全部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P210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P285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P93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P278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相关重点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5版)》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相关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P4) 2.会计对象: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P8) 资金运动:是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1)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表现为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其内容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2)资产运动的动态表现: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结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3.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老师PPT)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单位。(P22) 4.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P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点)、实质重于形式(重点)、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P23) .

5.会计机构:是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机构。(P27) 6.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P33)相关:企业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构成。(P33)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P34)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P35)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P36) 7.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P45) % 8.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方式。(P53) 9.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57) 10.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项交易或者事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

会计学原理+简答题

会计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4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5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8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9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属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到,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10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帐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事业等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11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2 会计分录:是对每项交易或者事项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与金额的一种记录。 13 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用于对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工具,就是账户 14 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15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 16 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纪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17 试算平衡:是指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18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19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城的。 20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21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2“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3 “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24 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5 “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26“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7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8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30.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9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30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31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32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33 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34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5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36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37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38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39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40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41 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42对账: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 43.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向财务会计报告试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的书面报告。 二、简答题: 1 简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总分类账户和它下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明细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化和补充;总分类账户所反映的数据与明细账户所反映的数据的总额相一致,两者互相补充,及总括又详细的说明同一事物。要点:①登记的依据相同②登记的方向相同③登记的期间相同④登记的金额相等 2 简述会计核算方法的种类 答: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登记账簿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