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6 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 Ⅱ评分分值分为三组,分值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B组及C组的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C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B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B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动脉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而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变化,是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早期、有效指标。

标签: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

ICU重症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复杂多变,病死率较高,评估其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诊断参照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症医学会联合会议委员提出的定义[1]。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19~86岁,平均(58.7±19.3)岁;COPD 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13例,脑梗死12例,重症胰腺炎1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1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6例,脑出血患者5例。全组病例存活88例,死亡27例。按APACHEII评分分值分为A、B、C 三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ICU后,立即用GEMpremier3000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乳酸,6 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初始血乳酸-6 h血乳酸)/初始血乳酸×100%],同时取其24 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II评分分值分为A、B、C三组,分值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最新版本

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C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血肌酐)】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 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140-25)*65]/[0.818*132]=69 mL/min?1.73m2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问问专家 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Ucr:尿肌酐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 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7.2×Scr) 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8.5×Scr) 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814×Scr) 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96×Scr)

美国麦弗逊产品介绍(简略版)

美国麦弗逊保健品介绍(简略版) 美国大阔海牌深海鱼油软胶囊 取自深海冷水域的特种鱼类,经现代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内含高浓度,优质的人体必需的eg-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每粒(1000mg)中含:EPA 300mg、DHA 200mg。本品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脑血管。本品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及防腐剂 麦弗逊燕窝胶原蛋白肽饮品 含有人体所需小分子鱼胶原蛋白肽,源自日本新田专利提取的高活性小分子鱼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含量12000mg/100m,弹性蛋白则源自日本的深海鲣鱼心脏动脉球的弹性蛋白肽,含量为200mg/100ml,同时加入天然的肌肤保养品燕窝、γ-氨基丁酸,以及雨生红球藻等天然抗氧化成分,让肌肤重现青春的光彩,让你的真实年龄成为一个小秘密哦~ 1健古素 麦弗逊健古速,是新一代促进关节软骨生长的复方氨糖制剂,由美国麦弗逊全球健康有限公司原装原瓶引进国内。通过美国先进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蟹壳浓缩粉、鲨鱼软骨粉等),并添加牡蛎浓缩粉、凤梨蛋白酶、玉米浓缩粉等天然提取物配制而成。在有效补充人体氨糖,修复关节软骨的同时,解决了人体对单方氨糖吸收率不高的难题。 2益君素 全新升级版麦弗逊益君素,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是美国胃肠道专家研制的经典配方,采用国际领先的三层保护包埋活菌技术,保存了菌种活性,每片活性菌含量由原来的350亿株升级至极致含量400亿,多达11种符合人体胃肠道环境需

求的活性益生菌,并含有益生元及12种消化酶,一天一片,解决胃肠道问题。 3复合益生菌 麦弗逊复合益生菌,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独家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层重保护包埋活菌技术,保障了菌种活性,每片富含200亿株活性益生菌,并同时含有6种人体主要益生菌和5大消化酶,特别添加菊粉及B族维生素,增值有益菌,均衡营养,一天一片,胃肠无恙。 4卫常通 麦弗逊卫常通,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产品不仅含有天然萃取的菊粉,更特别添加酵素酶(发酵凤梨粉)、深海海盐,及十大人体所需的益生菌,大复方天然菊粉健康品,各种成分协同作用,形成天然屏障,能够促进人体更好吸收营养物质,更好的呵护胃肠道生态环境。 5蔓越莓 麦弗逊蔓越莓,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原瓶进口。本品精选北美原产地优质蔓越莓为原料,采用独家专利生物技术Bio-Shield?以341浓缩比例精制而成。不含激素及化学成分,并特别添加瑞典花粉及亚麻籽油,由内而外绽放女性光彩,被誉为女性天然的健康伴侣。 6虾青素(15mg) 麦弗逊虾青素,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其原料选自天然的虾青素——无污染的雨生红球藻,并采取美国先进的破壁技术,将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壁打碎,以达到释放虾青素的目的,并添加绿茶、小麦胚芽油、青花椰菜、红酒、石榴等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配制而成。麦弗逊虾青素每粒虾青素含量高达25毫克,并针对性加入儿茶素、维生素E、维生素C等多种抗氧化剂,复方成分共同作用,严防死守,防止自由基对心脑及全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 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内生性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每20g肌肉每日约生成1mg),因而血中浓度和24小时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排出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小管分泌肌酐不仅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在GFR下降时由小管分泌所占比例也将代偿性加大。因此严格来说肌酐清除率与菊粉清除率所代表的GFR值之间有一定出入,在健康人,Ccr比Cin的数值约高出15%,且这一差异随GFR下降程度的增加而扩大,这是肌酐清除率固有的一个缺点。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 标本采集与计算: 为排除来自动物骨骼肌和大量蛋白质食物中外源性肌酐的干扰,试验前应给受试者无肌酐饮食3天,并限蛋白入量,避免剧烈运动,使血中内生肌酐浓度达到稳定。 试验前24小时禁服利尿剂,留取24小时尿,其间保持适当的水分入量,禁服咖啡、茶等利尿性物质,准确计量全部尿量V(ml);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 Ccr= U×V/P(ml/min) 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l)÷(24×60)min U:尿肌酐,umol/L P:血肌酐,u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 编辑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目录 1概念 2正常值 3临床意义 4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5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尿肌酐、血肌酐的关系 1 概念

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1]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2正常值 成人 80~120ml/min;新生儿 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 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 (血肌酐) 3临床意义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4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目前在临床普遍应用的是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内生性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每20g肌肉每日约生成1mg),因而血中浓度和24小时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排出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小管分泌肌酐不仅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在GFR下降时由小管分泌所占比例也将代偿性加大。因此严格来说肌酐清除率与菊粉清除率所代表的GFR值之间有一定出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Scr(umol/L)]=[(140-25)*65]/[*132]=69 mL/min1.73m2 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Ucr:尿肌酐 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女性按计算结果×。

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 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 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 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 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 请教各位前辈这两个公式对吗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①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② 4小时留尿改良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用4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清除率。

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Ⅱ(APACHEⅡ)对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集入住ICU室的119例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段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1)不同APACHEⅡ评分段与乳酸清除率相关性:r=-,P30分组(D组)。(2)记录入院时和积极治疗后6h的血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公式:6h乳酸清除率=(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后6h血乳酸水平)/初始血乳酸水平×100%。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均数间两两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C组高于B组(P<),D组高于C组(P<)。见表1。同时分析两个指标的相关性显示:APACHEⅡ评分与6h乳酸清除率呈显着负相关 (r=-,P<)。表1 各组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6h血乳酸清除率的比较 死亡组中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而6h血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见表2。表2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清除率的比较 3 讨论 乳酸是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主要产生于骨骼、肌肉、脑、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泄。重症患者常有乳酸代谢紊乱,产生高乳酸血症。大量研究揭示血乳酸水平与危重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血乳酸越高,病情越严重,疾病的预后越差。由于患者肝脏、肾脏、既往药物应用史等基础状态不同,受到的应激强度也不同[1,2]。因此,动态观察血乳酸水平或乳酸清除率比单纯血乳酸指标更能反应机体的实际危重程度。有研究发现血乳酸浓度在24h内恢复正常水平的脓毒症患者几乎100%存活,而在6h内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的脓毒症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病死率。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增高,6h血乳酸清除率显着下降,二者存在显着负相关(P<) 。而在死亡组中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提示:危重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越高、6h血乳酸清除率越低,预后越差。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3~5]。Rivers等报道,6h内实施并完成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可以显着降低病死率,确诊后早期6h又被称为“黄

肌酐清除率有什么临床意义

肌酐清除率有什么临床意义 肌酐试剂酸的一种代谢的产物,肌酸和肌肉量是成正比的,人体的恒定的速度产生和释放肌酐到血液里面,然后通过循环进入肾脏,最后再通过尿液排出血肌酐,包括外源性肌酐和内生性的肌肝,而肌酐清除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判断肾小球功能是不是正常,在治疗肾病和预防肾病方面,都有着指导意义。 ★临床意义 1.判断肾小球功能有无损害及其程度。在成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80ml以下时则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若减至每分钟70~51ml为轻度损害;降至每分钟50~31ml为中度损害;减至每分钟30ml以下,为重度损害;减至每分钟20~10ml为早期肾功能不全,对慢性肾炎患者提示预后不良;减至每分钟10~5ml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每分钟5ml,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2.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3.肾移植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逐步回升表明移植成功,反之提示有排异反应。 4.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实质体积缩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可有所降低。老年人减低可达6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 5.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性高血压、剧烈运动及使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甾族化合物、左旋多巴等情况下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 ★身体影响 外源性肌酐来自摄入的鱼、肉类食物。肌酐主要是内生肌酐的影响。由于肌酐分子量小,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血肌酐无异常增高时亦不为肾小管排泄,所以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代替菊粉清除率(Cin)表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

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常在做肾功能试验之前检查。

菊粉详细介绍及功效作用

菊粉功效作用详解 一、什么是菊粉 菊粉,并不是如字面上理解那样菊花提取的粉,而是植物中的储备性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已发现有36000多种,包括双子叶植物中的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等11 个科及单子叶植物中的百合科、禾木科。菊粉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优质、纯天然、可溶性的果聚糖混合物。 菊粉是以胶体形态含于细胞的原生质中,与淀粉不同,其易溶于热水中,加乙醇便从水中析出,与碘不发生反应。而且在稀酸下菊粉极易水解成果糖,这是所有果聚糖 的特性。也可被菊粉酶(inulase)水解成果糖。人和动物体内都缺乏分解菊粉的酶类。 菊粉除淀粉外植物的另一种能量储存的形式是十分理想的功能性食品配料、同时也是生产低聚果糖、多聚果糖、高果糖浆、结晶果糖等产品的良好原料。 中文名称:菊粉 中文别名:菊糖或天然果聚糖 英文名称:Inulin 英文别名:Synanthrin CAS号:9005-80-5 EINECS号:232-684-3 分子式:C228H382O191 分子量:6179.35808000012

二、菊粉来源: 菊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某些真菌和细菌中也含有菊粉,但其主要来源是植物。人们日常食用的植物如:洋葱、大蒜、香蕉、小麦等都含有菊粉。然而,菊粉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中,菊芋(俗称洋姜,国产菊粉的主要原料)含量为14%-19%,菊苣(欧洲菊粉主要原料)含量为15%-20% 三、菊粉的功效作用 1、菊粉能降低血糖 长期食用菊粉能降低血糖值,减轻糖尿病症状。

菊粉是一种不会导致尿中葡萄糖升高的碳水化合物。它在肠道的上部不会被水解成单糖,因而不会升高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含量。如今研究表明,空腹血糖的降低是低聚 果糖在结肠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结果。 2、消化和排便功能增强,对治疗便秘有奇效 菊粉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几乎不能被胃酸水解和消化,只有在结肠被有益微生物利用,从而改善肠道环境。有研究表明,双歧杆菌的增殖程度取决于人体大 肠中初始双歧杆菌的数量,当初始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时,使用菊粉后增殖效果明显, 当初始双歧杆菌的数量多时,使用菊粉后效果并不明显。其次,摄入菊粉后能增强胃 肠道蠕动能力,提高肠胃功能,增加消化和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排出嗅味气体, 从而恢复肠的健康。尤其是对一些习惯性便秘,顽固性便秘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新陈代谢功能增强,全身感到热乎有劲。特别是手脚变暖和。空腹时服用菊粉在 30分钟内,既使是冬天也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变暖和。还有就是持续吃菊粉明显感觉到皮肤变的光滑,脸上的痘痘和身上的伤口消失得很快。菊粉对皮肤炎有很好的功 效。 4、美肤 菊粉能减少皮肤的色素沉淀,有美白和美化皮肤的功效,使皮肤变得光华细嫩有光泽。 大便在肠道长期留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氮、硫化氢、氨、酚、吲哚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造成口腔异味,毛发干枯、色素沉着、颜面生痘、黑斑、雀斑、老 年斑,还会引起痔疮、肠癌、乳腺癌等疾病,菊粉半纤维素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会刺激肠道蠕动,使大便变软并快速排出,减少毒素在肠道停留时间,起到美肤作用。 5、祛除湿疹 肠胃蠕动增加了,其排除体内毒素的功能也就增加了,湿疹都没了。 6、对大肠癌有特效 据美国报道说,菊粉对大肠癌的治疗有特效。美国在10年前就有专门的机构研究 菊粉。日本有一个癌症末期患者服用菊粉粉,体力恢复很快的案例。 7、改善血管障碍 菊粉对改善血管障碍功效非常显著。有很多关于菊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报 告。

菊粉的用途有哪些

菊粉简单来讲就是一种多糖,常见于植物当中。提取炼制后一般为白色的粉末,在热水中容易溶解,不过,和碘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因此,现常被用作食品配料。那么,具体用途有哪些呢? 1、加工低脂食品(如奶油、涂抹食品) 菊粉是一种优良的脂肪替代品,当与水完全混合后会形成一种奶油状结构,这使其容易在食品中替代脂肪,并提供光滑的口感、良好平衡及圆满的风味。可把脂肪替代成纤维,增加产品紧密及口感并能稳定提高乳化的分散性,在奶油、涂抹食品加工可代替30~60%的脂肪。 2、配置高纤维膳食 菊粉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这使它能与水性系统相结合,含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而不像其他纤维产生沉淀问题,使用菊粉作为纤维配料十分方便,并能够使感官特性有所改善,它们能帮助人体获得更平衡的饮食,因此可做高纤维食品配料。 3、用于果汁类饮料、功能性水饮料、运动饮料,果露、果冻中

在果汁类饮料、功能性水饮料、运动饮料,果露、果冻中添加菊粉0.8~3%,能使饮料风味为更浓,质地更好。 4、用于奶粉、鲜奶干吃片、奶酪、冷冻甜点中 在奶粉、鲜奶干吃片、奶酪、冷冻甜点中添加8~10%的菊粉,能使产品功能更强,风味浓,质地好。 5、可作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属于益生元食品配料 菊粉在人的肠道能被有益菌利用,特别是能使双歧杆菌增殖5~10倍,同时有害菌会显著减少,改善人体菌群分布,促进健康,菊粉已被列为重要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6、用于乳饮料、酸牛奶、液态奶中 在乳饮料、酸牛奶、液态奶中添加菊粉2~5%,使产品具有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增加稠度,赋予产品更浓的奶油口感、更好的平衡结构和更饱满的风味。 7、用于焙烤制品

乳酸代谢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乳酸代谢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 估的价值 【关键词】乳酸代谢乳酸清除率危重病预后评估 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的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危重病人存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在危重病得到有效控制、低氧状态等获得迅速纠正后,体内的乳酸可很快降低。因此,测定体内的乳酸清除率可准确提示危重病的控制状况,并对其疾病的预后作出有效评估。 1 乳酸的代谢 葡萄糖在氧化供能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为丙酮酸。 丙酮酸+NADH+H+ 乳酸脱氢酶乳酸+NA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H)与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NAD+)的比值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在供氧充足时,NADH与NAD+比值适当,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作用氧化脱羧而成乙酰辅助A,后者继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当组织灌注不足、乏氧条件下,NADH蓄积,丙酮酸则转化为乳酸,即进入糖酵解过程;当乏氧状况改善后,乳酸又可反转化为丙酮酸并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机体所有组织均有糖酵解产生乳酸的能力,而体内清除血乳酸的脏器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肾脏。肝脏通过合成糖元和乳酸经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在乳酸清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清除量大(占50%),且速度快。肾脏在乳酸增高时清除乳酸能力不断增加,其机制是既通过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合成糖原,又通过

分泌排出。基础状态下,机体对乳酸生成和转化的能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乳酸的最大生成率可达到3500mmol/d,而乳酸的最大转化能力,仅肝脏就达4400mmol/d,加上肾脏的最大转化能力,说明机体对乳酸的转化清除具有非常大的储备能力。只有在机体严重缺氧时,全身各组织大量产生乳酸,从而使体内乳酸的产生率超过其清除率,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发生。 2 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正常人血乳酸浓度为(1.0±0.5)mmol/L,危重病人为<2.0mmol/L,≥2.0mmol/L即为高乳酸血症,≥5.0mmol/L时常伴代谢性酸中毒。 2.1 乳酸生成过多 (1)组织氧供不足:危重病人全身或局部组织灌注不良,导致氧的供需不平衡,如各类休克时均存在全身组织灌注不足,肠系膜缺血时存在局部组织的低灌注,此外心肺功能不全者全身组织氧供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均会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发生。高乳酸血症常于休克早期即已出现,且先于休克征群,休克前1~3h即可出现轻度乳酸增高。CO中毒时,碳氧血红蛋白降低了血液中氧的携带能力,造成低氧血症,且CO与Hb相结合而严重妨碍了氧从毛细血管向组织细胞线粒体弥散的能力,生理氧化受到抑制,细胞产能、供能发生障碍。(2)隐匿性组织灌注不足:某些疾病状态时虽无明显的组织低灌注现象,如高血压伴发的心脏损伤(包括心肌肥大、心功能障碍),心脏发生病理变化,存在着隐匿的组织灌注不足,心肌细胞对乳酸的利用降低,释放增加。有研究表明[1],运动性和高血

eGFR公式

eGFR公式:评价与选择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慢性肾脏病(CKD)诊断和分期所依据的重要功能指标。它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某些物质的肾脏或血浆清除率表示。 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估算GFR,但测量Ccr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易出偏差。数十年前临床学者即开始尝试开发含肌酐及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因素的GFR估算值(eGFR)公式。 eGFR公式为CKD分期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其缺陷促使人们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最近发布的美国肾脏病膳食改良实验(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CKD-EPI)公式就是努力的结果。 在MDRD公式本土化过程中,我国和日本为公式添加的种族系数分别为1.23和0.8。同是黄种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否有种族之外的影响因素?我国和日本肾病学者已开始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为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左力教授阐述了eGFR公式开发历程,并就种族系数的差异性进行评说,希望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eGFR公式。 MDRD公式变化过程及流行病学应用 发表于1999年的MDRD原始公式用苦味酸法测量肌酐,用接近GFR真值的碘(125I)海醇肾脏清除率作为GFR参考值(rGFR)。用于开发公式的1628例患者平均肌酐2.3 mg/dl,rGFR 39.8 ml/(min ?1.73m2)。经检测,该公式在美国人群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优于既往eGFR公式,获得肾脏病预后生存指南(K/DOQI)的推荐。 为提高准确性,研究者于2006年用更准确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Traceable)重新测量上述1628例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将重新表达的MDRD公式用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NHANES)人群,得到eGFR<60 ml/(min?1.73m2)患病率为8.1%。 大量研究证实,上述公式用于GFR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群时,所得eGFR将低于rGFR。 2009年研究者将样本量扩大到8254例,平均rGFR 68 ml/(min?1.73m2),平均肌酐1.7 mg/dl,用IDMS-Traceable法测定肌酐,再次修订eGFR公式,得到CKD-EPI公式。该公式用于NHANES人群,得到eGFR<60 ml/(min?1.73m2)的患病率为6.7%。 我国eGFR协作组对MDRD公式的改良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牵头的我国9个肾脏病中心组成eGFR协作组,于2005年对MDRD原始公式进行检验,发现当rGFR接近正常或较低时,MDRD公式会较rGFR偏低或偏高。 2006年,协作组纳入684例CKD患者,通过添加种族系数对MDRD原始公式进行本土化。研究采用双血浆法锝(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作为rGFR,患者平均rGFR 55 ml/(min?1.73m2);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浆肌酐,通过线性回归将肌酐标准化为MDRD肌酐,回归斜率1.3,即将eGFR协作组肌酐乘以1.3转化为MDRD肌酐,决定系数为0.999。将标准化肌酐水平(平均2.0 mg/dl)、患者性别和年龄代入MDRD原始公式计算eGFR,以eGFR为自变量、rGFR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确定种族系数为1.23。协作组还公布了与MDRD原始公式形式相同、无种族系数的eGFR公式:eGFR=175×[肌酐(mg/dl)]-1.234 ×[年龄(岁)]-0.179 ×性别(男性=1,女性=0.79)。用其得到北京市人群eGFR< 60 ml/(min?1.73m2)患病率为1.7%。 日本eGFR公式变化过程 2007年,日本学者开发了适合其民族的eGFR公式。该公式来自248例CKD患者,使用IDMS-Traceable肌酐方法并校准到MDRD研究方法。患者来自两组研究,平均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83 mg/dl和1.28 mg/dl,使用菊粉清除率作为rGFR。同样通过为MDRD原始公式添加种族系数的方法,得到的种族系数为0.88。该公式估算日本人群eGFR<60 ml/(min?1.73m2)患病率为20%。 2009年,日本学者将样本量扩大到413例,对种族系数进行调整。肌酐方法和rGFR方法不变,入选患者平均rGFR 59 ml/(min?1.73m2),平均肌酐1.6 mg/dl,调整后的种族系数为0.80。 美国、中国和日本eGFR相关研究的启示 中国和日本为MDRD公式添加的种族系数分别为1.23和0.80。同为黄种人,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概念 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值 成人 80~120ml/min;新生儿 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 Ccr=[(140-年龄)×体重(kg)]/[×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 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 临床意义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 计算公式: (1)Cockcroft_Gault公式: (140-年龄)×体重(k g) Ccr = ---------------------------------------- (女性×0. 85) 72×Scr(mg/dl) (140-年龄)×体重(k g) 或Ccr = ------------------------------------------(女性×0. 85) ×Scr(umol/L) 0. 84 ×Ccr ×1. 73 GFR(ml/min /1. 73 m2 ) =-------------------------------- BSA(体表面积m2) ? 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的cCcr值BSA标准化并矫正为GFR(ml/min /1. 73 m2 ) 。

菊粉功效说明书

龙舌兰菊粉食用方法和功效介绍 产品规格:胶瓶装净生:200g 产品营养成份表: 每0.35盅司(约10公克) 热量: 40大卡 蛋白质: 0公克 脂肪: 0公克 饱和脂肪酸: 0公克 反式脂肪酸: 0公克 碳水化合物: 10公克6% 膳食纤维:9公克35% 果糖:1公克 钠:0毫克 产品成份特点及功效介绍: 1 龙舌兰菊粉又称蓝色龙舌兰果聚糖混合物(可溶性益生元膳食纤维),由直链和支链果糖组成(DP2-60),从非转基因的蓝色龙舌兰芯的果汁中提取,由天然果糖,短纤维链(含有2-10果糖单元),与菊粉共聚,长的纤维链(含有11-60果糖单元)组成; 2 龙舌兰菊粉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易溶于水,采用高科技生物和纳米技术处理从最好的天然的蓝色龙舌兰液汁中提取,在溶液应用中具有多可用性的物理特性。在其他应用方面,它被公认为益生元功能因子,具有益生菌活性成分的双效果,是改善人体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健康食品,更被称为“结肠食品”,天然无副作用,防便秘、腹泻,排毒降火,对成人起到防癌作用,并可以促进人体对钙,镁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保护肝脏、纤体养颜、预防龋齿。是一种微甜细粉,淡米色产品; 3 龙舌兰菊粉有助于改善对肠道的保护和平衡,起到刺激并恢复肠道菌群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肠便秘; 4 龙舌兰菊粉能促进人体对元素的吸收,如钙,镁,预防骨质疏松症; 5 有助于减少肥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6 有助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的发生; 7 有助于抑制肠道菌群中有害菌的生长; 8 有助于血糖保持稳定。 产品食用方法: 1可应用于烘烤食品,乳制品,辅食品,维他命及其混合品,冷热饮料,谷类早餐,作为保健品直接加入,口感清甜,适合男女老幼每天适量食用; 2成人或12岁以上的儿童1-2茶匙。 该进口的龙舌兰菊粉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质量检测,并取得了国际最具权威的美国USDA,欧盟ECOCERT,日本JAS和韩国KMD等国家的有机农字认可,可放心食用。

乳酸测定

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的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危重病人存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在危重病得到有效控制、低氧状态等获得迅速纠正后,体内的乳酸可很快降低。因此,测定体内的乳酸清除率可准确提示危重病的控制状况,并对其疾病的预后作出有效评估。 1 乳酸的代谢 葡萄糖在氧化供能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为丙酮酸。 丙酮酸+NADH+H+ 乳酸脱氢酶乳酸+NA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H)与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NAD+)的比值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在供氧充足时,NADH与NAD+比值适当,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作用氧化脱羧而成乙酰辅助A,后者继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当组织灌注不足、乏氧条件下,NADH蓄积,丙酮酸则转化为乳酸,即进入糖酵解过程;当乏氧状况改善后,乳酸又可反转化为丙酮酸并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机体所有组织均有糖酵解产生乳酸的能力,而体内清除血乳酸的脏器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肾脏。肝脏通过合成糖元和乳酸经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在乳酸清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清除量大(占50%),且速度快。肾脏在乳酸增高时清除乳酸能力不断增加,其机制是既通过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合成糖原,又通过分泌排出。基础状态下,机体对乳酸生成和转化的能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乳酸的最大生成率可达到 3500mmol/d,而乳酸的最大转化能力,仅肝脏就达4400mmol/d,加上肾脏的最大转化能力,说明机体对乳酸的转化清除具有非常大的储备能力。只有在机体严重缺氧时,全身各组织大量产生乳酸,从而使体内乳酸的产生率超过其清除率,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发生。 2 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正常人血乳酸浓度为(1.0±0.5)mmol/L,危重病人为<2.0mmol/L,≥2.0mmol/L即为高乳酸血症,≥5.0mmol/L时常伴代谢性酸中毒。 2.1 乳酸生成过多(1)组织氧供不足:危重病人全身或局部组织灌注不良,导致氧的供需不平衡,如各类休克时均存在全身组织灌注不足,肠系膜缺血时存在局部组织的低灌注,此外心肺功能不全者全身组织氧供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均会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发生。高乳酸血症常于休克早期即已出现,且先于休克征群,休克前1~3h即可出现轻度乳酸增高。CO中毒时,碳氧血红蛋白降低了血液中氧的携带能力,造成低氧血症,且CO与Hb相结合而严重妨碍了氧从毛细血管向组织细胞线粒体弥散的能力,生理氧化受到抑制,细胞产能、供能发生障碍。(2)隐匿性组织灌注不足:某些疾病状态时虽无明显的组织低灌注现象,如高血压伴发的心脏损伤(包括心肌肥大、心功能障碍),心脏发生病理变化,存在着隐匿的组织灌注不足,心肌细胞对乳酸的利用降低,释放增加。有研究表明[1],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重塑时,细胞表型slv(心肌肌膜束泡)乳酸转运载体特征变化不同,前者slv乳酸转运能力提高,后者则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因主动脉阻断而使心脏处于空跳状态,心肌耗氧增大,葡萄糖代谢增加,从而使血乳酸含量明显升高[2,3]。剧烈

肌酐清除率与肾功能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拿着长长的检验报告单时,是不是看不懂上面所所标明的意义是如何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肌酐(SCr)常常是检测肾功能不全的必查项目,通过它们的数值,可以诊断出肾功能不全病情程度如何,但是患者对于数值的不了解,常常让自己或家人无法知悉自己病情发展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怎么看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肌酐?北京最好的肾病医院——北京京北医院肾病诊疗中心专家给大家做出回答。 怎么看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肌酐数值 专家表示,肾功能不全临床按病情程度分为四期,而这四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肌酐(SCr)的数值范围均是不一样的,为了更便于大家知晓这一问题,专家给出以下肾功能不全病情分级标准及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正常值范围 新生儿(以体表面积校正):40~65ml/min 成人(以体表面积校正):80~120ml/min。 2、血肌酐(SCr)正常值范围: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其中男女数值可能存在如下差异 女 44~97umol/L 男 53~106umol/L 肾病专家余惠民主任医师提醒:当内生肌酐清除率数值下降幅度越大,或是血肌酐数值上升幅度越高的时候,则表明肾功能不全的病情程度就越为严重,临床上肾功能不全按病情程度可分为四期。 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期不同,数值也不一样 一期:肾功能储备代偿期(简称,代偿期) CCr :50~80ml/min,SCr:133~177μmol/l; 二期:肾功能不全期(简称,失代偿期) CCr: 20~50ml/min,SCr:178~442μmol/l; 三期:肾功能衰竭期(简称,肾衰期)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6 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 Ⅱ评分分值分为三组,分值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B组及C组的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C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B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B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动脉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而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变化,是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早期、有效指标。 标签: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 ICU重症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复杂多变,病死率较高,评估其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诊断参照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症医学会联合会议委员提出的定义[1]。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19~86岁,平均(58.7±19.3)岁;COPD 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13例,脑梗死12例,重症胰腺炎1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1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6例,脑出血患者5例。全组病例存活88例,死亡27例。按APACHEII评分分值分为A、B、C 三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ICU后,立即用GEMpremier3000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乳酸,6 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初始血乳酸-6 h血乳酸)/初始血乳酸×100%],同时取其24 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II评分分值分为A、B、C三组,分值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检验师 相关专业知识真题 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1、对胰岛素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胰岛素原从胰岛β细胞分泌出来后,再转变为胰岛素 B胰岛素原有生物活性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代谢中有拮抗作用 D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合成代谢 E胰岛素是由AB两条肽链通过盐键相连而构成的蛋白质 2、最常引起临床感染的酵母菌是 A热带假丝酵母菌 B白假丝酵母菌 C克柔假丝酵母菌 D光滑假丝酵母菌E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3、网织红细胞测定参数不包括 A、Ret% B、LFR C、MCV D、MFR E、HFR 4、属于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的是A尿钠 B内生肌酐清除率 C浓缩稀释试验 D尿渗量 E自由水清除率

5、正常男性染色体核型为 A、46,XY B、46,XX C、23,XX D、44,XX E、44,XY 6、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病原体是A普式立克次体 B梅毒螺旋体 C沙眼衣原体 D肺炎支原体 E解脲脲原体 7、随年龄变化最明显的酶是 A、ALT B、GGT C、AST D、ALP E、LDH 8、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 A、 B、 C、 D、 E、 9、漂浮法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提高痰标本检出阳性率的方法是 A、8小时痰 B、10小时痰 C、12-24小时痰

D、随机痰 E、2小时痰 10、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选的检测是 A血涂片 B骨髓涂片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冷热溶血试验 E冷凝集素试验 11、1970年,WHO建议将高脂蛋白血症共分为几型 A、6 B、5 C、4 D、3 E、2 ? 12、目前临床上检测抗核抗体主要采用 A酶联免疫法 B间接免疫荧光法 C直接免疫荧光法 D放射免疫法 E免疫印迹法 ? 13、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hCG,主要是针对hCG的 A、α多肽链 B、β多肽链 C、γ多肽链 D、δ多肽链 E、ε多肽链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医疗2010-01-22 21:48:01 阅读104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概念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值 成人80~120ml/min;新生儿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 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血肌酐) 临床意义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