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年月日光明日报

李捷委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刘志彪委员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范海涛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

从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到今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一直是党和国家地不变承诺.月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改革方案地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什么是“获得感”,如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让我们和代表委员共同探讨.

“给”与“得”地辩证法

记者:怎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地“获得感”?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什么样地理念与追求?

刘志彪:“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地“得到”.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平易,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地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另一方面,“获得感”地提出,使人民得到地利好有了进行指标衡量地可能,而幸福是不可衡量地.所以,在当下地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捷: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改善民生是单向度地“还利于民”,是做好事、尽义务,但现在应该转变观念:让百姓更多地获得,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地消费增长点地机会.比如医疗,大家都希望得到更高水准地诊疗,这就呼吁政府在医改地同时建设更多好医院,建立完善地医疗网络,提供更人性化地医疗服务,等等.这是很大地消费增长点.再比如,我们加大投入提高教育水平,让百姓得到更好地教育,国家就可以获得丰厚地人力资本,使创新驱动成为可能.可见,“获得感”包含着“给”与“得”地辩证法.对各级政府来说,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改变那种单纯“给予”,或者投入了就一定要马上见到回报地急功近利地心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范海涛: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败地标准.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地号角,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征程中,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根本宗旨和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地执政理念和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获得感”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记者:您认为“获得感”至少应包含哪些方面?

范海涛:“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地,也有精神层面地,既有看得见地,也有看不见地.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地“获得感”.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李捷:“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带来地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现在,百姓需求提高了,除了一般地物质要求外,还需要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地满足.作为政府、企业、社会,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要让老百姓通过改革获得物质收益,并享受到更好更全更人性化地民生服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获得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地同等权利,从而赢得出彩人生.现代化中最重要地,是人地现代化.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地重要动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刘志彪:可以把“获得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看.全面小康地实现,无疑是“获得感”地极大满足.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这三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中等收入水平人群地比重,衡量其实现基本现代化地程度.所以,我们提高群众地“获得感”,也应至少包含上述三个层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改革加法治,增强“获得感”

记者:在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地今天,怎样才能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刘志彪:提高“获得感”,首先要靠改革,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帮老百姓提高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以下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二是不断改革,增加经济动力;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四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抓市场、抓竞争性领域转变到抓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依法治国也很重要.只有在一个法治化国家,个人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们才会对未来有预期和信心.如果不按照法律办事情,经济主体就不愿投资、不敢创新,劳动生产率便无法提高,“获得感”也就很难实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范海涛:要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我们地工作就不能脱离群众.要一心一意为群众做事,能力大地做大事,能力小地做小事.我是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年当选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从来不敢忘记发展地力量源泉和肩头地社会责任,先后投资亿元为南李庄建设新社区、敬老院、建材市场、农贸市场,让南李庄多人过上了文明富裕地幸福新生活,人均收入由年前地不足元增长到了现在地万元.看到全村人享受幸福,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强地“获得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捷: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为百姓创造更多财富和收益;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现代服务体系,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人性化地服务.简言之,既让百姓手里有钱,还要让他们很舒心地花钱享受服务.现在我国涉及民生地市场开放度还不够,比如养老、医疗、教育等,应该加强监管、出台扶植政策、更多地向民营开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或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地办法为百姓提供更好地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让每个老乡都觉得自己过上小康生活了,才是真正地全面小康.中国人地文化传统讲究“家国一体”,老百姓大多是从家庭生活好不好、家里气氛是不是愉悦来判断整个国家地美好程度.总书记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一方面治国理政,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另一方面情牵家家户户,关心每个家庭、每个个体地“获得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出背景

年月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引发热议.

执政者所思也正是民之所望.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梳理民众对两会地期待,大到改革治国,小到柴米油盐……,无论是真金白银地收入增长,还是养老医疗教育地具体而微,背后无不是对“获得感”地渴望与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个期待

期待一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钱袋子鼓起来

观察近期网上舆论,“收入分配”成为民众“获得感”地首要诉求,也是对今次两会地最大期待.

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地两会调查中,这一选项均居于榜首.

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成人对目前个人收入水平感觉“不满意”.当被问及“您所在单位多长时间为员工调整工资”时,近成人表示“不会调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发布地有关“获得感”地新闻下面,诸多网友直接留言“请涨工资”.

中新网地最新调查显示,“涨工资”成为民众最为期待地应对生活成本上涨地措施.为此,诸多受访者呼吁,应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地长效机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其实,民众“涨工资”呼声地背后,是对收入分配改革地期待.调查进一步显示,收入差距地主要问题是“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对此,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地收入下降了,而是看到很多人收入升得快,自己心里地落差加大了.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杠杆,让人们在差不多地脑力、体力劳动付出时得到地收入能保持在同一个区间内,至于那些高收入、超高收入,应用财税手段去调节,我们地社会是讲求公平和效益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期待二

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

民众对于公平地诉求,不仅体现在“钱袋子”上,还体现在对于公权力地关注上.包括中国新闻网在内,多家媒体地调查显示,“反腐倡廉”均居于榜单前三位.同时,“从严治党”选项也居于榜单前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十八大后地两年多,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全球瞩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根据中纪委年初地部署,今年中国反腐地一个重点是向“苍蝇”开刀.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个别基层政府和基层政府地个别工作人员带头不依法执政地杀伤力是很大地,严重损坏了基层政府和当地群众地关系,破坏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地公信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这位网友指出,“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信仰自我规范和约束是一个漫长地过程,各级政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反腐如何趁热打铁、如何由表及里,形成长效机制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两会前民众一大期待.

期待三

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除了对于公平地关切,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一些民生问题地改善,也成为老百姓对于增加“获得感”地普遍诉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新网地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仅次于“收入分配”,位列两会热点排行榜第二名.其他媒体调查榜单地前十名,亦多为“医疗改革”、“养老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话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网友“一叶税舟”在微博上留言称,“人民地获得感是非常诚朴地,只要可以支配地钱多起来、物价降下来、有一定地休闲时间就满足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深化改革正是对民众朴素“获得感”诉求地回应,如何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地硬招实招,如何把改革方案地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关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地全国两会,正是观察改革路径、成果、进度地重要窗口之一.

期待四

加强环境治理:喝上干净水,呼吸干净空气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地调查显示,“环境保护”位列最受关注十大话题,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最为严峻.这与去年官方公布地信息相吻合: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综合中新网微博、微信、社区等多个端口地调查数据,约半数人认为,目前地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地生活”.

网友“”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刻不容缓.说法有了,重在行动!”

下一步,如何行动?在媒体地调查中,诸多受访者希望“减少公车出行”、“关停污染企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加大政府考核中环保工作所占地比例”,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网友“思思”建言,公民和企业都应该为经济生活副产物——环境污染买单,“建立污染物清单管理,定期报告,适时检查,分步推进,确保环境有所好转.”另有网友呼吁,应尽早完善相关法规,从顶层设计逐步引导人们改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

在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心得体会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的…我为您整理了《在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的优异成绩,区域性整体贫困、绝对贫困的问题得以历史性解决。然而,如何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的目标,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而为乡村振兴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民心基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解决并不是终点,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起点。要“注意处理好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在“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唯有始终坚持在已有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持续增进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攻坚的成效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同时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也才能更有力地彰显。 首先,在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延伸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发展要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进脱贫群众的获得感,是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前提。马克思曾指出“人类进行一切实践和历史活动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实现脱贫目标和任务的那一天、那一刹那、那一底线的巩固,而应在已经实现脱贫攻坚底线目标的基础上,“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实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内持续地发挥脱贫攻坚政策、产业、人才、组织等各方面的保障。唯此,才能避免已脱贫或即将脱贫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出现断崖式下跌,才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扩展和延伸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保障改善民生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课程的考试 90分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课程的考试 9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供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A.社会服务 B.公共服务 C.社会救助 D.公共管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不足 3. 我国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

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 B.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C.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政策保障 D.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区参与、法治保障 4. 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教育强国 B.科技强国 C.创新强国 D.理论强国 5. 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 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三、判断(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正确 错误 2. 所有的经营者、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 错误 3.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 正确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8312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Impressions of the people's sense of gain: enhancing people's sense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人民 的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中,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医疗资源、食药安全、养老服务、社会治安等一系列改革的关键词直扣百姓心弦。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一幅促进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人民的获得感》为主题收官,意义深远,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深意。聚焦健康,聚焦医疗,深化医改的动力,也正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好上学、上好学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可以说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作,也是老百姓最切实的获得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阳光招生政策让更多学生更加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有些地区的农村位于边远山区,村民进出大山只有一两条路。以前村民就是种点田、砍点竹子,到处都是泥巴房子,基础设施少得可怜。自从中央开展扶贫

工作以来很多贫困的小村庄变了样儿,村民们的获得感也随之大大提升。很多扶贫干部和农村群众都深刻感受到扶贫带来的改变和幸福感。很多盛产优质农产品的小乡村,通过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等途径,让土特产品牌名声在外。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被确定为建设扶贫定点村以后,修路建桥、异地搬迁、发展产业……几年过去,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下了“贫困帽”。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专题片中的这句话,让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们深受感动。更好地生存就是获得感,近年来,农村环境大变样,设施越来越齐全,生活越来越便利,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一件件的得到解决,民生幸福指数得到大大的提升。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03月14日 18:40:08 光明日报 李捷委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刘志彪委员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范海涛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 从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到今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不变承诺。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什么是“获得感”,如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让我们和代表委员共同探讨。 “给”与“得”的辩证法 记者:怎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获得感”?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什么样的理念与追求? 刘志彪:“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平易,这与习近

平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的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另一方面,“获得感”的提出,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进行指标衡量的可能,而幸福是不可衡量的。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 李捷: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改善民生是单向度地“还利于民”,是做好事、尽义务,但现在应该转变观念:让百姓更多地获得,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的机会。比如医疗,大家都希望得到更高水准的诊疗,这就呼吁政府在医改的同时建设更多好医院,建立完善的医疗网络,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等等。这是很大的消费增长点。再比如,我们加大投入提高教育水平,让百姓得到更好的教育,国家就可以获得丰厚的人力资本,使创新驱动成为可能。可见,“获得感”包含着“给”与“得”的辩证法。对各级政府来说,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改变那种单纯“给予”,或者投入了就一定要马上见到回报的急功近利的心态。 范海涛: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征程中,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

江苏两会大家谈 民生实事“接地气” 群众幸福“有质感”

江苏两会大家谈民生实事“接地气”群众幸福“有质感” 好风凭借力,再续新篇章。在今年的江苏“两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又按“惯例”为8000万江苏儿女送上了“民生大礼包”——十项民生实事,涵盖医疗、教育、养老、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件件“含金量”高,事事饱含温度。娄书记强调:“对新办的民生实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发展指标有更多的‘幸福指数’、发展成果有更多的‘民生含量’。”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加大养老服务力度到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从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到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从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从深入整治黑臭水体到大力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江苏紧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步伐,在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等方方面面上不断前行。这一桩桩都为谋民生之利,这一件件都为办民生之事,这一条条都为解民生之忧。然而,在走向更加殷实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还有磕磕绊绊,还需摸石过河,还得让民生的“底色”更亮,让民生的“气色”更好,让民生的“成色”更高。擦亮民生“底色”,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就学有学位、就医有床位、停车有车位;农村便捷像城市、城市绿化像农村……在江苏,这些幸福日常的

背后,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安全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安全感的提升正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本前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江苏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见证着平安江苏的与时俱进——无论是以“四个最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食品安全,还是既打涉黑组织又打“保护伞”的扫黑除恶;无论是“创”字引领、“实”字着力的禁毒工作,还是政府“兜底”全面推广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大家都享受着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的成果。而这样一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延伸出的安全感只会在刚刚到来的2019年“更进一步”,也只会让民生的“底色”更加鲜亮。调亮民生“气色”,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每年列出的十件民生实事,是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源泉。这些民生实事是否办到了点子上,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说了算,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百姓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评判。所以,民生实事要接地气,才能更好地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医教养的后顾之忧;民生实事要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才能切切实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掷地有声”。有媒体报道,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背后,是征集到600多条意见建议,其中8成以上被吸纳。由此可见,在民生实事项目的选择上,政府部门是从老百姓呼声最高、反映最迫切的实际需要出发,是实实在在为民而谋、为民所享。只有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0%的标准衡量,中国 1995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2.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根据本讲,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实际上是与中国人口规模世界第一相关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4.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社会方位。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正确 √
5.
联合国采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大于等于 7% 。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正确 √
6.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正确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7. 无 正确答案:A

1982 年,联合国在维也纳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7% 。 A. 正确
正确 √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1966 年,联合国在题为《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报告中提出。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10%。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9. 无 正确答案:B
正确 √
十三届人大对政府机构作了一些调整,与社会保障相关的部门增加了卫计委。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正确 √
10.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而且是无法避免的结果,整个世界都在走向老龄化。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公正中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公正中有更多获得感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拉开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幕,司法改革也随之展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而公平正义则是保证良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人民群众评判司法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呼格吉勒图案等一批冤假错案的再审改判,不仅还了当事人家属一个公道,也让人民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的信念。人民法院为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法院前面的“人民”二字。司法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底线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司法责任制改革建立了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过问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 公平正义要以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开在近些年的司法改革中也成了改革的重头戏。通过司法公开的各种网络平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可以完整了解司法裁判的全部过程,从而对整个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借助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当事人可以看到被执行人的实际财产状况和“执行不能”的真正原因,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外,司法民主制度改革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国部分法院正在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让更多德高望重、阅历丰富、熟悉社情民意的普通群众成为人民陪审员。事实证明,在试点法院有人民陪审员参与的案件审理中,当事人服判息诉率明显上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

生动诠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优势。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到司法改革中,则是要实现司法便民的举措,让司法贴近人民,让司法为人民服务。立案登记制改革打开了“立案难”的大门。诉讼服务升级提速让“司法便民”触手可及,全国3000多个地方法院通过最高法院视频接访系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办理网上申诉和评查案件,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司法的公信源自人民的内心信赖。展望未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将进一步推向深入,必将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群众的心田。

2018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018学年高三文综一模政治试卷 图10 故宫博物院收藏《千里江山图》局部 2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讲述《千里江山图》等国宝“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为亮 点的《国家宝藏》节目一经播出,强势占领了年轻一代的朋友圈。网友纷纷留言:“竟然在一期国宝节目泪目”、“满屏都是文化”。由此可见 A.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B.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C.网络、电视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25.“读北京、游北京、讲北京、爱北京”项目,引领学生结合阅读体验,走访既熟悉又 陌生的老北京文化。下表是项目中“行走北京中轴线活动”的日程安排表。 这一围绕“阅读+行走+分享”特色开展的活动表明 ①将公益服务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开拓了阅读推广新模式 ②“阅读+行走+分享”模式是北京文脉得以延续的唯一途径 ③立足时代、品味经典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④“只阅读不行走”的传统阅读模式是形而上学,应该摒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图11 孝字的变迁 26.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汉字的正式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如图11)。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表明 A.中华传统文化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B.文化是民族的,同时文化又是世界的 C.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传承着中华文明 D.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27. “从黄沙遮日月,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112万亩世界最大人工林海,塞罕坝三代建设者用55年时间成就了绿色奇迹。2017年,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土奖”,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这启示我们 ①把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引起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③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对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 ④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8. 北京市推行的“阳光餐饮”工程,要求各类餐饮单位包括饭店、中小学及养老机构的食堂、以及网上订餐方式等,通过手机APP 软件、大屏幕等方式,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展示食品后厨操作过程,同时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信息公示系统对用餐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进行评价。这表明 ①日益透明的监管,使维护消费者权益成为企业经营的目的 ②外部的约束,对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的树立起决定性作用 ③由单一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促进了监管体制的创新 ④系统优化的思维,有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信用监督体系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让人民群众 有更多的获得感 近日,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了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全片全方位的展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实践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与人民紧密相连,就把人民刻在了旗帜上,一路风雨兼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誓言铮铮,化作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实践,顺应时代潮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全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小康路上谁都不能掉队。截至XX年,中国仍有7000万贫困人口。他们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此时,党中央作出庄严承诺,未来五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已经确定,脱贫攻坚的战役全面打响。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责任状签订了,军令状写下了,全党目标一致,心往一处、劲往一处,

脱贫攻坚战成绩斐然,2700万贫困人口已经摆脱贫困,向着更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户籍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医改等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相继实施,通过改革攻坚、创新制度机制,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证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最新学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心得体会

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在强烈的“事业心”中提升获得感“底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获得感是幸福感的基础。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经济收入持续增加,能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因此,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 意的事情抓起,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底数。 着眼攻克民生难题,在强烈的“责任心”中提升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一种情感与心态,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比如工作与生活得体面、享有尊严与自豪等。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状况及问题的“风向标”,人民群众幸福感高,对社会的认可度就高;幸福感低,人们就会焦躁不安,连获得感也谈不上了。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农村留守人员生活保障问题、一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生活困难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和平安建设所带来的幸福感。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重托,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强烈的责任心,在公共服务、健康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时刻与人民心贴心、心连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 着眼砥砺为民作风,在强烈的“进取心”中提升安全感“系数”。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保障。稳定而有质量的就业、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是安全感的基本来源。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需要 扎实的干部作风作保障。党员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做雪中送炭、为民分忧解难的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开展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要以强烈的进取心,紧贴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排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系数。 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在强烈的“事业心”中提升获得感“底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获得感是幸福感的基础。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经济收入持续增加,能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提升人民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提升人民获得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提升人民获得感! 提升人民获得感,就不能脱离群众。人民有所呼,改革就有所应,要一心一意为群众做事。城市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要让更多群众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得到实惠。广大公务员群体要在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人民群众真正满意为标准。总理说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每一名公务员都应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工作标准,把自己真正当作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升人民获得感,就不能脱离基层。基层是党事业的肥沃土壤,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情况复杂、事务琐碎,如何把事情办得让老百姓满意,让群众有获得感,是很大的考验。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以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效能为手段,多措并举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感、幸福感和获

得感。 提升人民获得感,就要努力赢口碑。“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提升人民获得感,对党委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要按照人民的意愿,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把工作重点放到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生态保护上来。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提升人民获得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浸透着党中央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他们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只有以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释放更多的获得感,才能不断用改革新成绩交出群众满意的新答卷。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学习体会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学习体会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学习体会 最近,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该书深入浅出诠释了习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方面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了习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强烈历史担当、务实的工作要求,习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该书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崭新面貌,详细阐述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下面我就“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谈两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发展环境。***航运业经历十年的风风雨雨,许多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没有被淘汰,有些企业还有一定的发展。当前,新的发展机遇逐渐呈现,如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好条件,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是行业管理部门应尽的义务。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年,我们会同***财政部门深入调研,吸收相邻地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制定了***扶持航运业发展实施意见,鼓舞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分享了改革的红利,极大的促进了***航运业发展。政策出台近一年来,***航运业总运力

规模增加近***万载重吨,***。 二、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要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作风的转变带来的行政高效率。二是要科学引导企业发展。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并及时分析市场、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以超前的眼光及时补足市场信息,及时提供企业参考,供企业决策,让企业科学把握发展的切入点,尽可能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稳步健康发展,最大程度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能充分展示政府部门因科学、高效的服务,使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高效法治实施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高效法治实施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高效法治实施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攻坚工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根本目标,法治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价值。法治建设为了人民、法治发展依靠人民、法治红利由人民共享。法治对人民期待的回应程度、对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特色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硬件建设的显著提升,下一阶段法治深化的着力重心、检验法治质效的第一标准,就是依法治国是否以及多大程度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获得感。有鉴于此,应当从如下十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 全面强化法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公正感。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灵魂。在执法、司法中要全面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执法司法的体制和机制,确保执法司法权有效行使,强化对执法司法权的有效监督,排除权力、人情、关系和利益对执法司法的干扰,有效防止执法司法人员被相对人、当事人所俘获的现象,建立严格而科学的执法司法问责、追责机制,防止执法司法权的滥用、误用和怠用。要特别重视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快完善体现权

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要更加重视清除市场壁垒,促进资源配置公平,促进公平竞争;要努力拓展完善和落实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相对剥夺感。 切实改善社会治安、行业监管,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通过法律的严格实施,使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机制,优化和拓展救济渠道,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由衷地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重视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救济。减轻转型阶段人们的焦虑和不安。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增强人民群众方便感。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进一步优化制度实施机制,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各类技术手段,使其在符合法治理念的前提下更加便民、快捷、有效。通过加快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法治实施体系,推动社会各领域秩序的快速形成,从而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增强人民群众信任感。努力加强对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答案

?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 有之义。(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2.精神文化产品一定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在第一位。(单选 2 分) 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3.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4.所有的经营者、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单选 2 分) 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 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6.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7.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8.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 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9.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的提高,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是世界各国的共 同经验和普遍做法。(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之间的矛盾。(单 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你选择的结果是:C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知识学习】《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增强人民的 获得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中,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医疗资源、食药安全、养老服务、社会治安等一系列改革的关键词直扣百姓心弦。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一幅促进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人民的获得感》为主题收官,意义深远,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深意。聚焦健康,聚焦医疗,深化医改的动力,也正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好上学、上好学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可以说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作,也是老百姓最切实的获得感。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阳光招生政策让更多学生更加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有些地区的农村位于边远山区,村民进出大山只有一两条路。以前村民就是种点田、砍点竹子,到处都是泥巴房子,

基础设施少得可怜。自从中央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很多贫困的小村庄变了样儿,村民们的获得感也随之大大提升。很多扶贫干部和农村群众都深刻感受到扶贫带来的改变和幸福感。很多盛产优质农产品的小乡村,通过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等途径,让土特产品牌名声在外。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被确定为建设扶贫定点村以后,修路建桥、异地搬迁、发展产业……几年过去,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下了“贫困帽”。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专题片中的这句话,让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们深受感动。更好地生存就是获得感,近年来,农村环境大变样,设施越来越齐全,生活越来越便利,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一件件的得到解决,民生幸福指数得到大大的提升。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年月日光明日报 李捷委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刘志彪委员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范海涛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 从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到今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一直是党和国家地不变承诺.月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改革方案地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什么是“获得感”,如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让我们和代表委员共同探讨. “给”与“得”地辩证法 记者:怎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地“获得感”?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什么样地理念与追求? 刘志彪:“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地“得到”.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平易,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地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另一方面,“获得感”地提出,使人民得到地利好有了进行指标衡量地可能,而幸福是不可衡量地.所以,在当下地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李捷: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改善民生是单向度地“还利于民”,是做好事、尽义务,但现在应该转变观念:让百姓更多地获得,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地消费增长点地机会.比如医疗,大家都希望得到更高水准地诊疗,这就呼吁政府在医改地同时建设更多好医院,建立完善地医疗网络,提供更人性化地医疗服务,等等.这是很大地消费增长点.再比如,我们加大投入提高教育水平,让百姓得到更好地教育,国家就可以获得丰厚地人力资本,使创新驱动成为可能.可见,“获得感”包含着“给”与“得”地辩证法.对各级政府来说,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改变那种单纯“给予”,或者投入了就一定要马上见到回报地急功近利地心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范海涛: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败地标准.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地号角,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征程中,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根本宗旨和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地执政理念和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获得感”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记者:您认为“获得感”至少应包含哪些方面? 范海涛:“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地,也有精神层面地,既有看得见地,也有看不见地.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地“获得感”.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李捷:“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带来地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现在,百姓需求提高了,除了一般地物质要求外,还需要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地满足.作为政府、企业、社会,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要让老百姓通过改革获得物质收益,并享受到更好更全更人性化地民生服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获得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地同等权利,从而赢得出彩人生.现代化中最重要地,是人地现代化.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地重要动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