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知识讲义

风险管理知识讲义

《风险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保险专业考生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风险管理过程,了解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学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的技术手段,并能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本课程比较注重考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对考生有一定的要求:1.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由于风险管理所用之方法,主要取决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程度,考生可参考《数量方法》及高等数学1.2;2.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因为在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及分析的过程中必然以其依附的行业及宏观环境为主体,并对企业自身的特性进行分析,而会计及财务管理便是对之进行衡量不可少的工具。3.有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析能力或经验。另外,在学习本课程时,考生一定要识记书中的概念和各种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算法。

本课程考试命题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占30%,多项选择题占10%,简答题占18%,论述题占22%,计算题占20%。其中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自考命题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先由市考办和课程主命题教师草拟命题方案,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试卷的题型,拟定能力层次,难易度比例,确保重点内容章节的比例,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命题蓝图,并以蓝图为框架进行分工命题。完成试卷前再逐题审核,修改,最后组配成多套平行试卷组成卷库。每年市考办还邀请专家,教授对试卷进行考后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立即修改,以标准试卷的质量标准。

自考命题既要突出重点章节,又要保证一定的题量和知识点的复盖面。自学考试与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相比,由于取消了入学门槛,没有学籍管理的控制,没有期中考试和平时小测验,若在命题时舍弃考试大纲中规定考的某些章节的内容,怎么能确认考生对这些章节内容掌握了呢?所以自考命题要求适当增加题量,复盖面要广,这也是防止考生猜题,押题,正确引导考生全面复习,真正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三基二能”。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我们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要先去了解各章节,在脑子中形成一个网络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去了解各章所讲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我们先要去了解各章节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点这样考试中才不容易遗漏或不知如何答题了。我们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切忌在对教材不了解地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现在我们先把各章节分析一下:

《风险管理》这门课程共有十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及作用。(1)基本内容: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评价。这是贯穿全书的要义。(2)风险管理之作用在于两点:①安全②风险的代价。基于以上两点对全书进行分析。

第二章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目标,主要说明风险管理存在的环境系统构成。

第三章及第四章说明了风险识别与分析。

第五章是风险衡量,主要阐明了事故发生时对损失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同时也讲明了损失数据的描述方法;风险衡量的各种指标;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的估测等。

第六章与第七章及第八章说明了三种处理风险的方法。风险控制、风险的财务处理以及风险的保险转移。

第九章讲了4种常用的决策方法:损失期望值分析法、效用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在此需要考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分析了。

第十章讲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风险管理是系统管理的一种形式,贯穿于企业始终。

2.其存在于特殊的组织形态中,协调于不同的目标。

3.其应用的数学手段主要为概率论及初级高等数学。

4.第一章所述乃其基本流程,在识别,衡量,处理,评价各阶段均存在多种变数。

5.风险管理只是企业对于基本视界,目标的一种权变哲学,必须因地制宜。

本课程最常出现计算题的部分为:

P63投入产出表

P64投入产出矩阵

P79重置成本法

P81无形损耗的评估

P83收益现值法

P86租权利益损失

P93企业责任损失金额评估

P99人身风险损失金额评估

P114直方图及频数多边形

P121分组求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

P124变异系数(历年保额损失率情况表)

P132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P135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P139每年总损失金额

P142年度最大预期损失

P213赔偿方式:共保、免赔(对共保条款的理解)

P217重复保险的责任限额分摊制的计算

P231损失期望值分析法

P235忧虑价值

P241损失效用期望值最小者例题

P245现金流量分析法:例1及至例3

P248统计分析法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

考点透视:本章是考试的一个重点章节,考生应该重点把握风险的分类(尤其要识记各种分类的概念)在考试中此处最容易混淆,主要是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另外,考生还需重点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考试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本章的概念:

1.风险: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2.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3.静态风险: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

4.纯粹风险: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

5.投机风险: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6.责任风险: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

7.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在简答或论述题中。

8.风险的代价。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

(1)风险事故的代价是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2)风险因素的代价是指一种为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无形代价。

①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

②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

(3)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

9.风险管理的作用。对企业的贡献(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直接贡献:降低费用(5)间接贡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贡献:

①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

②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③在决策从事某种业务时,如果能对其纯粹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那么其业务经营会变得更为明智与有效。

考点透视:通过学习这一章,要在了解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掌握风险管理组织的结构、风险管理部门的地位和职责,以及学会风险管理计划书的编制和它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特别要重点掌握风险管理的损前和损后目标以及目标冲突和协调;风险管理组织的一般结构;风险管理计划书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考试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风险管理组织的有关内容如下:

1.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2.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重点掌握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

1)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

a、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

b、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c、合法性目标(底线):企业不是独立与社会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

d、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

2)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

也随之不断上升。

a、生存目标:当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后,它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只要生存下去就能有恢复发展的希望。因此,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

b、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

c、获得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

d、收益稳定目标:收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e、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f、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风险管理的效绩评定标准:

(1)结果定向标准:年产量10万吨

(2)行为定向标准:每天工作11个小时

4.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以下部门的关系:1)会计部门2)财务部门3)购销部门4)生产部门5)人事部门等。该内容涉及面比较多因此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在简答或论述题中,考生应该重点去把握。

5.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该内容要求学生把握风险管理组织的结构、风险管理部门的地位和职责。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两种: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我们应该分析这两种组织结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什么好处,因此该内容也是考试当中的一个难点,考生应该按论述题去理解。

6.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该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企业有哪些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计划书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2)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可以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

考点透视:通过学习这一章,要在了解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认识风险识别的特点;掌握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的几种常用的方法:组织图分析法;财务资料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法。本章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章节,通常以简答和名词解释这种题型最为常见。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考试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风险识别的概念以及特点。

1.风险识别;

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2.风险识别的特点:

系统性、连续性、制度性。

3.风险识别的目的:

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衡量,风险识别是风险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目的之二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

4.理解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1)感知风险:即了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

2)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

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5.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

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

所谓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

所谓持续性,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质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很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6.感知风险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组织图分析、财务报表以及原始会计资料分析、流程图分析、标准调查表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该内容涉及面比较多而且是本章当中的重点,因此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在简答或论述题中,考生应该重点去把握。

7.分析风险常用的几种方法。该内容要求学生把握风险分析中的风险清单、威胁分析、事故分析、风险因素预先分析、事故树等方法。该内容也是考试当中的一个难点,考生应该按论述题去理解。

考点透视:本章是考试中占有分值比较多的章节,也是本书的重点章节。在本章考生应重点去掌握企业财产与权益,尤其是与所有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在考试中场常常以单选或多选的形式出现,因此考生应识记概念;理解财产损失的原因;重点领会财产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评估,此处在考试中经常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应该领会运算的方法,尤其要识记此处的公式。同时考生还应该理解企业责任风险和企业人身风险,在此处会有简答或论述题出现。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考试的重点难点:

考生应掌握重点掌握本章的以下内容:

1.企业的财产权利主要类型:(1)抵押权:企业可能因贷款或赊销等原因产生债权,企业如果就某一债权和债务人签订了抵押合同,那么它就拥有因抵押合同产生的抵押权,企业有权依法因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2)质权:动产质押中,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企业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企业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3)留置权:我国《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2.企业财产损失的原因:(1)火灾:由于失去控制的异常性燃烧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意外事故;(2)爆炸:物体在瞬间发生分解或燃烧时排出大量气体,对其周围环境或容器造成强大压力所发生的爆破现象;(3)雷电:是指发生在积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4)洪水:指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5)地震: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灾难;(6)盗窃;盗窃分为两种①外盗:指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盗窃。可以通过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来减少;②内盗:指企业内部雇员或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进行的盗窃。

3.风险损失评估的方法:此处是本章的难点,考生应该重点把握。

(1)财产直接损失评估:①重置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财产现时重置全价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倍评估财产价值的一种方法。重置全价的评估方法:a.直接法;b.产出能力比较法;c.物价指数法;②现行市价法:通过调查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包括直接法和类比法;③收益现值法:企业的某些财产,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因此这些财产的价值,可以用他们未来收益的现值表示;

(2)财产间接损失评估:①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②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财产损毁后,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必定要发生一些额外费用或支出。

4.企业主要的责任风险:(1)雇主责任风险:减少雇主风险的方法:①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②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③提供安全防护的设施,制定安全操作制度;④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产品责任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过失或无过失而侵犯了顾客正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如果顾客因购买使用企业的产品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就违反了关于产品安全的暗示保证。

(3)企业责任风险: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劳务也要做到不损害他们的正当权益。

(4)汽车责任风险:多采用保险方法处理汽车责任风险。

5.企业人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稳定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

(2)鼓舞士气,其高工作效率。

(3)执行了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与福利保障的法律法规,并享受了员工福利计划中的税收优惠。

(4)形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6.企业人身风险损失形态:(1)死亡;(2)疾病;(3)工伤: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引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包括:①人为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环境因素④管理因素。

(4)年老:主要指的是养老的问题、员工老龄化的问题。

考点透视: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章节,也是占有分值比较多的章节,因此考生应该重点去把握。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该领会收集损失数据的要求,掌握数据分组、频数分布、累积频数分布的应用。在此处考试中经常会以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出现;同时还要识记损失数据的各种描述方法:条形图、圆型图、全距中值、众数、中位数、全距、平均绝对差。考试中大多以多项和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此处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考生应该识记。通过前面的学习考生还应该掌握风险衡量的定义以及年损失次数的估测学会应用泊松分布估测以及用对数正态分布估测。

重点难点分析:

一、损失资料的收集数据要求:完整性、一致性、相关性、系统性

二、损失资料的整理资料分组:组数、组距、组界(每组的两端值称作组界)、组中值(两个组界的中点为组中值)、组频数(落在每一组中的损失数据个数叫做组频数)、频数分布(当组距与相应的组频数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时,所得到的那个表就叫做频数分布表,简称频数分布)、累积频数分布(一个用以说明损失值在某特定数值以下的损失数据个数的表,因此各组对应的累积频数是该组及以前所有各组的组频数之和)

三、损失资料的图形描述:条形图、圆形图、直方图、频数多边形、累积频数分布图等。

四、损失资料的数字描述两类指标:一类是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称作位置量数;另一类是表明离散趋势的指标,称作变异量数。我们将收集到的损失资料作为样本,其中每一个数据值称为观察值。

(一)位置量数:

1.全距中值,是样本中最小观察值与最大观察值的中心数值,

2.众数: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未分组的样本众数有两种情况:没有众数与多峰众数。多峰众数又分为单峰众数,双峰众数(即两个众数);对于分组的样本众数来说:如果某一组的频数最大,表明损失数额常常落在这一组内,它就是分组的众数组。此时的众数常用众数组中的中点来估值,即:该组的组中值。

3.中位数:数据资料按递增顺序排列:奇数则中位数是位于中间的观察值;偶数则中位数是两个中间观察值之间的中点数值。

4.算术平均数

(二)变异量数:

1.全距:等于最大观察值与最小观察值之差。

2.平均绝对差:指的是绝对差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每个数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有两个公式:未分组的;分组的。

3.方差和标准差:每个离差的平方和再被n-1除就是方差。未分组的方差;分组的方差;求方差的步骤。

4.变异系数:位置量数与变异量数的综合量数;变异系数的公式。

五、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称之为损失概率,损失程序表征损失的严重性,在风险衡量中通过以下两个指标反映:损失期望值,即未来某一时期内预期的损失平均值。损失幅度,指一量损失发生,可能形成的最大损失。

六、每年损失事故发生的次数

(一)用二项分布估测损失次数:应用此模型的基本条件:

1.有n个风险单位均遭到同一风险事故的威胁

2.每一个风险单位在一年中是否发生此风险事故是一个随机事件

3.风险单位对该风险的结果

七、每次事故的损失金额

(一)用正态分布估测损失额(首选办法)正态分布的用处:

1.估测损失额落在某区间上的概率

2.损失额超过某一数值时的概率

八、每年的总损失金额这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年平均损失多少?

2.企业遭受特定损失金额的概率。

3.“严重损失”将发生的概率。

考点透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风险控制的含义及其本质,此处在考试中经常会在名词解释和多项选择题中出现;掌握风险控制的理论,此处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频繁在考试中出现,大多是以单项或简答题出现,因此学生应重点去掌握。同时还应该去了解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本章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风险隔离与风险转移,考生们应重点去了解风险隔离的特点以及风险转移的几种方式,考试中多以单选或多选的形式出现。

重点难点分析:

在本章考试中考生应掌握重点掌握本章以下内容:

一、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风险控制有以下方法:

1. 风险避免

2.损失控制

3.非保险转移-控制型

4.隔离

二、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三、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1.风险避免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后两者都是损失控制方法。

2.损失减少重点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3.损失抑制重点是减少损失的程度。

四、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五、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

2.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3.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4.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

六、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适合采用风险避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某种特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

2.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

七、风险隔离

考点透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在理解财务处理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用的财务型风险处理的方法,并了解其适用性。本章在考试中经常会以多选以及单选的题型出现,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在简答题中。因此考生应该把握的内容有:风险自留以及财务风险转移处理和专业自保公司的概念;风险的非保险转移的方式;专业自保公司的成因与利弊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考试的重点与难点是:

一、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优缺点:

1.优点:①、财务型非风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也有不可保风险。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

②、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

③、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一般而言,把潜在损失转移给那些能够更好的进行损失控制的人,会降低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

2.缺点:

①、法律和清理的双重限制:

②、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一些问题。

③、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受让人不会无代价地接受转移,总是要求转让人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

④、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

二、风险自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

1.本质是: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

2.主要措施有:(1)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2)建立意外损失基金。(3)借款用以补偿风险损失。(4)自负额保险。

三、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处理的方式:

1. 中和;

2.免责约定;

3.保证书;

4. 公司化。

四、风险自保的优点以及缺点:

1.优点:

①、承保弹性增加。

②、保险成本降低。

③、租税负担减轻

④、损失控制加强。

⑤、自保与再保险结合。

2.缺点:

①、业务量有限。

②、风险品质较差。

③、组织规模简陋。自保公司规模较小,组织机构也比较简单。

④、财务基础脆弱。由于资本金较小,财务基础脆弱,业务发展也受此限制。

五、风险的非保险转移的适用条件:

(1)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损失必须能够明确的划分。

(2)受让人应当有能力并愿意承受适当的财务责任。

(3)这种方法对于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应该都是有益的。

考点透视:

本章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章节,出题所占分值比较多。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该重点去掌握保险及其适用性,此处考试中常常会以名词解释以及多选和简答题形式出现;保险的购买也是出题频率比较多的内容之一,此处出现多项选择的频率是最多的几乎是每年考试中都有,因此考生应该要领会。同时,我们还应该识记保险的索赔和理赔问题,此处出现简答和论述题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代位追偿,和争议处理原则与方法上。在员工福利计划上,考生应该重点去领会,员工福利计划和团体保险的概念;以及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性。这里也是出题的重点,往往都是在名词解释中常见。

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是一重点章节内容较多,考生应把握以下重点、难点为题:

1.可保风险的构成要件:

①风险是纯粹风险,而不是投机风险。

②风向事故的发生时意外的,但风险损失本身是可以确定的。

③经济可行性。风险损失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④要有大量独立的同质风险单位存在。

2.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保险险种:

①风险管理者必须了解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特征。

②风险管理者要了解当前保险市场的供给状况。

③对于某些的确需要转移的风险,如果保险市场上没有相应的险种,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签订有关条款,签署保险合同,实现风险转移。

(2)确定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也是保险费的计算依据。

(3)议决投保程度:

①不足额保险: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高于保险金额,保险公司对与损失按照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比例赔偿保险金。经济单位自己也承担一部分损失。

②自负额保险:经济单位自己先承担一部分损失,保险公司再承担一部分损失。

③限制损失保险:经济单位建立自保基金将风险自留,但是担心发生巨大损失而危机自保基金,遂向保险公司购买巨大损失保险,约定一个较大的损失额,保险公司对于损失的积累额超过双方约定的这个额度以上的那一部分损失负赔偿责任。

(4)研究保险费率:保险费是经济单位将自己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所应支付的代价,是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时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选择保险机构:

①保险人的财务实力。②保险人的服务和信用。

(6)推敲保险条款:

①风险管理者首先要明白保险责任,即保险人承诺承担财产损失补偿和人身保险金给付的责任范围。

②风险管理者最好能参与起草保险合同,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保险公司所出立的保险合同。

③风险管理者要充分了解保险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

3.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方要做:

(1)积极施救;(2)损失通知;(3)现场保护;(4)损失举证。

4.一揽子保险的含义及其优点:

(1)一揽子保险是指企业和家庭不再分别购买财产保险或者责任保险以保障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家庭财产,而是通过一个可承保多种保险合同,将财产和责任风险一并转移给保险公司。

(2)一揽子保险的优点:

①转移同样的风险,借助一个一揽子保险合同完成要比通过两个保险合同实现,成本更低,即保费更为便宜。

②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管理一个保险合同只与一家保险公司打交道,总比与多家公司打交道方便。

③许多一揽子保险不要求保单标准化,企业风险管理者可以更多地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出发,与保险公司商订一揽子保险合同,以寻求险别、服务和成本的最佳组合。

5.员工福利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1)员工福利计划是指由企业和员工单方面或共同出资,通过非政府直接经办的保险,建立的各种形态的给付措施,旨在为其员工提供死亡、意外伤害、疾病、退休等方面的经济保障。

(2)员工福利计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员工福利计划对大多数员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就业条件。企业要吸引和留住素质好、技术高的员工,就必须建立员工福利计划。于是员工福利计划又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手段。

6.代位求偿的含义: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单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7.保险的赔偿方式:

(1)第一危险赔偿方式;(2)定值赔偿方式;(3)比例赔偿方式。

8.保险争议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

处理原则:(1)诚信、合法。

(2)文义解释。

(3)意图解释。

(4)合同的解释应有利于被保险方。

处理方法:(1)协商。(2)调解。(3)仲裁。(4)诉讼。

考点透视:本章在考试中出题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大多数都是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因此考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重点掌握风险管理决策的几种常用的方法。此处每年考试中都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尤其要掌握效用函数和效用曲线,效用理论与期望值原则;损失效用期望值最小者为最佳方案。识记矩阵分析中的,忧虑价值的影响以及忧虑价值的损失矩阵及其决策。在现金流量分析法中,考生应重点领会,投资回收期法和净现值法的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

一、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

1.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决策。

2.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3.风险管理决策的绩效在短期内不明显。

二、忧虑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1.忧虑价值是指对人们关于风险事故的所至后果不确定性的担忧的一种货币表示。

2.忧虑价值有以下影响因素:

(1)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2)人们对风险损失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

(3)风险管理的目标。(4)决策者的个人胆识。

三、损失矩阵:是指用以反映特定风险在多种处理方案下的损失额和费用额的一种表示。

四、风险决策原则是什么?

1. 损失概率不知道的情况下:

(1)最大最小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大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

(2)最小最小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小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

2.损失概率知道的情况下:

(1)最可能发生的损失最小者为优。(2)损失期望值最小者为优。

五、效用、效用函数、效用曲线的含义:

1.效用是衡量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主管价值态度、偏爱、倾向等的一种指标。

2.效用函数是指效用随着某些事物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一种对应关系。

3.效用曲线是用以反映效用函数的曲线。

考点透视:通过学习这一章,要考生了解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领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潜在利益与局限性。同时考生还需重点掌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需求分析;信息流的确定;可行性分析;购买、租赁或组建的决策;识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能克服运行中的问题;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内容

等等。这章考试的重点在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施。考生应重点把握。

重点难点分析:

考生应重点把握以下重点、难点问题:

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

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风险管理人员由此认识并处理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偶然损失,以抵御偶然损失所产生的不利效应,降低风险成本。

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事务处理阶段。计算机在风险管理中的早期应用时保险损失和报废的计算机管理。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有两个缺点:

①这些系统没有充分注意到经济单位整体的风险费用。②不够精确和及时。

(2)标准风险管理报告阶段。系统对于风险管理者和整个经济单位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收集、分类并列出每个重要部门的风险费用数据,以月报、季报、年报等合适的形式报告给董事会。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3)、数据直接调用。为了避免陷入许多数据中,投保人、经纪人组织、保险人开发出更为灵活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他们不仅能够设计自己特定的报告,而且能任意调用他们自己的风险管理数据。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

(4)、风险管理决策支持。交互是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的核心,使计算机利用已有数据库中的数据预测风险管理人员提出的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可能结果,并且作出最佳选择。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 数据库;

2.软件;

3.硬件;

4.人事。

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几个阶段:

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分为:

(1)分析经济单位关于RMIS的特定需求。

(2)确定与这些需求相适应的信息流。

(3)决定能满足这些需求的RMIS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执行性。

(4)决定是否购买或租赁系统的软件、硬件设施。

2.需求分析的目的:识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了解他们各自的需求,以及组织目前可能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

3.执行需求的具体步骤:

①确定用户。

②进行访谈。

③分析访谈结果。

④制定分析报告。

四、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经济单位可以在哪方面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 可以应用于识别和分析损失暴露单位。包括:

(1)意外事故、赔款、危险报告。(2)财产估价。(3)损失预报。

2.可以应用于检查和选择风险处理方法。包括:

(1)建立财务模型。(2)自留水平分析。(3)安全性分析。

3.可以应用于实施选定的办法。包括:

(1)保险单管理与报告。(2)理赔管理。(3)常规文件的准备。

4.可以应用于检验结果。包括:

(1)提供管理报告(2)风险费用分配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