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xxxxxxxxx

姓名:x x

摘要

在具备一定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基础的条件下,对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学者风险管理研究方向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具有的特点及分类。对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和改进。(2)对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与决策分别进行了阐述。(3)分析项目风险管理未能成功实施的原因,提出优化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4)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粗浅讨论。

关键词:风险;优化;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改进

目录

1 绪论 (4)

1.1课题背景 (4)

2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5)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5)

2.2风险的特征和分类 (6)

2.2.1风险的特征 (6)

2.2.2风险的分类 (6)

2.3风险管理的起源 (7)

2.4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8)

2.4.1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8)

2.4.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0)

2.5项目管理及分析技术的应用状况 (11)

2.5.1 风险管理技术使用状况 (11)

2.5.2 风险管理的效果 (11)

2.5.3 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上的困难 (12)

2.6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4)

2.6.1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 (14)

2.6.2项目风险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15)

2.6.3改进对策 (16)

3现存问题解析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课题背景

项目管理方法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在于其管理的重构和特殊的管理技术。旨在现有整合资源并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来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现今社会,逐渐过渡为以项目为主导来创造巨额收益的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管理方法深受企业推崇。合理应用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方法能让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项目管理模式日益丰富,诸如IT研发。生产制造、石油开发、投资理财政府机构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和部门。

项目的一次性和创新性,是区别于日常运营活动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注定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未来效果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项目存在的环境瞬息万变。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各种项目类型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导致的损失规模越来越大,且难以补救,这些都对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要求。在组织中合理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是有效规避风险甚至利用风险获得额外收益的法宝。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新颖的边缘学科,还处于发展之中,许多理论和方法不甚成熟,一些地方还有待商榷,进一步完善。国内外学者在项目风险管理领域遇到了瓶颈,诸如风险量化模型存在理论上仿真度很高,实用度很差的现象;人们对项目风险管理缺乏一种系统思维,势必导致片面性;还有传统的风险评估只是对项目各阶段单个风险分别进行估计或量化,并没有考虑各单个风险综合起来的总体效果,也没有考虑这些风险是否能被项目主体所接受等等。

本论文以项目管理的流程为基础,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常用方法,并加以对比评价,以期找出改进的方法,同时也对现存的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探讨。

2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台湾的宋明哲教授在《风险管理与保险》[1]一书中,将风险概念归纳为两种主要观点:一为主观说:这种观点强调“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损失(Loss)”观念。“不确定性”是属于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其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面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而主观说指的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为风险。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了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发生的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的结果程度不确定。由于这种观点中“风险”纯属于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所以无法用客观的尺度进行衡量。

另一为客观说:这种观点将风险视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可以用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显然应以数学的观点加以规范。同时这种观点把“风险”、“不确定性”、“机率”三者区分得很清楚。客观说所认为的“不确定性”与主观说所谓的“风险”有其相似之处,所以有些主观说学者干脆指明“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I)1992 年颁布《项目风险管理分册》[2](PRAM)中将项目风险定义为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积不利影响结果。(Project Risk is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he chances of uncertain occurrences adversely affecting project objectives.)

从上述风险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目前国际学术界对风险概念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科学的、被大家认可的定义。然而,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无论对风险如何下定义,都应该突出如下要素:

⑴风险发生的时空条件。一旦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来谈论风险,都将是无任何意义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时空条件发生,正是时空条件促成了一切风险的产生、发展以及产生影响。

⑵人类活动的存在。一切风险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必然是人类有关的活动,否则谈不上风险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主观感觉对风险的定义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正是近年来学术界对风险偏好进行大量研究的原因所在。

⑶风险的随机性。由于人类自身智力和技术手段的有限性,人类对于一切活动后果的预测与估计都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对未来的预测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不准确性,这正是客观环境与人类自身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表现即为风险的随机性或者结果的不确定性。

2.2风险的特征和分类

2.2.1风险的特征

风险也有大量的研究结果,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客观性:风险超越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由客观事物内在运动规律所

决定;

②普遍性:风险具有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③随机性:风险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其发生的时刻、持续的时间、作用的大小强弱、作用的对象等均为随机的。因此,现实当中风险的作用往往表现为突发性、灾难性、出人意料;

④可认识性:风险虽然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是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它具有某种程度的可预测性, 可控制性, 可认识性;

⑤动态性:同一种风险因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就是说,风险本身会随时间、空间条件发生演变。正是由于上述特征的存在,风险具有如下属性:

①自然属性:风险均由自然界(包括客观自然和人类自然)的不规则运动所致;

②社会属性:风险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就具有了社会属性;

③经济属性:风险的结果最终往往表现为经济上的变化(损失或赢得)。

2.2.2风险的分类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分类合理与否将关系到下一步风险识别、估计、评价的顺利进行,所以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应用领域采取合理的风险分类方法。风险的分类在风险研究中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因为研究的领域和工作的内容差异,在风险分类的方法和内容上也就产生了较多的研究结果。

在保险业[1]中一般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以及责任风险;纯粹风险、机会风险;静态风险、动态风险;特定风险、基本风险;个体风险、总体风险;可管理风险、不可管理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I 1992 年)的分类[2]为:

①按照风险的不确定性分为:已知风险(knowns)、已知未知风险(known-unknowns)、未知未知风险(unknown-unknowns);

②按照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分为:范围风险(scope risks)、质量风险(quality risks)、计划风险(schedule risks)、费用风险(cost risks);

③按照风险的本质分为:可保险风险(纯粹风险)、商业风险(机会风险)。

在具体到某一项目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经济风险、合同风险、政治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文献[3]在研究海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时,根据风险的内部、外部来源的不同,提出了一种系统层次分类方法如下:

第一层次:地区/国家风险(政治状况、经济金融状况、社会环境)

第二层次:行业风险(市场波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体系)

第三层次:企业风险(雇主/业主、工程师、劳力和分包、材料和设备、

内在因素)

第四层次:项目风险(具体工作缺陷、计划延迟、费用超支)

在每一层次当中,又可进一步分为各种具体风险因素。总之,风险的分类应结合具体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2.3风险管理的起源

现代意义上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是20 世纪工业迅猛发展的结果。我们以美国风险管理的发展来回顾世界一百年来风险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4]。

1931 年,设立美国经营者协会,开展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咨询活动;

1949 年,Henri Fayol 首次使用“风险管理”一词;

1950 年,莫布雷(Mowbray)等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1960 年,美国纽约保险管理协会(ASIM)首次开设风险管理课程;

1961 年,印第安那大学成立ASIM“风险及保险学课程”特别委员会,其《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为该学科的培训与教育指明方向;

1963 年,梅尔和赫奇斯合著《商业企业中的风险管理》,该书后来成为该学科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文献;

1975 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ASIM)更名为风险与管理协会(RIMS),这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意义上的用保险方式处置风险转变为真正按照风险管理方式处置风险;

1983 年,美国RIMS 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 条风险管理准则”,以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

1992 年,美国风险管理协会颁布了“项目风险管理指导书”,对风险管理有关的术语和方法进行了界定和标准化。其成果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和推广。

可以看出,风险研究最初是保险业的专属领域,后来才逐渐将风险观念应用到其他领域。尽管如此,目前保险在风险研究领域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2.4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4.1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属于项目管理功能的一部分,然而与其他管理功能又有一定的区别。图1-1 中给出了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2]。

所谓风险管理,根据美国学者克里斯蒂(James c.Cristy)在《风险管理基础》(Fundamentals of Risk Management)一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控制偶然损失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与资产所做的努力集合。”而保险学者C ArthurWilliams Jr 和Richard M.Heins 两位教授在其合著的《风险管理和保险》(Risk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1964)中指出“凤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少的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科学合理的方法。”学者JerryS Rosenbloom 在其所著《一个风险管理案例研究》(A case study in Riskmanagement 1972)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

除以上所述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对风险管理做不同的定义。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在风险管理定义中应包含如下三层含义[1]:

⑴风险管理的主体为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

⑵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为中心。

⑶风险管理的目标为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1992 年颁布的《项目风险管理分册》[2](PRAM)中对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目的定义如下:

项目风险管理——贯穿项目整个生命期,从项目目标的最大利益出发,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响应(采取对策)的艺术和科学。

风险管理的目的(PRAM 1992)——识别项目风险,并开发出战略以大大减少风险或采取步骤避免风险。同时,采取的步骤应该使相关机会最大化。实质上,风险管理包含这样的计划,即要使事情向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小、其净影响最小,并对不可避免的残余风险进行仔细的责任划分。整个风险管理是非常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过程。

简言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可以作如下描述:

①识别出可能影响项目范围、质量、工期、费用等目标的因素(风险因素);

②将每个因素的可能影响进行量化;

③为项目不可控制量提供一个基线;

④通过对项目可控制量实施影响减免这些不利影响(impact)。

其中风险分析是指风险管理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活动过程,风险分析需要采用大量的

技术手段来完成相应的分析过程。风险分析实质上是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2.4.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关于风险管理观念与体系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图1-2 给出了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风险分析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集合,其对于风险管理而言,起着辅助决策作用,将围绕风险管理程序和目标开展工作。同样,风险管理离开了风险分析技术和手段,也将失去其基础。

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风险管理观念与体系的研究;二是具体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前者主要针对行业、企业、项目层次的风险战略进行研究,建立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提出风险观念上的新的观点和新的体系。后者是对风险管理每一步骤中涉及到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即借鉴其他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手段来完成风险管理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为风险管理服务。

从1-2图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的常规程序有如下几个步骤组成:

⑴风险的描述方法

风险的描述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5][6][8]:即概率描述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也可以称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各有其利弊[7][9],同时还会影响到随后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步骤及其结果。

⑵风险因素的识别

风险因素的识别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找出潜在显著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因素。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树、概率树、决策树等;专家调查方法常用的有智暴方法、德尔菲方法、幕景分析方法、登记表方法等。

⑶风险的估计

风险估计的任务是对某一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值及其后果的性质和大小进行估计。

⑷风险后果评价分析

风险后果分析是将识别出的风险估计结果与项目的目标建立联系, 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的大小,分析结果应尽量采用定量的方法描述。

⑸风险对策拟定

常规风险响应措施有如下四大类:回避风险、保持风险、转移风险、减免风险。风险响应措施的拟定方法通常有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经验借鉴方法。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的不重复性及其复杂性,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2.5项目管理及分析技术的应用状况

2.5.1 风险管理技术使用状况

调查报告总结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很多,下面列出常用的一些:风险对照表、概率分析、风险模拟、CIM 模型、决策树、模糊数学、影响图、蒙特卡罗模拟、多目标决策、PERT、灵敏度分析、效用理论等。

调查表明,最简单的技术(风险登记表Risks Checklist 等)是最受欢迎的,并且被广泛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是主观和直觉方法、灵敏度分析。决策者更愿意使用这些方法,是因为它们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利用主观判断以及信息,还可以有计算机软件支持。其他理论(先进)技术,虽然理论先进发达,但是仍未得以广泛使用;同时,风险分析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工程内部对待风险的态度,不过不同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程项目特征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2.5.2 风险管理的效果

通过对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实际项目管理工作中对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归纳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好处的认识。

从项目管理的宏观层次来讲,其好处表现为:

①使得判断和直觉在决策中以有意义的方式表现,提供对项目深入了解,为决策提供一个系统化、

逻辑化的方法;

②使决策者能以更现实的方式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对复杂的决策问题有用;改进投资决策质量,增加投资决策的可信度;

③可以对多选择方案进行全面分析;

④加强了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改进项目实施的最终绩效,为使问题条理化提供指导;

从项目管理的微观层次来讲,使用风险管理的好处:

①形成更实际的费用和工期计划;

②增进对项目风险的理解;

③有利于对风险备用金的评估;

④方便承担更大但更合理的风险,增加了承担风险的赢得;

⑤搞清合同方最能应付的风险;

⑥形成更适当的招标投标方式;

⑦建立历史风险的统计信息,有助于未来项目建立更好的模型;

⑧有助于区分管理的好与坏、水平的高与低。

2.5.3 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上的困难

调查表明,在风险分析管理技术与工程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一份报告所指出:“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它们并不必要去学习新的技术进行风险管理,而是需要以更适当的方法使用现有的技术。”[10]也就是说,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不能正确地使用现有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从调查中发现,影响风险技术使用的最主要的困难来自风险管理技术本身以及管理实施两个方面。

风险管理技术本身内在的问题:(优先顺序)

①获得输入数据的估计值及概率困难;

②时间要求;

③风险分析结果理解及解释困难;

④管理人员不同意对不确定或主观概率估计的量化;

⑤风险管理所需费用的合理及合法性;

⑥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困难。

风险管理技术在实施中的问题:

①缺乏中层管理/监督人员的支持;管理者对风险管理技术缺乏了解;顾

客(业主)和高层管理者对风险管理技术缺乏了解。主要的问题是它们仅仅是

缺乏必要的知识去应用正式方法。不能找到一个途径可以系统地、方便地和节

省费用地应用这些方法。

②缺乏高层管理支持;

③人为/机构阻力;

④缺乏计算机资源及其辅助;

⑤缺乏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

⑥可接受风险标准限制;

⑦缺乏风险管理训练。

调查表明,风险分析模型的复杂性是其应用的最大障碍。通过限制其变量的个数或方案数目,许多承包商愿意使用风险分析技术,但是这样做降低了他们对结果可靠性的信任程度,同时模型对于各种各样的项目有关信息流无法给予充分的考虑。

风险分析模型忽略了市场和竞争因素(这不符合客观实际)。例如,有时迫于市场压力,承包上将无法考虑风险金,因此,竞争越激烈,承包商越容易承担更大的风险。除此以外,在实际项目管理中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不能得到应用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原因。从不同的项目参与者角度出发,会由不同的看法和问题。

从承包商的角度来讲,往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①对技术缺乏了解;

②技术的成熟程度未经工程应用认可;

③缺乏时间、信息和知识;

④怀疑这些技术能否应用于该类工程项目;

⑤大多数工程项目的规模不足以授权使用这些技术或研究它们;

⑥他们需要正确的数据来源去保证其可信度;

⑦大多数风险与合同和施工有关,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因此,它们最好

用本公司过去的工程经验来处理;

⑧难以看到其好处(利益)。

从项目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问题表现为:

①雇主/业主很少正式要求进行工程风险分析;

②风险分析在经济上并不总是可行的;

③工程风险管理是关于人的,而不是科学模型;

④缺乏技术专家。

风险分析技术应用的最大缺陷是:功能和技术越强大、越成熟,需要越多的数据和时间去进行。(现实情形是往往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去进行这项工作)

2.6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2.6.1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

对项目中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既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也是任

务。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

1.确立项目风险管理的正确目标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它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进行风险管理是需要投入成本的。项目风险管理正确的目标应该是以最小的成本使项目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所谓安全保障指减少侵害风险招致的损失,扩大投机风险带来的收益。

2.科学组织项目风险管理,确定岗位落实责任

项目风险管理与其它方面的管理一样,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来落实。科学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在项目管理团队中必须有专人对风险管理负起全面领导和监督的重任,一般是由项目经理兼任,也可单设,须视具体情况而定。项目里各种风险可由相应职能成员负责管理。例如负责资金投入的人可管理财务风险。在实际运作中,项目成员还可借助项目管理团队的母体组织(即项目执行单位)、母体组织之外的与风险有关的咨询管理机构的支持与合作。如公安、交通、消防、税务、银行、保险等研究或管理部门。

3.拟订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步骤

项目风险管理一般要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这四个步骤来施行。风险计划时,项目领导者研究并形成了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战略和方法。这些战略与方法主要用来识别并追踪风险、研究处理风险的方法、持续地评估并分析风险以发现对策等。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它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识别指确定有哪些风险影响本项目,并对其性质进行鉴别和分类;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数据。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后果的数值大小。

风险处理指根据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变化采取已计划好的或临时决定的方案(防范措施),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风险监控实际上是对风险处理行为的系统化的追踪和评估过程,其实施有赖于建立监控标准系统,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反馈可不断对风险的计划或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使其适应项目的发展。

4.以系统思维施行项目风险管理,并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

实践表明,一个项目中的风险总是呈多样化分布,绝少有单独存在的风险,如何做到把各个方面的风险都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在风险识别阶段可以应用

系统思想来帮助全面地识别风险。如果把一个项目看成一个系统,它同时又是项目所面临市场环境的一个子系统,而项目市场环境又是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子系统。项目、项目市场环境和经济、政治环境三者关系如图1-3,从这三个层次看待项目风险,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项目风险。

图1-3 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在识别了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分析风险不仅要考虑风险的危害度,还要确定它发生的概率。分析风险关键即是量化风险,即以数字描述风险,目前己有很多种方法可供应用,如模糊分析法[11]、风险矩阵法[12]、熵权系数法[13]、蒙特卡罗仿真法以及VERT,但要注意没有一种方法可适用于任何的项目。选用恰当的分析工具是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适当的分析工具不仅可提供便利的条件、低廉的成本以获得风险处理措施,而且可避免产生虚假结果。

2.6.2项目风险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在现实中,能够有效地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非常少,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法则和企业自身生存的要求,项目风险管理必不可少。下面我们来分析项目风险管理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原因:

1.领导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项目高层领导视风险管理是一件既耗时又耗成本的工作,不给予重视,后果必定要项目失败,这也是制约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障碍。其实优秀的企业家则相当重视风险管理,随时根据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及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新风险,来调整企业或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技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项目将面临急剧变化的环境,风险更多,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避险的良方。

2.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项目周期管理就是要对项目经营过程中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如果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就会使项目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影响预定目标的实现。

3.风险管理研究环境薄弱,人才缺乏。赋予风险管理的研究环境远远赶不上时代要求,如我国到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哪个单位认真总结和介绍已完成项目的风险管理经验,使风险管理研究发展乏力。另外缺乏从事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制约项目风险管理的瓶颈问题。

4.项目风险管理的社会机构及其职能不完善,阻碍预期目标的实现。如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未能发挥对项目运作的监督管理职责、有关的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等。

2.6.3改进对策

毋庸置疑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为使之获得满意的效果,须要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全方

位的改善。

1.增强项目风险管理观念.万事开头意念在先,当务之急是加强项目决策者对风险的认识,努力营造风险

管理的意识环境。项目决策者应首先增强以下三种观念:

(l)系统性观念。要研究项目内部与外部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统揽全局,从整体上对风险进行

把握,从变化中抓住风险的发展趋势。

(2)战略性观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不仅要进行战术性控制,更要着眼于长远战略,从整体角度防范风险。

(3)阶段性观念。对风险进行阶段性管理,就是要针对项目周期内每一阶段风险的特点,进行风险管理。

2.从微现方面改进项目风险管理.

(l)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保障项目的成功运行、获得极大的收益。今后国家将加大对前沿研究的投入,这是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突破的契机。另外项目管理者应多提供素材以研究和交流,方能推动理论的发展。

(2)培养项目风险管理人才。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在大学各专业开设“风险管理”有关课程,使风险管理

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界和金融界可拿出资金支持课程开设、资助学生实习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

(3)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做好可行性研究,选取最佳方案,是有效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提高效益、稳操胜券的保证。

(4)实施全方位项目风险监控。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可行性研究不可能完全、准确预

测到风险的全部变化。因此需要对项目运行过程实施全方位的风险监控,随时调整目标与实际的偏差。

(5)实现项目风险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将有利于提高风

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一系统可包括信息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对策三个子系统。

3.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的宏观环境.

(l)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不仅束缚经济发展,也束缚人们的头脑,导致对风险缺乏充分的

认识。通过一序列改革举措,将迫使人们改变思想观念,将风险管理摆在重要位置,自觉进行风险管理,并通过合理的项目组合来减少和分散风险。

(2)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金融风险是任何项目面临的影响最深、最难对付的

一种风险。改变过去僵化的金融体制,建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银行,改革信贷资金管理和外汇管理以及

发展金融市场将对项目风险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3)加快保险业发展,促进项目风险管理的普及。风险管理与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高风险项目中,保险仍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保险对于风险管理的普及推广能产生巨大的促动作用。

(4)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行为。现在项目管理方式已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我们须把项目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加大执法力度,使项目风险管理有法可依,全社会共赢。

3现存问题解析

综观目前有关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存在以下问题:

(l)系统性研究不足。评价项目绩效主要使用三个指标,即时间、成本和质量。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引进先进的分析工具,单独处理一个或两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对综合分析的研究甚少。

(2)理论应用效果不佳。项目运行者比较茫然:为什么面对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成熟理论或工具,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有效的应用。这说明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他们缺乏一种系统思维的训练。

(3)分析模型仿真度高而实用性差。尽管大量的风险分析模型涌现出来,且在理论上证明仿真度很高,但与实际却产生很大的偏差,导致实用性差。这表明优化风险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缺乏综合风险的思考。有关风险评估,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对项目中单个风险的量化评估,未考虑各单个风险综合起来的总体效果,而实际上恰恰是综合风险最难把握。

(5)缺乏综合实例的应用研究。人们对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不甚了解,缺失过程控制,关键就是理论上缺乏综合实例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明哲,风险管理,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台湾),中华民国七十三年,5~7

[2] R. Max Wideman, Project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 1992

[3] He Zhi, Risk management for overseas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5, 13(4): 231~237

[4] 曹振歧,风险管理及面向对象的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6

[5] Roozbeh Kangari, Leland S. Riggs,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by Linguis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89,36(2): 126~131

[6] J. H. M. That, V. Carr, A Proposal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Fuzzy Log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0, 18(3): 491~500

[7] T M Williams, The Two-Dimensionality of Project Ris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6, 14(3): 185~186

[8] Kamal M. AI-Subhi AI-Harbi, 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1, 19:19~27

[9] C. Williams Ibbs, Keith C. Crandall, Construction risk:multi-attribute approach,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82, 108(2): 187~200

[10] Steve J Simister, Usage and benefits of 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4,12(1): 5~8

[11]杨建平,杜端甫.项目风险的一种模糊分析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2月,第24卷第l 期,71-74

[12]朱启超,匡兴华,沈永平,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述评[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月第5卷第1期,89-94

[13]郑秀慧,张清,罗敏,嫡权系数法在投资项目风险决策的应用IJ],科学与管理,2000年第2期,73-75

[14] Gary r. Smith, Caryn M. Bohn, Small to Medium Construction Contingency and Assumption of Risk,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9, 125(2): 101~108

[15] Li bing, Robert Lee-Kong Tiong, Wong Wai Fan, etc.,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Joint Ventu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1999, 125(4): 277~284

[16] T. Raz, E. Michael, Use and benefits of tools for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1, 19:9~17

[17] L. Y. Shen, George W. C. Wu, Catherine S. K. Ng, Risk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2001, 127(1): 76~81

[18] 谢庆森,王秉权,安全人机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19] T M Williams, Using a risk register to 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 in project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4, 12(1): 17~22

[20] T M Williams, Risk-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3, 11(1): 5~10

[21] 赵恒峰,邱菀华,王新哲,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7(7):93~96

[22] Jamal F. AI-bahar, Keith C. Crandall, 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1990, 116(3): 533~546

[23] 傅鸿源,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0(10):55~58

[24] 徐颖,风险决策的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1995,4(1):75~77

[25] Mohammad A. Mustafa, Jamal F. AI-Bahar,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91, 38(1): 46~52

[26] Prasanta Dey, Mario T Tabucanon, Stephen O Ogunlana, Planning for project control through risk analysis: a petroleum pipeline-laying proj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4, 12(1):23~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