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学》实验指导

《草地学》实验指导

《草地学》实验指导
《草地学》实验指导

《草地学》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草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畜牧学及气象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操作的课程。

实验课是草地学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本课程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草地类型划分方法、饲用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草地生产力评价方法的应用、草地合理载畜量的确定方法和草地合理利用方案的设计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大纲是根据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主编《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的《草地学》和张普金主编的《草原学》,并结合我院教学计划确定的《草地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验10学时(每个实验2学时),共设以下5个实验:

(一)草原类型的第一级—类的划分及草原类型检索图的绘制

(二)饲用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的识别

(三)草地生产能力的畜产品单位评价

(四)草地载畜量的测定与估算

(五)划区轮牧方案设计

三、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为草业科学与生态工程实验室、植物实验室及室外。

四、实验要求

(一)能够进行草地类型类的划分和草地类型检图的制作;

(二)了解饲用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

(三)掌握草地生产能力畜产品单位评价方法的计算;

(四)能够进行草地划区轮牧设计;

(五)能够进行草地载畜量的测定与估算。

学生要按照实验指导与实验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过程和理解实验原理,从而具备独立进行相应实验的能力。

五、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为考查。本实验占课程总分的10%,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4级,每级分别按1、0.8、0.6、0.4分评定。

附:实验指导

实验一草原类型的第一级—类的划分及草原类型检索图的绘制

一、目的和意义

草原类型的综合顺序分类法根据生物气候指标划分第一级。用生物气候条件划分草原的类,不仅是把草原气候的各项气象要素,如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罗列出来就行了。而是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将它们综合成大于等于零度的年积温(Σθ)和草原湿润度(K)两个指数,Σθ综合地表现草原的热量状况,K综合地表现草原的水分状况,这两个指数相结合,就能基本地体现草原生物气候特征,就可用它来确定草原的类别。

二、材料和用具

气候资料、计算器、计算纸、铅笔,直尺、橡皮

三、方法和步骤

(一)计算Σθ和K值,并确定其级别。Σθ值可从当地的气象台(站)直接查得,如果查不到此项数值,可根据年平均气温乘365,再加上月平均气温为负值的各月平均气温乘该月天数之和的正值算得。没有气象站(台)的地区可根据相邻两气象站(台)的气象资料用插值法求得Σθ和K值。不同的Σθ值代表的冷热程度(热量级)见表1。

表1 我国草原分类的热量级及相当的热量带

热量级≥0℃∑Θ相当的热量带

寒冷<1300℃(高)寒带

寒温1300~2300℃寒温带

微温2300~3700℃中温带

暖温3700~5300℃暖温带

暖热5300~6200℃北亚热带

亚热6200~8000℃南亚热带

炎热>8000℃热带

K值可用公式K=r/0.1Σθ算出,r为全年降水量(mm),不同的K值代表的干湿程度(草原湿润度级)见表2。

根据调查地区的热量级和湿润度级就可确定当地的草原类别,并用热量级和湿润度级相连缀的双名法来命名草原类别。如暖温极干类,寒温潮湿类等。

(二)为了更便于使用此种方法进行草原分类,可以通过“我国草原类型第一级—类的检索图”,不必计算K值,直接用某地的大于零度的年积温和全年降水量,从图上查出它的草原类别。

表2 我国草原分类的湿润度级及相应的自然景观

湿润度级K值相当的自然景观

极干< 0.3荒漠

干旱0.3~0.9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

微干0.9~1.2典型草原稀树草原干生阔叶林

微润 1.2~1.5森林森林草原草甸草原稀树草原草甸

湿润 1.5~2.0森林冻原草甸

潮湿>2.0森林冻原草甸

四、作业

(一)根据表3所给气象资料计算各地的Σθ和K值,确定其热量级和湿润度级,并确定其草地类别(注:要有计算公式与过程)。

表3 气象资料(各站月平均气温1961~1990年30年)

地名

降雨量

(mm)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全年

海拔

(m)

贺兰

山(大

岭)

419.1 -14.6 -12.9 -6.9 -0.5 6.0 9.6 11.8 10.8 5.7 0.2 -8.0 -12.2 -0.9 2901.0 银川205.2 -9.1 -5.3 2.8 10.3 17.4 21.2 23.3 21.7 15.9 9.3 0.8 -7.0 8.5 1111.5 中宁228.2 -7.5 -4.2 3.9 11.5 17.5 20.8 22.3 21.7 15.9 9.8 1.2 -5.6 9.0 1184.6 盐池335.2 -9.0 -6.1 2.0 9.5 16.3 20.2 22.1 20.3 14.3 8.2 -0.6 -7.3 7.5 1347.8 固原477.1 -8.1 -5.6 1.3 7.6 13.9 17.3 18.8 17.7 12.2 6.8 -0.8 -6.5 6.2 1753.2 北京584 -4.7 -2.5 4.6 13.0 20.5 24.3 26.1 24.8 19.4 12.4 4.0 -3.0 11.6 -

沈阳675.2 -12.7 -8.8 0.1 9.5 17.5 21.5 24.5 23.8 17.2 9.5 0.1 -8.7 7.8 - 南京1013.4 -1.9 3.7 8.6 14.6 20.3 24.4 28.2 28.2 23.0 16.8 10.6 4.2 15.4 - 泾源668.3 -7.1 -5.0 0.6 6.5 12.5 15.7 17.5 16.6 11.1 6.2 -0.8 -5.5 5.7 1941.2 (二)制作我国草原类型第一级—类的检索图。取大幅计算纸,以年Σθ为纵轴,以年降水量(r)为横轴,将前述热量级逐级在图上划出。再在任一热量级的根线上点出各级湿润度(K)的位置,例如在5300℃热量级线上,前述各湿润度级的位置,分别在148.4、450.5、625.4、768.5、964.6mm的r轴上。然后自原点通过上述各点作各K值线,各K值线通过各热量级线所得的交叉点,即为各热量级的相应K值指标,各热量级线与湿润度级线所包围的空间,即为某一草地类的理论地区,如图1。

根根表3所算各地的Σθ和给出r值,从检索图中查出它们的草原类别,并标出其在检索图中的准确位置(注:在图中标注各地确切位置时,要能看出标注方

法及过程)。

实验二饲用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的识别

一、目的意义

了解各种植物种群习性及多年生草类枝条的形成特点,识别草原常见的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

二、材料与用具

铁铣、钢卷尺、标本夹、植物标本、采集杖、标本纸、麻绳、玻璃标本缸、硫酸铜、冰醋酸。酒精灯、钢精锅等。

三、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野外工作

在牧草标本地或选定地区上,采集植物标本.挖掘植物地下营养器官,挖掘时应尽量细心,以防损伤或弄断根系.有些植物的地下营养器官入土较深,如根蘖型草类,这就需要深挖,将挖取的植物用水冲洗掉根部的泥土或杂质,以备晾干后压制标本或制作浸液原色标本,供室内鉴别观察。

(二)室内工作

根据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对采集或现有的标本进行生活型和分蘖类型的识别。

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期生存的结果。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相似和要求相近的植物,可被归为同一生活型。划分生活型的方法很多,从饲用植物的特点出发,在此介绍丹麦学者郎基耶尔和德国学者克涅尔的生活型分类法。郎基耶尔强调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并提出下列划分生活型的标准:

1.所取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2.这种形态特征必须易于识别和野外应用;

3.对所有植物都能应用,从而能对不同地区的植物进行比较分析。他根据上述原则,选择了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位置这一指标,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并划分出以下五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bytes)(ph):休眠芽或枝梢位于地面25m以上,依高度又可分为四个亚类。

(1)大高位芽植物(Megaphanerophytes):高度>30m;

(2)中高位芽植物(Mesophanerophytes):高8~30m;

(3)小高位芽植物(Micronhaneronhytes):高2~8m的小乔木和灌木;

(4)矮高位芽植物(Nanonhaneronhytes):灌木及小灌木,高25cm到2m。

2.地上芽植物(Chamaenhytes)(Ch):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上至25cm之间,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H):更新芽位于近地面的土层内,常被地被层覆盖,冬季地上部分死去,许多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此,又分非莲座式.半莲座式和莲座式三类。

4.隐芽植物(Crgptophytes)(Cr):更新芽在不利季节隐藏在地下或水中,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1)地下芽植物(Geophpte):更新芽处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中。主要有鳞茎、决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

(2)沼生植物(Helophyte):更新芽在水下泥土中;

(3)水生植物(Hydrophgte):更新芽在水中。

5.一年生植物(Theronhytes)(T或Th):种子越冬。

德国学者克涅尔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类、一年生草类、地衣和苔藓。

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的类型、多年生草类的分蘖类型与其枝条的形成对放牧、刈割利用后牧草的再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分蘖是指枝条自地上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现象,多年生草类的枝条形成类型有以下八类。

1.根茎状草类:这类草有两种枝条,即直立的和在地面下并与地面平行的两种茎,后者叫根茎,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10cm处。根茎上有节和节间,在根茎的节上可长出垂直的枝条。垂直枝条长出地面,并形成茎和叶。

2.疏丛状草类:这类草具有短茎节。位于地表下1~5 cm处,枝条以锐角的形式伸出地面,形成株丛。这类草新枝条的形成,每年是开始于株丛的边缘,故年代较长的植株中央部分常积累有大量的枯死残余物.

3.密丛状草类:密丛状草类的分蘖节位于地表上面,节间非常短,由节上长出的枝条几乎垂直地向上生长,枝条彼此紧贴,因而形成了稠密的株丛。

4.根茎疏丛状草类:这类草的分蘖节位于地表之下,株丛与株丛之间有短的根茎联系着,株丛本身为疏丛草类的分蘖。

5.匍匐茎草类:这类草的根茎上长出匍匐于地面的匍匐枝,匍匐枝的节处形

成叶族和不定根。匍匐茎的特点是茎十分细,而节间长。

6.轴根性草类:这类草具有垂直和粗状的主根,由主根上长出许多粗细不一的侧根。茎的底部加粗部分与根相融合在一起的地方称为根颈,根颈上有更新芽,由芽上长出枝条。放牧或刈割后,从根颈的芽和技条的芽上都可长出新的枝条。

7.根蘖性草类:这类草具有垂直的短根,在垂直的短根上又长出水平根,水平根上有更新芽,由这些芽形成地上枝条。

8.粗状须根草类:这类草的根系在外形上与禾草的根系相似,但比较粗些,这类草具有短的根茎和数量多的分枝的根。

四.作业

列出所采集植物标本的名录,描述其分蘖类型,并绘出简图。

表4 植物生活型和分蘖类型识别登记表

采集地点采集人(组)海拔日期

实验三草地生产能力的畜产品单位评价

一、目的和意义

草地的牧草产量是草地的基础生产能力,载畜量由于不完全代表草地生产了多少畜产品,因此它主要是中间生产能力,而畜产品的多少才是草地的最终生产能力。为了计算草地的最终生产能力,这里介绍用畜产品单位作指标衡量草地生产能力的大小。

二、材料和用具

生产单位的年统计报表,草原面积数,计算器,各类畜产品的畜产品折算表。

三、方法和步骤

一个畜产品单位规定相当于中等育肥肉牛增重1kg。将调查统计表中所获的各类畜产品依据畜产品折算表(表5)换算为畜产品单位,算出畜产品单位总数,再除以草原总面积,得到单位面积的畜产品单位数,此即草原的最终生产能力。

例如:甘肃省天祝县红疙瘩村是一个纯牧业村,有草地18万亩,饲养绵羊5000只,牦牛5000只,马1000匹,山羊800只,以其当年生产实际为例求算其草原总的畜产品单位(APU)生产能力和单位面积草原的畜产品生产

表5 各类畜产品单位折算表

畜产品畜产品单位

1kg肥育牛增重 1.0

1个活重50kg羊的胴体22.5(屠宰率45%)

1个活重280kg牛的胴体140.0(屠宰率50%)

1kg可食内脏 1.0

1kg含脂率4%的标准奶0.1

1kg各类净毛13.0

1匹3岁出场役用马500.0

1头3岁出场役用牛400.0

1峰4岁出场役用骆驼750.0

1头3岁出场役用驴200.0

1匹役马工作一年200.0

1头役牛工作一年160.0

1峰役驼工作一年300.0

1头役驴工作一年80.0

1张羔皮(羔羊皮品种)13.0

1张裘皮(裘皮羊品种)15.0

1张牛皮20(或以活重的7%计)

1张马皮15.0(或以活重的5 %计)

1张羊皮 4.5(或以活重的9 %计)

1头淘汰的中上肥度的莱羊(活重50kg)34.5(或以活重的69%计)

1头淘汰的中上肥度的菜牛(活重280kg)196.0(或以活重的70%计)

能力。当年的生产情况如下:

①淘汰肉食牛565头(平均活重200kg),②淘汰肉食羊787只(平均活重50kg),③生产牦牛奶75092kg(1kg牦牛奶相当于1.3kg标准奶),④生产净羊毛4920kg,⑤生产净牛毛3082kg,⑥出售役马21匹,⑦出售役牛20头,⑧工作役马20匹,⑨工作役牛70头,⑩生产牛皮245张(非正常死亡牛削皮),⑾生产羊皮228张(非正常死亡羊削皮)。

计算总APU,即:①565×280×0.7+②287×50×0.69+③75092×0.13+④4920×13+⑤3082×13+⑥21×500+⑦20×400+⑧20×200+⑨70×160+⑩245×280×0.07+⑾228×4.5=268412.5APU

单位面积的APU为:286412.5/180000=1.49APU/亩

四.作业

(一)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比较某一生产单位的草原生产能力变化。

某生产单位有草原13.95万亩,饲料自给,不购入,也不卖出。1985年和1989年各有家畜数为:绵羊3066和2579只.山羊436和575只.牦牛(包括犏牛)2845和2433头,马136和110匹。畜产品的产量两年分别为:①淘汰肉食牦牛(平均活重250kg)290和350头,②淘汰肉食绵羊和山羊(平均活重50kg)576和109只,③生产牦牛奶66000和74362kg,④生产羊毛1100和9430kg(净毛率42%),⑤生产牦牛毛7200和6300kg(净毛率72%),⑥出售役马40和10匹,⑦出售役牛20和25头,⑧工作役马35和25匹,⑨工作役牛50和46头,⑩生产牛皮15和9张(非正常死亡牛剥皮),⑾生产老羊皮26和30张(非正常死亡羊剥皮)。求算该生产单位1985和1989年的草原总生产能力和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并加以比较。

(二)调查10户牧民,对其上年的畜产品单位进行折算,并加以比较。

实验四草地载畜量的测定与估算

一、目的和意义

载畜量是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割草),在放牧适宜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放牧时间

和放牧家畜头数。因此,载畜量有三种表示方法。即家畜单位法、时间单位法和草地单位法。

载畜量指标法用于评定草原生产能力,从牧草和可利用营养物质产量的植物性生产引入到动物性生产。因此,它更接近于草原生产能力的含义,有效的表示草原的真正生产能力。

二、仪器和用品

地质罗盘仪、海拔仪、钢卷尺、小称、剪刀、枝剪、样方框、布草袋、计数器、写生板、测绳、记录表格、铅笔等。

三、方法和步骤

(一)载畜量的测定

在用家畜单位评定草原生产能力时,需将各种家畜折算成一种标准家畜,以便进行统计学处理。我国的标准家畜采用羊单位,其含义是体重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的羔羊。国外一般采用牛单位,美国的牛单位(家畜单位)的含义是:一头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或与此相当的家畜,平均每天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适合于我国牧区使用的折算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适合我国牧区使用的家畜折算系数表

放牧家畜类别折算羊单位放牧家畜类别折算羊单位

绵羊:牦牛:

繁殖母羊及其哺乳羔羊 1.0 混合群平均 3.0

成年公羊 1.0 繁殖母牦牛及其哺乳犊牛 5.0

1岁育成羊0.5 马或骡:

山羊:成年马或骡,中役 5.0

繁殖母羊及其哺乳羔羊0.9 繁殖母马及其哺乳幼驹 5.5

成年公羊0.9 1岁育成马或骡 2.5

1岁育成羊0.4 2岁育成马或骡 3.5

猪:3岁育成马或骡 4.5

混合群平均 1.0 驴:

牛:繁殖母驴及其哺乳幼驹 4.0

乳牛,日产乳7.5kg 5.0 成年驴,中役 4.0

育肥的肉用阉牛 5.0 1岁育成驴 2.0

役牛,中役 5.0 2岁育成驴 2.5

6~12月龄育成牛 2.5 3岁育成驴 3.0

12~18月龄育成牛 3.5 骆驼

18~24月龄育成牛 4.5 成年驼7.0

测定载畜量需要的基本数据就是草原面积.可利用的牧草产量和家畜每天正常的牧草采食量。例如,甘肃省天祝县永丰乡红疙瘩牧业村有草原面积18万亩,一年生产可利用青草为13632970kg,一只成年羊每日的正常放牧采食量为5kg青草。因此。该村的草原载畜量为:

13632790kg/5kg/羊日=2726594羊日……(时间单位)

2726594羊日/365=74701.1羊/年……(家畜单位)

如以每亩草地年实养的羊数来表示,则为:

74701.1羊年/180000=0.042羊年/亩

如要计算平均几亩草地能养一只羊,则为:

180000亩/74701.1羊=24亩/羊……(草地单位)

以上举例可以看出,载畜量要以可利用的牧草产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在具体计算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从草地上剪下来的牧草,并不是全部为家畜可以利时。而是由于种种原因,采食一部分,会丢弃一部,我们在计算时只能用被家畜利用的部分。利用率可以用刈割法来测定,也可向有经验的牧民访问或自行估算。

第二,一般草地都是划分为季带(季节放牧地)来利用的。因此应按各季带的实际放牧时间和实际可利用的产量来计算各季带的载畜量。这样我们计算的载畜量,才具有实际的生产意义。困为在牧区,一般是冬春草地不足,夏秋草地牧草有余,但夏秋草地上多余的牧草,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留作冬春利用。因而,冬春草地的载畜量实际上是限制载畜量的关键所在。

第三,进行载畜量的测定时,放牧家畜的载畜量最好能进行实际试验,求得一个较为实际而又可靠的数据。如果没有条件作较为精确的试验。可以在舍饲采食量的基础上再加20%~30%的量作为放牧采食量。也可参考表7,表8的数值确定。

表7 放牧家畜采食量与其活重关系表

放牧家类别每1000kg活重的牧草干物质采食量(kg)

牛 2.0~2.4

牦牛 3.2~3.6

马 3.3~3.5

羊 3.4~4.2

表8 我国各种家畜每日正常采食量表(干草,kg)

放牧家畜类别采食量放牧家畜类别采食量绵羊:蒙藏杂种一岁育成羊 1.6

新疆细毛羊成年母羊 2.1 新藏杂种一岁育成羊 1.7

蒙古羊:新藏高代杂种成年母羊 1.8

成年母羊 1.8 山羊成年母羊 1.6

成年羯羊 2.1 牦牛:

一岁育成羊 1.3 混合群 5.8

西藏羊(混合群) 2.0 带犊母牛10.0

滩羊成年母羊 1.7

(二)草地载畜量的其它估测法

1.可利用营养物质估测法

这种估测法的原理与前一种相似,但在计算中应用了家畜营养学的原理和规定,因此比较准确。

例如:某单位草原试验站,有培育的半人工嵩草型草地200亩,在5月20日一9月17日的120天的生长季中,平均每亩产可食混合青草549kg。折合成干物质167kg,根据绵羊消化试验,每kg干物质含有消化能12.39兆焦耳,按饲养标准,40kg的1岁肥育羊,在日增重160~200克的条件下,每日每头需要消化能20.1兆焦耳。

作业:计算这块草地在5月20~9月17日(120天)期间对体重40kg的1岁肥育羊的载畜量。

2.间接估测法

(l)潜在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是指与牧草产量相关的诸因事处于最佳

状态下能够达到的产量。由于光合作用是牧草形成产量的基础,因此草地第一性生产能力受着光能转化效率的制约,其产量取决于光能利用效率的高低。于是,草地潜在生产能力若在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俱佳的状态下,根据光热资源的多少及群体转化效率进行估测。其表达式为:y=0.154Q(g/m2·d)或y=1.54Q (kg/h·d),式中y-牧草植物学产量,Q-每日太阳总福射(cal/cm2)上式表示某地理论上的最大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中是难以达到的,只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草地生产能力的基础和奋斗目标。

(2)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根据植物生产能力在陆地上首先受温度和有效水分条件的制约,由此考虑到如能把这些因子与植物生产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相关关系,就可以利用气象资料比较方便地估算生产力水平,该模型的形式是:y=3000/1+e1.315-0.119t 或y=3000(1-e-0.000664p),式中y-植物生产量(g/m2·a),t-年平均温度(℃),P-年降水量(mm),e-自然对数的底。

使用上述两式计算同一地点的资料出现不同的数值。根据Liebig定律最小量因子制约生产力水平,因此,选用两个生产数值中的低值,即选用有对该地生产形成最大限制的那一因子的公式进行估测。

(3)桑斯维持纪念模型:是通过蒸发量模拟陆地植物产量的一种方法,也是把蒸发量和植物生产量这两个参数结合在一起的唯一途径。该模型形式为:P=3000[1-e0.0009695(E-20)],式中P-植物生产量(g/m2·a),E-年实际蒸发(散)量(mm),e-自然对数的底。

(4)格思纳-里斯模型:是根据植物产量与生长期之间的相关推测产量的一种方法。该模型为一直线回归方程:P=-157+5.17S,式中P-植物生产量(g/m2·a,干物质),S-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

以上四个估计模型均需调查地的气象资料参数,在有气象台站或定位研究站的地方,获取自然不难;在没有这种条件的地方,则需要亲自观测(时间允许时)或通过相邻气象台站资料间接推算(参考《草原工作手册》,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年4月第一版、P4~83)。这些模型都用于求算大区域内综合的植物生产量(或净初级生产量)。若要在实践中对调查地区的草地植物的初始生产能力作出估测,仅此时还不够,需根据可食牧草部分(Ge)在总植物量(Pt)中所占比例进行校正:f=(Ge/Pt)×100%,f为校正系数。

作业:对调查地区的载畜能力作出估算和评价。

实验五划区轮牧方案设计

一、目的意义

放牧是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放牧制度不同,其生产效率,尤其是草原的利用率差异很太。如何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发挥放牧生产的优势,力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率。这就要求草原工作者依据草原合理利用的原理进行放牧试验,如适宜的放牧时期、适宜的放牧强度、合理的畜群组合等。国内外资料表明,实行划区轮牧可以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地面积、增加畜产品,同时可以改进植被成分,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设计划区轮牧方案包括季带划分、分区数目、小区面积、放牧频率的确定等。

本实验拟通过对某一生产单位草原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查资料,设计一个合理的划区轮牧方案,以提高同学们对草原合理利用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划区轮牧方案设计的技能。

二、材料与用具

每小组标杆2根,测绳(100米)l盘,样方框2个,手提秆1杆,剪刀2把,草样袋6个,计算器2个及有关记录表格。

三、方法步骤

(一)收集资料

1.统计该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绘制出平面图。

2.测定不同类型草地各月的产草量,计算出草地全年供草量。

3.统计在该地区放牧的家畜头数,计算出全年需草量。

(二)划区轮牧设计

1.季节牧场的划分

按草原的季节适宜性划分出适于家畜在不同季节放牧的地段,叫季节牧场。季节牧场主要是依据草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植被状况、水源条件等划分的,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各季节饲草供给的平衡。

2.轮牧单元的划分

根据畜群大小和类型在季节放牧场内划分出若干轮牧单元,一个轮牧单元可

使一群家畜放牧一个完整的周期,通常30天左右。放牧单元要分配给具体的畜群,不同的家畜类型,其生活条件、采食习性各不相同。既是同种家畜由于年龄、性别、强弱不同、采食习性和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合理分群。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草地,也可适当地组织更替放收或混合放牧。

3.轮牧小区的划分

在轮牧单元内,将草地划分成该群家畜能放牧6天的小区,即为轮牧小区,一般几个到几十个轮收小区构成一个轮牧单元。

划分轮牧小区首先要确定轮牧周期,同一块草地两次放牧间隔的时间即为轮牧周期。轮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再生草生长的速度,一般再生草生长到8~20厘米时就可进行再次放牧,而再生草生长的速度又因雨量多少、气温高低,土壤肥瘠和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因此轮牧周期也随这些因素而变。在西北地区正常年景下各类草原的放牧周期为森林草原25天;湿润草原30天;高山草原10~45天。干旱草原30~40天;荒漠、半荒漠草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在雨水少的年份。有时一个放收季只能放牧1次,这是放牧周期就是一个放牧季或一年。

其次确定放牧频率:一年内各小区能够放牧的次数就是放牧频率,一般牧草再生速度快,放牧周期短,放牧频率就高,反之亦然。各草原类型适宜的放牧频率如下:森林草原3~5次;湿润草原3~4次。干旱草原2~3次;高山草原2~3次;亚高山草原3~4次;高产人工草地4~5次。

第三,确定小区数目和小区面积:小区数目用下式计算:

小区数目=轮牧周期/(每小区内放牧的天数+补充小区数或休闲小区数)

每一小区内放牧的天数一般不应超过6天,在非生长季节或干旱地区则不受6天的限制。在第一轮牧周期内,由于牧草产量较低,前几个小区的牧草往往不能满足家畜6天的需要,因而放牧天数应缩短,往后逐渐延长至6天。

补充小区是用于割草或休闲的区数。

一般森林草原适宜的小区数目为12~24个;干旱草原18~30个;荒漠草原30~33个;高山草原34~50个。

小区面积=(家畜头数×头日采食量×放牧天数)/可食牧草产量或单位草地生产力

家畜日食量一般规定每只绵羊每天需干草2kg,或按家畜体重的4%计算。

第四,确定放牧密度:放牧密度是指单位草地面积上,在同一时间内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密度过大,会使家畜相互干扰;密度过小又会使家畜游走太多,家畜体力消耗过多,牧草浪费也较大。一般每公顷放牧奶牛33 ~60头,绵羊150~3 00只。

第五,轮收小区的形状;小区的形状最好为长方形(2:1或3:1),宽度以家畜横队前进采食不发生拥挤为宜,大家畜长度应小于1km,小家畜长度不超过500m。

划分轮收小区举例:

设有幼年绵羊一群400只,在森林草原梁坡地禾本科-杂类草草地上放牧,可食牧草产量1200kg/公顷(干草重量)。每只羊平均重30kg,根据营养标准:每天需草1.25kg,那么每天需草500kg。如放牧时期为150天,第一放牧周期为30天,放牧频率为4,第一次放收可食青草为全年总产量的35%,第二次为30%,第三次20%、第四次为15%。如折合为干草产量则分别为每公顷420,360,240,180kg。

其划区轮牧规划如下:第一次放牧持续期30天,牧草需要量为500×30=15000kg,而这时的每公顷产量为420kg,因此需草地面积为1500/420=35.7公顷.需要分成7.5个轮收小区(30/4=7.5),每个小区面积为37.5/7.5=4.7公顷。

在上述35.7公顷草地上,第二次放牧时,它的产量是360×35.7=12852kg,可供家畜采食26天(12825/500=25.7);第二次再生草为240×35.7=8568kg,可供第三次放牧17天(8568/500),第三次再生草为180×35.7=6426kg,可放牧13天(6425/500).这样400只绵羊在35.7公顷草地上总的放牧日数为30+26+17+13=86天。

应该放牧150天,而实际上只能供给86天的草地饲料,还差64天,折合牧草500×64=32000kg。需要用刈割草地再生草或其他来源加以补充。根据对草地的再生草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也就是6000kg,因此需要面积为32000/600=53.3公顷,每一轮牧分区面积,如前所述是4.7公顷。这样53.3/4.7=11.4,轮收分区总数均为19个(7.5+11.4=18.9),其总面积为53.5+35.7=89公顷。

如果将89公顷草地分为19个轮牧分区,其利用方式为;第一放牧周期(30天),利用是1~8区,另外9~19区,当禾本科牧草抽穗时加以刈割,以后的放牧周期

可利用全部草地的再生草,轮牧规划见表9。

表9 森林草原划区轮牧规划表

1 放牧休闲割草割草

2 放牧放牧割草割草

3 放牧休闲放牧割草

4 放牧休闲割草放牧

4.牧场轮换

牧场轮换是划区轮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有4个基本环节,即延迟放收、较迟放牧、割草和休闲。通过牧场转换可以避免年年在同一时间、以同样方式利用同一块草地,以保持和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如果在划区轮牧中没有牧场轮换这一环,由于每一小区的利用都按一定的顺序严格进行,必然会形成每一小区每年于同一时期以同样方式反复利用。这样生长良好的优良牧草或正处于危机时期的牧草首先被淘汰,而品质较差的杂草类和毒害草反而日益旺盛。同样,我们可以把牧场轮换作为一种措施通过改变利用时间来清除品质不良或有毒有害植物。

在划区轮牧中,季节牧场间(如果条件允许)、轮牧单元间和轮牧小区间都进行轮换(表10、表11、表12)。

表10 季节牧场的四季轮换方案

利用年限利用顺序

第一年春→夏→秋→冬

第二年夏→秋→冬→春

第三年秋→冬→春→夏

第四年冬→春→夏→秋

表11 轮牧单元间牧场轮换方案

轮牧

区号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单元

1 1~8 正规放牧第一补充牧场第二补充牧场第三补充牧场

2 9~16 第三补充牧场正规放牧第一补充牧场第二补充牧场

3 17~2

4 第二补充牧场第三补充牧场正规放牧第一补充牧场

4 15~32 第一补充牧场第二补充牧场第三补充牧场正规放牧

表12 干草原内轮牧单元间轮换方案

利用年限

小区号及轮换顺序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

一 1 2 3 4 5 6 △×

二 2 3 4 5 6 △× 1

三 3 4 5 6 △× 1 2

四 4 5 6 △× 1 2 3

五 5 6 △× 1 2 3 4

六 6 △× 1 2 3 4 5

七△× 1 2 3 4 5 6

八× 1 2 3 4 5 6 △

四、作业

某草原站共有草地12公顷、全年放牧,分冷暖两季,暖季从6月到9月共122天,冷季从10月到翌年5月共243天,9月份一次性测定鲜草产量为1200kg/公顷,5~12月各月产草量占9月份的百分数分别为35%、20%,18%、51%、10%、25%、75%、80%、100%、70%、50%、40%。暖季草地利用率为75%,冷季为85%,暖季第一放收周期为35天,放牧频率3次,第一次放牧可食收草占暖季平均产量的40%,第二次(再生草)占35%,第三次占25%。暖季每一小区放牧6天,冷季每小区放牧30天。根据试验结果,每只羊每天可采食鲜草4.5kg,冷季牧草枯黄后,含水量下降为半干草,日食量规定为2.5kg。试根据以上所给数据制定出草原站目前生产能力水平下合理的划区轮牧方案,编排出放牧日历,在合理利用草地的基础上,提出对草地进行培育改良的措施。假定实行了划区轮牧并对草地进行了适当的培育改良后,草地产草量在9月份基础上提高了30%,试计算载畜量提高了多少?并对目前的划区轮收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流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发展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一.流媒体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 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相关的包称为“流”。流媒体实际指的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 输方式则是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 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 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 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 ?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 ?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 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 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 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实时传 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RTP/UDP)来传输实时数据。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一个实时音视频源或存储的音视频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数据包,而网络又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延也就不同,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需要使用缓存系统来消除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够连续输出。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教学室编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8月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多媒体演示 [目的要求] 通过多媒体试验录像进一步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方式] 多媒体光盘演示。 [实验内容] 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包括核酸凝胶电泳技术;质粒提取;转化;重组体的筛选;PCR技术等。

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常用方法。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DNA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极方向移动。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从200bp至50 kb的DNA片段。在琼脂糖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溴化乙锭(Ethidum bromide ,EB),在紫外光下可以检出 10ng的DNA条带,在电场中,pH8.0条件下,凝胶中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 琼脂糖凝胶有如下特点: (1) DNA的分子大小在凝胶基质中其迁移速率与碱基对数目的常用对数值成反比,分子越大迁移得越慢。 (2) 琼脂糖浓度一个特定大小的线形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DNA电泳迁移率(u)的对数与凝胶浓度(t)成线性关系。 (3) 电压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随着电压的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 (4) 电泳温度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电泳行为受电泳时的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其相对迁移速率在4℃与30℃之间不发生明显改变,但浓度低于0.5%的凝胶或低熔点凝胶较为脆弱,最好在4℃条件下电泳。 (5) 嵌入染料荧光染料溴化乙锭用于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DNA,染料嵌入到堆积的碱基对间并拉长线状和带缺口的环状DNA,使其刚性更强,还会使线状迁移率降低15%。 (6) 离子强度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

花卉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实验实训指导书 花 卉 学 授课人: 要卫 班级: 06 级园林 学期: 07~08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实训须知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有关花卉识别、繁殖、栽培的结构以及花卉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态度及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结合课堂讲授的有关部分,认真预习指定的实验容,并将实验容步骤事先记入笔记本,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2.实验时除用心听取指导教师讲解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认真、多动脑筋,并实事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3.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不得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所有仪器用品,洗净并安放整齐,以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值日生应负责扫地,抹桌、倒污物等清洁工作; 4.爱护公物,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按定量取用,公用器材不得任意移动,如有损环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失单; 5.实验室必须保持肃静,不得任意走动或高声谈笑; 6.要求每位同学在实习中能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开展相关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发挥工作主动性和良好团队精神。 7.实验结果须写成报告,实验报告务必实事求事,根据自己实验的得结果,简单、扼要、明确、整洁的书写。 实验一花卉的分类与识别

一、实训目的 1.进一步掌握花卉分类的基本知识; 2.掌握花卉识别的方法,能够准确对常见温室花卉和露地花卉进行识别和分类。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 花卉图片(多媒体形式)、实地种植花卉 三、课时安排 4学时 四、实训步骤及要求 1、花卉图片识别 通过观看各类花卉的图片,对其基本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有初步的印象,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科。 2、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识别 到附近广场游园、公园、花卉市场等实地识别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在条件许可时,可将比较陌生的花卉种类剪取枝叶花等拿到室再作判断和进一步的识别,以加深印象。 常见各类花卉种类如下: (1)一年生花卉:鸡冠花、一串红、万寿菊、凤仙花、百日草、半支莲;彩叶草、黑心菊、孔雀草、红花酢浆草等。 (2)二年生花卉:三色堇、金盏菊、羽衣甘蓝、虞美人、瓜叶菊等。 (3)宿根花卉:菊花、芍药、鸢尾、石竹属、蜀葵;非洲菊、四季秋海棠、香石竹、葱兰、等。 (4)球根花卉:大丽花、美人蕉、水仙、郁金、香百合、君子兰;仙客来、朱顶红、等。 (5)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如金琥、量天尺、昙花、生石花、芦

园林花卉学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花卉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凤梨科植物要求的pH值( A ) A. 4.0 B. 4.5~5.0 C. 5.5~6.0 D. 6 2.瓜叶菊要求的腐叶土、培养土、园土比例( B ) A. 4﹕4﹕2 B. 5﹕3.5﹕1.5 C. 5﹕2﹕3 D. 3﹕5﹕2 3.微量元素占植物体重() A. 0.1~0.2% B.3.6~4.5% C. 0.001~0.0001% D. 一半以上 4.形成灰分的矿物质元素有(a ) A. N. P. K. Ca. Mg B. N. P. K. Ca C. P. K. S. Ca. Mg. Fe D. D. O2. H2 5.叶暗绿色,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表明缺( b )的表现。 A. N B. P C. Na D. Fe 6.低温温室温度应保持在() A. 3~8℃之间 B. 4~10℃之间 C. 8~15℃之间 D. 15℃以上 7.不等屋面温室两屋面宽度比( A ) A. 4﹕3 B. 5﹕2 C. 6﹕5 D. 3﹕1 8.当温室为东西延长时,南北两排温室间的距离通常为温室高度的( C )。 A. 3倍 B. 1倍 C. 2倍 D. 4倍 9.温室布置以()投射角为宜。 A. 450 B. 600 C. 90 0 D. 300 10.秋菊适宜生长温度( a )。 A. 20℃ B. 21℃ C. 40℃ D. 30℃ 11.调节繁殖期的栽培期,采用( d )等措施可有效调节花期。 A. 修剪 B. 摘心 C. 施肥 D. 控制水分 12.温度催延花期的主要作用( b ) A. 打破休眠 B. 花芽分化 C. 春化作用于 D. 影响花茎的伸长 13.催延花期的主要途径( d ) A. 温度处理 B. 加速生长 C. 日照处理 D. 药剂处理 14.菊花平瓣类有( a ) A. 宽带型 B. 平盘型 C. 雀舌型 D. 芍药型[ 15.菊花有抗( c )等毒气的功能。 A. SO2 B. HF C. HCl D. Cl2 16.瓜叶菊是花品种在8月播种,于11月以后增加人工光照,给予()光照,12月可开花。 A. 10小时以下 B. 15~15.5S C. 15.5~16S D. 16S以上 17.唐菖蒲别名(abc ) A. 菖兰 B. 剑兰 C. 扁竹莲 D. 水薄荷 18.催延花期包括(ab ) A. 促成开花栽培 B. 抑制栽培 C. 打破休眠 D. 春化作用 19.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培养土比例() A. 3﹕5﹕2 B. 5﹕3﹕2 C. 8﹕3﹕5 D. 4﹕4﹕2 20.缺铁表现( B ) A. 病斑不常出现 B. 叶脉间黄化 C. 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

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补充讲义)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OO九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RNA的提取、定量与RT-PCR……………………………………………… 1 实验质粒DNA的提取、定量与酶切鉴定 (7) 实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3) 附录Ⅰ相关试剂盒说明书 (19) 附录Ⅱ相关仪器使用说明书 (19) 实验九总RNA的提取、定量与RT-PCR 一、总RNA的提取与定量 目的: 从细胞中分离RNA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常进行的操作之一,所提取RNA的质量是进行其它实验的基础,如Northern杂交,目的基因cDNA的克隆,荧光定量,文库构建等。 原理:

在哺乳动物中,平均每个细胞内大约含有10-5μg RNA,其中rRNA占总量的80%-85%,tRNA和核内小分子RNA占10-15%,而mRNA只占1-5%。rRNA由28S、18S、5S等几类组成,这些RNA分子根据密度和分子大小,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凝胶电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mRNA分子种类繁多,分子量大小不均一,在细胞中含量少,绝大多数mRNA分子(除血红蛋白、有些组蛋白mRNA以外),在3’端存在20-250个多聚腺苷酸(polyA)。利用此特点,用 oligo(dT)亲和层析柱分离mRNA。 RNA分离的方法有:异硫氰酸胍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盐酸胍-有机溶剂法,氯化锂-尿素法,蛋白酶K-细胞质RNA提取法等、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等。目前常用的是Trizol法。 Trizol试剂适用于从细胞和组织中快速分离RNA。TRIzol的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胍和酚。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酚虽可有效的变性蛋白质,但是它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在加入氯仿离心后,溶液分为水相和有机相,RNA选择性地进入无DNA和蛋白质的水相中。取出水相用异丙醇沉淀可回收RNA;用乙醇沉淀中间层可回收DNA;用异丙醇沉淀有机相可回收蛋白质。 Trizol试剂可用于小量样品(50~100mg组织、5×106细胞)也适用于大量样品(≥1g组织、>107细胞)。对人,动物,植物组织,细菌均适用,整个提取过程在一小时内即可完成。分离的总RNA无蛋白质和DNA污染,可用于Northern blot,dot blot,ployA筛选,体外翻译,RNase保护分析和分子克隆。在用于RT-

园林实训方案

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专 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实习基地是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突出职业优势,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训、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1. 校内实训基地 园艺专业现有5个专用实训室,1个20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1个10亩的植物园。近三年投入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园林树木护理。在实训室规划和建设上,将实训室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完成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和职业意识;第二个层次完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三门主干专业课程《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传统的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形成;第三个层次完成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训练,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强化训练。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2. 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建有实训基地5个,供教师实践锻炼和毕业生生产实习,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与生产紧密结合。校外实训基地详见表2。

2.主要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初具规模。已有植物生理生态实训室(观赏植物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切花保鲜实训室(在建)、温室等,目前缺花艺设计室、花艺作品陈列室、园林设计模型室等。植物生理生态实训室(观赏植物实训室)设备落后。 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3年主要建设花艺设计实训室、花艺作品展示室,植物与病虫害标本室,园林设计含模型室,以及温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功能完善等。 (一)教学团队建设 1.鼓励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实践1个月。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示范性基地专业、示范性基地建设以及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至100%。 2.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提高职称与学历,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争取有1~2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职称。 3.不断选聘行业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与能工巧匠进入教学团队,聘请他们担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00%,并且进行动态调整,优中选优。 (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年度实施计划 2009~2011年城市园艺实训中心建设年度实施计划

园林花卉学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花卉资料简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4小题,共计12分) 1.露地花卉: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完成其全部的生长发育过程而不需要其他的保护措施。 2.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包括湿生、沼生和两栖植物。 3.旱生花卉:这类花卉耐旱性强,能忍受较长期空气或土壤的干燥而继续生长。 4.湿生花卉:该类花卉抗旱性弱,生长期间要求经常有大量水分存在或有饱和水的土壤和空气,它们 的根茎叶内多有通气组织的气腔与外界相互通气,吸收氧气以供给根系需要。 5.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 6.春播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7.秋播花卉:又叫二年生花卉,指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8.春植球根花卉:春季种植,春夏开花,秋冬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茎为球星或块状的多年生花卉, 喜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冷。 9.秋植球根花卉:秋季栽植,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度过高温,地下根茎变态成为球形或块状的多年生 花卉,较耐寒冷。 10.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多年生花卉。 11.温室花卉:在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花卉。 1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获得成花的能力,这个低温 周期就是春化作用,也叫植物的感温性。 13.光周期:指以日中日出日落的时数(一天的光照长度)或指一日中明暗交替的时数。 14.光照强度:单位面积上接受可见光的能量。 15.光质:即为照射光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不同波长的的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 16.年周期:植物在一年内其植株个体所经历的休眠、萌发、生长、开花、结实的过程。 17.生命周期:植物从种子萌发时起,经过营养生长变成植株,然后经历生殖发育阶段(开花、结果或贮 藏器官形成),最后死亡的全过程成为植物的生命周期。 18.景天植物代谢途径:一些旱生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关闭气孔,并利用夜间吸收和固 定在苹果酸内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减少水分损失。由于这种代谢方式最早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所以叫景天植物代谢途径。 19.有效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对植物生 长发育其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是植物在生个生育期的有效温度的总和。光补偿点: 20.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提高植物的光合强度,这一点的光照 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1.花芽分化: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在外界环境满足其生理要求植物由营养到生殖生长的整个过程。 22.分株:将根际或地下茎发生萌蘖切下栽培使其形成独立的植株。 23.扦插: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 促使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24.压条:将接近地面的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较高的枝条则采用高压法,即以湿 润土壤或青苔包围被切伤枝条部分,给予生根的环境条件,待生根后剪离,重新栽植成独立植株。 25.嫁接:将植物的一部分(接穗)嫁接到另外一个植物体(砧木)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 立个体的繁殖方法。 26.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是雌雄两配子结合形成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得到新的个体的方法。 27.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利用花卉植物体(根、茎、叶、芽)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培育成新的植 物体的方法。 28.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 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将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29.吸芽:某些植物根际或地上茎与叶腋间自然发生的缩短,肥厚星莲座状的短枝。

流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流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 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 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 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流媒体”的概念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流媒体是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中低带(Internet/Intranet)上需要实时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比如声音、视频文件。在传输前需要压缩处理成多个压缩包,并附加上与其传输有关的信息(比如,控制用户端播放器正确播放的必要的辅助信息),形成实时数据流。数据流最大的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其二,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使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多媒体文件在上在Internet/Intranet既无下载等待需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 流媒体技术是综合的技术, 包括采集、编码、传输、储存、解码等多项技术。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由分编码端、服务器端、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流媒体技术在教育或学校的应用前景广阔, 可用于课件点播、交互教学、电视转播、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等。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 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 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 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 浏览器与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 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 浏览器启动A/VHelper 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 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A/VHelper 程序及A/V 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 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 播放机或VCRs 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 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 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 数据传输给A/V 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 程序),一旦A/V 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 和RTSP/TCP 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 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 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2015-2016)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1 总DNA提取 生物总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不同的生物材料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是提取总DNA的关键步骤。同时细胞内的物质也根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同生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技术。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学习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学习和掌握紫外光吸收法鉴定DNA的纯度和浓度。 [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经液氮研磨,可使细胞壁破裂,加入去污剂(如CTAB),可使核蛋白体解析,然后使蛋白和多糖杂质沉淀,DNA进入水相,再用酚、氯仿抽提纯化。本实验采用CTAB法,其主要作用是破膜。CTAB 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能溶解膜蛋白与脂肪,也可解聚核蛋白。植物材料在CTAB的处理下,结合65℃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DNA 被释放出来。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经过氯仿/ 异戊醇(24:1) 抽提去除蛋白质、多糖、色素等来纯化DNA,最后经异丙醇或乙醇等沉淀剂将DNA沉淀分离出来。 由于核酸、蛋白质、多糖在特定的紫外波长都有特征吸收。核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nm。纯的DNA样品A260/280≈1.8,纯的RNA样品A260/280≈2.0,并且1μg/ml DNA 溶液A260=0.020。 [实验器材] 1、高压灭菌锅 2、冰箱 3、恒温水浴锅 4、高速冷冻离心机 5、紫外分光光度计 6、剪刀 7、陶瓷研钵和杵子 8、磨口锥形瓶(50ml) 9、滴管10、细玻棒11、小烧杯(50ml)12、离心管(50ml)13、植物材料 [实验试剂] 1、3×CTAB buffer(pH8.0) 100mM Tris 25mM EDTA 1.5M NaCl 3% CTAB 2% β-巯基乙醇 2、TE缓冲液(pH8.0) 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 3、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 4、95%乙醇 5、液氮 [实验步骤] 1、称取2g新鲜的植物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叶面,滤纸吸干水分。 2、将叶片剪成1cm长,置预冷的研钵中,倒入液氮,尽快研磨成粉末。 3、待液氮蒸发完后,加入15mL预热(60℃)的CTAB提取缓冲液,转入一磨口锥形瓶中,

园林花卉学教案

园林花卉学教案 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10) 1、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把以前学过的植物生理基础知识和花卉的栽培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一个连接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今后以后栽培技术中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的理论基础。 2、授课的内容纲要: 第一节草本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 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开花----结实----死亡(一二年生花卉)或休眠----萌发(多年生) 花的形成过程: 1 花发生:顶端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芽,而是向成花方向发展,出现花原基,成为花芽. 2 花芽分化:花原基进一步分化,生长发育为花的各部分. 3 开花:分化发育完全的花芽,在适宜条件下花萼和花瓣打开的过程. 4 花芽分化的理论 (1)营养物质论:如碳—氮比(C/N)学说; 碳—氮比学说,即认为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是植物体内醣类的积累,并以C—N 率来表示。这种学说认为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与同化醣类含量的比例,是决定花芽分化的要关键,当醣类含量比较多,而含氮化合物少时,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中外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从多数试验结果和事实证明:C—N率对于花芽分化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同化养分不足的情况下,也就是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花芽分化将不能进行,即使有分化其数目少。一些花序花数较多的种类,特别是一些无限花序的花卉,在开花过程中,通常基部的花先开,花形也最大,愈向上部,花形渐小,至最上部,花均发育不全,花芽停止分化,这说明同化养分的多少决定花芽分化与否和开花的数目。同化养分的多少,也决定花的大小,如在菊花,芍药、香石竹的栽培中,为使花朵增大,常将一部分花芽疏去,以便养分集中于少数花中,使花朵增大。 C/N学说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一学说有如下缺点:(1)缺乏具体比例数据,而且四种C/N比例关系与一些化学分析数据相矛盾。(2)只笼统地说明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化合物的平衡(或比例)关系,而不能具体地指出多种碳水化合物与多种氮素化合物的具体平衡关系对花芽形成的影响。(3)完全排除了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的内源激素、遗传物质和高能物质的作用。 (2)成花物质论或成花激素论: “成花素”(也可称开花激素)学说则认为花芽分化是由于成花素的作用,认为花芽的分化是以花原基的形成为基础的,而花原基的发生则是由于植物体内各种激素趋于平衡所导致。形成花原基以后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主要受营养和激素所制约。综合有关的研究和报道,目前都广泛认为花原基的发生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有

园林花卉学个人复习总结

拉丁学名重点掌握一二年生、宿根、球根和室内花卉章节中大家常见或非常熟悉花卉的拉丁学名即可。 绪论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园林花卉? 狭义,开花的草本植物。广义,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养护以及陈设的植物,包括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藤木、蕨类、地被。 2 依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花卉栽培有哪些类型? 生产(经济)栽培、观赏栽培、标本栽培 3 试举出我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花卉著作 10 部。 南方草木状、竹谱、齐民要术、园庭草木疏、平泉山局草木记、兰谱、菊谱、洛阳牡丹记、海棠谱、洛阳花谱、群芳谱 思考题: 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 狭义上,园林花卉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上泛指把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而园林树木主要指用于园林绿化的木本植物种类,主要指乔木和灌木等木本植物。 第一章花卉概述 作业习题: 1 花卉按生活周期和地下形态特征是如何分类的? 一年生花卉、两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 2 花卉依据生活类型与生态习性可分哪两类? 露地花卉、温室花卉 3 试述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含义,并举 2-3 例说明。一年生花卉: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的花卉。春播。 万寿菊、百日草、凤仙花 两年生花卉:在两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的花卉。秋播。 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现象的花卉。芍药、菊花、万年青、荷包牡丹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的根或茎发生变态,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水仙、唐菖蒲、荷花、百合、大丽花 4 花卉依原产地气候型是如何分类?各气候区的特点如何?举出 3- 5 种著名花卉。 中国气候型: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夏季降水较多。中国石竹、石蒜、百合、芍药 欧洲气候型: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暖、降水较均匀、年温差小。羽衣甘蓝、毛地黄、雏菊、矢车菊 地中海气候型:冬季温暖、夏季凉爽、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降雨期、夏季为干燥期、极少降雨。金盏菊、羽衣甘蓝、三色堇 墨西哥气候型:夏冷凉、冬温和、气温差小、雨量充沛。百日草、大丽花、一品红。 热带气候型:周年高温、年温差小、雨量大、分雨、旱季。鸡冠花、彩叶草、紫茉莉。 寒带气候型:冬季漫长严寒、夏短促凉爽。雪莲、龙胆、细叶百合 沙漠气候型:周年降雨少、气候干燥。仙人掌、芦荟、龙舌兰。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摘要: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日益普及,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首先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基本原理以及流式传输的基本过程,接着重点介绍了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Internet直播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业务,流媒体,流式传输,原理,应用,发展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带给人们形式多样的信息。从在网络上出现第一张图片到现在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三维动画,人们的视听觉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人们又面临着另外一种不可避免的尴尬: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媒体演示的同时,不得不为等待传输文件而花费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这就是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收听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目前,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一方面,由于音视频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这样的文件常常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所以采用下载方法的时延也就很大。而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图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只需经过几秒或数十秒的启动时延而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即可观看。当声音、图像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上继续下载。流式传输不仅使启动时延大大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之后才能观看的缺点。一、流媒体技术基础 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这意味着在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网络时图像质量较差。而且,如果因为网络拥塞或出现问题而导致出错和丢失的信息都被忽略掉,那么图像质量将很差。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园林花卉试验指导书 (1)

上海师范大学 园林花卉学实验指导书 专业园艺专业 编者潘静娴 编写时间2004.9

实验一. 上海季节性花坛和花市花卉识别 一. 试验目的与意义 了解花坛花材的特点,上海季节性花坛花材的常见和主要类型,以及花卉销售情况。 二.参观地点 1.上海徐家汇公园绿地或延中绿地。 2.上海精文花市或徐家汇宛平路花鸟市场。 三. 调查内容 1.选择近大型节日如五一、国庆、元旦邻近的时间参观调查。 2.每位同学先对徐家汇公园绿地或延中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分类,记录每种景观在总整个绿地中所占的大致比例。 3.选定1-2个绿地中有代表性的花坛,调查选定花坛的类型,估计花坛的大小、形状,然后数出花坛花材种类,每种花材的在生长状态、植株高度、幅宽等指标,各种花材在花坛中的布局方式。 4.在完成花坛调查基础上,对整个徐家汇公园绿地或延中绿地的植物材料进行调查,分乔木、灌木和草本进行记录。对树木,要调查树木的造景形式、高度、胸径、立地条件、大致年龄、密度、林下植被类型及其密度等;对灌木要调查高度、篷径、生长状况、立地条件和密度以及林下植被组成;对草本,要调查造景方式、种类、高度、密度、生长状况、覆盖度等指标。 5.完成绿地景观花卉调查基础上,对花鸟市场花卉的种类、单价、主营品种、经营方式和销售进行调查。 四. 试验报告 1.每位同学完成徐家汇或延中绿地花坛花卉、景观植物和花市的调查报告。 2.画出徐家汇公园或延中绿地植物的造景示意图,并对其进行评价。 3.对花市调查应做出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其周围的商业环境,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二上师大校园和生物基地(家庭小区)花卉识别 一. 目的 掌握上海师范大学校园类花卉的主要代表类型,园林花卉的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 用具 笔、笔记本、尺子。 三.调查内容 1. 生物基地温室花卉和露地花卉的种类、植株形态、花、果实和种子构造。 植株形态:包括花卉类型、树型、主干、枝条、叶片等。 树型:园头型、自然半圆形、扁园型、开心型、V字型等 花特征:花序、花或花序着生位置、花的形态。 果实特征:大小、形状、果皮、果肉。 种子:大小、数量、形状、种皮。 2. 校园 家庭所在地小区:周末进行,自愿,调查内容同上。 调查内容基本同生物基地,但同时增加植物数量、大小、密度和覆盖度和生长状况的调查。 四. 调查步骤 1.每5人一组分组调查。 2.选定一种花卉后,记录该花卉的名称、科属地位、生长状况、地理位置、 形态特征;如果是木本花卉,是乔木还是灌木?如果是乔木,要测量主干高度、树高、直径,太高不能测定时,可估计;分析该花卉的造景形式和特点。 五. 作业 1. 每位同学将所调查的校园和生物基地的花卉写成调查报告,如果也调查了 住宅小区,也写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可以写成表格形式。 2. 将调查的所有花卉按照园林花卉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依据。 3. 根据调查结果,对你所调查的场所园林花卉的状况和造景绿化提出看法,或改进建议。

园林花卉学实习报告模板

园林花卉学实习报告模板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关于20XX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 请期待! :XX :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模板|会计实习报告| 大学生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实习周记| 3000 字范文 园林花卉学实习报告模板 学生姓名:王转红 指导教师: 教学班: 20XX年X月X日 园林花卉学实习报告 20XX年X月,我来到东胜园林花卉公司实习,这里是一家培育温室花卉的公司,占地面积500川,有经理一人,副 经理三人,组长10人,园艺花卉培育员50多人。我们每天都要检测温室温度和适度,适时为花浇水、育肥,对有病理现象的花卉进行营养液治理。这里的实习让我切实感受到园林花卉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实习目的 (1)通过花卉实习观察植物园露地花卉和观赏温室花卉识别与

应用,实习华东花卉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东北地区露地花卉及温室花 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花卉,同时扩充温室花卉的种类(扩充华南、西南地区植物) 使我们能达到社会需求,满足毕业生服务去向。 (2)结合花卉识别联系花卉应用形式及特点,进一步熟悉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产地、气候型与植物习性的关系;不同地域花卉选择应用的特点。 (3)培养独立考察、记载的实践能力; (4)通过实习,培养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的目的。 (5)通过对花卉的实际应用形式的实习,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 2、实习基本内容 通过对《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 将其 分类叙述如下:

流媒体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章流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流媒体的发展过程 1.1.1 现有视频格式概述 影像格式(Video) 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VCD、多媒体CD这些都是影像文件。 大量图像信息,同时还容纳大量音频信息。所以,影像文件的容量往往是非常大的。 1.1.2 VOD视频点播技术 视频点播技术的出现,是视频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速开发和完善这一系统。 1.1.3流媒体技术的出现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VOD技术的不足之处。 1.2流式传输的格式及特点 1.2.1流媒体能为我们做什么 流媒体的定义很广泛, 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机器就可以观看的视频/ 持的某种特定文件格式:压缩流式文件,它通过网络传输,并通过个人电脑软件进行解码。 1.2.2 流媒体技术、格式纵览 流媒体给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如果需要下载一部VCD格式的影片,大小约为650M,宽带的今天也需要下载3个多小时。如果影片采用流媒体技术来进行压缩,只需要100M,并且用户可以边看边下载,整个下载的过程都在后台运行。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占用本地的硬盘空间。其实流媒体采用的是有损压缩,就好比我们常说的MP3,因此在音影品质上有所差异。

1.2.3流式视频格式 前边提到过视频格式,现在再来说一下流式视频格式。 目前,很多视频数据要求通过Internet来进行实时传输,前面我们曾提及到,视频文件的体积往往比较大,而现有的网络带宽却往往比较“狭窄”。客观因素限制了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播放,于是一种新型的流式视频(Streaming Video)格式应运而生了。这种流式视频采用一种“边传边播”的方法,即先从服务器上下载一部分视频文件,形成视频流缓冲区后实时播放,同时继续下载,为接下来的播放做好准备。这种“边传边播”的方法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从Internet上全部下载完毕才能观看的缺点。到目前为止,Internet上使用较多的流式视频格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1.2.4流式传输的特点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能在Internet及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流媒体文件格式是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动画、视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非流式播放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能看到当中的内容,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相应的播放器或其它的硬件、软件对压缩的动画、视音频等流式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1.3 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流媒体系统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编码工具: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 2. 流媒体数据 3. 服务器:存放和控制流媒体的数据 4. 网络: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是实时传输协议的网络 5. 播放器:供客户端浏览流媒体文件 这5个部分有些是网站需要的,有些是客户端需要的,而且不同的流媒体标准和不同公司的解决方案会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