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

《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上篇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

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

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

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

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时数:4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

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

律。

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

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

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

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

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

教学时数:4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

1.2掌握。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

点、操作要求。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3.了解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

教学内容:

重点:1、十四经脉的循行

2、以下十四经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主治。

操作要求:

手太阴肺经: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分谷、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天枢、梁立、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邻、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骨、支正、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承山、昆仑、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大赫。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劳宫。

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耳门、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听会、阳白、风池、肩井、环跳、水市、阳陵泉、丘墟。

足厥阴肝经:章门、太冲。

督脉:命门、哑门、风府、百会、水沟。

任脉:会阴、中极、关元、气海、神厥、中脘、膻中、承浆。

经外奇穴:印堂、太阳、安眠、夹脊、十宜、四缝、八邪八风。

教学时数:36(其中课内讲授8学时,实验室操作28学时)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充分利用图表、幻灯。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3.在本章讲授过程中,可分段的放映经穴的电影——电

视片。

第四章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自学

中篇针灸与推拿方法

第一章刺灸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

1.1毫针的刺法

1.2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处理。

1.3艾条灸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1.4三棱针、皮肤针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2.了解

2.1得气的定义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1、毫针的刺法。

2、补泻操作方法

难点:补泻手法的操作。

教学时数:14(其中课内讲授2学时,实验室操作规程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实验室示教

第二章推拿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

1.1各类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能。

1.2各类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运用。

2.熟悉

2.1手法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3.了解

3.1推拿手法的命名原则和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重点:手法的定义及动作要领和应用。

教学时数:10(其中理论讲授2学时,实验室操作8学时)课堂教授:方法基本训练、人体操作。

下篇常见病证的治疗

第一章针灸治疗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1针灸治疗的原则、配穴处方。

1.2在针灸中运用八纲、经络、脏腑等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重点;针灸配穴处方

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

第二章推拿治疗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推拿的治疗原理、治疗原则。

2.熟悉:推拿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

3.教学内容:

重点:推拿的治疗原理。

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示教。

第三章针灸推拿治疗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50种常见病证的针推治疗。

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以下病症的概述、因机、辨证和治疗。

中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呃逆、泄泻、便秘、癃闭、不寐、心悸、头痛、腰痛、腹痛、痹证、面瘫、高热、

抽搐、带、疳积、小儿惊风、痛经、胎位不正、落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疝气。

教学时教:24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幻灯。

分科安排见习

四说明

1.本大纲为中医临床教学研室制定。

2.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有创新,也可适当增补教材。

3.讲授时注意减少重复。

4.根据具体情况,可对病证的重点作适当调整。

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班用) I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妇产科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 生殖生理 一、核心内容: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重点内容: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与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妊娠生理 一、核心内容: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 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重点内容: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条件、过程;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 形成,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诊断。 孕期监护与保健 一、核心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方法。 二、重点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胎儿宫内监护、胎盘功能检查、胎儿宫内诊断。 流产 一、核心内容:流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流产的几种特殊情况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流产的病因;流产各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及处理;习惯性、感染性及稽留流产等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流产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 一、核心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输卵管妊娠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分类及高危因素;异位妊娠病因;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后穹窿穿刺的价值;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异位妊娠的病理、鉴别诊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教学大纲外科学讲述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 二OO六年六月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雷学锋开课单位: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课程编码:课程中文名称:外科学总论课程英文名称:Surgery general introduction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和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技能课程,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外科无菌术、常见症状和各种损伤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外科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具备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对要“掌握”的内容,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融会贯通,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要“理解”的内容,应在全面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了解”的内容,应有一般的认识。对要求自学的内容,学生要认真自学。 先修课程要求: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本课程计划64学时,3学分,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手术学实验32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 1 :1。

选用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2003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方面的内容,将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到教材的讲授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手术学实验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考核方法:总分100分,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40%,手术学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占60%。 教学进程安排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中医妇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1)

职称聘用考核(妇科) 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妊娠恶阻 2.闭经 3.妊娠痫证 4.脏躁 5.痛经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____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_、_______。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_______的作用。 5._______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 7.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闭经分为___和___。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与_______并举。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月经的产生机理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什么? 三、病例分析(20分) 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四、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内经》中记载的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A胶艾汤 B温经汤 C圣俞汤 D四乌贼骨——芦茹丸 2.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 A10岁 B19岁 C20岁 D14岁 3.产后第一周恶露应为: A红色恶露 B白色恶露 C酱色恶露 D粉红色恶露 4.产后三冲: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时:36(20/1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总论(4学时) 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 热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蛇串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中医妇科学复习试题套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考试用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月经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睡忍痛、慢临盆。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调补肝肾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崩漏。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6. 月经过多是指_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多者。 7. 崩漏的病机是_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 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原发性闭经。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周期、经量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通调气血。 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治病与安胎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 答:诊断产后病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三审。先审下腹痛与不痛,以验恶露有无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盛衰。 2.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答: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是止崩的首要方法,以防发生虚脱。但止血方法,还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用固涩。澄源,就是求因,即正本清源的意思,一般用于止血后或出血较缓时,以巩固疗效,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时应用。复旧,即调理善后。用于血止之后,以巩固疗效,重建月经周期。对于青春期的患者,宜补肾气益冲任为主;对于育龄期的患者,重在疏肝和脾以调理冲任;对更年期的患者,则主要补脾滋肾以调固冲任。总之,对于崩漏三法灵活运用,崩时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时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不忘澄源。

T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学实习教学中的体会

T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学实习教学中的体会基于中医妇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提出将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 (TBL)与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TBL与CBS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中医妇科实习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分析病例,以及医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TBL与CBS;中医妇科学;实习教学;体会 中医妇科学是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将医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临床技能,得心应手的解决临床医学问题医学人才,是满足社会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是中医妇科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模式[1]。但是中医妇科以往沿袭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强制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是抽象的,临床实践体会少,验证机会少,这样的教学方法使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脱节,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能力无法被挖掘出来。中医妇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怎样培养素质高的中医妇科人才是中医妇科教师应亟待解决的问题[2]。现将T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妇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传统实习带教法存在的弊端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中医妇科学的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培養成为合格的妇科临床医生关键,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中西医妇科知识,还要具有解决临床问题过硬的能力。在以往的妇科临床实习中,我国的高等医学临床实习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教师按规定教材逐条逐节地讲授,强调了带教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接受医学知识是被动的,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欠缺的。教师与学生缺乏较好的互动,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中医的“辩证论治”及西医的“辨病论治”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欠缺,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对所看到的典型临床病例知之甚少,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就结束了妇科实习,收益不大。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2 TBL与CBS的涵义 TBL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 2002年提出了以团队为基础的TBL(Team-based,Learing,TBL)教学法。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法对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TBL是一个以小型团体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能力,TBL教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1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方向)本科阶段分制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 本科阶段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501k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 2. 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具有较熟练阅读本

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专业翻译、研究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具有较强跟踪本学科发展趋势、自主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8)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职业素质:热爱中医药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8年,修业年限8~11年。 学位: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二)核心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 四、课程设置与修读学分 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总学分及各环节学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

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 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 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 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 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 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

1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501K)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人才,并为其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7)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残障及心身康复、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了解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2. 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4)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5)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6)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及其他卫生保健专业等人员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7)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8)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9)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3.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 (2)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4)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5)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中医妇科学试题75990

中医妇科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 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亦称“盛胎”、“垢胎”。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2.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 3.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4.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5.带下病: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2.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指出:“妇入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己绝,乃属太阴经也。”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4.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5.经行泄泻在病机上有脾虚、肾虚之别。若大便稀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之候;若大便稀如水、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属肾虚所致。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6.子满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羊水过多。 三.判断、改错题: 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猪苓改茯苓 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中医诊断学是讲授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是《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课的桥梁, 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是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中药等专业的必修课。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应的岗位工作群主要是服务基层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及县(市)、乡(镇)级医院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医师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诊断与治疗疾病,诊断是基本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基础,所以本课程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中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实现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支持。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熟练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八纲、气血、脏腑辨证的基本原理,熟悉证侯辨证的基本思路,能够书写完整的中医病案,为以后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的任务:通过《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收集患者症状、体征和病史等资料,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判断病种,并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演变,诊断治疗,防护调摄等情况写成病案。 前导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后续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要求:掌握中医四诊的概念、方法和不同症状、体征代表的临床涵义;掌握中医辨证、辨病的原理、内容和临床意义;掌握中医病案的书写内容和方法。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具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诊断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书写病案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与关爱。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设计了5个知识模块,13个项目,41个学习情境,共63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