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课程简介及在本专业所处地位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明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学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课程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证名涵义及临床特征;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类证鉴别;各证型的证候、病机、治法和主治代表方。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含义及联系与区别;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原则;内科临证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和方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转归及预后。

【能力目标】

1.熟悉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诊断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对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2.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分析、拟定治法及选择主治代表方,并结合临床变化加减用药。

【素质教育目标】

1.培养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中医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体贴患者。

3.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具体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含义及联系与区别。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和方法。

本大纲供针灸推拿高职高专使用,教学时数为90学时,讲授72学时,病例讨论18学时,采用讲授与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应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内科辨证论治原则和临证方法。

2.熟悉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内科疾病中病、症、证的含义;内科常用治法。

3.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能初步掌握内科的临证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

1.讲述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2.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重点讲授《内经》与《伤寒》对内科学的贡献,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特点。

3.简介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与命名。重点讲述病因病机分类的内涵意义,简述历代对内科分类的概况;简述内科病证的命名方法。

4.重点讲授中医内科学中的病、症、证含义。阐述病、症、证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理解三者分辨的意义。

5.重点讲授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原则。突出内科的治疗原则,简介其治疗方法。

6.详细介绍中医内科临证方法。重点介绍内科临床临证方法和步骤、辨病与辨证的临床意义。

7.简述《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说明内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各论

其中对感冒、咳嗽、哮病、喘证、心悸、胸痹、眩晕、中风、不寐、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黄疸、胁痛、头痛、癃闭、遗精、郁证、痹证、痉证、痿证和腰痛25个病证,必须熟练掌握。

第一章肺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证各病证的病名涵义及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症病因和病机、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病机转化和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临床常见肺系病证典型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证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的涵义和历史沿革,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掌握感冒的病因和病机,明确感冒的基本(主要)病机、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

3.感冒的诊断要点,感冒与时行感冒、感冒与风温早期的鉴别。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表现,并重点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秋季多为燥邪所致,病机重点为卫表失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4.分别讲解四证感冒以及体虚感冒的症状特点。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3.有条件介绍有关感冒的录象片。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涵义和临床特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并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并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

2.熟悉咳嗽的病因和病机,明确咳嗽的基本(主要)病机、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

3.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

4.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介绍咳嗽的概念,指出其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2.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注意咳嗽性质与咯痰性质对辨证的意义。

3.讲述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4.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6.综述咳嗽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三节哮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的涵义和临床特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 掌握病因病机,明确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

3.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4.熟悉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教学内容】

1.介绍哮病的概念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并明确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

2.指出发病的内因----宿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以至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导致喘息哮鸣有声。

3.讲述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发作时辨别寒证、热证;平时辨别肺、脾、肾三脏的亏虚。

4.指出哮病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说明发作时应祛邪利气;平时宜分别调补阴阳;久病大发作时,上盛下虚者,可参阅“喘证”。

5.简介哮病的预防调护和预后。

6.综述哮病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

第四节喘证

【目的要求】

1.了解喘证的涵义和历史沿革,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并了解喘证的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2.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论治。

3.熟悉寒热互见,虚实夹杂时喘脱的治疗。

【教学内容】

1.介绍喘证和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2.说明喘证的病因为外感、久病所致。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又有虚实之分,虚喘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3.讲述喘证的辨证要点当分虚实。治疗原则,实证祛邪利肺;虚证培补摄纳。

4.介绍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的应急处理。

5.简介喘证的预防调护和预后。

6.综述喘证的研究进展。. '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典型病例课堂讨论。

第二章心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心悸、胸痹、眩晕、中风、不寐各病证的病名涵义和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和病机、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和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心脑各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心悸、胸痹、眩晕、中风、不寐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心悸

【目的要求】

1.了解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与西医联系。

2.熟悉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其主要病机类型。

3.掌握心悸的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各证候类型的临床表现、特点、治法及常用方药加减。

【教学内容】

1.介绍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仲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历史沿革及病证范围。

2.讲解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明确心悸的病位、病性及常见病机类型的区别、联系及演变。

3.讲述心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详细讲解各证候类型表现特点,治法方药。

4.介绍心悸的调摄护理转归及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二节胸痹

【目的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熟悉胸痹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及治疗要点,各个证候类型的辨证施治。

4.了解胸痹心痛的转归,预后及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介绍胸痹心痛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

2.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了解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明确其基本病机、病位及病性。

3.详细讲解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病证类型的辨证施治,明确临床治疗时的标本缓急。

4.介绍胸痹心痛的调摄护理转归及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围绕典型病例展开理论。

第三节眩晕

【目的要求】

1.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2.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眩晕的基本病机(总病机)及与虚、火、痰、风的关系及转化。

3.熟悉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教学内容】

1.介绍眩晕的证候特点及历史沿革。

2.讲解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痰与瘀血的特征和区别。

3.了解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4.详细讲解眩晕各证候特点、治法、方药与加减,及治疗方法。

5.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四节中风

【目的要求】

1.了解中风病的的概念,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熟悉中风病的范围、证候特征和调护。

3.掌握中风病的病机要点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介绍中风病的概念、历史沿革和范围。

2.分析中风的病因和主要病机,及其病机转化,明确其主要病机、病位及病性。其病位在脑髓血脉,基本病机是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3.叙述中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和辨证要点。

4.明确中风病证治内容。重点讲解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阳闭与阴闭的区别,以及各分型的治法方药。

5.扼要介绍中风的先兆和病势顺逆的辨识。

6.介绍中风病的调护,转归及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五节不寐

【目的要求】

1.了解不寐的概念,历史沿革及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掌握不寐病位、病性,简介其病机转化,以及不寐的证候表现、治法、方药。

3.熟悉不寐的调摄护理。

【教学内容】

1.介绍不寐的基本概念、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明确不寐的病位、病性及常见类型。

2.详细讲述各型不寐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解清心安神、清肝安神、滋阴安神、清热化痰以及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益气镇惊定志等治法、方药在不寐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讲述不寐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各病证的涵义及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及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脾胃肠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胃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体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胃痛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胃痛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以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为基本病机,明确脏腑关系。

3.叙述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通”法的运用。

5.详细讲解胃痛的证治方药。

6.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二节呕吐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是较常见病证,大体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2.熟悉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呕吐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呕吐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呕吐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分为虚实两类,以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明确其病位、病性及病机特点及转化。

3.扼要讲述呕吐诊断要点,呕吐与呃逆、反胃、噎嗝的鉴别。

4.叙述呕吐诊断及鉴别诊断。

5.讲解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以降逆和胃为大法。

6.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7.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三节呃逆

【目的要求】

1.了解呃逆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

2.熟悉呃逆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呃逆的涵义,历史沿革和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分析呃逆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分为虚实两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并与肺失肃降有关。并明确病位、病性及病机特点及转化。

3.叙述呃逆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呃逆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和胃降气平呃为法。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调摄护理。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四节腹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腹痛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病证,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2.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腹痛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腹痛的定义、沿革,范围及与西医联系。

2.分析腹痛的病因病机,分清寒热虚实,以及不通则痛的基本病机。

3.叙述腹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以及与其他病证中所见腹痛的区别。

4.讲解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通”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5.详细讲解腹痛的证治方药。

6.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五节泄泻

【目的要求】

1.了解泄泻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泄泻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脾虚湿盛是基本病机)、病位、病性及病机特点及转化。

3.叙述泄泻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扼要讲述泄泻诊断要点,泄泻与痢疾、霍乱的区别。

5.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6.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7.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六节便秘

【目的要求】

1.了解便秘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2.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治疗原则以及证候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便秘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有气血寒热虚实之别

3.叙述便秘的证候特征,诊断及扼要讲述便秘与积聚、肠结的鉴别。

4.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在辨明气血寒热虚实情况下,运用通腑之法。

5.详细讲解便秘的病因和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冷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6.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

2.病历讨论。

第四章肝胆病症

【目的要求】

1.掌握黄疸、胁痛、头痛各病证的涵义及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及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脾胃肠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黄疸、胁痛、头痛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黄疸

【目的要求】

1.了解黄疸的定义、历史沿革及范围和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黄疸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介绍黄疸的定义、历史沿革与西医联系。

2.讲述黄疸的内外因。其病理关键是湿。

3.重点讲解黄疸病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详细讲解阳黄、阴黄、急黄证治方药。

5.简介黄疸病证的调摄护理以及预防的具体措施。

6.简介黄疸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二节胁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胁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和范围,调摄与护理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2.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3.掌握胁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证候分型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介绍胁痛的定义、历史沿革与西医联系。

2.讲解胁痛的病因病机,明确病位在肝胆。明确其病理特点。

3.重点讲解胁痛的辨证要点以及“通则不痛”治法在本病治疗中的运用。

4.详细讲解胁痛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5.简介胁痛病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的概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

2.病历讨论。

第三节头痛

【目的要求】

1.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研究进展。

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掌握头痛的分类及诊断依据,及与郁病、不寐、眩晕的鉴别要点和证治内容。【教学内容】

1.说明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特点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有关疾病一个常见症状,又是有些疾病加重、转危一个先兆;了解内伤与外感两大类头痛及所讨论的范围。

2.讲述头痛诊断要点,明确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头痛不同性质的判断,根据头痛部位判断经络归属。

3.扼要讲述头痛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引经药”的使用。

4.重点讲授头痛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及临床加减。

5.简介头痛的预防调护和预后及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五章肾膀胱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癃闭、遗精各病证的涵义及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及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肾膀胱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癃闭、遗精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癃闭

【目的要求】

1.明确癃闭的定义、历史沿革河与西医联系。

2.熟悉癃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掌握癃闭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

4.了解癃闭的转归和预后。

【教学内容】

1.简介癃闭的概念,《千金药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与西医病名关系。

2. 讲解癃闭的病因和病机,明确其基本(主要)病机、病位、病性及病机特点及转化。阐明癃闭的病机主要是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病理性质有虚实的不同实证是膀胱气化不利;虚证为肾虚膀胱气化无权。

3.叙述癃闭的治疗原则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利,但通之法,又有虚实之不同。

4.重点讲授癃闭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及临床加减。

5.介绍癃闭常用外治法:取嚏或探吐法的内容及操作要点。

6.简介癃闭的预防调护和预后。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附:关格

【目的要求】

1.了解关格的定义、历史沿革及与西医的联系。

2.明确关格的病因、病机疾病位和病机转归。

3.熟悉关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掌握关格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5.了解关格的预后。

【教学内容】

1.介绍关格的概念和定义,并简述古代文献对关格认识。

2.阐明关格是由于各种疾病发展至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邪壅塞三焦所致,而且以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为标。

3.叙述关格的诊断要点以及与癃闭、走哺的鉴别。

4.讲解关格的证治。

5.介绍关格的预后及调摄护理。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二节遗精 ( 附:早泄 )

【目的要求】

1.熟了解遗精的涵义和临床特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掌握遗精的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主法、主方。

3.了解早泄的概念。

【教学内容】

1.说明遗精的概念,有属于生理现象和属于病态的不同。

2.介绍遗精的病因,多由劳心太过,恣情纵欲,酒食厚味所致。实证为君相火旺,或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虚证为肾虚不能固摄。

3.明确辨治原则,初病多实,治以清泄,病久多虚,治宜固摄。

4.重点讲授遗精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

5.简述早泄的概念,症状。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郁证的涵义及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

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病证的预防调护及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气血津液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郁证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郁证

【目的要求】

1.了解郁证的定义、历史沿革及与西医联系。

2.了解郁证的病因病机及病机转化。

3.掌握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郁证的治疗原则,了解精神治疗的重要性。

5.掌握各证型的辨证、治法及方药。

6.了解郁证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介绍郁证的概念,简单介绍《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郁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说明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3.阐述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证候特征、病史、性别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4.扼要讲述郁证的诊断要点,郁证与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5.讲述郁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同时精神治疗对郁证有重要的意义。

5. 重点讲授郁证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及临床加减。

6.讲述郁证的调摄护理及介绍郁证的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痹证、痉证、痿证、腰痛各病证的涵义及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病位、病性,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护及预后。

【能力目标】

能对经络肢体病证临床常见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施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痹证、痉证、痿证、腰痛的辨证论治,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讲授、病历讨论。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痹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痹病的定义,历史沿革及西医联系。

2.熟悉肢节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

3.掌握肢节痹病的临床证候分型。

4.了解痹病的预后转归。

【教学内容】

1.介绍痹病的概念,历史沿革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讲解痹病病机特点,以及实证日久难痊,正气受损向虚实夹杂转化的特征。

3.讲解肢节痹病主要以肢体关节沉重、胀疼痛,或病及多关节,或在少数关节、或先发于下而后及于上的,坦有先病上而后向下的以致病久因肢体疼痛不用而发生肌萎似痿的特点,以明确诊断。

4.扼要介绍痹证与痿证的鉴别。介绍疼痛部位不同加减用药,虫类药、川乌、草乌等药物在痹证治疗中的引用(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5.重点讲授厥证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及临床加减。

6.简介肢节痹病的预后与转归及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二节痉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痉病是临床常见危重证,历史沿革,范围与研究进展。

2.熟悉痉病的病因病机及转归。

3.掌握痉病的诊断依据及与中风,痉证与厥证的鉴别。

4.掌握痉病的证治内容。

5.了解痉病的转归预后。

【教学内容】

1.介绍痉病的定义,历史沿革与范围。

2.讲解痉病实证、虚证的病机特点。而伤津脱液、亡血失精是病因之关键,筋脉脑髓失养,神机受累是其病机所在。

3.讲解痉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别,明确其诊断。讲述痉证的诊断要点,痉证与中风,痉证与厥证的鉴别。

4.重点讲授痉证各分型的主证、治法、方药及临床加减。

5.简介痉病预后转归和现状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历讨论。

第三节痿证

【目的要求】

1.了解痿证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和研究进展。

2.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及转归。

3.掌握痿证的诊断依据,以及与痹病、中风后遗证的鉴别要点。

4.掌握痿证的证治内容。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内容简介:“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供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类专业的针灸推拿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之用。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附篇三部分,共九章。绪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基础篇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治疗篇主要论述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附篇主要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保健推拿等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 * 2、课程的性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针灸推拿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适用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使用。

4、课程作用: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5、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理论学时为36,实践学时为36。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2、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灸推拿学》本课程是以骨伤、针推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该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并对针灸推拿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针灸推拿学复习重点

针灸推拿学复习重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全身各部的宽度和长度,并按自身比例进行折算,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2、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呲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4、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动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5、拿五经法:术者以单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置于头部五经,屈曲各指骨间关节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并由前向后脑移动至颈结节。 6、推法、灸法、摩法 7、五腧穴:经、荥、输、井、合穴 8、十二经脉体表循环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9、一指禅推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和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路节律的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指端或螺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和穴位上。 10、手太阴肺经的循行手少阴心经的循行 11、挤压类手法包括:1、按法、2、压法、3、点法、4捏法、5、拿 法、6、捻法、7、弹拨法、8、踩跷法、9、拿五经法 12、毫针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

13、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 14、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时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足厥阴循行在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5、《黄帝内经》(灵枢)标志针灸形成,共收录160个左右的穴位。《针灸甲乙经》第二次总结《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 16、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 任、督、冲同起胞中任行胸腹正中 17、一源三岐 督行脊背正中冲与足少阴肾经并行 18、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19、四海: 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20、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1、腧穴分为:1、经穴、奇穴。阿是穴, 22、所有阴穴的输穴都是原穴 23、顶颞前斜线:在头顶部、头测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与颞部胆经悬厘穴 之间的连线。 24、十二经脉六合:肺—大肠,心—小肠。。。。。 25、推拿手法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和稳准巧快。 26、阴陵泉: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27、孕妇禁用穴位:合谷、三阴交、昆仑、肩井 28、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期门;第7肋间隙:日月; 29、足三里孔最 30、 丰隆曲池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 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 1.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 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 证。 8)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机:心脉痹阻。 治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证型: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10)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 的不足。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医内科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D) A.恶寒的轻与重 B.发热的轻与重 C.咽喉肿痛与否 D.有无流行性 E.脉数与否 2.治疗咳嗽,应以治肺为主,还应注意治:(A) A.肝、脾、肾 B.心、肝、肾 C.心、脾、肾 D.心、肝、脾 E.肝、胃、肾 3.喘证的病变部位在:(B) A.心、肺 B.肺、肾 C.心、肾 D.脾、肾 E.肺、脾 4.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法是:(A) A.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B.宣肺化痰,止咳定喘 C.宣肺定喘,健脾益气 D.健脾化痰,宣肺定喘 E.健脾化痰,补土生金 5.肺痨的外在致病因素是:(B) A.燥邪 B.瘵虫 E.痰浊 D.瘀血 E.水饮 6.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应首选:(D) A.玉屏风散 B.六味地黄丸

C.一贯煎 D.当归六黄汤 E.生脉散 7.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主要在于:(D) A.尿色的深浅 B.尿量的多少 C.尿味的情况 D.有无尿痛 E.以上均非 8.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C) A.散寒化痰通络 B.理气通阳化瘀 C.芳香温通止痛 D.益气温阳散寒 E.回阳救逆固脱 9.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E) A.心、脾、肾 B.心、肝、小肠 C.心、肺、大肠 D.心、脾、肝 E.肝、胃、心 10.气厥实证反复发作的原因,常是:(A) A.精神刺激 B.头部外伤 C.嗜食肥甘 D.思虑过度 E.先天禀赋 11.痫证风痰闭阻的治法是:(A) A.涤痰熄风,开窍定痈 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熄风开窍,化痰定志 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12.胃痛的治疗,主要是:(C) A.调肝理气止痛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方案

附件: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方案 (征求意见稿) 竞赛名称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 比赛时间2016年10月14-16日 比赛地点湖北荆州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主办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支持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紧密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引导学校加强针灸推拿实践教学,检验同类学校针灸推拿及相关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与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展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院校交流,提升针灸推

拿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决定举办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 一、组织机构 (略) 二、组队与报名 1.组队比赛分高职组和中职组。各参赛学校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在校内选拔的基础上组成代表队参加。采取团队报名方式,各队参赛选手限报4名,设指导教师5名(对应5个竞赛项目),参赛院校领队1名。参赛选手要求为全日制高职高专或中职在籍学生(需提供学籍证明、录取审批表等),性别、年级不限,指导教师必须是同校在职专任教师,经报名及资格审查确定后不得更改。 2.报名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 各参赛学校登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官方网站()下载报名表,于6月30日前预报参赛队别,预报名表电邮至邮箱:877165121 @https://www.doczj.com/doc/a514566374.html,;8月30日前确认参赛队别及参赛选手,并将加盖学校公章的技能大赛参赛回执、选手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参赛学生学籍卡、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身份证明)、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2张及同版电子照片(照片背面写上校名和选手姓名,供制作证件用)等,统一函寄及电邮至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孙权同志收(邮编:434020,联系电话:、180,传真:0716-,邮箱:),信封上请注明大赛报名字样。纸质件与电子件信息需要完全一致。报名确认后不得更换参赛选手,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三、竞赛项目

外科学五年制预防自制大纲

《外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81学时) 学分:9.0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 专业(定向培养) 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及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外科学基础(101004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及其临床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外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及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

修课程。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外科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配合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的机理及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 3.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掌握脑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针灸推拿学科

针灸推拿学科 针灸推拿学科是1984年在我院针灸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针灸学是1979年我国中医院校首批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99年开始与学院医院合并为一所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国外留学生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医疗、科研机构。现有针灸基础、针灸临床、气功推拿和综合4个教研室,教职工130余人。本学科点有专职教师1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省院级骨干教师4名,形成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办学方向和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近3年来共培养针灸、针灸推拿本科、专科人才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名,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鉴定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尚承担的科研项目14项,部省级8项,厅局级6项;出版论著35部,发表论文103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 我学科目前共有4名学术带头人,其中2名教授,1名博士(副教授),分别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穴位贴敷学组主任、河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等职。学科带头人均有科研主攻方向,并培养、带领的中青年骨干已形成梯队。其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学科确立有3个科研主攻方向,各有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1、奇经八脉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本项研究为针灸基础理论研究,从传统的中医理论出发,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生物物理学特征及其对气血运行的调节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奇经在治疑难杂病中的辨证选穴规律和治疗机理,进一步创立和完善奇经辨证的选穴体系,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完善和发展经络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经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对指导针灸临床有较大实用价值。经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及优势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领先水平。 2、针灸治疗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 围绕针灸对抗放化疗毒副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完成科研课题8项。该研究主要解决放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白细胞减少、胃肠反应等毒副作用,为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较好辅助治疗手段。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将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改为更为方便、有效的中药穴位贴敷,经查新该研究属创新性研究,专家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其学术论文已被外文杂志转载。随着该研究的深入和成功、治疗机理的揭示,必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人类攻克癌症做出贡献。 3、针刺手法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主要是对针刺补泻手法、巨刺法、阴阳互刺法等进行研究,参考古今针灸医家手法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创用了“努运热补手法”和“提运凉泻手法”,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既定性又定量地测试出热补、凉泻手法的温度变化,提示了该手法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手法有较强实用性、科学性,这是对古代传统针刺

中医内科学考试要点

中医内科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肺系病证 感冒 1各家学说: A北宋。《仁斋直指方》首见“感冒”之名。 B朱丹溪创立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C明清时期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D林佩琴。《类证治裁》对虚人感冒提出“扶正去邪”的治疗原则,并明确提出“时行感冒”。 2病证特点: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3病因病机:六淫、时行病毒侵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4病位:肺卫。 5病证鉴别: A风温—病势急、寒战高热神昏谵妄。 B流感—症状重、发病急、传变快,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 6辨证要点: A辨风寒、风热、暑湿。 B辨时行与普通感冒。 C辨体虚感冒—气虚与阴虚。 7病证治则:解表达邪或解表宣肺。 8病证分治: A风寒—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B风热—发热重恶寒轻、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C暑湿—身热恶风肢体酸重,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苔薄黄腻脉濡数—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者—合六一散或加赤茯苓)。 D虚体感冒: ○1气虚—恶寒发热无汗,素神疲气短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9预防调护: ○1慎起居适寒温。○2注锻炼强体质。○3易感者每天按迎香穴、冬春服贯众汤、夏暑服藿佩汤。○4时感流行可服贯众、板兰根、生甘草汤预防;室内食醋熏蒸消毒、加热消毒2小时每日一次。○5发热者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6药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趁温热服。○7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 咳嗽 1各家学说: A咳嗽最早见于—《内经》,其《素问》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B明.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C《医学心悟》进一步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肥厚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ISBN7-80 231-008-3 课程名称针灸推拿学 授课学 期 第3学 期 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72理论实践考核性 质 考查36 36 适用专业中医骨伤 二、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内容简介:“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供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类专业的针灸推拿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之用。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附篇三部分,共九章。绪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基础篇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治疗篇主要论述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附篇主要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保健推拿等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 2、课程的性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针灸推拿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适用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使用。 4、课程作用: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5、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理论学时为36,实践学时为36。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灸推拿学》本课程是以骨伤、针推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该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并对针灸推拿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针灸推拿技师个人简历模板

针灸推拿技师个人简历模板 《针灸推拿技师个人简历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天河区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梅州身材:172 cm 65 kg 婚姻状况:已婚年龄:27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针灸、推拿、针灸、推拿、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天河区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XX-10 ~ 20XX-12惠州市郑氏脊然馆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担任职务:技师 工作描述:主要从事理疗工作;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等适应症的操作;针灸拔罐方面:刮痧、中风、颈腰椎痛患者

的针刺、艾灸、拔罐治疗操作等等。 离职原因:工作地点有冲突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个人简历网 毕业院校: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学历:中专毕业日期:20XX-07-01 所学专业一:临床医学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XX-0920XX-07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药学中药师0900105154474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毕业至今已从事针炙理疗师职位六年,熟练掌握各种理疗仪器操作流程、各种急慢性疼痛针炙方法,尤其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及各类关节疼痛效果显著,急性扭伤更是一针见效。 详细个人自传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能吃苦耐劳。适应能力较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组合精神,并能很好地与同

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重点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D) A. 恶寒的轻与重 B. 发热的轻与重 C. 咽喉肿痛与否 D. 有无流行性 E. 脉数与否 2. 治疗咳嗽,应以治肺为主,还应注意治:(A) A. 肝、脾、肾 B. 心、肝、肾 C. 心、脾、肾 D. 心、肝、脾 E. 肝、胃、肾 3?喘证的病变部位在:(B) A. 心、肺 B. 肺、肾 C. 心、肾 D. 脾、肾 E. 肺、脾 4. 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法是:(A) A.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B. 宣肺化痰,止咳定喘 C. 宣肺定喘,健脾益气 D. 健脾化痰,宣肺定喘 E. 健脾化痰,补土生金

5. 肺痨的外在致病因素是:(B) A. 燥邪 B. 瘵虫 E.痰浊 D. 瘀血 E. 水饮 6. 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应首选:(D) A. 玉屏风散 B. 六味地黄丸 C. 一贯煎 D. 当归六黄汤 E. 生脉散 7. 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主要在于:(D) A. 尿色的深浅 B. 尿量的多少 C. 尿味的情况 D. 有无尿痛 E. 以上均非 8. 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C) A. 散寒化痰通络 B. 理气通阳化瘀 C. 芳香温通止痛 D. 益气温阳散寒 E. 回阳救逆固脱 9. 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E) A. 心、脾、肾 B. 心、肝、小肠 C. 心、肺、大肠

D. 心、脾、肝 E. 肝、胃、心 10. 气厥实证反复发作的原因,常是:(A) A. 精神刺激 B. 头部外伤 C. 嗜食肥甘 D. 思虑过度 E. 先天禀赋 11. 痫证风痰闭阻的治法是:(A) A. 涤痰熄风,开窍定痈 B. 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C. 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 熄风开窍,化痰定志 E. 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12. 胃痛的治疗,主要是:(C) A. 调肝理气止痛 B. 调肝和胃止痛 C. 理气和胃止痛 D. 调理脾胃止痛 E. 调肝理脾止痛 13. 治疗噎膈气虚阳微证,偏于肾虚者,应首选:( D) A. 启膈散 B. 五汁安中饮 C. 通幽汤 D. 右归丸 E. 左归丸 14. 呕吐的病位在:(B) A. 肠肝、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