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从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结束,西方国家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国际经济增速持续减缓,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竞争更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摩擦、壁垒和障碍致使我国的外贸出口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物价上涨较快,通胀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内外两难的局势。但是从国情来看,我国的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因此,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对此,我仅自己的一些观点阐述一下对扩大内需的看法。

关键词:扩大内需分配体制社会保障

扩大内需,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和目前的国际局势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扩大内需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大部分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困难群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扩大到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一个比较大的群体。“三无人员”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1997年为56%,2001年仅为9%,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91%。

第二,农民购买力低。1998年-2001年农村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8.3%,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销售增长1个百分点,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份额极不相称。到2001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高达62.3%,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5。2%,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1/4。

第三,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

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增强。近几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呈现加快增长趋势,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但投资的加快增长主要是增加国债及相关配套投资作用的结果。1998年—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5%,比上世纪80年代高6.2个百分点。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2.4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7.8%,呈现回升的势头,但仍比国有单位及其他投资增速低6.6个百分点。

第五,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是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本症结。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负担较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制不畅,扩大了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着居民消费的增长;投资领域的限制,融资渠道的不畅,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增长;地方保护主义,惩罚监管不严,助长或加剧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等。

对以上几点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一.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从而排斥任何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依据是按照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导致的承认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取得相应收入和产品的权利,以及承认资本或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剩余产品的权利,就同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发生了矛盾。不仅如此,按劳分配所强调的劳动权利,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认可的非劳动要素权利之间也会互相造成冲

击。另外,按劳分配中所规定的劳动收入量同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收入量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的劳动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者取得的产品量绝不以必要产品为限度,并且有权取得剩余产品的一部分。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把劳动者置于只能取得劳动力价值的劳动力所有者的地位,否定了其在公有制条件下具有的公有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和获取剩余产品的权利。此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还体现着两种不同的平等观,并会导致两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按劳分配的实施会由于人们能力和抚养人口的不同而造成不同劳动者之间富裕程度的差别;按要素分配的实施则会由于人们拥有要素的质和量以及市场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往往导致比按劳分配更大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分配制度上的反映。所以,解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深化改革,探寻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进而才能找到解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矛盾的可行途径。

目前,我国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其实现仍有赖于市场经济机制的成熟和法制环境的优化。在这种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适应,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发展和完善。为此,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应进一步明晰各种生产要素的产权,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财产权利是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和经济依据,合理和合法界定产权就成为收入分配有序、公正进行的基本保障。进一步明晰各种生产要素的产权,应成为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合理、清晰地界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产权范围及其内容,才能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真正把按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分配作为按要素分配的主要突破口。既然承认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对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分配就应该有别于普通的按劳分配。目前,这一人群的收入

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尚未能按其价值获得应有的报酬。为此,一是要按照投入数量、质量以及所做贡献,拉大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与一般劳动者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并要强调使用价值优先的原则,破除只重视价值而忽略使用价值的片面倾向,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要根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和要求,支持探索经营管理要素和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形式,例如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

3.努力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作为改善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主要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应该成为普通劳动者提高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一是要加强劳动者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获得较高的劳动力价格。二是要让劳动者既能通过劳动方式实现按劳取酬,同时又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即按劳动者自身价值或贡献大小,合理地折合成一定股份(如员工持股计划),与资金股、技术股共同参与利润分配。普通劳动者依据劳动力的产权所有,不仅可以获得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即必要价值部分,同时还可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这对公平合理处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以及改善他们的现有收入水平,无疑是一个重要尝试。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实施的职工对税后利润的分红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的形式。

4.切实把强化收入再分配作为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总体目标的主要举措。初次分配必须适当拉开差距,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但为了有效避免因差距过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再分配来达到社会收入的相对均衡。应该指出,目前社会收入差距有过大的表现,虽是初次分配造成的,但症结却在于再分配的软弱无力。所以,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就要强化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样,不仅可以在初次分配中充分调动相关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和减少贫困。其直接效果是,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为此,政府应继续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抓两端促中间”,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涵盖的范围,国家公务员、各类企事业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以及熟练技工、自由职业者等应成为中等收入层的重要

组成部分;此外还应尽可能多的包括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目前,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在稳定现有中等收入层队伍的基础上,采取有力的措施,使低收入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能提高收入,向中等收入阶层靠拢,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优化调整。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虽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社会就业、养老等问题也日趋突出,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列出一些我自己对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并存,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保障水平差异过大,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应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分别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附加养老保险、职工个人的储蓄性保险,还应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互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发展私人养老、医疗保险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对此,我国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鉴国外经验,确立由社会自治组织经办社会保险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二是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财政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对社保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保证这部分资金的安全与保值增值。三是建立社会保障服务网。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实现现代化管理。

4.多头并举,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首先要硬化征缴手段,扩大社保资金规模。其次搭建社会保障新平台,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最后对特定企业适时减免或加成征收社保费。

5.尽快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快立法建设。一是根据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实际进展情况先分项制定法规。然后在制定单项法规的基础上,再考虑制定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等,明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使社会保险管理有法可依。二是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立法。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加快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人民在社会保障中真正得到实惠。

6.加强宣传,增强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一是克服依赖思想。对国有企业职工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为职工的生老病死承担全部费用,而是由企业与职工共同分担。社会保障程度高低不仅影响职工的现实生活水平,而且会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水平。二是克服侥幸心理。对于那些心存侥幸舍不得花钱买保险的人,从各个层面分析社会保障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使他们对社会保障有一个新的认识。三是纠正部分领导对社会保障的误解,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

以上两点只是我对我国经济发展途径逐步转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两点建议。当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仍然还有许多仍未解决和新出现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去发现和思考,并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措施的长期规范和有效实施去解决,共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优秀教案(1)概要

第十一课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世贸组织的成立时间、作用、原则、目标,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战略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重点内容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结合案例重点把握。难点是入世的利与弊。本节内容是对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知识的提升和深化。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目标,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战略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2)理解入世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说明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入世带来的挑战,应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同时,通过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 (3)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难点:入世的利与弊。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

2020年(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壹、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于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8.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效应。()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仍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11.于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于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壹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15.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于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于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20.货币政策的优点之壹是能够均衡地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22.政府预算于长期壹定是平衡的,但于短期不壹定平衡。() 23.于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要求财政年度收支保持平衡。()24.财政预算的盈余说明壹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5.失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26.壹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27.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2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于什么条件下均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30.于宏观经济政策中,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31.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选题背景、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强烈的震撼着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增长衰落和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从保持7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回落,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率。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行业纺织业受较大冲击,倒闭超过1万家,2000多万人被解聘,这种负面效应将很快波及上游产业,向整个经济传导。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放缓至9%,企业利润加速下滑,工业增加值加速回落及财政收入下降等,都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态势,扩大内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有效办法。 为此,国家于2008年11月和12月间,分别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重点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两会方针,研究如何扩大内需,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目前,国内对扩大内需必要性的研究观点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尤其在1998 年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但面对当前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走高,年均增长约16 % ,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使当前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 ,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第三,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 (二)关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 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适度保持较高投资率,适度提高消费率水平。樊纲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消费率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工业国家,并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但我国处于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投资和资本积累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应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适度提高消费率。 2.投资和消费双启动,但把消费放在首位。祁京梅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而且极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有学者认为,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难以发挥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对GDP有直接拉动和通过刺激投资间接拉动的双重效应。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主要随投资的变化而变化,而居民增加的收入又大多会转化成有效购买力,属于投资带动消费。但在消费品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成了相对独立于投资,甚至影响投资需求的经济变量。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长期过高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因此,应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另外,学者还从提高消费需求的角度提出扩大内需的途径。 上述研究观点在前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确实对扩大国内需求和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引起的GDP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还有明显不足之处。在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经济受挫,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应该是投资消费双启动,但把投资放在重要位置,以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申论热点扩大内需全面解读

扩大内需 【政策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十七大报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概念解析】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闻回放】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四川发行180亿债券用于保民生扩内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四川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与配套等,其中优先安排属于中央项目地方配套缺口部分。省本级将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项目实施,通过四川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运作进行融资,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放大债券资金的乘数效应。市(州)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殊性整合相关资源,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项目,发挥对社会投资的吸附、撬动作用。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袁争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5、.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③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④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⑤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 D.①④ 6、多年以来,GDP一直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围绕G DP提高而展开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DP数字() ①GDP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②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③GDP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不断增强④GDP是考核官员政绩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对我国7个大城市居民的统计表明,7成以上的城市居民知道我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只有1/3的人准备改变生活方式,以节约资源。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必须()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树立科学发展观 C.大力发展新能源 D.增加能源进口 8.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说明()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应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B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已实现了信息化,但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任 D.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9、2005年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东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必须() ①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③加强环保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1.振兴老工业基地()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主要是() A. 消除城乡差别 B.扩大消费,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需要 C.推进工业化的需要 D.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决定的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样做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②有利于发挥工业的主要作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有利于缩小工农、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④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 A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B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C.缩小社会分工 D.使农村变城市 16、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17.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浅谈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选题背景、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强烈的震撼着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增长衰落和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从保持7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回落,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率。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行业纺织业受较大冲击,倒闭超过1万家,2000多万人被解聘,这种负面效应将很快波及上游产业,向整个经济传导。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放缓至9%,企业利润加速下滑,工业增加值加速回落及财政收入下降等,都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态势,扩大内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有效办法。 为此,国家于2008年11月和12月间,分别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重点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两会方针,研究如何扩大内需,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目前,国内对扩大内需必要性的研究观点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尤其在1998 年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但面对当前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走高,年均增长约16 % ,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使当前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 ,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第三,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 (二)关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 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适度保持较高投资率,适度提高消费率水平。樊纲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消费率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工业国家,并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但我国处于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投资和资本积累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应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适度提高消费率。 2.投资和消费双启动,但把消费放在首位。祁京梅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而且极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有学者认为,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难以发挥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对GDP有直接拉动和通过刺激投资间接拉动的双重效应。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主要随投资的变化而变化,而居民增加的收入又大多会转化成有效购买力,属于投资带动消费。但在消费品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成了相对独立于投资,甚至影响投资需求的经济变量。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长期过高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因此,应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另外,学者还从提高消费需求的角度提出扩大内需的途径。 上述研究观点在前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确实对扩大国内需求和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引起的GDP增长缓慢的形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学案

汨罗四中2012年下学期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 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一、高考考点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完成全品听课手册P47主干梳理,并完成本框知识结构图。 表现:①②③ 经实现(载体): 济实质:以为主导 全利: 球影响 化弊:①② 如何应对? 三、重难点探究 考点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中国虽与南非世界杯无缘,但“中国制造”并未缺席这届世界杯。南非世界杯赛场上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令人难忘的呜呜祖拉,还有哨子、国旗、假发、手环、头巾、座椅等。这主要体现了(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消费全球化 考点二跨国公司的作用 2、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统计,迄今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5万家,它们的子公司约8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1/3以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已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控制世界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70%以上。这表明跨国公司 ( ) 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③能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④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 (2010江苏卷12)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4、(2009·广东)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①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②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09·北京卷)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这条路径是()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A、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翻译练习——经济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继续作出贡献的同时,巨大的国内需求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现以国内需求为主。中国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通过实行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更多的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s the basic standing point and the long-term strategy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en China is shifting its method in export expansion, increasing import volume, enhancing prote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trade and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mproved national income, upgrade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remendous domestic demand and broad national market are working as an engine, pow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ondition determines that China should and is able to realize a development based on domestic demand.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s growing in a rational scope and speed, push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proper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ies, China pumps up economy with more reliance on domestic demand. In recent years, both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have shown a rapid growth.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We should keep outbound trade grow stably. Though we emphasize 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demand to our economy cannot be neglected. We are supposed to keep foreign trade policies basically steady, stabilize export rebate, expand trade finance and credit insurance, improve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of the custom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help enterprises conquer the multiple difficulties and pressure from shortage of order and increased cost and frictions.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reform, deep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building trad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nning with good quality, and diversifying marketing approaches, support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ir own brands, sales network,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ide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expand to high end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hift to the middle and west part of China. Further more, we need to consolidate traditional market in the US, Japan, and Europe as well as to explore new markets, stabilize the export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expand the import of products with high technology and high added value, but confine the export of products that are energy-intensive and cause high pollution. More efforts should be p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and accepting service outsourcing. Guiding advice for improving import and promoting trade balance is to be made, import policies to be perfected, more import provoking platform to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扩大内需

投资,消费和出口 扩大内需 【政策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十七大报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概念解析】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闻回放】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确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四川发行180亿债券用于保民生扩内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四川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与配套等,其中优先安排属于中央项目地方配套缺口部分。省本级将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项目实施,通过四川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运作进行融资,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放大债券资金的乘数效应。市(州)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殊性整合相

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如何促使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是目前经济学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远去,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本文研究了扩大内需对经济的重要性,对于构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可或缺。 关键词:扩大内需;经济发展;作用 一、我国内需概述 (一)内需与扩大内需的简述 众所周知,内需就是相对于国外需求的国内需求,它所涵盖很多方面,就比如说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我们所了解的消费是针对消费者对内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针对企业,而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我们应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主要有两大重要部分:一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刺激国内消费,另一部分是扩大国内投资的经济增长。所以扩大内需对于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内需现状 根据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应该长期遵循扩大内需这项国策。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提高,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来引导可持续经济。从我国国情来看。由于人口众多,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来说,无非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民生及社会贡献度小的“内需项目”,越来越多的人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达到其效果,应该将内需扩大的自己运用到实处。 二、扩大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扩大内需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与经济的增长,它通常用GDP来表示,(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此公式可以知道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考虑中国的国情情况,应该从长远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关于国内的出口和国内的投资可根据凯英斯的对外贸易来分析,其中也存在着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就比如说就业和收入之间有乘数效应。为了满足对外出口贸易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产品需求量同时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练习题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练习题 1.美国《福布斯》杂志8月14日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出口导向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中国经济将面临“成长的烦恼”。文章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说明 ①资本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近日,中国万向集团成功收购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除军工合同以外的所有资产,构建起“中国投资、美国运营、全球市场、创新技术、提升中国”的全面国际化发展平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积极“引进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②要积极“走出去”,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③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4年起,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会加大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起市场波动。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材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生产全球化可使大量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关系积极发展,国际合作良好。中国从拉美进口扩大,为拉美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有力地刺激了拉美经济的复苏,帮助拉美国家度过了经济衰退期。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生产全球化所起的作用 B、贸易全球化所起的作用 C、资本全球化所起的作用 D、技术全球化所起的作用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了经济融和 B、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联系的趋势 C、指生产要素不受任何限制,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的趋势 D、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6.新浪财经在2014展望表示,在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很大的挑战。面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应坚持() A.保护国内产业的原则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量力而行原则 7.2014年12月22日,“空中客车”公司首架A350XWB交付启用。该型号飞机是由德国、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联合生产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A.资本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消费全球化 8.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参加海外并购,这对于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参加海外并购有利于() ①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A.非自愿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B.为负数C.等于零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