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让·雷诺阿(Jean Renoir):A.法国部分:1924 《卡特琳》Catherine 1925 《水姑娘》Whirlpool of Fate 1926 《娜娜》Nana(根据左拉原著改编)1927 《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 Parade(短片)1927 《马尔吉塔》Marquitta 1928 《古城比武记》The Tournament 1928 《懒兵》The Sad Sack 1928 《卖火柴的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 1929 《穷乡僻壤》Le Bled 1931 《堕胎》On purge bébé 1931 《母狗》The Bitch 1932 《十字街头之夜》Night at the Crossroads 1932 《布杜落水遇救记》Boudu Saved from Drowning 1932 《肖泰尔公司》Chotard and Company 1933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35 《托尼》Toni* 1936 《乡村一角》A Day in the Country(根据莫泊桑原著改编)1936 《底层》The Lower Depths(根据高尔基原著改编)1936 《生活属于我们》The People of France(纪录片)1936 《朗治先生的罪行》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7 《大幻灭》The Grand Illusion* 1938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1938 《衣冠禽兽/人面兽心》The Human Beast(根据左拉原著改编)1939 《游戏的规则》Rules of the Game* B.美国部分:1941 《沼泽地》Swamp Water 1943 《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The Amazing Mrs. Holliday(与Bruce Manning联合执导,未公映)1943 《吾土吾民》This Land Is Mine* 1945 《南方人》The Southerner* 1946 《向法国致敬》Salute to France 1946 《女仆日记》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1947 《海滨女郎》The Woman on the Beach 1951 《大河》The River(在印度拍摄)1952 《金马车》The Golden Coach(根据梅里美原著改编,在罗马拍摄)C.巴黎部分:1955 《法兰西康康舞》French Cancan /Only the French Can 1956 《埃琳娜和男人们》Paris Does Strange Things 1959 《草地上的午餐》Lunch on the Grass 1959 《高德里埃博士的遗嘱》Experiment in Evil 1962 《被俘的下士》The Elusive Corporal 1968 《La Direction d'acteur par Jean Renoir》1969 《让·雷诺阿的小剧院》The Little Theatre of Jean Renoir(电视片)1994 《Un tournage à la campagne》【注:带*为代表作】

2.H·G·克鲁佐(Henrl-Georges Clouzot):1942 《杀人犯住在21号》1943《乌鸦》(又名,“密告”)

3.让·谷克多:1930 《诗人之血》

4.雷纳·克莱尔(Rene Clair):1930 《巴黎屋檐下》1931 《百万法郎》1932 《自由属于我们》1933 《七月十四日》1934 《最后的亿万富翁》

6.让·维果:1930 《尼斯的景象》1932 《零分操守》1934 《驳船阿塔朗特号》《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

7.杜维威尔:1932 《胡萝卜须》1935 《西班牙殖民地军团》1935 《哥尔柯达》1936 《同心协力》1937 《逃犯贝贝》1937 《舞会手册》1939 《穷途末路》1940 《如此父子》

8.马赛尔·卡尔内:1936 《珍妮》1938 《雾码头》1938 《北方旅馆》1939 《天色破晓》1942 《夜间来客》

9.费戴尔:1934 《大赌博》1935 《米摩莎公寓》1935 《英雄的狂欢节》1938 《旅行的人们》

10.让·格莱米永:1941 《拖船》1943 《夏日时光》1944 《天空属于你们》

让·维果--少年的反叛与青年的忧郁

来源:《中国银幕》2003/7 作者:单万里 2003-09-16 16:02:31

29岁,许多后来成为大师的电影导演尚未拍出成名作,而早就成名的让·维果已经

长眠在墓穴中了。在漫长的文学艺术史上,英才早逝的悲剧屡有发生,即便是在人

类寿命普遍延长的近代和现代社会依然如此。虽然俗人早逝的比例并不一定低于英

才,人们还是经常为那些过早离开人世的各路英才感到无限惋惜,哀叹上天赋予他

们的生命太短暂了,他们往往是在刚过而立之年甚至还没有到这个年纪便与世长辞

了:35岁的莫扎特(1756—1791)死于贫困,30岁的雪莱(1792—1822)葬身大海

,36岁的拜伦(1788—1824)卒于军中,27岁的莱蒙托夫(1814—1841)决斗而死

,37岁的兰波(1854—1891)因病去世,35岁的徐志摩(1897—1931)坠机身亡,

25岁的阮玲玉(1910—1935)服毒自尽,24岁的迪恩(1931—1955)丧命车祸……

早逝的英才虽然生命短暂,他们留下的财富却是宝贵的。维果一生仅拍过4部影片

,其中只有1部长片,其余3部为短片或中片,总长度不足200分钟。然而,这几部

作品已经足以奠定他在电影史上的杰出地位。《尼斯印象》(1930)被誉为纪录电影杰作,开创了“观点纪录片”的先河,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百年之际,包括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内的7位导演联合拍摄了此片的续集。《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1931)这部纪录片虽然比较平常,但对维果后来的故事片产生了积极影响。《

操行零分》(1933)可以说是电影史上表现少年反叛主题的先驱,不仅启发了法国

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胡作非为》(1959,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和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之后的著名影片《如果》(1969,林德赛·安德森导演),而且在美国影片《无因的反叛》(1955,尼古拉斯·雷伊导演,詹姆斯·迪恩主演)和《死亡诗社》(1989,彼得·威尔导演)中也不难找到这部影片的影子。《驳船阿塔兰特号》(1934)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维果是法国先锋电影运动后期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早期的杰出代表,作品以独特而

尖锐的思想性和精致而高超的艺术性,对后来的电影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遗

憾的是,维果生前没有得到公正待遇,他的影片也遭到长期禁映和被人肆意篡改的

悲惨命运。为了纪念这位生前屡遭不幸的杰出艺术家,法国电影界自1959年起

“维果奖”,用于表彰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技艺超群的青年导演的作品。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是路易·马勒的《漂亮的塞尔日》(1959),第二个是让—吕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1960)……1992年,刚刚出道的奥利弗·阿萨亚斯拍摄的《巴黎醒来》也获得过这个奖项。在“维果奖”的获奖名单中,还有移居法国的华裔导演戴思杰。

维果与兰波

1905年4月26日,让·维果出生于巴黎,是生活在安道尔公国(位于法国和西班牙

之间)的加泰罗尼亚人的后裔,祖父曾是安道尔公国的法官。维果的父亲是法国著

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者),于1913年创办名为《红帽子》的无政

府主义报纸,并担任主编。维果自婴儿时期开始就随同父母参加无政府主义者的集

会。有人回忆说,当伊呀学语的维果在这类集会上妨碍人们发言时,母亲就用胶皮

奶嘴塞住他的嘴巴。维果回忆说,由于父亲经常坐牢,母亲带他去探监时他就在监

狱的院子里玩耍,甚至有一年他是在狱中接受父亲送给他的圣诞礼物的。

1917年,维果的父亲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被控犯有“叛国罪”,几天后死在狱中

,据说是“畏罪自杀”。维果非常敬爱自己的父亲,不相信父亲会“叛国”,更不相信他会“畏罪自杀”。于是,年仅12岁的维果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父亲雪

冤。但在当时,维果不得不背着“叛国犯之子”的黑锅,被隐姓埋名地送进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寄宿学校苛刻的校规和刻板的生活,更加坚定了维果反对旧制度的立

场。少年维果过着艰难而动荡的生活,由于心情抑郁,加上缺乏应有的照顾,他的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然而,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严酷磨砺了他的意志,也使他的心

灵更加敏感。维果在中学时代就显露出了杰出的文学才能,1925年中学毕业后进入

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同时对电影发生兴趣,并结识了一些电影界人士。然而,羸弱

的身体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1928年,维果由于健康原因移居法国南方海滨城市尼斯,并在这里结识了后来成为

妻子的波兰姑娘伊丽莎白·罗金斯卡。伊莉莎白来自波兰的洛兹城,是一位实业

的女儿。这段姻缘不仅使维果摆脱了窘迫的生活困境,而且在岳父的资助下拍摄了

第一部影片《尼斯印象》(1930)。这部个性鲜明的短纪录片(22分钟)使维果名

声大震,在应邀参加第二届布鲁塞尔国际独立电影大会期间,多家电影公司邀请维

果拍片,他最终选择了拍摄短纪录片《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1931)的计划。此

片使维果和他的摄影师获得了水下摄影的经验,对于后来拍摄《驳船阿塔兰特号》中的著名抒情段落产生了很大影响。

通过法国著名演员雷内·勒费弗尔,维果结识了喜爱电影的赛马场老板雅克·路易—努内,在他的资助下拍摄了故事片《操行零分》(1933)。此片既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又充满诗意和幽默感,艺术手法轻灵别致,但因明显的反叛精神而遭到许多

资产阶级人士的反对,甚至被电影审查机构禁映。然而,这样的结果反而提高了投

资人的兴趣,雅克·路易—努内紧接着资助维果拍摄了《驳船阿塔兰特号》(1934),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部根据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依

然具有鲜明的维果风格,与维果的前几部作品一样,不仅人物形象丰满,情节生动

感人,而且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谈到维果,许多西方影评家不约而同地将他称作“电影界的兰波”。的确,维果与兰波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不幸的家庭遭遇,动荡的少年时期,忧郁的青年

时代,而且都在艺术生命最为旺盛之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说到维果的影片,人们

自然地将之比作兰波的诗歌。兰波的诗歌充满着对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

以及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的反抗精神,艺术上追求形式的完美,具有浓郁的象征

主义色彩,以“明确与含糊相结合”(与兰波同时代的法国诗人魏尔兰语)的手法,深刻揭示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维果的影片既注重准确地捕捉现实生活影像,又

不满足于机械地摹写现实,而是力争将现实影像升华到诗的境界,同时将艺术家的

内心感受转化为可见的视像。维果影片的这些特征,可以说既得益于他敏锐的观察

力和敏感的诗人气质,也得益于他既拍纪录片又拍故事片的经历。

观点纪录片

1929年夏,维果携带新婚的妻子前往巴黎,参加在老鸽笼电影院、乌苏林电影制片

厂和一些电影俱乐部的电影放映活动。其间,他们结识了苏联电影摄影师鲍利斯·考夫曼和他的妻子。考夫曼是苏联纪录电影大师、“电影眼睛”学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胞弟,1925年移居巴黎后曾担任多部法国先锋电影的摄影师。当维果邀

请考夫曼担任《尼斯印象》的摄影师时,考夫曼欣然应允,并跟妻子一道参与了影

片脚本的策划活动。1929年秋,两对年轻夫妇完成了脚本的写作,于当年冬天投入

拍摄。值得指出的是,考夫曼还是维果的所有其他影片的摄影师。

按照四位年轻人的最初构思,《尼斯印象》是一部“城市交响乐”纪录片。这种纪录片是当时流行的纪录片样式,通常以一座城市为表现对象,反映这座城市一段时

间之内(通常是一天之内)的生活状态,而且无情节无演员无表演(如法国导演阿

贝尔托·卡瓦尔康蒂1926年拍摄的《只有几小时》,德国导演沃特·罗特曼1927年

拍摄的《柏林交响乐》,苏联导演吉加·维尔托夫1929年拍摄的《带摄影机的人》)。

维果和考夫曼将《尼斯印象》的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表现尼斯的大海、土地

和天空。在拍摄过程中,他们超越了城市交响乐纪录片的局限性,在影片中融入了

更多的社会和政治因素,集中表现在通过对比手法反映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和贫民

阶层的悲惨景遇的巨大差别。正如萨杜尔所说,《尼斯印象》是先锋派末期一部极

为强烈有力的作品,直接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带有超现实主义的隐喻(时常是关

于性的隐喻)。这部法国的社会纪录片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见证,而且是一种强烈的

讽刺,尼斯那些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的大大小小的食利者,上流社会那种穷奢极侈的

生活,狂欢节上华丽花车的游行,同那些衣不蔽体的穷人和尼斯旧城的贫民窟,形

成了强烈的对照。

在拍摄方法上,维果经常让考夫曼坐在车椅上,把伪装起来的摄影机放在腿上。车

椅在尼斯并不稀奇,往来通行无人注意,进行移动拍摄十分方便。考夫曼和维果

用“电影真理报”的方法(维尔托夫的方法)接近拍摄对象。拍摄过程中,如果拍摄对象有所察觉,他们便立刻停拍。维果后来对巴黎的观众说,这种纪录片的作者

在遇到有趣的场面时,“要瘦得能钻进罗马尼亚钥匙孔那样,以便看到卡罗尔王子

身着睡衣起床的姿式;还要小得能够蹲在蒙特卡洛赌场的帝王一样的收付赌钱的人

的椅子底下……”。两位合作者在拍摄时虽然未能藏到收付赌钱的人的椅子底下,但在剪辑时做了相应的弥补。比如影片的开场,国际象棋棋盘上站着几个身穿夜礼

服的如同结婚蛋糕上的小娃娃一样的人形,突然,收赌钱的耙子将他们一扫而光,紧接着是一个清洁工扫地的镜头。这个场面似乎在向观众表明:来尼斯游玩的每一

批旅游者在明天也不过是一堆垃圾。

1930年6月14日,维果在巴黎老鸽笼影院放映了《尼斯印象》,并在放映前做了一

段简短的演说:“我想和你们谈一种更为鲜明的社会电影。我对这种电影比较熟悉

:这是一种社会纪录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有观点的纪录(point de vue documenté)。这种社会纪录片与所有的纪录片和每周的新闻片不同之处在于,它含有作者清楚地在片中采用的观点。这种社会纪录片需要一种立场,因为它要详细

说明事实。它即使不表现一个艺术家的观点,至少也要表现一个人的观点,人和艺

术家两者都是同样有立场的。摄影机将对准那些应当作文献纪录下来并且将通过蒙

太奇来加以解释的现象。当然,这里不允许有意识的表演。人物应出其不意地来摄

取,否则就无疑抛弃了这种电影的文献价值。如果我们能够显示一个姿势所隐含的

意义,能够从一个普通人身上出其不意地揭示出他内在的美或者他滑稽可笑的表现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社会的一次纯物质表现而显示出一个社会的精神,那么,我们

就达到了纪录片的目的。而这样的纪录片就含有一种力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看到

我们以前是漠然与之相处的世界的内在面貌。这种社会纪录片将开阔我们的视野。

影片《尼斯印象》只是这种电影的一个简单的雏形”。

维果所说的“有观点的纪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观点纪录片”。美国纪录电影

史学家埃利克·巴尔诺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一书中经常使用这个词汇(英文为

point-of-view documentary),用以指那些观点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的纪录片。法国电影理论家亨利·阿杰尔在1957年出版的《电影美学概述》中指出

,法国电影学派往往以现实主义者自居,然而,真正把社会要求说得最明确并且直

到今天仍然最有现实意义的是维果。所有的法国优秀纪录片都继承了《尼斯印象》的倾向。在新浪潮爆发前夕,为保卫纪录电影而形成的“三十人集团”(成员包括所有后来成为新浪潮电影运动主力的年轻导演),就是忠于这种倾向的体现。而且

,从两次大战期间的时期开始,现实主义已经无法与“有一定倾向”的电影分开,换句话说,属于这种倾向的理论家和导演大多是马克思主义信徒。

少年的反叛

影片《操行零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假期过后,一所寄宿学校的学生返回学校

。他们一想到犹如牢笼般的学校就感到压抑,单调无聊的生活令人窒息,学生们动

辄得咎,不是遭到训斥就是罚站或者关禁闭。蛮横的学监由于几个孩子不听从他的

训令就宣布他们操行零分,将他们关了禁闭,不许他们星期天外出。由于无法忍受

清规戒律和乏味的生活,孩子们密谋逃跑,但未成功。新来的于盖老师与众不同,非常善于跟孩子们交往,经常保护他们免受学监的惩罚,甚至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

起玩倒立,但在被学监发现后遭到无情的训斥。孩子们终于忍无可忍,以科萨为首

的学生决计造反,新来的达巴尔也加入了造反行列,他们在宿舍里尽情地打闹,扯

开枕头,鸭绒像雪花一样满屋飘舞,他们高呼“战争开始”、“打倒学监”的口号

,高擎着绘有骷髅的旗子勇敢地奔向屋顶。在校庆大会上,学生们对与会的各路权

贵和名流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由于此片具有激进的反对甚至颠覆资产阶级社会的意图,试映时激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资产阶级人士以“家长”身份攻击其“反法国”的性质,电影审查机构悍然发

布禁映令(直到1946年才开禁)。受到攻击和辱骂的维果设法将影片拿到比利放映

,并在放映前畅谈了自己关于社会电影的构想,勇敢地承认本片的矛头所向是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及其不合理的教育方针。《零分操行》中的少年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

优良少年,他们淘气,不守规矩,甚至专门去做成人不许他们做的事情,而且往

在做这类事情时才显得活泼可爱和充满生气。二战之后,这部批判意义锋芒毕露的

影片几乎成了表达反叛精神的电影作品的“新约全书”,甚至一些天主教人士也从这部影片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比如一位神甫曾经撰文反对当时禁映《零分操

行》的做法,他的辩解是,这部影片攻击的是世俗学校!

除了令人震惊的现实内容外,《操行零分》还具有富于诗意的表现手法,那段以慢

动作表现的孩子们在宿舍里打闹的场面历来为人称颂。维果在许多地方都显示出了

对于电影史的尊重。比如,于盖老师的言行举止参照了卓别林,学生宿舍中羽绒如

雪的场面令人想起了阿贝尔·冈斯的《拿破仑》中打雪仗的场面,孩子们在上晚自

习教室里玩投影游戏的段落显然借鉴了法国早期动画片大师埃米尔·考尔的作品,

而就整部影片的颠覆性倾向而言,维果仿效了早期喜剧片中的“胡闹”场景……然而,种种参照和借鉴都化作了维果的风格,使影片更为独特,更加活泼,更加充满

蓬勃的朝气。

维果拍摄这部影片时,被少年回忆弄得仿佛有说不尽的话要通过影像倾泻出来。初

剪出来的影片大大超过制片人允许的长度,维果不得不进行删剪,完成片仅剩下44分钟。维果没有选择那些符合常规叙事逻辑的镜头进行剪接,而是选择那些他认

为最能表现情绪的镜头,至于是否流畅就不予考虑了。维果凭着诗人的本能,将影

片剪接成了以内在逻辑为基础的风格统一的杰作。他一反主流影片流畅的剪辑手法

,大量采用“跳跃”的叙事手法,故事流程中留下了许多空隙有待观众去填补。这种“跳接”或“跳切”在当时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符合所允许的长度),

但是,因此而形成的风格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法国“新浪潮”电影。

在《操行零分》中,维果以理想化的和诗意的手法描述学生们的生活,同时以漫画

式的夸张手法丑化掌握权势的成人社会。最后,维果怀着天真浪漫的激情,让无权

无势的小人物奋起造反,把有权有势的成人打得落花流水。维果试图以此来表达自

己少年时代的信念:无权无势的人物只要组织起来就可以击败有权有势的大人物。

这种思想同他父亲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想

法毕竟是天真的。维果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少年时代被压制的激情使维

果感到不吐不快。他说:“这部影片是我少年生活的写照。我急于把它了结,因为

我还要做别的事情。”维果所说的“别的事情”,就是他准备拍摄另一部更复杂也更成熟的影片。

青年的忧郁

影片《驳船阿塔兰特号》开始于一对年轻人的婚礼,船长让与乡下姑娘于莉埃特刚

刚举行完婚礼,就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漫长而单调的航行。老水手朱尔老爹的高谈阔

论以及收音机里不时传来的关于巴黎的消息,时常激起于莉埃特的强烈好奇心,到

大城市开开眼界的念头搅得她心神不安。于莉埃特在一次参加岸边的风笛舞会时偶

遇一个见多识广的商人,此人对巴黎这座繁华都市的描绘使她想入非非。丈夫蛮横

地赶走了饶舌的商人,却坚定了于莉埃特出走的决心。一天,于莉埃特只身离开驳

船前往巴黎游览。然而,当她准备买火车票赶往驳船停泊的科尔拜时,不料钱包被

窃,只好到一家饭店当女招待。心怀鬼胎的经理想占她的便宜,却赢来了一记耳光

,而她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朱尔老爹四处寻找于莉埃特,最后终于在塞纳河畔的一

座小城找到了她,并把她带回到船上。于莉埃特回到宁静的岸边时,让正在“阿塔

兰特”号驳船上迎接她的归来……

维果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对原作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赋予这个陈旧爱情故事中的

人物以鲜明的性格,而且充足的摄制费用使他可以聘请著名演员扮演角色。船长让

由在《操行零分》中扮演于盖老师的让·达斯戴扮演,于莉埃特由著名影星迪塔·帕尔洛扮演,扮演朱尔老爹的是蜚声影坛的法国演员米歇尔·西蒙(曾主演雷诺阿

的多部影片,雷诺阿对他的演技推崇备至:“米歇尔·西蒙的出现,使我们拍摄杰出影片有了可靠保障。”)除了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下功夫之外,维果还在画面造

型上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探索,这当然要归功于他跟考夫曼的密切合作。考夫曼到

莱坞担任摄影师之后,仍然念念不忘与维果的良好合作,称跟维果合作的日子是“

失去的天堂”。他说,维果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景物,对于不利的自然条件,维果

不是设法克服,而是设法利用。维果异常敏感的诗人气质,使他能够从各种自然条

件中发现创造美的途径。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新郎在狠心地抛下新娘之后不久便开始悔恨,然而茫茫人

海中哪里才能找回心上人呢?这时影片中出现了一组天各一方的新婚夫妇彼此思念

的平行蒙太奇段落。他们各自凄凄惶惶,夜不能寐。失魂落魄的船长竟至于无法指

挥航行,朱尔老爹也十分惦记单纯的朱莉埃特,而且如果找不回新娘,新郎将丧失

担任船长的能力。他一方面稳住让的情绪,一方面不顾他的禁令,设法寻找于莉埃

特。伤心的新郎仿佛记得,于莉埃特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若在水中睁开眼

睛,便能看到你的心上人。”让虽然恨妻子不辞而别,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跳入水

中,圆睁双眼,想借此寻觅妻子的倩影……写实手法与抒情手法甚至虚幻手法的结

合,使影片呈现了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导演驾驭复杂的电影语言的能力。这部89分

钟的影片只有13个段落,300个镜头,以线性叙事为主,中间插入了两个平行蒙太

奇,这样的手法在当时的电影中是极富代表性的。

总体上看,《尼斯印象》和《操行零分》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甚至明显的颠

覆倾向,《驳船阿塔兰特号》的思想含义则显得比较模糊。但是,这也许并不表明

维果的思想倒退了,而表明他的思想趋于成熟了。如果说《尼斯印象》是从社会外

部观察社会的腐败,《操行零分》是从社会内部揭示社会的荒诞性并幻想颠覆这个

社会,《驳船阿塔兰特号》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立的具体世界

。然而,建立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是令人生疑的,驳船毕竟不是一个存在孤立的世界

,在维果看来,既然一时无法建立更好的世界,人们只好暂且与现有的社会共处。

在这个意义上,《驳船阿塔兰特号》可以说是维果临终前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影片《驳船阿塔兰特号》问世后经历了悲惨的命运。1934年4月25日,在为放映商

举行的放映会上,此片被认为毫无商业价值。负责发行此片的法国高蒙电影公司为

了保证票房收入,强行地把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驳船驶过》加进了影片,破坏了

影片原有音乐的完整性,甚至把片名改为《驳船驶过》,并且野蛮地删去了许多被

认为多余的画面。然而,发行商的愚蠢删改不仅没有提高票房收入,反而招来观众

不满的嘘声。1945年,这部影片终于以原来的片名再度上映,原来的音乐和被删去

的部分画面也得到了恢复,但离原版影片仍有不小的差距。直到1950年,电影资料

专家和电影史专家才根据原始素材重新剪接了一个据称相当接近原作的新版本。然

而,所有这些对于维果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在这部影片横遭删改和票房彻底失败的

惨境中,维果于1934年10月5日因病去世。

(原载《中国银幕》2003年第7期)

------------------------------------------------------------------------

附:让·维果电影列表

Atalante, L' (1934) 亚特兰大号

Zéro de conduite (1933) 操行零分

Taris, roi de l'eau (1931) 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

à propos de Nice (1930) 尼斯印象

--

《托尼》

雷诺阿早期影像常常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这在文艺倾向上表现为拒绝浪漫主义式的浮想联翩,同时反对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转而追求事物的“绝对客观性”,通过对社会现象做纪录式呈现,不偏不倚,从而描绘出客观现实的精确图景。在乔治·萨杜尔看来,雷诺阿的创作思想受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影响尤为明显,《娜娜》、《衣冠禽兽》等片甚至直接改编自左拉的小说,雷诺阿的

电影往往带有某种悲观和宿命倾向。只不过这种倾向包藏着更为深刻的人性之光和人文意蕴,从而使雷诺阿描绘现实时带有一种独特的曼妙和诗意。

这种创作思想也直接影响到雷诺阿的影像风格,即是一种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理念,走出片场、深入原野、乡村和街头,把镜头对准清新生动的自然景象,捕捉瞬息万变的世界变迁。这一点无疑也受到其父亲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深刻影响,与印象派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相似,雷诺阿开发出一种俭省、朴实的镜头语言,除了在自然光影下直接拍摄之外,远近皆清的景深镜头,以及优雅顺畅的长镜头,都令人难忘。和印象派在构图上截取物象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一样,雷诺阿习惯于运用大量的特写和中景镜头来表现生活,并且辅以少量交代主体状态的全景,形成一种近似生活原生态的节奏。这种镜头语言开始于有声电影崛起之后的《母狗》,并且在《托尼》中得系统的、大规模的运用。它直接影响了二战之后崛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不过与新现实主义不同的是,雷诺阿更注重事实的呈现,而非是非善恶评判,他突破了传统模板化人物、戏剧化情节的囹圄,其内容更接近世俗真相。

在创作《托尼》时,雷诺阿提到:“我在《托尼》中竭力不在戏剧性方面做文章。我把一个洗衣池旁洗衣的农妇看得和故事的主角一样重要。”所以雷诺阿的影像往往是一幅形态各异的俗世群像画,就像他对《托尼》的评价一样:“《托尼》的特点是没有明星,不仅没有明星演员,也没有明星场景,甚至没有明星情景。我的愿望就是要让观众觉得,摄影机和话筒是藏在我的口袋里的,碰到什么我就拍什么,不分主次。”在一系列拍摄尝试过程中,雷诺阿逐渐意识到忠于现实并不一定要对现实照抄照搬,在表面真实的背后有更为深刻的内在真实,而这种真实可以通过适当夸张来完成,“在《娜娜》中,我曾将追求实物的狂热付诸实践。但是实物看上去反而不真实,这一点连最好的布景师也是想象不到的。”而在拍摄《托尼》时,雷诺阿更坦诚“我自以为拍的是取自现实生活的悲惨遭遇,实际上却是在不由自主地描述一则令人心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故事。”事实上,正是这种矛盾造就了雷诺阿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风格,人们称之为诗意写实主义。

《托尼》造就了一个平等有序的人物生存环境,角色之间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可怜之人有可悲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叹之处,人们既赞赏男主角托尼对约瑟芬不离不弃、至死不渝的爱,却又很难认同他对玛丽的伤害。玛丽声泪俱下的控诉:“托尼,你还记得吗?去年你扔了一只猫,猫也有错,但你夺去它的生命更可恶。(如今)你像扔掉那只猫一样扔掉我!”在雷诺阿看来,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本质,毫无来由的爱,莫名其妙的伤害。另一方面,玛丽的泼辣自私令人厌烦,但对托尼的爱却令人感动。约瑟芬放荡多情的性格惹人反感,不过这也造成了她多舛的命运。而那个可恶的监工阿贝尔虽然一副丑恶嘴脸,但罪不至死。雷诺阿的影像直指人性最软弱部分,其写实特质,让影片看起来犹如包罗万象的“社会新闻”。这种人物塑造方式自《母狗》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在《母狗》中,那位看起来软弱无能的小职员招人怜悯,然而他却亲手杀死了那个欺骗自己感情的妓女,并且间接害死了妓女的情人。这个结果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人性在软弱里也隐藏着罪恶,其转变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就造成了一种宿命式的轮回。

在《布杜落水遇救记》中,雷诺阿以布杜在塞纳河中被救展开,当布杜中了十万法郎的彩票,准备开始新生活,并且正与书商的女佣结婚时,船却在河中翻倒,布杜在人们的视线之内消失,重新回到以前流浪生活。雷诺阿阐述了一

种不可调和的阶级差别,布尔乔亚阶层的无聊空虚,无产者的愚昧无知皆跃然纸上,当两者之间出现交集时,必然是一个可笑的闹剧。唯有以一次翻船来把他们之间再度隔开,生活重归平静。在《托尼》里,这种悲剧式的轮回表现得更为明显,三年前托尼满怀希望,乘着呼啸的火车来到法国南部,企求开始新的生活,三年后他再度奔跑在那条把他带到这里的铁路上,迎接他的却是绝望的枪声。桥上人已死去,桥下新的移民匆匆赶来,同样的歌声,同样的路,只是物是人已非。他们曾经说过,“只要能生活,这里就像祖国一样。”那么当此处无法再生活,祖国又在何方?在好友费鲁南德怀里坦然死去的托尼,是否想到,心爱的人,依旧面临多舛的命运?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40部经典法语电影

40部经典的法语电影(法语专业的学生必看哦!)来源:刘韬的日志 1.印度支那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7.玛歌皇后La Reine Margot (1994)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ereau 一部气势磅礴的法国历史巨片,它犹如一页历史书中的精美插图,将我们带回1 572年的法国。在历史的血腥中渗透爱情的狂野,在宏大的场面下触摸个性的张扬,其中暧昧的激情场面与残酷的大屠杀镜头让观众久久难忘。 8.怒火青春/仇恨La Haine (1995)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Mathieu Kassovitz 影片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分辨正与邪的差别,所谓的正邪的斗争和残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影片动感的手持摄影虽然已经不算新鲜,但仍然很好的渲染了混乱的社会环境和青年人动荡的精神世界,与对比强烈的黑白胶片共同形成鲜明的风格。 9.禁色迷情/我们之间Entre Nous (1983) 导演:黛安娜科依斯Diane Kurys 故事取材于导演儿时不幸的家庭遭遇,创作上秉持了冷静平和的历史观,使这部电影得以跳出格局窄小的个人回忆,而成为女性意识觉醒时代的见证。 10.罗曼史Romance (1999) 导演:凯特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 它是当代情色电影的代名词,不凡之处在于导演使影片超出了狭隘的“女性主义”电影社会化的诉求理念,而成为一部别致的探讨女人生理本质的另类电影。

40部经典的法语电影

40部经典的法语电影(法语专业的学生必看哦!)作者:刘韬 1.印度支那 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 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 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 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 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 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 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7.玛歌皇后 La Reine Margot (1994)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 Patrice Chereau 一部气势磅礴的法国历史巨片,它犹如一页历史书中的精美插图,将我们带回1572年的法国。在历史的血腥中渗透爱情的狂野,在宏大的场面下触摸个性的张扬,其中暧昧的激情场面与残酷的大屠杀镜头让观众久久难忘。 8.怒火青春/仇恨 La Haine (1995)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Mathieu Kassovitz 影片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分辨正与邪的差别,所谓的正邪的斗争和残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影片动感的手持摄影虽然已经不算新鲜,但仍然很好的渲染了混乱的社会环境和青年人动荡的精神世界,与对比强烈的黑白胶片共同形成鲜明的风格。9.禁色迷情/我们之间 Entre Nous (1983) 导演:黛安娜科依斯Diane Kurys 故事取材于导演儿时不幸的家庭遭遇,创作上秉持了冷静平和的历史观,使这部电影得以跳出格局窄小的个人回忆,而成为女性意识觉醒时代的见证。 10.罗曼史 Romance (1999) 导演:凯特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 它是当代情色电影的代名词,不凡之处在于导演使影片超出了狭隘的“女性主义”电影社会化的诉求理念,而成为一部别致的探讨女人生理本质的另类电影。 11.这个杀手有点冷 Léon (1994) 导演:吕克贝松 Luc Besson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了他们的影片,标志电影的真正诞生 #路易·卢米埃尔的作品按题材和内容分类: 1.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工厂大门》(被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 2.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 3.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代表们登陆》 4.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火车进站》 #卢米埃尔作品的特点: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不同叙事形式的可能性。 #卢米埃尔的贡献:发明活动电影机、把电影与商业结合 #梅里爱作品分类:魔术片《贵妇人的失踪》;排演的新闻片《哈瓦那湾战舰梅茵号的爆炸》;神话故事片《灰姑娘》;科幻探险片《月球旅行记》。 #梅里爱作品的特点:“乐队指挥的视点”、“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的贡献:创建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并把戏剧方法引入电影;在电影技巧方面的贡献(停机再拍、二次曝光、合成照相、叠印、溶入溶出等) #卢米埃尔与梅里爱的比较:不以艺术为目的,“再现生活”vs创造艺术,“改变生活”;表现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vs“银幕戏剧”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再现主义vs表现主义;纪录片先驱vs故事片先驱。 #早期欧洲电影的两种倾向:“布莱顿学派”的美学探索;艺术电影运动。 #“布莱顿学派”的口号:“我把世界摆在你眼前”。特点:A现实主义萌芽;B向电影化迈进(多视点的时空观念的突破,户外拍摄与情节表现相结合)。 #斯密士:交替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视为最早的“分镜头”原则;威廉逊:强调运用物体运动感来造成景别变化,用蒙太奇手段将不同情境的形象交替出现;柯林斯:“移动摄影”和“反角度”镜头(后来成为经典情节剧的主要叙事语言) #艺术电影运动:《吉斯公爵的被刺》(1908)。其创作倾向和原则是“银幕戏剧”的发展,传统戏剧观念在电影中的延伸。对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美学观念上的根本否定。 第二章: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鲍特《火车大劫案》(1903):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切换技巧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地流畅性和连贯性。局限:每一段都是一个位于远景中的长镜头。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由四个独立故事情节组成:母与法、基督受难、圣巴特罗谬节大屠杀、巴比伦的陷落)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1.电影的叙事形式: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2.电影的叙事时间:在影片宏大的叙事时间表现中,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超越实际叙事时间,扩大心理时间。3.电影的叙事空间:区别4个故事的主要方式时靠叙事空间的造型效果和视觉信息。最大贡献:冲破叙事空间的束缚和冲破花框的束缚的空间观念。 4.电影的叙事语言: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的运用。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 5.电影的叙事节奏:“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 #美国默片喜剧片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赛纳特;基顿《大将军》(1926);劳埃德《大学新生》

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值得推荐的法国电影太多了,现在从8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中选择了40部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电影,诚意向大家推荐,每一部片子后都加了一句话的推荐理由,当然那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还有很多精彩的法国电影,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欢迎大家跟帖推荐自己看过的优秀法国影片,希望大家在看过这些电影后,能对当代的法国电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印度支那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世界电影史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 一、欧洲先锋派 二、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四、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 五、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和“制片厂制度” 六、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八、日本民族电影的兴起 九、法国“电影手册派”+“左岸派”=“新浪潮” 十、中国“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十一、昆仑与华联的区别

电影诞生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由“活动电影机”拍摄而成的影片 电影的出现:主要由曝光速度和影像底片的材质决定。 动画创始人:艾米尔·雷诺。1892年雷诺在歌剧院放映了《更衣室外》 鲍特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最后一分钟营救) 《党同伐异》(1916年) 格里菲斯贡献:1、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诉说故事和吸引观众生动而有力的方法,奠定了电影的叙事传统。 2、提出电影结构时空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并第一个将画面景别标准化。 3、通过改变拍摄的距离、角度、用光、以及镜头的长短和组接的节奏,能 够操纵观众的心里和情绪的反应。 4、确立了电影表演的规则,反对舞台上的夸张造作,强调一种更逼真和电 影化的表演 迈克·塞纳特:美国喜剧创始人,创办“启动斯” 最大贡献:发现了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形象“流浪汉查理”--夏尔洛,《流浪汉》 《凡尔杜先生》1947年 创作特点:1、电影的戏剧性,来源于对人性的挖掘,并融入了社会批判的因素 2、时间上,善于应用长镜头来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所造成的喜剧冲突 3、空间上,善于使用全景镜头,来表现人物与环境构成的多种信息 4、影片通常只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框架。场景与场景之间,没有环环相 扣的严密线索;而每个场景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等是独立完 整的。 一、现实主义--卢米埃尔兄弟 代表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现实的流动性和自然感。 2、参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一种影像最初的叙事方法,如:《水浇园丁》。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的创造风格。 二、表现主义--梅里爱 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魔窟》、《太空旅行记》、《贵妇的失踪》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第六章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

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法国的老百姓与美国人相比更喜爱悠阔、轻松的生活,特别是法国人的感情丰富是出了名的。这一切都是形成诗意现实主义的市场。作为当时的法国主流电影的制作者们,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共同创造、形成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电影流派。 第一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 在有声电影初期,由于美国的大公司制片商们从有声电影中捞到了巨额利润,因此,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更大的国际市场。而法国为了在影院、制片厂装置音响设备,因此,向美国以及德国都曾支付了大量的租金。美国在巴黎建立了制片机构,派拉蒙公司在法国制作西、德、意和法语版的影片,试图占领欧洲市场。德国人则不仅在巴黎、还在柏林拍摄了法语版的影片。这种“配音译制”的影片艺术上是极为平庸的,然而,却代替了法语原版的影片。乞今我们虽然不知道法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在1930年法国到处流传

专家推荐 小学生必看的20部经典电影

专家推荐小学生必看的20部经典电影 1、《魔戒三部曲》(美国) 内容:比尔伯。巴金斯是位年事已高的哈比族人,在111岁生日那天,他决定离开故乡,并将所有财产都移交给他的侄子弗罗多。巴金斯。不过,比尔伯唯一难舍的是一只可以让持有者隐身的魔戒,可据他说这只不过是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哈比族的守护者——灰袍巫师甘道夫却对这戒指起了疑心,他拼命研究大量的史册,结果证实他最大的恐惧已经成真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弗罗多。 2、《放牛班的春天》(法德瑞合拍) 内容: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3、《听见天堂》(意大利) 内容: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声音剪接师?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必须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4、《大卫科波菲尔》(英国) 内容:故事描述一位早年丧父的小男孩,因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怕事,童年时受尽继父的虐待,生活苦不堪言。当母亲突然病逝后,他更是历尽艰辛,迫于无奈投身社会,辛劳地工作,饱受旁人的冷言冷语。不过,他披荆斩棘、凭着顽强奋斗的精神,终于名成利就,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到底这位主角怎样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改变坎坷的命运,活出生命的彩虹呢? 5、《怦然心动》(美国) 内容:朱莉〃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 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 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 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外国电影史课题研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顾名思义,诗意现实主义拆分来看,是诗意,以及现实主义。在中国传统概念里,诗意是一种意境的体现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升华,使用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让人得以感受。而现实主义,也是通俗理解中,与浪漫主义成相反视角的一种创作手段。如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与现实两种主义的存在一般。 而这样的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如诗歌,杂文的出现,都是根据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那时人们刚从一战的硝烟中艰难走过,对于生活的理解开始逐渐变化,在生活上就体现出了一种放纵,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上也是一种彻底的解放。经济大萧条,导致人们不再空想,开始思索生存的问题,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点乐趣,以及所谓的诗意。 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二十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然后对于事物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电影视角,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 1)长镜头表现段落,尽量不剪接。 2)长焦距镜头使用多 3)强调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的发挥 4)强调人道主义,主张在宏观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时应具有的诗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义的道具等。 在我看来,有点像当代先锋话剧的感觉,一个长镜头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然后强调演员在片中的作用,用演员来对影片进行渲染。而这种诗意特点,这种特色,在当时来看是非常有个性的,在现在来看就显得有点不像电影,而是话剧的剪接了。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1)诗意的对话 2)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 3)透彻的社会分析 4)复杂的虚构结构 5)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 6)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 对于“诗意”的对白,以及诸如此类的剧本,结构,将哲理大量涵盖在电影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细腻的混合体,我仍是觉得太具有话剧特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职场必看的十部经典电影及职场启示(强烈推荐)

职场必看的十部经典电影及职场启示 1《权利的迷醉》本片的故事取材于法国最著名的ELF 石油集团政治黑金丑闻,但导演把臭名昭著的贪腐大案弱化成为故事的背景,着力刻画了“权利”这把双刃剑对于一个成功女性的影响,人性的内省成了影片的重头戏。身材瘦小的法国重量级女星伊莎贝尔〃于佩尔,出神入化地演绎了一位重权在握的检查官热娜〃夏尔芒。为了成功,为了至高无上的Power,热娜不仅牺牲了度假、休息,牺牲了正常的家庭生活,甚至不顾生命安危.然而,正在她一步步升职的时候,与丈夫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直到丈夫跳楼,热娜似乎才幡然醒悟。 职场启示:要成功就一定有牺牲。要成功就一定有牺牲。章子怡在红地毯和闪光灯前的灿烂背后肯定付出过你我所看不到的牺牲;杨澜的财富,也一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要只去看那些成功人士光鲜亮丽的时刻,不要以为他们只是比我们幸运。撩开他们成功的面纱,去看看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过程吧,每前进一步可能都有牺牲。关键是,那些成功者往往不惧牺牲,他们始终目标明确,一门心思地朝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2《永不妥协》影片取材于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事件,影片充满激情、动人心弦。在当今这样一个缺乏英雄的拜金社会里,本片讲述了一个弱小女子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改变自己命运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人类捍卫正义的可贵精神。经历了两次离婚并拖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埃琳,在一次十分无奈的交通事故之后,一贫如洗,

既无工作,也无前途,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但是她用执著坚韧的毅力矢志不移地坚守理想,敢于挑战权贵,勇于保卫弱者,不但悍卫了正义,帮助了他人,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 职场启示:有些人并不强大,但是信仰赋予了他们超人的力量。无论你相信宗教还是相信自己,无论你相信爱还是相信权力,你一定不能没有信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并不强大,但是信仰赋予了他们超人的力量。正如影片中的弱女子埃琳,正是因为坚守信仰才能够百折不挠,才焕发出超乎常人的能力。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假如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相信这事业值得我们不惜一切去付出;还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成就这番事业。 3《拜金女郎》艾娃和坦丝这对姐妹曾经拥有年轻女郎梦想得到的一切—年轻、美貌、多金,是一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化妆品公司的继承人。然而,父亲突然去世,家族公司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产品丑闻,公司濒临倒闭,信用卡里无钱可刷她们过往的绚烂生活顷刻间成了泡影!父亲白手起家创建起来的化妆品帝国将不复存在。在一个晚宴上,他们的对手曾经对当时还只知道打扮的两个无知女孩说过:青春易逝,哪怕一个月也找不回来。只有智慧才是永存的!失去了一切的时候,她们找回了自己的智慧。 职场启示:青春易逝,哪怕一个月也找不回来。只有智慧才是永存的!青春美貌留不住,金钱财富易散尽。无论是谁,只有智慧,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但是那些生下来就受到上苍眷顾的家境富足、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往往容易被一些虚荣的东西掩藏住自己的智慧宝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 一、西方文艺中的现代主义 1、现代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以现代派相标榜的各种文艺流派的一个统称。影响较大并同电影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一般而言,只有主张以非理性原则主宰创作活动的文艺流派,才应归入现代主义的行列。 2、现代主义文艺的基本特点:在拒绝理性的前提下,使造型艺术走向抽象化,即强调艺术家要记录自己对现实事物的内心感受,并且主要反映出在观察事物对象时本人的主观情绪状态;叙事艺术则走向意识化,强调创作者要记录下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文艺作品不再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如实再现,而成为个人化的情绪反应的原始记录。 3、现代主义技巧上的基本特点:运用歪曲、扭曲、变形、时空错乱等手法来造成震荡性的强烈效果。A、这在造型艺术上表现为紊乱的线和点、位置错乱的空结构、违反真实的色彩配置等,特别是反映所谓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形象或狂乱的梦境时尤其如此。 B、在叙事艺术中,出现新的语言组织,故意的文法不通,生造的新字,词句颠倒,甚至取消标点符号等等。 4、从艺术角度看现代主义的兴起 原因:1、在艺术上突破窠臼的强烈愿望; 2、是对艺术的模仿人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现代主义非理性倾向的基础:1、科学根据——弗洛伊德学说 2、哲学基础——存在主义 二、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 1、现代主义在西方电影中的兴起: 第一次: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先锋电影运动为代表 第二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为代表 2、20-30年代的法国电影 A、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⑴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了重振法国电影,路易?德吕克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形成以他为中心的电影流派——印象派。印象派电影从印象主义绘画中获得启示,试图用画面来表现感性印象。 ①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角色; ②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 ③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主观性的传达:通过摄影技巧和剪辑技巧的实验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包括心理化的影像,如幻想、梦境或记忆等。 B1.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概况: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大约1925年前后的德国和法国,后期以法国为中心,晚于绘画和诗歌方面近二十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要求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创造一种"让画面来主宰一切"的纯视觉电影。 B2.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 1、先锋派电影运动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20年代中期):受达达主义的影响; 中期(20年代后期):以超现实主义为特色; 后期(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纪录电影 2、超现实主义: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人。 《一条安达鲁狗》是布努埃尔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杰作。 3、先锋派电影的总体特征(一) ①对现实消极逃避

推荐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推荐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2008-01-30 23:36 值得推荐的法国电影太多了,现在从8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中选择了40部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电影,诚意向大家推荐,每一部片子后都加了一句话的推荐理由,当然那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还有很多精彩的法国电影,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欢迎大家跟帖推荐自己看过的优秀法国影片,希望大家在看过这些电影后,能对当代的法国电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排名不分先后 1.印度支那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2说课材料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1930-1945)1930年,法国全国到处都流唱"我有我的妙法"这句歌词,这是由绰号"布布尔"的乔治·密尔顿主演、雷内·皮乔尔和皮埃尔·哥伦比埃导演的那部庸俗但吸引人的有声影片《骗子大王》中一首歌曲的迭句。泰第欧、拉伐尔、白里安、保罗·雷诺等各位部长大人在他们传教式的演说中,也时常以更文雅的言词,重复着这句歌词的意思。据他们看来,法国靠自己的智慧,是能够避免经济危机和失业的。 法国电影界也抱着这种官方的乐观主义。当时有声影片的产量,从每年平均50部一跃增加到100部,以后又达到150部。电影市场虽然控制在"百代-纳当"和"高蒙-法兰哥-奥培尔"两大制片公司手里,但很多独立制片商还是乘机发了财。可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法国还没有可供商业上利用的音响方法。为了要在电影院和制片厂里装置音响设备,法国不得不首先对美国、其次是对德国支付大量的租金。这笔庞大的支出,在影片"配音译制"的方法尚未为人所知的几年间,恰恰抵消了由外国影片输入减少而节省下来的支出。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以外,此时美国还在巴黎建立制片机构。资金雄厚的派拉蒙公司成了叙昂维尔几家制片厂的主人,在那里摄制了很多西班牙语版、德语版、意大利语版和法语版的影片,来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另一方面,从1925年以来就与我国电影进行合作的德国人,此

时也加紧活动,他们不但在巴黎出资拍摄法国电影,而且还在柏林摄制一些法语版的影片。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这种工业的制片方法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只产生了一些很可怜的结果。马赛尔·阿夏尔、阿尔弗莱德·萨伏阿、帕尼奥尔、卡瓦尔康蒂和特里斯当·贝尔纳等人都已经被人聘去。派拉蒙公司在巴黎摄制的影片在欧洲各地受到观众的嘘声,以致不得不停止生产,把它的技术人员召回好莱坞。但人们如果因此认为法国已经获得胜利,那就完全错了,因为"配音译制"的影片此后就代替了法语原版的影片,在法国大肆泛滥起来。 危机不久就到了巴黎,街头出现了大批衣衫褴褛的失业人群,有些人还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妙法"上面。在"百代-纳当"公司1932年摄制的一部名叫《赤身裸体》的影片中,密尔顿发誓要"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结果,他用骗取抵押贷款的方法达到了他的目的。……当时有些法国实业家也照样仿效。继乌斯特利克的金融破产之后,又出现了一桩骗取贷款的丑闻,即斯他维斯基案件。纳当本人也成了他过于巧妙的"妙法"的牺牲品,被控犯了斯诈罪而关进监狱。继"百代-纳当"公司之后,"高蒙-法兰哥-奥培尔" 公司也宣告破产倒闭。 影片产量的增加并未同时使我国影片的质量有所改进。即使是好莱坞培养出来的导演如罗伯特·弗洛莱,经验丰富的加斯尼埃或保罗·费乔斯等人,他们摄制出来的影片质量也一样平凡。而那些从1921年以来还继续工作的导演,则似乎都放弃了改进影片质量的要

十五部法国电影推荐档

十五部法国影片的推荐(一) ——中央戏剧学院1999法国电影周十年回顾 【作者按】十年前的中央戏剧学院法国电影周,是我策划组织的第一个大型电影活动。经过半年的筹备,该电影周在1999年11月15日至23日举行。这是中央戏剧学院师生一次难忘的电影之旅:入选的15部影片(最后公映13部,内部研讨放映两部),上自让·雷诺阿的经典《大幻觉》(1937),下至影坛新锐布鲁诺·杜蒙的力作《耶酥的生活》(1997),勾勒出法国电影从30年代诗意现实主义、战后电影、新浪潮电影运动直至90年代“新新浪潮”的变迁轨迹。 十年来,我在国内和法国主持和参与组织了15个以上的电影回顾展。但这第一次仍然给很多朋友和我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因此,十年之后,我将当年写的说明书分五部分整理刊出,并对学院和剧场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谢。温故知新,自古亦然。我平日所作,多为长文;这个说明书,言简意赅,也许能给电影爱好者一个不错的观片导引。 微型昆虫世界(Microcosmo s) 片长:77分钟片种:彩色 导演:克洛德·纽里萨尼/ 玛丽·佩雷努 制片:雅克·贝汉 1996年出品 本片获1997获第22届法国凯撒奖最佳音乐、摄影、录音、剪辑、制片人5项奖的新作 整个电影周都以法国电影史的先后脉落为依据,但开幕式影片却是克洛德·纽里萨尼与玛丽·佩雷努1996年完成的《微型昆虫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关于昆虫世界的纪录片。影片借助于特制的透镜,将几十种昆虫千姿百态的运动、生活与神情构成了一部关于自然与生命的“视觉交响乐”。在此意义上,这部影片是以90年代的工艺完成了20年代的先锋

派影片(Avant-garde film)“纯电影”(pure film)的理想,亦即排除情节与人物,而将生命、运动、节奏视为电影的本质。正如杰尔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所说,运动与节奏的展开是电影一切感觉与感情的基础,而“由于看到了运动的各种节奏,各种直线和曲线,我们亲眼看到了复杂的生命”。 大幻觉(La Grand e illusi on) 片长:115分钟片种:黑白 编导:让·雷诺阿摄影:克洛德·雷诺阿/克里斯蒂昂·马特拉 主演:让·迦本/冯·斯特劳亨/皮埃尔·弗莱内 法国RAC电影公司1937年出品 本片获193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集体奖、1938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 外语片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严冬,法国空军马雷夏尔中尉(原为机械工人)和博瓦尔迪上尉(贵族后裔)成了德军的战俘。虽同为法国军人,他们却因阶级差异格格不入,反而各自与德军中相应阶级的军人相处融洽。在21号战俘营,他们本计划与犹太资本家罗森塔尔及其他难友一起越狱,却在最后一刻被全部转移。新战俘营的主管在是他们曾在前线总部结识的德军贵族军官冯·劳芬斯坦。与以往一样,劳芬斯坦对博瓦尔迪关爱有加。战俘们再次策划出逃。博瓦尔迪决定牺牲自己,在马雷夏尔和罗森塔尔潜逃的夜晚,他独自在围墙顶部吹笛吸引德军,被劳芬斯坦开枪击中。在这两位最后的贵族依依死别之时,马雷夏尔与罗森塔尔已经逃远……让·雷诺阿(Jean Renoir)是印象主义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杰出代表。30年代,他着力发展了以实景拍摄、同期录音、场面调度为特征的纪实主义电影语言,犹其是将场面调度的语汇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极其重视演员在影片中的作用,试图在最大限度内保持演员在真实环境中表演的连贯与自然,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其长镜头风格的形成。所有这一切都是想藉由外部真实而深入挖掘人的内在真实。在本片中,雷诺阿揭示了人在阶级、民族、国家、种族等一系列社会范畴下的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 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 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 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 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 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 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

值得看的100部欧美经典电影

【欧美电影】 1、电影【阿甘正传】美国 2、肖申克的救赎(高清版) 3、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美国 4、十大电影【无主之城】 5、【百万宝贝】 - 美国十大电影 6、【心灵捕手】 - 美国十大电影 7、勇敢的心超级电影 8、动作片:铁拳男人(高清DVD中字) 9、电影【光荣之路Glory Road】美国 10、电影【风雨哈佛路】 11、电影【荒岛余生】 12、电影【风雨哈佛路】 13、篮球电影【像乔丹一样打球】 14、舞蹈类电影【舞梦成真】美国 15、女性友情电影【牛仔裤的夏天】美国 16、青春电影【重振球风A】美国 17、青春电影【重振球风B】美国 18、美国最新喜剧片【球已出界】 19、欧美青春电影【魔法灰姑娘】 20、拉丁男孩的天空DVD 中字幕 21、电影【和平战士】 22、电影【万夫莫敌】 23、电影【怒海潜将】 24、【加勒比海盗】 25、心灵捕手骄阳似我中英字幕 DVD 高清版

26、美国电影【面对巨人】 27、十月的天空又名火箭男孩(有字幕版) 28、06奥斯卡电影《追梦女郎》CD1 超清晰 29、06奥斯卡电影《追梦女郎》CD2 超清晰 30、欧美校园喜剧电影【劲歌飞扬】 31、电影【卡特教练】美国 32、电影【壮志凌云】高清版 33、永不退缩 DVD中字幕(美国2008动作大片) 35、电影- 恩赐妙手【中英字幕】 36、毕业生生存指南欧美爱情电影 37、我的左脚电影 38、2010最新大片:良医妙药高清 39、瑞士感人音乐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Vitus)】 40、故事片【听见天堂】 41、新加坡电影《跑吧,孩子》 42、电影果岭争雄 DVD 中英字幕 43、穿普拉达的女王[送给找工作的大学生们] 44、【追梦赤子心】美国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45、【安纳波利斯】美国实力派影星打造电影!强烈推荐! 46、意大利听见天堂 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DVD法语中字 47、2009 美国电影乐团狂飙 48、,名扬四海美国09高分大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