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四大城市群

四川四大城市群

四川四大城市群
四川四大城市群

四川四大城市群:错位发展建协调分享机制

四川发改委会通过政策来扶持各城市群的发展,针对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给予优惠。在规划上,发改委拒绝安排不合适这座城市发展的项目。

四川省为什么要确立四大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城市群在发展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如何在“次级突破”中寻找机遇?就这些问题,华西都市报记者分别专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

关键词:布局发展兄弟城市不能成都一家独大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要提出城市群发展战略?

唐利民:四川的城市结构不合理。成都目前在省内一家独大,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成都应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发展经济,像成都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应该发展文化产业、旅游、创意、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像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大型城市。因此,除了成都外,四川还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

何健:我们住建厅的任务就是进行空间的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其实城和市是两个概念,人聚集到一块儿住叫城;市,是指大家交易的地方。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好的效益,必须通过资源共享来谋求共同发展。

华西都市报:四大城市群是根据什么划分的?何健:四川四大城市群的划分,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决定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是最成熟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综合竞争力都处于西部第一位。川南城市群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与成都平原城市群一起被列入

“优先发展”范畴。川东北城市群还在培育的过程中。攀西城市群目前成为城市群的条件还需要有意识地培育。

关键词:优势

基础设施良好四大城市群各有优势

华西都市报:城市群各自有哪些优势?

何健:成都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便捷的公共交通、雄厚的资金实力,有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

川南城市群具有产业优势。宜宾、泸州有白酒,化工业也很发达。自贡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另外,川南几个城市的区位优势突出,四个城市都靠近长江或长江的支流,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很发达,这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城市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像泸州、宜宾就沿着长江,自贡和内江是在长江的支流沱江,所以也是我们省内的码头,条件最好的就是泸州和宜宾。川东北城市群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天然气,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天然气发展产业来壮大经济实力。

攀西城市群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关键词:共赢

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产业雷同发展

华西都市报:各个城市群在发展中应该如何寻找机遇?唐利民:可以用“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实现共赢”来总结。对于成都平原城市群来说,可以一马当先,从规划的角度支持

就可以了。发改委的着力点要放在其他城市群上,比如川南城市群,与重庆、贵州、云南联系紧密,交通和地理位置非常好,市场空间大,潜力大。

川东北城市群实际上也有很好的条件,比如南充、达州这两个城市的经济规模都超过了千亿,最近几年交通发展也很迅速,当务之急就是把区域的所有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攀西城市群现在要增加城市的数量,把攀枝花、西昌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

何健:成都、绵阳、德阳这几个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可以资源共享,比如说重大基础设施,机场、大型公共服务区域、商务中心以及会议中心等等。

目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希望把成都、重庆这个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川南城市群有其弱点,四兄弟城市发展不均衡,所以要注重加强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合理分工,避免产业雷同,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协调机制、税收分享机制等等。

关键词:竞争

项目审批把关城市优势与市场融合

华西都市报:城市群之间如何避免恶性竞争?

唐利民:哪些资源适合哪些城市的发展,把城市的优势通过市场融合到一起,比如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配套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扎根在川南,就可以占领成都、重庆两边的市场。川东北的达州、南充、广安与重庆和陕西都靠得很近,化工石油的市场比较大。作为发改委来说,就需要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符合市场规律。会通过政策来扶持各城市群的发展,针对城市群的发展重点,发展什么就在什么方面给予优惠,包括资金、贴息贷款、能源

供给、运力条件改善等等。发改委的作用就应该是一个撬杠,在每一个时期撬动不同的重点行业发展。

何健:宜宾和泸州的重点就是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内江的重点是电子工业,自贡则侧重于盐化工,把每个城市的优势凸显出来,错位发展,在项目的审批和规划上把关,这是发改委要做的事。川东北城市群,目前只有南充和达州两座城市的产值过了千亿,这是一个需要加强培育的城市群。攀西城市群还需要重点扶持。

关键词:规划

协调各城市群发展注重质量效益

华西都市报: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协调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

唐利民:在规划上,发改委拒绝安排不合适这座城市发展的项目。比如说,化工业、机械制造、轻工业这些类型,发改委今后不会批准在成都落地,而这些产业都应该移到其他的市州。发改委提出了川南城市群的速度、效益、项目,要快、多、好于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在加快发展过程当中,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成都平原城市群之间的差距。发改委对不同的城市群在政策支持上会有差异,我们通过经济杠杆的支点,随时做出调整,撬动各城市群的发展。

发改委对于川南城市群,会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交通上,要让川南城市群承接成渝,辐射云南、贵州,因此在公路设施的建设,铁路、机场、航运的规划上,能源的供给和输出方面都要下力。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练习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一、单项选择题 1 . 以下关于城市体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体系由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市职能组合结构两方面组成 B?城市体系是中心地理论在城市等级结构中的具体应用 C. 各国的城市体系通常都分为六级 D. 在一个城市体系中,高等级城市规模大,数量少 2 . 以下各城市中,属于三大世界城市之一的是 A.罗马 B. 东京C?巴黎D. 悉尼 3 . 下列各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相同的是 A.鞍山、株洲 B. 阿伯丁、巴西利亚 C. 扬州、济宁 D. 华盛顿、麦加 4 . 我国规定特大城市的人口的标准是非农业人口数量 A. 100万以上 B. 50万以上 C. 30万以上 D. 20万以上 5.下列各城市中,不属于国际性中心城市的是 A.香港 B. 新加坡 C. 巴塞罗那 D. 多伦多 6 . 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7?下列因素不属于城市群形成条件的是 A?良好的地理位置B. 便捷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条件C. 人口密集D. 土壤肥沃 8?下列关于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六大城市群中有五个位于北半球 B. 六大城市群中有五个在北温带,一个在南温带 C. 六大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地区 D. 长三角城市群是六大城市群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群 9 . 关于我国的城市群及其特征,连线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城市群——能源资源蕴藏丰富 B. 京津唐城市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 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早 1 0 .城市群具备三大特征,不包括 A.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 B?以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为核心 C. 聚集在本国首都的附近 D. 城市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二、综合分析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大学市场营销期末呕心归纳

第一章: 1、市场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产品促销,产品存储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需要:指人们因为某种欠缺没有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感觉状态。 欲望:想得到某种更为具体的东西以满足或部分满足需要的特定愿望。 需求:是指针对特定目标的具有购买力(支付能力)的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的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级发展对市场营销者的意义 市场:是指那些具有特定需要或欲望,而且愿意并能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顾客所构成的。 行业:是指一组提供同类相互密切相关或替代商品的公司。 商品:任何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或欲望而进行交换的东西。 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他是人力和机械的使用应用与人与物的结果。 顾客忠诚:是指顾客满意后产生的对某一产品品牌或公司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心理倾向。(顾客忠诚度是用来描述顾客忠诚强弱的度量值。) 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况,是顾客对某一产品在满足他需要与欲望方面的实际状况与期望状况的比较与评价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顾客满意度是用来描述顾客满意度强弱的度量值。) 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对可以控制的营销因素的综合运用。这些因素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所以又叫4P组合。 顾客让渡价值: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和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 2、简述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 (1)、传统理念 ①生产观念时间:20世纪初,卖方市场中心:消费者追求买得到和买得起的产品。企业应该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典型的配销。 ②产品观念时间:与生产观念几乎是在同时,卖方市场中心:消费者喜欢质量好,功能多,有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该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坐等销售,守株待兔。 ③推销理念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中心内容:消费者购买有惰性,不会主动去购买某种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同类产品和可替代的产品很多,消费者不会主动地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2)、新型的市场营销观念 ①顾客(市场)导向的营销理念,市场营销理念时间: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买方市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是指在一条交通干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京滨、阪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嬗变过程。

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网学生客户端使用说明(2014.4.23版)

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网学生客户端使用说明 (版本:2014.4.23) 为确保毕业生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户口档案的转接无误,请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网学生客户端准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通讯方式、签约信息、报到信息。在学生客户端各项内容后都有相应的“帮助”提示,如还有不清楚事项,请阅读以下使用说明: 一、登录 学生使用学号作为登录名登录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网。登录名和密码中如有字母请使用大写字母;如遇登录问题,请电话咨询85407860. 二、基本信息管理 1.基本信息 学生基本信息分可修改信息和不可修改信息。 不可自己修改信息有:学生考生号,姓名,学号,招生专业,毕业专业,专业方向,学院,学历,身份证号,培养方式,是否师范生,协议书编号。这些信息均来自培养部门(本科生为学校教务处,研究生为学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如有更改请到培养部门开具证明,然后到就业指导中心203办公室修改(也可交到江安就业中心1028办公室)。 生源地信息要求具体到区、县或县级市,如不标准,上报教育部不能通过。 如果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定向或委培单位不能为空;如果定向单位未定,请填写“单位未定”。 学制为实际修学年限。

2.联系信息 三、签约信息管理 (一)、个人签约信息录入 学生点击“选”按钮,输入单位名称关键字查询签约单位ID。如果未找到单位,请通过“录入新单位功能”先录入新单位后,重新选择查询单位ID(详见(三)、(四))。 组织机构代码非常重要,请尽量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为9位数字,请去除“-”号。如果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存在请不用更改。 毕业去向、职业类别、报到证签发类型为必填项,可通过“如何选?”帮助

八大经济圈格局重点

72 《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0年第11期 “八大经济圈”格局已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实施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国际次区域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未来,我国将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一、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并不多,我国的资源很丰富,但人均数量却不多,尤其是土地资源、石油资源及淡水资源属于短缺资源,所以,必须大力倡导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在人居环境比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及成都平原、关中平原,聚集大量人口和城市。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还涌现出新的城市群。现已初步形成的城市群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 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1%,2007年,人口所占比重为39%,而G D P 所占比重为66%。(参见表2。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十 分之一多一点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G D P 。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GD P 。因此可以说:十大城市群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大支柱。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

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地区、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要素集聚的地方。从GDP所占比重来看,承载人口的潜力还很大。在上述城市群地区,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保护并改善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长远大计。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以城市群为单元进行规划,使之成为吸引经济要素,尤其是人口聚集的重点区域。 以上述城市群为核心,将形成若干经济区或称经济圈,如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以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以关中为中心的西北经济圈,基本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城市群将起到辐射带动整个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经济圈范围内,加强联系,加强 文/师宇 城市群 名称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市域GDP (亿元长三角 10.97 8368.2846860.30 珠三角 5.44 2868.0225605.99 京津冀 18.27 7184.9425071.79山东半岛 9.28 5062.9919731.82 川渝16.67 9969.35 12969.63辽中南 9.71 3110.2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说明

《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岭—淮河线,四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容要求第一知道“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理区域”各区的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获奖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我们看看下列几幅 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教师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 异显著,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麦 浪滚滚的华北平原,从牛羊成群的内蒙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日 常所见所闻试着说出图中的 四个地区: 依次是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 仔细阅读教学目标,快速浏 览本节内容。 图片直 观性强, 学生在 观察图 片的同 时体会 祖国大 地的姿 态万千。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试着评价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古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 滩,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 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分析: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 如何确定的?(在下面的图中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 高原边缘线,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 对应起来) 读图分析,找出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作一 比较。 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回答观 察的结果:秦岭-淮河一线基 本与1月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基本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一致;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 线基本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一致。 学会读 图是学 好地理 的关键, 等温线 图和等 降水量 线图以 及分层 设色地 形图,都 是以往 所学,学 生可以 将新旧 知识结 合,增强 知识的 联系性。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川大学2010环境工程研究生入学考试841环境工程

四川大学 201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环境工程 第一部分(75分)水污染控制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0分)绘图说明集中接纳大量生活污水的河流中BOD和溶解 氧的变化曲线,并据此分析纳污河流在什么情况下水质会持续恶化。 2.(10分)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三相分离器的组成及 其功能? UASB反应器与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相比优点体现在什么地方? 3.(10分)根据理想沉淀池原理,设颗粒沉速u0,推导公式Q/A=U0=q, 并说明沉淀池表面负荷q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4.(10分)为什么把废水的有机物归于同一类有机物?有哪几种 表示其浓度的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二.计算题:(共15分) 1.城市污水设计流量Q=3600m3/d,进水BOD5为200mg/L,要求 出水BOD5为20mg/L,若采用普通推流式曝气池,且池中的污 泥浓度为3000mg/L,污泥活性f=75%,混合液在100mL量筒

内径30min沉淀的污泥量为25mL,请○1计算剩余污泥量;○2求 回流污泥浓度及污泥龄。 三.论述题(共20分) 1.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对所知的 方法加以简要说明并重点论述一到两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 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共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2009年12月,国际社会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 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成新的协议。试从全球气候变化的 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生物法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3.简述稀释法(高烟囱排放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的主要特点。 4.催化法处理废气已成功地运用于脱硫、脱销、汽车尾气净化和 有机废气净化等方面。简述催化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及限制性。 5.简述采用吸附法净化废气时吸附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共25分) 1. 某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97%,假如集尘板面积增加三分之一,其他参数与条件不变,则除尘效率会达到多少?(10分)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江淮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区、淮南市区、蚌埠市区、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部分)、安庆(部分)等10个省辖市。 甘肃城市群:包括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市、陇南市、定西市等城市。

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1.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 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可以预期,这将是下一轮发展的必要准备。 长三角城市群应结合城市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布局,实施功能分区,提高资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地方化,保持城镇集群特色,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与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区域经济效率。

2.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由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等11个城市组成,外加清远市作为其辐射城市。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二,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二、现实竞争力第一、成长竞争力第三。 (1)先天竞争力。位于华南地区的该城市群,其发展是伴随珠江三角洲的 其 、 20位。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分也不够理想,排名仅为第12位。今后该城市群的发展应仍旧以香港为城市群核心,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圈层,并以此城市结构来带动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城市群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带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这种发展方向的转换将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南方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3.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

_圈层_结构_时空差异与能源强度_以十大城市群为例_李治_连玉君_李培_郭菊娥

“圈层”结构、时空差异与能源强度 ———以十大城市群为例 李治 1 连玉君 2 李培 3 郭菊娥 4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系,广东广州,510275;3.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新加坡,119613;4.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摘要】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使用城市引力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然后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熟的城市群和适度的“圈层”结构更容易降低能源强度。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圈层”结构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但在0.45边界标准之后,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明显变小。中西部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程度小于东部城市群,大部分结果仅在10%水平上显著。从时间维度上看,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短期内弱化了“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效果。控制行政分割等变量发现,政府干预更容易凸显拥挤效应的约束作用,借助市场和空间的力量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圈层经济结构;能源强度;地区差异;阶段特征;城市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1;F061.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西部民生诉求下的碳减排实现途径及扶持政策研究” (编号:7117316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部城市群碳减排约束条件及减排机理研究”(编号:2013M53206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新型城市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机理研究” (编号:LQ13G030017);西安市社科基金 “西安市碳减排路径及扶持政策研究”(编号:14J22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关中—天水城市群碳减排约束条件与减排机理研究” (编号:DA08112)0引言 从理论上讲,提高能源效率具有“开源”与“节流”的双重含义,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讨论提高能源效率或节能更多的是技术节能、产业节能等,却忽视了空间节能。好的空间结构和形态被普遍认 为是城市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且城市的出现及空间重构与经济集聚是同一互相强化的过程: 一方面,城市和经济集聚的交互发展为彼此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生产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及降低竞争成本等渠道,经济聚集可以推动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在内的各类要素的单位产出消耗量以及形成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来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积极效应。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以及共享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大量企业、产品和要素向城市集中,最终构成了区域层面经济集聚———城市群 [1][2] ,对于群内不同等级城市间紧密联系的 表现形态,吴小波等将其描述为当该区域经济集聚平均程度达到饱和时,经济会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形成不断循环的次一级经济发展带,这种循环运动最终可以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当中心地区的影响力覆盖到整个区域时,整个区域经济达到稳态,就形成了城市群“圈层”结构 [3] 。伴随着城市群 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容易出现过度集聚现象,会由于投入过多造成生产阻塞而导致产出降低的现象,能源的过度消耗也就难以避免。这使得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资源配置效率不尽如意、生产要素拥挤等问题,急待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可见这种拥挤效应引起的非经济性使得生产要素在空间具有分散趋势, 会对区域能源强度可能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城市群“圈层”结构会对降低能源强度产生正向影响,而伴随出现的拥挤效应则会产生负向影响,城市群内中心城市对腹地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转换差异是城市群能源强度呈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

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下)

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下) 2020年01月16日 (二)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城市群紧凑度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为避免城市群紧凑度变量及其滞后项间的互动影响,分别设立了两个模型对其做了独立估计,其中,模型2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有效地解决解释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模型1和模型2中,城市群紧凑度(comp)对城市群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城市群紧凑度的二次项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群紧凑度的变化与城市群经济效率呈现出倒U型抛物线关系,即初期随着城市群紧凑度的提高,城市群经济效率逐渐上升直至最高临界点后,城市群紧凑度的继续增加将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这符合经济增长规律,初期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类经济活动的不断集聚,城市群紧凑度不断提高,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聚集经济的影响,导致城市群经济效率持续提高;而当达到某一临界点,过高的城市群紧凑度意味着经济活动更大规模的集聚,从而产生集聚不经济,影响城市群生产效率的提高,故这一时期城市群紧凑度的不断提升不仅不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过高的城市群紧凑度不利于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为区分不同解释变量的独立影响,分别设立了固定效应模型1?7(表4),可以看到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拟合度R2不断增大,特别是在模型2中加入解释变量城市群紧凑度(comp)后,拟合度由0.5847提升到0.8374,可见城市群紧凑度对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表中各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城市群紧凑度变量comp和城市群生产率TFP之间存在

专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本专题有“城市体系”和“城市群”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世界与中国的城市体系划分以及城市群的特征、形成条件及意义。 2、地位与作用: 本专题是在上个专题介绍城市个体内部空间特征基础上,探讨城市之间空间关系,前后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城市群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后,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一种城市集聚现象,也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为下一个专题“城市化”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城市体系分类方法,列举出不同等级的典型城市。 2、根据“中国城市的体系等级层次系统表”和“中心地模式图”,学生归纳出不同等级城市数量。 3、阅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图”等系列图表,说出城市群的特征和有利条件。 4、阅读“世界六大城市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密度图”,分析出世界的六大城市群共同优越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为案例,学生在对我国最大城市群中的城市分类中,知道城市体系分类方法以及对应的典型城市。 2、通过阅读“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布图”和“长三角城市群分布图、等级体系图”以及相关资料,懂得读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 3、学生以课前小组合作形式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世界重要城市群的经济、人口、交通等相关资料,提高其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等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重视、关心城市发展意识,提高学习城市地理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体系及其划分、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特征、意义 2.难点:中心地理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 【背景思想】“城市体系”划分级别多,知识琐碎、枯燥,对于我国唯一的世界级城市群,又是生活在该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学生,教材却只是以专栏的形式作了简单介绍,教师以此地为例来让学生学习身边熟悉的城市等级,更能体现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理念。 2、图表教学 【背景思想】“城市群”这一部分知识图表资料多,可以通过读图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强化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及空间关系。 3.多媒体教学:在重点和难点环节探讨活动中运用幻灯片演示辅助释疑。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长三角地区这几年建造好和正在建造的世界级桥梁雄姿 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 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崇启大桥效果图【背景思想】学生们在了解时事地理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可引导学生思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 纽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共40个。该都市圈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 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泰晤士———因为有河才有金融中心。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对。泰晤士河对伦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市及其商业区将不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劳合社也不会成为世界海运保险业的中心。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 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的十大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7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分别是沈大、大青济、大武汉、中原、关中、渝蓉、长株潭城市群。另外在未来,将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 区域化城市群明确了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城市规模结构,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城市群就是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小区域差距,使承载的经济总量与地区总人口回归正比,解决经济与人口不相匹配的问题。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而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综合城市群后亦可称之为区域经济合作区。每一个城市群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枢纽、政治文化中心等,但从开放、合作、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优势还是地理区位。所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群,能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并以便利的交通积极开展物流与商贸合作。 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各城市群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参与交流、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使之成为新的经济高地和增长点。 2014年7月30日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 摘要: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开发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要素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不断向各级规模的城镇集聚,许多小城镇升格为城市,中小城市演化为大城市,大城市演化为特大城市,城镇的规模与数量和城镇的空间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城市群体化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有关城市群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对所要研究或要规划建设的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或对策与措施。 1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研究起步较早。以戈特曼的研究为例,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区域人口、产业、空间及城市生活方式等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把纽约都市圈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以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的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的成熟阶段(1950年以后)。比尔·斯科特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中心(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阶段)、多中心(中心城市和郊区相互竞争阶段)和网络化阶段(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关系)。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成熟期、工业化后期等四个阶段。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刘荣增将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发展、过渡发展和相对成熟三个阶段;王成新、姚士谋综观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区域差异,将城市群发展大体划分为初始、发育、稳定和成熟四个阶段。方创琳等将城市群按发育程度把我国城市群分为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如呼包鄂城市群;快速发育阶段城市群,如武汉城市群;发育成熟阶段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趋于鼎盛阶段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育鼎盛阶段城市群。张京祥认为城市群空间的形成和扩展,经历了多中心孤立城镇膨胀阶段、城市空间定向蔓生阶段、城市间的向心与离心扩展阶段和城市连绵区内的复合式扩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官卫华、姚士谋将城市群按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城市群组阶段、大都市带阶段。还有将城市群按发展水平分为四个等级:高级发展阶段、中等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前期阶段。 以上可见,虽然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划分视角,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包含着以下几个共同点:①城市群的发展必然是由低级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