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LC/MS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串联质谱(LC/MS)遗传代谢病筛查

项目分析报告

无锡*************

2016.4

目录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 (1)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1)

3.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 (2)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 (2)

3.2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 (3)

3.3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与诊断方法 (4)

3.3.1筛查技术 (5)

3.3.2诊断方法 (5)

3.4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现状 (5)

3.4.1 国内现状 (5)

3.4.2 国外现状 (6)

4无锡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析 (6)

4.1市场分析 (6)

4.1.1 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况[12] (6)

4.1.2 无锡(含江阴、宜兴)常住与出生人口变化 (7)

4.1.3市场容量分析 (7)

4.2竞争分析 (8)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 (8)

4.2.2 新筛竞争对手 (8)

4.2.3标本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盈利计算 (8)

4.4技术分析 (9)

4.4.1 靶标可靠性 (9)

4.4.2 技术成熟性 (9)

4.4.3 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10)

4.5法规风险 (10)

5产品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客户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筛查对象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收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建议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调研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拟采取的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参考文献 (10)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1]。体细胞遗传病和线粒体遗传病多发生在成年期。

遗传代谢性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 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 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迄今发现的疾病已经超过1000 种。虽然IMD 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 每种疾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 但因病种繁多, 综合患病率并不低。IMD 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危害极大。有些疾病在新生儿早期, 例如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会发病, 部分疾病却可能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发病。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可对新生儿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如智力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IMD 应致力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随着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的成熟,近年来,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省等地区已陆续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先天性代谢异常的新生儿筛查(Newborn Screening,NBS)。目前,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新西兰筛查覆盖率接近100%,筛查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异常16–46 个病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新生儿代谢筛查仅限于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2]

出生缺陷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格局。

一级预防是指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计划生育、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增补叶酸、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

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母婴保健法》将婚前医学检查作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之一。各地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探索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模式,但无锡地区的婚检比例不高,惠山区的婚检比例在15%左右。原因主要是缺乏宣传教育,适婚人群没有认识到婚检的重要性,另外婚检服务不够人性化等。

二级预防是指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 以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广泛开展,有效提高了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的可及性。2011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系统管理率达到93.7%和85.2%。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中国产前检查率

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77%)。2011年全国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率为22.7%,较200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三级预防是指出生缺陷患儿出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残,促进健康。各地不断推进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治疗率不断提高。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69.6%;2010年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39.9%,较200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超过95%,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90%以上。部分地区已将先天性心脏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病种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

3.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

199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母婴保健法》,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2001年8月国务院颁布《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提出了“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分阶段颁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的任务目标。

为实现纲要目标,卫计委先后印发了出生缺陷防治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包括《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孕期保健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等,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2012年印发的《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将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相关任务目标。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措施。

在上述法规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是开展新生儿筛查项目最重要的法规和技术性依据。《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规定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设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关于筛查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以下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置规划,指定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中规定苯丙酮尿症(PKU)的检验方法学有荧光分析法、定量酶法、细菌抑制法和串联质谱法等。促甲状腺素(TSH)的检验可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实验室须在接到标本

5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测,并出具可疑阳性报告。技术规范中并没有说明串联质谱筛查在氨基酸、乙酰肉碱、有机酸等多种IMD的应用,仅说明了PKU可以使用质谱法检测[4]。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目前由南京市妇幼承担,苏州、常州、泰州、徐州、盐城等地设立了新生儿筛查分中心,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筛查工作。无锡尚未设置新生儿筛查中心。

3.2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

卫生问题。我国每年新发出生缺陷例数高达90万,部分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态势,我国出生缺陷率约为 5.6%。据测算,我国每年将新增先天性心脏病超过13万例,神经管缺陷约1.8万例,唇裂和腭裂约2.3万例,先天性听力障碍约3.5万例,唐氏综合征2.3万-2.5万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7600多例,苯丙酮尿症1200多例[2]。

图1 2000-2011年全国婴儿死亡率趋势及出生缺陷死因构成变化图[2]

上海新华医院在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27.8万例新生儿出生后

2-10天的干血滤纸片。利用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中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及其相互间比值,对40种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血症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进行筛查。有机酸阳性使用尿气相质谱检测、其他使用生化及基因突变检测,以确诊疾病。共确诊15种疾病79例患儿,患病率为1:3529,男45例,女34例。患儿中,氨基酸代谢病45例,其中PKU患者32名[5]。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筛查新生儿共计78904 例,其中可疑阳性召回693 例,召回率0.9% ;最终确诊18 例,阳性预测值2.6%,总发病率1/4384[6]。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 年7月至2015年7月新生儿活产12339例,

自愿选择参加串联质谱筛查11204例,筛查阳性率2.63% ;实际召回284例,召回率96.27% ;确诊5例遗传代谢病患儿,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1/2241[7]。

3.3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与诊断方法

3.3.1筛查技术

随着筛查疾病种类的增多,以及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和诊断的研究增加,发现许多遗传性代谢缺陷常常与氨基酸、有机酸、乙酰肉碱等多种代谢物质有关。因此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多种代谢物及中间产物的方法,在同一测试平台上一次检测多种疾病成为了可能。MS/MS不仅实现了一种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向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转变,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使筛查过程中常见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内容和质量上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8]。目前,在欧洲、美国、大洋洲、新加坡和台湾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新生儿遗传代谢缺陷筛查方案。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出生缺陷预防肯定会向第一、第二级倾斜。即新生儿代谢缺陷逐渐被婚检、孕检和产前筛查过程中的高通量测序替代。

3.3.2诊断方法

遗传代谢缺陷的实验室诊断手段包括酶学分析、基因检测和代谢产物测定。酶学分析时诊断遗传性代谢缺陷最可靠的手段,但需要先证条件,且需要脏器活检,有一定危险性,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局限。基因检测分析已成为大多数IEM 病因诊断和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尤其在一些采用生化或酶学方法无法做出诊断,检测结果模糊不可信的情况下。但由于不同人群常见基因突变差异性大,大规模遗传流行病学缺少数据,仅依靠文献突变数据进行筛查诊断容易漏诊。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筛查、确诊遗传性代谢缺陷的手段还是以气相色谱法和串联质谱法进行代谢产物的测定[9]。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珀金埃尔默等公司已开始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来辅助确诊PKU和G6PD缺乏症等。

3.4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现状

3.4.1 国内现状

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上海和北京开展。目前,全国已有40多家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已开展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检测的技术,这些机构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三角、京津等地区。新华医院、浙江儿童、广州妇幼等是首批采用这一技术的医疗机构。

国内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社会宣传、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孕产妇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服务。推进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建设。

目前全国85.2%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婚前保健工作;有600多个机构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有185个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扩大到22598个血片采集机构,比2006年增加了4047个,有7000多所医院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2]。开展质谱技术的医疗机构还是极少数。

3.4.2 国外现状

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覆盖率基本达到90%以上。如美国,到2007年,已经全面普及了液相串联质谱技术;

美国健康资源与服务管理部近年来也公布了29种首要筛查的新生儿疾病,包括瓜氨酸血症、枫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丙酸血症等[10];

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已将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列为法定筛查项目,筛查覆盖率基本达到90%以上,如美国纽约州等很多州都是由州政府出资对每个新生儿免费进行筛查。国外儿童遗传代谢病患病率为1:3000~1:7000。

台湾地区应用MS/MS法定筛查7种代谢病,分别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戊二酸血症I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11]。

4无锡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析

4.1市场分析.

4.1.1 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况[12]

4.1.2无锡(含江阴、宜兴)常住与出生人口变化

4.1.2.1 无锡市区

据无锡市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0.90万人,常住人口652.05万人(据<2014年无锡市人口发展报告>估算),比上年增长0.8%。全年出生人口40571人,出生率8.47‰;死亡人口33769人,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1.10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城镇化率75.40%。

4.1.2.2宜兴地区

据宜兴市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4]:年末宜兴市常住人口108.29万人,全年出生9704人,人口出生率8.97‰,人口死亡率7.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 。

4.1.2.3江阴地区

据江阴市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5]:年末江阴市常住人口163.7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4.1万人,全年出生11293人,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47岁。

4.1.2.4 常住人口和出生人口总计

截止2015年末,无锡市、宜兴市、江阴市的常住人口合计924万人,年出生人口61568人。

4.1.3市场容量分析

通过分析无锡市、江阴市、宜兴市这三个地区在2014、2015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发展报告等,无锡(包括宜兴、江阴)地区的常住人口达到924万人,年出生人口6.2万。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出生率可能会出现小幅度的增长。无锡市的出生人口

率为8.47‰,远低于江阴和宜兴地区的9.0‰,若无锡市区的人口出生率增长到9.0‰,则年出生人口有望达到8.3万人。

通过分析宁波、盐城地区的新生儿遗传疾病串联质谱技术应用论文,资源参加串联质谱筛查的比例在90.8-100%间[6,7]。

按照2015年发布的苏价医182号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属于丙类收费,收费文件中规定对临床可疑患儿开展的27项氨基酸类、脂肪酸类、有机酸类疾病监测的收费为180元/次。

假设筛查率为90%,当收费为180元/次时,销售额在1004-1344万元间。若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和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指导性文件,检验项目达到40-50种,收费一般参考上海地区的收费标准300元/次,则年销售额在1674-2241万元。

4.2竞争分析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

用于新生儿筛查的仪器和试剂目前是单一的。仪器可供选择的是AB Sciex 公司和Waters公司的液质联用质谱仪,试剂只有PE公司一家,其他的LC-MS/MS 和试剂盒无注册证。使用PE的新筛系统(QD质谱仪+样本萃取剂流动相前处理溶剂包+NeoBase试剂盒)具有强大的便捷性。若不考虑样本前处理,质谱仪检测速度可达到1-2分钟/样。

4.2.2 新筛竞争对手

4.3盈利计算

用于新生儿筛查的串联质谱技术平台生产厂家较少。获得FDA和CFDA

注册证的产品只有珀金埃尔默(PE)的NeoBase新生儿筛查试剂盒,仪器为Waters 和AB Sciex生产的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质谱仪。

Waters和PE已经展开合作,由PE公司提供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大多使用沃特世的质谱仪和PE公司的试剂盒用于新筛,这一组合也逐渐被业界认为是“金标准”。这一系统最经典的配置是:沃特世ACQUITY UPLC TQD系统与珀金埃尔默NeoBase非衍生化试剂盒。国内有厂家申报一类试剂盒(如广东丰华)。

沃特世的质谱系统在医院报价为280万元,试剂盒医院报价80元/人份。耗材使用费1元/人份。

4.4技术分析

4.4.1 靶标可靠性

串联质谱可检测60种指标,目前至少超过80种疾病可以归入这种技术的筛查体系,但确切疾病数依赖于检测代谢物的解释和公共卫生政策。有些指标发病率过低且无治疗方法。

美国遗传学会2006年推荐的29种首选新生儿筛查病种中,有20种疾病须通过MS/MS检测,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等。

卫计委并没有有公开的法规性文件说明新生儿除PKU外,还应该检测哪些氨基酸、乙酰肉碱、有机酸项目。即使在美国,CDC、HRSA、ACMG等不同组织发布的新筛代谢Panel也有不同,如HRSA推荐27项检测,CDC 50多种,ACMG为40种左右(首选20种)。

江苏省收费中的27项检测参考的应是美国HRSA和ACMG的相关规定,删除了某些发病率过低和无治疗方法的疾病。江苏省的收费panel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4.4.2 技术成熟性

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筛已广泛采用LC-MS/MS技术,这一技术也已被业界认为为新筛的“金标准”技术。

4.4.3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质谱技术非常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人员的要求较高。按照其他开展质谱的医学实验室经验,一般是具有分析化学背景的硕士学历人员培训2-3个月才能够达到要求。技术人员除掌握质谱检测技术外,还需熟知50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乙酰肉碱物质对应的医学知识。

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方案经过质谱仪器、试剂盒、软件的整合,形成了一套专用设备和软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大大降低了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

4.5法规风险

虽然迪安、金域等第三方实验室均开展了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项目,检测50项左右,收费300元。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只有新生儿筛查中心才可开展新生儿筛查项目。新生儿筛查中心的审批会比较复杂,和具有新生儿筛查资质的医院合作难度要低些。迪安、金域等第三方实验室主要采用LDT试剂,若作为新生儿筛查项目,违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使用有证试剂”的规定。

此外,执行新生儿筛查项目的实验室应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

7.参考文献

1.JV Leonard,AA Morris.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around time of birth[J].Lancet, 2000,

356(9229):583-7

2.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北京,2012.9.

3.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2009年64号令), 北京,2009.3.

4.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北京,2010.12.

5.韩连书,等.27 万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及随防结果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十

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2010.

6.陆海燕,等. 盐城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

传杂志2016 ,24(3), 83-85.

7.郑文吉,王飞,余颀,陈志央,庄丹燕.11204 例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

遗传杂志,2016 ,26(2),82-87.

8.Schoen EJ.Cost-benefit analysis of universal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newborn

screening[J].Pediatrics, 2002 ,110(4):781-786.

9.Stanley F.Identification of Urine Organic Acids for the Detection of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Using Ureas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J].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ass Spectrometry, 2009,603,433-443.

10.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HRSA). Newborn screening: toward a uniform

screening panel and system--executive summary, Pediatrics,2006,117(5), S296-307.

11.Dau-Ming Niu,et al.Nationwide survey of extended newborn screening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Taiwan[J].Journal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2010,33(2),295-305.

12.江苏省物价局.关于核定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苏价医〔2015〕182号).

13.https://www.doczj.com/doc/f88099248.html,/doc/2016/02/23/904952.shtml

14.https://www.doczj.com/doc/f88099248.html,:88/websites/_ext/wzjq/xxgk/detail_xxgk.jsp?id=mw60u1ber38a

15.https://www.doczj.com/doc/f88099248.html,/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443562,

什么是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遗传代谢病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遗传代谢病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遗传代谢病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周边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遗传代谢病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遗传代谢病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遗传代谢病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患上遗传代谢病,但是由于遗传代谢病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遗传代谢病的信息,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 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是参与体内代谢的某种酶、运载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IEM可以表现为氨基酸、有机酸、脂肪、激素等先天性代谢缺陷。IEM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Y连锁伴性遗传及线粒体遗传等。 迄今发现的遗传代谢病已有500余种,IEM不仅病种数量繁多、发病机理复杂,而且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缺乏特异性,临床确认绝大多数依赖于对患儿体液中特异性异常代谢物质的实验室生化分析结果,或者进行酶学或基因分析。部分患儿在出生3-6个月内开始发病,有的甚至到几岁或十几岁开始发病。过去,限于分析技术手段,临床医生往往难以作出具体病因诊断。传统的辅助检查手段也难以提供确诊依据,所以此类疾病的具体病因诊断往往难度较大,许多患儿也因此错过了最佳干预期而致愚、致残、甚至致命。IEM危害严重,患儿大多预后不良,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内分泌及代谢病学

内分泌及代谢病学 内分泌及代谢病学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疾病诊断共同规律,原则,方法及治疗原则。2.熟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范围和分类。 3.了解内分泌激素及其生理功能神经-内分泌-物质调节。一般了解临床内分泌学研究泛畴,国内外内分泌学发展的概况。[教学内容] 1.概述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神经-内分泌-物质调节,了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反馈调节。 2.一般了解内分泌系统分类原则,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体病及代谢病的糖尿病,低血糖病。 3.掌握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 4.掌握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授课学时] 1学时 第八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其他甲状腺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其与Grave’s病的鉴别。

2.熟悉Grave’s病的发病机理;结合激素生理功能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熟悉诊断方法及本病的治疗方法,同位素,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几甲亢危象的处理原则。3.了解本病的病因分类。 [教学内容]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概念与分类。 2.Grave’s病病因的现代观点及病理特点。 3.临床表现重点讲述甲状腺激素增多时的临床特点及自体免疫的临床表现:突眼及甲状腺肿大。 4.特殊临床表现重点讲浸润性突眼,甲亢危象,甲亢心脏病,T3,T4型甲亢。 5.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 根据临床表现。 ⑵ 重点讲述激素的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功能检查,影像,同位素检查的意义。 ⑶ 鉴别诊断与其他甲状腺肿大疾病鉴别;与其任一临床表现和体征鉴别。 5.治疗 ⑴ 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与不适应症。 ⑵ 阐述口服药物作用机理及副作用。 ⑶ 特殊临床表现的诊治原则 首先介绍特殊临床表现的临床表现,提出诊断依据及治疗原

小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病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病的诊断和治疗 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疾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遗传代谢病就是有代谢功能缺陷的一类遗传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因由基因遗传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基因突变造成,发病期不仅仅是新生儿,覆盖全年龄阶段。1病因遗传代谢病致病原因定位在13q14.3,其发病机制迄今未名,现认为其基本代谢缺陷是肝脏不能正常合成血浆铜蓝蛋白,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力下降以致自胆汁中排出铜量减少。人铜蓝蛋白基因位于3q23—25,其基因突变与本病相关,目前发现6种移码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功能障碍铜蓝蛋白无法与铜结合。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许多重要的酶,如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酪氨基酶、赖氨酸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都需铜离子的参与合成。但机体内铜含量过多、高浓度的铜会使细胞受损和坏死,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其细胞毒性可能铜与蛋白质、核酸过多结合,或使各种膜的脂质氧化,或是产生了过多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的线粒体、溶酶体等。2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尿液异常气味、酮体屡次阳性等提示有代谢缺陷病的可能性;尿液中的α-酮酸可用2,4-二硝基苯肼法(DNPH)测试,判断有无有机酸尿的可能。2.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以是由摄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所诱发,也可能是因为内在代谢缺陷而不能保持血糖水平,或者由于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当新生儿低血糖发生于进食以后、补给葡萄糖的效果不显;或伴有明显的重症酮中毒和其他代谢紊乱;或经常发作时,均提示遗传性代谢缺陷的可能性,应考虑以下情况:(1)内分泌缺乏如胰高糖素缺乏、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垂体发育不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功能减低等,内分泌过多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胰岛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如I型糖原累积病、果糖不耐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果糖l,6-二磷酸酶缺乏;(3)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如枫糖尿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等。低血糖发生急骤者,临床呈现高音调哭闹、发绀、肌张力减低、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呕吐、惊厥、昏迷等症状;起病隐匿者则以反应差、嗜睡、拒食等为主。 3.高氨血症除新生儿败血症和肝炎等所引致的肝功能衰竭以外,新生儿期的高氨血症常常是遗传代谢病所造成,且起病大都急骤。患儿出生时正常而在喂食奶类数日后逐渐出现嗜睡、拒食、呕吐、肌力减退、呻吟呼吸、惊厥和昏迷,甚至死亡。有时可见到交替性肢体强直和不正常动作等。许多代谢缺陷可导致高氨血症,由尿素循环酶缺陷引起者常伴有轻度酸中毒;而由于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则伴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3检查1.遗传代谢病的种类种类繁多,涉及到各种生化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转运和储存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根据累及的生化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分子类①溶酶体贮积症主要包括:戈谢病、法布里病(Fabry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M2黑蒙性痴呆(T ay-Sachs病)、Sanhoff病、尼曼-匹克病、糖原贮积症II 型(pompe)、岩藻糖苷贮积症、甘露糖苷贮积症、β-甘露糖苷增多症、天冬氨酰氨基葡糖尿症、MPSⅠ、MPSⅡ、MPSⅢA、MPSⅢB、MPSⅢC、MPSⅢD、MPSⅣA、MPSⅣB、MPSⅥ、MPSⅦ、MPSIX、MLⅡ及Ⅲ、NCL婴儿型、NCL晚期婴儿型、Farber病、唾液酸贮积症、Wolman病等等。②线粒体病主要包括:母系遗传Leigh综合征,线粒体肌病,多系统疾病:心肌病、进行性眼外肌麻痹、Le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肌病、肌病、糖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201604WK 查项目分析报告

(LC/MS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串联质谱(LC/MS)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

*************

无锡2016.4 目录1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 述 .................1.12.......... 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2 3.................. 国内外新生儿筛查 现状2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 4 .3.2 .......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 法查方与诊断陷性3.3遗传代谢缺筛 5 5 .................. 3.3.1筛查技 术 .5 .................. 诊断方 法 .3.3.23.4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 现状 6 6 .................. 3.4.1 国内现状 7 .................. 3.4.2 国外现状

7 无锡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4 4.市 7 7[12].4.1.1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常住与出生宜4.1.2无含江阴、 7 ......................... 口变化 8 ..............市场容量分4.1.3 4.分 9 9 ............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

10 4.2.2 新筛竞争对手............. 未定义书签。!.. 标本来源4.2.3 .错误算4.3盈利计 10 术4.4分技析 10 10 4.4.1 靶标可靠性 ............... 11 4.4.2 技术成熟性 ............... 114.4.3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

第十二章遗传性疾病与内分泌疾病

第十二章遗传性疾病与内分泌疾病 考纲要点 一、21-三体综合征 1.熟悉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 2.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熟悉21-三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分型 二、苯丙酮尿症 1.了解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2.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3.熟悉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方法 4.掌握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方法 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 2.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 3.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实验室检查 4.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鉴别诊断 5.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 要点精解 一、21-三体综合征 1.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 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与母亲妊娠时年龄过大、妊娠时病毒感染、使用某些药物或放射线照射、遗传因素等有关。 2.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⑴典型的特殊面容:两眼裂外侧上斜,鼻梁低平,眼距较宽,嘴小唇厚,伸舌流涎,耳廓较小。皮肤细嫩,头发细软。 ⑵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 ⑶生长发育落后,运动机能发育落后,性发育迟缓,出牙延迟。肌张力低下,关节柔软,腹膨隆,可有脐疝。 ⑷肢体短小,手指粗短,小指尤短且向内弯曲,常有通贯手,手掌三叉点移向掌心。 ⑸其他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腭、唇裂,多指趾畸形等。 3.21-三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分型: 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下列三种类型: ⑴典型21-三体型:核型为47,XY(XX),+21,此型占绝大多数,约95%。 ⑵易位型:约占2.5%~5%,其中D/G易位最常见,D组中以14?号染色体畸变为主,核型为46,XY(XX),-14,+t(14q21q);少数为15号染色体畸变所致,核型为46,XY(XX),-15,+t(15q21q)。另一种为G/G易位,核型为46,XY(XX),-21,+t(21q21q),或46,XY(XX),-22,+t(21q22q)。 ⑶嵌合体型:约占2%~4%,患儿体内有两种细胞株,一株正常,另一株为21-三体细胞,核型多为46,XY(XX)/47,XY(XX),+21。 二、苯丙酮尿症 1.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大部分患者由于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不能将苯丙氨酸变为酪氨酸,而是转变成苯丙酮酸从尿液中排除,并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 ⑴典型(99%):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PAH)。 ⑵非典型(1%):四氢叶酸缺乏型(BH4)。包括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 CH)缺乏型、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缺乏型、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型。 2.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⑴出生时正常,3~4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落后,表情呆滞,易激惹,可伴有惊厥,如未经治疗,大都发展为严重的智力障碍。 ⑵外观:头发逐渐变黄、少光泽,皮肤色泽浅,面部可有湿疹样皮疹。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郑军 一、定义遗传病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IEM), 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某种酶、载体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父母有同宗病史、曾有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家族中有同样严重疾病史时,临床医师应警惕IEM可能。某些IEM如尿素循环病-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为X连锁疾病。 先天代谢病(IEM)患儿一般出生时表现正常。新生儿期发病者一般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症状。因新生儿应急反应和代偿能力有限,先天代谢病常与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当出现有这些非特异表现时高度怀疑先天代谢病很重要,因大多数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很快导致死亡。即使某些代疾病目前尚无法治疗,但明确诊断对以后妊娠的产前诊断会有关键作用。 二、发生率虽然每一种先天代谢病都比较罕见,但因其种类繁多,故其总发生率可高达1/2000。约有100种先天代谢病在新生儿期会出现临床表现。 三、临床特点 1、孕期孕有长链3-羟辅酶A脱氢酶缺乏(LCHADD)及其它脂肪酸氧化疾病胎儿的孕妇可在孕期发生急性脂肪肝及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但大多数IEM孕期正常。 2、发病时间、方式根据新生儿期出现时间及方式划分二组。中毒型典型病程是出生时表现健康、无症状,随后临床进行性恶化。首发症状一般是喂养困难、呕吐、继而神经症状恶化,有嗜睡、呼吸暂停、惊厥、昏迷。典型疾病为有机酸中毒、尿素循环病(UCD)。能量缺乏型,最常见表现为势不可挡的神经系统表现,呼吸暂停、惊厥、昏迷,没有无症状期。此组疾病有线粒体、微体病,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钼辅助因子缺乏,原发乳酸酸中毒。 3、临床表现有以下一种/多种表现: 1).神经系统异常脑病,惊厥,肌张力异常。脑病、惊厥常见于有机酸中毒、UCD、枫糖尿病(MSUD)、脂肪酸氧化缺陷、先天乳酸酸中毒。惊厥可见于维生素B6依赖惊厥、对叶酸有反应的惊厥、NKH、亚硫酸氧化酶缺乏、微体病、呼吸链病。 2).酸碱平衡异常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AG)升高是许多IEM重要的实验室特征。可疑IEM、代谢性酸中毒患儿的检查流程图见Fig1。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及AG升高的疾病有:有机酸中毒,脂肪酸氧化缺陷,原发乳酸酸中毒(糖原异生、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呼吸链缺陷)。测定乳酸/丙酮酸比值有助于区别各种原发乳酸酸中毒(Fig1)。高氨综合征伴有呼吸性碱中毒。 3).低血糖低血糖在新生儿较常见。持续严重低血糖而无其它原因时应考虑IDM可能。低血糖伴代谢性酸中毒提示有机酸中毒/糖原异生异常,如糖原贮积病Ⅰ、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非酮性低血糖是脂肪酸氧化缺陷的标志。持续低血糖检查流程图见Fig.2.

(整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七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重点难点】 一、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 (一)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甲状腺虑泡C细胞分泌降钙素(CT)抑制骨钙的再吸收,降低血钙水平。(二)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PTH 1、促进破骨细胞。2、促进肾小管对钙的吸收。3、与CT及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共同调节Ca、P代谢。 (三)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皮质醇)2、盐皮质激素(醛固酮)3、性激素。 (四)胰岛:1、分泌胰岛素。2、分泌胰高血糖素。 二、护理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心理社会治疗,生活史及家族史)、身体评估(一般状态、营养状况、皮肤粘膜、头颈部检查、呼吸部检查、四肢、关节、骨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第二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统症状的护理 【重点难点】 一、身体外形的改变 (一)改变的内容:体形的变化和特殊体态,毛发的质地、分布改变,面容的变化及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等。 (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 (三)常见护理诊断:自我形象紊乱 (四)护理措施: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措施 二、性功能异常 (一)内容:异常表现。 (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 (三)护理诊断:性功能障碍。 (四)护理措施:性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OGTT 2、继发性营养失调 二、单选题: 1、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及促进生长发育功能的激素是() A、皮质醇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2、以下哪项检查属于内分泌疾病的病因诊断:() A、血中激素浓度测定B、兴奋实验 C、激发实验D、免疫学测定 三、多选题: 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 A、催产素B、ACTH C、FSHD、抗利尿激素 E、TSH 2、以下哪些疾病可以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 A、下丘脑疾病B、先天性甲状腺疾病 C、垂体前叶疾病D、垂体后叶疾病 E、甲状腺炎症 四、简答题: 1、简述内分泌疾病的防治原则。 2、在测定基础代谢率之前,护士应作哪些准备工作? 第三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重点难点:】 一、病因及发展机制 1、垂体及其附近肿瘤压迫。 2、下丘脑病变。 3、垂体缺血性坏死。 4、蝶鞍区手术创伤或发射性损伤。 5、感染和炎症。 6、其它。 二、临床表现 (一)性腺功能减退:产后无乳、乳房萎缩、长期闭经不育、性欲减退、诉性交痛等。(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畏寒、思维迟钝、神情淡漠。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四)生长激素不足 (五)垂体内或其附近肿瘤压迫症群。 三、实验室检查:性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肾上橡皮质功能测定,垂体储备功能测 定。 四、诊断要点:病史,症状,体症,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形象学发现可作出诊断。 五、治疗要点: (一)激素代替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二)病因治疗:包括垂体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 (三)垂体危象抢救: 1、50%的抢救的血糖,氢化考的松解除急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 2、纠正周围循环衰竭 3、治疗低温、高温 4、利尿

27项遗传代谢病简介讲课讲稿

27项遗传代谢病简介

1.苯丙酮尿症(PKU) 简介:苯丙氨酸在分解成酪胺酸的代谢路经中发生障碍,导致苯丙氨酸大量堆积体内,产生许多有毒的代谢物质,造成脑部伤害,甚至严重的智力障碍。苯丙酮尿症可分为食物型与药物型两种。食物型的病患要避免吃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之食物,都要严格控制,病患得靠特殊奶粉来补充营养。药物型的患者则必须补充一些副作用极大的神经传导物质,其病症的控制上,较食物型之患者略为困难。 治疗:给予特殊奶粉 2.高胱氨酸尿症 简介:因为胱硫醚合成酶的功能缺乏,造成高半胱氨酸合成胱氨酸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在体内堆积甲硫氨酸、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等异常代谢产物。主要症状为智能不足、骨骼畸形、眼球水晶体脱位、心脏血管疾病及血栓等临床症状。治疗上可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B6或限制甲硫氨酸的摄取,再使用特殊奶粉来补充体内所需之氨基酸。 治疗:给予特殊奶粉 3.枫糖尿症 简介:人体中缺少支链甲型酮酸脱氢酶,使得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基酸)的代谢无法进行去羧基化反应。通常患此症婴儿,在开始喂食后数天至一周内,会出现呕吐、嗜睡、食欲减低、呼吸急促、黄疸、抽搐等现象,身上散发焦糖的体味或尿味,严重者会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以限制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再补充特殊奶粉及维持体内代谢物质之平衡为主。 4.酪氨酸血症 简介:酪氨酸是人体一种非必须氨基酸,主要的来源包括饮食摄入及苯丙氨酸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遗传性高酪酸血症主要成因为酪氨酸代谢过程中酶功能异常所造成,其中第一型为快速且猛爆性的病程,若不及时治疗,将有死亡的危险。病程通常发作于1至6个月大的时候,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及低血糖等病症,另有肝脏病变及神经方面的症状。至于慢性高酪氨酸血症多在一岁以后才发展出现症状,包括生长迟缓、肠胃道症状、进行性肝硬化、多重肾缺损和佝偻病等临床的表现。並以药物NTBC来治疗。 治疗:以特殊奶粉限制苯丙氨酸及酪氨酸之奶粉的摄取,並以药物NTBC 来治疗。 5.瓜氨酸血症 简介:瓜氨酸是尿素循环中的一个氨基酸,尿素代谢循环是人体内排除氨的主要途径。瓜氨酸代谢不良将导致尿素循环功能障碍而引发高血氨。此类病患出生时並无明显症状,在经过喂奶数小时至数天后开始发病,刚开始会有呕吐、喂食困难、吸吮力变差等现象,紧接着呼吸变得急促、常显现倦怠感,有时会哭闹不安及出现痉挛,而意识状况则是逐渐恶化终至昏迷。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即会造成智力受损及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可分为新生儿型及成人型,成人型则属再发性高血氨症。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概述—李红 一、什么是内分泌学? 内分泌学是研究激素及其相关物质的近代生物科学。内分泌系统是一个体液调节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释放激素,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和调控,维持人体内环境的恒定,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 临床内分泌学是研究人类内分泌疾病的一门科学。 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松果体,垂体前叶,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胰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性腺(卵巢和睾丸);激素分泌细胞: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APUD系统)及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心房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 2、激素分类: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肽类和蛋白激素,胺类激素,氨基酸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四类; 3、激素分泌方式:内分泌、邻分泌、自分泌、胞内分泌、神经分泌&神经内分泌等。 4、激素分泌节律:生物节律(如月经周期)、昼夜节律(如ACTH和皮质醇的昼夜节律)等。 5、激素作用机制:主要与靶细胞表面(细胞膜)受体结合(主要为肽类和蛋白类激素),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细胞内效应器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主要与靶细胞细胞浆和核内受体结合(主要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而发挥作用。 6、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代谢物质的反馈调节(如血糖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等;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下丘脑的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分泌激素→靶腺体,下丘脑分泌ADH →经神经轴突→垂体后叶;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联系等。 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 原发于内分泌腺和组织的疾病、继发于非内分泌疾病的内分泌功能异常、伴瘤内分泌综合征(异源内分泌综合征)、遗传性内分泌疾病、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和医源性内分泌功能异常;按功能分为功能亢进、功能减退、功能正常但组织异常及激素敏感性缺乏等。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包括功能诊断、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诊断时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2、内分泌功能诊断:血液和尿液生化测定、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激素分泌的动态试验(兴奋和抑制试验)。 3、内分泌定位诊断:X线检查、CT、MRI、核素检查、B超检查、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测定激素水平、选择性动脉造影。 4、内分泌病因诊断: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诊断等。 五、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治疗 1、病因治疗:多数内分泌疾病难以进行病因治疗。 2、功能减退的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激素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 3、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放射性治疗及介入治疗。 六、进展和展望(自学)

遗传代谢病

什么是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 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又称遗传代谢 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是指维持机 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酶、载体及受体等物质生物合成发生缺陷而导 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 缺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 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先天性的代谢缺陷。遗传代谢病有如下 特点: ·遗传代谢病病种繁多,医学界目前已发现近1000种; ·单病种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总体发病率可达活产婴儿的1/500; ·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患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总数超过3万人;·遗传代谢病不是新生儿的“专利”,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均可 发病。 二、遗传代谢病的危害 部分遗传代谢病发病较早,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有些遗传代谢病 发病较晚,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晚年才发病。如果不及早 发现、及时治疗,对身体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常见的较严重损害包括:1、神经系统损伤:80%以上的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脑瘫、智力 低下、顽固性抽搐、神经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严重损害,甚至引起昏迷 或死亡。 2、多脏器损害:70%以上的患者多脏器受到损害,如肝脏肿大、肝功能 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容貌怪异、毛发异常、耳聋 等。 3、终身残疾:遗传代谢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体格发育,如未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约40%以上的患儿终身残疾,相当多的患儿在确诊和 治疗之前即已致残或死亡。 4、其他影响:遗传代谢病可引起不孕不育、抑郁症、精神病、老年痴呆等。 三、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 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点:一般0-3个月为蓄积期,常无显著异常; 多数患者在4 - 12个月发病,一岁以后亦有发病案例。遗传代谢病患儿早 期常无症状,因而极易漏诊;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当出现 典型症状时,往往已经对患儿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遗传代谢病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不 同时期发病常有不同的表现,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异常:是遗传代谢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育异 常/倒退、智力低下、惊厥、共济失调、椎体外系运动障碍等。 2、消化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拒食、呕吐、腹泻、持续黄疸伴生长障碍、肝大伴有低血糖和惊厥、肝衰竭等。 3、代谢紊乱:以低血糖、高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最为常见,常表现为 嗜睡、喂养困难、发作性呕吐、呼吸异常等。 4、特殊气味:如苯丙酮尿症患者有“鼠尿味”、枫糖尿症患者有“枫糖 浆味”、异戊酸血症患者有“汗脚味”、多种羧化酶缺乏症患者有 “猫尿味”等。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激情永在,奉献无悔》。时值机关工委成立五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在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上发言,既深感荣幸,又惶憾不安。我深知,这既是各级领导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我一定不负领导厚望,更加拼搏进取,永葆干事激情,奉献无悔人生。具体在工作中,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安于平凡,在激情中追求卓越。 安于平凡,拒绝平庸,是我一贯的人生追求。我所从事的文字工作,表面上看很平常很普通,但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只要始终抱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只要心中始终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就能安于平凡而又超越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无论干什么工作,没有激情是不行的,做文字工作更是如此。对此,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文字工作,不就是摘摘抄抄,拼拼凑凑、玩玩文字游戏吗?需要什么激情!其实不然。做好文字工作,当好参谋助手,需要准确把握领导思路。而现在的领导同志水平高、能力强、思路新,对材料要求高。如果干事无激情,工作无创新,只凭经验办事,就很难领会好领导意图,把握准领导思路,更别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要始终保持干事激情,需要不断勤奋学习。 古人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人有了知识,气

质就能得到升华,眼界、境界都大不一样。特别是搞文字工作,勤奋学习是第一位的。只有勤学,才能上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下熟悉基层工作实际,写起材料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无论网络、书报、杂志,还是历任秘书的稿件等,我都精心阅读、认真思考、深刻领悟,务求在工作中能信手拈来,推陈出新,为我所用。 学习需要激情,干工作更需要激情。前几年,市里搞煤炭资源整合时,我被抽调参加前期的调研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大,我们经常是白天下乡镇跑情况,晚上加班整理材料,常常是一忙一个通宵,第二天照样坚持下乡调研,工作连轴转,虽然紧张劳累,但我们的心里是充实的,精神是愉快的。由于我们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基础情况调查细致,调研材料思路清晰,数据翔实,分析准确,建议中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正是满怀这样一种激情,我在从事文字工作的四年多里,共完成领导讲话、汇报600余篇,起草整理各类文件、会议纪要、新闻稿件400余篇,撰写理论文章50余篇,共计400余万字。? 第二句话:甘守寂寞,在创新中享受快乐。 央视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有一句话曾经非常流行:痛并快乐着。其实,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因为每一篇文稿的诞生,都经历着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去过市委办公室综合科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在里间的书橱顶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讲师:宛南鑫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二、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 1、苯丙酮尿症(PKU);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3、6磷酸葡萄糖胱氢酶缺乏症(G6PD); 4、新生儿听力障碍。 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程序包括血片的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 对社会:是一项减少婴幼儿死亡和儿童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举措。 对新生儿群体:是一项专项的保健技术服务。 对家庭:是一项家庭成员专项健康评价。 对新生儿个体:是一次非常必要的专项体检。 对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五、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采血技术 1、采血目的:(1)筛查苯内酮尿症(PKU);

(2)筛查甲状腺机能减症(CH); (3)筛查6磷酸葡萄糖缺乏症(G6PD)。 2、发病机制: 分解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 (1)蛋白质酷氨酸多巴 苯丙酮酸苯乳酸黑色素多巴胺 苯乙酸去甲肾上腺素 (2)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功能不全致使甲状腺素分泌较少所致。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 3、血片采集的重要性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早重要的环节,血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片采集得不合格,就会出现假阴性或漏检或者假阴性,带来不必要的重复采血,同时带给监护人很大的精神负担。因为采血不合格而造成延误检测结果,影响及时治疗。 4、合格的血样标本应该是: (1)血斑值大于或等于8mm。 (2)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 (3)无污染、无损坏。 5、采血时所需材料 (1)标本卡(采血卡);(2)载血滤纸(S903号标本滤纸);

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检测 项目简介

遗传代谢病检测新生儿筛查(不包含国家必检的2-5项)遗传代谢病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疾病,病种有1000来种,总体发病率达1/500,目前国家要求所有新生儿必须筛查的是甲低、苯丙酮尿症、蚕豆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但除了这5种最常见的,还有部分的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比如甲基丙二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等等。由于遗传代谢病早期无症状容易漏诊,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并且危害性极大、会对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的造成很大的不可逆的损失,导致智力发育落后、肝脾肿大等等。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地重要,可以在损失造成之前,合理干预与控制,对于孩子的一生改变和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因此我们建议所有刚出生的小孩在检测国家要求的那2-5项遗传代谢病的同时可以一起再多筛查这47种遗传代谢病,可以排除更多的患病可能,给孩子更全面的呵护。 临床意义: 通过更全面的新生儿筛查可使患病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或表现轻微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在对患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之前干预与治疗。 适检人群: 1.所有的新生儿 2.高危孕妇的孩子: ①35岁以上高龄孕妇; ②夫妇一方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者、曾生育过唐氏综合症患儿者; ③曾有多次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死产者; ④父母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家族中有严重伴性遗传病者; ⑤夫妇有先天性代谢病或生过代谢病患儿的; ⑥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放射线、农药)的孕妇; 适检时间:新生儿出生后3天,至少哺乳6次以上(建议在出生后7天内检测) 标本采集要求: 血滤纸片,即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滴在专用滤纸上,待完全自然风干后形成圆形血斑,每次采集3个血斑,再密封送检。样本保存应避免日照、烘烤,严防潮湿、防止交叉污染。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概述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概述 一、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主要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 2.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 3.营养素代谢 1.内分泌腺和激素分泌细胞 ①内分泌腺 下丘脑和垂体后叶 松果体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胰腺 肾上腺 性腺 ②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 主要分布在胃、肠、胰和肾上腺髓质 ③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 如心房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Kupffer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等。神经冲动和细胞因子 下丘脑-垂体-靶腺间的反馈调节 高级神经中枢 下丘脑 垂体 靶腺 神经递质 激素 下丘脑 调节肽 促激素 2. 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 3.营养素代谢 铁锌铜钒锰碘钼铬钴硅氟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中间代谢 新陈代谢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营养素

脂溶性:A、D、E、K 水溶性:B族、C 矿物质 维生素 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 钾钠钙镁氯磷 消化吸收代谢转化排泄 营养素 营养疾病 代谢性疾病 二、激素 1.激素分类 ①肽类激素和蛋白质激素 为含氮激素,如胰岛素 ②胺类激素 如儿茶酚胺 褪黑素 ③氨基酸类激素 如甲状腺激素 ④类固醇类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雄激素雌激素 2.激素的分泌节律 ①生物节律 许多激素的分泌具有脉冲节律性。激素的半衰期越短,脉冲变化越明显。 ②昼夜节律 个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环境变化及神经-内分泌的“生物钟”现象与下丘脑的视上核活动有关,并与褪黑素的昼夜节律性分泌有直接关系。 ③血液激素浓度的昼夜变化 多数垂体激素的血浓度存在昼夜节律性波动。 ④尿液成分浓度的昼夜变化 尿液中的激素、电解质等,白昼排出较多,夜间排出较少,差值可达1倍以上。 三、内分泌和代射疾病的 症状与体征 遗传性垂体性侏儒 症状与体征 ①身长过高和矮小 ②肥胖和消瘦 ③多饮与多尿 ④高血压伴低血钾 ⑤皮肤色素沉着 ⑥多毛与毛发脱落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概论】 高苯丙氨酸血症是较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其中的经典性苯丙酮尿症(PKU)是最早被认识的引起智力发育落后的遗传代谢病,是第一个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病理损害的遗传病,也是第一个进行新生儿筛查的遗传性疾病。30余年来,我国筛查率逐步提高,筛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产前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病因分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和PAH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二大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各个国家与地区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疾病谱有所不同,我国的发生率为1/12000 ~1/5000,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占90%以上,BH4缺乏症占不到10%。 【临床表现】 患儿新生儿期多无临床症状,婴幼儿期逐渐表现典型的临床特点,头发由黑变黄,皮肤颜色浅淡,尿液、汗液鼠臭味,随着年龄增长,智能发育落后明显,半数患儿伴小头畸形、婴儿痉挛或点头样发作,也可出现多动、自残、自闭症等精神异常。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

脑性瘫痪、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需要依靠生化分析进行鉴别诊断。 BH4缺乏症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常伴肌张力异常、吞咽困难,严重时松软、角弓反张。 【诊断】 (一)血苯丙氨酸的测定:血液苯丙氨酸浓度高于120 μmol/L(2 mg/dl),可判断为高苯丙氨酸血症。 1. 新生儿筛查:可采取出生72小时以后的新生儿足跟血,测定干血滤纸片中的苯丙氨酸浓度。 2. 高危筛查:对于智力障碍等临床可疑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患儿,可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液苯丙氨酸或氨基酸谱分析。 (二)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分类:不同病因导致不同程度的高苯丙氨酸血症,通常根据治疗前最高的血苯丙氨酸浓度分类。经典型PKU:血苯丙氨酸≥1200 μmol/L(≥20 mg/dl),中度PKU:血苯丙氨酸360~1200 μmol/L(6~20 mg/dl),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血苯丙氨酸120~360 μmol/L(2~6 mg/dl)。 (三)病型鉴别:对于所有经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在治疗前必需进行以下试验进行病因鉴别诊断,以早期对因治疗,避免误诊。 1. 尿蝶呤谱分析:是诊断BH4合成酶缺乏症的重要方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LC/MS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串联质谱(LC/MS)遗传代谢病筛查 项目分析报告

无锡************* 2016.4 目录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1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2] 1 3.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2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 (2) 3.2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 (4) 3.3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与诊断方法 5 3.3.1筛查技术 (5) 3.3.2诊断方法 (5) 3.4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现状 6 3.4.1 国内现状 (6) 3.4.2 国外现状 (7)

4无锡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析7 4.1市场分析. 7 4.1.1 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况[12] (7) 4.1.2无锡(含江阴、宜兴)常住与出生人口变化 (8) 4.1.3市场容量分析 8 4.2竞争分析 9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 (9) 4.2.2 新筛竞争对手 (10) 4.3盈利计算 10 4.4技术分析 10 4.4.1 靶标可靠性 (10) 4.4.2 技术成熟性 (11) 4.4.3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11) 4.5法规风险 11 7.参考文献12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1]。体细胞遗传病和线粒体遗传病多发生在成年期。 遗传代谢性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 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 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迄今发现的疾病已经超过1000 种。虽然IMD 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 每种疾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 但因病种繁多, 综合患病率并不低。IMD 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危害极大。有些疾病在新生儿早期, 例如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会发病, 部分疾病却可能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发病。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可对新生儿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如智力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IMD 应致力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随着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的成熟,近年来,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省等地区已陆续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先天性代谢异常的新生儿筛查(Newborn Screening,NBS)。目前,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新西兰筛查覆盖率接近100%,筛查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异常 16–46 个病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新生儿代谢筛查仅限于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2] 出生缺陷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格局。

遗传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

遗传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A1型题 1.先天愚型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智力低下 B.肌张力增高 C.特殊面容 D.体格发育迟缓 E.抵抗力低下 2.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下列哪项不正确 A.本征属于性染色体畸变 B.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C.母亲年龄越大本病的发病率越高 D.60%的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 E.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 3.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检查核型绝大多数是 A.47,XY(或XX),+21 B.46,XX(或XY),-14,+t(14q21q) C.45,XX(或XY),-14,-21,+t(14q 21q) D.46,XX(或XY),-21,+t (21q21q) E.46,XX(或XY),-22,+t(21q22q) 4.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是 A、甲状腺发育不全 B、孕母饮食中缺碘 C、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 D、TSH分泌不足 E、TRH分泌不足 5.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确诊需经 A.骨骼X线检查 B.染色体核型检查 C.血清T3、T4检查 D.尿三氯化铁试验 E.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 6.苯丙酮尿症属于 A.染色体异常综合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X连锁显性遗传病 E.X连锁隐性遗传病 7.典型的苯丙酮尿症是因肝脏缺乏 A.苯丙氨酸羟化酶 B.酪氨酸羟化酶 C.谷氨酸羟化酶 D.二氢生物蝶呤合成酶

E.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8.苯丙酮尿症神经系统表现主要为 A.行为异常 B.癫痫小发作 C.智力发育落后 D.肌张力增高 E.腱反射亢进 9.垂体发育缺陷导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机制是 A.促甲状腺素缺乏 B.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缺乏 C.生长激素缺乏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E.碘缺乏 10.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确诊靠 A.新生儿筛查 B.血T3、T4、TSH检查 C.TRH刺激试验 D.骨骼X线检查 E.放射性核素检查 11.有关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A.需终身用甲状腺素 B.用量不足时影响小儿体格及智力发育 C.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D.从大剂量开始用药以迅速缓解症状 E.定期检测血T4、TSH变化以调整用药剂量 12. 患儿8月,智力发育较同龄儿差,时有抽搐,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较浅,常出湿疹,尿有鼠尿臭味,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先天愚型 B.呆小病 C.苯丙酮尿症 D.癫痫 E.佝偻病 13.20天女婴,生后3天行新生儿筛查发现TSH浓度为30mU/L,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必须再进行以下何项检查 A.骨龄测定 B.染色体核型分析 C.血清T3、T4、TSH测定 D.TRH刺激试验 E.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测定 14.患儿1岁,确诊为典型的PKU,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每天允许苯丙氨酸的摄入量为A.5~10mg/kg B.10~20mg/kg C.20~30mg/kg D.30~50mg/k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