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docx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docx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docx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docx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概念:雄性不育: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2.雄性不育性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据 Kaul(1988) 报道,已经在 43 科 162 属 617 个物

种及种间杂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其中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油菜、棉花

等主要农作物。

3.雄性不育可作为重要工具用于各种作物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4.当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就可以免去大面积繁殖制种时的去雄劳动,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杂种种子质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5.雄性不育可分为能遗传的和不能遗传的。

第一节雄性不育的遗传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质核互作不育和核不育两种类型。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一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1.概念: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

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

2.遗传:①当胞质不育基因S 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rr,才表现不育。②在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显性可育基因R,则杂交子代一直保持雄性不育,表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③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基因N,即使核基因是 rr ,仍然正常可育;④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可育基因R,不论细胞质是S 或 N,个体均表现育性正常。

按照细胞质中有可育基因N 或不育基因 S,细胞核中有显性可育基因RR,隐性不育基因rr,杂合基因 Rr,质核结合后将会组成 6 种基因型如表 11-1。 6 种基因型中只有 S(rr)一种不育,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就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A)。其余 5 种基因型都是可育的,如果以不育型为母本,分别与 5 种可育型杂交将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S(rr) ×)N(rr→S(rr),F l全部表不育,明 N(rr) 具有保持不育性在世代中定的能力,具有

N(rr) 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称雄性不育保持系,称保持系 (B)。

(2)S(rr)× N(RR) →Rr)S(,或 S(rr) × S(RR) Rr)→,S(F1全部正常能育,明两种基因型都能

使不育性恢复正常,具有 N(RR)或 S(RR)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称雄性不育恢复系,称恢复系(R)。

(3)S(rr)× N(Rr)→ Rr)+S(rr),或S(rr)× S(Rr)→ Rr)+S(rr),F1表育性分离,明N(Rr)或

S(Rr)

具有合的恢复能力,N(Rr)的自交后代能育出合的保持系N(rr)或恢复系 N(RR);而 S(Rr)的自交后代能育出不育系S(rr)和合恢复系 S(RR)。

3.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一大特点是能三系配套,并能通三系法将种

用于生。

(二 )多种核基因的

1.同一植物内可以有多种核不育型。例如:玉米中38 种不同来源的核型不育系,

根据其恢复性反的差,大体可分T、 S、 C 三

2.每种不育型都需要某一特定的恢复基因来恢复,反映恢复基因有效性和性。

①多性和性表在胞中和染色体上分有多个位点与雄性不育有关。

②在胞中存在多个可育基因 N、?,它不育性的异便:

N1→S1,

N2 N n

1

N2→S2,?N n→S n。

③在核内染色体上相的不育基因分r1、 r2、?r n;其可育基因相r1→R1、

r2→R2、?r n→R n。

④核内的育性基因是与胞的育性基因生互作,不同的核互作有不同的基和育性

表,它之是相互独立,互不干的。

3.在不育系的育践中,正反交育性表11-2。

(三 )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的

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育生的程,可分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型。

1.子体不育

① 子体雄性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由子体(母体植株 )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 (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②花粉育生在子体段,当母体植株是 S(rr)不育,花粉全部育,而当母体

植株可育,不管基因是合是合,全部花粉都是可育的。③ 子体不

育的特点是: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但杂种二代因不育基因分离

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水稻野败型、玉米T 型不育系就属于这一类型。

2.配子体不育

①配子体雄性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体基因为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为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②配子体不育的特点是: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二类 (不育和可育 ),且各占一半。但是它并不影响结实,子一代的结实率全部正常,由于子一代带不育基因的花

粉败育不参加受精,因此子二代配子有二种基因型 (RR、Rr)存在,但都结实正常,没有不育株

出现。水稻包台型,玉米 M 型不育系均属此一类型。(四)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

1.主基因控制的质核互作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

性。一对或两对显性的核基因就能使育性恢复正常(如油菜波里马和陕2A 不育系)。

2.多基因不育性:指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的。

①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的基因有较弱的表现效应,但是它们彼此间往往有累加效果。

②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时,F1的表现常因恢复系携带的恢复基因多少而表现不同,F2的分离也较为复杂,常呈从育性较好到接近不育的许多过渡类型(如小麦T 型不育系)。

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一)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1.核雄性不育是受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的,与细胞质没有关系。

2.一般核不育基因是隐性的,而正常品种具有可育基因是显性的,所以核不育的恢复品

种很多,但保持品种没有,不能实现三系配套。

3.实践表明:一些自然突变产生的不育株及通过理化诱变获得的不育株多属核不育类型,

一般都是单基因控制的不育,它的细胞核内含有纯合的不育基因 (msms),而在正常品种细胞

核内含有纯合的可育基因(MsMs)

4.当不育株与正常株杂交,F l便恢复可育, F2分离出不育株,一般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

例为 3:1。核不育后代分离符合孟德尔定律。

(二 )显性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不育性受一对显性基因 (MsMs)控制时,用带隐性基因 (msms)的可育材料与它杂交,杂种

为杂合基因型 (Msms),全部植株都是雄性不育的,继续用可育株 (msms)与它杂交,杂种是 1:1(可育:不育 )分离。

(三 )环境诱导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发现了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表现出光温等环境因子诱导性不育的现象。水稻光温诱导雄性不育的特性有:

(1)诱导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光和温。根据光温作用可分为三类:①第一类,光照长度是

决定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温度只起协调作用,称光敏型,这类型包括长光不育、短光可育

和短光不育、长光可育二种;②第二类,育性受控于幼穗发育敏感期的温度,光照长度基

本不起作用,称温敏型,这类型包括高温不育低温可育和高温可育低温不育二种;③第三类,难以分清楚光、温的主次作用,表型上是一种互作关系,称光温互作型。

(2)光诱导的敏感期是幼穗发育期中的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对光敏感的部位,也就是调节育性转换的光受体是光敏色素。温诱导的敏感时期是幼穗发育的整个

时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即花粉母细胞形成至花粉内容充实期。对温敏感的部位是生长点的分生细胞。

(3)育性的转换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的光温条件得到满足时,植株的不育率和不育度都可达到 100%,在可育的光温条件得到满足时,植株的可育率可达到100%。但是可育度与正常品种稍有差异,只能达到基本正常。

光温诱导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已获得了以下结果:① 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不表现细

胞质效应,属孢子体不育类型;② 有些种质及部分组合杂交F2和 BCF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

育株分别表现为3:1 和 1:1 分离,即表现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另一些种质及部分组合杂

交 F2和l 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分别表现:和:分离,即受二对主效基因控制;

BCF15 1 3 1

③ 不论是一对主基因或二对主基因控制都认为有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存在;④ 在进行了基因的等位性分析后,证实目前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有些等位有些不等位,最少涉及到5个以上不同位点的基因。

(4)应用意义:①开辟了二系法利用杂种优势这一重要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

义。②可以免去不育系繁殖的异交过程;③免去不育细胞质带来的各种负作用;④以及由于

恢复源广,配组自由,获得强优组合的几率大大提高。⑤但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制种

过程受到一定光温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雄性不育的生物学特性

一、雄性不育的形态差异

1.雄性不育植株在外部形态上与同品种的正常株极为相似;

2.不育株和可育株可以从雄花的形态上加以辨别:①正常植株的花药都是黄色肥大饱满的,内含很多成熟花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充分裂开将花粉散出。而不育株的花药则色浅瘦

小干瘪,内无花粉或无正常花粉,在适宜条件下,花药不能开裂,也无花粉散出;②正常植

株的花粉粒充实饱满,形状大小一致,数量多,散粉明显。而不育株的花粉粒畸形皱缩不规则,无内容物不能散粉,也有一些小粒花粉虽然形状一致但没有淀粉充实,形如一个空泡。

3.其他的异常形式,如花丝畸形、花药退化等。

二、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

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主要反映在花粉败育过程和花药组织结构异常两方面。

(一)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

单子叶植物的花粉败育多数达到或接近双核期;双子叶植物花粉败育则多在四分体形成以前的时期。

不育系花粉的败育或退化,大都发生在以下四个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花粉期;二核和三核花粉期。其中前两个时期败育的较少,以单核花

粉期的败育最为普遍。

花粉败育根据败育时期和形成结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无花粉型细胞解体成碎片状最后导致花粉囊中无花粉。

2.单核败育型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刚形成的花粉粒是

一个单核的细胞,在单核花粉晚期败育的称单核败育型,花粉囊中有各种畸形花粉粒。

3.双核败育型花粉发育进入双核以后至花粉发育成正常花粉以前败育的称双核败育型,

这时生殖核和营养核逐步解体消失,多成空壳花粉或小粒花粉。

有些不育系可能只表现在同一时期败育的一种花粉败育型,但有些不育系则可能同时存在

不同时期败育的多种花粉败育型。一般规律显示,孢子体不育遗传型的花粉败育相对较早,

多为单核败育型,而配子体不育的花粉败育相对较迟,多为双核败育型。

败育花粉特征:细胞质稀薄,细胞器较少,质体膨胀;线粒体基质发亮,嵴短而少,逐步

退化;内质网不发达,核糖体多呈聚核糖体,液泡增多等现象;由于液泡膜内陷而破坏,水解

酶功能活跃。

(二 )雄性不育花药壁的异常结构

1.绒毡层细胞的异常现象绒毡层细胞是花粉囊中最内层的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它向外紧

贴周围母体组织,向内与花粉母细胞密切相连,营养物质与水分需通过绒毡层细胞输送或由

它本身细胞解体以提供花粉发育所需物质,因此,绒毡层细胞发育正常与否,对花粉粒的育性

有密切关系,正常的绒毡层细胞伴随着花粉成熟而渐渐退化,最后仅留残片。雄性不育花药的

绒毡层往往表现有多种异常现象,如绒毡层细胞过度生长,肥大,或形成绒毡层周缘质团,有

的形成多核原生质团或不解体液泡化;还有的绒毡层细胞迅速解体和消失或与花粉粒退化一

同消失等等。绒毡层细胞的发育异常,可使小孢子发育为成熟花粉时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

供应过程遭到破坏,使大多数小孢子仅发育到一定阶段,而不能继续发育下去,导致花粉败育。

2.中间层细胞的异常现象在纤维层与绒毡层之间有中间层,从单核败育型的材料可看出,

不育系花药一旦由单核期进入有丝分裂期阶段时,中间层细胞开始沿花药的径向厚度增大而

液泡化,并将绒毡层细胞推向中央,随后中间层细胞不断液泡化增大,绒毡层细胞迅速

破坏消失,药室内单核花粉开始败育。

3.花药壁结构的异常及其他有的表现在花粉囊发育不良,形成特大的药室、退化的小

药室或药壁下陷皱缩,有的还出现药室合并等异常现象。

4.雄性不育花药的纤维层细胞随着花药的增大,不能沿垂周方向产生强烈的环状次生增厚条纹,从而无力拉动花粉囊的开裂。

5.雄蕊花丝和药隔维管束也因作物不同和不育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有的不育系药隔维管束发育比较差,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不好,维管束鞘不明显,细胞退化,排列紊乱,花丝维

管束也有导管退化的表现。

三、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特性

不育系的生理代谢水平要比可育系低。

(一 )物质运输和代谢

不育系吸收强度明显低于可育系的时期与供试材料的败育时期是相吻合的,同时吸收强度

的差异明显地表现在花药、穗枝梗和颖花的维管束等部位,而子房部位吸收强度与可育系相同,这说明不育系子房物质代谢和发育是正常的,但花药的代谢发生障碍。

(二 )能量代谢

多种生物的花粉败育过程都表明花药中ATP的含量与育性密切相关,可育株的 ATP含量比不育株高达数倍,而且影响ATP分解反应和转换速率的ATP酶,其活性也以可育株最强,

不育株较弱。

(三)蛋白质

研究证明不育系花药蛋白质的含量显著低于可育系,并发现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花药

游离组蛋白也反映出深刻的差异。

(四)氨基酸含量

与花粉败育有密切关系的是脯氨酸。它作为一种氨基酸的贮存形态同碳水化合物相互配合,

具有提供营养,促进花粉发育、发芽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脯氨酸含量降低将导致糖代谢受阻

和其他氨基酸含量的降低,从而使植株营养失调,以致雄性败育。

(五 )酶的活性

第一种酶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不育系最高,保持系次之,恢复系较弱,并且随着花

粉成熟度的增长,不育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逐渐增高,保持系和恢复系逐渐降低;

第二种酶类有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 ATP酶、葡萄糖—1—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等,它们的活性恰恰相反,恢复系最强,保持系次之,不育系最弱;

第三种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去氢酶,其活性以保持系最强,恢复系次之,不育系

最弱。

(六 )内源激素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中的吲哚乙酸(IAA)关系最为密切。IAA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一种激活剂,它在调节植物基因转录和酶活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认为雄性不育的起因在于不育花药的IAA 库受有关氧化酶的破坏而亏损,而IAA 的亏损必然带来花药代谢及小孢子发育异常,从而导致花粉不育。

第三节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

1.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通过三系法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这是目前各种作物利用杂种优势

的主要途径。

2.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杂种品种又称三系杂交种,它的选育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

系选育,也就是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来作为配制杂交种的亲本(属纯合体育种范畴,采用纯合体育种的各种方法。)。第二阶段是杂交种的选配,也就是选用不育系和恢复

系作亲本配制成杂种进行观察比较,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最佳杂种品种及其亲本组合(它的选配主要是依据杂种优势形成的规律进行的)。

一、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

(一 )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

1.主要途径是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在这里是泛指分类上、进化上、地理分布上,其后代能不能获得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主要可以通过正反交来判断。凡正交杂种与反交杂种在育性上差异越大的,则越有可能获得雄性不育材料。

2.但通过自然不育株的转育利用,也有可能获得胞质不育材料。

但自然界寻找的不育株或通过人工诱变产生的不育株除个别外,一般都是核不育的。

(二 )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的方法

胞质雄性不育系是通过亲本间核置换杂交完成的(图 11-2)。

不育系选育的方法主要有:

1.远缘杂交核置换不同物种或类型,由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质核之间会

有一定分化,杂交后代常常会产生不育株,将此不育株作母本与原父本或类似品种回交,后

代若能保持不育,则表示此乃质核互作产生的不育,继续回交多代,就可育成不育系和保持系。现将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选育过程示于图11-3。

2.回交转育在有不育系或不育材料的基础上,为了丰富不育系的类型,可用回交转育

的方法选育同质异核的新不育系。

3.人工制保利用大田发现的不育株或人工诱变获得的不育株,可以通过杂交、顶交、

自交、测交进行人工制保。

(1)步骤:把不育的核基因导入可育的细胞质里以制成具有N(rr)基因型的保持系(图11-4):①杂交的目的是把显性可育基因R 引入不育株使杂种恢复可育;②顶交的目的是把杂

种隐性不育基因r 引入可育胞质;③自交的目的是使可育细胞质中杂合的隐性不育基因分离

纯合成为可育的N(rr);④测交的目的是使可育的N(rr)从其他可育表现型中鉴别出来。

(2)条件:人工制保能否成功,关键有二点:①一是不育株属质核互作型的,②二是可育品种的细胞质具有可育基因N,否则就不能成功。

(3)判别的方法:在人工制保进行到第三步即顶交杂种通过①自交后所种植的群体是不是全部可育,则表示人工制保可以获得N(rr)基因型的保持系,再进一步进行核置换可以育成

稳定整齐的不育系和保持系。②出现部分不育株的原因是核不育杂合基因(Msms)的分离或是不育胞质杂合基因S(Rr)分离所致,这预示人工制保将失败。

(三)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具体要求

1.不育系:雄性不育系必须在大群体下通过鉴定,并达到四点基本要求:第一,不育性稳

定彻底,不育度和不育率达 100%,自交不结实;第二,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不因环境变

化和多代回交而改变;第三,群体的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第四,雌性器

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可育花粉而正常结实。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优良不育系,除上述四点基本要求外,还要具有:① 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不良性状少;② 恢保面广,可恢复性好;③ 具有良好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异交率高;④ 品质好,能配出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均高的杂种品种;⑤ 抗性好,在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均有较好表现;⑥ 细胞质不具严重弊病。

2.保持系: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保持系就会有什么样的不育系,上述①对优良不育系的种种要求,实际上也是对保持系的要求,在选育工作

中应该②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

二、恢复系的选育

(一)恢复基因的发掘

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是由恢复基因控制的,恢复基因是与不育基因等位的显性可育基

因。来源有三:① 从提供不育细胞质的母本品种中提取。细胞质里存在着不育基因的品种,

其核中一定存在着可育基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品种自身的正常繁殖,当用这一品种做母本利用其不育细胞质育成不育系后,也可以通过杂交等方法从其细胞核中将可育基因提

取出来育成恢复系;② 从提供不育细胞质的近缘种中测筛,恢复基因的存在和不育胞质的

分布频率有关,在不育胞质分布频率较高的类似品种中进行测交筛选,就可能发现较多的

恢复基因;③ 恢复基因是通过亲缘传递重组的,凡用恢复品种作亲本衍生出的各种后代,都有可能成为恢复基因的新供体。

雄性不育的恢复是以杂种一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为衡量依据的,有恢复谱(restore rpedigree) 和恢复力 (restoring ability) 的差异。恢复谱体现在广谱性和专一性方面,即有些恢

复系能恢复多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但有些恢复系只能恢复一种不育系,根据杂种结实的程度可以判断出恢复系的恢复力有强弱之分,凡杂种结实率很高而且各种条件下都很稳定,这证明恢复力很强,如果杂种结实率很低或不稳定,则表明恢复力弱。

(二 )恢复系选育的方法

恢复系选育一般采用测交筛选、杂交和回交转育等方法。

1.测交筛选法测交筛选就是利用现有常规品种(系)与不育系进行测交,从中筛选出恢复力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都达到目标要求的品种(系)成为恢复系,这是一种最简单而且效果很好的方法,因为它直接利用了常规育种的新成果,各种作物都有许多恢复系是这样测筛出来的。测交筛选法分初测和复测两步

2.杂交选育法杂交选育的方法是目前恢复系选育的主要方法。杂交选育法的基本要点是,按照一般杂交育种的程序,选择适宜的亲本进行杂交,从杂种一代起就根据育种目标和恢复性,进行多代单株选择,在主要性状基本稳定时就用不育系进行边测边选,选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和性状优良的新恢复系,按照选用亲本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恢×恢。恢恢杂交可以使恢复基因得到累加,把恢复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可以将恢

复基因和优良性状结合到一起,从而选出恢复力强和优良性状多的新恢复系。

(2)恢×保。用恢保杂交选育恢复系主要是为了改良恢复系的农艺性状,或是向保持品

种引入恢复基因解决恢复系缺乏的问题。

(3)不×恢。这里主要指用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后代也可以选出恢复系,因为这种恢复系的细

胞质与不育系相同,又称同质恢复系,同质恢复系具有不育细胞质,其本身的结实高低是反映恢复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选育时要特别注意。

3.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又称定向转育法,对一些非常优秀的品种,能配出高产优质的杂种,但由于它的恢复性不好而不能作为恢复系利用,这样可以通过回交转育法将其育成一个理想的恢复系。具体方法是,选一个强恢复系与该品种杂交,以后用该品种连续回交,

当入选单株完全与该品种同型后,可自交二代,让其纯合,就育成了遗传背景与该品种一样

的新恢复系。

回交转育法还可以将不育系转育成恢复系,具体方法是先把不育系与任一恢复系杂交,

从杂种中选恢复力强的单株做父本,再与不育系回交,连续回交4~5 代后,自交 2 次即可育成。用甲代表不育系,上述转育方法可用下式表示:

甲×<甲×{甲×甲×(甲×任一恢复系 )}} →自交 2 次→甲恢复系

4.人工诱变法用物理或化学诱变的方法也可以选育出新恢复系。用于诱变的材料有

二类:一类是用没有恢复基因的优良品种进行诱变,筛选出具有恢复基因的个体;另一类是

用现有恢复系通过诱变改良其个别缺点。

(三 )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恢复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 恢复系是一个群体整齐性状一致结实正常的纯系;②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恢复能力彻底);③ 它的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恢复能力稳定 )。还必须具备以下优良特性:①恢复力强,所配的杂种开花散粉正常结实率达到或超过常规推广种,并受环境影响小,也不因更换同质不育系而影响恢复力。

② 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缺点容易被克服,能配出理想的强优

组合。③ 遗传基础丰富,能与不育系保持有较大的遗传距离。④ 株高稍高于不育系,花时较长,花粉量大,有利异交结实。⑤ 品质好,能配出商品价值高的杂种品种。⑥ 抗性好,能对主要病虫和不良环境有较好的抗性。

三、杂种品种的选配

(一 )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选配出优良的杂种品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掌握数量较多的遗传丰富性状各异的

三系材料,作为选配的物质基础;第二是了解各个三系材料的遗传基础和组配规律;第三是探

明杂种主要性状的传递和配合表现。

1.选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

2.选择产量高、配合力好的亲本配组

3.选优良性状多并能互补的亲本配组

4.选有利于异交的亲本配组异交的亲本配组才能够提高种子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异交的特性主要是指:① 母本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有利异交授粉;

② 具有好的高产性状及潜力;③ 父本花期较长,花粉量大;④ 双亲生育期接近并以母本偏

早为好;⑤ 父本较母本略高,以便扩大行比增多母本株数。

(二)三系杂交种的生产利用

三系法配制杂种品种包括繁殖和制种两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隔离区进行,如图11-5。繁殖田由不育系和保持系组成,主要目的是扩大不育系种子,供繁殖和制种用。制种田由不

育系和恢复系组成,主要目的是获得商品杂种种子供大田生产应用。

第四节核雄性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核雄性不育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包括两个方面:—是核基因不育的利用(由于不育系繁殖存在困难,只能局部利用于个别作物如棉花);二是光温环境诱导核不育的利用(能有效地解

决繁殖和制种问题,有些作物(如水稻二系法将杂种优势利用投入到了生产)。

一、核不育种质的获得及鉴定

核不育种质一般产生于单基因突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1.一般获得不育种质的途径有三:① 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物理化学诱变;②远缘杂交,包括种间、亚种间、不同类型间的杂交;③ 组培,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中也偶有

核不育种质发现。

2.鉴定:在获得不育株后,首先要鉴定它的遗传特性才便于利用。鉴定内容包括:①是核

不育还是质核互作不育,②是显性不育还是隐性不育,③是全不育还是高不育,④不育基因

的对数,⑤光温环境对育性有否影响等。

3.鉴定方法:用正常株与被鉴定的不育株杂交获得F1,F1的育性表现只可能是可育、不育、分离三种中之一种。

(1)将 F1各单株都表现可育的植株自交获得F2,①如果 F2群体的各单株又是全可育,则表

明此为非遗传的生理不育,②不可利用;如果F2群体的单株间表现育性分离,则为核基因

不育,并可根据单株育性的分离比例估算出不育基因对数。

(2)如果 F1各单株都表现不育,则用正常株回交,所得回交一代群体,①如果全部表现不

育,则表明此为质核互作的不育,②如果回交一代的单株是可育与不育的分离,则表明此为

显性核不育,可以从分离的比例估算出显性不育基因的对数。

(3)如果 F1育性表现分离,其原因是亲本不纯造成的。育性分离有二个情况,①一是单株

间呈可育和不育的分离,这可按上述方法,将可育株自交或不育株回交继续鉴定,②另一种

是单株不育程度的不一致,这可以选择高不育的单株自交看这个高不育特性能否稳定遗传,

能够遗传的高不育特性也是可以用于杂种优势利用的。

(4)在上述鉴定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鉴定光温环境条件对育性的影响。

方法是被鉴定的不育株通过进行周年育性观察和用不同光温条件进行处理,搞清光温环

境条件与育性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光温环境诱导不育及是否属光敏型还是温敏型、是长光高

温诱导不育还是短光低温诱导不育等。

二、光温敏核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

光温敏核不育杂种品种的选育包括核不育系的选育和杂种品种的选配。光温敏核不育系

有两重性,在不育的光温条件下可以制种,在可育的光温条件下可以繁殖。光温敏不育系的

选育是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

(一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技术指标优良的不育系必须达到如下标准:①遗传性稳定,在大群体下,性状整齐一致;

②育性转换特性明显,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株率 100%。花粉不育率%以上,连续天数能满足制种

要求;可育期间群体可育株率 100%,自交结实率 30%以上;③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开花时

间与正常品种基本同步,张颖角度大,柱头大,外露率高,生活力强;④ 一般配合力高;⑤

主要经济性状优良;⑥ 抗性好。

2.选育途径

(1)杂交转育。通过杂交,将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转移到目标受体亲本,在双亲遗传重组

的后代群体中选择理想的雄性不育株,这是选育新不育系的基本方法。

(2)系统选育。系统选育是选育光温敏不育系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从已育成的不育系或中间材料中发现和选择有优良性状变异的单株,通过系统选育加以巩固发展成为新不育系。

(3)诱变选育。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

(4)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一方面可以产生新的雄性不育变异,同时这一方法也可以结合杂交转育进行花药培养加速后代的纯合稳定。

3.选育程序

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选育的生态环境,也就是不育条件和可育条件的具体光温指标。

(二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鉴定内容:光温敏不育系育成后,除按一般不育系要求鉴定其特征特性、整齐度、配合

力、品质、抗性、异交率等外,还应针对其特点在育性的转换特征、临界值、光温敏属性、

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可采用①不同生态点的分期播种和②人工气候箱的试验处理相结合。

1.不同生态点的分期种植鉴定确定播种期的依据是当地适宜该作物的生长季节,首期比

正常季节略早,末期比正常季节略迟。具体播种期数以获得不间断的开花结实资料为准,通

过分期播种试验,要能明确区分出不育系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

每期试验用单株种成小区,考查的指标有开花日期,花粉育性和套袋自交结实率等,

2.人工气候箱鉴定在自然条件下夏季长日与高温重叠,秋季短日与低温重叠,日长与

温度的效应难以分开,无法区分光敏不育系和温敏不育系,也无法鉴定光温敏感程度。人工

气候箱具有将光温因子分解的优点,能够明确供试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长效应,温度效应

和光温互作效应。确定光温处理时期的依据有:① 育性转换的光温敏感时期;② 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的影响;③ 自然条件下引发可育的温度天数。

人工气候箱鉴定应有合适的群体,考察指标最好与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相同,其结果要互

相印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三 )两系杂种品种的选配及利用

光温敏不育系属核不育类型,同类正常品种都可以做恢复系,所以用来选配杂种品种的

恢复系很多,包括生产上应用的各种优良品种。

两系杂种品种的选配也应通过测交、产量比较的选拔程序进行。其亲本选配原则亦应该遵

循四点:① 选两亲遗传差异大的配组;② 选择产量与配合力好的双亲配组;③ 选优良性状多并能互补的亲本配组;④ 选有利于异交的亲本配组。

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随光温条件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其在稳定可育时期抽穗开花

进行自交繁殖 (图 11-8),又可以利用其在稳定的不育时期抽穗开花与父本品种(恢复系 )按一定行比种植进行制种,这就是光温敏不育通过二系法利用杂种优势的生产程序。

三、核基因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一 )高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高不育系: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

遗传。所以当高不育系与恢复系制种时,植株上将有二类种子产生,一类是自交结实的种子,一类是异交结实的杂种。

1.高不育系的选育采用远缘杂交、理化处理、大田寻找等途径可以获得高不育材料,

将这些高不育株上获得的种子分株系种植,在开花结实后,按高不育系的标准选择株系和单株,这样连续选择几代就可基本定型,在选择过程中要避免异交,并使花粉发育处于一个正

常的环境,特别是温度要适宜,以避免因不正常的外界条件而造成高不育的假象。高不育

系应该具有隐性的标记性状,如棉花的芽黄和无腺体,粟的黄苗等。这些隐性的标志性状可

通过杂交导人。

高不育系要求农艺性状整齐,遗传特性稳定,高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 90%以上,花时正常,柱头外露有利异交,丰产性好,配合力高,品质优,抗性好。

2.恢复系选育对恢复系的要求是应该具备显性标志性状,如水稻的紫叶片、紫叶枕,

小麦的红色芽鞘,棉花的红叶、鸡脚叶,除此以外还要恢复力好配合力高,花期较长花粉量大,丰产性、品质、抗性均好。

恢复系选育有二个主要途径,一是从现有品种中挑选具有显性标志性状的品种,对其缺

点进行改良;二是选各种性状都满意的品种导入显性标志性状。

3.高不育系的生产利用在选出高不育系和具有显性标志性状的恢复系后,将高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在一起进行制种,高不育系上收获的种子供下一季播种,并在苗期移栽前进行区分,凡带有恢复系显性标志的幼苗就是杂种苗,可供大田生产利用,凡没有恢复系显性标志的幼苗是高不育系的自交苗,可供继续制种,如图 11-9。

高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有三个要点:一是高不育系的不育度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因为繁殖不育系的量相对是很小的,所以高不育系的不育度一般要求在 90%以上;二是标志性状在父母本上是对应的,向父本导入必须是显性的,向母本导人必须是隐性的,标志性状只需要导入一方即可;三是标志性状最好是单基因控制的,能在苗期或移栽前显现,容易分辨,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 )核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1.核不育系的选育将适宜做不育系的品种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群体中可以获得核

不育株,核不育株经与原品种杂交,杂种表现可育,收其种子种成群体,单株间将会出现不

育和可育分离,该群体自由授粉,在不育株上收种子,后代又呈现不育和可育分离,几代后

分离比例将稳定为1:1。因是用原品种杂交衍生的后代,农艺性状整齐,很快就能育成核

不育系 (图 11-10)。

在已经具有核不育系的基础上,如果要对其缺点进行改良或进行新核不育系的选育,一

般可采用杂交及回交转育的方法,不过因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介入,其后代需多次选择及自交纯合。

2.核不育系的生产利用核不育系的恢复系是大量存在的,应按杂种选配原则对恢复系

进行挑选并配制成杂种进行各种比产鉴定,在确定了生产应用的组合后,就可以进行杂种种子的生产。

(三 )显性核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1.显性核不育一般不是用来利用杂种优势的,因为显性核不育系包含有可育株和不育株,不

能得到稳定一致的不育群体,同时它的恢复系又要带有显性上位基因,失去了恢复系多、配组自由的长处。不过,若能育成显性不育纯合系并能解决它的繁殖问题,也是可以用于杂

种优势利用的。它的遗传模式是:Ms 为显性不育基因, Mf 为显性上位基因,能够抑制Ms

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恢复可育。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fmf ,可育株的基因型为

Ms—Mf —、msmsMf—和 msmsmfmf 三种,而有纯合 MfMf 基因的可育株可作为恢复系,利

用二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有二个途径:一是两系制种法,由于核不育系内有不育株和可育株两种,采用系内同胞交,不育株上收的种子能使群体育性分离保持1:1,故在制种时必须在开花前将母本内约50%的可育株拔去。二是“三系化”制种法,纯合型不育株 MsMsmfmf 与纯合型可育株 msmsmfmf 杂交,可以获得杂合型的全不育系(Msmsmfmf)这种不育系只能利用于制种而不能由msmsmfmf 可育系继续繁殖,故称msmsmfmf 可育系为临时保持系。这种显性核不育系已用于油菜、大白菜杂种优势品种种子的生产。

2.另外,胡洪凯等利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在F3中发现了不育株:不育系:①经鉴定

为显性核不育,是由一对 Ch 基因控制,在北纬 34‘N以北的粟生产区花药不开裂,表现雄性

不育。②该材料在低纬度的海南、湛江冬季种植能少量自交结实,③自交种子在北方正常生

长期表现为 3(不育 ):1(可育 )。④连续在南方种植选择就可以从其自交后代中分离出纯合Ch

株系,其不育性通过南繁可稳定遗传。这种纯合系成为显性核不育纯合系 (ChCh);⑤从南方收

回的自交种子中也分离出 1/4 隐性纯合的可育株 (chch),通过自交繁殖可获得隐性纯合可

育系,又称为显性核不育同型系,这种同型系和不育系为孪生关系,一切性状相似,仅育性

不同,并对纯合系 (ChCh)具有一代保持作用。

显性核不育抑制系(恢复系):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后代中还筛选出了一个Ch 显性核不育的姐妹系 181-5,它本身可育,育性稳定,花粉量大,与携带 Ch 基因的不育系杂交,

杂种育性完全恢复,经鉴定 181—5 中含有一对 Ch 不育基因的上位抑制基因 GG,它能抑制 Ch 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 181—5 可称为显性核不育抑制系。 (图 11-12)。

思考题

1.何谓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它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的?

2.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有何差别有何特点?

3.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4.如何鉴定核不育材料的遗传类型?

5.光温诱导雄性不育的种质是怎样获得的?

雄性不育性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第五节雄性不育性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尽管利用杂种优势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除了像玉米等少数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外,在未解决人工去雄的困难以前,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而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是利用植物的雄性不育性。目前水稻、玉米、高粱、洋葱、油菜等作物已经利用雄性不育性进行杂交种子的生产,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雄性不育的类别 (一)细胞质不育不育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而与核基因无关。其特征是所有可育品系给不育系授粉,均能保持不育株的不育性,也就是说找不到恢复系。这对营养体杂优利用的植物育种有重要的意义。如:Ogura萝卜细胞质不育系。 (二) 核不育不育性是由核基因单独控制的(简称GMS)。 1、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蔬菜不育材料大都属于此类。msms 不育,MsMs或Msms可育,共有三种基因型。msms与MsMs交配后代全部可育;msms与Msms交配后代可育、不育株1:1分离;Msms自交后代可育、不育株按3:1分离。只有用Msms作父本与msms不育株测交,可以获得50%的雄性不育株和50%的雄性可育株。 由于在一个群体里,有50%的可育株用于保持不育性。通常称其为“两用系”(ABline)或甲型两用系。将其用于杂种一代制种,则需要拔除50%的可育株。因此,隐性核不育后代不能得到固定(100%)的不育类型。 2、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杂合的不育株Msms、纯合的可育株两种基因型,纯合不育株(MsMs)理论上存在但实际上无法获得。用Msms不育株与msms可育株杂交后代是半不育群体,此种两用系也叫乙型两用系。 3、由多个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中的一些组合可育成全不育系。有核基因互作假说和复等位基因假说(曹书142或景书159)。 (三)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简称CMS) 不育性由核基因(msms)和细胞质基因(S)共同控制的,又简称为胞质不育型。 一个具有核质互作不育型的雄性不育植物,就育性而言,有一种不育基因型和五种可育基因型。不育基因型S(msms);可育基因型:N(MsMs)、N(Msms)、N(msms)、S(MsMs)、S(Msms)。因此有不育系S(msms)、保持系N(msms)、恢复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型的 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麦; 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 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1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B.生产条件C.经济条件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B.地方品种C.新品种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高产品种D.所有品种 4、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会产生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 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5、杂交育种后代的选育方法中,集团混合选择法是在()。 A.早代不选,F4-F8代才开始选株建系 B.分离世代每株只留一粒种子混合播种,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 C.在第一分离世代开始按成熟期,株高等相近类型归类,混收混播,至F4-F8代才选株建系 D.分离世代选优株混收混播,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 6、在花粉培养中,所培养的外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A.单倍体B.双倍体C.一倍体D.二倍体 7、生产上有意义的计算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是()。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系 几乎所有的二倍体植物,不论是野生或栽培的,都可以找到导致雄性不育的核基因。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近200种植物存在着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性,其不育程度和遗传稳定性颇不相同。育种上需要的是对环境条件不敏感,能够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主要在杂种优势利用(植物)上作母本,可以省去去雄工作,便于杂交制种,为生产上大规模利用杂种一代优势创造条件。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须靠一个花粉正常而又能保持不育系不育特性的雄性不育保持系授粉。杂交制种则须有一个花粉可育,并能使杂种恢复育性的育性恢复系。这样,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分别简称A、B和R 系)三系配套,就成为利用不育系以大量配制杂交种子的重要前提。 雄性不育系主要可分两类: 一、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即由控制花粉正常育性的核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不育系。 1、不育机制:一般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也有由2~3 对隐性基因互作而产生的雄性不育性(如莴苣)。假如控制花粉正常育性是一对显性基因RfRf,则由于隐性突变,杂合体Rfrf自交后将会分离出纯合基因型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大麦、玉米、高粱、大豆、番茄、棉花等很多作物都有这样的突变体。但偶尔还发现有杂合的显性核不育现象。其正常可育的基因型为msms,而经显性突变后产生的杂合基因型Msms会由于Ms的显性作用表现为雄性不育,当它被正常育性植株msms授粉结实时,其子代按1:1比例分离出显性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并依此方法代代相传。1972年中国在山西省发现的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就属于此类。 2、利用:因隐性核不育系难以找到有效的保持系,故不能大量产生不育系种子供制种用;但可用杂合可育株给不育株授粉,在正常育性受 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情况下,其子代将按1:1比例分离出纯合不育株和杂合可育株。用杂合可育株对不育株授粉,下一代育性分离仍是1:1的比例。采用这种作法可以较大量地繁殖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混合群体。这种群体内既有不育株又有保持不育性能力的植株,有人因此称之为两用系。杂交制种时,必须在开花前剔去母本群体内的可育株,以保证制种的纯度。一般栽培品种都可作隐性核不育系的恢复系,因此易于配出强优势组合。但要在混合群体开花前的短促时间内剔除全部可育株,对于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的作物常因十分费工而不易做到。 1965年,美国R.T.拉梅奇为解决大麦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的困难,提出利用“平衡三级三体”的遗传机制:即在正常染色体上具有隐性雄性不育和隐性稃色正常的基因,在额外染色体上有相应的显性可育基因,并在其附近设法引入一个能使稃壳有色的显性标志基因,两者紧密连锁。额外染色体一般不能由花粉传递,只能以30%的比例由雌配子传给下代。这样的三级三体自交后将产生二体和三体两类植株,二体植株具纯合的雄性不育基因和正常稃色;三体植株带有一个显性可育基因和有色稃壳。通过光电比色装置对种子稃色进行筛选,可将带雄性可育基因的有色种子剔除,以繁殖纯不育系。这一设想后得到实现,育成了1个大麦杂交种,并在生产上推广。但后来在推广繁殖过程中,发现额外染色体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比预期的高,上述机制受到干扰,而且杂种优势不够强,因而停止应用。对于繁殖系数高、用种量少的作物如番茄等,则可直接应用两用系作母本,于开花前逐株检查育性并剔除可育株,授以父本恢复系花粉,产生杂交种子。总之,核不育系由于难以找到保持系,目前在生产上仍不能有效利用。而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在没有作出标志基因之前,只能作为常规育种中开展轮回选择和回交育种的亲本之用。

三系杂交原理

三系就是生产这种三系杂交稻所需要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和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代号A)是指一种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似的特殊水稻。它的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不育;并且这种雄性不育现象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自然界存在的大部分水稻中不存在修复这种不育性的核基因,只有少数水稻存在修复这种不育性的核基因。它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是方便大量获得水稻杂交种的必备遗传工具。 水稻细胞质雄性保持系(简称保持系,代号B)是指能够保持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一种水稻。它的核基因型与不育系相同,但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的,具有可育花粉,能够自交结实繁殖。由于保持系的核基因型与不育系一样,不能够修复这种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不育性,因此它给不育系授粉产生的杂种也是不育的,用于繁殖不育系,即AхB→A。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代号R)是指能够修复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一种水稻。它具有能够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恢复基因),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杂种(即杂交稻)正常可育且具有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是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水稻品种(即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产生的后代(代号F1),它在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方面优于双亲或对照品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就产生了三系杂交稻,即AхR→F1。 三系法杂交水稻系统可用如下图示概括: 细胞质不育原理 三系不育系是属于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控制不育性的,也就是三系不育系的细胞质中携带不育胞质基因(Cms),而细胞核中为不育保持基因(rfrf),由于胞质中不育基因的表达其植株的花粉和小穗均表现为不育;同核异质保持系细胞质中携带可育胞质基因(cms),而细胞核中不育保持基因(rfrf),由于胞质中可育基因的表达其植株的花粉和小穗均表现为可育。 因为,生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只提供细胞核内的物质,而细胞质内的所有物质不被遗传,也就是细胞质表现出母体遗传的特点,所以当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时,保持系中的可育胞质基因(cms)不被导入,杂交产生的种子其细胞质中仍为原来不育中携带不育胞质基因(Cms),而细胞核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基因型为同型系,杂交产生的种子细胞核中基因型也为相同的

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概念:雄性不育: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2.雄性不育性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据Kaul(1988) 报道,已经在43科162属617个物 种及种间杂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其中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油菜、棉花 等主要农作物。 3.雄性不育可作为重要工具用于各种作物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4.当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就可以免去大面积繁殖制种时的去雄劳动,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杂种种子质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5.雄性不育可分为能遗传的和不能遗传的。 第一节雄性不育的遗传 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质核互作不育和核不育两种类型。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1.概念: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 2.遗传:①当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rr,才表现不育。②在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显性可育基因R,则杂交子代一直保持雄性不育,表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③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基因N,即使核基因是rr,仍然正常可育;④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可育基因R,不论细胞质是S或N,个体均表现育性正常。 按照细胞质中有可育基因N或不育基因S,细胞核中有显性可育基因RR,隐性不育基因rr,杂合基因Rr,质核结合后将会组成6种基因型如表11-1。6种基因型中只有S(rr)一种不育,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就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A)。其余5种基因型都是可育的,如果以不育型为母本,分别与5种可育型杂交将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 概念:雄性不育: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2. 雄性不育性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据Kaul(1988) 报道,已经在43科162 属617个物种及种间杂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其中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 3. 雄性不育可作为重要工具用于各种作物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4. 当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就可以免去大面积繁殖制种时的去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杂种种子质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5. 雄性不育可分为能遗传的和不能遗传的。 第一节雄性不育的遗传 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质核互作不育和核不育两种类型。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1.概念: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 2.遗传:①当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rr,才表现不育。②在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显性可育基因R,则杂交子代一直保持雄性不育,表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③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基因N,即使核基因是rr,仍然正常可育;④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可育基因R,不论细胞质是S或N,个体均表现育性正常。

按照细胞质中有可育基因N或不育基因S,细胞核中有显性可育基因RR,隐性不育基因rr,杂合基因Rr,质核结合后将会组成6种基因型如表11-1。6种基因型中只有S(rr)一种不育,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就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A)。其余5种基因型都是可育的,如果以不育型为母本,分别与5种可育型杂交将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S(rr)×N(rr)→S(rr),Fl全部表现不育,说明N(rr)具有保持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传递的能力,具有N(rr)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称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B)。 (2)S(rr)×N(RR) →S(Rr),或S(rr) ×S(RR) →S(Rr),F1全部正常能育,说明这两种基因型都能使不育性恢复正常,具有N(RR)或S(RR)基因型的品系或自交系称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R)。 (3)S(rr)×N(Rr) →S(Rr)+S(rr),或S(rr)×S(Rr) →S(Rr)+S(rr),F1表现育性分离,说明N(Rr)或S(Rr)具有杂合的恢复能力,N(Rr)的自交后代能选育出纯合的保持系N(rr)或恢复系N(RR);而S(Rr)的自交后代能选育出不育系S(rr)和纯合恢复系S(RR)。 3.应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一大特点是能实现三系配套,并能通过三系法将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 (二)多种质核基因对应的遗传 1.同一植物内可以有多种质核不育类型。例如:玉米中38种不同来源的质核型不育系,根据其恢复性反应的差别,大体可分为T、S、C三组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六)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六)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交种品种 2.引种 3.近等基因系 4.育种目标 5.—般配合力 6.远缘杂交 7.群体改良 8.异附加系 9.群体改良 10.原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含义是( ) A) 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 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2.下列品种属群体品种的有()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B)玉米单交种 C) 水稻恢复系 3.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 A) 区域试验结果B) 农民反应 C) 领导部门意见D) 已种植面积 4.同二倍休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 A) 上升B) 正常 C) 下降D) 不一定下降 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品种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互为( ) A) 同核异质休B) 同质异核体 C) 同质纯合体D) 同质杂合体 6.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主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称为( ) A) 抗侵入B) 抗扩展

C) 抗生性D) 耐病 7.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 A)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晚熟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 C) 由南向北引种表现早熟D) 南北之间可以长距离引种 8.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足( ) A) 小麦B) 玉米 C) 水稻D) 马铃薯 9、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 A)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B) 只能测出特殊配合力 C) 能测出两种配合力D) 不能同时测出两种配合力 10.在(AXB)X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 A) 1/3、1/3、1/3 B) 1/4、1/4、1/2 C) 1/2、1/4、1/4 D) 1/4、1/2、1/4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作物育种的一般目标是( ) A) 高产B) 优质 C) 多抗D) 生育期适宜 E) 改善人民生活 2.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 A) 广泛收集B) 妥善保存 C) 深入研究D) 积极创新 E) 充分利用 3.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A) 温度B) 光照 C) 纬度D)海拔 E) 作物的发育特征 4.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 A) 从F2进行严格的选择 B) 分离世代不选择 C) 对质量性状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 在同等土地上可保留更多多样化类型的植株 E) 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的优系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 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两系杂交稻:一种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 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 超级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是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和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产量提高50%。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2000年育成产量比当时最高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但他们的计划至今未实现。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年)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亩产800公斤。 三系杂交水稻 三系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和推广的一个巨大成就,所谓三系是:(1)雄性不育系。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的发育退化或败育,不能自花授粉结实。(2)保持系。雌雄蕊发育正常,将其花粉授予雄性不育系的雌蕊,不仅可结成对种子,而且播种后仍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3)恢复系。其花粉授予不育系的雌蕊,所产生的种子播种后,长成的植株又恢复了可育性。

实验十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实验十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初步掌握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 雄性不育是指雌雄同株作物中,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雄性不育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①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简称质不育型,表现为细胞质遗传。②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简称核不育型,表现为细胞核遗传。③核-质互作不育型,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无论植物的不育性是那种类型,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组织中表现出来。雄性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一般出现在造孢细胞至花粉母细胞增殖期、减数分裂期、单抱花粉期(或单抱晚期)、双核和三核花粉期。其中出现在单孢花粉期较为普遍。雄蕊败育大概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花药退化型一般表现为花冠较小,雄蕊的花药退化成线状或花瓣状,颜色浅而无花粉。 (二)花粉不育型这一类花冠、花药接近正常,往往呈现亮药现象或褐药现象,药中无花粉或有少量无效花粉、镜检时,有时会发现少量干瘪、畸形以及特大花粉粒等,大多数是无生活力的花药。 (三)花药不开裂型这类不育型虽然能形成正常花粉,但由于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花粉往往由于过熟而死亡。 (四)长柱型功能不育这一类型花柱特长,往往花蕾期柱头外露,虽然能够形成正常花粉但散落不到柱头上去。 (五)嵌合型不育在同一植株上有的花序或花是可育的,而有的花序或花则是不育的,在一朵花中有可育花药,也有不育花药。 作物雄性不育系则是具有雄性不育现象,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作物品系。 我们都知道,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在很多植物由于单花结籽量少,获得杂交种子很难,从而是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生产上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简化制种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种率,扩大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因此,雄性不育在杂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主要是利

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应用

研究简报2010年增刊 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应用 邵思全李琰聪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78000) 摘要:玉米C型雄性不育的应用是提高种子纯度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多年大量的田间试验,先后鉴定(调查)了T、C、S群(型)不育胞质的育性表现,结果选定C型不育胞质的Cb37为基础材料,对很多自交系进行不育系的转育和恢复系的筛选工作,先后育成3个组合,完全实现了C型不育化三系配套技术生产杂交种子,不需要掺合常规杂交种,直接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经多年多点推广种植表明,不仅种子纯度质量高,而且恢复散粉株率在96%以上。转育成功的不育系CB107、CV8112、CM丹1511不育株率稳定在99.6%~99.8%。 关键词: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研究;应用 玉米是禾谷类作物中大规模应用雄性不育的作物之一,特别是大面积杂交制种,要做到母本去雄及时和彻底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上,由于去雄失误造成损失的实例屡见不鲜,杂交种种子质量不稳定是当前玉米种子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雄性不育系作为母本配制杂交种,不但能减少制种劳动强度,降低种子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自交,提高杂交种子的纯度质量,促进玉米大面积增产。 国外实践证明,T群、C群和S群玉米雄性不育胞质曾经大量用于生产,2006年,美国C群和S群不育胞质的杂交种应用,已超过玉米种植总面积的40%;前苏联地区已普及不育胞质玉米杂交种;我国C群和S群玉米雄性不育胞质的杂交种,2009年应用面积仅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3%左右。这些不育系的应用存在的问题:首先,有的不育系类型中,如T型不育系严重感染小斑病,典型例子是1970年美国由于大面积种植T型胞质的杂交种导致玉米小斑病暴发流行,损失约30亿美元;其次,不育性的遗传较复杂,育性和恢复性不易稳定,如1986年四川省种植1.33万h m2C 型玉米杂交种C73(C77A×自330)单交曾出现恢复性散粉能力较差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对于上述问题,当时由于存在认识上、技术上、管理上的种种原因,使我国玉米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受到严重挫折,国家“八·五”攻关期间研究课题被取消,拉大了我国与国际的差距。 尽管如此,由于玉米雄性不育特性的利用在杂交种制种上的明显优越性,国内外玉米育种家仍坚持探索,旨在让这种特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986年以来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南山区开展玉米不育特性的研究应用,先后鉴定了T、C、S型不育胞质在本区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并对很多自交系进行不育系的转育和恢复系的筛选工作,目前已有3个组合实现三系配套使用。因此,利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以提高杂交种质量,仍不失为当前一项十分切实而有效的措施。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中,C型细胞质不育特性属较为稳定的类型之一,因此,结合杂交玉米育种工作,先后对自交系B107、V8112、M206和M 丹1511等进行C型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利用转育成功的不育系选育三系配套杂交种的研究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用外引C型不育系材料(Cb37)为母本与本所正在育种上重点使用的11个自交系杂交,观察它们测交一代的育性表现,对其中不具备恢复性能的B107、V8112、M206和M丹1511等优良系继续采用回交方法进行核转换,以转育同型不育系。在回交转育过程中,对纯度不足的自交系单株成对测验法筛选留种。所用的C型不育系,使用前曾经过2年3代育性鉴定,其雄性不育特性十分稳定,B107是从掖107的杂株自交选育而成的,M206是从MO17Ht1中分离选育而成的,V8112和M丹1511是从省内引入的自交系。 1.2方法恢复系是从不育系转育后第3代开始测配筛选,每代用20~30个材料,3年5代共测配107份材料,其中,高代系34个,中低代材料73个。选育的重点放在有苗头组合上。对共测材料中某些纯合度较差,但配合力和恢复力较好的系采用“单株花粉两分法”测交选育。 育性的鉴定(包括不育系的雄花不育性和杂交种 基金项目:云南省玉米育种推广协作攻关项目;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 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67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泽福1) 夏加发2) 唐光勇2)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省部共建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23003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摘要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机制 Types and G enetic Mechanisms of P lant M ale Sterility Li Z efu et al (K ey Lab of Rice G enetics and Heredity,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s Hefei230031) Abs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types of plant male sterility was concluded;Classic genetic researches and m olecular mechanisms of cyto2 plasm ic male sterility(C MS),classic genetic researches and m olecular-marked sterile genes of genetic male sterility(G MS)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 Plant male sterility,Classification,G enetic mechanism 植物雄性不育是一种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遗传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中。早在1763年K olreuter就观察到雄性不育现象,一个世纪后,C oleman(1876)首先引入“植物雄性不育”概念。据K aul(1988)报道,已经在43科、162属、320个种的617个品种或种间杂种中发现雄性不育[1]。植物雄性不育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许多作物育种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并在生产上取得了很大地成功,如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46%~55%,其产量比常规品种增产20%~30%[2]。植物雄性不育性状的分类和遗传机制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在这方面已取得许多研究进展,尤其是在不育性遗传上,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并且用于指导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改良。基于此,笔者对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1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1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概述 导致雄性不育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分类上也因标准不同出现不同的分类系统。Sears(1947)根据雄性不育材料基因型的差异,将雄性不育划为3类,即细胞质不育型、细胞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即“三型学说”;Edwarson(1956)将“三型学说”修改为“二型学说”,即核不育型和核质互作不育型两类;G abelman(1956)根据花粉、雄蕊的形态将雄性不育划分为花粉型、雄蕊型和功能型3类;Heslop-Harrison(1971)按世代交替把雄性不育划分为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2种类型。这说明只要分 作者简介:李泽福(1965-),男,安徽霍邱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2000210226类的依据和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即使在同一作物内,也会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不同分类系统。如水稻雄性不育就有4种分类方法[3],分别是按恢保关系、不育细胞质来源、花粉败育形态和遗传特点来划分的。 K aul[1]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植物雄性不育归纳为非遗传型和可遗传型2大类。非遗传的类型根据不育性诱发原因被分为化学诱导、生理诱导和生态诱导3个类型;可遗传型又分为表现型雄性不育和基因型雄性不育2类。前者是以不育性表现为基础的,后者是以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为基础的。表现型雄性不育又根据导致雄性不育的表现型异常的不同划分为孢子发生型、结构型和功能型3类;基因型雄性不育又分为核不育型、胞质不育型和核质互作型。随着与细胞质不育基因特异作用的核基因的发现,已经证实,细胞质雄性不育仅仅是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一个短暂的过程,不能被认为一种雄性不育类型,因此,从不育性的基因型组成角度上划分,植物雄性不育有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2种类型。 1.2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细胞质不育基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与核雄性不育对应,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 ytoplasm ic m ale sterility,C M S)。根据水稻、玉米、小麦和油料等作物C M S分类研究情况,C M S可进一步做以下分类。 1.2.1 按不育胞质来源分类。核置换法是C MS选育的重要方法,大多数的C MS都是通过该方法选育成的,因此,按细胞质来源不同进行分类具有简单明了、易于应用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水稻C MS可分为种间核置换,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核置换,栽培稻和野生稻之间的核置换,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的核置换,粳稻和籼稻亚种间的核置换及进化程度不同或地理上远距离的籼籼间或粳粳间的核置换等6种类型[4]。傅寿仲[5]按细胞质来源的不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6):742-746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雄性不育细胞学观察综述

农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题目: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学机理 专业班级:农学1002班 学号: 2010014010220 学生姓名:倪志玲 指导教师:祝丽英 职称:副教授 二O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学机理 摘要:随着生产和科研的需求,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学机理及其利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败育的细胞学特征、败育机理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玉米雄性不育细胞学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败育;小孢子 Cytological Mechanism of Male Ster ility in Maize Abstracts: With the need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the study of cytological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and its use has become a hot at home and abroa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latest progress on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of male sterility in maize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iz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bortion cytologic features,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abor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recapitulated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this research fields. Key words:Maize; male sterility; abortion; small spores 1.前言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正常可育花粉的一种生物学现象。雄性不育系是保证杂交种纯度、降低种子生产成本的最佳材料。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是作物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不仅节省了人工去雄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同时, 由于雄性不育使玉米生长发育节省了大量的养分消耗,雌穗发育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1]。玉米是最早应用雄性不育性的作物之一,但大部分玉米不育系并不是全部不育,因此生产的杂交种中会混有大量自交系种子,严重影响种子质量。随着生产和科研的需求,寻找和创造育性稳定、败育彻底的新材料仍是育种专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雄性不育的分类 雄性不育可由环境因素诱导形成,如高温、干旱、盐碱害、低温冻害等,但是这些不育不能遗传给后代。可遗传的雄性不育按照遗传特点的不同,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genome male sterility,GMS)和胞质雄性不育(cytopiastic male sterility,CMS)。

第11章 细胞质遗传 习题

第11章细胞质遗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 传规律叫做,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2.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 型一样的现象。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 3.植物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 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4.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5.质-核不育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6.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的现象称为孢子体不育。 7.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8.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如:蚯蚓、草履虫等低等动物。 二、是非题: 1.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2.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3.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 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4.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5.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三、选择题: 1.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 色,其后代表现为(4) (1)绿色;(2)白色;(3)花斑;(4)绿色,白色,花斑。 2.现代遗传学认为, 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中含有自己的(4)。 (1)蛋白质(2)叶绿体(3)糖类物质(4):遗传物质 3.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4) (1)S(Rr) (2)N(rr)(3)S(rr) (4)N(RR) 4.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 (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 5.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 (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 6.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 (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 7.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 (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 8.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 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3) S(rr) N(rr) S(rr) S(rr) (1)S(Rr) (2)N(RR) (3)S(RR) (4)N(Rr)

育种题

1.图示说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繁殖及制种程序 答:用三系配制杂交种时,一般需设2个隔离区,一个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另一个配制杂交种并繁殖恢复系。繁殖出的不育系种子,除大部分供下年制种区的母本用外,还保留一小部分供下年再繁殖用。繁殖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子,下年分别供繁殖和制种用。 5.如何保持抗病虫品种抗性的稳定性: 答:从育种角度看由于品种或寄主群体中抗性基因使用不当,加速了病原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的组成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保持品种的抗性稳定、持久。目前提出的解决办法有:①抗源轮换;②抗源聚集;③抗源合理布局;④应用多系品种或混合品种; 综合应用题 请设计一个选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育种程序从选育亲本开始到品种比较试验为止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的选择 从原始材料圃中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作为亲本 种植于亲本圃。 2·选种圃按组合混合种点播稀植肥力宜高。从F2开始当选单株种成行小珠作物每10-20行 中株作物每5 10行种一行对照。3·鉴定圃 条播 种植密度接近大田生产 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及性状的进一步凭定。4·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数目较大 重复4 5次。在较大面积上对品种的产量·品质等进行更精确和详细的考察 5、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指标 选育标准 1 遗传性稳定 在大群体下 性状整齐一致 2 育性转换特性明显 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率或小花不育率99.5%以上 连续数天能满足制种要求 可育期间群体可育株率100% 自交结实率30%以上 3 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开花时间与正常品种基本同步 张颖角度大 柱头大 外露率高 生活力强 4 一般配合力高 5 主要经济性状优良 6 抗性好。能抗一种以上的病害。 6、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原理 核不育系的选育和杂种品种的选配。方法 1 杂交选育2 系统选育3 诱变选育4 组织培养 7、优良“三系”法制种和“二系”法制种的异同点和优缺点

[VIP专享]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雄性不育性: ( male sterility ) 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发育正常,可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第一节雄性不育的遗传 质核互作不育 核不育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受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称为胞质不育(CMS)。 细胞质不育基因S,可育基因N 核内不育基因rr,可育基因RR 由上可知,质核雄性不育性是核和胞质基因两个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三系”配套可保持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子、在生产上利用。 三系: 雄性不育系S(rr) 雄性不育保持系N(rr) 雄性不育恢复系N(RR)和S(RR) 雄性不育系S(rr) 由于体内生理机制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粒空瘪缺乏生育力。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 雄性不育保持系N(rr) 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做保持系。 不育系是和保持系同时产生的,或是由保持系转育而得来的。每一个不育系都有其特定的同型保持系,利用其花粉进行繁殖。它两互为相似体,除在雄性的育性上不同外,其它的特性、特征几乎完全一样。 雄性不育恢复系N(RR)和S(RR)

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其后代的不育特性消失了,具有正常散粉生育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恢复了不育系的雄性繁育能力,因此叫恢复系。 (二)多种质核基因对应的遗传 玉米:T、S、C 每种不育类型都需要某一特定的恢复基因来恢复,恢复基因有专效性和对应性。 (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的遗传 1、孢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的表现由母体植株(孢子体)的基因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当母体植株是S(rr)时,花粉全部败育。 2、配子体不育 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在配子体阶段,花粉育性受配子体的基因控制。 特点:杂种一代的不育和可育花粉各占一半,不影响结实,子一代的结实率正常。 (四)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 主基因不育:一对和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多基因不育: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一)隐性核雄性不育的遗传 不育基因(msms) 可育基因(MsMs) ms ms × Ms Ms ↓ F1 Ms ms 雄性可育 ↓ F2 Ms Ms Ms ms ms m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