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人工心脏器搏器能按一定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脏,使之起搏,以维持生理循环功能。此技术是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治疗方法的护理专业性强,尤其是患者对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因此,对患者进行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10例患者安置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年龄在45~70岁。其中,3例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病窦;5例患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应用的起搏器均为国外进口,10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

2 术前准备

2.1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写同意手术书。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备齐急救药物。

2.3 给患者备皮,术前四小时禁水、禁食;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

2.4 术前常规做好碘过敏试验并记录。

2.5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连同病历、砂袋等推至导管室。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心脏监护病房,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血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麻醉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遇到心脏起搏器问题:①病人已带有起搏器;②手术病人急需安装起搏器; ③带临时起搏器病人需要更换永久性起搏器;④急救复苏需临时胸外起搏。 【起搏器基本知识】 一。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床上起搏器主要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两大类,各有其适应症: ㈠临时起搏的适应症:主要用作治疗性起搏,包括: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失常,伴严重心动过缓合并晕厥;②急性心肌梗塞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严重心动过缓伴晕厥;③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④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致严重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⑤外伤或手术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⑥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⑦为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作准备。 ㈡永久性起搏的适应症:①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阿-斯综合症;②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严重心动过缓;③三束支传导阻滞;④双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⑤病窦综合症伴长间歇(3秒),或伴晕厥、意识障碍、心力衰竭;⑥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⑦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⑧其它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等。 二。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围术期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起搏器的起搏阈值,而阈值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起搏效果。起搏阈值升高,可致起搏失效;而降低则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当R波落在T波(R-on-T )时可致心室纤颤。影响起搏器阈值的常见因素有: ㈠升高起搏阈值的因素:①硫喷妥钠;②琥珀胆碱;③血钾升高至4.0~7.1 mmol/ L ;④剩余碱≤ -15 或≥ +15 ;⑤睡眠;⑥钾-胰岛素-糖输注。 ㈡降低起搏阈值的因素:①运动;②交感胺;③缺氧;④缺血;⑤心肌梗塞;⑥肾上腺素;⑦麻黄碱; ⑧皮质激素。 ㈢不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①普鲁卡因胺;②阿托品;③吗啡;④洋地黄;⑤钙剂;⑥利多卡因。【麻醉前准备】 一。对带起搏器的病人,麻醉前应了解:①病人心脏病的诊断和现状;②带起搏器前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律情况;③起搏器的种类和性能;④手术中需准备的急救特殊药物;⑤麻醉手术对起搏器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带起搏器病人术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㈠洋地黄:许多带起搏器的病人已用洋地黄治疗,如果心功能尚可者,术前以停用洋地黄为妥;如果心功能不良,则可继续洋地黄治疗。 ㈡心得安等b - 肾上腺素能阻断药:是否适用,目前尚未统一。有人主张术前24小时停用心得安;有人认为麻醉手术中存在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继续应用心得安可能产生一定的有利作用。 ㈢颠茄类药:有人认为阿托品引起自发心率增快,可能与起搏器频率产生竞争而导致心律失常。但作为麻醉前用药仍有使用的必要,为避免心率增快,可用东莨菪碱。 ㈣对需要带临时起搏器的病人,静脉起搏导线最好在两天前插入,以期使导线与皮下等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粘连,从而使导线不易从心室壁脱落。此外,在搬运病人,或安置麻醉和手术体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对导线有任何牵拉动作。 ㈤带永久性起搏器者,在安装后两周至三个月期间,起搏阈值尚未稳定,因此最好在阈值稳定以后再手术。 ㈥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循环功能等情况而定,以不使呼吸、循环抑制为准,可用安定和东莨菪碱。 【麻醉选择】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三、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一、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患者的原发病和疾病发作时的表现及起止方式、持续时间。 2.症状评估有无心悸、头晕、疲乏、晕厥等,注意患者心律、心率、神志的变化。 3.心理反应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易出现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4.辅助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二、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限制体位有关。 2.潜在并发症电极脱位。 3.知识缺乏缺乏起搏器相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解除思

想顾虑。必要时术前应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 3.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常规为上胸部,包括颈部及腋下。 4.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5.术前停用抗凝剂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3天,避免右侧卧位,术侧肢体不能外展及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避免电极脱位。 2.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等,做好记录。 3.术后伤口局部以1kg沙袋加压6~8 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5.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四、健康指导 1.避免剧烈运动,术侧肢体应避免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2.告知患者随身携带起搏器卡,避免到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3.术后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当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 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4.应细心保护埋置起搏器处的皮肤,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流程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 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 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 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 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品。 【治疗操作】 1.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 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 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窒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 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 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 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 5mV。心房起搏阀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 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 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发表时间:2018-07-30T13:30:28.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魏俊 [导读] 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解放军四五一医院干部二区) 摘要:目的对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植入术;人工心脏;临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的方法 适应证如下: 1.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无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 方法 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血功能。起搏系统主要有单心腔(仅起搏心房或心室)和双心腔(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两种起搏方式,前者简单经济,后者更具生理性。 1. 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室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5mV。心房起搏阈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5.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4)心电图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 2.术中遇到头静脉畸形,可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 3.注意防治下述并发症。 (1)血肿。术中应充分止血,以免发生血肿。对服用抗凝药者(如华法林),术前须停用3~4d,改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术后重新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在INR达到治疗目标值以前,应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气胸、血胸或血气胸,严重者可穿刺引流。 (3)电极导线移位,应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线位置。 (4)切口及起搏系统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清创处理。清创无效时,可考虑拔出电极导线。参考文献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目的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设立宣传栏、开展讲座、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个别讲解等方式。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对心脏起搏器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掌握了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结论健康指导适应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认真做好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指导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关键。 标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健康指导;体会 每年全球约有60万人接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的广泛运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对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今国内外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房衰竭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人工心脏起搏能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其中做好健康指导对于出院后工作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1],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擬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认为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1健康指导的对象 健康指导的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使他们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有所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 2健康指导的形式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2举办学习班定期举办学习班,由专业人员授课,讲解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生活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 2.3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义务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难问题,并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也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和感受。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埋藏在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规律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电极作用于心脏,代替正常心脏起搏激动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频率有效收缩的治疗仪器。它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人工心脏起搏适应症 1. 临时起搏的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暂时或急需起搏的患者。治疗性起搏如:急性心机缺血,急性心机炎时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部分是一过性和可逆的可安装临时起搏器渡过危险。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性和保护性起搏如: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介入性导管治疗时可给予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心动过缓或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需要行大的外科手术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局部感染。 2 .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适应症a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即由于心动过缓而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头晕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引起的症状。B窦性停搏大于4s。c 窦房结功能失调,心室率小于40/min。d 需用药物来维持和抑制心室率者。 心机梗塞的适应症急性心机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多数在15天内恢复,若观察3周仍有阻滞且不能停掉临时起搏者,可改用永久性起搏器。 快速心律失常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电极刺激所至,故应备好急救措施。 2 心肌穿孔多发生于术后4—5天,心肌穿孔时,除起搏失效外,原症状复发,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及腹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肌肉抽搐等,术后需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心内膜电极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病人过早活动有关,术后几天若有起搏不良,应首先考虑电极移位。 4 感染感染也是埋植式心脏起搏器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植入术后及术后数年,感染部位可在切口,皮下囊袋,心内膜。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如;a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B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C 每天观察伤口,保证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等。 术前准备 1术前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术前一日晚如患者难以入眠,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 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凝等化验检查项目。 3 胸部X线后前位及侧位摄片不仅为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各腔大小,而且也为日后随访做对照,协助患者尽快完成。 4 训练病人能在卧位情况下解大小便,熟练掌握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 作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20T17:14:34.75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黄蓉[导读] 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黄蓉(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压监测,床边心电图每天1次,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有起搏信号,如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分析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3.2.3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1天~3天,限制躯干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2.4术后伤口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1周内每日用75%乙醇棉球消毒,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痛等现象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和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等,每日测体温4次。 4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1出血与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出血和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和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止血,换药时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4.2电极脱位:这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体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指导病人选择正确体位,可预防电极脱位,患者最适宜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4.3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随之下降。 4.4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 4.5静脉栓塞:据报道约有30%~45%患者静脉造影有异常,但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5康复护理 术后5天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做好记录,告知病人在安静时测量,每日早、晚各1次;告知病人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告知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两个月内术侧肩关节活动都要适度,以免起搏器电极脱位;告知病人应远离强磁场、高压线等场所,不能做各种电疗,不能坐电车,不宜与一些电子仪器直接接触,如电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椅等,不宜频繁靠近家用电器,以防外界电源的干扰而导致起搏不稳定;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记录卡,以便出现意外时急救;嘱病人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术后半年内应右侧卧位,禁止俯卧位;嘱病人戒烟、戒酒;嘱病人术后15天复查1次,以后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1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强调其病情仍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避免病人误会安装起搏器就能解决所有心脏病问题,而停止原心脏疾病的治疗用药。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6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起搏器技术的突飞猛进,患者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制订全面、有效、严谨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期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②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缺陷:与双下肢无力及术后被迫卧位做上肢制动有关。护理措施: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协助喂食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排出量减低头部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起床行动易缓,防止跌倒。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被迫平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潜在并发症: ①尿路感染:与术后躯体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永久起搏器知情同意书

莘县人民医院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知情同意书 性别:年龄:科室: 姓名: 住院号: 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按一定频率有效地收缩的一种植入式电子装置,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建议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但在手上过程中 和/或手术后,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请患者或/ 及家属仔细阅读并签字同意: 1、出血:穿刺伤口局部血肿,皮下囊袋出血、血肿,血管破裂大岀血,消化道出血,脑 出血,心脏破裂岀血,心包填塞等; 2、过敏性反应:术中所用药物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溶血反应等; 3、栓塞:全身各脏器(心、脑、肾、肺、四肢等)血管的栓塞,造成各脏器的坏死及功 能障碍; 4、导管或电极打结、断入体内、动脉夹层,移动电极损伤健索或心房、心室壁等; 5、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心脏骤停等; 6、气胸和/或血胸等; 7、切口、囊袋感染:可出现在住院期间,也可出现在住院后,患者应保护好伤口及囊袋; 8、电极脱位; 9、术中由于患者本身心肌的病变,普通的电极无法完成手术,需要使用螺旋电极,螺旋 电极也无法完成手术的,只能放弃手术; 10、各种严重并发症中,个别患者可能需立即行开胸心脏手术,出现抢救无效死亡或虽 抢救有效但致终生残废或植物人等; 11、术后起搏器的保险年限以各公司的保修卡为准,术后满3个月来我院第一次随访, 以后根据具体病情定期随访(一般一年随访一次),有特殊不适时随时就诊; 12、患者术后应避免过度抬高及/或过度活动值入起搏器侧的上肢,远离强磁场; 13、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脑栓塞)的可能性比较大; 14、其他可能岀现的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意外; 15、部分耗材需自费。

心脏起搏器适应症

哪些人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植入型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是“症状型心动过缓”。所谓症状型心动过缓是指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重要器官及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特别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晕厥发作,近似晕厥,黑蒙等,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疲乏,体力活动耐量下降及频发室性早搏。以下情况是心脏起搏器的适应征: 1、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一过性晕厥发作和/或近似晕厥发作,黑朦,头晕,活动耐量下降以及心功能不全。 2、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严重的心动过缓及由于心动过缓而引起的明显症状及活动能力受限者。 3、症状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4、永久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伴晕厥,近似晕厥,头晕,重度疲乏无力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这些症状被明确证明与心动过缓有关。 6、由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又不能停用药物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7、虽无症状但心率小于40次/分或心搏间歇大于秒者。 8、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终止时有大于秒的心室停搏者。 9、双束支阻滞伴有间歇性完全性阻滞或晕厥发作者。 , 10、双束支及三分支阻滞伴有Ⅱ度Ⅱ型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者。 11、急性心肌梗塞后出现持续的不可恢复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者。 12、心内手术及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经临时起搏持续3-4周的无恢复迹象者。 13、原位心脏移植后,供心出现明显窦房结功能低下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14、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的心脏抑制型反应具有临床症状起搏有效。但对血管抑制型引 起的症状起搏治疗无效。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26例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思考,总结介绍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各种护理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术后出院的指导。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观察临床医学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1]。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所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2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8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黑朦等症状。其中3例有阿斯综合征发作,6例有晕厥病史。26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密切观察、正确处理和治疗后,1例出现急性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恢复良好。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黑朦等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晕厥,因此存在着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应耐心对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认真讲解有关起搏器的知识,安装起搏器的目的和作用,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和需要配合的内容,以消病人的思想顾虑,稳定病人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护3~5d,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和伤口情况。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肢体制动,禁止用力、外展和上举。禁止术侧卧位,2~3d后可指导病人做主动的肢体活动4~5次/d,以促进术侧肢体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3d后可下床逐渐活动,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 后护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 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 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 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 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 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 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

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 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 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线可固定,不过仍需注意手臂的活动幅度、力度以及承重力量,俯卧撑等靠近埋入位置的运动也要避免。 2.起搏器局部的保护 早期您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临时性心脏起搏是一种非永久性心脏起搏方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通常使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起搏器放置在体外,起搏电极放置时间常规为7天,最长不超过4周。 二、适应证 1、可逆性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高钾血症、药物中毒等)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频率缓慢的心室逸搏、有症状的二度AVB或三度AVB。 2、反复出现阿-斯综合征,有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但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安置永久起搏器的过渡治疗。 3、已置入的永久起搏器失灵、电池耗竭等原因需要更换永久起搏器,又存在起搏器依赖的患者。 4、心脏手术后留置临时起搏导线,可处理手术所致房室传导阻滞,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5、具有心律失常潜在危险的患者,在施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时作为保护性措施。 三、临时起搏器常见安置位置和途径 心外膜临时起搏法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 四、临时起搏器常见设置参数和心电图特点 1 起搏频率(次/分) 2 输出电流(MA) 3 感知电压(MV) 单腔心室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表现为心室起搏信号后紧随一宽大畸形QRS波。 五、接诊置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前的准备工作: 使用前准备好导线、电池;打开电源开关,起搏和感知指示灯亮、无低电量指示灯闪烁;遵医嘱预调起搏频率、电压和电流并连接导线。 六、术后护理: (一)置入起搏器患者返回病房时,交接班的重点内容: 起搏器设置参数和起搏效果,置入途径、穿刺部位情况及其他特殊问题。 (二)术后护理要点: 1、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2、起搏器应固定在合适位置,起搏导线及起搏器要连接紧,防止脱开发生意外。 3、经常观察临时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如:电池电量是否不足,起搏、感知功能是否良好等。注1:电池电量的判断: 使用中观察低电压(LOW BATT)是否报警,如红灯闪烁说明电量不足,需更换电池。 注2:起搏功能正常的判断: 1)起搏器有起搏信号。 2) ECG显示有起搏信号,并与起搏器所示起搏信号相一致。 注3:常见起搏器工作指标异常包括: 1)起搏器电池信号灯报警。 2)心电图或监测显示患者心率低于设定的频率。 3)有起搏信号不起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