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通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流体通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流体通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流体通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流体通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基础知识

对于单颗粒而言可分为两种情况:

球形颗粒:主要参数为颗粒直径p d ,V 、S 、比表面a 都可以用其表示。由于球形颗粒对称性很强,因而处理一般问题时相对简单不少。

非球形颗粒:处理这种问题主要是向球形靠拢。类似于物化中的γ提出了球形度φ的概念。主要参数为当量直径

ev d 和φ。前者为与非球形颗粒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直径。这样一来,V 、S 、a 、ea d 、es d 也都可以用这两个量表示了。

对于颗粒群来讲,感觉有两个新的知识点:粒度分布与平均直径。前者有3种表示方法:直接列表或者是采取与随机数学中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相类似的粒度分布和粒度密度函数。平均直径:pm i pi d =1/(x /d )∑在处理流化床的临界流化速度等问题中都要用到。

流体对颗粒的影响(曳力的计算及沉降的相关问题)

对光滑球体来说,

2/(/2)D p D F A C u ρ= 其中,p A 为流动方向上的颗粒投影面积。D C 为曳力系数。ρ为流体密度。

u 为流体与颗粒的相对速度。(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在固体流态化方面,对相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感觉非常重要)

用因此分析法可得:(Re )D p C f =

对层流区(

Re p <2)来说,24/Re D p C = 从而可解出:

D F =3μπdpu ,即:,D F u μ∝ 对过渡区(2Re 1000p <<)来讲:0.6

1.40.615.8/Re ,D p D C F u μ?∝=

对湍流区:D C =0.44,2D F u ∝

对湍流区边界层:0.1D C =

以上四个方面,层流区、过渡区的公式比较重要,处理的相关问题也以这两种为主。

求出颗粒在有相对速度的流体中所受的曳力后,就可以解决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问题了。以重力沉降为例:

层流区:24/Re D p C =

2()/18t p p u d g ρρμ=- 这一公式又称斯托克斯公式,应用很广,在后面的传热、蒸发等章节都有出现。 过渡区:0.6

18.5/Re D p C =

t u =这一公式又称Allen 公式,应用也很广泛。

湍流区:

0.44D C =

t u =又称牛顿公式,在本课程中应用不广

处理重力沉降的一般情况是从t u 求p d 或是从p d 求t u 。可用试差法或无因次判据法。前者试的是区域,即是过渡区还是层流区。后者中:

3

2()/p p d g ρρρμ-K=

K<36时为层流,53.310K ≥?时为湍流,中间为过渡区

离心沉降只需将上述公式中的所有g 换为2rw 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颗粒对流体的影响:

主要涉及流体压降

f p ?的计算。 而f p ?与空隙率ε有关

ε=(床层总体积—颗粒总体积)/床层总体积

在计算f p ?时,由于实际情况十分复杂,因此采用了模型化的方法,将床层考虑为长度为Le 一组平行管,使得:

细管表面积=全部表面积,

细管全部流动空间=ε· 总体积

其当量直径:4(1)eB d a εε=

-

这样一来就可结合一、二章内容计算

f p ?

主要有两个重要公式:

(1)Kozeny 公式: Re 2B <, 5.0Re B λ=

解得:22

3(1)5.0f

p a u L εμε?-=

(2)Ergun 公式:

4.176Re ev B d a λφ'==

+0.29, 解得:

22323(1)1150 1.75()f ev ev p u u L d d εμερεφεφ?--=+ Re 10p <时可忽略右式第一项

Re 10

p >00时可忽略右式第二项 固体流态化

我觉得这一块内容关键是对操作原理的掌握/ 基本阶段有3个:

1.固定床:气体流速较低,颗粒不动。

f p u ?∝ 2.流化床:空床流速u 满足:

/t u u ε=,f p ?不变 3.气力输送:t u u =

此时ε达到最大值1,颗粒随流体流出。

本节主要问题是最小流化速度mf u 和带出速度t u

Re 10p <时,232()150(1)mf ev s mf mf d g u φερρεμ-=?-

232()1(1)111650mf ev s mf mf d g u φερρεμ-==-取,

Re 1000p >

时,

mf

u =

31/14mf mf u φε==取,带出速度的计算可参考上文中终端速度部分。

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 规律 工程流体力学以流体为对象,主要研究流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应用到有关实际工程中去。涉及流体的工程技术很多,如水力电力,船舶航运,流体输送,粮食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等,这些部门不仅流体种类各异,而且外界条件也有差异。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属于流体输送,它是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通过空气的流动将粉尘或粒状物料输送到指定地点。由于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是借助空气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掌握必要的工程流体力学基本知识,是我们研究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原理和设计、计算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的理论基础。 本章中心内容是工程流体力学基本知识,主要是空气的基本特性及运动时的基本规律。 1.1 空气的基本特性及流动的基本概念 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由液体分子和气体分

子组成,分子之间有一定距离。而我们在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中所接触到的流体(主要是空气)可视为连续体,即所谓连续性的假设。这意味着流体在宏观上质点是连续的,其次还意味着质点的运动过程也是连续的。研究证明,按连续质点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与试验结果是很符合的。因此在工程应用上,用连续函数来进行流体及运动的研究,并使问题大为简化。 1.1.1 空气的基本特性 1.密度和重度 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空气质量称为空气密度,用符号ρ表示。其表达式为: (1-1) 式中:ρ——空气的密度(kg/m3); m——空气的质量(kg); V——空气的体积(m3)。

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空气重量称为空气重度, 用符号表示。其表达式为: (1-2) 式中:——空气的重度(N/m3); ——空气的重量(N); ——空气的体积(m3)。 对于液体而言,重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而对于气体而言,气体的重度取决于温度和压强的改变。 由公式(1-2)两边除以 ,可以得出空气的密度与重度存在如下关系; (1-3) 式中:——当地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1(m/s2)。 2.温度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典型例题

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典型例题 例1:过滤机的最大生产能力 用一板框压滤机对悬浮液进行恒压过滤,过滤20分钟得滤液 20m 3 ,过滤饼不洗涤,拆装时间为15分钟,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略。试求: (1) 该机的生产能力,以 m 3 (滤液)/h 表示 (2)如果该机的过滤压力增加 20℅,该机的最大生产能力为多少 m 3 (滤液)/h ? 解:(1)h m V Q D /3.346015 2020 3=?+=+= θθ (2)根据恒压过滤方程V 2=KA 2θ 2020 202 2 2 ===θV KA 为了得到最大生产能力,则应 min 15==D f θθ 在原压力下对应的滤液量为 300152022 =?==f opt KA V θ 33.17m V opt = ΔP ’=1.2ΔP V ∝ΔP 1/2 395.183.172.1m V opt =?= h m V Q D f opt /9.376015 1595 .183max =?+= += θθ 例2:滤饼的洗涤问题 采用板框压过滤机进行恒压过滤,操作1小时后,得滤液 15m 3 ,然后用2m 3 的清水在相同的压力下对滤饼进行横穿洗涤。假设清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粘度相同。滤布阻力可略,试求: (1) 洗涤时间 (2) 若不进行洗涤,继续恒压过滤1小时,可另得滤液多少 m 3 ? 解:V 2=KA 2θ KA 2=152 采用横穿洗涤法,则有: E w d dV d dV ??? ??=??? ??θθ41 hr V KA V f w w 07.115 215 4122412 2=??=?= θ 或者 hr J f w 07.114 1152 22=?? ==θδθ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讲稿 二0一四年二月

1.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层流、湍流的流态及其转化特征; 2.测定临街雷诺准数,掌握圆管流动形态的判别准则; 3.观察紊流(或湍流)产生过程,理解紊流产生机理。 二、实验原理 1. 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这种从层流到紊流的运动状态,反应了液流内部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过程。 2.当初始状态流速较大时,从紊流到层流的过渡流速为下临界流速,对应的雷诺准数为下临界雷诺数,反之为上临界流速和上临界雷诺数。 μ ρu d = Re (1) 式中 d ——导管直径,m ; ρ——流体密度,kg ·m 3-; μ——流体粘度,Pa ·s ; u ——流体流速,m ·s 1-; 大量实验测得:当雷诺准数小于某一下临界值时,流体流动型态恒为层流;当雷诺数大于某一上临界值时,流体流型恒为湍流。在上临界值与下临界值之间,则为不稳定的过渡区域。对于圆形导管,下临界雷诺数为2000,上临界雷诺数为10000。一般情况下,上临界雷诺数为4000时,即可形成湍流。 应当指出,层流与湍流之间并非是突然的转变,而是两者之间相隔一个不稳定过渡区域,因此,临界雷诺数测定值和流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受一些不稳定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仪CEA —F01型) 雷诺试验装置主要由稳压溢流水槽、试验导管和转子流量计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自来水不断注入并稳压溢流水槽。稳压溢流水槽的水流经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排入下水道。稳压溢流水槽的溢流水,也直接排入下水道。

流动流体的基本规律

2.2 流动流体的基本规律 2.2.1 流动的基本概念 流体和连续性假设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点是不能保持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其不同点表现在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几乎不可压缩;而气体可以压缩。 当所研究的问题并不涉及到压缩性时,所建立的流动规律,既适合于液体也适合于气体,通常称为流体力学规律;此时通常不明确区分气体和液体而泛称为流体。当计及压缩性时,气体和液体就必须分别处理。 空气是由分子构成,在标准状态下(即在气体温度15℃、一个大气压的海平面上),每一立方毫米的空间里含有2.7×1016个分子。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很小,大约为6×10-6cm。当飞行器在这种空气介质中运动时,由于飞行器的外形尺寸远远大于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故在研究飞行器和大气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即把空气看成是连续的介质。这就是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常说的连续性假设。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越来越小,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越来越大。当飞行器在40km以下高度飞行时,可以认为是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这时空气可看成连续的。在120~150km高度上,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大约与飞行器的外形尺寸在同一个量级范围之内;在200km高度以上,气体分子的自由行程有好几千米。在这种情况下,大气就不能看成是连续介质了。 运动的转换 在空气动力学中,为了简化理论和试验研究,广泛采用运动的转换原理 运动的转换原理,是根据加利略所确定的运动的相对原理而建立的。相对原理,即如果在一个运动的物体系上附加上一个任意的等速直线运动,则此附加的等速直线运动并不破坏原来运动的物体系中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不改变各物体所受的力。 利用运动的转换原理,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设飞机以速度v∞在静止空气中运动(图2.2.1),根据相对原理,可以给该物体系(飞机与周围空气)加上一个与速度v∞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这样得到的运动是,飞机静止不动,无穷远处气流以速度v∞流向飞机。这两种情况下,空气作用在飞机上的力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运动的转换原理。也就是说,空气作用在飞机上的力,并不决定于空气或物体的绝对速度,而决定于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在风洞试验时,为了模拟飞行器在天空中的飞行情况,可以让模型固定不动,让气流吹过,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试验技术。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日期: 2008.10.29 班 级: 化工0602 姓 名:许兵兵 学 号: 200611048 同 组 人 :汤全鑫 阮大江 阳笑天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摘要 ● 测定层流状态下直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光滑管、粗糙管和层流管)。 ● 测定湍流状态不同(ε/d)条件下直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突然扩大管)。 ● 测定湍流状态下管道局部的阻力系数的局部阻力损失。 ● 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形的拟合利用Matlab 完成。 关键词 流体流动阻力 雷诺数 阻力系数 实验数据 Matlab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管摩擦阻力系数的测量的一般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以及突扩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ζ; 3、测定层流管的摩擦阻力 4、验证湍流区内λ、Re 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关系 5、将所得光滑管的Re -λ方程与Blasius 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原理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粘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和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产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流动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研究中,利用因次分析法简化实验,引入无因此数群 雷 诺 数: μρ du = Re 相对粗糙度: d ε 管路长径比: d l 可导出: 2)(Re,2u d d l p ??=?εφρ 这样,可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直管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22u d l p H f ? ?=?=λρ

因此,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速可测定出不同Re 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即可得出一定相对粗糙度的管子的λ—Re 关系。 在湍流区内,λ = f(Re ,ε/ d ),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 在3×103至105的范围内,λ与Re 的关系遵循Blasius 关系式,即: 25 .0Re 3163.0=λ 对于层流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由哈根—泊谡叶公式和范宁公式,对比可得: Re 64=λ 局部阻力: f H =2 2 u ?ξ [J/kg] 三、装置和流程 四、操作步骤 1、启动水泵,打开光滑管路的开关阀及压降的切换阀,关闭其它管路的开关阀和切换阀; 2、排尽体系空气,使流体在管中连续流动。检验空气是否排尽的方法是看当流量为零时候U 形压差计的两液面是否水平; 3、调节倒U 型压差计阀门1、2、3、 4、5的开关,使引压管线内流体连续、液柱等高; 4、打开流量调节阀,由大到小改变10次流量(Re min >4000),记录光滑管压降、孔板压降数据; 5、完成10组数据测量后,验证其中两组数据,确保无误后,关闭该组阀门; 6、测量粗糙管(10组)、突然扩大管(6组)数据时,方法及操作同上; 7、测量层流管压降时,首先连通阀门6、7、8、9、10所在任意一条回流管线,其次打开进入高位水灌的上水阀门11,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16; 8、当高位水灌有溢流时,打开层流管的压降切换阀,对引压管线进行排气操作; 9、打开倒U 型压差计阀门5,使液柱上升到n 型压差计示数为0的位置附近,然后关闭该阀门,检 图1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程图 1. 水箱 2.离心泵 3.孔板流量计 4.管路切换阀 5.测量管路 6.稳流罐 7.流量调节阀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运动特性研究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运动特性研究 倪晋仁1,2,黄湘江1,2 (1.大学环境科学中心;2.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利用固体颗粒运动的动理论,通过改变颗粒浓度可以考察非粘性颗粒在水流中运动的典型微观和宏观运动特性。本文分别对微观的颗粒速度分布函数变化和由此衍生的诸如颗粒平均速度、颗粒脉动速度和单位体积颗粒数垂线分布等宏观变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动理论能够比传统理论获得更详细的微观和宏观信息,也更适合研究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颗粒运动微观和宏观特性在颗粒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临界颗粒浓度值(阈值)在不同的计算和实验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高浓度挟沙水流,微观,宏观,特性,运动学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25101) 作者简介:倪晋仁(1963-),男,山阴人,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及泥沙方面的研究。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河流中的泥沙含量高,可能导致 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和洪水频率增加[1]。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流动和输运特性与 低浓度固液两相流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浓度挟沙水流经常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 性[2],不同于低浓度时的牛顿流体。以往对于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描述多基于宾 汉塑性体模型或拜格诺的膨胀体模型[3,4]。就含有粘性颗粒的高浓度固液两相流 而言,中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屈服应力和宾汉粘性系数的经验表达式,这些表 达式都采用颗粒浓度和反映颗粒大小组分的变量。Chen[5]曾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就含有非粘性颗粒的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而言,以往的研究[6] 多从Bagnold[3]的颗粒离散应力概念出发。Chen[7]的粘塑体模型包含了以上两种 情况。最近,新的流变模型研究又有进展,并用于描述高浓度挟沙水流的复杂特 性,参见Chen[8]和Brufau[9]等。通常描述固液两相流的连续介质理论[10]能够合理 地描述流体和颗粒的宏观运动特性,但不能充分解释颗粒与颗粒的相互作用,更 不能描述颗粒运动的微观特性。采用基于Boltzmann方程的动理论能够很好地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第4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概述 由众多固体堆积而成的静止颗粒层称为固定床。工业生产中流体通过固定床流动的典型例子: 1. 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堆积成的固定床。 2. 悬浮液的过滤----悬浮液中颗粒沉积形成的滤饼可看成固定床. 本章重点考查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基本流动规律和过滤操作规律。 4.2 颗粒床层的特性 颗粒床层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组成,流体在其中的流动与管内流动类似。但颗粒床层内的流道尺寸不同,形状各异,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对其特性的了解应从组成通道的颗粒着手。 4.2.1 单颗粒的特性 () 球形颗粒的几何特性可用单一参数d p全面表示,如:体积: ( 4-1) 面积: (4-2) 球形颗粒比表面积: (4-3) 非球形颗粒:非球形颗粒的几何特征不能用单一参数全面表示,通常以某种等当的球形颗粒近似表示,以使所考查领域内非球形颗粒的特征与球形颗粒等效。此球的直径称d e。当量直径可用不同方式定义。 (1). 体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体积等于实际颗粒的体积V。 (4-4)

(2). 面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表面积πd es2等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S。 (4-5) (3). 比表面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6/d ea等于实际颗粒的比表面积a (4-6) 非球形颗粒的形状系数:对非球形颗粒,只以一个当量直径不能确定其几何特征,因此定义形状系数。 (4-7) 4.2.2 颗粒群特性 由不同大小、形状颗粒组成的颗粒群,各单个颗粒的尺寸不会完全一样。颗粒群的大小分布用筛分分析得出。 筛分分析——用一组具有不同大小筛孔的利用筛孔的机械阻挡,将颗粒群按其粒度范围分为若干子群即对其分布进行测定(为促使颗粒通过筛孔,筛面应作某种运动)。通过筛孔的颗粒量称为筛过量,截留于筛面的颗粒量称为筛余量。称取各筛面上的颗粒筛余量,即得筛分分析基本数据,筛分分析适用于>70μm的颗粒 () 标准筛--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标准筛制,其筛孔为正方形时,其尺寸可直接用边长(mm)表示;也可用筛号或筛目(筛网单位长度上的孔数)表示。相邻筛间尺寸变化通常为或倍。 筛分分析结果--粒度分布常用分布函数表或分布函数曲线、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函数曲线表示. 分布函数--某号筛(筛孔尺寸为d pi)的筛过量(质量)占试样总量的分率(F i)。不同筛号的F i与d pi标绘在图上,成为分布函数曲线。其特性为: (1)对应某一尺寸d pi的F i值表示直径小于d pi的所有颗粒占全部试样的质量分率; (2)在该批试样的颗粒最大直径处,其F i=1。 频率函数--各种粒径相对应颗粒的质量分率f i或某号筛面上筛余量占全部试样的质量分率。将不同筛号的f i与d pi标绘在图上,成为频率函数曲线,其特性为:(1)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率等于该粒度范围内频率函数曲线下的面积;

化工原理实验答案

实验四 1.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无影响。因为Q=αA△t m,不论冷流体和蒸汽是迸流还是逆流流动,由 于蒸汽的温度不变,故△t m不变,而α和A不受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的影响, 所以传热效果不变。 2.蒸汽冷凝过程中,若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 措施? 不冷凝气体的存在相当于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率。冷凝器 必须设置排气口,以排除不冷凝气体。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 凝水? 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 率。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4.实验中,所测定的壁温是靠近蒸汽侧还是冷流体侧温度?为什么?传热系数k 接近于哪种流体的 壁温是靠近蒸汽侧温度。因为蒸汽的给热系数远大于冷流体的给热系 数,而壁温接近于给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所以壁温是靠近蒸汽侧温度。而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5.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基本无影响。因为α∝(ρ2gλ3r/μd0△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 和△t 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ρ2gλ3r/μd0△t)1/4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 对α关联式无影响。

实验五固体流态化实验 1.从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属于何种流化? 2.实际流化时,p为什么会波动? 3.由小到大改变流量与由大到小改变流量测定的流化曲线是否重合,为什么? 4流体分布板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六精馏 1.精馏塔操作中,塔釜压力为什么是一个重要操作参数,塔釜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因为塔釜压力与塔板压力降有关。塔板压力降由气体通过板上孔口或通道时为克服局部阻力和通过板上液层时为克服该液层的静压力而引起,因而塔板压力降与气体流量(即塔内蒸汽量)有很大关系。气体流量过大时,会造成过量液沫夹带以致产生液泛,这时塔板压力降会急剧加大,塔釜压力随之升高,因此本实验中塔釜压力可作为调节塔釜加热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2)塔釜温度、流体的粘度、进料组成、回流量。 2.板式塔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3.操作中增加回流比的方法是什么,能否采用减少塔顶出料量D的方法? 答:(1)减少成品酒精的采出量或增大进料量,以增大回流比;(2)加大蒸气量,增加塔顶冷凝水量,以提高凝液量,增大回流比。 5.本实验中进料状态为冷态进料,当进料量太大时,为什么会出现精馏段干板,甚至出现塔顶既没有回流也没有出料的现象,应如何调节?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节 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流体力学基础第一节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一、流体力学基础第一节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节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 工程流体力学以流体为对象,主要研究流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应用到有关实际工程中去。涉及流体的工程技术很多,如水力电力,船舶航运,流体输送,粮食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等,这些部门不仅流体种类各异,而且外界条件也有差异。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属于流体输送,它是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通过空气的流动将粉尘或粒状物料输送到指定地点。由于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是借助空气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掌握必要的工程流体力学基本知识,是我们研究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原理和设计、计算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的基础。 本章中心内容是叙述工程流体力学基本知识,主要是空气的物理性质及运动规律。 一、流体及其空气的物理性质 (一) 流体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涉及的流体主要是空气。 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由液体分子和气体分子组成,分子之间有一定距离。但在流体力学中,一般不考虑流体的微观结构而把它看成是连续的。这是因为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的宏观运动规律它把流体分成许多许多的分子集团,称每个分子集团为质点,而质点在流体的内部一个紧靠一个,它们之间没有间隙,成为连续体。实际上质点包含着大量分子,例如在体积为10-15厘米的水滴中包含着3×107个水分子,在体积为1毫米3的空气中有2.7×1016个各种气体的分子。质点的宏观运动被看作是全部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忽略单个分子的个别性,按连续质点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与试验结果是很符合的。然而,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把流体看成是连续的。高空中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达几十厘米,这时空气就不能再看成是连续体了。而我们在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中所接触到的流体均可视为连续体。所谓连续性的假设,首先意味着流体在宏观上质点是连续的,其次还意味着质点的运动过程也是连续的。有了这个假设就可以用连续函数来进行流体及运动的研究,并使问题大为简化。 (二)密度 流体第一个特性是具有质量。流体单位体积所具有流体彻底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 在均质流体内引用平均密度的概念,用符号ρ表示:

化工原理实验三单相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三 单相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学习直管摩擦阻力△P f 、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⒉ 掌握不同流量下摩擦系数 与雷诺数Re 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⒊ 学习压差传感器测量压差,流量计测量流量的方法。 ⒋ 掌握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 测定既定管路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 ⒉ 测定既定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 之间关系曲线和关系式。 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圆直管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的具有粘性和涡流的影响会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管内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和摩擦系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h f = ρf P ?=2 2 u d l λ (3-1) λ= 22u P l d f ?? ?ρ (3-2) Re = μ ρ ??u d (3-3) 式中:-d 管径,m ; -?f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 -l 管长,m ; -u 管内平均流速,m / s ; -ρ流体的密度,kg / m 3 ; -μ流体的粘度,N ·s / m 2 。 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一般用曲线来表示。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 和管径d 都已固定。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 f 与流速u (流量V )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式3-2可以计算出不同流速(流量V )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3-3计算对应的Re ,从而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 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流程及主要设备参数: 1.实验流程图:见图1 水泵8将储水槽9中的水抽出,送入实验系统,首先经玻璃转子流量计2测量流量,然后送入被测直管段5或6测量流体流动的光滑管或粗糙管的阻力,或经7测量局部阻力后回到储水槽, 水循环使用。被测直管段流体流动阻力△p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送器18或空气—水倒置∪型管10来测量。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第十一章 习 题 单级萃取 1.现有含15%(质量)醋酸的水溶液30kg ,用60kg 纯乙醚在25℃下作单级萃取,试求: (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2)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溶剂的选择性系数。 物系的平衡数据如下表: 在25 ℃下,水(B )-醋酸(A )-乙醚(S)系统的平衡数据如下表(均以质量%表示) 水层 乙醚层 水 醋酸 乙醚 水 醋酸 乙醚 93.3 88.0 84.0 78.2 72.1 65.0 55.7 0 5.1 8.8 13.8 18.4 23.1 27.9 6.7 6.9 7.2 8.0 9.5 11.9 16.4 2.3 3.6 5.0 7.2 10.4 15.1 23.6 0 3.8 7.3 12.5 18.1 23.6 28.7 97.7 92.6 87.7 80.3 71.5 61.3 47.7 2.图示为溶质(A ),稀释剂(B )、溶剂(S )的液液相平衡关系,今有组成为x f 的混合液100kg ,用80kg 纯溶剂作单级萃取,试求: (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2)完全脱除溶剂之后的萃取液E °、萃余液R °的量及组成。 *3.醋酸水溶液100kg ,在25℃下用纯乙醚为溶剂作单级萃取。原料液含醋酸x f =0.20,欲使萃余相中含醋酸x A =0.1(均为质量分率)。试求: (1)萃余相、萃取相的量及组成; (2)溶剂用量S 。 已知25℃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 y A =1.356 x A 1.201 y S =1.618-0.6399exp(1.96 y A ) 习题2附图 x S =0.067+1.43 x A 2.273 式中y A -与萃余相醋酸浓度x A 成平衡的萃取相醋酸浓度; y S -萃取相中溶剂的浓度; x S -萃余相中溶剂的浓度; y A 、y S 、x S 均为质量分数。 多级萃取 4.丙酮(A )、氯仿(B )混合液在25℃下用纯水作两级错流萃取,原料液中含丙酮40%(质量),每级溶剂比均为1:1。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如图所示,试作图以求取最终萃余相中的丙酮的浓度。 5.含醋酸0.20(质量分数,下同)的水溶液100kg ,用纯乙醚为溶剂作多级逆流萃取,采用溶剂比S/F 为1,以使最终萃余相中含醋酸不高于0.02。操作在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方程参见习题3。试 求:最终萃取相的量及组成、最终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习题4附图 203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器材: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和涡流 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 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 工程上通常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 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P=f (d, l, u,ρ,μ,ε) 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Re=duρ/μ 相对粗糙度ε/ d 管子长径比l / d 从而得到 △P/(ρu2)=ψ(duρ/μ,ε/d, l / d) 令λ=φ(Re,ε/ d) △P/ρ=(l/ d)φ(Re,ε/ d)u2/2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试验方法 =△P/ρ=λ(l /d)u2/2 直接测定。h f ——直管阻力,J/kg 式中,h f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 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 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 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 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1)、湍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

流化床内颗粒流体两相流的CFD模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9期张锴等:流化床内颗粒流体两相流的CFD模拟 时难以获得颗粒的真实堆积率,因此研究者们需要假设最大颗粒堆积率,如洪若瑜等[49’56巧71采用o.55,Chen等№143取o.60,Lettieri等[45]选O.62。 3.1液固体系 在O.5m(高)×0.1m(宽)的二维流化床考察了液(IDl=1000kg?m一,产l一1.o×10-3Pa?s)固(佛=3000kg?m~,或一2.5×10-3m)体系内网格尺度、时间步长和收敛判据对床层固含率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网格数目和时间步长对床层固含率分布的影响不大,但是从局部放大图可以发现,当网格数目(10×50和15×75)较少时,平衡时垂直方向上的固含率出现振荡,且10×50网格的振荡幅度大于15×75的网格,而网格数目(20×100和30×150)较多时,床层固含率趋于均匀分布特征;(2)通过对0.01、O.005、0.001、O.O005s和O.o001s时间步长的模拟表明,o.001s时间步长给出了更适宜的模拟结果;(3)收敛判据取10一、10-6和10_。,所得模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详细结果见文献[58]。 3.2气固体系 首先采用摄像法考察了图2所示中心孔口为O.010m的2.Om(高)×O.3m(宽)拟二维流化床内射流形成及发展过程、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实验以常温和常压下的空气为流化介质,GeldartB类物料的玻璃珠(佛=2550kg?m一,矾一250~300肛m,“mf一0.07m?s-1)为固体。通过对射流气速为7.07m?s。1的1200张图像进 图2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Fig.2{khematicdiagramofexperimentalapparatus行逐帧分析,发现当时间为o.025s时射流已经形成并开始逐渐长大,到o.150s时,该射流在分布器上方脱落形成气泡,并有新的射流产生。进而,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分别为(O.138±O.010)m和(9.45±1.36)Hz。 针对中心射流的特点,在固定横向52个(中心射流处2个和其余部分均分为50个)和纵向1.00m上部稀相区20均匀网格的前提下,对纵向下部1.00m的密相区等分为50、100、120、150、180、200和230网格体系的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当网格数等于或大于100时,可以发现射流穿透深度变化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射流穿透深度随网格尺度减小呈现轻微波动的原因是当模拟结果输出时间确定后射流崩塌可能出现在两个间隔时间之间。进而,结合实验和模拟的气相体积分数分布图像,发现当网格数等于或大于100时,对射流形成、发展和射流崩塌后形成气泡的形状及其上升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且射流穿透深度的模拟值和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约为5%。随后,在时间步长为(1.O×10_4)~(5.O×10q)s范围内考察了缸对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1.OxlOqs时对射流穿透深度没有影响,当&≤5.O×10叫s时对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值均没有影响,并与对应的实验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将最大颗粒堆积率设定为0.60、o.625和o.65,获得了射流穿透深度均为(O.130土0.005)m,证明在本研究范围内最大颗粒堆积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有关本节的详细介绍可参考文献[59]。 图3网格数目与射流穿透深度之间的关系Fig.3Jetpenetrationdepthsatvariousgridnumbers(口+plusstandarddeviation,一一minusstandard deviation)万方数据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4.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4.1 概述 由众多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静止的颗粒床层称为固定床。许多化工操作都与流体通过固定床的流动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有: (1)固定床反应器(组成固定床的是粒状或片状催化剂) (2)悬浮液的过滤(组成固定床的是悬浮液中的固定颗粒堆积而成的滤饼看作是固定床) 4.2颗粒床层的特性 (1)床层空隙率ε 固定床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来表示,其定义如下: ε= 空隙体积床层体积=V v -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床层体积V =1-v V ε的大小反映了床层颗粒的紧密程度,ε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有极大的影响。ε↑,f h ↑∑。ε<1 (2)床层自由截面积分率A 。 A 0 =流动截面积床层截面积=P A 床层截面积A-颗粒所占的平均截面积A 床层截面积=1-P A A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空降率ε与床层自由截面积分率0A 之间有何关系。假设床层颗粒是均匀堆积(即认为床层是各向同性的)。想象用力从床层四周往中间均匀压紧,把颗粒都压到中间直径为1D 长为L 的圆柱中(圆柱内设有空隙)。 ε=1-v V 0A =1-P A A =1-21244 D L D L π π =1-2 1244D D ππ =1-21D D ?? ??? =1-21D D ?? ??? 所以对颗粒均匀堆积的床层(各向同性床层),在数值上ε=A 。 (3)床层比表面B a B a =V 颗粒表面积S 床层体积 , 颗粒比表面a =S V 颗粒表面积颗粒体积 取V =13m 床层考虑,B a =1S ,a =S v =1S ε - 所以 B a =a (1-ε) 此式是近似的,在忽略床层中固颗粒相互接触而彼此覆盖使裸露的颗粒表面积减少时成立。 4.3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 固定床中颗粒间存在着网络状的空隙形成许多可供流体通过的细小通道。这些通道是曲折而且互相交联,其截面大小和形状又是很不规则的。流体通过如此复杂的通道时的阻力(压降)自然难以进行理论计算,必须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现在介绍一种实验规划方法——数学模型法。

化工原理实验课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 3.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 4.待测截止阀接近出水管口,即使在最大流量下,其引压管内的气体也不能完全排出。试分析原因,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答:待截止阀接近进水口,截止阀对水有一个阻力,若流量越大,突然缩小直至流回截止阀,阻力就会最大,致使引压管内气体很难排出。改进措施是让截止阀与引压阀管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些。 5.测压孔的大小和位置,测压导管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答:由公式2p可知,在一定u下,突然扩大ξ,Δp增大,则压差计读数变大;2u反之,突然缩小ξ,例如:使ξ=,Δp 减小,则压差计读数变小。 6.试解释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压差计读数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现象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 7.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曲线数据能否关联到同一曲线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正如Re在3×103~105 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λ= 8.在~Re曲线中,本实验装置所测Re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何增大或减小Re的变化范围答:Redu,d为直管内径,m;u为流体平均速度,m/s;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s。为流体的平均黏度,Pa· 8.本实验以水作为介质,作出~Re曲线,对其他流体是否适用为什么答:可以使用,因为在湍流区内λ=f(Re,)。说明在影响λ的因素中并不包含流体d本身的特性,即说明用什么流体与-Re 无关,所以只要是牛顿型流体,在相同管路中以同样的速度流动,就满足同一个-Re关系。 9.影响值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答:2dp,d为直管内径,m;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u为流体平均速2u度,m/s;p为两测压点之间的压强差,Pa。△p=p1-p2,p1为上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p2为下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先灌泵如果灌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2.为什么启动离心泵时要关出口调节阀和功率表开关启动离心泵后若出口阀不开,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是否会一直上升,为什么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蚀现象答:金属表面受到压力大、频率高的冲击而剥蚀以及气泡内夹带的少量氧气等活泼气体对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等,使叶轮表面呈现海绵状、鱼鳞状破坏。 4.为什么泵的流量改变可通过出口阀的调节来达到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调节流量答: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而不用泵前阀门调节流量保证泵内始终充满水,用泵前阀门调节过度时会造成泵内出现负压,使叶轮氧化,腐蚀泵。还有的调节方式就是增加变频装置,很好用的。 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线上设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答:合理,主要就是检修,否则可以不用阀门。 6.为什么在离心泵吸入管路上安装底阀 答:为便于使泵内充满液体,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吸滤网的底阀,底阀为止逆阀,滤网是为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而损坏叶轮的叶片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 7.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为什么要保持转速的恒定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n下测定的,当n改变时,泵的流量Q、扬程H及功率P也相应改变。对同一型号泵、同一种液体,在效率η不变的条件下,Q、H、P随n的变化关系如下式所示见课本81页当泵的转速变化小于20%时,效率基本不变。 8.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真空表读数越大而出口压力表读数越小答:据离心泵的特征曲线,出口阀门开大后,泵的流速增加,扬程降低,故出口压力降低;进口管道的流速增加,进口管的阻力降增加,故真空度增加,真空计读数增加。 过滤实验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有些混浊,经过一段时间后滤液才转清答: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滤布没有固体附着,所以空隙较大,浑浊液会通过滤布,从而滤液是浑浊的。当一段时间后,待过滤

突扩圆管内液-固两相流固体颗粒运动特性的DPM数值模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突扩圆管内液-固两相流固体颗粒运动特性的DPM数值模拟 作者:李国美, 王跃社, 亢力强, LI Guo-Mei, WANG Yue-She, KANG Li-Qiang 作者单位:李国美,王跃社,LI Guo-Mei,WANG Yue-She(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亢力强,KANG Li-Qiang(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刊名: 工程热物理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年,卷(期):2008,29(12)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8条) 1.郑玉贵,姚治铭,柯伟流体力学因素对冲刷腐蚀的影响机制[期刊论文]-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0(1) 2.J A C Humphrey Fundamentals of Fluid Motion in Erosion by Solid Particle Impact 1990(03) 3.Neisic S;Postlethwaite J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Disturbed Flow and Erosion/Corrosi-on 1990 4.张政,程学文,郑玉贵,柯伟,姚治铭突扩圆管内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过程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1(2) 5.刘永兵,陈纪忠,阳永荣管道内液固浆液输送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5) 6.Crowe C T;Sommerfeld M;Tsuji Y Multiphase Flows with Droplets and Particles 1998 7.Di Felice R The Voidage Function for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 Systems 1994 8.W Blatt;T Kohley;U Lotz The Influence of Hydrodynamics on Erosion-Corrosion in Two-Phase LiquidParticle Flow 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李国美.王跃社.孙虎.亢力强.王燕令.何仁洋.LI Guomei.WANG Yueshe.SUN Hu.KANG Liqiang.WANG Yanling. HE Renyang节流器内液-固两相流固体颗粒冲蚀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石油学报2009,30(1) 2.亢力强.郭烈锦.KANG Li-Qiang.GUO Lie-Jin风沙运动的DPM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3) 3.闫大壮.杨培岭.任树梅.Yan Dazhuang.Yang Peiling.Ren Shumei滴头流道中颗粒物质运移动态分析与CFD模拟[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2007,38(6) 引证文献(3条) 1.邓智强,梁晓瑜,吴欢欢原油输运管路冲蚀影响因素仿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测试 2015(05) 2.鲁进利,张汪林,韩亚芳,钱付平细小圆管内Micro-PCMS紊流对流传热特性的CFD-DPM模拟[期刊论文]-过程工程学报 2015(5) 3.李抗新型组合式气力输送供料器压降特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引用本文格式:李国美.王跃社.亢力强.LI Guo-Mei.WANG Yue-She.KANG Li-Qiang突扩圆管内液-固两相流固体颗粒运动特性的DPM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