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心

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

不振,脉虚数者。

【功能】清暑受热,养阴生津。

【处方】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18g 黄连6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12g 炙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

【分析】这张处方是错误的:①黄连为苦寒之品,其用量过大应减半;②麦冬与知母为滋腻阴柔之品,用量过大需减量;③

炙甘草应写为甘草。根据上述三点错误,调剂人员可对处

方拒绝调配。本方治证乃暑热耗伤气津所致。治发宜清暑

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处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桔梗(各60g)藿香去土90g 甘草75g

【分析】这是一张为藿香正气散处方。处方中厚朴没有标明是姜汁炙,桔梗应写为苦桔梗,甘草没有标明为炙甘草。调剂人

员如能熟悉药物的性能,就会认识到这种相反是作用会给

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应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正。藿香配以

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

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

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

膈,既利于解表,又益于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

胃,且和药性。诸药相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

浊降,气机通畅,诸证自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 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 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 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 (xx茯苓白术有xx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 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卢XX,男,3岁,小儿。 1993年8月6日初诊。母述,几天来患者身微热,啼哭,口水增多,不肯饮食。在某医院治疗两天未效,转来我院治疗。症见,患儿无精打采,啼哭,口水增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及唇粘膜普遍红,舌边及舌心有黄豆大溃疡,舌红,脉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口疮,证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治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熟地10茯苓10淮山10丹皮6泽泻6麦冬8石斛8白芍10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瘾疹,风疹等相似。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水煎服。

中药药剂学处方分析小抄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ph调节剂)吐温80(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散剂 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研匀,过七号 筛即得。 益元散 【处方】滑石(稀释剂); 甘草(药物);朱砂(药 物)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 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 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 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 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 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 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 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 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 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 物);乳糖(稀释剂);胭 脂红乳糖(着色剂)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 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 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 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 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 后,分装,每包0.1g。 浸出制剂 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 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 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药物); 60%乙醇(溶剂);浓氨试 液(PH调节剂) 【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 粉,按渗漉法,用60%乙醇 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1mL~3mL的速度 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 35mL,另器保存,继续收集 续漉液120mL,在60℃以下 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 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 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 用60%乙醇调整体积使成 40mL,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性状:棕色液 体)

中药药剂学_处方分析范文

中药药剂学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pH 调节剂)吐温80(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散剂 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研匀,过七号筛即得。 益元散 【处方】滑石(稀释剂);甘草(药物);朱砂(药物)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 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物);乳糖(稀释剂);胭脂红乳糖(着色剂)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 浸出制剂 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药物);60%乙醇(溶剂);浓氨试液(PH调节剂) 【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粉,按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mL~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35mL,另器保存,继续收集续漉液120mL,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用60%乙醇调整体积使成40mL,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性状:棕色液体) 功治:祛痰,用于咳痰不爽。 【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60%乙醇(溶剂) 【制法】取远志流浸膏,加60%乙醇使成25mL,混匀后,静置,滤过,即得。 远志糖浆 【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浓氨溶液(PH调节剂);苯甲酸钠(防腐剂);单糖浆(矫味剂) 【制法】将浓氨溶液稀释成10%稀氨水,与远志流浸膏混合均匀,静置1天~2天备用,再将单糖浆在60℃以下加入远志流浸膏中至规定体积,混合均匀。 益母草膏 性状: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淤血腹痛。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刘晓峰,任廷革,高全泉,张帆,冯雷,孙燕,肖永华【关键词】中医方剂;量化分析;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是有推理规则(中医学知识)介入对中医方剂进行量化分析的支持系统,简称为CPIAS, “C”代表中医学,“P”代表处方,“I”代表智能,“AS”是分析支持系统,为决策支持系统“DS”的一个变种。 1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研究的切入点 名老中医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其临证医案上,对医案的分析是其经验继承的关键环节。医案中有处方、临床表现、诊断、辨证、立法、评述等若干要素,而CPIAS仅以处方为分析对象,以中医诊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唯一参照信息,这样的数据要求是为了研究的客观性,只有做到客观,才有可能获得可靠的结果,从而发现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处方”是医生辨证论治的落脚点,它虽然是主观思维的产物,但是所有疗效的取得都是源丁?处方的具体内容,这是没有争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处方是研究医生经验最客观的数据,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处方取得疗效的缘由,因此我们的研究以“处方”作为切入点。 “临床表现”是中医思辨的重要依据,也极具客观的特性,当然客观世界是通过主观世界来认识的,尤其是中医的四诊信息会有一些主观的因素介入,但它绝非黑箱,而是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在场的人均可以获得),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的信息,因此成为我们分析处方的重要参照数据。 至于医生的诊断、辨析、评述等信息,均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具有黑箱的特征,是我们研究处方时需回避的。即不能把这些信息作为研究的依据,否则在逻辑上会违背客观性,而使研究的结果不可靠。但这不是说这些信息不重要,相反,我们把这些信息做为分析结果的重要评价参照。当相对客观的分析和人的主观认识取得一致的时候,将意示着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分析方法的成功。 2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目标 CPIAS的研究目标是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医家处方,从而得到医家辨证论治的思路,同时用量化数据的方式(形式化的)表达出来,当然这种量化表达的概念不同于实验科学研究的数据,而是基于数学方法的一致化的宏观量化的表达。所谓“数学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体现为近似推理方面;所谓“一致化”,即是确定一种量化计算的标准;所谓宏观量化,即所有计算的量化结果只表示大小、强弱、多少的相对意义。 CPIAS具体实现的目标是用智能分析技术来分析临证医案要素(辨证、立法) 的下述7个方面:①计算处方组成各药物的作用力度;②计算处方综合药性的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一)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一) 作者:刘晓峰,任廷革,高全泉,张帆,冯雷,孙燕,肖永华 【关键词】中医方剂;量化分析;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是有推理规则(中医学知识)介入对中医方剂进行量化分析的支持系统,简称为CPIAS,“C”代表中医学,“P”代表处方,“I”代表智能,“AS”是分析支持系统,为决策支持系统“DS”的一个变种。 1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研究的切入点 名老中医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其临证医案上,对医案的分析是其经验继承的关键环节。医案中有处方、临床表现、诊断、辨证、立法、评述等若干要素,而CPIAS仅以处方为分析对象,以中医诊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唯一参照信息,这样的数据要求是为了研究的客观性,只有做到客观,才有可能获得可靠的结果,从而发现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处方”是医生辨证论治的落脚点,它虽然是主观思维的产物,但是所有疗效的取得都是源于处方的具体内容,这是没有争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处方是研究医生经验最客观的数据,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处方取得疗效的缘由,因此我们的研究以“处方”作为切入点。 “临床表现”是中医思辨的重要依据,也极具客观的特性,当然客观世界是通过主观世界来认识的,尤其是中医的四诊信息会有一些主观的因素介入,但它绝非黑箱,而是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在场的人均可以获得),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的信息,因此成为我们分析处方的重要参照数据。 至于医生的诊断、辨析、评述等信息,均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具有黑箱的

特征,是我们研究处方时需回避的。即不能把这些信息作为研究的依据,否则在逻辑上会违背客观性,而使研究的结果不可靠。但这不是说这些信息不重要,相反,我们把这些信息做为分析结果的重要评价参照。当相对客观的分析和人的主观认识取得一致的时候,将意示着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分析方法的成功。 2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目标 CPIAS的研究目标是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医家处方,从而得到医家辨证论治的思路,同时用量化数据的方式(形式化的)表达出来,当然这种量化表达的概念不同于实验科学研究的数据,而是基于数学方法的一致化的宏观量化的表达。所谓“数学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体现为近似推理方面;所谓“一致化”,即是确定一种量化计算的标准;所谓宏观量化,即所有计算的量化结果只表示大小、强弱、多少的相对意义。CPIAS具体实现的目标是用智能分析技术来分析临证医案要素(辨证、立法)的下述7个方面:①计算处方组成各药物的作用力度;②计算处方综合药性的强度;③计算处方综合药味的强度;④计算处方综合归经的强度;⑤计算处方各种功效的强度;⑥预测处方的适应证; ⑦分析处方对临床表现的关注度。 3中医知识的表达与应用 要想分析方剂的功效必须明了其组成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药物的剂量、药物的配伍关系、人体的内环境、药物的炮制及用法1]。这4个方面既

药学服务中的中药处方分析的应用浅析

药学服务中的中药处方分析的应用浅析 发表时间:2016-06-24T16:44:51.1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宾红英[导读] 中药材种类比较多,临床用药时,医师要准确了解各种药材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药师要科学、准确的分析处方。 四川省仁寿县运长医院四川眉山 6205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医院中药处方300张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中药处方,统计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中药以及中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结果:300张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当归、红花、赤芍、杜仲、陈皮,中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包括诊断与处方不符、用量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结论:中药材种类比较多,临床用药时,医师要准确了解各种药材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药师要科学、准确的分析处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处方;药物服务;临床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analysis in pharmaceutical care. Methods:300 hospital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tudied,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ere not reasonable. Results:300 pie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the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of Chinese medicine astragalus root,red sage root,angelica,safflower,red peony root,eucommia bark,tangerine peel,unreasonabl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diagnosis and prescription does not match,the amount of error,incompatibility,repeated drug use. Conclusion:the typ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more,the clinical medication,the doctor should understand the usage and dosage,compatibility taboo,pharmacists should be scientific,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prescription,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medical service;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采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依据不同的疾病分型,配伍不同中药方剂。临床使用中药时,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医生开具中药方时,需要明确各种中药材的用法用量与配伍禁忌,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本院回顾性分析300张中药处方,评价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医院中药处方300张为研究对象,男163例,女137例;年龄18~71岁,平均(34.7±10.2)岁;科室来源:皮肤科97张,妇科88张,内分泌科74张,消化内科41张。 1.2方法 300张中药处方均来源于医院中药资料库,因此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中药材,并统计中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2结果 在300张中药处方中,共使用中药65种,其中,经常使用的中药有1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中药有7种,黄芪出现274次,频率为91.3%,丹参出现252次,频率为84.0%,当归出现221次,频率为73.7%,红花出现178次,频率为59.3%,赤芍出现143次,频率为47.7%,杜仲出现121次,频率为40.3%,陈皮出现101次,频率为33.7%。 在300张中药处方中,存在4种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诊断与处方不符11次,发生率为3.7%;用量错误9次,发生率为3.0%;配伍不当5次,发生率为1.7%;重复用药2次,发生率为0.7%。 3讨论 3.1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品调剂中的应用 中药房的药师需要具备中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以及中医诊断技能[1]。药师接到中药处方之后,要对处方进行分析,判断其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如方证对应,药师可以调剂,如不一致,需要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医生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调剂。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如果病情改善不明显,药师也需要与医师及时沟通,讨论处方用药的合理性,酌情修改,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中药用量不同时,疗效也不相同,用量过大时,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药师在对处方进行分析时,要十分注意处方用量,确保无问题时在按方调剂,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防止医疗纠纷。同时,儿童、老人、孕妇以及久病难愈患者在用药时,需要十分慎重,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提升中药用量的合理性[2]。组成方剂时,需要依据配伍理论进行,讲究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相佐相使,保证方剂的合理性,当配伍不当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大黄与碘胺类药物相互抑制,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减慢,影响患者健康。因此,药师在对处方分析时,需分析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医师的用药意图进行分析,当发现不符合处时,与医生沟通,请医师确认或更改,保证药效的发挥,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 3.2中药处方分析在科学煎药中的应用 煎煮中药时,应该选用正确的器具,并明确煎煮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与禁忌。药师在分析中药处方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方剂组成,告知患者正确的器具以及煎煮方法。通常来说,煎煮时首选器具为有盖的砂锅和搪瓷杯,铜、铁、铝等器具不宜使用,煎煮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搅动,应选择容量稍大一些的器具,煎煮时,应使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3]。治疗目的不同时,煎煮的时间有所区别,比如处方主要治疗外感咳嗽、皮肤病时,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次煎煮煮沸后,用武火煎煮15min,二次煎煮煮沸后,煎煮5~8min。煎煮完成之后,应该趁热过滤药汁,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药师交待科学的煎煮中药方法,提升中药治疗效果。 3.3中药处方分析在服药时间和方法中的应用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 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 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与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与诸药;白术与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与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与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与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与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与诸药;麻黄与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 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与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主治范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四剂病全消 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午后加重, 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适应症:由于外感呈现病邪侵入少阳部位,出现严重呕吐口渴四肢痛,发烦狂,用麻黄汤,葛根汤不见效果的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肺炎,各种热性病症)。 方解:本方将葛根与柴胡汤合并,另加石膏而成。治疗太阳病。阳明病与少阳病的合病,柴胡,黄苓。丰夏,芍药,甘草解少阳热,并缓解心下肝部,脑胁之不舒;葛根桂枝,麻黄,芍药解太阳热;石膏解阳阴热。柴胡为清热药,煎剂有解热与保护肝脏作用。柴胡有止咳,镇痛镇静作用。柴胡为解表药,桂枝为温中药。石膏为清热利尿药。 以上四种药方均有很好的疗效。 5、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 杏仁10 桂枝10 大枣5枚甘草8 干姜8 石膏(碎)20 适应症:适应于热性病的发热,恶寒,无汗,烦躁等。表实里热症,如肺炎,麻疹,脑膜炎,急性关节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