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富、民治与民享

民富、民治与民享

从民本到民主

中国政治传统的一大特色是民本主义,其含义可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概括。"作之君",君王须负责民众的生育长养;"作之师",君王须负起民众的教化之责。倘若君王没能很好地"养民"以致民众不得不"自养",那么这个君王就不合格。仅仅做到"养民"而没有"教民",也还是不够的,"不教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孟子·告子下》)如果君王很好地做到了"养民"和"教民",那么他就是一个"仁君",君民之间就达致理想的和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亦天下,忧亦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后世范仲淹将孟子的这种思想还推进了一步,提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民众这一面来说,"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视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荀子·富国》)自汉武帝时期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民本主义就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指导原则,以致两千多年后,中国的统治者依旧念兹在兹:"从来为君上之道,当视民如子。""朕……抚育诚求,如保赤子,不惜劳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惮一心以慰黎庶之愿,各期登之衽席,而无一夫不得其所,宵旰忧勤,不遑寝食。"(雍正:《大义觉迷录》)民本主义的内容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所有的人分为两个群体:君和以君为核心的统治集团("治人者"),民众("治于人者");二、道德诉求是这两个群体作为政治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三、两个群体的道德诉求有所不同:"治人者"要求"爱民"("仁"),"治于人者"要求"忠君"("忠");四、道德诉求既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对方,成为带有普遍性色彩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本主义以其田园诗般的温情撩人遐想,尤其是在中国这种自古自视为"天下"的封闭圈子里,更成为人们千古不易之理想。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却与之完全相背,不仅"圣君贤相旷百世不一遇",(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中国社会历数千年,也"仅成此一治一乱之局,而半步未进"。(严复:"《法意》按语")一旦与完全异质的西方文明碰撞,立即一败涂地。很多人在探讨个中原由,但他们的思路仍然局限在民本主义的圈子中:太公之言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孔子说:"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又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又曰:"先之劳之。"夫子值东周之衰,世变未极,故为此浑容之语。洎乎孟子,世变将极,上下之情愈离,故其言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其悲天悯人,冀世主之一悟,不啻大声疾呼。卒之举世聋聩,竟无用者,终成暴秦之祸,伤已!汉、唐以降,虽代有令辟,而要皆创业之始,挟其假仁小惠笼络天下,以求遂其大欲。守成之主并此而去之,百计防维,全其权,固其私,为子孙谋,去古人利天下之心愈远而愈失。此所以治乱相寻无百年而不变。宋儒误引《春秋》之义,谓君虽至不仁,臣民必顺受不贰。呜呼!信如斯也,则是天之立君,专为鱼肉斯民,而天下兆民胥供一人之用。有是理乎?为君者乐其言便于一己之私,亦从而嘉许之,以布告四海。执持愈坚,缚束愈甚,于是天下之民气愈遏抑而不能伸,天下之民心愈困穷而无所告,郁久猝发,若决江河,不横溃四出,尽溃堤防而不止。嗟乎,孰使之然哉!(郑观应:《盛世危言·原君》) [!--empirenews.page--] 在这段话中,民本主义依旧是衡量、检讨政治得失的标准,依据这样的标准,之所以有如此不幸的现实,根源在于"君"不尽责,"去古人利天下之心愈远而愈失",没有做一个"仁君"。反过来说,如果他们不"聋聩",听从孔孟之言,真正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仁君",就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是相反。这正是中国人考察中国传统政治的一贯思维,究其实,还是缘于人们没有摆脱民本主义的窠臼。理性如梁漱溟者,也作如是观,他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中国之不免于专制,并非其本意,而"理想自理想,现实自现实,终古为一不落实的文化"。按照他的说法,这样的现实只是因为理想没有落实的缘故,倘若理想得到落实,就不会是这样的现实了。他与郑观应并无实质区别,民本主义仍然是其思维的主导。又过了许多年,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样式更为丰富、结果更为惨烈的"试错",现在我们终于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现实,原因正在于我们有那样温情脉脉的民本主义理想。我们姑且同意统治者并无建立极权专制的本意吧,但民本主义必定要导致极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毕业班2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毕业班2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 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 2.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3.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 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4.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一关于儒家的民本与民主的关系,我在《中国的民本与民主》一文[1]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民主(democracy),就其基本的或主要的涵意而言,是指一种与君主制、贵族制相区别的由人民治理(the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的政治体制(或管理形式)。我认为,儒家的民本(regarding the people as foundation)与君主制相联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其二,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前者属于价值判断,后者属于事实判断。二者合一的典型表达是皇帝起居室里的一幅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将天下奉一人”。从政治体制上说,民本与民主是相对立的;但从价值观上说,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这一种子的萌芽表现在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政治思想中。人权(human rights)是近代以来不断发展进化着的观念。“第一代人权”[2]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人提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等思想,《英国权利法案》(1689)、《美国独立宣言》(1776)和《法国人权宣言》(1789)是反映第一代人权思想的代表作。第一代人权主要是“公民和政治权利”,包括发表意见的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自由、迁徙自由、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权利等等。显然,第一代人权是与民主制度相联系的,或者说,人权观念是民主制度的基础(严复所谓“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人权又需要从民主制度得到承认和保障。就此而言,儒家的民本思想中是否包含人权的观念,似乎不宜作出笼统的判断。民本在政治体制上与民主相对立,儒家思想中没有“公民和政治权利”的设定,因此似可说,民本思想中没有第一代人权的观念;但就民本的价值观而言,其中也包含着第一代人权的某些因素。儒家的民本思想源于中国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宗教政治观。我在《中国的民本与民主》一文中写道: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史迹的《尚书》中,政治上的最高权威是“王”,而思想观念上的最高崇拜者则是具有人格和道德意志的“天”(神)。天神所具有道德,也就是“保民”、“裕民”的道德;天神所具有的道德意志,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这也就是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民之上是王,而王是天所选择的能够秉承天的道德意志而“敬德”“保民”的统治者。天所选择的王称为“天子”,因天子能够像父母般地爱护、保护人民,所以他才能成为王。……如果王违背了天的道德意志,肆虐于人民,那么天“惟德是辅”,“改厥元子”,选择另外一个诸侯,讨伐暴君,取代他为王。我曾设了一个比喻,即:“在夏、商、周三代也潜含着三权分立的观念。因为天的意志代表民的意志,而王又须按照天的意志来执政,那么民似乎具有立法权,王则行使行政权,而对王的选举、监督和罢免权则属于天。”《尚书·皋陶谟》说:“天工,人其代之”,意谓统治者是代表天命而行事。就统治者必须“敬德”“保民”、服从于人民的意志而言,我们也可说是“民工,天其代之”,亦即人民把监督、节制君王的权利委托给“天”了。在此结构中,人民并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利,其意志的实现要靠统治者对“天”的敬畏、信仰或尧、舜、禹、汤、文、武等“圣王”的道德自觉。[!--empirenews.page--]儒家的政治设计一直未脱夏、商、周三代的原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的权威名存实亡,天神的观念受到怀疑甚至否定,统治者的私有观念也愈发膨胀,在此形势下,儒家更主要以“仁”的思想启发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寄希望于“仁者得天下”,“君仁莫不仁”,“天下定于一”。面对现实中的君主的非道德,孔子提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孟子提出“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荀子也主张“社稷之臣”对君主要实行“谏、争、辅、拂”(《荀子·臣道》)。孟、荀都肯定了“汤武革命”之说。但在孟子的思想中,这种“革命”的权利还是源于“天”对桀、纣的“所废”和圣王之受命(“天与之”,参见《孟子·万章上》),就一般情况而言,只有“贵戚之卿”才能“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对于“异姓之卿”,只能“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万章下》,1993年出土的郭店

2019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位于亚欧大陆另一侧的欧洲西部 则普遍流行民主制度或带有民主色彩的君主制度等。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传统不同 B.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心理素质不同 C.中国与西方的经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D.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2.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 。这说明齐桓公 (________ ) A.挟天子以令诸侯______________ B.想要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___________ D.极力推崇法家思想 3.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 , 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南军务的强化 C.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化_________________ D.民族融合的强化 4. 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 ( 约当今三分之一亩 ) 在平常年景, 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 业的发展 (________ ) A.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D.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的“民有民治民享”

1%的“民有、民治、民享” 编者按本文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原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11年5月发表在美国知名杂志《名利场》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猛烈抨击金融垄断寡头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控制,认为美国具备社会动荡的客观因素。果然,在本文发表4个月后,“阿拉伯之春”演变为“华尔街之秋”。9月17日,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喊出“美国早该来一场革命了”的口号。作者于10月4日来到纽约示威者聚集地声援抗议。现将全文主要内容刊登如下: 美国塔尖的1%控制了40%的财富 美国上层1%的人现在每年拿走将近1/4的国民收入。以财富而不是收入来看,这塔尖的1%控制了40%的财富。他们人生的财运节节走高,25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和33%。对这个现象有一种解释,认为是创新和积极性给这些人带来了好运,并声称大河有水小河满,所有人都沾了光。这种解释是误导性的。塔尖1%者的收入在过去10年增长了18%之时,中产阶层的收入却在下降。仅有高中文化程度者的收入下降尤其明显——在过去25年里,下降了12%。最近几十年来的所有经济增长及其他好处,都汇集到了塔尖人手中。就分配平等而言,美国落后于曾被小布什总统嘲笑过的“老的”、“僵化的”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我们地位相当的是寡头政治的俄罗斯,还有伊朗。当拉美许多不平等的老牌中心如巴西最近几年快速发展,成功改善穷人的困境、缩小收入差距时,美国却在放任不平等状况加剧。 经济学家很久以前就试图合理化在19世纪中期时显得非常棘手的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简言之,这一理论把高收入与高生产力和对社会贡献大联系在一起。富

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测试卷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D )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 2、巴西是名列全球第五的世界大国。历史上巴西曾沦为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 D )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主要打击的殖民国家是( B ) A.英国和法国 B.西班牙和葡萄牙 C.英国和美国 D.法国和葡萄 牙 4、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C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5、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性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C ) A. 文艺复兴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美国南 北战争 6、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评价的是( B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7、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C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民主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把林肯总统的话引申到教育方面来说:民主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教育。说得通俗些: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的幸福而办的教育。现在把这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扼要的提出几点,供给从事举办民主教育的朋友参考。 (一)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消极方面我们反对党化教育①,反对党有党办党享的教育,因此党化教育是把国家的公器变做一党一派的工具。 (二)教人民肃清法西斯细菌,以实现真正的民主。 (三)启发觉悟性。教人民进行自觉的学习,遵守自觉的纪律,从事自觉的工作与奋斗。 (四)培养创造力以实现创造的民主和民主的创造。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摔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②,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

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五)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使大家各得其所。 (六)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在争取民主的生活中学习争取民主。在创造民主的新中国的生活中学习创造民主的新中国。 (七)尽量采用简笔汉字、拉丁字母,双管齐下,以减少识字困难,使人民特别是边民易于接受教育。 (八)充分运用无线电及其他近代交通工具,以缩短距离,使边远地方之人民、小孩,可以加速的享受教育。 (九)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它应该要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它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织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十)承认中国是从农业文明开始渡到工业文明,经济是极端贫穷。我们必须发现穷办法,看重穷办法,运用穷办法,以办成丰富的教育。开始的时候,惟独这样办才能使绝大多数之劳苦大众及其小孩得以享受教育;否则只有少数少爷小姐享受教育,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教育。 (原载1945年11月1日《民主教育》创刊号) ①党化教育: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到解放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培养替自 己服务的“忠臣”和“顺民”而进行的封建法西斯教育。

优秀译文评析[作业] 点评

优秀译文评析[作业]+点评.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译文评析: The Gettysburg Address (By Abraham Lincoln) 葛底斯堡演说 (05级国贸1班罗卓越江帆远黎嘉文) 作者简介:Abraham Lincoln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小时候他常徒步30英里到法院去看律师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倾听模仿那些政治演说家慷慨激昂的演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演讲是伴随他的重要武器。在他众多的精彩演讲中,《葛底斯堡演说词》是最广为传诵的名篇。 背景介绍:1863年7月初,北部军和南部军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展开了三天大会战,结果北部军打败了南部同盟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永远纪念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将士,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烈士公墓。11月19日,公墓落成,林肯受邀出席典礼并发表演讲。在他演讲之前,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爱德华发表了两个小时的讲话。然后林肯登台演讲。面对15000名观众,他发表了这篇仅有10个句子,持续仅2分15秒的著名演讲。 英文原文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 -- we can not consecrate -- we can not hallow -- 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法制史口诀,绝对有用

法制史口诀 西周 以德配天明德慎 罚 德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亲亲 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 凌,以疏压亲。 尊尊 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 贱应恪守名分。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礼与刑的关系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买卖契约质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剂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借贷契约傅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 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婚姻三大原则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 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法经地位魏国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内容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杂法中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嬉禁、徒禁、金禁等 特征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运用法律手法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用法律手法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诉讼制度讼审理民事案件为听讼。 狱审理刑事案件为断狱 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三刺群臣讨论、交官吏们讨论、交所有国人讨论秦

论人们对民族意识的觉醒认识

论人们对民族意识的觉醒认识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清政府中国近代西方列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改变了,这是几千年来封建中国未曾有过的剧烈变化,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轰动。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甚至顽固的体系的,但是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震动下以及随之而来的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袭击下,原有的地主阶级思想必然相应要产生变化。 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鸦片战争时期,算是变化的开端、序幕;二是戊戌维新时期,形成近代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三是义和团运动以后,1903 —1908年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形成近代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四是辛亥革命失败,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这股潮流发展到五四运动,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高潮。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认为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2《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也是领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思想上可以说是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之大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和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最大不同,是他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其次才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对自从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就是他积极传播维新思想,并把它推展为政治运动。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甲午惨败,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开始变法,但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显然,由于威胁到慈禧太后的利益,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它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此博文包含图片(2010-03-07 205403)转载▼ 标签:裴钰人文杂谈东西方文化专栏英语教育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林肯的一句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在百年间,没有最后确定的中文汉译方式,难倒了不少中国文化大师。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其结尾是“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that this nation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thi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其中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百多年来广为传诵,徐道邻先生评价说“其论民主政治之真谛,以三介词闻发无剩义,尤为神来之笔。他人千言万语徒为词费也。”这句话虽然朗朗上口,文采飞扬,但翻译成中文,却破费周章,令人震惊。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胡适(左图)在1916年,对此句的中文翻译是“吾民所自有、所自操、所自为之政府。”,他还给出了另一种译文,即“此主于民、出于民,而又为民之政府。”胡适的译法流传不广。 孙中山在1919年,把这句话译作“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1921年,孙中山又改译为“国为民有,国为民治,国为民享。”,他又在一些文章中,把该句译为——民之国也(of the people),由民而治也(by the people),为民而设(for the people)。 在1922年,孙中山再一次对该句的汉译,做了修订,正式定为“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这三个词,以后遂成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在华的官方译文。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民有、民治、民享”的译法,简明有余,明确不足,过分注重译文的节奏和文采,而忽视了译文的确指,造成了中文理解起来含糊不清。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孙中山先生的汉译,流传最广,成为国民政府的官方汉译,但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因此,不断出现对该句新的汉译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钱歌川的译法,他把该句译为——为人民服务的(of the people),被人民选出的(by the people),治理人民的(for the people),这种译法摒弃了孙氏译法中的两个含义——民有和民享,而专从“民治”这一点,从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民选政府的职责(of the people)、由来(by the people)和功能(for the people)。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钱歌川先生,对林肯名言的汉译,是迄今最经得起检验的方式 对林肯名言的译法,胡适和孙中山的译法是“民有、民治、民享”,三足鼎立,到了钱歌川的译法,又成了独角戏,只对“民治”做细致的阐述。同样一句话,百年间为何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其实,这并非文法修辞的技巧问题,而是体现了近代以降,中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思考演变过程。 首先,孙中山“三足鼎立”式的译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他在《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演说中,详细解释了他的译法“回想兄弟从前在海外的时候,外国人不知道什么是叫三民主义,总拿这个意思来问我。兄弟在当时苦无适当底译语回答,只可援引林肯底主义告诉他们,他们才完全理解我底主义。由此更可知兄弟底三民主义,不但是专为迎合现代底潮流,

林肯演说三民主义

民有、民治、民享 林肯的这篇《葛底斯堡的演说》,全文仅10个句子、272个词。但对美国民主制度和政治理想却作了十分准确的概括。 第一,这篇演说重申了美国的自由原则和传统:“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第二,把内战看成是对民主和自由制度的考验。“现在我们正从事于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和奉行这一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第三,对美国的民主理想作了简明的概括。“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久记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却永远不会忘记阵亡将士在这里做过的事。倒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给曾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一直致力推向前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此刻,距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举行的联邦宪法签署仪式已有76年。但“民有、民治、民享”的宪政国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 这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一段名言。其英文原文是(大抵如此,可能有些出入):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will never die). 有人就译成:(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不会消失)。 从这里看到,英文的原文非常精练,含义也比中文译文更深刻。 三个介词生动地体现了这个政府的性质: of: 表归属,说明政府属于人民所有,而不是人民属于政府所有; by: 表执行者,说明在这个政府一切的行事,包括运用(就是“治”)和不运用(不属于“治”)政治权力的时候,是人民(或其公选的代表),而不是官员来执行; for: 表目的,这个政府以人民的目的为目的,而不是人民以政府的目的为目的。并且,人民愿意“享”这个政府就“享”;不愿意“享”,政府无权要求人民去“享”,否则就违反了“以人民的目的为目的”的原则。

亚伯拉罕 林肯 民有民治民享——葛底斯堡演讲 Abraham Lincoln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

Abraham Lincoln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The Gettysburg Address November 19, 1863; Gettysburg 亚伯拉罕林肯 民有民治民享 ——葛底斯堡演讲 1863年11月19日 葛底斯堡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e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av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dedicate, we cannot consecrate, we cannot hallow 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标准练:12Word版含解析

标准练(十二) 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2018洛阳市高三模拟)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代表性青铜祭祀 用品,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这反映了当时() A .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 B.家畜养殖丰富经济生活 C .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D .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 答案:C 解析:四羊方尊属于礼器,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是礼制文化的表现。从材料中的“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来看,反映出当时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 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 A .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C .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 D .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 答案:B 解析:“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是因为公室告案件危害社会秩序;而“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是为了维护父系

家长在家庭内的权威地位。因此秦律关于二者的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 异,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 B 项。A 项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时期法治思想还没有受到儒家伦理的影 响,排除C 项;D 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 3. (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色彩鲜 艳,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 含蓄简约。这一变化根源于() A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学术思想的衍化 答案:A 解析:唐朝开放繁荣,是空前的大一统帝国,表现出宏大的盛世 景象;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讲求自我表现。因此女性 服饰变化根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 A 项。B 、C 、D 三项对 这一变化也有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 “根源于”的要求,排除。 4. (2018益阳市高三模拟)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 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 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 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 .统治者意识的影响 D .各民族融合的程度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统招班201912160171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统招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学者指出: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一政治--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是为“由巫到礼”;孔子为这套礼制创造性地转化出内在人性根源,开创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据此推知,孔子的贡献是() A.援礼入仁 B.克己复礼 C.由巫到礼 D.释礼归仁 2、《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 ) A. 儒、道、法、墨 B. 道、儒、墨、法 C. 道、儒、法、墨 D. 道、墨、儒、法 3、“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A. “天人感应”思想 B. “君权神授”理论 C. 万物的本原是道 D. 大一统思想 4、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5、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 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6、明末,学术思想界弥漫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之风,于经世、治国之道毫不关心,“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下列与这一思想背道而驰的是() A. 儒学危机 B. 八股取士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C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B )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B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运动中,最早的是( A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 邓析私造竹刑 C.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 D.楚庄王作《茆门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B )。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 9.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 D )。 A.秦律十八种 B.秦律杂抄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B )。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D )。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C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D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5.依唐律,二罪以上俱发( A )。 A.以重论 B.各重其事 C.累计处刑 D.自首减免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A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 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A )。 A.以党治国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 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 A.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 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4.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C ) A.法律和国家一起出现 B.原始社会就存在法律 C.在原始社会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 D.先有法律,后有习惯法 25.以下哪个是对《法经》的正确描述:( C )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 B.《法经》共有五篇。 C.《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D.具律部分类似于现代刑法分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