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

2. 朗读,

3. 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4. 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5.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

三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

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纪弦

三赏析诗歌

1 听录音,

2 整体感知诗歌

3 讲析诗的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4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5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7 再听范读,8 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略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2课时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现代诗两首.教案及练习

《现代诗两首》、《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3、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4、体会“老橡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现代诗两首》 一、《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ài yáo jùdiān fén chì 隘口歌谣蹲踞山巅焚起敕勒川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二、《一片槐树叶》

现代诗二首

2、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课件。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师:放《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歌词歌唱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2、介绍作者 说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师的中学时代,她曾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她的诗和散文都写得极美,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有关介绍。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不在那长大,更从未回故乡看看。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她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以“法”引读 1、介绍朗读诗歌应注意的问题 节奏、重音、停顿、感情、音质、表情、动作……其中感情最重要。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导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学习重点】目标1、3 【课堂导学】 一、学习朱湘的《少年歌》 1、朗读,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绘表现了少年怎样的特点? 2.“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这几句诗中的“泾溷渭清”是什么意思?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一节诗,然后答题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1)这节诗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2)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笔调欢快,韵调和谐,请反复诵读,体会其特点 二、学习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1、朗读,思考:这首诗共由三节组成,请概括写出三节诗的诗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排比句的运用,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的第二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前11个排比句描绘了(),使

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后4个排比句则由实转虚,在静态的描写中点出了生活的比较内在的方面:()它启发年轻人去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去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真诚 3 .这首诗的结节是首节的重复,但又稍有变化,将第一节中的第二句“生活是海洋”改为“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写出了(),值得回味,诵读时请仔细体会稍有变化的内容及其特点 4.根据注音填写字词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做到读写正确,加以解释,准确理解其意思。 (1)我们是新人,我们要翻一què()新声 (2)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课堂检测】诵读两首诗,比比谁读得更好。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内容预览: 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yān)支(zhī)隘(ài)口(kǒu)蹲(dūn)踞(jù)荒(huāng)莽(mǎng)山(shān)巅(diān)焚(fén)起(qǐ)敕(chì)

(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四)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四)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教案泉州一中分校刘顺玉用户名:liusy02 <原创作品>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

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

现代诗两首--《生活是多么广阔》《少年歌》

现代诗两首--《生活是多么广阔》《少年歌》

现代诗两首《生活是多么广阔》《少年歌》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文,独立完成 (一)文体知识、诗歌与、、合称为四大文学体裁。诗歌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时,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以体裁为分类标准时,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现代诗又分自由诗和散文诗。自由诗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就可以。 (二)字词积累 1注音或写汉字 上阕()、宝藏()、颠簸()、憧()憬()、真dì()、诠()释 bì()益、浩淼()、雕镂()、镌刻()广mào()、浩淼() 如晦()雕镂()镌刻()素é()憧()憬()真dì() 2、补全成语: 情不自、危言听、崇山岭、潜移化、千恣百态() (三)内容阅览 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②文中那两句话含有“泾浊渭清”?“泾浊渭清”是什么意思? ③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 ④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四)要素把握 1、两首诗歌一共涉及了哪些物象?作者想表达什么? 2、诗歌押韵吗?请说说你的研究。 3、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二、课堂导学:—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一)、“自主学习”内容点拨 (二)学习《少年歌》 1、读课文:(1)读准(2)读好(3)读出情感 2、讨论下来问题,理解内容 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

3 现代诗两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秋天让你想到了什么?(落叶丰收) 2.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笔下的秋天会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天的诗。(出示课件1)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3*现代诗二首) 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2:“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歌。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2.出示课件5,赏析《秋晚的江上》。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秋晚的江上景色的。出示课件6:《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景色。这景色好比一幅画,但这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儿、斜阳、头白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儿斜阳芦苇美景)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诗句描绘的意境。 3.出示课件7,欣赏古诗《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自由读几遍诗歌,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歌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的情景。)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设计意图: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

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的意境。 2、思考: 现代诗押大致相同的韵,请分别找出这首诗几节诗中所押的韵。第一节:羊、场、张第二节:泉、岸、面 第三节: 气、西、皮第四节:人、声、程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1)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山泉”是从白云中流下来的,是很纯洁的。 (2)谁作泾的溷? 我们青少年谁也不愿意做混浊的泾水。 4、第一、二节诗中分别有一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像,这两个意像反指什么?两个意像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小羊、山泉。第一节把少年比作“小羊”,“跳跃”写它的动作活泼,“笑”写它的情态活泼。用“活泼”点明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第二节把少年比作“山泉”,说明它很纯洁。点明像渭水一样的清纯才是青少年的真面目。 5、第三节“我们恨暮气,恨一切衰朽的东西?两句中各用了一个“恨”字,请说说两个“恨”表达了青少年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青少年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6、第四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我们是新人,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的主旨。 小结 这首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的特点。

《生活多么广阔》 一、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二. 思考、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1. 朗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欢快、喜悦 2.诗歌是扣住题目中哪个词来写的? 广阔 3.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说成是“海洋”? 第一节写诗人渴望生活、歌颂生活,表明了诗人对旺盛的生命活力的渴望之情. 4.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5.赏析第二节运用的修辞手法,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启发? 我认为第二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扣住了生活多么广阔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热爱、憧憬、喜悦之情,起到了层层铺设、增强气势的作用。 拓展延伸 你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生活哲理? 这首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要“年轻人要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热情”的生活哲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学案 (新版)语文版

66..现现代代诗诗两两首首 《长城谣》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 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焚起( )敕勒( ) 蝉翼( ) 沾着( ) 槐树( ) 山巅( ) 2.易误读的字音 蹲踞jù 不读jū 敕勒chì 不读shè 隘口ài 不读yì 沾着zhān 不读ni ǎn 蝉翼chán 不读dān 3. 形近字 ┏焉:焉支 ┏踞:蹲踞 ┏敕:敕免 ┏沾:沾湿 ┗嫣:嫣红 ┗裙:衣裙 ┗蔌:野蔌 ┗粘:粘性 4. 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5. 背记知识 《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进______。”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2《现代诗歌两首》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2《现代诗歌两首》教案北京课改 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不甚()隔着()闲游() 灯笼()恋爱()枯树()残霞() 2、选词填空。 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了,好象___着无数的街灯。 (点闪见现燃亮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缥缈: ②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珍奇: ③定然是不甚宽广 不甚: ④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游: ⑤教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古代社会研究》等。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著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5、《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仰望星空想到了什么? 6、《教我如何不想她》中诗人把什么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点击思维〗 1、注意“缈”不要读为“miáo”;“隔”不要读成了“gē”;“笼”不要读作“lóng”。 2、结合诗中的意境,展开联想相像,辨析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要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如“珍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不甚”结合句意可推测为“不很”的意思。 4、你知道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刘半农1920年8月6日在伦敦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在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名是《情歌》。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 5、6题要在整体感知两首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独特的构思。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联想 街灯――明星

现代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

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2整体感知诗歌3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

《现代诗两首》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现代诗歌两首》导学案主备:赵宏凤审阅:贺娟审批: 【学习目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 2、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中意向的内涵。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朗读两首诗,读准字音,语述适中,读出感情。 2、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两首诗的相关知识。 3、借用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本上画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4、运用双色笔自主完成。注意书写,独立思考。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代表作《红烛》《死水》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2、写作背景 《也许》 《也许》是作者用来悼念自己早夭的女儿立瑛,最早发表在1925年7月2日的《京报副刊》上,原诗题为《也许(为一个苦命的夭折的少女而作)》。1926年秋天,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再别康桥》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哪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3.现代诗二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

北京版《现代诗歌两首》word教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不甚()隔着()闲游() 灯笼()恋爱()枯树()残霞() 2、选词填空。 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了,好象___着无数的街灯。 (点闪见现燃亮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缥缈: ②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珍奇: ③定然是不甚宽广 不甚: ④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游: ⑤教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__、《古代社会研究》等。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著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5、《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仰望星空想到了什么? 6、《教我如何不想她》中诗人把什么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点击思维〗 1、注意“缈”不要读为“miáo”;“隔”不要读成了“gē”;“笼”不要读作“lóng”。 2、结合诗中的意境,展开联想相像,辨析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要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如“珍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不甚”结合句意可推测为“不很”的意思。 4、你知道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刘半农1920年8月6日在伦敦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在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名是《情歌》。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 5、6题要在整体感知两首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独特的构思。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联想 街灯――明星 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美丽 天上的街市天河:浅浅,不甚宽广自由

第6课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语文八级下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长城谣》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 这首诗写于1954 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 蝉翼()沾着()槐树()山巅() 2.易误读的字音 蹲踞j U不读j U敕勒ch 1不读sh e隘口a i不读y1 沾着zhm不读ni an蝉翼chdi不读 d al 3. 形近字 厂焉:焉支厂 踞:蹲踞厂 敕: 敕免厂沾:沾湿 「嫣:嫣红「裙 :衣裙 「蔌 野蔌「粘:粘性 4. 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5. 背记知识 《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__ ,流进 _____ 。”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去享受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 ,_________ 族女诗人。蒙古名字是 ______ ? _____ 。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 ,1936 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 等创办《 __________ 》月刊。他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他是 _______________ 派诗歌的倡导者。 【参考答 案】1. y a n a i d m j u f en ch 1 ch d n y 1zh a n hu 6di a n 5.要从你身旁流过我不眠的梦中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席慕蓉蒙古穆伦席连勃七里香纪弦路逾新诗覃子毫钟 鼎文现代 _. 、中、、.、、/. —~r 二、课文学习 1.读下面诗句,说一说红色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

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营造意境,以物寓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现代诗。(出示长城图片) 二、学习《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 焉.支(yān)隘.口(ài) 蹲踞.(jù) 荒莽.(mǎng) 焚.起(fén) 敕.勒(chì) 3.划分诗歌节奏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深沉、抒缓、凝重的朗读基调 (三)合作探究 1.理清结构层次。 师:这首诗根据诗人情绪发展,各节都写了些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