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朗诵的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朗诵的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朗诵的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朗诵的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朗诵的重要作用

姓名:常伟龙

班级:09级本科二班

学号:2009091214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江鑫

一、选题意义

朗诵是声乐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声乐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朗诵一味追求声音这一现象实属多见。朗诵和歌唱二者是相融相通、不可分割的,歌唱中有朗诵的读白,朗诵中又夹带有歌唱的韵律。从歌唱的角度看,朗诵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朗诵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表现歌词的意义,抒发歌词的感情,使歌词与曲谱情调互相配合,相辅相承。用真挚的“情”结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的声音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加深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对提高声乐表演者的声乐表演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际,朗诵也就诞生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朗诵实践有了更大的发展,许多学者在理论领域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声乐演唱者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在气息方面做到“深、稳、通、活”。有了“深、稳、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朗诵艺术在国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亚里士多德说过:“要把声调加以适当的安排,借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什么时候说得响亮,什么时候说得柔和,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什么时

候说得高,什么时候说得低,或者不高不低,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节奏,这正是应当记在心中的三件事——音量、音高和节奏。文中根据歌唱和朗诵的共同特点对咬字、吐字、气息、共鸣腔体的运用、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说明这几点在歌唱和朗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网上搜寻资料,相关书籍的学习以及自身近年来所积累的经验相结合,对声乐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文通过网上搜寻资料,相关书籍的学习以及自身近年来所积累的经验相结合。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供参考的资料较少,可能存在一些论述不够准确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笔者希望此论文完成后,能使读者正确认识和了解朗诵在声乐学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六、论文提纲

(一)前言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时间艺术。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技巧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到音乐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为妥当。从歌唱的角度看,朗诵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加深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体会情调韵味,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二)提纲

一、朗诵与歌唱的特征

1、朗诵

2、歌唱

二、朗诵与歌唱的区别和联系

1、发声技巧方面

2、艺术表现方面

三、朗诵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1、朗诵有助于歌唱时共鸣腔体的打开

2、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

3、朗诵有助于声乐演唱时“咬字吐字”的清晰及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声乐学习中朗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诵歌词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的环节。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加深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体会情调韵味,提高声乐演唱水平。让声乐演唱者能够正确的理解声乐的学习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论文写作进度的安排

2012年10月12日——2012年11月20日选题,开题,收集资料

2012年11月20日——2013年 3 月15日完成初稿

2012年 3 月16日——2013年 5 月15日修改,定稿,上交论文

八、参考文献

[1]赵兵、王群.朗诵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曾卫星.浅论朗诵与歌唱[J] .贵阳师范学报,2001.

[3]胡敏、林速韵.朗诵主持演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余开基.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九、导师评语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了解《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感受中国文化的渊远流长,丰富自己的情操。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分析,培养同学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三、研究过程 (一)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中学生进行采访,收集同学所喜爱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对人物的看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30日—6月3日,将组员分为两组进行对两种课题的研究。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制定好可实施的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教师修改。(二)实施阶段6月3日,各小组做好准备,做出最后方案。6月4日—6日,邀请指导老师指点,做总结。全组成员一起讨论评出“最佳收集者”。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每人写下心得体会。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整理出对自己有利、感兴趣的资料,并发给其他同学(三)总结阶段6月8日—6月10日,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任老师指导修改后,就落制到实际中去,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推荐给学校的学生 五、预算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六、条件分析 主观条件:全体组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询资料,研究资料容易找到,试验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经费来源:本课题不需经费。 参考文献:《红楼梦》

声乐作品分析

对《驼铃》的分析 歌曲总体 这是一首应影片需要而创作的一首歌曲,他不具有作者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歌曲另外一种含义——这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主题感情。歌曲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革,那是一个非常恐怖和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真理被颠覆,什么都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只是很多的黑暗。而影片正是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的词曲作者——王立平。作者的生活趟过那文革的记忆,他在历史过去三十年后,他为这样一部影片作词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歌曲分析中,寻找那么一丝丝的细微的感情。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创作至今,依旧深受欢迎,在电影发布之时,这首歌曲随着影片一起穿家入户,可是影片走了,歌曲却被深深挽留下来,这首歌曲成为当时所有军队,部委的保留歌曲,成为当时演唱歌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曲背景分析 《驼铃》是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而作的电影插曲,于洋又演又导,片中惊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此歌由蒋大为演唱,成为经典歌曲。歌词紧扣影片剧情,表达了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仍旧不衰。 《戴手铐的旅客》是王立平配曲的第一步故事片,。1980年5月1日,摄制组在中缅边境取外景,需要曲稿,王立平应邀去和摄制组会合,可是一路上也没有找到词作者,而距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于是王立平就在昆明写了词,在车上酝酿曲子。“云南的路不好走,得知我是北京来的。大伙儿就让我坐在司机旁的第一个位置上,有时候我进入状态,就手舞足蹈的哼唱着,回头一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和主演,也是导演汪洋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主题曲拿来了不?快给我听下。“我说别急,在唱这歌之前,给你们讲个故事,其实说道故事,剧组所有的人对剧本比我清楚多了。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讲呢?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源泉是什么?当然这话是王立平之后讲的。在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老公安刘杰正在追击特务时,而一张有关他的通缉令落到了他一个战友的手上,理由他是走资派。但是这位战友没有扣留他,握着他的受送他上了征程,我给导演念了我的词。“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主题曲的所用的乐器,我在所有的程度上,我没有用导演组准备的流行的电子琴,电吉他,而是取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用了琵琶,二胡。在风格上,还用了民族化的音乐元素。 词曲作者 王立平 二十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常的歌曲作家,锁创作的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演唱者 蒋大为是我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

2019开题报告会议记录

2019开题报告会议记录 2019-01-18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开题报告会议记录。 一、所有同学注意,所有表格里的字体、行间距等尽量统一二、开题、答辩会议记录里的问题1、你们的开题报告会纪要”里写3-4个问题,并回答好。 参考问题如下1、为什么选这个题目?2、你的设计主要包含哪些技术指标?与同类设计相比,有哪些创新或改进?3、就你的设计选 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关键技术是什么?4、你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设计难点是什么?5、你的设计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用什么来验 证?6、简要介绍一下你的设计是如何实现选题的功能的?答辩报告会 纪要”的问题,请根据答辩时,老师给每个同学提得问题,选3-4个并写好答案。 以上的各人自己准备好,发电子稿给我。 三、中期检查(或用于指导过程记录)参考模板(一)、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原理已经掌握,但进度与预期的偏慢。 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得到保障。 到目前为止,论文的初稿还没有完成。 建议:在阅读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完成选题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论述,然后就本课题的研究基础进行论述,再完成系统的硬

件设计,并对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工作情况及原理进行阐述,最后就系统的调试及仿真结果进行描述,直至完成整个论文。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及设计中的软件语言程序已基本完成,对设计中的技术基础掌握情况较好。 但在后期的工作中时间上没有保障,还需继续抓紧时间完成后续工作。 修改意见1、摘要部分不够精练,2、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不够详细,表达不清楚,3、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图,完成系统中各模块的工作原理的阐述及在系统中的工作情况。 4、论文的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在论文中没有标注。 (三)、首先,论文的主体部分对系统的原理表述不够清楚,论文的层次结构安排欠合理,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阐述不详细。 其次,论文的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在论文中没有标注。 (四)、设计过程没有按预定方案有序进行,时间上没有保证。 初稿中软件代码编写应进行优化,以保证以最少的资源和最低的能耗完成设计。 参考文献方面,应注意查阅相关外文资料,以保证其设计方法与最新形势同步。 书写格式方面,应注意参阅《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以保证规范性。

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docx

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我们在探究小说教学分析人物形象时,先从文中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入手,结合小说时代背景,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还要深入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除此之外,围绕小说人物形象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深入人心。下面是整理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定义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人物的性格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情节影响人物性格的发展,但人物性格也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所以在小说教学中,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从而把握好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四方面入手: 一、找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通 过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 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首先引导同学们从对孔乙己的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

子,并抓住关,分析其作用。如: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色,常些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然是衫,可是又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也没有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主。)如:神言描写:孔乙己便了,上的青筋条条出,争道“,窃不能算”??窃!??人的事,能算么?(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人物性格特征。) 除此以外,有些小多地运用了心理活描写。如《最后一》中小弗郎士主的刻画要运用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地描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国主感情再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把小中的人物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分析 初中文本中的小取了不少名家名篇,有一些外国小,些小中的故事、人物距离当今学生的生活已很遥了,想要真正地理解小中人物形象,就必原那段社会史,充分了解当的社会背景。 在学《范中》,接触到文就要学生充介当 的社会背景,否学生很理解小的刺性。作者吴敬梓所的代,是在清王朝治的前期,科制度是清王朝巩固治、人 心的有力工具,多知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禄。吴敬梓反种考用人才的制度,用刺手法写了《儒林外史》,暴露

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在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中,作者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亲历者、策划者、重要乐评人的身份优势,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论相结合的写作。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1.1、流行音乐的概念 1.2、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2.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2.2、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2.3、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 2.4、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把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5753968.html, 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把握分析 作者:邹蓓蕾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花腔技术作为一种声乐技术,在美声学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 花腔就无美声。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是花腔技术应用于中国声乐作品中的主要载体,因此研究花腔唱段的特点与风格,对中国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探索有很大积极意义。本文就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中国声乐作品;花腔唱段;特点;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23-01 花腔是一种声乐技术,也是一种声乐表现形式。当前,很多音乐学员声乐专业学生及歌唱家所演唱的与花腔唱段有关的中国声乐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表面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距离十分接近,这就使得人们忽略了中国声乐特有的韵味,不利于声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充分彰显。因此,只有真正把握了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才能更加真切地感知声乐作品的韵味。那么,如何把握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是演唱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主要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是由节奏与旋律线组合而成的,在确保旋律不变的前提下,演唱者可借助情感变化、音质及音色等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品的审美表现力。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所具有的旋律,是依据声乐作品的创作意图、情感需要及题材需要而设计的,以显著提高音乐语言的表现力。旋律是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当很多中旋律涌入耳朵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会给听众留下印象,这也就是十分优秀的声乐作品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依据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所具有的旋律特点,可将其划分成几种类型:语言音调型、和声旋律型、调式音阶型、直线型、曲线型等。 (二)风格特点 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所具有的风格是其形式与内容的表现,其和作曲者的地方语言、审美、文化风俗、创作意图等有关系。花腔自身没有吐字咬字的情况,正是基于中国声乐自身具有的润腔手段,才让花腔旋律可利用这些个性化的方式将花腔色彩进行改变,使得花腔

课题开题会议记录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会议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城小三楼东办公室 主持人:张莉 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 活动主题、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会议 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一、宣布课题开题。 二、立项通知,宣读立项书。 三、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记要) 1、首先跟大家先说说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要通过这个课题研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作业实施的有效性,使学生不厌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其次和大家谈谈课题研究的内容: 1)、针对课内作业开展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内容的研究,以从教材中精选作业、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作业、拓展作业为研究切入点,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对练习的效率的研究。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题组的研究;2)、针对课外作业,开展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形式的研究,以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操作性、探究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保留数学作业布置中的优点,创新作业的形式,使课外数学作业能有效地

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3、最后我们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张莉负责; (2)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张莉、赵瑛负责; (3)课堂实践作业内容研究由张莉、赵瑛、夏娟负责; (4)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收交资料由石红玲、侯亚萍负责; (5)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张莉负责。 四、布置近期任务 1、每人写出个人的课题实施方案。 2、石红玲老师做好问卷调查的统计整理。

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论文

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论文——歌剧《魅影》赏析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院系:国际商务学院会计系 班级:11级会计十班 学号:1140131363 姓名:张杰 指导教师:张婷婷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该剧一成名。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1988年该剧移师百老汇就此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猫》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而作为西方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以其独特的构思,离奇的故事情节,悠扬动听的音乐,绚丽宏伟的舞台背景,华丽动人的舞蹈动作长久征服着一带又一代的观众,经演不衰,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因为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隔壁的包厢,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也着实令气氛紧张刺激到极点,前排观众的惊叫与台上演员的呼声连成一片,在这方面,舞台设

计玛莉亚·布琼森自然功不可没。 该剧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女主角克里斯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时值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吉里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同情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在魅影的帮助下因偶然机遇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然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于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与魅影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晚,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着魅影那张仿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多年以后,克里斯汀去世,已是白发苍苍的劳尔带着拍卖所得的八音盒来到克里斯汀的墓前,正感伤时,突然猛地一怔:克里斯汀的墓前不知何时摆放了一支红玫瑰,上面用黑色的丝带系着一枚戒指,正是当年克里斯汀还给魅影的那一枚,劳尔四处环视,却一无所获 《歌剧魅影》是根据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事件而创作的。《歌剧魅影》大量采用古典音乐背景,又加上音乐剧,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从而创作出一部音乐剧电影的力作。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

(完整word版)《中外声乐作品分析》试题库

《中外声乐作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1、声乐体裁有哪些类型?各体裁又划分为那些类型? 答:民歌类型:号子、山歌、小调; 歌曲类型:艺术歌曲、叙事歌曲、抒情歌曲、诙谐歌曲、讽刺歌曲、舞蹈歌曲、摇篮曲、小夜曲、船歌等; 歌剧类型:宣叙调、咏叹调、永叙调、、谣唱曲等; 2、什么是民歌? 答:民歌是音乐形成的坯体,也是声乐艺术形式的起源。它是通过劳动人民口头的创作,经过社会实践的口传心授、检验、改造、不断地完善结晶而成的优秀民族传统声乐成果。 3、外国民歌有那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欧洲民歌、亚洲民歌、北美洲民歌、大洋洲民歌 4、什么是号子?号子又可细分为那些? 答:号子指劳动时所唱的歌。它以节奏来统一步伐,以“吆喝声”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由于劳动方式和内容的不同,产生了代表各种劳动风格的劳动号子,可细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等。 5、号子的主要作用、表现手法及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作用:用音乐所产生的旋律动力来娱乐单调枯燥的劳动气氛,分散劳动给人体带来的艰辛劳苦,最后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表现手法:讲究自然、简洁的风格,具有坚定、豪爽的个性。最大特点:节奏型往往突出旋律。 6、什么是山歌?基于地理环境及民族习惯又可分为哪些山歌? 答:山歌指山区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所唱的歌。它是以一种自由爽快的节奏,抒情悠长的旋律,清脆嘹亮的嗓音风格,现实的思想态度直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等等。 7、什么是歌曲? 答:歌曲是人们通过音乐实践,对民歌加以再创造,或是以旋律技法而谱成的较规范完整的声乐作品。 8、试说明“民歌”与“歌曲”的区别 答:“民歌”即民众传唱的歌,它自由随意性大,不受约束,强调词义功能,而且区域性极强。“歌曲”主要是指从民歌素材或其他素材分离再创造出来的另一种较为规整的声乐作品,这类题材在“歌”的含义之中更强调“曲”的艺术价值,即:曲调的旋法及调试的发展已呈现一种的作品规格,它的音乐美学视野观比民歌质朴的风格更为突出。他多数是由作曲家按特定的

开题报告和答辩记录

开题报告和答辩记录

洛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情况表______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_ 开题报告姓名 性 别 学号专业年级何某某男 08144407 1 公共事业管 理 2008级题 目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改革 问题与研究 课题来源 (1)(2)综 述 选题目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和优化医疗保障制度。二元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格局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本文对我国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深入研究,力求探索一条以高效便捷为基础、以公平普惠为理念、以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需求的医疗改革之路。

选题意义: 研究由城乡二元化结构迈向城乡一体化统筹过渡的社会医疗保障模式,对于处理好我国城乡统筹医疗保障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我国社会现阶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以满足全国各阶层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为目的。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时期,劳动力的流动性不断加大,研究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要符合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劳动力资源在全社会自由、合理的流动,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使我国总体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 第二,有利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当前的指导方针是城乡统筹社会的经济多方面协调与发展,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以公平性为原则的社会保障,通过改革实施和政策倾斜,目的在于缩小城乡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医疗水平,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途径,从而

音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音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美声歌唱艺术自1600年产生于意大利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关于歌唱技巧的理论是意大利人卡奇尼在《新音乐》中对歌唱技法的阐释。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各种声乐理论相继出现,至19世纪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得到空前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加西亚父子和兰皮尔蒂父子的声乐理论,加西亚(子)在1874年出版的声乐理论着作《歌唱艺术论文集》中提出了“声门冲击”理论学说,在嗓音机理方面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强调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将声乐教学和生理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释声乐技巧训练中声音现象。直至今日在国内外依然存在以生理歌唱器官的机理活动来教学实践。 1905年兰皮尔蒂的声乐论着《美声歌唱技巧》的问世,特别强调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感觉对共鸣及呼吸技巧的重要作用,强调神经的控制作用。“兰皮尔蒂父子被看做是意大利200多年来美声学派优良传统之集大成者与传播者,其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后杜普雷的关闭唱法,雷斯克的面罩唱法等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相继问世,对后世声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仪器的发明为研究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运动提供了保障,从而使歌唱技巧中模糊的概念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界定,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专门从事嗓音研究的医学、生理学、声学专家和学者。无疑在一定的限度内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许多歌唱家、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其论着、论文等形式阐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例如: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在其《我的歌唱艺术》中提出的“气流要旋转”“要进头腔”等技术和方法。美国声乐教育家斯坦雷提出的“咽腔共鸣”,提出与欧洲靠前、明亮的声音相对的靠后唱法。美国声乐教育家范纳德在其声乐理论论着《歌唱--机理与技巧》、《论歌唱中的贝努里效应》及《声门冲击》等,利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彻底颠覆了17世纪以来的欧洲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否定以感觉为主的经验主义教学方式,否认头腔共鸣、鼻腔共鸣等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经验。 以及其他20世纪专家学者以各种科学手、发明、创造

开题会议记录

“运用主题导教、群文阅读改善学生阅读现状的行动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会议议程 时间:2012-3-27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周小鹭 记录:王秀端 参加人:教务副主任周姝,周小鹭,曾孝群,张文华,王秀端,周圆 会议过程: 一、周小鹭讲解攀枝花市第11中小密地小区语文教研组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运用主题导教、群文阅读改善学生阅读现状的行动研究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主题导教、群文阅读、阅读、现状、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试图改变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正在大力劝导“班级读书会”的实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拓宽知识面,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课外营造书香生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选题意义及价值】学生层面:通过研究,使学生在阅读中用眼看、用脑想、用心悟,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层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缩短师生间的教学距离,改变语文阅读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师生生活素质和人文素养。 学校层面:搭建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平台,拓宽阅读渠道,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表达能力。通过研究,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彰显人文教育,突显学校办学特色。 【研究目标】 1、更好地体现单元的整合。它以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为阅读和交流对象,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以“同步阅读”为依托。前面提到,“班级读书会”往往是师生课外共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然后利用课内进行交流,然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们却很难在一学期内让班上每个学生买上一本或几本相同的课外读物。在我们为此感到遗憾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身边就有这样一本文质兼美的阅读资料——同步阅读。

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女性形象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导语:撰写一份开题报告,可以使读者对论文有更多的了解。以下是为各位的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论文题目 浅析巴金《家》中的女性形象 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小说《家》是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品。《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大家庭的腐烂、溃败的败落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的缩影,它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在作品中,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深思,作品中年轻女性的不幸的形成不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原因,仅仅从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对她们的迫害上去分析是不够的,还应从他们自身性格上进行分析。她们年轻、美丽、善良,有的是封建家“牢笼”中的可怜女性,她们整年累月地被压在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底层,在悲惨的环境中,或是服从主子们对他们的命运的安排,服从命运,或是在不幸中苦苦追求、挣扎;有的是屈服与封建礼教的小姐们,她们最终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有的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正在觉醒中的青年知识女性,这些给了她们一些希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而这些女性中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更没有意识到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一直是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社会原因加自身原因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2、研究的意义 《家》不仅全面反映中国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及青年人的斗争过程,而且反映了五四时代特有的反叛精神。《家》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塑造了高家觉字辈兄弟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反响,更因为塑造了一批精彩的女性形象及对她们命运的构架赤裸裸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可以说把《家》所要表现的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毒害人的本质最深刻地揭

演唱技巧开题报告

演唱技巧开题报告 篇一:25-3-开题报告-声乐演唱技法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开题报告 声乐演唱技法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声乐技巧训练是每个声乐表演者通向声乐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是基础也是保证。 在声乐技巧训练的实践中,每个声乐表演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境况:气息用不上,位置挂不上,声音散、白,用嗓子等难以解决的技巧问题。教师讲解的声乐理论技巧概念时常又充斥于耳畔,不是听不懂,而是做不到等现象。 种种技巧问题时常令我们夜不能寐,茶不思,饭不想,似乎每一个问题都象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高山难以逾越。有时甚至想退却对声乐艺术道路的追求。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声音之源是歌唱之本,但各种声乐技巧的应用同样重要,翻开各种著述,对于声乐技巧的训练和应用,意大利的歌唱家们无一不认为是重中之重,认为谁掌握了声乐技巧的应用就学会了歌唱。 二、研究的意义 我国古代有“故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的说法,可见,声乐技

巧的训练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已经充分认识到,然而在歌唱技巧训练中,要真正掌握用声乐训练的要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掌握科学的理论之外,还要在技巧训练的实践中千百次的摸 索,明确什么地方用气,怎样用气,在什么地方控制等,解决好“气”的问题只是技巧训练的第一步、基础,下一步则是共鸣的问题,即共鸣的核心“点”。在技巧训练中,歌唱者往往为了追求音量,加大喉部力量,造成声音散、白等扭曲声音形象等现象,致使声音没有艺术感染力,关键是对面罩共鸣“点”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因此,“点”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气”与“点”在歌唱训练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丢掉任何一方都会给嗓音带来灾难。 在歌唱实践中,既要要求声音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下的共鸣点,又要要求声音在不要掉下共鸣点的基础上有充分的气息支持。从而使歌唱者的声音具有穿透力,致远性,嗓音的持久性,增强歌唱者的声乐技巧,从而增加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抓住声乐技巧训练核心问题,是声乐表演者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了技巧训练,才能使歌唱者的声音具有良好的共鸣,和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所以,采用声乐技巧的训练方法,增强声乐表演者的致远性、声音穿透力和嗓音的持久力,使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更趋艺术表现力便是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声乐鉴赏作业

1.你最喜欢的一首声乐作品是什么,对这首乐曲进行分析,谈谈你的听后感。 答:我最喜欢的就是李健的《传奇》。第一次听这首歌,却不是李健所唱,而是王菲在春晚唱的。当时感觉这首歌空灵,细腻,那悠悠的曲调让我回味。后来听说,这首歌的原唱不是王菲而是李健,并且李健的歌声比王菲的更好听。我忍不住找到了李健的原唱,听后觉得,那才是天籁。李健的声音清亮,有磁性,再加上技巧的运用,一首传奇,唱得如此飘逸而空灵,从容有度。在我听歌曲的历史中,有三首歌给我的印象最深:《回忆》伤感的情怀让我想听又不忍听;《奇异恩典》则是第一首让我潸然泪下的歌曲;这首《传奇》又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李健用他的情感唱出了这首歌,如诗一般,隽永宁静,偶尔的高音处还有一丝颤抖,如同音乐开始时,那段流水滑过,清柔,绵情。这个有些害羞有些腼腆的男人,这首有些含蓄有些清澈的传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青春稚嫩的坚持,纯净空灵的爱情,在舒缓的声音中浮现。“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如诗一般的句子,如诗一般的意境。这样的歌曲怎不让人喜欢?

2.怎样上好声乐鉴赏课? 答:我从未梦想成为一个歌唱家,从未梦想有一天能走上舞台为众人演唱。我只是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在那一首首不同歌词不同曲调不同风格的歌声中,我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在我看来,声乐鉴赏课要教给人的应该是情感的投入,而不是技巧的掌握。单调的技巧练习比如呼吸,鼻音之类的问题,只会让这堂课变得乏味。诚然,提高了技巧,唱出的歌声会变得更动听,但是传授技巧的过程会不会使同学们唱歌的兴趣下降呢,如果是这样,不是舍本求末了吗?一个人如果很喜欢歌曲,喜欢听,喜欢唱,即使他的歌声不动听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他在音乐中享受,在歌声中陶醉,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反之,一个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技巧却没有热爱歌曲的激情,他又怎么能唱出让别人感动的声音呢?所以,我认为课程中应该以培养兴趣为重点,让同学们喜欢歌曲,享受歌曲。这只是我一人的浅见,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还请老师指教。 老师,这已经是我第二次选您的课了,第一次是音乐鉴赏,这次是声乐鉴赏。我很喜欢音乐喜欢这堂课。还有,您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老师,我的同学也这么说。希望以后还能再见到您。再见。《完》

声乐作品分析

哪些人需要锻炼PC肌 每个人都需要锻炼! 对《驼铃》的分析 歌曲总体 这是一首应影片需要而创作的一首歌曲,他不具有作者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歌曲另外一种含义——这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主题感情。歌曲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革,那是一个非常恐怖和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真理被颠覆,什么都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只是很多的黑暗。而影片正是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的词曲作者——王立平。作者的生活趟过那文革的记忆,他在历史过去三十年后,他为这样一部影片作词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歌曲分析中,寻找那么一丝丝的细微的感情。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创作至今,依旧深受欢迎,在电影发布之时,这首歌曲随着影片一起穿家入户,可是影片走了,歌曲却被深深挽留下来,这首歌曲成为当时所有军队,部委的保留歌曲,成为当时演唱歌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曲背景分析 《驼铃》是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而作的电影插曲,于洋又演又导,片中惊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此歌由蒋大为演唱,成为经典歌曲。歌词紧扣影片剧情,表达了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仍旧不衰。 《戴手铐的旅客》是王立平配曲的第一步故事片,。1980年5月1日,摄制组在中缅边境取外景,需要曲稿,王立平应邀去和摄制组会合,可是一路上也没有找到词作者,而距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于是王立平就在昆明写了词,在车上酝酿曲子。“云南的路不好走,得知我是北京来的。大伙儿就让我坐在司机旁的第一个位置上,有时候我进入状态,就手舞足蹈的哼唱着,回头一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和主演,也是导演汪洋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主题曲拿来了不?快给我听下。“我说别急,在唱这歌之前,给你们讲个故事,其实说道故事,剧组所有的人对剧本比我清楚多了。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讲呢?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源泉是什么?当然这话是王立平之后讲的。在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老公安刘杰正在追击特务时,而一张有关他的通缉令落到了他一个战友的手上,理由他是走资派。但是这位战友没有扣留他,握着他的受送他上了征程,我给导演念了我的词。“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主题曲的所用的乐器,我在所有的程度上,我没有用导演组准备的流行的电子琴,电吉他,而是取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用了琵琶,二胡。在风格上,还用了民族化的音乐元素。 词曲作者 王立平 二十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常的歌曲作家,锁创作的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演唱者 蒋大为是我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2020年音乐专业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专业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引导语:美声歌唱艺术自1600年产生于意大利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下是搜集的音乐专业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论声乐技巧中的矛盾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美声歌唱艺术自1600年产生于意大利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关于歌唱技巧的理论是意大利人卡奇尼在《新音乐》中对歌唱技法的阐释。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各种声乐理论相继出现,至19世纪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得到空前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加西亚父子和兰皮尔蒂父子的声乐理论,加西亚(子)在1874年出版的声乐理论着作《歌唱艺术论文集》中提出了“声门冲击”理论学说,在嗓音机理方面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强调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将声乐教学和生理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释声乐技巧训练中声音现象。直至今日在国内外依然存在以生理歌唱器官的机理活动来教学实践。 1905年兰皮尔蒂的声乐论着《美声歌唱技巧》的问世,特别强调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感觉对共鸣及呼吸技巧的重要作用,强调神经的控制作用。“兰皮尔蒂父子被看做是意大利200多年来美声学派优良传统之集大成者与传播者,其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后杜普雷的关闭唱法,雷斯克的面罩唱法等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相继问世,对后世声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仪器的发明为研究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运动提供了保障,从而使歌唱技巧中模糊的概念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界定,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专门从事嗓音研究的医学、生理学、声学专家和学者。无疑在一定的限度内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许多歌唱家、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其论着、论文等形式阐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例如: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在其《我的歌唱艺术》中提出的“气流要旋转”“要进头腔”等技术和方法。美国声乐教育家斯坦雷提出的“咽腔共鸣”,提出与欧洲靠前、明亮的声音相对的靠后唱法。美国声乐教育家范纳德在其声乐理论论着《歌唱--机理与技巧》、《论歌唱中的贝努里效应》及《声门冲击》等,利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彻底颠覆了17世纪以来的欧洲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否定以感觉为主的经验主义教学方式,否认头腔共鸣、鼻腔共鸣等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经验。 以及其他20世纪专家学者以各种科学手、发明、创造等实证主义思想来揭示声乐技巧的认识规律。然而,20世纪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最着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萨瑟兰、卡拉斯等从来没有长期钻研过声带是怎么运动的,共鸣是怎么来的,也从不否认头腔共鸣,面罩共鸣等技巧。帕瓦罗蒂在谈到声音的过渡时说到:“对,在我的内部感觉是比较压缩的收紧的,那并不意味着发出来的声音音

声乐作品《放风筝》简析

声乐作品《放风筝》演唱简析 学院: ********** 班级:****************** 学生: ************ 目录

一、词曲作者介绍 二、创作寓意 三、曲谱 四、作品结构分析 五、演唱技巧分析 六、总结 声乐作品《放风筝》演唱简析 一、词曲作者介绍: 作曲家:方石,重庆巫山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湖北音乐协驻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曲、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湖北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文艺明星’。长期从事音乐创作集作曲、编曲、

录制为一体,主要有100多件音乐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在全国音乐界具有一定影响,从方石歌曲创作的历程中不仅看到了他对音乐事业的赤诚及为之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成果,同时也看到了贯穿始终的,他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作词家:唐跃生,诗歌写作者,歌词写作者,剧本撰稿人。曾下乡当知青。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与文字结缘。隐于生活,浮干生活。现供职于深圳宣传文化系统。诗歌主要作品:《离安魂还有一段时辰》,《物品与背景》。歌曲主要作品:《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母亲在家就在》。 二、创作寓意 本作品以风筝寄情,主人公放风筝去寻找自己思念的爱人,飘飞的风筝寄托了她悠悠的爱恋之情。演唱者如能感受到这种心境,几把握了此作品的灵魂了。 三、曲谱 放风筝

简谱转载自:中国战友联盟网四、作品结构分析 此曲采取二部曲式写成,前后两部分主演通过调式的对比来实现情绪的转换,调性由D徵调转到D羽调。歌曲的结构上可视为3个段

落:第一段8小节,是对花的倾诉,因为是近距离,所以像在?说?,含蓄而露,其音域控制在d1-d2八度以内。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意不锻,并注意语气的变化还有?花?的咬字;接着4小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前面,为推向高潮做了准备情绪渐渐扬,但是扬而不张;第二段8小节,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像是在?喊?,?喊?而不野,其音域控制在g1-g2以内这里是全曲的高潮,气息要控制好,感情要饱满,同时要注意?线儿线儿线儿你再长一点?这句要强处理,?白云?这要突然弱下来然后再渐强处理,注意强弱对比要明显;第三段8小节加一个尾声,变化再现第一段音乐素材,音域再次控制在d1-d 2八度以内,其意思像在?求?,?求?而不流露庸俗。 五、演唱技巧分析 此曲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主要是诉说说出主人公思念他,主人想知道他是不是与自己有一样的想法,问的含蓄,所以唱这8小节时应该含一点去表达歌去含义,?花?后面椒休止符这时应该是声断气不断,以表达自己对?花?的诉说,每句话都是弱起更表达主人的含蓄,这段主要是叙述主人的感情,用中国的曲式分析就是?起?,引出?放风筝?这一主题;接着是4小节点出主题,并且音符逐渐推上高音、节奏也由弱逐渐变强为进入高潮做准备,这4小节应该控制好气息,气息是由弱到强需要好的气息配合,这个部分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国曲式是?承?部;第二段是8个小节借放风筝来表达主人要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呼唤心上人回来,来?喊?自己的心上人回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