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一、声乐艺术作品构成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节奏与节拍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音乐中的节奏

也往往源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律动。比如,江河的奔

腾咆哮,海潮的起起伏伏,汽车的鸣笛,心脏的怦怦声,都带有鲜明

的节奏感。生活为音乐提供了节奏素材,反之节奏也以其超强的表现

力刻画了生活,并为塑造音乐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保

卫黄河》这个声乐作品中的第一段,铿锵有力的节奏,号角一般的音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整首歌曲前松后紧,附点节

奏的使用,将歌曲推向高潮,振奋人心,仿佛将人们带到了汹涌咆哮

的黄河边看游击队员英勇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的热血场面。又如《大海啊,故乡》平缓的节奏,就像大海的潮声,又像儿时妈妈哄你入眠时

哼唱的曲调,给人以温柔、宁静之感。从中我们也可感受作者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的真挚情感。节奏不但仅使旋律有了存有的意义,也

为我们演唱声乐作品抓住了歌曲的“脉搏”。

(二)调式与和声调式是将和声与旋律中所使用的不同音加以归纳出

来的音列组织,并以某一个音为中心,这些音在按高低顺序排列的联

系中,保持一定的功能倾向性。而调性则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

调式。在声乐作品中,调式与调性的转换和对比用来体现音乐气氛、

情绪、形象和色彩变化。和声是在调式与调性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乐

音纵向组织,和声的使用能够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水平,并且对音

乐形象、气氛的塑造,以及旋律情感的发展,声乐作品的铺开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音乐必须学习和声。

(三)速度与力度速度是音乐作品演奏的快慢,它能够传递给我们一

些音乐的性格、情绪和音乐形象的信息。我们能够用快速来表现出欢

快的舞蹈,活泼的嬉戏,或是描写狂风暴雨,江河怒吼;而慢速则能

够用来表现忧伤、抒情和田园等内容。这是因为速度与音乐形象及其

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准确作品速度的变化。力

度则是指发音的强弱水准,音的强弱变化也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随着力度的逐渐强大,紧张度也会随之变强,就会形成

音乐的高潮区。力度的减弱,紧张度也会随之松弛,高潮减退。所以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要拿捏好力度的强弱,切不可形成主次颠倒。

(四)音区与音色音区是指在音乐中有效的音域范围内,根据音色的

异同,划分出的不同音域。而音色是指音的色彩特质。化抽象为具体,一般当音区越高时音色就越明亮;反之,音区越低,音色就越暗淡,

这样就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当心情愉悦时自然是明亮的音色,让人

想起绿色、黄色、粉色等暖色系色彩,音区同时也在高音区。当作品

的情感低沉时,自然音色暗淡如灰色、黑色等,音区也就变为低音区。通过音区和音色,我们能够了解声乐作品的色调、情绪,并传达给听众。

二、声乐艺术作品构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圣-桑曾说:“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它使我们发

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

和‘心灵状态’。”我们如何更加完整地接收到它所传达出的“印象

和心灵状态”呢?要想更好地演唱出声乐作品,我们就要对其外部因

素实行深度分析。

(一)对声乐作品词曲的创作理念实行分析要深入地了解一首声乐作品,就要去了解它的创作者和它诞生的机缘。声乐作品是由人创作而

成的,而人又是一种有思想和情感的灵长,所以声乐作品包含其创作

者的主观性,即作者的个人喜好、风格以及擅长的音乐领域,个人的

性格等等。创作一篇作品也要有灵感火花的迸发和创作的原由,如果

单纯地为创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方式,写出的歌曲是肤浅的,

不能深刻地打动人心,所以我们要对其实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唱出

“心灵状态”。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乡土文学论战时,乡愁就是

那一代人心头永远的一块痛,牵引着全身。1974年创作的《乡愁

四韵》将那永恒的主题———乡愁,首先带入了他们音乐中。罗大佑

并没有使自己落入爱情曲调的网络中,而是用极其朴素的方式阐述着

他们的内心,就如一缕阳光、一?净土、一朵浪花,用自然的音符,谱

出心灵的状态。通过对声乐作品词曲作者及创作理念的分析,我们能

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一首歌中所饱含的情感信息,看到其鲜为人知的一面。

(二)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演变,潮流

的推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同时也影响着音乐作品。从中国近现代来看,自鸦片战争开始,在我国就出现了反帝反封

建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革命歌曲;到五四运动时期,又产生了一些反帝

反封建的歌词,并配上工农群众中流传的小调。在以抗日救亡和抵抗

外敌入侵的环境下,歌曲都浸染成了红色,如《黄河大合唱》、《游

击队歌》和《义勇军实行曲》等。如果仅仅通过歌曲则只能窥其一斑,若经其时代背景的渲染,进一步了解其社会历史环境,我们就能更深

刻地理解作品,从而加深对日寇的痛恨和保卫家园的决心。音乐与社

会环境的关系,主要围绕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而推动的音乐

形式变化,它不但仅局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对音乐的意义和

风格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以因纽特人的音乐为例,他们的音乐能够

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猎捕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主体

的节奏自由的音乐,它不具有统一性,随意性强;而另一类是以捕狼

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规律性很强,适合于集体歌唱。

所以,通过对声音作品所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分析,我们能够

更清楚地了解作品的性质和精髓。

(三)对声乐作品诞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实行分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客观基础,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

人们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信仰等等。顺着声乐历史的长河追溯,可

曾记得,《诗经卫风》中的《氓》、《楚辞》中的《离骚》。卫属于

今天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而楚则是今湖北一带,虽然相距不是

很远,但歌曲却有各自的特点。再进一步比较,北方的歌曲激昂豪放,朴实单纯,南方的歌曲大多偏向于细腻委婉。以地形环境来说,高原

和山区的歌曲高亢,嘹亮粗狂;草原上的歌曲热情奔放;平原地区歌

曲朴实明亮,江南丘陵一带的歌曲则比较清秀婉转。放眼于世界的大

环境中,在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用五声调式音阶,在印度等地以七声

音阶为主,而在热带、亚热带则是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同时使用,所

以不同地区的歌曲都有着当地的特色,都倾注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表

现着他们的生活、情绪等等。

(四)对声乐作品的民族特性实行分析全世界共有民族2000多个,这些民族在语音系属、分布地区、宗教信仰、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表现

出各自的特点,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智慧,汇聚成了世界的文明,其不同的民族音乐也汇聚成了世界的音乐,所以说民族的就是世

界的!正因为其民族特性,才使不同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每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都独具特色。以山歌为例,藏族山歌是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并且也是颇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

康巴方言区的“鲁”(山歌),音域宽广舒展,旋律如飘扬的经幡,

演唱时高低婉转自如,节奏自由随意,常给人们一种美好空灵的意境;安多方言区的“勒”(山歌),质朴、高亢,形式活泼,演唱时常用

喉部的快速颤动发出连续的“碎音”或同音反复的短音;而卫藏方言

区的“拉鲁”(山歌)辽阔优美。就总体来说,藏族的山歌均具有旋

律高亢悠扬、起伏跌宕的特点。而在傣族的山区多由年轻人即兴编唱,歌词富有诗意,内容多与赞美大自然风光,歌唱丰收或爱情生活息息

相关,旋律优美抒情。“古凄”作为纳西族中普遍流传的山歌名,在

纳西语中含有“悲痛吟唱”之意。在20世纪50年代,常被纳西人

民用来表达苦怨之情,“苦凄”的节奏悠长、舒展,速度徐缓自由。

旋律的开头常在高音上(或者由中低音跳至高音)作任意延长,后往

下实行发展。综上所述,要演唱好一首歌不能单纯地依靠技巧的叠加

组合,想要出色地演唱声乐作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情带歌,声情

并茂。而这,正是通过深度分析能够带领我们达到的境界。所以说,

深度分析对演唱声乐作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声乐,作用,技巧]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歌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个性化声乐技巧直接关系到歌唱质量。这是因为歌曲艺术的核心价值主要依靠声乐技巧来呈现。为了更好地演绎歌曲,赢得听众的支持,演唱者必须加强个性化声乐技巧的训练,提升个人的歌曲艺术魅力。本文介绍了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详细地分析了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声乐技巧;歌唱艺术;形式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越来越丰富。而歌唱艺术作为最受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歌唱表演中,最核心的当然莫过于声乐技巧的熟练运用。声乐技巧往往能体现歌唱质量,决定演唱者能否动听地将一首歌曲作品表现出来。因此,声乐技巧的灵活运用极其重要。声乐技巧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美的规律,以特殊的形态渗透和作用于声乐艺术之中。声乐技巧的灵活使用对于增强歌曲的艺术感觉,提高歌曲的艺术渲染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1.1 与众不同的嗓音 与众不同的嗓音意味着独一无二的声色,这是演唱者个性化声乐技巧的表现之一,是演唱者区别其他人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富有个人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虽然很多人天生不具有迷人独特的嗓音,但其实,与众不同的嗓音也可以在对个性化声乐技巧的学习中发掘。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并不是趋同就是好。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声乐技巧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嗓音。 1.2 音区的高低转换 在音乐表现中,各音区的特性音色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厚重之感。根据每个人的声音条件、音质、音色的差异,音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音带较薄的人天生音域要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音带的先天优势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声乐技巧练习来达到理想的效果。音区的高低娴熟转换是演唱者掌握声乐技巧的重要体现之一。高水平的演唱者能在各种不同的音区中游走,跨越不同的音域,提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1.3 独特手法的运用 (1)噎音。噎音就是一种在喉咙中发出的类似于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中唱噎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杰。他的歌声经常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 (2)哭腔。哭腔是类似于一种哭泣的声音,是当今通俗歌曲最常用的一种演唱技巧。哭腔的灵活使用能提高演唱的艺术渲染力,但哭腔并不代表唱功的深厚,适当的点缀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音乐艺考曲目民族声乐篇

音乐艺考曲目民族声乐 篇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高级】 女声: 1.报答 2.啥鸟飞来节节高 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故乡是北京 5.纳西篝火啊哩哩 6.军营飞来一只百灵 7.姑苏风光 8.眷恋 9.啊,巴颜喀拉 10.蓝花花 11.海风阵阵愁煞人 12.我属于中国 13.母亲河 14.在中国大地上 15.桃花红,杏花白 16.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7.昭君出塞 18.恨是高山仇是海 19.今年梅花开 20.五洲人民齐欢笑 男声: 1.乌苏里船歌 2.山西牧歌 3.红星照我去战斗 4.战士歌唱毛主席 5.小白杨 6.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7.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8.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9.黄鹤楼送孟皓然之广陵 10.船工号子 11.回四川 12.那就是我 13.峨嵋酒家 14.再见了,大别山 15.挑担茶叶上北京 16.大黄河 17.叫声妹妹泪莫流

18.洞庭鱼米乡 19.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20.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中级】 1.湘女神韵 2.人间第一情 3.小河淌水 4.妈妈教我一支歌 5.中国大舞台 6.祝福祖国 7.洗菜心 8.我属于中国 9.巴颜喀拉 10.好日子 11.送给妈妈的茉莉花 12.春天的故事 13.走进新时代 14.天涯望月 15.咱当兵的人 16.又唱浏阳河 17.眷恋 18.神奇的九寨 19.母亲 20.大地飞歌 21.母亲河 22.三峡情 23.红星照我去战斗 24.敢问路在何方 25.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6.春风吹遍黎明的家乡 27.小白杨 28.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 29.一个美丽的传说 30.小桥 【初级】 1.珊瑚颂 2.绣红旗 3.女儿歌 4.红梅赞 5.枉凝眉 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声乐作品分析

对《驼铃》的分析 歌曲总体 这是一首应影片需要而创作的一首歌曲,他不具有作者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歌曲另外一种含义——这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主题感情。歌曲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革,那是一个非常恐怖和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真理被颠覆,什么都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只是很多的黑暗。而影片正是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的词曲作者——王立平。作者的生活趟过那文革的记忆,他在历史过去三十年后,他为这样一部影片作词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歌曲分析中,寻找那么一丝丝的细微的感情。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创作至今,依旧深受欢迎,在电影发布之时,这首歌曲随着影片一起穿家入户,可是影片走了,歌曲却被深深挽留下来,这首歌曲成为当时所有军队,部委的保留歌曲,成为当时演唱歌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曲背景分析 《驼铃》是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而作的电影插曲,于洋又演又导,片中惊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此歌由蒋大为演唱,成为经典歌曲。歌词紧扣影片剧情,表达了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仍旧不衰。 《戴手铐的旅客》是王立平配曲的第一步故事片,。1980年5月1日,摄制组在中缅边境取外景,需要曲稿,王立平应邀去和摄制组会合,可是一路上也没有找到词作者,而距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于是王立平就在昆明写了词,在车上酝酿曲子。“云南的路不好走,得知我是北京来的。大伙儿就让我坐在司机旁的第一个位置上,有时候我进入状态,就手舞足蹈的哼唱着,回头一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和主演,也是导演汪洋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主题曲拿来了不?快给我听下。“我说别急,在唱这歌之前,给你们讲个故事,其实说道故事,剧组所有的人对剧本比我清楚多了。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讲呢?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源泉是什么?当然这话是王立平之后讲的。在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老公安刘杰正在追击特务时,而一张有关他的通缉令落到了他一个战友的手上,理由他是走资派。但是这位战友没有扣留他,握着他的受送他上了征程,我给导演念了我的词。“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主题曲的所用的乐器,我在所有的程度上,我没有用导演组准备的流行的电子琴,电吉他,而是取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用了琵琶,二胡。在风格上,还用了民族化的音乐元素。 词曲作者 王立平 二十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常的歌曲作家,锁创作的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演唱者 蒋大为是我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声音,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体现,最到位的诠释。而声乐艺术又是唯一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很完美的艺术。 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也要借鉴文学中的停顿、转折,“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恨生”。在作品中,一般是一句一断,但为了强调语气,分清主次,突出表情,常常在乐句中主要的词语和逻辑重音上,或者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衬词上,灵活地运用顿挫手法,让音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比如歌曲《我爱梅园梅》中,由于这首歌曲带有京腔、京味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特点更为清楚明了,在结束句“我爱棋逢对手园的梅”中的“梅”,在每二小节附点十六音符的节秦处放慢速度,把京味开始融入,直到结束,那才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而在当今,声乐演唱的唱法的主要有3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也是各有特点,声乐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内在底蕴充分透彻的把握,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富于表现力,从而更好更精准地将声乐意境诠释与表达出来,收到应有的演唱效果。所以,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 而民族唱法则不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

浅谈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浅谈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摘要:歌唱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训练,通过声乐技巧、作品的二度创作和形体表演方式来向观众传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内在情感。歌唱者要正确处理声乐演唱技巧、内心情感的流露以及形体艺术的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歌唱艺术中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从而满足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二度创作歌唱艺术情感艺术形体艺术艺术风度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歌唱艺术,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表现,而且还要通过视觉来传达。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到演唱者的表演。所有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的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是因为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以外,他们还运用准确的肢体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一、音乐艺术表现中的“二度创作” 作为一名歌唱者,要想完整成功地塑造音乐形象,将艺术的美展现给观众,就必须懂得运用歌唱艺术的表演规律

为“二度创作”做准备。当歌唱者拿到作品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然后根据歌词的艺术特点及内容规定的情景进行歌唱语言方面的处理。当歌唱者能够把歌词朗诵并背诵下来之后,那就开始记歌谱了。记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记法,这种方法不仅节省嗓音,而且背得快,记得牢。歌者将作品熟悉之后,就可以放声歌唱了。通过放声练唱,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咬字吐字方面以及发声技巧方面的不足,然后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对着镜子将表情、手势等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揉合进去,但要注意过程当中律动的节奏、细腻流畅的行腔和有感情的换气。换句话说,那就是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处理歌曲,应该从速度、力度、音色、语气、风格等几个方面着手。 二、歌唱中情感艺术的表现 要把歌唱得优美、动听,使观众喜欢听,令人感动并真正体验到音乐美感的愉悦享受,这就要求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艺术表演才能。歌唱者要给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也就是说歌唱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基本修养和美妙的歌喉,情感因素在歌唱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唱歌整个过程的表演需要技巧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相互配合,它是联系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纽带,是表演行为中的点睛之笔。 (一)“心灵的投入”要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

音乐艺考曲目推荐(民族声乐篇)

【高级】 女声: 1.报答 2.啥鸟飞来节节高 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故乡是北京 5.纳西篝火啊哩哩 6.军营飞来一只百灵 7.姑苏风光 8.眷恋 9.啊,巴颜喀拉 10.蓝花花 11.海风阵阵愁煞人 12.我属于中国 13.母亲河 14.在中国大地上 15.桃花红,杏花白 16.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7.昭君出塞 18.恨是高山仇是海 19.今年梅花开 20.五洲人民齐欢笑 男声: 1.乌苏里船歌 2.山西牧歌 3.红星照我去战斗 4.战士歌唱毛主席 5.小白杨 6.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7.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8.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9.黄鹤楼送孟皓然之广陵 10.船工号子 11.回四川 12.那就是我 13.峨嵋酒家

14.再见了,大别山 15.挑担茶叶上北京 16.大黄河 17.叫声妹妹泪莫流 18.洞庭鱼米乡 19.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20.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中级】 1.湘女神韵 2.人间第一情 3.小河淌水 4.妈妈教我一支歌 5.中国大舞台 6.祝福祖国 7.洗菜心 8.我属于中国 9.巴颜喀拉 10.好日子11.送给妈妈的茉莉花 12.春天的故事 13.走进新时代 14.天涯望月 15.咱当兵的人 16.又唱浏阳河 17.眷恋 18.神奇的九寨 19.母亲 20.大地飞歌 21.母亲河 22.三峡情 23.红星照我去战斗 24.敢问路在何方 25.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6.春风吹遍黎明的家乡 27.小白杨 28.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 29.一个美丽的传说 30.小桥

【初级】 1.珊瑚颂 2.绣红旗 3.女儿歌 4.红梅赞 5.枉凝眉 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7.谁不说俺家乡好 8.摇篮曲 9.太湖美 10.金风吹来的时候 11.绒花 12.想给边防军写封信 13.故乡情 14.说聊斋 15.长城长 16.赶牲灵 17.我的家乡沂蒙山 18.我爱你,塞北的雪 19.日月与星辰 20.人说山西好风光 21.春天你在哪里 22.三十里铺 23.北风吹 24.我的祖国 25.我爱我的台湾岛 26.美丽的姑娘 27.在那遥远的地方 28.槐花几时开 29.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办学至今18年来,天籁艺术学校已成功将数千名音乐生送入全国一流的知名院校,2016年校考中通过四川音乐学院40人,中国传媒大学1人,中央戏剧学院 1人,西安音乐学院8人,南京艺术学院8人,浙江传媒学院6人,重庆大学5人,星海音乐学院1人,浙江音乐学院1人,武汉音乐学院6人。多次受到监管部门的表彰、媒体的报道以及学生家长的大力赞扬。

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把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f9129660.html, 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把握分析 作者:邹蓓蕾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花腔技术作为一种声乐技术,在美声学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 花腔就无美声。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是花腔技术应用于中国声乐作品中的主要载体,因此研究花腔唱段的特点与风格,对中国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探索有很大积极意义。本文就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中国声乐作品;花腔唱段;特点;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23-01 花腔是一种声乐技术,也是一种声乐表现形式。当前,很多音乐学员声乐专业学生及歌唱家所演唱的与花腔唱段有关的中国声乐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表面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距离十分接近,这就使得人们忽略了中国声乐特有的韵味,不利于声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充分彰显。因此,只有真正把握了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才能更加真切地感知声乐作品的韵味。那么,如何把握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及风格,是演唱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主要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是由节奏与旋律线组合而成的,在确保旋律不变的前提下,演唱者可借助情感变化、音质及音色等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品的审美表现力。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所具有的旋律,是依据声乐作品的创作意图、情感需要及题材需要而设计的,以显著提高音乐语言的表现力。旋律是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当很多中旋律涌入耳朵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会给听众留下印象,这也就是十分优秀的声乐作品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依据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所具有的旋律特点,可将其划分成几种类型:语言音调型、和声旋律型、调式音阶型、直线型、曲线型等。 (二)风格特点 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所具有的风格是其形式与内容的表现,其和作曲者的地方语言、审美、文化风俗、创作意图等有关系。花腔自身没有吐字咬字的情况,正是基于中国声乐自身具有的润腔手段,才让花腔旋律可利用这些个性化的方式将花腔色彩进行改变,使得花腔

浅论声乐表演的曲目选择

浅论声乐表演的曲目选择 摘要:声乐表演中曲目选择的好坏会影响表演的成败。对经常参加比赛的声乐演唱者来说,由于曲目选择的失误而导致比赛中原有实力没得到充分展现的例子数不胜数,尽管如此,正确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曲目仍然没有得到更多声乐专业人士的重视。本文将从声乐演唱中比较突显曲目选择的重要性的表演形式,如音乐会、比赛等方面阐述正确、科学、恰当选择声乐曲目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演唱特点曲目选择重要性 一场成功的声乐演出不仅仅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旋律,它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而且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比如,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首先要具备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如自然嗓音、演唱技巧、表演的能力等,这些都属于内在的表现力,虽然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但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在具备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你能根据自身的嗓音、技术、舞台表现力等条件选择一首或几首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就能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在一些比赛中,有的选手为了得高分,盲目地选择高难度和不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结果会让评委和自己处于一种想快点结束演唱的情境,这自然是由于曲目的选择失败所造成的。因此,曲目的选择甚至

会决定一场比赛、一场考试或者一场音乐会的成败。尽管曲目的选择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没能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曲目的选择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经验的不断总结,将经验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本文将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来探讨如何才能科学地选择曲目。 一、声乐曲目选择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曲目的选择不管是在声乐领域还是在器乐领域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曲目的选择是正确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选择恰当曲目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演唱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因为曲目的选择直接会影响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自信心。所以,相对而言,曲目选择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石,是将一位学生能否培养成功的关键。有些学者认为,科学恰当的曲目选择是进行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因为它不仅能将已经学到的技术进行强化和巩固,还能使声音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拓展音乐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乐感。总之,合适的曲目会给学生带来一个立体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能够更容易和清晰地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 其次,目前声乐界关于曲目选择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以实践为例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从曲目的选择直接影响演出的成败,从而得出要选择恰当的曲目的结

(完整word版)《中外声乐作品分析》试题库

《中外声乐作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1、声乐体裁有哪些类型?各体裁又划分为那些类型? 答:民歌类型:号子、山歌、小调; 歌曲类型:艺术歌曲、叙事歌曲、抒情歌曲、诙谐歌曲、讽刺歌曲、舞蹈歌曲、摇篮曲、小夜曲、船歌等; 歌剧类型:宣叙调、咏叹调、永叙调、、谣唱曲等; 2、什么是民歌? 答:民歌是音乐形成的坯体,也是声乐艺术形式的起源。它是通过劳动人民口头的创作,经过社会实践的口传心授、检验、改造、不断地完善结晶而成的优秀民族传统声乐成果。 3、外国民歌有那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欧洲民歌、亚洲民歌、北美洲民歌、大洋洲民歌 4、什么是号子?号子又可细分为那些? 答:号子指劳动时所唱的歌。它以节奏来统一步伐,以“吆喝声”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由于劳动方式和内容的不同,产生了代表各种劳动风格的劳动号子,可细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等。 5、号子的主要作用、表现手法及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作用:用音乐所产生的旋律动力来娱乐单调枯燥的劳动气氛,分散劳动给人体带来的艰辛劳苦,最后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表现手法:讲究自然、简洁的风格,具有坚定、豪爽的个性。最大特点:节奏型往往突出旋律。 6、什么是山歌?基于地理环境及民族习惯又可分为哪些山歌? 答:山歌指山区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所唱的歌。它是以一种自由爽快的节奏,抒情悠长的旋律,清脆嘹亮的嗓音风格,现实的思想态度直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等等。 7、什么是歌曲? 答:歌曲是人们通过音乐实践,对民歌加以再创造,或是以旋律技法而谱成的较规范完整的声乐作品。 8、试说明“民歌”与“歌曲”的区别 答:“民歌”即民众传唱的歌,它自由随意性大,不受约束,强调词义功能,而且区域性极强。“歌曲”主要是指从民歌素材或其他素材分离再创造出来的另一种较为规整的声乐作品,这类题材在“歌”的含义之中更强调“曲”的艺术价值,即:曲调的旋法及调试的发展已呈现一种的作品规格,它的音乐美学视野观比民歌质朴的风格更为突出。他多数是由作曲家按特定的

最新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三年级﹙试用﹚ 第一单元 一﹑课题: 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的气息﹑发声和共鸣协调配合,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运用声音的技巧,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 品。 三﹑教学内容: 1.练习曲: ﹙1﹚. 13 24 ︱35 46 ︱53 42 ︱ 1 -︱︳ u a u a u a u ﹙2﹚. 1234 50 ︱5432 10 ︱1234 543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2.演唱曲目: ﹙1﹚.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陕北民歌向春编曲 ﹙2﹚. [[红豆词]] (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 四﹑教法:讲授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 教案提纲 一.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陕北民歌向春编曲G调 这首由民歌改编的歌曲,其结构形式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第一段四乐句加补充,前三乐句采用的同头变尾的旋法,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歌风格。 第二段转调,歌曲产生色彩变化,但风格未变。第三段两个段落均为上下句加补充的结构。歌曲音乐优美而抒情。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开始乐句的高位置发声,歌曲转调时的色彩变化。 解决方案:加强“li”﹑“la”的训练,打下高位置基础;熟悉歌曲的民歌风格。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 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绪;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红豆词]] (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F调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 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绪;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

论文: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艺术理论论文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美学问题一直是困扰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限制性问题之一,由于美学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音乐表演艺术尤其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声乐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人们对于美学的追求,又要有效解决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美学问题。因此,针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学问题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影响分析 (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由于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乐器的效用,而实际的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结合后,需要声乐表演必须做到以听众为中心,注意听众的心理感受以及欣赏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继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来保证实际的声乐表演艺术得到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声乐表演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此项美

学欣赏问题,从而导致听众对声乐表演艺术产生了比较失望的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向前发展。 (二)有效提高了听众的鉴赏水平 作为一门独特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在欣赏过程中将美学充分纳入其中能够有效的构建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将听众引入到无限遐想,继而提高了听众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将声乐表演的曲目流传到了更广泛的范围中,成为广为表演的世界名曲。比如:《阿兰古斯之恋》,是一首较为经典的提琴曲,在表演者演奏过程中,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深沉,不断的调整音乐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将音乐中最优美的一面展现在了听众的聆听过程中,从而将内心紧张情绪以及心理得到了有效的释放,促进了聆听者对美的追求。此曲的演奏不仅带动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步伐,也将聆听者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具体分析 (一)以聆听者为声乐表演中心 美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听众不断提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声乐表演艺术的传统思想发生了较为激励的碰撞,从而引发了聆听者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严苛挑剔要求,而音乐表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与演唱方法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与演唱方法 中国民族声乐是反映思想感情和意志,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他根植于中国土壤,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民族声乐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它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是长期待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音为基础,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在演唱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并具有民族的气质和感情,容易被我国群众所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从现代社会议论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界开始了对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成立了民间演唱班,民族歌剧班及本科的民族声乐专业,从这时起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走进了高等教育音乐学府,在演唱方法上和演唱风格上,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是艺术百花园里的馨香四溢,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绚丽花朵。全国大多数音乐学院都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有的是教研室,有的发展成系级等。这样更能够提高音乐学者的兴趣和意志,而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已趋完善。 作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者,从本人的所学知识方面来浅谈至关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呼吸和气息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因此,训练民族唱法也应该做严格的呼吸训练,便吸气和呼气肌肉群得到充分的锻炼,形成“条件反射”做到一想唱,一张口,气息就立即准备好,并能控制自如。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声”和“气”必须协调平衡,气多声少或气少声多都不行。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但在演唱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速度的歌曲时,用气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柔的刚,有的则要轻巧。在演唱某些民歌时,不必像美声唱法那样将气吸得很深,支点拉得太下,用气时后腰肌向下向后坐的劲不要太大,心理上想象的气息悠动轮圈也不要转得太大,气息向上向外输送的“口子”要小一点,集中一点,像消防龙头那样身大嘴小,声音才能轻柔、透亮,集中。 总之,呼吸基本功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即使是有多年演唱经验的歌手,每天做几分钟呼吸练习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发声和共鸣的运用 发声是根据发声生理学研究,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发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们用于说话的一段音区的声音。声乐上称为“自然声区”,也叫“中间声区”。发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首先,学习歌唱必须克服一些特殊的困难。这就是我们要参与发声的器官,大部分长在身体内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除了小部分暴露于体外的器官在歌唱时可直接受大脑支配外,其余大部分器官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间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发现歌唱发声时的某些弊端,要想立刻改革它却并不那么容易的原因。另外,这些歌唱器官既然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它也必然要受到人体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种种复杂情绪的影响。当身体的其他部分有病时,嗓音也会感到不舒服,当情绪不高时,歌唱感觉也会受影响。 其次,练声发声还能培养歌唱者对于歌声的鉴别能力,反过来是指导歌唱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发出不

声乐作品分析

哪些人需要锻炼PC肌 每个人都需要锻炼! 对《驼铃》的分析 歌曲总体 这是一首应影片需要而创作的一首歌曲,他不具有作者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歌曲另外一种含义——这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主题感情。歌曲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革,那是一个非常恐怖和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真理被颠覆,什么都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只是很多的黑暗。而影片正是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的词曲作者——王立平。作者的生活趟过那文革的记忆,他在历史过去三十年后,他为这样一部影片作词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歌曲分析中,寻找那么一丝丝的细微的感情。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创作至今,依旧深受欢迎,在电影发布之时,这首歌曲随着影片一起穿家入户,可是影片走了,歌曲却被深深挽留下来,这首歌曲成为当时所有军队,部委的保留歌曲,成为当时演唱歌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曲背景分析 《驼铃》是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而作的电影插曲,于洋又演又导,片中惊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此歌由蒋大为演唱,成为经典歌曲。歌词紧扣影片剧情,表达了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仍旧不衰。 《戴手铐的旅客》是王立平配曲的第一步故事片,。1980年5月1日,摄制组在中缅边境取外景,需要曲稿,王立平应邀去和摄制组会合,可是一路上也没有找到词作者,而距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于是王立平就在昆明写了词,在车上酝酿曲子。“云南的路不好走,得知我是北京来的。大伙儿就让我坐在司机旁的第一个位置上,有时候我进入状态,就手舞足蹈的哼唱着,回头一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和主演,也是导演汪洋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主题曲拿来了不?快给我听下。“我说别急,在唱这歌之前,给你们讲个故事,其实说道故事,剧组所有的人对剧本比我清楚多了。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讲呢?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源泉是什么?当然这话是王立平之后讲的。在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老公安刘杰正在追击特务时,而一张有关他的通缉令落到了他一个战友的手上,理由他是走资派。但是这位战友没有扣留他,握着他的受送他上了征程,我给导演念了我的词。“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主题曲的所用的乐器,我在所有的程度上,我没有用导演组准备的流行的电子琴,电吉他,而是取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用了琵琶,二胡。在风格上,还用了民族化的音乐元素。 词曲作者 王立平 二十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常的歌曲作家,锁创作的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演唱者 蒋大为是我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声乐表演艺术-模板

声乐表演艺术 一、学习声乐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 学习声乐是一件艰难、辛苦的事,声乐不像学数学那样,只要多做题,便有道可行了。声乐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方法去练习;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有许多很抽象的东西不能直观的来表述,只能在实践中理解。从声乐艺术观点来言,首先要发声正确。共鸣嘹亮,用气﹑力度掌握自如,音色变化丰富,咬字清楚,行腔自由,风格浓厚;还有发音清晰﹑准确,有穿透力,共鸣达远,高中低声区通畅一致,合乎生理上的自然要求,耐久、健康;其次,要有正确的歌唱气息。古人云”:气为声之本”。又有“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陈汝衡《说谭》)。这充分说明气息的运用与唱歌息息相关。现在最科学的是胸腹式呼吸,也叫横隔膜联合呼吸法。 再次是歌唱的发声。发声练习是发展声音的技巧,稳定歌唱状态,培养歌唱风格,锻炼发声器官的坚韧耐力,充分发挥歌唱器官潜在的生理功能的最基本的一种练习;最后是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共鸣是由人体的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所组成的。其中在练习胸腔时先作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把在硬腭上的声波震动反射点转移到下齿背上,让声波在喉咙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继而引起整个胸腔的共鸣。 我们看到无数在歌唱方法上掌握了科学基本功的演唱家,他们的歌唱是有许多宝贵经验的,但是像扎木苏这样的高龄,而仍然在舞台上保持声音的完美及感人的艺术魅力,是凤毛麟角了。还有世界着名声乐家纪列,在六十岁时举行了一个告别音乐会,虽然声音已有些减色,但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财富,(据说意大利声乐家巴拉到了六十八岁,1946年)还在热亚那演了最后一场戏。草原歌唱家胡松华80多岁高龄还在舞台上很活跃,他的《从草原来到天安门》让人们看到他宝刀未老,而且在京剧方面也有很高的技艺。郭兰英、王昆、马玉涛等一批老歌唱家都是有力的证明。美国当红歌唱玛丽亚凯莉以其精堪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歌迷们,她不但能将通俗唱得出神入化,让很多同行望而阕步,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美声”功底,其音域之宽世界少有,是世界歌唱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用不到音乐学院来学习,随便拿来唱就行了”这一说法,是很不科学、很不负责任的。现在的声乐正健康、科学、迅速地发展着。要想有长久的声乐寿命,必须是科学的发声和正确的歌唱。 二、声乐表演要有丰富的情感

声乐作品《放风筝》简析

声乐作品《放风筝》演唱简析 学院: ********** 班级:****************** 学生: ************ 目录

一、词曲作者介绍 二、创作寓意 三、曲谱 四、作品结构分析 五、演唱技巧分析 六、总结 声乐作品《放风筝》演唱简析 一、词曲作者介绍: 作曲家:方石,重庆巫山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湖北音乐协驻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曲、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湖北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文艺明星’。长期从事音乐创作集作曲、编曲、

录制为一体,主要有100多件音乐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在全国音乐界具有一定影响,从方石歌曲创作的历程中不仅看到了他对音乐事业的赤诚及为之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成果,同时也看到了贯穿始终的,他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作词家:唐跃生,诗歌写作者,歌词写作者,剧本撰稿人。曾下乡当知青。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与文字结缘。隐于生活,浮干生活。现供职于深圳宣传文化系统。诗歌主要作品:《离安魂还有一段时辰》,《物品与背景》。歌曲主要作品:《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母亲在家就在》。 二、创作寓意 本作品以风筝寄情,主人公放风筝去寻找自己思念的爱人,飘飞的风筝寄托了她悠悠的爱恋之情。演唱者如能感受到这种心境,几把握了此作品的灵魂了。 三、曲谱 放风筝

简谱转载自:中国战友联盟网四、作品结构分析 此曲采取二部曲式写成,前后两部分主演通过调式的对比来实现情绪的转换,调性由D徵调转到D羽调。歌曲的结构上可视为3个段

落:第一段8小节,是对花的倾诉,因为是近距离,所以像在?说?,含蓄而露,其音域控制在d1-d2八度以内。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意不锻,并注意语气的变化还有?花?的咬字;接着4小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前面,为推向高潮做了准备情绪渐渐扬,但是扬而不张;第二段8小节,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像是在?喊?,?喊?而不野,其音域控制在g1-g2以内这里是全曲的高潮,气息要控制好,感情要饱满,同时要注意?线儿线儿线儿你再长一点?这句要强处理,?白云?这要突然弱下来然后再渐强处理,注意强弱对比要明显;第三段8小节加一个尾声,变化再现第一段音乐素材,音域再次控制在d1-d 2八度以内,其意思像在?求?,?求?而不流露庸俗。 五、演唱技巧分析 此曲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主要是诉说说出主人公思念他,主人想知道他是不是与自己有一样的想法,问的含蓄,所以唱这8小节时应该含一点去表达歌去含义,?花?后面椒休止符这时应该是声断气不断,以表达自己对?花?的诉说,每句话都是弱起更表达主人的含蓄,这段主要是叙述主人的感情,用中国的曲式分析就是?起?,引出?放风筝?这一主题;接着是4小节点出主题,并且音符逐渐推上高音、节奏也由弱逐渐变强为进入高潮做准备,这4小节应该控制好气息,气息是由弱到强需要好的气息配合,这个部分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国曲式是?承?部;第二段是8个小节借放风筝来表达主人要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呼唤心上人回来,来?喊?自己的心上人回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