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抗菌药物处方,共计16055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使用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为53.34%,以口服单联用药为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93.06%,单联用药占总数的95.31%,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在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31%,基本达到“二甲医院”的要求。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使用率偏高、用药缺乏指征、联用不合理等问题有待改进。

标签:抗菌药物;门诊;合理用药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挽救生命的同时,由于其被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导致严重耐药,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自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内的相关整治措施,并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医疗机构严加监管,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近年来我院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一系列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和治理活动,收到预期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原始资料和数据通过本院计算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关于抗菌药物的处方、出库记录和归档病例等。

1.2 方法

1.2.1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处方,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2.2 评价标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等评价标准。DDD值采用2011年4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公布的各抗菌药物DDD值为标准,DDDs=某药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Dc=某药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处方,共计30101张处方,含抗菌药物处方共有1605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34%。其中儿科门诊(包括儿保科、儿童五官科和儿童口腔科)27082张,含抗菌药物处方15213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17%;妇产科门诊包括围产保健3019张,含抗菌药物842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89%。

2.2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治疗主要以口服治疗为主,在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共14941张,占总处方数93.06%;注射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共913张,占总处方数5.69% ;外用抗菌药物186张,占处方总数1.16%;雾化使用15张,使用率为0.09%。

2.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本次抽查的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联用药15302张,占95.31%;二联用药742张,占4.62%;三联用药11张,0.07%;无三联以上联合用药。

2.4 各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2.4.1 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共使用抗菌药物35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前5名口服抗菌药依次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丙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奥先);排列前5名的注射用抗菌药物为头孢孟多、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替安。具体使用情况见下表

表1 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口服类抗菌药物统计

注: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分别含有两种不同规格,本次统计归为一类。

表2 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注射类抗菌药物统计

2.4.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包括抗菌药物的DDD值、DDDs、DDDc等,具体情况见下表3。

表3 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

2.5 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101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6.31%。不合理情况见下表4。

表4 不合理用药类型情况表

3 分析与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从本次抽查统计结果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34%,高于卫生部在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妇幼保健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20%的要求,主要是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为56.17%,这与龙沼[1]、杨红[2]报道相近。其使用率较高是因为我院为县级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门诊在当地较为特色,儿科患者处方占门诊处方的90%左右,患儿抵抗力弱,容易受感染、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等特点,以及儿科临床经验性治疗,家属对抗菌药物不切实际的期望等因素均构成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和医政部主任Quick博士指出,在儿童出现咳嗽、流涕症状中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仅占25%[3]。

抗菌药物以口服用药为主,口服给药抗菌药物处方占93.06%,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处方仅占5.69%,符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能够口服就不注射”的特点;单联用药为95.31%,二联用药为4.62%,三联用药为0.07%,无三联以上联合用药,遵循了“可用1种药物治疗就不用2种”的原则,其联合应用常为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的联合应用,与国内报道[4-6]相比,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较合理。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头孢菌素类在我院抗生素应用中,占主要比例,头孢菌素类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品种繁多等优点,使用已远远超过青霉素,成为门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其中口服类以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使用频度最高,头孢克洛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疗效较好,对儿童患者不良反应少等特点[7],是儿科医师经验用药的重要选择;头孢孟多是注射给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具有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抗菌疗效强;调查中,未发现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的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由此看出,我院抗菌药物的选用较为合理,但是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克肟、头孢泊肟使用比例也较大,有些疾病存在用药起点过高的问题,由于门诊的局限性,一般无法做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大多为经验用药,因此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能力,优选敏感、窄谱、廉价的药物。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从表3可以看出,临床使用频率排序较前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居多,是我院门诊用药的主流品种。而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位居第一,因其含具有化痰效果的溴己新8mg,两者成分协同作用,能迅速缓解、治愈呼吸道感染症状,深受医生青睐与患儿家长的认同。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规格200g+28.5mg)的DDDc较小,价格便宜,且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因此使用频率也较高。

3.2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我院经过近年开展的一系列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已日趋合理,本次抽查的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为1013张,不合理率为6.31%,已接近“二甲医院”规定的要求。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无指征使用和遴选的抗菌药物不适宜、给药次数和给药途径不合理、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等方面。

3.2.1 无指征用药或指征不明

主要体现在对发热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我院门诊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发热,甚至惊厥,发热并不是一定有炎症,实际上,90%以上的上感为病毒感染,多有自限性,约1周左右,宜采用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中药对症治疗等方法即可,如继发细菌感染,再合理选用抗菌药物[8]。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必须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2.2遴选的抗菌药物不合理

①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研究表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必须在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药物预防效果、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要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目前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对预防用药的重视程度不高,故在预防用药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适应证掌握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预防与治疗混淆,药物选择不当,局部用抗菌药物预防过多等。如上环术、药物流产术选择抗菌药物做预防用药时,常以价位较贵的氧氟沙星缓释片做预防用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文件精神所选择的抗菌药应相对广谱、有效(杀菌剂)、安全、价廉。②对于一些上呼吸细菌感染患者、皮肤感染等患者选择头孢三代抗菌药物,这类患者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一、二代头孢菌素效果更好。

3.2.3给药次数不合理

主要是部分医生注射用头孢孟多的使用未达到说明书的要求,4-8小时一次。这可能与部分患者不愿意或不方便多次到医院用药有关。依据抗菌药物的PD/PK 理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抗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且半衰期较短,宜一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

3.2.4给药途径不当

庆大霉素雾化使用或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阴道外塞使用,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指出不提倡抗菌药物的局部给药,一方面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如甲硝唑片、制霉素片,其片剂的辅料与栓剂的基质不同,且制备工艺上也很大不同,在阴道的释放吸收不如栓剂;另一方面易引起细菌耐药。3.2.5联合用药指征不明

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院联合用药的指征相对较宽,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临床没明确指征者的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疗效,也必然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细菌的多重耐药性[9]。临床表明,正确的细菌学诊断是正确选用药物的基础,针对不同病原菌应尽可能在单独选用、减少联用、避免毒性的前提下选择相适宜的、高敏感性的药物,这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首要原则。因此如何联合用药,是广大医务人员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仅在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感染及院内感染等方面才应联合用药。

4. 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规范,但也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缺乏指征、联用不合理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对每一种抗菌药的体内过程、抗菌谱、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认识;其次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用药行为,明确用药指征,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每种抗生素;最后,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联系,经常深入一线,通力协作,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龙沼.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40.

[2] 杨红,朱丽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6):809-810.

[3] 潘建芳.余建荣.2012年福建省尤溪县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40-341.

[4] 张银光.某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235.

[5] 叶强,毛小红.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2):69.

[6] 张春丽.2010年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126.

[7]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51.

[8] 王丽梅.儿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几大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88.

[9] 李娜,蔡波,赵延红.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720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19:77.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 析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率在全国医生门诊和住院病房中逐渐增加,成为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严重的药物过度消耗,并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探究我院门诊中抗生素使用的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治疗的正确使用意识,以及合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护我们的健康。 一、调查背景 抗生素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医疗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应对抗生素耐药现象的加重。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我院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有300余例患者参加本次调查,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48例,患者年龄从15岁到80岁不等。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和所属科室等; 2.患者使用抗生素原因,如治疗感染等; 3.医生使用抗生素的判断依据,如常规抗生素的使用或特殊情况下的使用; 4.抗生素配方的情况,如抗生素种类、用药剂量和疗程等; 5.患者对抗生素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如对抗生素的了解程度和知晓抗生素的禁忌症等。 四、调查结果 1.患者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的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了绝大部分。男性和女性的使用比例大致相当,但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的比率却有所不同,比例最高的是外科和妇科患者。 2.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本次调查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大多数是治疗感染,其中大约有70%以上的患者是因感冒、咳嗽、发热而使用抗生素的。此外,也有少数患者是因为手术后感染、伤口感染等原因使用抗生素的。 3.医生使用抗生素的判断依据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 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 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 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 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 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普遍的疾病以及感冒、咳嗽等病症,减少或者不用抗菌药物并不会对治疗和患者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3. 院内制度和管理的落实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工具,然而,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改善抗菌药物管理、控制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使用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量:医院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情况,从而理解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整体趋势和用药特点。 2.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使用频率,并推广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 3.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析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依赖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临床用药细节分析: 1.抗菌药物种类分析:了解医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用途,可以为医院提供参考,帮助制定临床治疗指南,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 2.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分析:分析药物治疗指标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使用途径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必要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针对多重感染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三、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1.抗菌药物耐药性分布情况:通过监测临床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布,有助于制定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及时更换失效的抗菌药物。 2.耐药性传播分析:针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进行分析,找出感染控制的瓶颈和关键环节,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3.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医院提供科学的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 四、抗菌药物管理和政策建议: 1.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政策:依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权责,推广合理用药并加强监督。 2.优化临床用药指南: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并完善临床准入、病种治疗和用药管理指南,促进医生合理、规范、科学地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3.开展培训和教育:针对不合理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识,加强医患沟通。 在总结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时,需要全面考虑抗菌药物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耐药性监测结果等多个维度的信息,以提供合理的使用指导和政策建议。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持

最新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自查情况分析精选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自查情况分析精选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自查情况分析 我院自从四月下旬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市一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了宣传培训和自查自纠,目前已进入了督导检查阶段,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7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65%,较1—4月份75.01%下降了10.36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7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30.81%,较1—4月份46.7%下降了15.89个百分点。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以一年为测算周期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我院2010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9.11DDD,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26%左右;今年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为:5月份24.17%、6月份18.25%、7月份18.21%,预计我院今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含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70.1%,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0%左右。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 我院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延长至48小时。 7、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今年5月份送检率为51.52%,6月份送检率为62.90%,7月份送检率为 54.70%。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2011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分析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的污染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已成为医疗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而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 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由于大量的病人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病情,加之医疗设施、医生的数量有限,导致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显著增加。据统计,抗菌药物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率已达到30-60%。 2. 抗菌药物的范围广。除了用于治疗感染病人的抗生素外,抗菌药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预防感染、口腔清洁等方面。 3. 抗菌药物使用的方式不规范。医护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的用药方式、用量、疗程等方面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这不仅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而且还会加剧抗菌药物的滥用。 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

1.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由于医护人员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存在滥用现象,细菌在长期抗药的过程中,会产生抗药性基因,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2. 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的有效性下降。由于细菌对抗 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已变得越来越无效。 3. 高消耗率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由于抗菌药物的贵重 性以及高价格的原因,抗菌药物的高消耗率已经成为医院财政压力的重要来源,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费用。 三、解决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 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纠正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医院应该制定统一、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规程,明确用药方式、用量、疗程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 2. 场景化使用抗菌药物。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对抗菌 药物的使用并不相同。医院应制定方案,在不同场景下进行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使用。 3. 推广先进的医用器械。先进的医用器械能够更好地应 对治疗难度大、费用高的病患,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比如,采用注射泵配合已知药物剂量,可以避免过量给药。 4. 积极推广病原学诊断技术。病原学诊断技术可以对不 同的细菌株进行预测,及时判定感染情况,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其问题十分严峻,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医院和

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诊断、基本情况、抗生素种类、病原学送检、用药方式以及转归等进行逐项登记。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用药目的、疗程以及联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标本送检情况等。结果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使用例次及频率排于前3位,国产基础药物种依然是临床上的主要用药;抗菌药使用率达到59.80%;有80.50%患者是根据经验用药;所有患者均为静脉注射给药;在调查的61例患者中,一共有41例做了细菌培养,占67.21%,2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4.88%。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存在大量、叠加、普遍及使用高档抗生素等不良习惯,临床上应当重视并限制使用,同时要恰当配合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应用抗生素。 标签:抗生素;医院感染;耐药性 目前,抗生素在临床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随着不断地推出新的抗生素,临床医师在预防以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也有了更多的用药选择,但是也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新的难题[1-2]。为了解本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随机抽取本院2012 年4~11月出院的102份病历,进行逐份列表及归类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计算,从而掌握本院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现状。为规避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方法,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取得了可供参照的资料,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本院肝胆外科、肾内科和呼吸内科2012年4~11月出院的102例内科病历,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29~91岁,平均(59±2)岁。以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 d。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基本情况、病原学检查情况、抗生素使用种类、用药方法以及转归等进行登记。根据所设计的表格,进行规范统一登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将表格中的内容集中输入计算机做出统计学处理。主要调查用药目的、给药途径、疗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频率以及联用情况和标本的送检情况等。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种类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点评分析 抗菌药物就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得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得产生,保证患者群众得生命安全。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得临床应用情况: 1、抗菌药物得使用率 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583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41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34%,远远高于我国规定要求得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得使用率≤2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得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得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多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就是不满足以上要求得。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得概率就是肯定得,对于个别判断错误得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以及延误治疗得不良后果。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得抗菌药物,尽量

减少不必要得抗菌药物得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得使用频率 本次点评对抽取得门诊处方中得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如下(每种抗菌药物在处方中出现一次频率计为1): 3、抗菌药物使用得剂型分布 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1张中,使用得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得处方45张,占18、67%,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得处方174张,占72、20%,外用及其她剂型26张,占10、79%。与上次点评结果比较,口服抗菌药比重略有降低,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升高,外用及其她剂型得抗菌药物得使用率上升幅度

(完整版)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院领导和医务科领导: 药剂科于2015年9月对我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应用现状,评价其合理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6月处方进行抽查,对含抗生素药物的处方数,所用抗菌素种类和数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半年共1500份处方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有867份,使用率为54.22%。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最高,分别为23.47%和21.01%。其中联合用药312份,占32.00%。DDDs前四位的均为口服抗生素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 结论抗生素药物应用整体上存在用药起点高、档次高的问题,并存在预防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不合理等现象。分析结论显示,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问题不容忽视,应该慎重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减少、减慢细菌耐药的几率。 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比较普遍,滥用情况严重,特别是民营医院,硬件与软件力量薄弱,更易造成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对多种药物不敏感,从而不仅仅增加了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民营医院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民营医院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降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以及搞好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分别达到23.47%和21.01%,是临床最广泛使用的品种,其中以高价,医保用药品种最多。二者新产品多,尤其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方便,无需皮试,抗菌谱广,临床应用普遍,但耐药率也在增长。三代头孢主要应用于杆菌感染,目前由于这一原本适用于较严重感染的抗生素药物被广泛运用,产生了破坏抗生素药物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使肠杆菌科等多种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分别为16.09%和14.55%,也是主要使用的品种。由于民营医院所处的社会环境滥用抗生素药物情况比较严重,加上民营医院细菌敏感性实验条件有限,抗生素药物的选用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造成细菌耐药率升高,迫使医生在选用抗生素药物的时候起点较高、档次高。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分析本次分析除对用药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外,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作了一些归纳总结,主要有: (1)病毒性疾病或无明显细菌感染适应症而选用抗生素药物:上呼吸道感染中90%为病毒感染,而抗生素药物对病毒感染的疗效不确切,但仍然应用;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010年和2014年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用药合理性,评价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行前、后一年门诊处方各5000张,从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合理性等多方面分析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14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整改前(2010年)明显减少,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且单种药物利用指数>1的情况较为少见。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开展后,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不合理处方比例明显减少。 标签: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用药合理性 合理用药是指对患者采取有效、安全、适当、经济的药物治疗。安全合理用药是新医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每个医生、药师的责任。据WHO统计,全世界死亡的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约有1/7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其中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尤其严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2],给广大患者的健康带来了隐患[3]。自2011年以来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报道显示,整治活动开展至今,二级以上医院已收到明显的效果[5]。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全面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调研以2011-2013这三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年为前后节点,分别收集2010年和2014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为抗菌药物使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门诊2010年和2014年处方各5000张。 1.2 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登记抗生素使用的基本情况,如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应用频率、用药总量,实际用药时间、限定日剂量(DDD)等,比较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下各级别抗菌药物的累计DDD及权重),并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和分析;重点考察门诊各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的DDDs及DUI,DDDs=规格×用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实际用药时间,DUI1。 2.4 门诊处方合理性评价对2010年和2014年随机抽取的361张和68张不合理的处方进行不合理原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整改活动后门诊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但总体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主要的不合理原因基本相同,其前3位原因分别是β内酰胺药物未按药物半衰期特点使用、药物剂量不正确、抗菌药物处方用量超过三日用量。见表3。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门诊处方2 000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6%,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占处方总数的31.3%;其次为青霉素类,占处方总数的20.65%;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占处方总数的6.8%。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68.37%,二联使用率为31.63%,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者。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还存在不合理联用、用药起点高等现象,需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和监督。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率也不断上升,新药上市几年就开始耐药,多年不见的疾病又卷土重来。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门诊处方2 000张。 1.2 方法:记录患儿年龄、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用法用量、配伍使用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1]等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抽查的2 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 192张,占处方总数的59.6%;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626张,占处方总数的31.3%;其次是青霉素类412张,占处方总数的20.65%;再次是大环内酯类137张,占处方总数的6.8%;其他类17张,占处方总数的0.85%。 2.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表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在1 192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523张属于不合理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 3.9%。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2。表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2.4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在1 192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1 103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2.53%,其余的89张处方为二联使用,占7.47%,无三联及以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但同一患儿口服和注射分别开药方,所用抗菌物搭配不合理者仍占很大比例。另外,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处方有56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06%。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的<50%的标准,更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30%的标准。儿童抵抗力弱,病情发展快,家长和医生都希望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门诊患者静脉滴注率高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128326 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处方审核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 随着抗菌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及细菌对抗菌药敏感性的变化,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日趋复杂。医院制定并印发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线指导原则。明确了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以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将我院抗菌药物分为一线(非限制性应用) 、二线(限制性应用) 和三线(特殊性应用) 3 类进行分级管理。其中,一线抗菌药物11类共计57种,二线抗菌药物4类12种,三线抗菌药物3类4种。对我院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128326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回顾性分析。 表1抗生素使用情况表 抗生素占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占总处方比例(%) 一种29.253 10.189 二种61.01 21.25 三种9.676 3.37 四种0.061 0.021 1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来源选择我院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

128326 份门诊处方为统计分析对象, 共涉及15个科室。 1. 2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查阅并记录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等;统计分析以下内容:①病人情况(科别、性别、年龄);②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用药总量)。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选用原则、应用方法、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用药效应等作出初步评价,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全部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为44696张,占总处方的34. 83 %。联合情况见表1。 2. 2各种抗生素出现频率及排序,表2,列出前15位抗菌药出现频率,未列出的35种抗菌药出现频率均小于0.25%。 表2抗生素使用频率及排序表 排序药物名称处方数处方出现频率(%) 1 克林霉素 11820 26.45 2 左氧氟沙星9829 21.99 3 头孢他啶 8467 18.94 4 头孢克肟 699 5 15.65 5 哌拉西林钠5925 13.26 6 头孢哌酮 5651 12.64 7 头孢美唑钠4611 10.32 8 头孢硫脒 4083 9.13

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范本模板】

2012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为了掌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综合分析。全面评价2012年下半年住院手术患者、住院非手术患者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有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提供依据。 一、门诊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2012年9月、10月、11月、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抽取200张处方进行点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14.5%、 13.5%、26。5%、28%,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有增长趋势,11 月和12月超过卫生部规定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可能于冬季患者发病率高有关,全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9。87%,低于卫生部的不超过 20%的规定。 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35%,符合卫生部规定的综合医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规定。抽查住院病历32份,主要是外科、骨伤科、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87.5%。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一联使用抗菌药物为59。

37%,二联使用抗菌药物为2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为 3.13%。在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预防用药为12。5%,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为18。75%。 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 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包含滴眼剂、软膏等外用制剂以及抗真菌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单位DDD/100人天)是43.39,高于卫生部规定的综合医院抗菌药物药物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的要求。 2012年下半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 3 使用药物强度情况 三季度各类抗菌药物强度及构成比 序号分类AUD 构成比(%) 1 头孢菌素类17.18 39.32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1 月共出院患者56 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 4 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 1 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 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 1 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析总结、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2 月共出院患者45 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18 45.45% 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 1 例用药剂量小。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2 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3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 1 例用药剂量小,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门诊部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门诊部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一、使用情况统计分析:门诊部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对每位医师根据院感科下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表》统计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按照就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计算公式,对第四季度门急诊就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四季度就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27%,与第三季度(10.57%)比较增加了0.70%。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率为非限制级药物90%,限制级药物10%,未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无超使用权限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四季度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仍占门急诊前五大病种的首位,应用抗菌药物的病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使用途径主要为静脉输液。 2、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检测率低,为1.6%,三大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检查率为80%左右。主要原因为病原学检测等候期长,患者不愿选此项检查及其他检查。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也比较困难。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很大误区,患者就诊的目的就是想直接输液治疗。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比较差。 三、整改措施:1、虽然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已到达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控制目标,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这毕竟不是门急诊处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不一致,肯定存在较大误差,医师还是应该继续克服患者依从性差、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困难,注重医患沟通的方

式、方法和技巧,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继续使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目标范围。2、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耐心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沟通技巧,逐渐形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良好氛围。 3、在使用前,不能进行病原学检测的情况下,尽量进行三大常规、影像学检查等,为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间接依据。 4、在不能进行以上检查时,按照相关规定,医师可以经验性治疗3天,再视病人和病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 5、每位医师都要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填写《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表》,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给职能部门掌握、监督、指导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准确依据。 门诊部合理用药管理小组 2015年1月6日星期二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对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10年1~10月每月随机抽取5天门诊药房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共抽取50天,计2025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计149张(抽查处方的7.3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当、给药次数不当等方面。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应注意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其使用的合理性与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抽查了2010年1~10月门诊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资料与方法 从门诊药房2010年1~10月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5天门诊药房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共抽取50天,计2025张,统计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张数,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在2025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单独用药的处方1281张(抗菌药物处方的比率63.26%)。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处方744张(抗菌药物处方的比率36.74%),其中二联处方共计732张,三联处方共计12张。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49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7.36%)。结果,见表1。 讨论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数扩大,合并用药机会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在本次处方分析中发现我院抗菌药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合理使用情况。 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近些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涌现,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亦十分严重【sup】[1]【/sup】。抗菌药物的使用程度与细菌的耐药性息息相关,滥用抗菌药物必将导致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和扩散,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掌握耐药菌的生物特点大为重要。在本次处方分析中发现使用经静脉给药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与抗病毒药物联用的处方有332张,表明多数感冒都使用了抗菌药物,特别是儿科处方。因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相似,有些医生为了“双保险”而强调预防用药,将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

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一)

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一)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目前上市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笔者对我院2007年11 月~2008年4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的6个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共计4200张,包括妇科、儿科、呼吸科、骨科、心血管科、肾内科、外科等,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途径、频率、联合用药及合理性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途径 42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248张, 占29.71%。1248张处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24张,占82.05%;二联抗菌药物处方207张,占16.59%;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处方17张,占1.36%。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950张,占76.12%;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200张,占16.03%;外用抗菌药物处方98张,占7.85%。 2.2 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最多,占38.78%;其次为大环内酯类,为20.67%;使用最少的是氨基糖苷类,仅为0.24%,见表1。表1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种类及联用情况 抗生素处方数/张构成比/%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48438.78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25820.67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类喹诺酮类21517.23抗厌氧菌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12910.34大环内酯类、抗厌氧菌类、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素类12610.1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241.92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30.24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其他类90.72 3 讨论 本次随机处方抽查分析表明,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9.71%,低于卫生部抗菌药使用率50%以下的规定,也低于国际平均值的30%[1]。因此,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基本合理。单一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为82.05%,二联抗生素使用率占16.59%,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仅占1.36%。其中三联用药仅限于一些复杂性的多重感染以及结核病等慢性需长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