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为抗凝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为溶栓组,进行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采用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以及血栓阻塞静脉管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故其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下肢肿胀和全身反应。疼痛多出现在小腿背侧、大腿或腹股沟等区域。主要是因为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端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感受器的缘故;肿胀可表现为双下肢肿胀,但绝大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主要是因为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全身反应主要包括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增多等[1]。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0~78(平均51.8)岁。左下肢92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3例;中央型1例,周围型4例,混合型115例。病程12 h~1年,平均病程1

2.6 d。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 U/12 h 皮下注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比性回顾分析。溶栓治疗结束后加服华法林,口服 3 d 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即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钙重叠使用 3 d);未行溶栓治疗者则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5~7 d 开始加服华法林,同样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钙重叠使用 3 d。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017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标准与规范?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共识专家组 【编者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然而,临床实践中仍然有许多VTE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或由于抗凝药物的副作用被忽略,导致了药物相关的并发症,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实属遗憾。因此,临床上担负血栓治疗的临床医师急需规范性抗凝治疗建议。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的枟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枠,从而发挥科技期刊服务于医学事业的先导作用。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4.056 收稿日期:2017-03-19 通信作者:郑月宏,E-mail:yuehongzheng@yahoo.com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losim,PTE),是同一种疾病、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后会引起PTE的发生,轻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憋、气紧等症状,重者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出现致死性事件的发生。因此,VTE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抑制VTE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再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VTE治疗的基础。 1 控制抗凝出血的风险 抗凝治疗能够有效缓解VTE的症状,但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潜在的出血风险或已知的严重活动性出血是抗凝治疗最 主要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具体如下[1] :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脑、消化道、泌尿系或其他部位等);3个月以内发生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10d以内消化道出血病史;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等;3个月以内神经系统(颅内、脊髓)手术病史;3个月以内发生颅内创伤性疾病;10d以内心肺复苏病史;10d以内的重大非血管手术或创伤病史;未获良好控制的高血 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颅内肿瘤;近期眼外科手术病史。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问题,并定期(比如3个月)进行抗凝获益及出血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2 一般人群的抗凝治疗 2.1 抗凝药物应用的选择2.1.1 普通肝素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其戊多糖序列与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结合,介导AT活性部分构象改变,加速AT对Xa因子的中和。普通肝素剂量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通常首先静脉给予80U/kg负荷剂量,之后以18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h根据APTT调整剂量,使其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治疗达到稳定水平后,可改为每日1次测定APTT。对于每日需要应用较大剂量普通肝素(一般指剂量>35000U/d)仍不能达到治疗范围APTT的患者,推荐通过测定 抗Xa因子水平以指导普通肝素剂量[2]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3~6d注意复查血小板。HIT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普通肝素。一般停用 10d内血小板数量开始逐渐恢复[3] 。肝素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出血,应立即停用或减量,一般4h后抗凝作用消失。严重者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1~1.5mg可中和1mg肝素。2.1.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由普

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要多久

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要多久 2015-01-15 15:38来源:丁香园作者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高,在美国,每年新增病例约达30 万至60 万。VTE 患者复发血栓栓塞事件率较高,5 年复发率可超过20%-25%,抗凝治疗是VTE 的主要治疗。对于长期抗凝患者,严重出血风险可能高于3%。因此,VTE 二级预防中应谨慎考虑抗凝药的选择和抗凝持续时间。 近期,纽约大学医学院的Smilowitz 博士等在Circulation 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右股静脉血栓病例,以此探讨了VTE 抗凝治疗中药物和时间点选择的问题。 患者,女,68 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 3 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憩室炎,无出血或血栓栓塞病史。入院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提示右股静脉血栓,予依诺肝素桥接治疗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后 3 个月内INR 维持在2-3 之间。对于该患者,抗凝治疗需要持续多久,如何最小化静脉血栓栓塞复发风险? VTE 传统治疗包括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后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治疗。近年来研究 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作为起始抗凝药物在预防VTE 复发中不劣于华法林。 初发VTE 抗凝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不明确。DAPT 研究表明,6 个月维生素K 拮抗剂抗凝治疗与 6 周相比显著减少VTE 复发,而另外一项随机试验表明,对于初发近端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患者,3 个月维生素K 拮抗剂治疗与 6 个月相比VTE 复发事件相当,出血事件亦无 差异。因此,指南推荐初发VTE 患者至少抗凝 3 个月。 一、维生素K 拮抗剂 LAFIT 研究 研究纳入162 名初发VTE 患者,完成 3 个月抗凝治疗后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2-3)和安慰剂组继续治疗24 个月。研究表明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显著降低,但严重出血和总出血事 件显著增加。 WODIT 研究 研究纳入近端深静脉血栓患者,完成 3 个月华法林抗凝后停用华法林或继续服用9 个月。研 究表明继续服用华法林患者在9 个月时VTE 复发率显著低于停用患者,但 2 年后VTE 复发率相似。 PREVENT 研究 研究纳入508 名特发性VTE 患者,分为低强度华法林组(INR1.5-2.0)和安慰剂组治疗 6.5 个月。中位随访 2.1 年结果表明低强度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年度 风险。 ELATE 研究 研究纳入738 名VTE 患者,完成至少 3 个月抗凝治疗后随机分为低强度华法林组 (INR1.5-1.9)和常规强度华法林组(INR2.0-3.0)。结果表明低强度华法林组VTE 复发率较常规强度组显著增加,而严重出血或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二、新型口服抗凝药 RE-MEDY 研究 研究纳入2856 名VTE 患者,完成3-12 个月抗凝治疗后随机分为继续达比加群治疗组 (150mg,2/ 日)或华法林组(INR2.0-3.0),持续至36 个月。研究表明达比加群在预防VTE 复发或致命性VTE 方面不劣于华法林,尽管显著减少临床相关出血,但达比加群增加急性冠脉事件。 RE-SONATE 研究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 一、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是指血液静脉在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肺运动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DVT形成机制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二)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 2、机械性损伤 3、感染性损伤 (三)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态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下肢DVT的类型: 1、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2、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3、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摸到其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三、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防治结合 预防在先,加强评估,及时处理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一)预防DVT首先正确评估病人,评估对象:大手术后、各种卧床病人。 评估内容: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施。 (二)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风险评估表 骨科大手术患者VET的危险分度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姓名病区

备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护理指引:高风险患者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加抗血栓袜 中风险患者使用抗血栓袜,必要时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 低风险者主要鼓励患者做踝泵运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患者术后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心电监护,术后2小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具体活动措施: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按摩5min。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h翻身一次。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术后2h开始进行第1-3项活动,术后2-4h内进

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1-5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参考文献:《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1月1月

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介绍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doczj.com/doc/f71868733.html,/ 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介绍 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如因出血素质而不宜用抗凝治疗者,预防肺栓塞可用机械性阻隔方法。近年来已的用经皮穿刺法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问的措施替代过去的下静脉折叠手术治疗。 2.中药治疗:可根据病变属性治疗,如属阳性,加减四妙勇安汤治疗,属阴性的,加减阳和汤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由静脉管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形成。 3、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直至水肿及压痛消失。 4、溶拴治疗:尿激酶也有一定的效果,虽不能证明预防肺栓塞方面优于肯凝治疗,但如早期应用,可加速血栓溶解,有利于保护静脉瓣,减少后遗的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上采取保守支持疗法,如休息、患肢抬高、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可止痛并可防止血栓发展。对大隐静脉血栓应密切观察,如发展至隐-股脉连接处,则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5、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栓增大,并可起动内源性溶拴过程。肝素5000-10000U一次静脉注射,以后以1000-1500U/h额持续静脉滴注,其滴速以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倍于对照值为调整指标。肝素间断静脉或者皮下注射也可采用。 华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内开始和与肝素同时开始使用,与肝素重叠用药4-5天。调整华法林剂量的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值4-7秒。 孤立的腓肠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且肺栓塞的机会甚至少数,可暂不用抗凝治疗,密切换茬。如有向上发展的趋势再考虑用药。 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至少持续6-12个月以防复发。对复发性病例或恶性肿瘤等高凝状态不能消除的病例,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可无限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

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 疗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

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

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健康宣教 1、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什么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4、哪些手术是骨科大手术 目前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对于其他一些创伤手术目前国内尚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对于高危患者的手术后应予相关抗凝治疗。 5、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6、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

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 7、如何评估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分级 8、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原则是: 9、基本预防包括内容有哪些? 手术操作轻巧:减少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早下床 术中和术后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10、物理预防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及护理

培训时间培训地点ICU主讲张敏参加人员 培训题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及护理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被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左下肢多见,若未于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所引发的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护理评估:是否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的症状,具体如下。 1.患肢肿胀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急性期患肢组织张力,星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血栓部位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整个患侧下肢肿胀明②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者,肿胀仅局限在小腿:③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双下肢出现肿胀。 2.疼痛.压痛和发热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急性期因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吸收可出现低热。 3.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曲张。 4.股青肿是下肢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患肢周围皮肤发亮,伴有水拖或血拖皮色呈青紫色,皮温冷足背动脉胚后动脉搏动不能打及。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志淡漠,有时有体克表现。 四.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休息与缓解疼痛急性期嘱病人10 -14日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热敷、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o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注意固定测量部位,以便进行对比 3.饮食护理宜进食低脂高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二)术后护理 I.病情观察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教料有无出血、渗血;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术后血管的通畅程度肿胀消退情况等 2.体位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微屈,可行足背伸屈运动。恢复期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要坚持规律复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要坚持规律复查对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抗凝治疗首先使用肝素静脉注射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重叠使用口服的抗凝药物,通常为华法林。在抗凝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定期复查,另一个是不要中途自行停药。 医生为什么要强调您定期复查呢? 当您口服华法林后,一定要将体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治疗效果才会好。现在通常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应将INR值延长到2.0-3.0。如果INR值达不到2.0,则不能发挥有效的抗凝作用,而当INR值超过3.0后,抗凝作用不但不能再增强,反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了,这就是华法林这种药的副作用。所以在口服华法林期间一定要定期复查INR的水平,让药物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的拮抗剂,而维生素K是一种止血的物质。华法林是靠消耗人体内的维生素K而发挥抗凝作用的。因此,许多影响维生素K吸收和代谢的因素包括某些药物、食物和一些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口服华法林的同时又服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出现咯血、尿血等情况到医院就诊者。所以,在口服华法林期间,如果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抗凝治疗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如果是由于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治疗3-6个月;而对于栓子来源不明的病人,需要治疗6个月以上;对于复发的病人、或合并肺心病及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者,如癌症,易栓症或植入了下腔静脉滤网等,疗程至少达12个月,甚至需要终生抗凝治疗。至于什么时间停止抗凝治疗,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决定。 在临床上,常见某些病人在遇到一些情况后擅自停药,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正规抗凝治疗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危险性为16%,而未经过正规抗凝治疗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危险性成倍数增加。 对于那些不正规停药又必须再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不能仅简单地再次自行口服抗凝药物,而是需要像初始抗凝治疗一样,首先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然后再口服华法林。这是由华法林这种药物的作用特点所决定的。否则药物与体内的凝血机制的复杂作用可再次形成血栓。这样不仅会加重治疗上的负担,而且再次给机体造成一次打击。 因此,医生在此告诫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一定要坚持足疗程,如果治疗中出现需要停药的情况,如要拔牙、手术等,要与您的医生进行联系,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贺州广济康复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风险评估表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诊断 根据下列风险因素进行DVT及PTE风险评估(是,请在相应项目前打√): 1 外伤或骨折部位是:8 脊髓损伤、瘫痪14 既往有无以下疾病史: 2 年龄:□<40岁、□40~60岁、□>60岁9 肢体需要制动①DVT或肺栓塞病史 3 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固定)10 卧床②恶性肿瘤 4手术时间:□<45min、□>45min11 肥胖③下肢静脉系统疾病 5全麻12 吸烟史④有无服用避孕药史 6术中应用止血带13 血液高凝状态⑤糖尿病病史 7重度创伤⑥肾病综合症 ⑦血液系统疾病 DVT危险等级 (根据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及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溶栓治疗指南)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分度非手术患者危险分度 预防措施危险度判断指标危险度判断指标 低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40岁 无危险因 素 低度危险<60岁 无危险因 素 基本预防中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40~60 岁 无危险因 素 中度危险 >60岁 <60岁 无危险因 素 有危险因 素 基本预防 +物理预 防手术时间 <45’ 有危险因 素 手术时 间>45’ <40岁 无危险因 素 高度危险手术时间 <45’ >60岁 有危险因 素 高度危险>60岁 有多项危 险因素 基本+物 理+药物手术时间 >45’ 40~60 岁 有危险因 素 极高危手术时间 >45’ >40岁 有多项危 险因素 极高危>60岁 重度创伤、 卧床、有多 项危险因 素 基本+物 理+药物 +… 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 伤 根据上述危险分度,您的风险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2017-10-11 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强访谈录记者: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

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诊断身高体重 评估项目/分值评估日期评估项目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 年龄(周岁)10-30 31-40 41-50 51-60 61-70 >70 体重指数(BMI)体重不足 <18.5 体重适中 18.5~22.9 超重 23.0~24.9 肥胖 25.0~29.9 过度肥胖 >30 活动能力能走动运动受限(需 要辅助工具) 运动严重受限 (需他人协助) 轮椅完全卧床 特殊风险种类口服避孕药20-35岁>35岁/激素 替代治疗 怀孕及产褥期易栓症 创伤风险种类头部创伤/胸 部创伤 脊柱损伤盆腔损伤下肢损伤 外科干预:仅对一项合适的外科 干预小手术<30分 钟 择期大型手术急诊大手术/胸部手术 /腹部手术/妇科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神经 外科手术 骨科手术 (腰部以 下) 现有的高风险疾 病溃疡性肠炎红血球增多症静脉曲张/慢性心脏手 术 急性心肌梗 死 恶性肿瘤 (活性) 脑血管 意外 DVT 病史 总分 1、评估对象:具有合并症中任一项:DVT病史、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年龄>40岁;卧床大于3天;恶性肿瘤;输注刺激性药物;偏瘫;下肢骨折;妊娠晚期的孕妇和产妇;制动;手术时间≥30min患者,以上情况符合4项及以上者需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并记录。

2、评估时间:①入院时、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②评分≥15分每周至少评估1次,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评估。 3、Autar评分:≤10分为低危,基础预防;11-14分为中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15分为高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

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 二、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 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提问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流、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慢性期可发展为PTS,一般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出现下肢的高度肿胀、脂性硬皮病、经久不愈的溃疡。在诊断为下肢DVT的最初2年内,即使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约20%~55%的患者发展位PTS,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位严重的PTS,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诊断 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测定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 差。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和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李娜王辉崔雨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研究组患者在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脑出血术后只按常规护理方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X2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操作简单易掌握,为有效的降低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围手术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患者下肢活动受限,常出现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处于废并状态,甚至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50%,肺栓塞发生率为1.50%-5.00%【1】。因此,如何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显重要。及早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使用简捷、经济、有效。我们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360例,均是2011年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方法 1.21 具体实施方法研究组:在患者术后日常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早期干预,使用前排除患者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仪性能完好,并告知患者使用目的、方法、用时感受及注意事项。患者平卧,将患者下肢置于压力带中拉锁固定,松紧度以腿套和患者皮肤之间能放如两手指为宜,充气末腿套压力设为45mmHg,从脚踝部开始充气至大腿再逐渐放气,循环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使用期间,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运情况。对照组:患者未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而采用术后常规护理。 1.2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2】①下肢周径测量:用软尺分别测量健侧肢体及患侧肢体,并比较两侧肢体膝下15cm处的周径。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显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病变主干静脉管径增宽、关闭增厚、内膜粗糙、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等。 1.23 临床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色素沉着,皮温增高,软组织张力增高,出现Homans征和Neuhof征。 2 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1)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1、局部溶栓 1.1、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适应证: 新发生的较大面积DVT患者 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例如出血危险低和最近新出现症状,建议给予溶栓治疗 1.2、溶栓的禁忌证 近期(2个月内)脑血管疾病发作,或颅内或脊柱创伤或手术 活动性颅内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型或肿瘤) 严重内脏出血(6个月内)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 近期(7-10天)大手术,不可压迫的穿刺、器官活检或分娩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妊娠 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动脉瘤 1.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 足背静脉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6-10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

复给药一次。 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 2、经导管溶栓治疗 2.1 适应证 ①急性期DVT; ②亚急性期DVT; ③ DVT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2. 2 禁忌证 ①颅内血管意外 (2月内) ②大手术 (10天内); ③急性期髂一股静脉或全下肢DVT,血管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未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 ④难治性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 ⑤ 75岁以上患者慎重选择 ⑥肾,肝功能衰竭 ⑦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2.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

经导管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经导管静脉滴注,2-5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复给药一次。 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用药 抗凝治疗始终伴随溶栓期间及后续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5~7天。最后2天始口服华法令抗凝,门诊治疗3-6个月以上。INR在2.0~2.5。 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抗凝治疗时需监测①凝血时间,肝素用于治疗目的时要求凝血时间延长2-3倍,即20-30min,当凝血时间<12min时应加大肝素用量,凝血时间>30min时应减少肝素用量。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有条件者还可监测血清肝素浓度,使达到0.3-0.5u/ml。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血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则立即停用溶栓及抗凝药物。③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溶栓期间不宜超过正常的3-4倍,60s较为理想。 肺栓塞溶栓合并用药 常规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时,剂量一般按体重给予,1mg/kg,皮下注射,每日两次;普通肝素治疗先予2000~5000IU或按80IU/kg静脉注射,继以18IU/kg/h维持。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APTT的目标范围为基线对照值的1.5~2.5倍。 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后,可给予口服抗凝药,最常用的是华法林。华法林与肝素并用通常在3~5d以上,直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即可停用肝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