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过程

本节安排三个教学板块:(1)探究水沸腾的规律;(2)气体的液化;(3)汽化、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1.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本教学板块按照逻辑顺序安排以下几个层次: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实验探究水沸腾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探究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1)“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也许是学生很小就学来的判断水是否“开”了的依据。很多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并未认真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并未深入思考过与水沸腾相伴随的气泡、声音、水量、温度等相关特征的变化规律。教师宜按照教科书的提示,利用透明容器构造水沸腾过程的真实情境,激励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引发并确认实验探究问题。

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达成某种共识,例如,探究水沸腾与温度的关系,但也应鼓励附带探究其他问题,诸如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气泡变化、沸腾时水量的变化等。这些附带探究的问题,对学生进一步认识沸腾现象和汽化现象、形成对多种现象联系与思考的意识,十分必要。

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进行对比分析显然是必要的。而且,蒸发在物态变化中,尤其在水的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赋予它应有的地位。

除了在表现特征上对两种汽化方式予以辨析外,还可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分子运动模型给出初步解释。

影响蒸发快慢的诸种因素:液面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周围空气流动快慢等,都应纳入教学视界。或回顾小学《科学》,或组织学生讨论(餐厅洗手间

安装的热风干手器就是一个好例子),甚至组织相应实验探究,应视学生知识和经验基础决定。

本段教学设计应围绕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为了使洗过的衣服干得快些,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就是一个适当的导入话题。

(2)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经验,在烧水过程中直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现沸腾的特征和规律,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良好契机,同时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指南。

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分工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包括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记录、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记录),更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3)在学生得出水沸腾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后,应及时组织分析论证和交流讨论:

该图像与晶体熔化图像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沸点概念得以生成)?

沸腾前、沸腾时用酒精灯加热水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

水的沸点是100℃吗?如果不是100℃,究竟是实验误差,还是另有原因?

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变化、声音变化有什么特征?沸腾中减少的水跑到哪去了?

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这个结论是否可推广到所有液体?为了检验你的判断,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换用其他液体再做实验?

(4)由水沸腾时的实验数据和水沸腾曲线学生可以认识到水有确定的沸点。鉴于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在生产技术和日常生活上的重要应用(压力锅就是一个典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点温度与气压的关系,十分必要。

移开热源,停止对水加热,沸腾则停止,这是学生已经亲历的事实。要探究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的关系,需在改变气压(增大或减小气压)的前提下,使水重新沸腾,同时测量对应温度。

如何改变液面上方的气压,这是设计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以往利用封闭的烧瓶或烧杯,采用冷水淋浴或用抽气机抽气减压的方法实现“复沸”,要么安全性差,要么设备繁杂,而且推理解释复杂,因而不适于学生探究。改用封闭大试管、用注射器缓慢抽气减压的方法实现“复沸”,不仅效果明显、设备简单、便于解释,而且还可用来进行增压(推进柱塞)“止沸”,为学生完善探究设计提供了可行的选择。的确,要证实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有关,不仅需要考察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怎样变化,而且需要考察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怎样变化。

学生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使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此外,考虑到一次性注射器容量有限,怎样才能使封闭试管内的气压改变更明显?在这方面学生的知识准备不足,例如,有关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尚不了解,教师应心中有数。比如,大试管内装水宜少于2/3容积,双孔塞密封要好;水温接近沸点时改变气压效果明显(考察“复沸”现象时,应在停止沸腾后立即着手进行,水温大致在80℃~90℃;考察“止沸”现象时,应在水沸腾的同时继续加热)。一次抽气不成,可否再来一次(考虑使用止水夹)?是快抽柱塞好,还是慢抽好?是快推柱塞好,还是慢推好……所有这些思考,都是指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条件,显然这比演示实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2.气体的液化

与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一样,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具体教学操作可以着手于以下两个方面。

(1)水蒸气液化成水的现象,学生十分熟悉。冷玻璃窗上的水滴,眼镜片上的“雾气”,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雾”,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汽水瓶外壁上的“泪珠”……要注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他们关注水蒸气液化的细节。

例如,冷玻璃窗上的水滴和眼镜片上的雾气出现在哪一面上?水壶嘴喷出的“白雾”紧挨壶嘴吗……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液化和汽化规律大有帮助。

(2)气体液化的历史,尤其是空气液化的历史,是物理学发展的缩影,也是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典型。极低温度的获得,真空技术的提高,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发现,超导、超流和完全抗磁性的发现,超导电性的唯象和微观理论,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都与气体的液化直接或间接有关。教师应利用各种文本资料,展现人类探索气体液化的艰难历程和美好的前景,概述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第 1 节中的人工造“雨”就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成“雨”的。教学中还可增加用注射器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使之液化(反之则汽化)的学生小实验。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不存在“永久气体”——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K Onnes,1853-1962)领导的低温实验室使最后一种“永久气体”——氦实现了液化,同时获得了4.2K的低温。

在一定温度(临界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事实上,到了1854年,通过包括法拉第在内等人的工作,除了氢、氧、氮等几种气体外,当时已知的其他气体都能被液化了。早期气体液化大多是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实现的。

3.汽化、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伴随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是吸放热。本板块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沸腾过程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沸腾随即停止。对此,学生已有实验经历。

蒸发过程吸热的例子也很普遍。在温度计测温泡上裹上用水或酒精浸湿的棉球,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在手背上涂些酒精,感受如何?对此,学生更有足够的经验基础。

气体液化放热的现象,学生虽有感悟,但体会欠真切,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教科书第104页图5-3-9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教师应认真组织好学生

做分组实验和观察讨论。左右试管初始状态相同,左管加热沸腾、水量减少(温度维持在沸点);右管通入从左管中导入的水蒸气,温度升高,水量增加。这一实验典型地展示了物态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一物理现象。倘若使两管中的水循环流动,它就是蒸汽传热的模拟装置。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发展空间”栏目中有关电冰箱的阅读材料,提醒学生注意循环工作物质(R134a等)的物态变化过程典型地伴随着工作物质能量的变化:在冷冻室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在冷凝器液化放热(使冰箱外的空气变热)。这里的压缩机相当于教科书中图5-3-9的酒精灯,没有它,不可能完成R134a的循环流动;这里的R134a相当于图5-3-9中的水,不同的是,图5-3-9中的水未能循环流动,而R134a比水更容易汽化、比水蒸气更容易液化。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含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事实上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仅仅限于水的三态变化。教师应在本节之末、第4节和复习课中予以强化。

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习题 1.(12长春)用湿布擦过的黑板,过一会儿就变干了,这一现象是A A.汽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2.(12宜昌)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B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 3.(12徐州)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D A.液化 B.沸腾 C.凝固 D.蒸发 4.(12荆门)下列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C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5.(12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D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汽化和液化 练习(有答案)

5.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3.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4.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6.用相同加热器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乙两物质从0~6min内吸收热量相等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初中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人教版] 精品

第一章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判断。 2、了解汽化的其中之一形式——蒸发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严谨和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三、讲授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GOOD MORNING” 2、小实验:酒精的的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里面的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往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引入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新课讲授 1、汽化和液化 板书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强调:汽化和液化是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出示:冰水倒入烧杯,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判断是什么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壁液化而成。) [教师找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由学生解释,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 2、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强调:任何温度下。 由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蒸发的实例。 设疑: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3、课内探究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学生猜测: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的流通程度、液体的性质、湿度等 ③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附小组实验设计工作单) 汇报实验思路。设计对比实验就注意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可控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必须要相同) ④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⑤汇报结果,并结合课件展示。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⑥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 现代节水农业常用喷灌、滴灌技术取代以前的漫灌,节水50%左右,这是为什么? 设疑: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明和小丽同司机有不同的看法。 请你思考:小明和小丽与司机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机械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16~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甲:正在飞奔追赶猎物的猎豹;乙:天空中下落的流星;丙:小明骑车上学;丁:月亮每天都在绕地球转动。总结这四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位置发生(选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是机械运动。 知识板块二参照物 自主阅读教材P17~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小强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下图甲、乙所示,黑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白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不变。以水杯为参照物,黑蜗牛是运动的,白蜗牛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表演时形成的一定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知识板块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主阅读教材P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加油机的空中加油技术。如图所示,位于上面的是加油机,位于底下的是受油机。要实现空中加油,两架飞机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1: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静止。 问题2:受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做一做:把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问题1:选择桌子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运动的。 问题2:选择课本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静止的。 问题3: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问题4: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 5.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6.用酒精棉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擦一擦,可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有_________作用. 7.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8.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 9.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10.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1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 1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1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前分析: 课本图介绍了几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工具测量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1]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2.2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l、你知道什么叫汽化?知道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课堂学习】 【问题1】、自然界中,物质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你举出一些液态转化成气态的实例(举三个实例) 7 一、汽化:物质由变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问题2】:根据小学已有的知识,你对蒸发了解多少? 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P36,页) 观察的现象:1) 2) 二、、蒸发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根据蒸发的定义,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的实例 三、总结以上现象得到 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

2)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3)发生的较少 (剧烈或缓慢) 4)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使液体和周围的温度。 四、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问题3】请举出利用蒸发吸热的实例 例:请解释干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问题4l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例1:试分析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何没有干涸的原因。 练一练:分析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形,对它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将一瓶开口的酒精,置于30℃的环境中,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去测量酒精的温度,则温度计上的示数:( ) A、一定是30℃ B、一定低于 c、一定高于 D、可能是30℃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 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4、江心州农村有一种没有上釉的陶制茶壶,夏天盛茶水后,壶身常会渗出一些小水珠。但壶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

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 cm cm 5 71025.110125125n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例1.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算式 (1)15.2m=5.2m ?100cm=520cm (2)6.5?106 um=6.5?106 ?106 -=6.5m (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2)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例2.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一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物态变化温度 第一课时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女生做)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 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 3、分子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2.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3.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4.(2010江苏无锡模拟)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4-3-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选填“上”或“下”)的。 图4-3-1 5.请你对汽化的两种方式作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如下表: 6.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解析: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肯定是向手放出的热量少,那么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呢?原来蛋壳表面有开水,刚捞出时,开水蒸发很快。就加快从蛋壳吸热,所以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开水吸收用以蒸发,故手不觉得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蛋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故手觉得很烫。 答案: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表面有很热的开水,开水蒸发得很快,也就加快了从蛋壳吸热,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此时不觉得太烫手;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熟鸡蛋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使手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手觉得很烫。 快乐时光 藏锄 有兄弟耦耕者,其兄先归做饭。饭熟,声唤弟归,弟遥答云:“待我藏锄田畔,即来也。”饭时兄谓弟曰:“凡藏物须密,如汝高声,人皆听见,岂不被偷?”弟唯唯。 及饭毕下田,锄已失矣。因急归,低声附兄耳曰:“锄已被偷去矣。”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保定市蠡县大百尺中学孔慧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 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本单元以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探究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 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最后教材将物态变化结合于生活实际中,真正体现了当今提倡的“S-T-S”教育,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究,并学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有: 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实验,认识自然界中水存在的形态有三种。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并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3、用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并建立熔点的概念。 4、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物态变化现象和实验探究,认识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现象及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现象。 5、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方法,学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合作等科学探究方法。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6、将物态变化现象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尝试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 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 际 米◇. 国◇. 尔◇.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