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判断。

2、了解汽化的其中之一形式——蒸发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严谨和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三、讲授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GOOD MORNING”

2、小实验:酒精的的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里面的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往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引入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新课讲授

1、汽化和液化

板书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强调:汽化和液化是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出示:冰水倒入烧杯,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判断是什么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壁液化而成。)

[教师找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由学生解释,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

2、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强调:任何温度下。

由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蒸发的实例。

设疑: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3、课内探究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学生猜测: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的流通程度、液体的性质、湿度等

③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附小组实验设计工作单)

汇报实验思路。设计对比实验就注意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可控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必须要相同)

④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⑤汇报结果,并结合课件展示。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⑥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

现代节水农业常用喷灌、滴灌技术取代以前的漫灌,节水50%左右,这是为什么?

设疑: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如要证明你的猜想,该如何设计实验?

结论:不同的液体蒸发快慢不一样,可见,蒸发的快慢也屯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4、小实验:用酒精棉花擦拭手臂,你会有什么感觉?

(有阴凉的感觉)

结论:蒸发时要吸热。会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降温致冷的作用。解释下列现象:

游泳上岸时,为什么风一吹,比在水中还冷?

炎热的夏天,电风扇一吹,为什么人会感觉凉快?

讨论:在大热天,狗为什么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为什么吗?

四、总结:

1、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2、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有降温致冷的作用。

五、作业:

课本P132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 5.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6.用酒精棉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擦一擦,可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有_________作用. 7.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8.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 9.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10.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1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 1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1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汽化和液化 练习(有答案)

5.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3.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4.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6.用相同加热器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乙两物质从0~6min内吸收热量相等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判断。 2、了解汽化的其中之一形式——蒸发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严谨和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三、讲授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GOOD MORNING” 2、小实验:酒精的的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里面的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往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引入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新课讲授 1、汽化和液化 板书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强调:汽化和液化是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出示:冰水倒入烧杯,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判断是什么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壁液化而成。) [教师找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由学生解释,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 2、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强调:任何温度下。 由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蒸发的实例。 设疑: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3、课内探究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学生猜测: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的流通程度、液体的性质、湿度等 ③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附小组实验设计工作单) 汇报实验思路。设计对比实验就注意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可控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必须要相同) ④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⑤汇报结果,并结合课件展示。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⑥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 现代节水农业常用喷灌、滴灌技术取代以前的漫灌,节水50%左右,这是为什么? 设疑: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 (3)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看分析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看,过一会儿会发觉酒精专门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 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 (…………) 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 像如此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显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聚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来探究沸腾现象。 进行实验:“观看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提问: ①什么缘故要用热水?什么缘故要用硬纸板盖住? 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总结: 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 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的温度有没有连续上升? ④水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连续吸热) 说明: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在标准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1]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 页 1 第 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教师:“液体”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 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 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

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师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汽化和液化 【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重点】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沸点: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说明(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3、蒸发(重点)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说明: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5、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2)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注:壶嘴看见“白气”犹如“雾”一样,是小水珠;而烟,这是不透明的小尘埃颗粒。要注意区分“雾”和“烟”的判断。 6、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随堂检测】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张德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片表面变干了,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做课本中实验,或者观察书上的实验现象图片。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沸腾 水的沸腾: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保定市蠡县大百尺中学孔慧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 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_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汽化和液化这样一个互逆的过程,要正确区分汽化是吸热过程,而液化是放热过程,我们都有生活经验,被刚烧开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要变成水,这是一个液化过程,要放出额外的热量,所以才会比开水烫伤严重。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注意:沸腾时,液体的温度是恒定的,理论上,水沸腾时温度恒定在100摄氏度,但实际生活中由于海拔原因,大多地方达不到100摄氏度。蒸发只在叶天的表面发生,并且这个过程是柔和的,并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2、沸腾【重点】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 ,高于780C 时为气态)。 3、蒸发【重点】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

汽化和液化 练习教案(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汽化和液化 【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重点】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沸点: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说明(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3、蒸发(重点)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说明: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5、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2)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注:壶嘴看见“白气”犹如“雾”一样,是小水珠;而烟,这是不透明的小尘埃颗粒。要注意区分“雾”和“烟”的判断。 6、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随堂检测】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八年级物理上 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 际 米◇. 国◇. 尔◇.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汽化和液化》优教教案

三、汽化和液化 【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现象和温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观察生活现象的精神。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建立学有所用的意识,明确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概念。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三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水沸腾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沸腾沸腾沸点蒸发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沸腾吸热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 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

073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汽化和液化教案

三、汽化与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做液体沸腾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无力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是的特征;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器材】 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演示1] 老师用毛巾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 提问:我的“鸡腿”到底跑哪儿去呢? 回顾:物质三种状态是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演示2]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后并扎紧塑料袋口,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甲] 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 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丙] 凉一会儿又会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 在这些现象中,酒精发生了什么? [生丁] 二、新课开始(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一、引入新课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