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往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易往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易往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易往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易往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一、易往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理解

我国医药的消费正处在一个髙速增长的阶段,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经济总体增长、人均消费增长、农村收入提高,这五大因素是医药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在这五大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医药市场需求将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

图1

从多个环境,多个维度来看(如图2),目前医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无论是行业形势、政府出台的政策、还是社会民众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髙的要求。医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对医药企业来说,既是发展契机,同时又而临风险和挑战。

国内坏境

图2医药企业外部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药行业的改革和政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药品分类促使患 者医药消费的重心逐步从医院转向药店,OTC 药品在未来将获得巨大发展:GMP 认证提高 了制药行业进入壁垒的同时,使行业产能大大提髙,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医药流通改革GSP 认证促进了掌控销售网络终端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出现,使制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竞争 地位: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使处方药当前的处方费销售方式而临巨大法律风险,促进处 方药销售模式向功效、品牌竞争转变:医院的招标采购降低了医院进药成本,使行业利润从 制药企业流向医院,导致制药企业利润降低,竞争更激烈。这一系列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对

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这就是我们的达摩斯之剑,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它,让它握在

我们的手上,而不是悬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应该如何挥舞这把剑,让它成为我们

开疆拓土的利器?关键在于“读懂”这些变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预估这些变化

对企业的影响,从而能够做出相应的策略,使之能够推动企业的前进。

国际环境 H 中al - -葩逝境 -社会如境

-璃巒沪聞

?合业变3£亜动国表分折

?丘业觀关键区索(XSF :分

-分忻

-

- -行业砲刚

丙齡柝 ?各业範I 力飾 - ?他淞脇 -殛

? 青動分折 -环砂希

-對瀚讣怖 -勤樨户珈侨

-珈砖

-封译益§知分垢

? M 内駆耆動分花

■壬内師执晞 -運内飙产品磁踊渚分柝

?细户珈诉 ■壬内殖酷Sk 静齢侨 -珈益瞬分垢

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正处于购并的推进阶段,届时市场格局发生变化,领先市场的企业主要有两类:

一类为民营企业和民营性质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医药行业的舞台过去一直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唱独角戏,而现今民营资本已进入医药企业的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市场开放后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由于长期形成的品牌影响,同时敢于对市场大胆投入(主要是扩大销售队伍规模和简单化的广告投入),因此仍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类为投巨资建立的规范化的医药企业。大陆或港台的非医药行业一般都是

拥有强大品牌资源的超大型企业投巨资建立的规范化的医药企业,这类企业管理正规, 资本运作手段成熟,但由于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时间不长,仍未能充分整合旗下的所有资源,形成统一化的营销队伍,因此其市场份额主要是购并的结果。

国内医药市场的格局将仍以国内医药企业为主,同时,市场集中度将大大提高。

对此,制药企业应拟左企业未来几年内的战略发展方向,并从企业组织及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研发等几个方而进行大量的投入。对于投资方向及权重,易往做了一系列调査,并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

ERP 生声

sa 严]4岂宰却 [S ;詢[) ----------------

[g 临3 M w 临日)4_吋

愈] saw

? - [丽也r ]

图4需要关注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制药行业MES 应用思路

易往对制药行业MES 解决方案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个层而:GMP 管理、让划

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仓存管理.设备管理,如图5。

营运

?加刪h 送彳预代 化

改造,由粗放型向 ?硏究幵卿力是企业核心竞争

力,企业要肖自己名牌产品。

20%

鬧■陶低屛,赫

轻产品冇场克争力 ■裁分市场选授

?产品与砌淀位 ?价倍 ?理 ?促销

?企业萇保時可持绫发

展 ,企业自身螂有高素

质 人才将是至关重更

的。 市场兗争更多旳是

表规 酬引、培训、 使

用、激励上 企业管理 初施力 念序旦 GMPSa

图5医药制造行业MES解决方案

随着GMP认证车间的增加,历史文档的积累,信息量成倍数增长,GMP数据的负荷日益增大,仅靠手工管理方式,很难适应企业的快速增长,成为企业的发展障碍。GMP解决方案主要从记录、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这四个维度来支撑GMP认证。

医药制造企业通常根据预测制立采购计划和排产。销售预测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完整,及时性差,准确率低,导致成品库存失控,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又不断调整计划,致使整个物控体系容易处于失控状态。生产管理方面,制药为流程性生产,通常由专用性很强的自动化生产线完成,要求物料必须及时供应,材料配套要求髙,同时由于药品生产的特殊性,联副产品的管理也是制药企业管理的难点。根据医药行业的行业特征,计划後理及生产管理的关键需求包括:物料编码、配方管理、有效期管理、计量单位、重复生产计划、发料管理、联副产品及废品管理、批次生产记录、包装管理、淸场管理等。并实现称重管理、批次跟踪、条形码全面应用。

医药企业的库存管理而对着物料种类多、物料编码复杂等问题,难以对库位、批号和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进行精确管理,查询库存数据不便,易违反先进先出(FIFO), 并易造成混批或交叉污染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库存管理的关键需求包括:库存查询、批次管理、库存养护、存储条件、库房环境监测等。

质量控制是医药制造企业的管理重点。传统的人工管理难以符合GMP的管理规范,针对质量控制可靠性要求高,及对产品进行质量跟踪追溯等特点,质屋管理的关键需求包括:全程质疑控制、批次质量记录、产品质量档案、不合格品处理、质量管理等几个方而。质量管理检验方案,可按国家或企业标准维护质量检验规程,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检验依据,同一品种可设定不同检验方案,如图6。

图6质量检验方案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设备监控、环境监控、淸场记录等几个方而。设备

管理的关键需求包括:档案管理、维护管理。

企业还可通过CCR 系统,建立一个全而的、集成的、先进的、稳定的、统一

的电子调度和监控系统,实现对工厂生产进度的及时、全面监控,实现异常信息的及时 发现并解决,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的整体进度和异常管理,图7为CCR 监控室。

图7CCR 监控室

法 人

料 机 环 检验人 设备

地点 仪器 环境

药典 标准 质旱枱验方案 不同供应商的物料 不

同客户的产品

关于易往信息

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创立之初,易往经过缜密的数据分析,诊断出企业生产与决策的模糊区域性问题。针对大型制造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易往以客户为导向,利用软件终端一体化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各行业管理实践经验,为各企业成功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

案。

近年来,公司以大型制造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业务遍及全国。先后为数十个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制造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提供各类解决方案。

易往解决方案覆盖了全而的企业生产、管理与决策信息,涵盖内容丰富。其中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W-MES),仓库管理系统(EW-WM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EW-APS)、与供应链管理系统(EW-SCM)为易往核心软件产品。除此之外,易往还为客户提供能源管理系统(EW-EMS) . EW-体化移动平台解决方案、IT服务(ITS)以及外包服务等各项领域的服务项目。

目前,各类企业都在寻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包括汽车整车行业,汽车零配件行业、食品、制药、机械、能源、物流等行业的企业也纷纷对“易往”提出了长期合作意向。易往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EW-MES制造执行系统,屡获市场肯定,被评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优秀推荐产品”、“江西省重点新产品”、“第三届AI用户好评奖”。EW-WMS仓库管理系统,被评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优秀推荐产品”。

为了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加快髙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学、研结合,2014年6月,公司与淸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介作成立淸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江西易往联合研发中心,研发领域包括:汽车及相关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平台、供应链大数据中心、企业移动化平台。

公司为应对不断扩大的业务,方便快捷地服务客户,顺利地解决运维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南昌、广州、天津、苏州设立了 7个独立的工程中心,分区域科学管理全国市场。

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制药行业信息化思路及MES应用方案 一、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理解 我国医药的消费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经济总体增长、人均消费增长、农村收入提高,这五大因素是医药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在这五大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医药市场需求将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 图1 从多个环境,多个维度来看(如图2),目前医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无论是行业形势、政府出台的政策、还是社会民众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医药企业来说,既是发展契机,同时又面临风险和挑战。

图2 医药企业外部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药行业的改革和政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药品分类促使患者医药消费的重心逐步从医院转向药店,OTC药品在未来将获得巨大发展;GMP认证提高了制药行业进入壁垒的同时,使行业产能大大提高,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医药流通改革GSP 认证促进了掌控销售网络终端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出现,使制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竞争地位;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使处方药当前的处方费销售方式面临巨大法律风险,促进处方药销售模式向功效、品牌竞争转变;医院的招标采购降低了医院进药成本,使行业利润从制药企业流向医院,导致制药企业利润降低,竞争更激烈。这一系列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对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这就是我们的达摩斯之剑,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它,让它握在我们的手上,而不是悬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应该如何挥舞这把剑,让它成为我们开疆拓土的利器?关键在于“读懂”这些变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预估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从而能够做出相应的策略,使之能够推动企业的前进。

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正处于购并的推进阶段,届时市场格局发生变化,领先市场的企业主要有两类: 一类为民营企业和民营性质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医药行业的舞台过去一直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唱独角戏,而现今民营资本已进入医药企业的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市场开放后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由于长期形成的品牌影响,同时敢于对市场大胆投入(主要是扩大销售队伍规模和简单化的广告投入),因此仍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类为投巨资建立的规范化的医药企业。大陆或港台的非医药行业一般都是拥有强大品牌资源的超大型企业投巨资建立的规范化的医药企业,这类企业管理正规,资本运作手段成熟,但由于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时间不长,仍未能充分整合旗下的所有资源,形成统一化的营销队伍,因此其市场份额主要是购并的结果。 国内医药市场的格局将仍以国内医药企业为主,同时,市场集中度将大大提高。对此,制药企业应拟定企业未来几年内的战略发展方向,并从企业组织及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对于投资方向及权重,做了一系列调查,并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后面的几年增长速度会更快。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

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我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臵、磁共振装臵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医院购进的"三资" 企业药品和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币场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省级中医院应用的药品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的比例为3:3:4,地市级的比例为2:3:5,县级比例为1.8:3:6.2。2001年。在我国药品币场中,西药、中成药、其它保健品和生物制品所占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生产管理】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DOC 88页)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DOC 8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

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我国医药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医药行业存在问题

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我国医药行业现状调查分析 及医药行业存在问题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 2001年-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是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7%)。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1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2770亿元,占我国GDP的2.9%; 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占我国GDP的 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

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我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医院购进的"三资企业药品和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币场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省级中医院应用的药品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的比例为3:3:4,地市级的比例为2:3:5,县级比例为1.8:3:6.2。2001年。在我国药品币场中,西药、中成药、其它保健

医药行业企业协同办公OA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药行业企业协同办公OA信息化解决 方案 中国医药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中国国医药经济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医药行业正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医药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规范管理、效率和成本是主要的生存压力。加强医药行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而言,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可以说,没有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就不可能有医药行业的现代化。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满足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要求,根据集团整体的销售规划目标、利润规划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了完成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本部及下属各参控股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对于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更要加强信息化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投资、浪费投资的现象发生。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更好的满足股东的信息需求。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众多,层次结构复杂,而且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集团总部很难快速、准确、全面的收集下属企业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数据。同时,这也使得各股东很难获得准确全面的集团及下属各参控股企业的运营情况的数据。所以,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目标,一定是要建立一个大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撑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体系,从而满足各股东对于集团公司的信息需求。并且,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首先要以各个控股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为重,只有业务系统建设起来了,才能真正满足集团公司的管理需求。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满足集团公司加强对下属控股企业进行科学管控的要求,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就必须要对下属企业进行精细化、及时化和全面化的管控。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满足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集团公司是由本部及各下属参控股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本部和各下属参控股公司都是一个个的医药经营的实体。随着整个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这些业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业务形态也趋于复杂,包括自营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所以,需要不断对各个业务单元的业务经营加强管理,提高经营业务的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效益,从而保障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这个部分现在是整个集团公司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部分,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工作,才能真正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 经过上述的分析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以利润为中心,以管理需求为指导

制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措施

制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UFSOFT (GROUP) CO.,LTD. 2004年5月

1、前言 (3) 1.1行业分析 (3) 1.2 信息化的必要性 (4) 2、总体需求分析 (5) 2.1 企业经营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5) 2.2 信息化建设现状 (6) 2.3 信息化建设总体需求 (6) 3、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7) 3.1 管理模式确定 (7) 3.2总体框架描述 (9) 3.3总体目标实现描述 (11) 3.4 制药企业信息化实施进程 (12) 3.5总体方案价值体现 (14) 4、财务管理解决方案 (16) 4.1成本核算与管理解决方案 (16) 4.2资产管理 (19) 4.3应收应付管理 (19) 5、库存管理解决方案 (20) 5.1仓储管理需求分析 (20) 5.2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20) 5.3管理控制点 (23) 6、销售分销解决方案 (24) 6.1 销售分销需求分析 (24) 6.2 解决方案综述 (25) 6.3销售管理 (25) 6.4分销资源规划 (29) 6.5 销售渠道管理 (31) 6.6目标客户与业务员管理 (31) 7、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32) 7.1采购管理需求分析 (32) 7.2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32) 8、生产管理解决方案 (37) 8.1生产管理解决方案特点 (37) 8.2 ERP生产制造解决方案 (37) 9、质量管理(GMP)解决方案 (41) 9.1 GMP需求分析 (41)

9.2质量管理的基本资源管理 (42) 9.3质量管理解决方案 (43) 10、实施信息化的风险与价值 (45) A、风险规避 (45) B、价值体现 (48) 1、前言 1.1行业分析 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5%,其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同比增长 17.57%和22.88%,其中化学制剂增幅最高,化学原料药增幅也高于中成药和药包材。但化学原料药的新产品增加值呈现出负增长。 200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的产值构成比重分别为33%和31%,出口构成比重分别为64%和3%;西药占医药商业购进总额的72%,占商业销售总额的59%,占零售市场的68%。由此可见,化学药是我国医药行业中比重最大的行业,产值比重、出口比重、医药商业购销比重和零售市场比重均在60%以上,其中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的主要支撑产业和优势产业,17%的化学原料药用来出口。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6千余家,医药商业批发企业1.3万家,零售药店约14万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1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2726亿元,同比增长18.4%。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年人均药品消费不到10美元,而美国人均药品消费已达300美元,日本4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也有40-50美元。2000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加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以及人员逐步老龄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医药商品的社会需求将呈持续增长的势头。据分析,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的医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WTO有关条款的履行,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医药市场,这就会使得已经很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制药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必将走上规模化、专

中国制药业现状分析报告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医药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00918 【文献出处】中国市场 【标题】中国制药业现状分析(2000年文献)(6596字) 【副标题】吴畏 【正文】 刚刚过去的1999年,是医药工业的利好年,全年利润超过90亿元,创近6年来最高水平。在外贸严峻的形势下,医药出口比1998年增长2%。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说到今年目标更是底气十足:“今年要完成工业产值2230亿元,出口38亿元。”记者看到的统计表明,在17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排第五位,实现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排第七位。 似乎是提供个有力的旁证,近来股市在盛名之下的几匹科技黑马连折几阵之后,由40余家医药上市公司组成的“医药慢牛”却风光独好。有专家于是预言制药业正步入黄金时代,以1999年为例,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为2.9美元,亚洲的日本为488.2美元,国为93.3美元,为79.2美元,中国大陆市场潜能巨大,钱景金黄。 然而,就在今年初,恰恰是几家制药企业用自身的行动表明它们要提前关闭这扇刚刚开启的“黄金之门”。 药厂:曾掀降价狂澜 3月底,在举行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流会”上,我国基因工程制药骨干企业三生制药股份发布了一条令业外瞠目的消息:该公司生产的干扰素产品“因特芬”价格下调60%,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因特芬”的零售价分别从原来的56.8元、160元和285元降到22元、66元和99元,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进口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据介绍,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肿瘤、性病等顽症的有效药物。长期以来,干扰素的治疗费用十分昂贵,注射两次约需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完成一个有效疗程需要注射60到100次,费用几万元,大大超越了中国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干扰素市场有多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乙肝病人,还有1000万肿瘤病人,有人计算过,全国有几十家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如果所有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都不能满足整个国市

我国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我国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物资空间转动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展, 因而对物流活动的效率、 物流的快速反应能 力以及信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物流需求的个性化、 多样化和高度化, 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 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物流服 务,以适应物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医药物流就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 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 有效地整合 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 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作业过程, 提高订单处理能力, 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的现状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 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美国 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 40%,但药品批发企业商总共只有 70 家;日 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为 12%,也不过 147 家药品分销企业。美国的 现代物流体系以大型制药企业和批发企业为轴心,医药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 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 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账。 日本是 以共同物流配送为平台, 使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药品库存量大为减少, 业甚至达到零库存,大大降低了药品的流通费用,加快了资金的流通速度。 虽然我国医药物流兴起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日, 但更多的只是概念的炒作, 缺乏 对医药物流的真正理解和切实执行。国内医药物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还仅仅是“仓 储”,而没有把它们提到物流管理的高度。配送和运输只是医药物流的一个具体环节 而已,真正的现代医药物流的核心应该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 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 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 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 间,减少流通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二、我国医药行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与国外相比仍然显得十分稚嫩, 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 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 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 益低 下。医药行业物流并没有实现我们所谈到的行业物流实体, 局 部区域化的集约式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造成行业物流费用过高 由于医药行业现有的特性,以及医疗机构采购管理不规范,造成多家企业供货, 供应生产商商品存放多处。造成社会、企业有的企 存在企业多、 规模小、管理 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 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 没有形成行业集体或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汇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其 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即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英国、德国等生物医药强国,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要至少先进两代以上。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 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 分布在西海岸。 2、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强国,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 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在园区发展方面,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目前,英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等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3、印度 印度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将生物医药与信息学不断融合,是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之一。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目前,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班加罗尔、 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区。 4、日本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 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神户地区产业园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目前,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京、北海道、关 西等地区。 5、竞争力分析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力及投资环境指标(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Investment,BCI)的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是由PhRMA委托咨询公司Pugatch Consilium进行的。他们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方面不同的政策是影响生物制药竞争能力和投资环 境(BCI)的主要因素,那些出台支出鼓励创新的国家走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前列。 这项研究报告是从5个方面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BCI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5个方面包括:科技实力及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临床研究情况和框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及资金供应。他们 的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各个国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高层,这些人显然对生物制药的行情了解比较深入。问卷涉 及到上述5个方面共计25个问题(考虑到经济历史的原因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问题略有不同),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四个等级可供选择,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答卷来对各国的BCI进行评分。 图表主要经济体生物制药行业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排名

《谈制药行业“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问题》-汤继亮

制药行业“智能化”方向 自从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我国政府也在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首次强调把“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所谓“智能”、“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的概念几乎风靡我国各个行业,但是其实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目前无论是工业基础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纷纷都在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重塑制造业优势,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发展中国家却以低成本优势,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中国的制造业在自身存在许多不利的条件下,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因而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刻不容缓。 正因如此,尽管我国制药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与其它 行业相比,现在无论在自动化、信息化基础水平还是认识观念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出“智能化”的要求确是有些比较超前,但是我国制药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依然必须面对形势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本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行业的特点与实际情 况,脚踏实地探索制药行业的“智能化”方向,认真思索相关问题。 1 医药行业“智能制造”涉及的范畴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本身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制药、制药装备、医药研发、医药物流、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与医药商务等。但从制造行业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制药业、制药装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以及与制造流程和装备有关的其它方面(如医药物流)。 从《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制造”内容要求出发,医药行业“智能制造”应该包括装备的智能化与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从事医药自动化和信息化工程设计与研究。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电子技术改造医药传统产业专家组专家、北京大学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项目客座教授、华东理工大学GMP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注册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注册国家设备监理师、注册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工程师、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制药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特聘专家、上海市化工学会化工自动化专业委员会、计算机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化工与医药工程》编委会委员。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 景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 。 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 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 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 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 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 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 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 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 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 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1.购进验收标准。连锁药店的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是接受总部的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 和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 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的单位一般资信较差,门店不应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 验收药品时,须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店。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得产业。 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与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得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就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得医药工业体系与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 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与对医疗保健需求得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得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得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得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得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就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得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得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不可替代得“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得三个重要标准质量就是药品得生命,质量无法保证得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要想做好药店里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 这三个标准就是其她工作得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得根本目得。 1、购进验收标准。 连锁药店得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就是接受总部得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与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 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与从业人员得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得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得质量保证协议。 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得单位一般资信较

关于制药行业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制药行业的调研报告 正式版

关于制药行业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制药企业面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坎。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医药企业得以制胜的“名医良方”。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