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历史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这真像一个奇迹!”弗洛里说道。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

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在我国的发展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今天是2月13日,1928年的2月13日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经过实验被确认成功了,从此人类有了对付病魔的一个有力武器。一些史学家认为,青霉素的发明至少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10岁以上,1900年的时候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人均寿命也不过46岁,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美国和西部国家的人均寿命差不多都达到了70岁以上,中国的人均寿命也由解放前的35岁超过了70岁,人类的平均寿命在20世纪能有这么大的提高当然有着医疗保健和社会安宁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青霉素的问世毫无疑问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弗莱明生于英格兰,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了青霉素,当年传到中国被称为盘尼西林,价格与黄金是相等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青霉素的大量投入使用挽救了数以千万计伤兵的生命。在过去人类多数战争中间,生病和负伤死亡的人要比直接战死的人多,例如为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间病死和因为负伤致死的军人就超过直接阵亡的数字,再如苏俄的国内战争中间,红军战斗死亡不到40万人,可是因为生病而死的多达138万人,中国人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间就记载过,伤寒病对于红军的威胁比白军的机枪要大得多,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也差点死于伤寒。在中国近代的战争中军人同样是病死的比直接打死的多,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除了中国战场上医疗条件差,因此病死的数字仍然很大之外,其他主要交战国的伤病员死亡额都降到了10%以下,许多军事史研究者都评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第一次战死者超过病死者的大战,这主要是青霉素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改变人类社会状态的最强有力的因素。

曾有一部电影叫《盘尼西林·1944》,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为争夺2箱青霉素,中共地下党人与汪伪军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现在一定有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普普通通的青霉素,有那么重要吗?在抗生素泛滥的今天,人们难以想象青霉素刚刚能批量生产时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青霉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也并不为过。因为正是青霉素的出现,才使得众多病菌感染者特别是战场上的无数伤兵,摆脱了之前“听天由命”的凄惨处境。

细菌“凶手”

在青霉素诞生以前,人们在外科医学上已经有了许多重大的发明:麻醉剂,让伤者不需要再忍着剧痛接受手术;消毒绷带,让医生们不必再用烧红的烙铁为伤兵处理伤口……但在对付细菌的入侵方面,当时的医疗手段接近于“无计可施”,伤寒、痢疾、伤口的普通感染甚至是咽喉肿痛,都有可能因为无法及时杀菌而成为置人于死地的“凶手”。

在战争期间,这些“凶手”往往比对面之敌更有杀伤力。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有18.6万人死于疾病,是战死人员的2倍,仅痢疾一项,就夺走了4.5万条人命;一战初期的6个月内,伤寒就从塞尔维亚夺走15万名士兵的生命,到战争结束时,俄国有300万人死于该疾病。当然,这些“凶手”对平民的“杀戮”也毫不手软,在1918至1919年肆虐的流感病毒中,有2200万人丧命。面对细菌的侵害,当时仅有的防护手段是喷洒化学药剂,在碳酸溶液里浸泡绷带,很显然,这些都无法起到切实有效的抵御作用。

1935年,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宣布,他找到了战胜细菌的方法。通过实验,他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百浪多息”的磺胺类药物,这种药物提取自衣物染料,经过人体试验,对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猩红热、肺炎、中耳炎和脑膜炎等都有显著疗效。而在这以前,这些疾病几乎都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

这一发明震惊了全世界,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对磺胺类药物的研究。与之相对的是,更多种类的磺胺类药物被发明生产出来。

然而,磺胺类抗菌药物所存在的不足很快就被人们发现,这类药物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而那些它可以杀死的细菌在用药后会较易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磺胺类药物,也会产生各类副作用,病人可能会出现皮疹、剧烈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在极端的病例中,磺胺类药物甚至可以杀死病人体内的白细胞,反而加速病人的死亡。

是否存在一种接近于完美的抗菌药,它能有效杀死细菌,同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样的药物的确存在,并且它被人发现的时间还要早于磺胺类药物。

青霉素的发明历程

英国药理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次度假归来后,发现他的培养皿中,用于观测的葡萄球菌长了一大团霉,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了,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这位曾在一战中担任过军医,与细菌进行过多年抗争的科学家立刻想到,会不会是霉菌将周围的葡萄球菌杀死了?

弗莱明随即开始对此设想进行求证。大量的实验让他确信,这一霉团所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对包括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多种细菌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同时,它不会伤害正常细胞,也不会对白细胞的抵抗力造成影响。换言之,这就是人们一直所寻找的接近完美的抗菌药物,由于这种物质产生于被人们称为青霉菌的霉团,因此,弗莱明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在许多励志书籍和名人故事中,青霉素的发明到此便告一段落,故事告诉人们,如果细致地对待身边出现的不起眼的小事,甚至有可能做出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团圆结局。然而在现实中,这仅仅是青霉素曲折命运的开始。

弗莱明深知发现青霉素的重大意义,但在提纯青霉素的过程中,弗莱明发现,无论是想大量提取青霉素或是长期保持青霉素的杀菌性,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弗莱明放弃了对青霉素的研究,仅仅将他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但在当时,他的论文无人问津。

在弗莱明的论文沉睡了10年后,澳大利亚人弗洛里看到了弗莱明的心血之作。他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份可能拯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发明。

弗洛里立刻着手弗莱明未能完成的任务,他与钱恩、希特利等科学家组成一个研究团队,集体研究将青霉素大批量提纯并生产的方法。但他们遇到了与弗莱明同样的困难:仅能从霉中提取到二百万分之一的有效物质。尽管几经周折,他们提取到的青霉素也仅够在几只人为感染链球菌的老鼠身上完成实验。

弗洛里等科学家给人为感染链球菌的4只老鼠注射了青霉素,而另外4只则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一天后,注射过青霉素的4只老鼠全部存活下来,而未注射的4只全部死亡。研究团队成员为这次实验结果振奋不已,接下来几个月中,他们拼尽全力生产青霉素,并得到了一次在人体上试验青霉素的机会。

病人是一名伦敦警察,在修建花枝时被刺伤了手指,伤口受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发展为败血症。尽管服用了大量磺胺类药物,却不见任何起色,在注射青霉素之前,他高烧40.6度,已经无限接近死亡。在注射青霉素后,这名病人的状况显著好转,为他注射青霉素3天后,病人已经恢复了意识。但就在这时,弗洛里等人所提取的青霉素全部用完了,病人在24小时内重新陷入昏迷,并很快死去。

这一悲剧告诉弗洛里,如果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那么他无法帮助任何人。治疗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青霉素数量约为一只小鼠的3000倍,如果光靠弗洛里等人的生产,几个月的时间也凑不齐治疗一个病人所需的药物。此时,正是二战在西欧战场上激战正酣之时,弗洛里等人正身处英国,每日在头顶上响起的战机轰鸣声就像对他的催促,哪怕能提早1分钟实现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对数以万计的伤员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让伤兵安然返家

弗洛里向英国政府寻求帮助。但是,此时的英国正处于德国“海狮计划”的地毯式轰炸中,物质极度匮乏,无力对弗洛里提供任何帮助。

弗洛里转而向美国寻求帮助。美国政府敏锐地发现了青霉素的潜在价值,召集数百位生化学家和数千位工程师联合攻关,并将青霉素列入战时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名录上,位于最优先项目的行列。

青霉素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这一庞大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了数万种形态的霉后,终于找到一种被称为“产黄青霉素”的霉,它的提取物超过原来200多倍。1942年,随着美国的参战,对青霉素的需求量急剧增多,研究团队决心对霉进行放射,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增加产量。没想到的是,这一方式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几周时间,提取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几万倍之多。

1944年,青霉素的快速和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现实,此时,二战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战事一如既往的残酷。但不同的是,此时盟军所有参战的野战医院和医疗分队都得到了充足的青霉素供应,也就是在这时,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并因此名满天下。有一幅盟军的宣传画在当时流传甚广,画上印有如下标语:感谢盘尼西林(青霉素),它让伤兵安然返家。

这种在战争中诞生的“救命药”,守护着人类的生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道:“青

霉素是二战时最伟大的发明。”直到今天,这一药物仍然在守护着人们的生命。(摘自2012年10期《世界军事》鲁翔宇文)

药物发现的故事

药物发现的故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β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β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简介: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药。 家喻户晓的常用药阿司匹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在这100年间,全世界的人大约服用了10亿片。它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烧,近年来又在治疗风湿病上大显身手。 诞生 1899年3月6日 背负发明者的辛酸史 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后证明柳树皮的有效成分为 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 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 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 册。从此阿司匹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 皆知的一种药物。虽然,阿司匹林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然而它的一位发明者的辛酸史却鲜为人知。 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 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应用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应用 【摘要】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是抗生素的一种,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青霉素的发现曾一时轰动了世界,它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本文主要通过对青霉素的发现、分类、制备、药理药效、应用、研究前景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这对于人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认识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充分掌握其药理药效、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弗莱明,杀菌 前言 青霉素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它的发现曾一时轰动了世界。青霉素帮助了无数二战的将军与士兵挽回自己的生命,它是被看作是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二战三大发明之一。1944年,青霉素被中国科学家带回中国,译为“盘尼西林”,是有“一两黄金一支”之说的昂贵且珍贵的药品。神奇的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的应用非常广泛,自从青霉素得到发现和大量生产,世界各地千百万的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等等当时被认为患上不久就会离开人世的疾病的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

1. 青霉素的发现 发现青霉素前 20世纪30年代以前,青霉素尚未被发现,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可以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当时人一旦被检测患了肺结核,毫无疑问的是他不久之后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弗莱明的意外发现[1][2]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是长期从事抗菌物质研究的临床细菌学家,青霉素是在他转换研究课题时偶然发现的。在1928年夏天,弗莱明外出度假时,忘记了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当他3周后回实验室时,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霉菌。凭着敏锐的直觉,细心的弗莱明用放大镜发现这团青霉菌菌落周围的金色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了。他紧紧地抓住这个细节,一步一步的研究,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可惜的是他未能将这种物质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对青霉素的研究成果,但这篇论文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青霉素的再发现[1][2]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伯利斯·柴恩(Sir Ernst Boris Chain)在旧书堆里突然注意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激起了他对青霉素提纯的兴趣,于是开始做青霉素的提纯实验。由于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下去,并于1939年将这些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柴恩。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亚历山大·弗莱明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及霍华德·弗洛里三人因对青霉素的研究取得突破而共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后,青霉素因其巨大的效用而影响着全世界。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青霉素生产工艺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规模非常大。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研究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生产工艺 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下游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上游的工业发酵。一些抗生素的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大,如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利福霉素,氨基环醇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其它的一些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万古霉素等,单个发酵罐容积越来越大,100 m3的发酵罐被普遍采用,200 m3甚至更大容积的发酵罐经常可见报道。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常用碳源有:葡萄糖、淀粉、蔗糖、油脂、有机酸等,主要为菌体生长代谢提供能源,为合成菌体细胞和目的产物提供碳元素。有机氮源多用玉米浆、黄豆饼粉、麸质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硫酸铵、尿素、氨水、硝酸钠、硝酸铵则是常用的无机氮源。另外,培养基中还得添加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消沫剂,部分抗生素还得加入特殊前体,如青霉素的前体是苯乙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丙酸盐。发酵过程普遍补加一种碳源、氮源物质,如葡萄糖和硫酸铵。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加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发酵液的预处理,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得纯品。现在来介绍一下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一、青霉素概述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菌是音符型青霉菌,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需要。随后找到了适合于深层培养的橄榄型青霉菌,即产黄青霉(P. chrosogenum),生产能力为100U/ml。经过X、紫外线诱变,生产能力达到1000-1500U/ml。随后经过诱变,得到不产生色素的变种,目前生产能力可达66000-70000U/ml。青霉素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中国为青霉素(penicillin)生产大国,国内生产的青霉素,已占世界产量的近70%,国内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有华药、哈医药、石药、鲁抗,单个发酵罐规模均在100 m3以上,发酵单位在70000 U/ml左右,而世界青霉素工业发酵水平达100000 U/ml以上。 青霉素应用 临床应用:40多年,主要控制敏感金黄色葡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等引起感染,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有抗菌作用。 二、发酵条件下的生长过程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200字_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名人故事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200字_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名人故事 【--父亲节祝福语】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

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 1. 青霉素:青霉素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基本相同,供肌注,对敏感细菌的有效浓度可持续24小时。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轻症感染。 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青霉素类抗生素为长效制剂,肌注120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周。青霉素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青霉素类抗生素亦可用于治疗梅毒。 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作用较青霉素为差,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者除外)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单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宜采用。 3.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素为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青霉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抗菌作用也增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打针的故事8个

打针的故事 打针的故事(一): 小熊嘟嘟感冒了,流鼻涕、发烧,还打喷嚏。 妈妈带他去诊所看病。路上,嘟嘟怕怕的,边走边嘀咕:“千万别给我打针啊!“要是给我打针可怎样办呢” 袋鼠医生细心地给嘟嘟量体温、听心脏,还看了看他红肿的喉咙,然后对熊妈妈说:“嗯,嘟嘟得的是重感冒,看来得立刻打针!” 嘟嘟一听,吓得瞪大了眼睛,心里冬冬地直打鼓:“怎样办怎样办”他最怕打针了! 熊妈妈抱起嘟嘟,说:“来,乖宝宝,让袋鼠医生给你打上一针,病立刻就会好的。” “不,我不打针!我不打针!” 嘟嘟又哭又叫,挣脱妈妈的怀抱,一向跑到外面很远的大路上。 “啪哒,啪哒”,一片乌云顠过来,下雨了。嘟嘟孤零零地走在雨中,又冷又饿。唉,他想找妈妈,又怕打针,真为难哪! 小兔米米看见嘟嘟,从草窠里伸出脑袋说:“嘟嘟怕打针,真羞,真羞!” 嘟嘟忙用胖胖的小手遮住羞红的脸,可真不好意思啊! 嘟嘟走啊走啊,来到了小狐狸吉吉家门口。狐狸妈妈正在教育吉吉:“生病了就得打针,这样才能打败病菌呀。好孩子必须要勇敢坚强,可不能像小熊那样胆小,多害羞啊!” “小熊羞羞!小熊羞羞!”吉吉在屋里拍着巴掌喊。 嘟嘟听了吉吉的话,又悲哀有难过,心想:这下大家都明白我是个胆小的孩子,都会瞧不起我了!这可怎样办呢 “呜——”嘟嘟越想越难过,就站在吉吉加的窗前大哭起来。 狐狸妈妈听到哭声,赶紧走出来,把嘟嘟拉进屋。吉吉看见嘟嘟,又拍着手喊起来:“小熊羞羞!小熊羞羞!” 狐狸妈妈说:“嘟嘟,你这样跑出来,妈妈多着急呀!快回去,做个勇敢、懂事的好孩子!”嘟嘟使劲的点点头。 然后,嘟嘟乖乖的回到了“袋鼠诊所”,勇敢的让袋鼠医生给他打了一针。虽然很疼,但是他一声也没哭,大家可真为他高兴啊。 从此,嘟嘟就变得越来越勇敢啦,再也没有谁叫他“小熊羞羞”了。 打针的故事(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浪漫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和师母。下边就当作是老师的口述吧! 那一年我毕业后分配到了自己家乡的学校一中,可能是初到学校的原因,有些水土不服,于是乎上吐下泻,几天就折腾得快不成人样了.没办法只好去学校不远的镇医院就诊。排队,挂号,就诊,接诊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 语气十分的和善:“小伙子,肠炎,打针吧!” “打,打针,可不能够吃药呀”我留意的试问。mygod!我从小最怕的就是打针,打针还不要命了。 “呵呵,小伙子那么大年纪了还怕打针呀!打针吧,打针好得快,看人家邻座的小朋友都不怕,你怕啥!” “我,哦”我无语,打就打吧,小爷豁出去了。 硬着头皮,向注射室走去,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嘀咕:“..,不是主任不给你机会,你都实习那么长时间了,这打针的要领还没完全掌握,这天又有病人投诉你,你说该怎样办唉!这样吧,最后一次机会,再有人投诉,就调你去...”

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药物名称〗氨苄青、广谱青霉素、安比西林、安比林、苄那消 〖英文名〗Ampicillin, Acillin, BRL-1341, Doktacillin, Eurocillin, Pamecil 〖作用与用途〗属广谱抗菌素,对数G 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对阴性杆菌的作用超过青霉素。作用机制同青霉素。但肠球菌对本品较为敏感,对G-杆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弱,与四环素相仿,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对本品耐药.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等;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与氯霉素相仿。本品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浓度较高,也适用于治疗由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及氯霉素等合用可增强疗效。 〖适应证〗用以治疗敏感的G 菌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G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用法及用量〗肌内或静注。成人,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2~4g,分4次给予;静脉给药剂量每日4~12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16g。小儿,肌注剂量为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口服,成人每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服用。 〖药物不良反应〗1.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可发生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各型过敏反应。 2.有恶心、轻度腹泻及皮疹。肾功能重度损害伴心功能不全者,静滴本品钠盐可诱发心力衰竭,宜注重。 3.本品皮疹反应高于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 4.抗生素关联性肠炎:腹泻发生率约5%; 5.SGOT升高; 6.其他反应如大剂量可发生惊厥、血液系统异常等。 〖注重要点〗药物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因此,本品不能用于些病人。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本品血浓度。2.与头孢菌素等合用对耐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但不能放在同一容器中。3.不能与维生素C、B合用。4.稳定性因葡萄糖、果糖的存在而降低,所以用0.9%N.S最好。 〖剂型及规格〗胶囊:0.25g、0.5g。注射剂:0.5g、1g。 氨苄西林 百科名片

青霉素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 班级:生工(2)姓名:学号:0802012040 【摘要】: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 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关键词】:青霉素;生产工艺 【正文】: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常用碳源有:葡萄糖、淀粉、蔗糖、油脂、有机酸等,主要为菌体生长代谢提供能源,为合成菌体细胞和目的产物提供碳元素。有机氮源多用玉米浆、黄豆饼粉、麸质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硫酸铵、尿素、氨水、硝酸钠、硝酸铵则是常用的无机氮源。另外,培养基中还得添加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消沫剂,部分抗生素还得加入特殊前体,如青霉素的前体是苯乙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丙酸盐。发酵过程普遍补加一种碳源、氮源物质,如葡萄糖和硫酸铵。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加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发酵液的预处理,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得纯品。 一、青霉素概述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菌是音符型青霉菌,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需要。随后找到了适合于深层培养的橄榄型青霉菌,即产黄青霉。

药理学--青霉素

青霉素 综述: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分类: 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药理作用: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

浅谈青霉素的临床作用

浅谈青霉素的临床作用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1]。随着青霉素类药物的发展,它们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联合用药的品种增多,药物之间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造成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加重以及卫生资源浪费。为了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作用及副作用注意事项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青霉素临床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 1概念理解 1.1青霉素[2]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1.2副作用 副反应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2青霉素分类[3] 本类药物包括以下四类: 1.天然青霉素,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 2.氨基青霉素类,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匹氨西林等。这一组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 3.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包括本类药物包括氯唑西林、双氯西林、苯唑西林、

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本组青霉素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 4.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包括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本组药物对草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天然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为差,但对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 3青霉素的主要作用[4]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4青霉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的副作用一般有以下三种: 1.变态反应。这是最常见的。以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等)和血清病样反应较多,但一般不严重,停药后可消失。

青霉素之父

青霉素之父——弗莱明 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是位小个子苏格兰人,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衬衫领子上常常系着蝶形领结。 每个小学生都读过弗莱明的传奇故事——他在皮氏培养皿中发现青霉素霉菌;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同众多持怀疑态度的人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青霉素的发明成为二十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数十年后,严肃的历史学家们还在整理他的传奇故事。 的确,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什么——对此他一无所知。是另外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从这个已被人遗忘的发现中挽救了有治疗效果的霉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弗莱明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卓有学识的细菌学家,在伦敦圣玛丽医院从事细菌学研究几乎就是他事业的全部。 弗莱明两次在实验室里获得意外发现的故事已广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喷嚏;后来他注意到,在这个培养皿中,凡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在体液和身体组织中找到的一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他以为这可能就是获得有效天然抗菌剂的关键。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兴趣:试验表明,这种溶菌酶只对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 1928年运气之神再次降临。在弗莱明外出休假的两个星期里,一只未经刷洗的废弃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神奇的霉菌。他又一次观察到这种霉菌的抗菌作用——细菌覆盖了器皿中没有沾染这种霉菌的所有部位。不过,这一次感染的细菌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感染源。经证实,这种霉菌液还能够阻碍其它多种病毒性细菌的生长。

青霉素类药物表

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钠苄青霉素;苄青霉素G;苄西林;海巴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苄基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苄青霉素;苄青霉素G;苄西林;海巴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苄基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G钾;青霉素钾。 苄星青霉素安唐西林;比西林;苄星青;苄星青霉素G;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苄乙二胺青霉素;唐西灵;二乙胺青霉素G;乙二胺青霉素;太陀西林;苯乍生;本新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混悬剂;普清;普鲁卡因苄青霉素混悬剂。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萘夫西林钠乙氧萘青霉素钠;新青Ⅲ;新青霉素Ⅲ;新青三乙氧萘青霉素;欣轻三。 苯唑西林钠安迪灵;苯甲异噁唑青霉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新青霉素Ⅱ号;新青霉素Ⅱ钠;新青霉素Ⅱ;苯唑西林;青霉素P12. 氟氯西林钠伊芬;福氯平;氟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氟氯青霉素;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钠。 氯唑西林钠奥格林;开力;帕得灵;全霉林;英威博;浦康倍;瑞普林;棠诺;安美林;二叶绿; 立达欣;邻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邻青霉素;邻青霉素钠;邻氯西林;邻氯西林钠;氯 苯西林;氯苯西林钠;氯苯唑青霉素钠;氯唑青;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钠;邻氯苯唑 甲异噁唑青霉素;米沙西林-S;欧苯宁。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安必仙;安必欣;安必林;欧倍林;恩必欣;安比先;安西林; 伊西德。 阿扑西林钠天冬羟氨青霉素;TA-058;Aspaxicil-lin;ASPC. 阿莫西林钠羧氨苄青霉素;益萨林;安心;海夫安;阿摩青霉素;凯瑟林;可力。 抗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钠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卡比西林;羧苄青;卡比西;锋舒林。 替卡西林钠α羧基噻吩青霉素;的卡青霉素;的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替卡西林;替卡西林钠; 替卡青霉素;替卡青霉素钠;铁卡霉素。 阿洛西林钠阿乐欣;苯咪唑青霉素;康恩贝;中诺新抗;可乐欣;咪氨苄西林钠;氧咪苄青霉素; 唑酮氨苄青霉素;鑫达益;阿尔欣;安美兰;天宁林;天西林。 美洛西林钠拜朋;磺苯咪唑青霉素钠;磺苯氨苄青霉素钠;诺美;诺塞林;天林;力扬。 哌拉西林钠哔哌青霉素钠;哔哌西林;哌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二钠;氧哌嗪青霉素钠;唯依旺; 更欣。 呋布西林钠呋苄青霉素钠;呋苄西林钠;呋脲苄青霉素钠;呋脲苄西林钠;卓利菲尔。 磺苄西林钠磺苄青霉素钠;格达西林钠;磺西林;可达西林;卡他西林;α—磺酸苄基青霉素;美罗;万普建。 复合制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 钠 安佳洛;凯天佳;中诺克奇;爱罗苏;安立新;安洛欣;氨苄—邻氯青霉素钠;氨氯青 霉素钠;氨氯西林钠;氨唑青霉素钠;氨唑西林钠;白罗仙;美佳林;中诺莫奈;中诺 威林;西扶新;欣多凯;二叶安。 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 钠 氟羟青霉素;氟羟西林;弗威;昆柏;新灭菌;氟羧西林。

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过敏反应 1 引言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其中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它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研制的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并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青霉素类(Penicillins)属杀菌性抗生素,孕妇及儿童均可应用。新的半合成有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还有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呋苄西林等。前者是用于治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后者既能杀灭革兰阳性细菌,又能杀灭革兰阴性细菌。目前应用的各种青霉素制剂均能发生过敏反应,并且呈交叉性。继发性不良反应少见并且难以判定。长效制剂误注入血管内可引起栓塞,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死亡。误注入动脉内可产生严重的栓塞,引起肢体或器官坏死的严重后果。 2 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在当时并未能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在当时也还没有解决。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很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同,弗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至此,青霉素的功效也得到了证明。 正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

名人名家故事

科学家名人故事: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10年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虽然这离生产青霉素还差得很远,但弗洛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这段时间工作进展不错,买几只西瓜慰劳一下同事们吧!”想着,他走进了水果店。 这家店里的西瓜看样子都很好,弗洛里弯下腰,伸出食指敲敲这只,敲敲那只,然后随手抱起几只,交了钱后刚要走,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忽然对老板说:“我要这一只。” “先生,那是我们刚选出的坏瓜,正准备扔掉呢?吃了要坏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这一只。”说着,弗洛里已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几只好瓜也抱走吧,这只烂瓜算我送你的。”老板跟在后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么多的瓜啊,再说,要是把这只打烂了怎么办?” “那、那我把刚才的瓜钱退给您吧!”老板举着钱追了几步,但弗洛里己走远了。老板摇了摇头,有些不解地望着这个奇怪的顾客远去的背影。 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40单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单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因这项伟大发明,弗洛里和弗莱明、钱恩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 当机会像一只“烂西瓜”一样被人扔在一边,你若能发现它,并如获至宝,那么,恭喜你,你将获得成功。

青霉素作用与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青霉素作用与介绍 【又名】芐青霉素,盘尼西林。 由青霉菌扶植液中分散而得,是一种有机酸,可以与金属离子或有机碱联合成盐。常有钠盐、钾盐、普鲁卡因盐和苄星盐。钠盐、钾盐均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微有奇异臭,有引湿;遇酸碱或氧化剂疾速失效。正在水中极易溶解,乙醇中溶解。普鲁卡因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遇酸碱或氧化剂疾速失效,甲醇中易溶,水中微溶。与碱药物如ST注射液等逐步失效;与酸药物如四环素分化失效;与氧化剂碘酊、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毁坏失效;与重金属盐类沉淀失效。 【药理作用】滋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身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障碍粘肽的组成,形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走细胞壁的浸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对革兰阳球菌及革兰阳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青霉素钠、钾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传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猩红热、丹毒、肺炎、脓胸、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疖、痈、急腺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脑膜炎(流脑)、勾端螺旋体病(对本病早期疗效较好)、奋森氏咽峡炎、创伤传染、回回热、气坏疽、炭疽、淋病、放线菌病等。医治破伤风、白喉宜与相应的抗毒素联用。青霉素是使用周期最长的药物,它的地位正在医学界尚无可交换药物。 【规格】80万,200万,400万,800万。 【注重事项】有青霉素过敏者不要接触此药,免得发生危害!!! 【用法用量】此药正在水中易失效,分歧适倒进水中药浴,可直接注射或直接喷洒于鱼体和鱼鳃。亲鱼产后受伤时防御传染,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10万~20万单位/尾。对鳞立病用青霉素使每立方米水体含1500~3000万国际单位。 【主治】细菌烂鳃病,细菌传染。鱼苗鱼种远程运输时,每50公斤水加进40-50万单位青霉素,能进步运输成活率。

青霉素概述教案

青霉素概述 姓名:赵昱旭班级:制药1301 学号:2013003014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以下为青霉素的主要介绍 一青霉素的结构 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苯乙酰衍生物。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青霉素发酵液中含有 5 种以上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F、G、X、K、F 和V 等),它们的差别仅在于侧链R 基团的结构不同。青霉素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二青霉素的医疗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青霉素敏感性差.青霉素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血清病型反应等,过敏性休克偶见。用药前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胃肠道反应:口服青霉素可引起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给药有时也可引起恶心、食欲缺乏等反应 (3)肝功能异常:轻者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发生胆汁郁积性肝炎。耐酶青霉素发生率较高,氟氯西林报道最多 (4)青霉素脑病:大剂量静滴或鞘内给药可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多见于婴儿、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 (5)血液系统异常:青霉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等 【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发生赫氏反应 【氨苄西林】国内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报道 【阿莫西林】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肠炎、腹绞痛等的报道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国内报道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反应、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肠炎、粒细胞减少、多形性红斑、药物热等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药疹发生率为1.2%,静滴过快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替卡西林】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静脉炎、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高钠血症),剂量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紫癜和出血,出血性膀胱炎,尤其是肺囊性纤维化者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国外报道克拉维酸可引起罕见的可逆性胆汁淤积性肝炎 【哌拉西林/舒巴坦】有引起罕见的下颌震颤的报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引起烦躁、抽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粒细胞减少的报道 【美洛西林】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中毒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剥脱性皮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低钾血症、频发室早、出血性膀胱炎、生殖器水肿、排尿困难等 【阿洛西林】个别病例可见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