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援助:60年间从不逼债(2680)

中国对外援助:60年间从不逼债(2680)


最近,“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就成了国际媒体热炒的话题。顶着“世界第二”的帽子,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声音也呼之欲出。尤其是在最近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洪灾问题上,美国特使对中国的公开喊话更是引得世人瞩目。而事实上,中国从建国以来,就始终坚持着负责任的立场和中国特色的援外作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对外援助的起步阶段。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越南和朝鲜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受援国。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援外走过了60年的漫漫长路。

早期援助“重义轻利”
1950年4月,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请求解放军派出一批干部全面帮助越南搞好军队建设。
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却无私地将援助之手伸向了兄弟国家。除了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团、给予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援助之外,中国还“寓援助于贸易之中”。1950年12月,刘少奇指示,“以解决越方经济困难为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某些贸易中自觉赔一点钱,也是应该的。”因此,中国进口了越南一些很难出口的土特产,越南则换回了各种生活必需品。
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援助体现的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无私援助。
截至1963年,中国先后向21个国家提供了约49亿元援助。其中亚洲国家12个,包括8个与中国接壤的国家。
与此同时,“重义轻利”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援外政策。
比如在援助越南和阿尔及利亚时,刘少奇指出,“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相信法国会延缓承认中国,但我们不怕。”毛泽东也曾对阿尔及利亚领导人表示,“如果它(法国)把干涉我们援助你们(阿尔及利亚)当作一个建交的条件,我们不干。”
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内经济陷入低谷,但其间和此后,对外援助的车轮却未曾停止。
1964年,周恩来访非期间提出了援外八项原则。此后到1970年的六年间,受援国从21个激增到32个,中国共帮助20个国家建成了313个成套项目,其中包括坦赞铁路等连西方国家都望而生畏的大型工程。

钱没用在刀刃上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对外援助量明显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一份“关于援外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件直截了当地批评道:“援外没有坚持量力而行的方针,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国家的任务过重,不注意经济规律,浪费比较严重。”
事实上,自从1950年开展对外援助工作以来,个别问题就已经出现。有文章记载:“中国援助的优质钢

管,阿方(阿尔巴尼亚)用作电线杆,中国援助的锰钢钢板,阿方用作厂房地板,中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阿方来建烈士纪念碑……”
为遏制受援国资源滥用现象,中国援外工作踩了一脚急刹车。
1965年,周恩来在会见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团时指出,“今后援阿金额不可能比前5年再多了。经济援助,你们提28项,我们研究后,能答应18项……粮食,你们要求5年供应67.5万吨,我们只能给40万吨……军事项目,有的设备材料(精密车床和好的钢材)到货后尚未安装,放在露天,请注意检查一下,放久了就会坏。”
面对更多地区和组织随意的张口伸手,周恩来明确表态:“经过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对外援助,尤其是一些完全不了解对方情况的人员提出的援助要求,我们基本婉拒。”

从“交钥匙”到“教经营”
据记载,1973年与1979年中国援外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率,从7%减少到0.7%。这背后,是对时代主题的认知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的援外也进入实质意义上的战略转型期。
改革开放前,中国援外资金基本靠单方“从裤腰带里勒出来”。改革开放后,援外资金的筹集更加灵活、多元,中国开始同联合国多边援助相结合、同受援国自筹资金相结合、同国际金融组织或第三国援助相结合。1986年,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向37个国家提供了111个技术援助项目。资金的多元不仅为中国援外省了钱,受援国的范围也随之铺得更广,达到了102个。
此外,中国积极转变援助方式,由单项的提供经济技术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援建项目多为“交钥匙”,即工程完后就移交受援国。但很多受援国缺乏管理经验,项目效益不佳。如1976年移交的坦赞铁路,到1983年累计亏损9.7亿坦桑先令。1983年中国派出专家参与管理后,次年即扭亏为盈。
90年代至今,中国更多企业加入了援外行动。同时,中国还加大了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在飓风受灾的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的俄罗斯、在遭海啸吞噬的印度洋沿岸国家……红蓝相间的“China Aid”(中国援助)标识已无处不在。
回顾这60年来的援外之路,不难发现,中国从来不逼债、中国专家不享受特殊待遇、中国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援外作风,在中国与受援国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国际先驱导报》)


延伸
同是经济大国,他们如何援外

美国:援助实为“政治工具”
美国主要依靠一个专门的独立体系统一实施对外援助

,即美国国际开发署。
国际开发署明确表示,美国的对外援助一直有两层目的,第一是通过扩大所谓民主和自由市场延伸美国对外政策利益,第二才是改善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生活。
看看美国对外援助金额的排名便可以知道,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利益都举足轻重,要么是美军进行作战的国家(比如伊拉克和阿富汗),要么是美国在地区的重要盟友(以色列),要么是美国试图施加影响的国家(埃及、巴基斯坦)等等。

法国:“造血”而非“输血”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与非洲特别是非洲法语国家联系密切,这些国家也便自然成为了法国对外援助的最主要对象。
1995年,希拉克担任法国总统后提出“新非洲政策”,这一政策具体体现在法国把财政援助以贷款形式提供给具体合作项目,而不再直接提供给非洲国家政府。
近年来,直接扶贫已不再是法国援助的重点。他们采取了帮助受助对象“造血”而不是直接“输血”的方式,支持受助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发展。

日本:援外注重于环境共存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的援外都是商业利益优先。日本政府规定,所有援助项目的物资必须从日本商社购买。这种被称为“系鞋带”或捆绑式的援助虽然让日本公司得到很多利益,却也受到了广泛批评。
80年代后,日本改革援外,从捆绑变为松绑式援助,援助所需物资从全世界公开竞标方式。从1990年后,日本援外的最突出特点在于重视环境,其专门设置了环境项目专项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