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题移动荷载

例题移动荷载

例题移动荷载
例题移动荷载

例题,梁上移动荷载的瞬态分析

匀速移动常量力作用下的梁的振动分析中,忽略了移动荷载的质量,使得分析过程相对简单,适用于移动荷载质量与结构质量小很多时的情况,例如大跨公路桥梁在行驶车辆作用下的振动分析等。本算例以简支梁为例,设梁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10GP a,密度为7800kg/m3,移动速度为60km/h,以上参数均可根据需要更改。利用ANSYS软件进行该问题分析的命令流如下:0.6秒移出Finish$/clear$/config,nres,2000$/prep7 !设置子步结果限值

lb=10$ne=50$ nn=ne+1 !梁长10m,单元数50个,节点数51个

p=10000$v=60*1e3/3600 !荷载值10kN,移动速度60km/h

deltl=lb/ne$deltt=deltl/v !计算单元长度、移动一个单元所需时间

em=2.1e11$area=0.18$im=0.0054 !设置弹性模量、面积及惯性距

deng=7800$gra=9.8 !设置质量密度及重力加速度

f1=acos(-1)/2/lb/lb*sqrt(em*im/(area*deng)) !计算自振频率

et,1,beam3 !定义单元

mp,ex,1,em$mp,nuxy,1,0.2 !定义材料属性

mp,dens,1,deng$r,1,area,im,1.0 !定义密度及实常数

*do,i,1,nn$n,i,(i-1)*deltl$*enddo !创建节点

*do,i,1,ne$e,i,i+1$*enddo !创建单元

d,1,ux,,,,,uy$d,nn,uy$finish !定义约束并退出前处理

/solu$antype,trans$sstif,on !定义瞬态动力分析

timint,off$time,1e-5$acel,,gra !关闭时间积分效应进行静力分析、施加加速度nsubst,2$kbc,1$solve !定义时间、荷载步、荷载作用方式,求解timint,on !打开时间积分效应

outres,all,all$deltim,deltt/10 !定义输出控制、时间步长

kbc,1$autots,on !定义荷载作用方式、打开自动时间步

*do,i,1,nn !循环定义移动荷载位置并求解

time,i*deltt !定义时间点

fdele,all,all$f,i,fy,-p !删除以前的作用力,添加新作用力

solve !求解

*enddo !循环加载结束

!荷载移出后的瞬态分析

fdele,all,all !删除所有的作用力,荷载移出

time,lb/v+5/f1$solve !增加时间,考察自由振动

/post26$nc=node(lb/2,0,0) !进入时程后处理器,获得跨中节点号nsol,2,nc,u,y$plvar,2 !定义变量,绘制跨中位移时程曲线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新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附自整理无误答案-各知识点全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考试题(附自整理无误答案,知识点全) 一、填空、判断与选择部分(此部分知识点通用) 1.HLR的全称是__归属位置寄存器____; 2.GMSC全称是 ____移动关口局______; 3.用户手机和GSM系统网络部分的互通接口是__Um____接口; 4.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___空间____分集; 5.与CDMA蜂窝系统不同,4G移动通信网的物理层以OFDM 技术为核心,以MIMO 向技术为辅助。; 6.CDMA系统的一个载频信道宽是___1.2288____MHz; 7.CDMA系统前向信道有___64__个正交码分信道;CDMA前向控制信道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等码分信道组成,CDMA系统中的前向业务信道全速率是__9.6____kbps; 8.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___200___kHz; 9.IS-95CDMA是属于第__2__代移动通信系统; 10.3G主流技术标准包括___CDMA200__、__TD-SCDMA__和__W-CDMA_。 11.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__FDMA_、___TDMA___和__CDMA___; 12.GSM网络系统有四部分,分别是:___NSS__、__BSS_、__MSS_和__OMS_; 13.基站BS是由__BST__和_____BSC____组成的; 14.常用的伪随机码有__m序列码___和___gold码___;

15.SDCCH指的是_____慢速随路控制____信道; 16.TD-SCDMA采用的是__智能____天线,工作方式是___FDD___模式;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是_同频干扰__、__邻频干扰__和__互调干扰__; 17.一般GSM网络中基站采用的跳频方式是___基带____跳频; 18.GSM采用的调制方式为__GMSK_____; 19.天线分集、跳频能克服___多径____衰落,GSM采用的跳频为___慢跳频___。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___BCCH____; 20.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_460_,中国联通移动网的移动网络代码为__01_; 21交织的作用可以降低信道__突发性干扰___带来的影响; 22.在3G系统里面,主流的基站配置是___三____扇区; 23.我国GSM系统采用频段为900/1800MHz,可分为_124__个频道,收发双工间隔为__45MHZ,_载频间隔间隔为__20KHZ__; 24.按无线设备工作方式的不同,移动通信可分为_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方式; 25.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普勒效应; 26.忙时话务量是指__单位小时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的积,其单位是_ Erl___; 27.国产4G的制式是_ TDD-LTE_____。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精编版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2.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分,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式。 3.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 上行频率890~915MHZ,下行频率 935~960MHZ。DCSI800MHZ上行频率 1710~1785MHZ、下行频率1805~1880MHZ。4.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技术三类。 5.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类。 6.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操作 维护子系统、 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1100M 2.GSM900MHZ上行频率为( A)。 A、890—915MHZ B、935—960MHZ C、1710—1785MHZ D、1805—1880MHZ 3.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 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系统 B、TDMA系统 C、CDMA系统 D、SDMA系统 5.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是(B)。 A、WCDMA B、TD—SCDMA C、 CDMA2000 D、CDMA 6.手机常用电阻5K1的电阻值是(D)。 A、51 B、 C、510 D、

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________,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5.7MHz, 10MHz, 45MHz ) 2.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种工 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3.(多选)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几种:_________( ABCD) A. 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空分多址(SDMA) 4.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3)抗干扰能 力强。 5.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信道编码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中引入冗余来改进信道的质量。信 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相对地,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第二章 1.在实际应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频段扩展,多信道复用) 2. 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 答: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距离2d )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d ,2d <<1d )的到达功率,若二者功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的时间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如采用专用 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 答: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有一个信道专门用作呼叫。 B=0.1 n=7 查表知:A= 4.666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期中hc

《移动通信》期中论文论文题目移动通信用户漫游实现研究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0级通信工程班

目录 1.绪论 (3) 2.漫游分类 (3) 2.1、人工漫游 (3) 2.2、半自动漫游 (3) 2.3、自动漫游 (3) 3、漫游的实现 (4) 3.1、移动漫游号(MSRN)移动漫游号的定义 (4) 3.2、位置区识别码(LAI)位置区识别码的定义 (5) 3.3、VLR地址 (5) 3.4、存储在HLR和VLR中的数据 (6) 3.5、PLMN选择流程 (7) 3.6、用户登记到VPLMN的网络重选 (9) 3.7、漫游号MSRN的具体分配方法有两种 (10) 4.漫游技术的应用 (11) 4.1应用场合 (11) 4.2漫游用户的权限控制 (13)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漫游通信就是指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从一个移动交换区(归属区)移动到另一个移动区(被访区)后,经过位置登记所进行的通信。移动用户进行登记注册和结算的移动交换区称为归属区,在其中活动时称为本局用户。当活动到另一个移动交换区时,称为漫游用户。如果在一个地区有两个重迭覆盖的移动通信网时,一个网的用户对另一个网也是漫游用户。 关键词:移动通信,漫游 ABSTRACT Roaming communications means i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mobile station exchanges from a mobile area attribution zone moving to another after visited by area, after the registration of communication position. The mobile users registration and settlement movement exchange area are called attribution area , in which event called the bureau users. As an event to another mobile exchange area, called roaming user. If in a region has two overlapping covera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 web user for another nets is also roaming user.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oaming

Midas-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目录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 2 二、定义车辆荷载 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 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 12 参考文献 14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

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 (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 (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 (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 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 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 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1 / 9 90?915MHZ 下行频率 935?960MHZ 。 DCSI800MHZ 上行频率 1710 ?1785MHZ 、下行频率1805?1880MHZ 。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亠、填空题 1. 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3.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 上行频率 2. 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 分, 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 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

4. 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一技术三类。 5. 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类。 6. 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 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9. GSM 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 2 / 9

移动台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 10. CDMA 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1. GSM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o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 —1100M 2. GSM900MHZ 上行频率为(A )o 3 / 9

A、890 —915MHZ B、935 —960MHZ C、1710 - 4 / 9

1785MHZ D 、1805 —1880MHZ 3. 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 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 系统 B、TDMA 系统 C、CDMA 系统D 、 SDMA 系统 5 / 9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试题与答案教程文件

专业:移动通信科目: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GSM网络结构中,Abis接口是()的接口 A.MSC与HLR B.MSC与VLR C.MSC与BSC D.BSC与BTS 答案:D 2.对讲机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半双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A 3.GSM系统对于话务量密集的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六列向小区。此时需要采用()度定向天线 A.360 B.60 C.180 D.120 答案:B 4.实际工程一般要求天线间距大于()倍信号波长 A.2 B.5 C.10

答案:C 5.GSM网络一般采用列向小区,即天线采用()度定向天线,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 A.360 B.120 C.180 D.60 答案:B 6.CDMA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 A.1~2 B.100~200 C.1000~2000 D.10~20 答案:D 7.GSM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左右 A.4 B.2 C.3 D.1 答案:B 8.GSM系统信号带宽为()KHz。 A.200 B.2 C.20

答案:A 9.有线电视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全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B 10.GSM规范中规定: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 > 负()dB A.6 B.9 C.12 D.3 答案:B 11.无线电广播采用()方式 A.CDMA B.SDMA C.TDMA D.FDMA 答案:D 12.GSM是一个典型的()多址系统 A.FDMA B.TDMA C.SDMA D.CDMA

答案:B 13.GSM网络结构,A接口是()之间的接口A.BSC与BTS B.MSC与VLR C.MSC与HLR D.MSC与BSC 答案:D 14.无线广播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三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半双工通信 答案:B 15.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 >()dB A.6 B.3 C.12 D.9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3G技术要求有哪些() A.支持多媒体业务 B.上下行不对称 C.速度按需分配 D.OFDM

midas问题解答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 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 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 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 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 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 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 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 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 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 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 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 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 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 在线帮助中这么写: 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一般计算可以不考虑。 但是,新通规D60要求:冲击系数的计算依据是基频,所以,如果可能,还是需要算一下基频的。 4.拱桥的屈曲分析中如何考虑移动荷载 现在做一个下承式拱桥,桥面较宽(近期双向4车道加两个非机动车道,远期为双向6车道),无横向联系,在屈曲分析中怎么考虑移动荷载的影响? 需将活载按最不利的加载位置求出来,再作为静力荷载加入。(幸亏MIDAS有一个移动荷载**的功能,上面有一按钮,可直接将最不利荷载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另存为一个项目,导入这个文本文件就有了新的静力工况了,里面的荷载就是最不利的荷载。值得注意的是:最不利的荷载位置布置后,是没有考虑冲击的。不好意思,纠正一下,可能是我记错了,前二天用6.71版的做了一下,发现保存的文本文件中已经考虑了冲击系数,特此更正! 在采用梁单元模型进行建模的时候,如何模拟横桥向多个支座,来进行抗扭验算。我采用了横向建立节点后,与主梁采用钢接,这样计算的扭矩结果好像同不采用直接计算扭矩的值时一样的,这样好象在PSC设计的时候抗扭计算总是不能通过。横向的支座一般就是按您这样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2.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分,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式。 3.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上行频率890~915MHZ,下行频率935~960MHZ。DCSI800MHZ上行频率1710~1785MHZ、下行频率1805~1880MHZ。 4.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技术三类。 5.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 页脚内容1

类。 6.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9.GSM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 10.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1.GSM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 页脚内容2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1100M 2.GSM900MHZ上行频率为( A)。 A、890—915MHZ B、935—960MHZ C、1710—1785MHZ D、1805—1880MHZ 3.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 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系统 B、TDMA系统 C、CDMA系统 D、SDMA系统 5.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是(B)。 页脚内容3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 和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接口是指:(A )与MSC间的接口和H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 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和3交叉,2和6交叉和6交叉,2和3交叉和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A 16 B 4 C 8 D 2 12. 信息信号单元MSU中的业务表示语SI为0100时,表明该MSU属于______用户层 A A 电话用户部分TUP B ISDN用户部分ISUP C 信令网管理SNM D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3. 信令链路的定位属于 B A LEVEL 1 B LEVEL 2 C LEVEL 3 14. MAP中,取消位置更新程序由_____发起 A A HLR B VMSC C AUC D VLR 15. A 接口指的是_______之间的接口 C A HLR---VLR B MSC---

移动通信工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 总学时:70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 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 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定义、主要特点、分类方法、基本技术、工作方式及移动通信系统示意框图、移动通信标准化的建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点:移动通信的定义、分类方法、工作方式和基本技术。 难点: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及组网技术。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调制方法 本章的主要包括:利用频道间隔、频偏、码率等参数求取带宽和传输效率;调频特性、抗干扰和解调门限值及门限扩展方法;移频键控的产生及高斯滤波特性;高斯滤波特性及使用在GSM系统中的GMSK信号的产生、频谱特性。

重点:移频键控的产生及高斯滤波特性。 难点:高斯滤波特性及使用在GSM系统中的GMSK信号的产生、频谱特性。 第三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电波的传播方式,自由空间传播衰耗的计算;视线传播极限距离,菲涅尔效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反射波加入后的合成场强计算。 重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方式,菲涅尔效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难点:反射波加入后的合成场强计算,任意场强的地形场强计算。 第四章噪声和干扰的影响与消除 本章主要介绍噪声的来源和分类、等效噪声系数和人为噪声功率的求取;如何借助贝塞尔函数表求取落入邻道边带功率;同频干扰与射频防护比的关系及再用距离的求取;互调干扰的产生效率及收发系统互调干扰强度的计算。 重点:互调干扰的产生效率及收发系统互调干扰强度的计算。 难点:借助贝塞尔函数表求取落入邻道边带功率。 第五章组网技术 本章主要包括:宽、窄带调频概念和频率利用率的计算;蜂窝组网的优点;话务量、呼损率和用户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信道选取方式;数字信令格式、音频信令的结构及音锁功能;移动电话编号的基本规律。 重点:宽、窄带调频概念和频率利用率的计算,话务量、呼损率等的计算方法。 难点:数字信令格式、音频信令的结构及音锁功能。 第六章移动通信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大区制移动电话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移动通信技术期中测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移动通信技术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GSM和GPRS的工作频段有: MHz、 MHz。 2、移动通信电波传播衰落现象中存在效应、效应。 3、移动通信的环境噪声大致分为:噪声、噪声。 4、移动通信中存在的干扰包括:干扰、干扰、干扰。 5、3种基本的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方式是:、、。 6、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常用的多址技术是:、、。 7、移动通信技术中CDMA表示;MSC表示;Cell表示。 8、GSM系统主要接口有、、。 二、判断题 1、移动通信网需要的三个主要节点不包括:() A、MS B、BSS C、MSC D、VLR 2、GPRS的帧结构采用的多址技术是:() A、TDMA B、CDMA C、FDMA D、SDMA 3、由正多边形彼此邻接构成平面时不可能是:()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五边形 4、移动通信的主体是:() A、蜂窝状移动电话 B、专用调度电话 C、公用无绳电话 D、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5、GPRS通信系统调制方式是:() A、QPSK B、OQPSK C、PSK D、GMSK 6、下列不属于地物分类的是:() A、开阔地 B、郊区地 C、市区 D、孤立山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分集技术是充分利用多径信号能量改善传输性能。() 2、移动通信网建网初期多采用大区制。() 3、GSM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4、互调干扰是由于多个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上产生的。() 5、GMSK是由PSK发展过来的。()

6、GPRS通信按网络数据流量计费。() 7、移动通信中在小区系统设计时都采用正六边形。() 8、移动通信网建网初期多采用小区制。() 9、GSM通信系统信中道编码采用交织技术能有效克服成串差错。() 10、2G移动通信中位置管理采用两层数据库,即原籍位置寄存器V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HLR。() 11、基站只有基站收发信机。() 12、SIM是一个内含CPU微处理器的用户识别卡。() 13、CDMA采用硬切换技术建立越区通信连接。()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由GSM系统升级构成GPRS系统的方法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解释越区切换的两种类型。 3、差值阵列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什么作用,如何使用? 4、在移动信道上,误码有哪两种类型,分别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什么是扩频通信?扩频通信有哪些特点?

移动通信期末试卷B答案

移动通信试卷(A卷)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以是 ( ) A 单工、双工和半双工 ;B仅仅是双工; C 单工和双工 2. 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技术可以使( ) A 系统容量增大; B 系统容量减少; C系统容量不变 ; 3. 哪种干扰是蜂窝移动通信所特有( ) A 同频干扰; B 短波干扰; C反射干扰 4、3G的主流技术是( ) A窄带CDMA; B 宽带CDMA ; C有线接入 5 图象、音乐、网页浏览、视频会议及其他信息服务是移动通信的 ( ) A语音服务; B增殖服务; C技术手段 6、在移动通信中英文缩写GPRS是指:( ) A无线应用协议; B增强数据改进; C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7、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机制是( ) A发射、绕射和散射; B直射、绕射和散射; C全射、折射和散射 8、正六边形作为典型几何图形被采用在( ) A蜂窝网系统中; B寻呼系统中; C集群系统中 9、移动通信中英文缩写TDMA是指:( ) A 频分多址; B码分多址; C 时分多址 10、增大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通过采用( ) A 大区制; B小区分裂; C波分复用技术 11 PCM的抽样、量化、编码是属于( ) A波形编码; B参量编码; C混合编码 12、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是为降低( ) A网络编码差错; B 语音编码差错; C信道突发和随机的差错 13、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得到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之一是( ) A BPSK ; B GMSK; C QPSK

14、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 ) A FDMA; B TDMA ; C FDMA/TDMA 15、手机功率控制的优点是() A 降低电池的功率损耗; B 避免接收机处于饱和状态,防止远近效应. C 减少系统内干扰 16、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 A. FDMA B. TDMA C. CDMA 17、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95MHz ; B 45MHz; C 25MHz 18、锁相环的英文缩写是() A. VCO; B. PFD; C. PLL 19、 GSM系统的信道间隔为() A. 100KHz; B. 200KHz; C. 200MHz 20、GSM的语音编码速率为() A. 22.8kbps; B. 13kbps; C. 270.833kbs 二、填空题( 10分,每空0.5分) 1、GSM系统的调制方式为(GMSK )、CDMA的调制方式为(QPSK ); 2、GSM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本地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操作维护中心OM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 3、GPRS的中文名称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英文全称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 4、PCM的中文名称是(脉冲编码调制)英文全称是(Pulse Code Modulation); 5、PWM的中文名称是(脉冲宽度调制)英文全称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 ); 6、CDMA的中文名称是(码分多址),英文全称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7、GSM的中文名称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全称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8、GC87接收信号频率为935—960MHz,第一接收本振频率为782—807MHz,则第一接收中频频率为(108MHz ) 9、GSM信道编码加入的冗余码元为(9.8kbps ) 三、简述题 ( 30分,每小题6分 ) 1 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MIDAS中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

MIDAS中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我的理解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原理,MIDAS自己也讲的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很多累死软件对横向荷载的分布处理也不是很完善,下面我就我个人理解,参考其他前辈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跟帖,多多讨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定义一般车道时,应该就是选择距离设计车道中心线最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然后定义偏心来按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加载。偏心距离是车道中心距离就近梁单元中心的距离。结构尺寸确定后,车道中心和每个纵梁的中心(如果是单梁那就是结构的中心)都是已知的,这时就很容易确定车道的偏心距离了。横向联系梁车道定义时和一般车道定义方法是一样的,要选择就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定义偏心、定义跨度、定义车道分配单元,唯一不同的就是横向联系梁要选择横向联系梁结构组而已。MIDAS官方的说法是: 车道单元是定义车道位置的参考单元,civil中目前横向车道位置需由用户定义。车道偏心量为车辆中心线距参考单元距离。我理解的具体加载情况是: 一根单梁,车道中心布置,如果定义车道时不考虑车辆宽度,则荷载加载在梁单元中心线上;而如果定义车道时考虑车辆宽度(貌似2006版才有了这个功能) 1.8m,则荷载为偏心梁单元荷载,分别加载在梁单元中心两侧 0.9m的位置上,因此换算成梁单元荷载就是集中载和换算扭矩。 对于单梁分析,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构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梁格模型,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是没有考虑车辆宽度的(但是,我在邵旭东的《桥梁工程》中看到了一句大实话: 车道荷载的单向布载宽度为 3.0m,这个才更接近实际情况)。具体的,根据规范进行双车道中载和偏载加载时,一个是把车道荷载分别加载在两个车道设计中心线上,一个就是以最小间距3m来在一侧布置2个车道加载。如具体偏载情况: 第一个车道中心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