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适用全日制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二、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中职学生在三个方面实现发展:

(一)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二)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发展、求职就业、劳动合同等有关知识;了解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

(三)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能进行生涯决策、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正确的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适应新环境,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初步创业能力。

四、能力要求

1、职业道德

要求:能按照职业要求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2、态度转变

要求:了解职业角色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立积极正确的职业态度。

3、职业规划能力

要求: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专业意识,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行业去向。更好地了解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人际交往能力

要求:掌握与同学、老师、上级、同事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5、求职就业能力

要求: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能力,面试技巧、礼仪,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签订劳动合同,了解五险一金。

6、创业能力

要求:掌握创业的概念、创业的方法、需要做的准备以及开设公司的手续,残疾人享有的优惠政策,初步具有创业能力。

五、教学内容

总课时36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六、教学要求及建议

1、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2、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进行。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

2、过程细则:

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

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5%;

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20%;

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15%;

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50% 。

3、学生最后成绩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79至61为良,60为及格,59以下为不及格。

八、教学组织

1、本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2、课程由任课老师统一实施与安排,由教务处全程检查与督导。

3、本课程考核在学期末根据教务处的安排,统一制定期末考核试题,学生课上作答,统一收卷,期末录入总成绩。

九、教学评价

(一)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能力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包括对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公共礼仪等。

2、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教师评价

1、通过教评教、学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效果进行评价考核。

2、通过课程教学交流会及示范课的形式,定期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3、教务处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听课活动,以规范、监督教师教学质量。

3、根据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评价。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2019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培养中职生常见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特征。本课程把培养学生“适应特定场 景情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写作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应 用文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 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通过常见应 用文的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 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写作过程设计,可操作性强,充分 体现了职业岗位写作过程的内涵,并采用“教、学、写”一体化的教 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必需”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 、能准确地阅读、评鉴一篇应用文书,能对具体的应用文书就观点、材料、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评鉴。 3 、能熟练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语言得体、标点正确的各类常用应用文书。

《应用文写作》课程基于当前社会把应用文写作能力视为现代人必备 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这样的整体认知背景,选取与学生生活、职业等 紧密联系的应用文文种,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模块化的形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在教学环节上,一般是先以“情境导入”或“案例分析与点评”启发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认识和思考,再以“相关 知识”让学生掌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要领,然后以“写作 实践”和“病文修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日常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职 业文书等文种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 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激发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 程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有着不同的性质对文科学生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对 理工科学生则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技能课。 (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 能力目标 ( 1 )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撰写主题明确、材料准确翔实、 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的实用文书。 ( 2 )掌握行政公文的格式,能根据具体材料撰写相关的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和函等常用公文。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 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现代化物流 和信息技术 现代化物 流 信息技术 4

高职应用写作 课程标准

《应用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各专业参加选修的学生 学时数:32学时 开设学期: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共基础选修课。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我院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组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实用文体的使用情况,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紧扣专业设计课程重点,多管齐下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平台促进自主学习。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一个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提炼,是通过学科学习,学习者不断建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增长并不直接提

升我们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重点反应一个人对于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的综合能力与品质。 计算思维:其内涵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四个方面。其一,形式化。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关键要素,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其二,模型化。建立信息处理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三,自动化。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自动化运行。其四,系统化。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其内涵表现在社会成员需要正确理解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关系,遵守其中的规则与要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担负起信息社会成员的责任,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理性判断,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公路运输与管理 一、课程性质 《物流信息技术》是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是根据现代物流 的动作模式、技术与方法、流程设计,针对物流员、货代员、助理物流师所从事运 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 结出其所需的综合能力要求而设置的,由于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 学好这门课对学生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授课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 本思想、方法、概念,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的初步认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要求在保证讲授、讨论、作业、考试考核和教材等 诸要素并重的前提下,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展示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重视课程的 实践性,紧密加强实践操作、课堂教学大纲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 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还可以尝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相 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概述、数据库技、条码技、物流edi技术、GPS/GI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企业网络建设。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EDI、GPS、GIS等物流信息应用及手段;(2)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跟踪、处理、以及管理物流信息;(3)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4)熟悉仓储、运输、货代、客服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构架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信息流程;(5)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等标准中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支持; (6)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制订策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财经应用文写作》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于大一上学期。财经应用文写作是经济工作中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开设本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财经写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在专业岗位上实际运用能力的需要,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与其他专业的关系: 《财经应用文写作》是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重要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已经具备高中(中专)毕业的语文学习程度。作为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它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中必备的应用写作知识和能力,并初步具备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调查研究、策划分析、应用写作能力,为同期及后续开设的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公共关系、法律基础等课程奠定了专业及实际写作基础。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综合学习结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描述: 使经贸专业学生受到较系统的财经应用文写作的训练,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技巧,获得较完备的关于财经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写作的实际能力,以适应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写作需要。 技术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应用文种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别和作用,领会写作要求; (2)熟悉常用应用文的体式和处理程序; (3)了解同一模块中不同文种的区别。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常用应用文种知识对具体的交往任务和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交往对象,确定写作的文种; (2)能够达到应用写作的基本要求:主题正确集中,材料充实有针对性、结构符合文种体式、语言表达简洁明确、严谨得体,能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提炼、运用; (3)能够在分析、处理材料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分类等方法,采取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写作出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的应用文; (4)能够用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统计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手段进行调查研究。 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加工素材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提高专业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经济活动中财经应用文写作的需要打下基础。(2)通过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财经类专业工作必需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能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试题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编码:310126 课程类型:B(理实一体化) 开课部门:工商管理系 规定课时:32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 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设定的。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侧重于实践的操作。本课程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分析,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实际内涵,以及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实训操作,加强学生对每一个主要物流业务岗位作业的了解和掌握,理解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 3.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图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育创业意识为导向,以岗位任职资格为标准,以校内实训软件为平台,

以提升职业素能为根本,其中课程内容方面,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 (2)课程设计思路: 与物流行业的七大岗位方向密切结合,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按照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将模块进行细分,明确了各个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状况。共整合成为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2《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安排总共32学时,五个模块又细分为九个子项目:有理论有实践,其中实践部分包括九项操作任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网络技术 (2)掌握GPS、GIS、RS技术 (3)掌握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 (4)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技术 2.能力目标 (1)具备岗位群的共性能力 (2)具备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3)能够利用EDI的能力 (4)会运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 (1)懂得诚实守信 (2)懂得爱岗敬业 (3)懂得团队合作 (4)懂得职业抗压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编制单位:语政教研室 2018年3月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开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应用文写作》是我院面对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通过本课各种常用应用文体知识的学习与实战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知识的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本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应用写作应遵循的原则、方法、规律形成基本认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应用文书写作的基本技能。主要体现以下理念: 1、从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从能力训练入手,进行模块式教学。 2、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一系列任务的训练,完成“仿真+全真”的写作,使学生在任务训练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3、从写作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构筑和完善高职学生的应用类文体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进一步体现写作与职业、实践结合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应用文体分类标准,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学生在基层和社区等单位的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既突显“项目”的优势,又充分满足学生对各类文种学习的需求,可以极大的便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各类实用型文书的写法,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2.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 标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旅游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旅游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旅游应用文写作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导游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旅游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以旅游应用文体为基本教学内容,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阅读各种旅游应用文、写作常用社交文书和事务文书的能力,为将来的岗位工作提供必要的语言工具与实践能力。 1.2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学生的写作基础来安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强调理论学习与写作实践的密切结合,强调“三步走”,即文种知识的传授、辨析——例文的选读、评析——写作实践的模仿、创新。以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模拟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为主来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旅游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30课时,其中14课时为实训课。 2.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结合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在旅游行业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写作旅游应用文,熟练掌握旅游应用文的实际途径及其写作要领,培养与提高旅游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应用写作能力,以此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2.2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阅读常见应用文,准确把握常见应用文的主旨与结构(2)能够熟练写作常用的社交文书与常用的事务文书。

(3)能够熟练写作旅游介绍类文书。 (4)能够熟练写作旅游礼仪类文书 (5)能够与人协作写作旅游投诉类文书 (6)能够与人协作写作旅游经营类文书 (7)能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旅游学术论文等科技文书(8)能熟练填写各类旅游业务表格。 3.课程内容与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三)课程性质: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培养中职生常见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特征。本课程把培养学生“适应特定场景情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写作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通过常见应用文的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开发思路: 《应用文写作》课程基于当前社会把应用文写作能力视为现代人必备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这样的整体认知背景,选取与学生生活、职业等紧密联系的应用文文种,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总体分为礼仪应用、事业单位、行政公文、产品营销、个人求职、新闻宣传模块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一般是先以“情境导入”或“案例分析与点评”启发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认识和思考,再以“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要领,然后以“写作实践”和“病文修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课程特色: 《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写作过程设计,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写作过程的内涵,并采用“教、学、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必需”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能准确地阅读、评鉴一篇应用文书,能对具体的应用文书就观点、材料、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评鉴。 3、能熟练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语言得体、标点正确的各类常用应用文书。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业务 (2)基本掌握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 (3)初步会知第三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 (4)了解消费者物流、物流政策、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则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0001

《应用文写作》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教研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4月18日制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高技层次 授课单位: 学时:36学时 学分: 2.25学分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对应用文书写作进行理论学习、研究和写作训练的一门高公共课程。它既是一门研究应用写作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的特征。 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注重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采用多种灵活、自由而又实用的形式。注重教学的启示性、研究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使学生掌握应用文书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应用写作思维,能够写出规范的、常用的应用文书,并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写好新涌现的应用文种打下必备的基础。 应用文写作作为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具有写作学的基本学科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本课程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运用,也具有一定独到的创新性。 二、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力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具备比较扎实的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分析、评价及实际写作的能力。该课程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应当既注重写作基础理论的学习,突出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体现注重联系、服务于其他学科课程,体现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将对专业学习的思维结晶以适当的形式准确地物化外现。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2)知识目标: 重在提高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写作常识、文种知识,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常识,了解并熟悉若干主要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通过阅读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4 学分:建议课时数:68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先修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商贸实务等后续课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其任务是以物流管该课 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理、客户服务等职业岗位业务处理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实养成基本的 物流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际应用能力,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和《江苏省五 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掌握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下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知识;掌握现代销售与逆向物流管理知识;掌握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保管原则等知识;了解搬运装卸与运输、包装合理化知识;掌握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知识;了解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知识;了解物流服务管理流程,理解物流服务管理原则。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包装标志,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完成网上发货操作和退换货操作;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供应链管理和相关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培养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精研业务、认真工作的习惯,具有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