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统战工作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营者本人或者家庭成员劳动为主,由个人支配其劳动所得的一种经济形式。私营经济是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雇工为主,并占有剩余价值。我们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主要是指这两种经济成份中的代表人士。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主体已经由过去的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到包括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当前,这支队伍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户数已分别达到3160万户和151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241万人和2022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8.84%和2.86%;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439亿元和102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12015亿元和419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6%和13.5%。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据统计,1999年,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职工140多万人,成为国家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

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由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动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有益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一部分股份制企业等。我们所讲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这就首先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个是所有制结构。所有制一般都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指人们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都把所有制看做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的范围应包括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即经营性的物质资料、非经营性的物质资料和自然资源。我们通常讲的所有制,一般是指经营性的物质资料的所有制。所有制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制的外部结构,即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各种所有制类型所占的比重,如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讲的外部结构。二是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即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如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外商投资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1991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并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明确指出,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同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我国的经济分为以下八种类型;根据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指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第二个是指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第三个是指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1)国有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类型。(2)集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类型。(3)私营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类型。私营经济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资产为私人所有。私营经济的企业中,一切生产资料,包括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都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拥有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继承权。第二,规模经济。根据现行规定经营规模必须达到雇工8人以上才能称为私营经济。由于雇工较多,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业主主要从事经营管理。第三,按资分配。业主取得的利润,除了缴纳国家税收外,税后利润在其内部实行按资分配,即按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进行分配。雇工没有投入资金的,只能取得相应的工资。私营经济的基本形式有: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登记注册

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4)个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经济类型。第一,生产资料属于个体劳动者所有,这种所有制比较完备,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同时所有者也是劳动者。第二,个人劳动为基础。一是劳动方式是个体劳动方式;二是劳动主要是所有制主体自己从事劳动。如果个人不是直接参加生产或服务性行业的劳动,而是依靠他人进行劳动,这就意味着个体经济发展成为私营经济或联合经济。第三,个人支配劳动所得。一是个人完全支配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所得;二是个人基本支配剩余劳动时间的劳动所得。(5)联营经济,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6)股份制经济,即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以股份形式投资开办企业而形成的经济类型。(7)外商投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的有关涉外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境内开办企业形成的经济类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简称中外合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它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方式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属于股权式合营企业,是由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组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中外合作企业或合作企业,它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企业形式。外资企业,也称外商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它是指依据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而设立,也可以由若干个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而建立,但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8)港、澳、台投资经济,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参照我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开办企业而形成的经济类型。上述经济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按所有制的性质划分的。如果从结构上看,可以有两种归类:一是分为单一的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单一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独资除外)、港澳台投资经济(独资除外)等。二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

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消灭剥削,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有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由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日趋完善,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主要有股份制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属于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在我国之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目前我国除了上述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以外,在多种所有制结构中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并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国家才能有充分的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而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吸引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合理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贷款消费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角度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明显。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费者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消费者在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按时还贷是贷款消费的基本要求,也是贷款消费能够存在的基础。在贷款消费时,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够一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消费形式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清贷款却硬要崇洋消费、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4)贷款消费的特点 ①贷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机构之间形成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 ②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③消费者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是什么公有制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公有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C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 (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2)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 (3)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公有制控股,则具有公有性,私有制控股,则是私有。 (4)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

非公有制经济不等于民营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逐步为社会公众所认识,其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为了鼓励、引导、支持本地区的非公有经济发展,都出台一些切实的政策,撤除遏阻其发展的羁绊,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期间,经济界和各地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一些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民营经济,一些人则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不同。在各地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中也有不同的称谓,一些地方称"非公有制经济",一些地方称"民营经济"。究竟何为"非公有制经济",何为"民营经济"?笔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实质是不同的。 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根据十五大精神,国家统计局于1998年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从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把企业分为四类23种,一是独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独资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5种,二是合作、合伙企业包括股份合作企业、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其他联营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其他内资企业、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9种,三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种,四是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

公司(内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5种。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比照企业划分组织类型,个体经营单位和个人独企业归入私营独资企业。从资产所有权角度,把经济成分分为两类五种,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3种。公有制经济包括纯公有制企业和混合经济单位中公有制经济成分。纯公有制企业是指全部资产为国家和集体投资主体所有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纯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经济单位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纯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全部资产为非国家和集体投资主体所有的单位,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混合经济单位中公有制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单位类型包括三类10种:一是合作、合伙企业中其他联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种,二是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内资)、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种,三是有限责任公司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内资)、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3种。 从文件规定可看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划分是依据所有制性质进行的,而经营方式是从组织形式考量的。具体到一个基本单位考察其经济成分,也要观察其资产所有权的情况,若其资产中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有制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二,国有资本控制国民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必须适合内容, 为内容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 现代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 股份制只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只有产权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股份制企业, 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果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过程中, 就很可能走上私有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生产资料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然而,我国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道路上,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公有制要正确体现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实现形式。合适的实现形式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反之,不合适的实现形式会起到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国民经济发展并不适合,以至于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在一些国民经济领域,由于公有制经济采用不正确的经营形式,造成“垄断”的格局,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打压、削弱,引起“与民争利”的矛盾;公有制分配形式尚不完善,公有制经济劳

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论文标题: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论文作者周克任 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点击次数1235,论文页数63~65页1999年1999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的必要条件。据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由于从所有权角度看,多种所有制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所以我们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的关系概括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本文拟就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作些探讨。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量的比例关系或结构。这个问题近年来理论界研究得较多,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也无根本分歧,大都主张公有制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居从属地位。笔者同意上述观点,因而无需赘述。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经济成份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我国所有制结构到底应该如何演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人为设置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与消亡,最终都取决于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如果公有制经济的确有更大的优越性,那么它会靠自身的力量为其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在实践上片面发展公有制经济,限制甚至禁止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目前虽已无多大市场,但有迹象表明,它并没有从人们的观念中彻底消除。我认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既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统一的一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社会。不过,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共存有如下特点:一是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处于从属地位;二是二者的共存都是从宏观角度而言的,即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并存、独立发展,而且公有制经济大都表现为国有经济。但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上实现了共存,即在一个企业内共存。这时,企业的性质虽然可以按公、私投资主体投资额的多少来区分,但实际上企业是公私混合所有制企业。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设立的某些由国家持有相当部分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在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当作两个绝对对立的事物来看待,所以在实践上只发展公有制经济,不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以至于形成了单纯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由国有制经济包打天下的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中,使他同公有制经济一起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十一、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布的政治科目考试大纲中新增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考点。对于这个考点,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区分三个概念: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是反映资本所有权的问题,它是指资本归公共所有。这里的“公共所有”既包括国家所有,也包括集体所有。股份制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即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到社会生产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国现在采用的股份制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的问题。它既可以直接由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国家或集体)直接经营,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也可以交给社会进行社会化经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 可见,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 二、我国对“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实践、理论的探索 股份制最早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我国是从1984年在国有企业中开始试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肯定了股份制的积极作用,作出扩大试点的决定;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明确区分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个概念,这是我党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2002年党十六大指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的重大理论突破,它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对股份制企业性质的认识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四、消除对股份制认识的误区 1、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不等于是公有制企业,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也

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并不必然不清晰,非公有制企业也并不必然侵害社会利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敌对的、有你没我的、水火不相容的,而应该是协调的、共存共荣的、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还会产生大量的混合经济,这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推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虚构公有产权;真实公有产权;自卫性非公有制产权;侵略性非公有制产权;共同发展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在如何看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问题上,理论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所以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也有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然损

害社会利益,而且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从而又把所有非公有制经济都当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异己力量。本文不同意上述观点,试图结合对公有制经济产权清晰可能性和非公有制经济有益于社会可能性的分析,就在我国积极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谈些看法。 一、公有制经济与产权清晰 目前一些经济学家,常常只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的意义上使用产权概念,并根据这种概念推论说,只有在私有制下产权关系才会是清晰的,在公有制下产权关系必然不清晰,所以着重论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和发展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当代中国没有适用性。其实,无论从马克思的产权概念来看,还是从现在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产权概念来看,产权都不仅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 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同,马克思并没有把产权只看作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而是看作一组权利的结合体。即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马克思还研究了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

毛概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就是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以下就是我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1、公有制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之外,还应积极发展各种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另外我觉得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公有制经济的概述 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③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围,应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即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一方面,我们对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创造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允许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这绝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将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完整word版)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的必要条件。据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由于从所有权角度看,多种所有制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所以我们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的关系概括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本文拟就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作些探讨。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量的比例关系或结构。这个问题近年来理论界研究得较多,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也无根本分歧大都主张公有制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居从属地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经济成份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我国所有制结构到底应该如何演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人为设置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与消亡,最终都取决于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如果公有制经济的确有更大的优越性,那么它会靠自身的力量为其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在实践上片面发展公有制经济,限制甚至禁止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目前虽已无多大市场,但有迹象表明,它并没有从人们的观念中彻底消除。我认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既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统一的一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 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社会。不过,从 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共存有如下特点:一是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处于从属地位,二是二者的共存都是从宏观角度而言的,即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并存、独立发展,而且公有制经济大都表现为国有经济。但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上实现了共存,即在一个企业内共存。这时企业的性质虽然可以按公、私投资主体投资额的多少来区分,但实际上企业是公私混合所有制企业。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设立的某些由国家持有相当部分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在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当作两个绝对对立的事物来看待,所以在实践上只发展公有制经济,不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以至于形成了单纯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由国有制经济包打天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政策,上述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共存、共同发展已经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形成了众多由多元投资主体投资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条件。 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促进

中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中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不同于以前以苏联为代表的单一公有制和当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私有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实践。 中国公有制经济情况 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或部分劳动人民共同所有,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从中国现状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 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单一公有制结构。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24%,工业总产值占77.6%;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76%,工业总产值占2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公有制企业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过分分散的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在工业经济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均明显下降。 2008年,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5%,工业总产值占28.4%;集体企业数量占2.8%,工业总产值占1.8%。尽管国有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从总体规模和经营效益来看,对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8,81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508亿元,占29.5%;实现利润9064亿元,占29.7%。集体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99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99亿元,占1.8%;实现利润617亿元,占2%。 特别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公有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1978年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被限制利用、被根本改造和被取消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经历了从允许发展到鼓励发展的过程。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统战工作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营者本人或者家庭成员劳动为主,由个人支配其劳动所得的一种经济形式。私营经济是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雇工为主,并占有剩余价值。我们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主要是指这两种经济成份中的代表人士。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主体已经由过去的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到包括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当前,这支队伍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户数已分别达到3160万户和151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241万人和2022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8.84%和2.86%;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439亿元和102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12015亿元和419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6%和13.5%。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据统计,1999年,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职工140多万人,成为国家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