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98

企业信息建设

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1.1信息学研究流派

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

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 ?M ?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

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

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

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视其作用。德信息管理学家施特勒特曼,引入“价值链”概念,沿着价值链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5]国内杜栋等编著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类专业从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向重视“信息资源价

值”转变的代表作。[6]

商业管理研究流派研究重点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评估企业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经济成本、效益与风险,确定信息商品价格;考察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4政策研究流派

政策研究流派源于行政管理和法律领域,致力于规范企业行为,保护科学技术领先,维护信息安全。美国制定相关的信息法律,如《信息科学技术法》(1981年)、《美国技术领先法》(1992年)、《信息技术管理改

革法》(1996年)。我国的信息法律研究虽然起步较晚,近年来也加紧规章制度方面的研究包括:企业信息资

摘要文章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框架、管理模式等方面揭示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天津300071)

99企业信息建设

源管理标准、流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信息监督和防伪的制度等内容。我国已实施或正在编制的企业信息管理规章制度有:《企业信息管理员管理规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企业信息资源编码标准》等。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研究表现出零乱性和滞后性,研究的理论性、原则性较强,但可操作性不足,很难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5信息生态学研究流派

信息生态学研究流派是近年出现的新流派,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的信息环境。1997年,美管理科学家托马斯?H?达文波特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中。[7]纳尔蒂也于1999年著成《Inform ation E colo gy: Usin g T echnolo gy w ith H eart》一书,[8]提出许多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国内学者也意识到这一新动态。蒋录全认为组成企业信息生态学模型的6个重要因素是策略、政治、文化行为、职员、过程及结构,保持信息生态平衡的方法是对信息管理的6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信息生态学模型见图1。随后于晓镭撰文探讨企业信息生态圈与3ESP模式。[10]李佳洋等撰文分析了目前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并形成“以人为本”信息管理思想,达到信息环境生态平衡的观点。[11]吉林大学靖继鹏教授近年来也特别重视信息生态方面的研究。信息生态学利用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原理,考察信息管理中人与信息技术、环境之间的交互性,开创一种新视角。

2发展历程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可归纳为5个阶段,各阶段的理论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时间替代而是兼容并蓄地发展。

2.1传统管理阶段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20世纪70年代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大体处于以科技文献信息服

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时期。集中表现在:服务面较窄,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科技人员,信息处理的对象主要为书籍、文件、资料等纸质文献,服务内容以提供技术文献服务为主,服务方式以手工为主。主要问题是:在管理思想上较少考虑与效益直接挂钩,技术手段极其落后,出错率较高,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信息交流机制不够健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信息价值,停留在文献的存档、保存和备案方面,没有为经营管理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2技术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企业信息工作进入技术管理阶段。企业“硬”环境的改观,由最初的自动数据处理(ADP)、基层日常管理业务(如公文收发、工资单据、统计报表等),发展到以计算机系统存储与控制业务流程,随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企业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数据创造条件。人们被技术带来的效益所鼓舞,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此阶段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为信息管理方法革新,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信息管理成本下降,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但是此阶段存在技术至上的观念,导致企业为追求技术领先而盲目投资。

2.3综合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很快发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好处。Carr就指出IT技术正从一种潜在的战略资源沦为一般化的生产要素,企业并不会因为拥有信息技术而卓尔不群。[1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需要从管理上和制度上变革。1990年,M ichael H amm er提出结合信息管理的企业流程再造工程主张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组织系统进行重组再造。[13]企业界和学者们开始以全面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信息资源建设,主张信息管理中的技术、人文、经济手段的综合集成。[14]

2.4知识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研究成为新的热点问题,1997年英国出版商Em erald出版了第一种知识管理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K now led g e M ana g em ent。研究集中在知识管理的含义、方法、体系与模式、知识管理效益评价以及特定企业的知识管理等问题。美国知识管理咨询专家马克?麦克艾尔洛埃1999年在英国的《知识管理》杂志上发表“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文章。[15]并在2002年出版了《新型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一书,阐述“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思想。[16]第二代知识管理以知识生命周期理念为核心,跟踪知识产生的流程,兼顾知识生成和知识集成的平衡。另外,与第一代知识管理只强调供应观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致力于满足企业的知识需求,讲究供应观和需求观的平衡。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阶段与当时的经济、

企业信息建设

术、社会背景相适应,反映人们信息管理思想发展的

轨迹,推动研究的螺旋式上升。

3体系框架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是对企业信息资源

的宏观规划和配置思路,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3.1金字塔形体系框架

金字塔形的形状代表一种从广泛的信息资源中层

层提炼,逐级深入的方式。霍国庆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体系框架分为逐级深入的三个层次,分为业务层、战术

层、战略层的信息管理。李怀祖也将其分为运行管理、战

术管理和战略管理,[17]并指出运行管理要靠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实现,战术管理要靠开发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实

现,战略管理要靠应用战略系统实现。

3.2要素框架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框架是由不同的要素组合而

成的综合体。彭雁虹提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型,包

括业务体系、数据集成体系、应用信息体系、信息战略

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五个维度的要素。其中基础设施

体系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数据集成

体系是它的基本部件;业务体系是它的主要对象;应

用信息系统体系是它效益发挥的关键要素;信息战略

体系是它的指导框架。

3.3基于信息构建的框架

信息构建的思想也被用于设计企业信息资源管

理的体系框架。R y an于1988年首次提出企业信息体

(Enter p rise Inform ation Architecture,EIA)一词。R y an认

为EIA由七层模型组成:环境、功能需求、数据设计、

应用体系结构、交叉应用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和

系统配置体系结构,这七个层次紧密联系,必须严格

控制每个层次以保证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R y an又于

1993年在“Buildin g an enter p rise inform ation architecture”

一文中分析企业信息资源的七个方面要素:企业环

境、业务目标、数据体系结构、应用体系结构、基础设

施、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将EIA描述为一种柔性设计

方案。

赖茂生也提出企业信息资源体系结构(IRA),而

Architecture应该包括:①企业信息生态环境;②企业

信息战略;③企业信息过程;④企业新信息市场;⑤企

业信息行为与文化。[18]他指出现行的企业信息资源体

系结构多半致力于提高效率,但却无法指导信息用户

的信息行为,好的信息资源体系应该方便用户查找和

使用信息。

基于信息构建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结构比

以往的计算机、网络、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广泛而深

远。

4管理模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至

今还没有建立统一模式。

4.1四维模式

林敏认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整体模式可依据技

术维度、管理维度、人文维度、经济维度四个要素来构

建。[19]此模式与传统的信息管理三维结构的经典模式

一脉相承,在创新性方面弱显不足。

4.2八重范式

范式是一门学科研究中本质的东西。魏浩等提出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八重范式,如图2。

人文、技术范式与原有理论大同小异。竞争范式

和合作范式融合产业经济学的组织理论、交易-代理

理论;工具范式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视为管理工具,

而与之相对的自动范式的理念是智能化的管理信息;

系统规划范式要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而与之对应的

进化范式强调生物进化论的原则。这些范式将研究架

构在四对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关系之上,具有

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4.3基于CO BIT的模式

郝晓玲等将CO BIT应用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领

域。CO BIT由美国IT管理研究所开发的控制信息技术

的一个开放性标准,CO BIT将IT处理,IT资源与企业

策略、目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以

CO BIT为核心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主要由四个

部分组成:管理方针、控制目标、监察方针、工具集,其

中,管理方针是控制目标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准则,

监察方针用于评价这些控制目标在信息技术处理过

程中是否实施得当,工具集是用于处理的可供选择的

辅助工具软件。[21]这个模型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IT

目标的互动,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4.4基于价值的模式

获得经济价值是企业开发信息资源的原动力,刘

平通过对信息资源可用性的分析,利用信息经济学原

理构建由信息渠道、信息结构、信息效率三个基本管

理要素组成的企业信息资源价值管理模式。[22]任红亚

等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静

100

101

企业信息建设

欢迎订阅

2009年《情报资料工作》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社科情报领域权威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邮发代号82-22

全年定价288元

动态模式和价值转换的模式。[23]这些研究可以归纳为图3所示的模式。

从图3所示,企业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和显性信息资源两部分。企业通过调整信息渠道、优化信息结构和提高信息效率等方法加工原始信息,实现资源的价值。其价值创造分为两个阶段:(1)价值形成。对原始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2)价值实现。高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决策活动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远景目标。基于价值创造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明确了信息资源与结构资本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机理,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范例。

5

总结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含义、发展历程、模式框架等方面,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论等相关的思想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缺少深入调查和案例分析,许多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原则性较强,但可操作性较弱。国内理论研究还要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我国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模式;(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国家信息政策、法规;(4)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伦理道德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F orest W H orton.In form ation Resources M ana g em ent.En g lew ood C liff ,N J :Prentice H all ,1985

2秦铁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乌家培.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4郑继芳.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5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杜栋,蒋亚东.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

T hom as H Daven p ort ,Laurance Prusak .In form ation E colo gy :M asterin g the In form ation and K now led g e Env ironm ent.Ox ford Vniversit y Press ,1997

8Bonnie A Nardi ,V icki L O ’Da y .In form ation E colo gy :Usin g T echnolo gy w ith H eart.MIT Press ,1999

9

蒋录全,邹志仁.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图书情报知识,2001(3):2-6

10于晓镭.企业信息生态圈与3ESP 模式.中国电子商务,2000

(17):5011李佳洋,郭

东.信息生态学———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

式.情报科学,2005(5):673-67712Carr ,N icholas G.IT D oesn’t M atter.H arvard Business Rev iew,2003,81(5):41-50

13M ichael H amm er.Reen g ineerin g W ork :D on ’t Autom ate.H avard

Business Rev iew,1990(7):104-11114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新的制高点.国外图书情报工作,

1992(3):215转引自:付

彦.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经

济与管理研究,2004(6):57-59

16M ark W M cE lro y .T he N ew K now led g e M ana g em ent -C om p lex it y ,Learnin 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E lsev ier Press ,2003:133

17彭雁虹,李怀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总体框架.系统工程

理论与实践,1999(8):1-5

18傅湘玲,赖茂生.IA 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图书情报工

作,2004(6):13-16

19林敏.论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情报杂志,2005

(10):29-33

20丁栋虹.论理论切入的置换与企业研究的范式重构.学术月

刊,2002(3):54-60

21郝晓玲,胡克瑾.CO BIT 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情报

科学,2002(8):858-861

22刘平.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10):93-95

23任红亚等.基于价值创造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石

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4):175-177

[作者简介]陈

婧,女,1983年生,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系博

士。

收稿日期:2008-06-

13

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 引言 .......................................................................................................... . (3) 一、 企业信息资源的界定 (3) (一)企业信息资源的内 涵 (3) (二)企业信息资源的特 性 (3) (三) 企业信息资源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意义 (4) 二、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4)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 涵 (4)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 析 (5) (三)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5) 三、 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法 (6) (一)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的困 境 (6) (二) 优化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7) 结语 .......................................................................................................... . (8) 参考文献................................................................................................................. . (8)

摘要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利用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高效管理的基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则更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和保障。本文立足这一社会焦点,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界定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特性以及企业信息资源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在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其基本内容;第三部分讨论了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优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关键字:企业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竞争力方法 引言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利用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高效管理的基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则更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和保障。 一、企业信息资源的界定 (一)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 信息资源是指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换句话说,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完整版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 共享数据库的概念 教授:这是一个需要讨论清楚的认识问题。让我们从共享数据库的概念讲起吧。先看一个例子:有个公司最先开发了工资系统,按职工工资单建立了数据存储。后来开发了人事系统,按人事档案建立了人事数据存储。在管理工作中,工资系统要用人事数据,人事系统要用工资数据,这就需要编制数据抽取和格式转换的接口软件,如图1。 图1两个应用的接口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又开发了职务历史跟踪系统,购买了劳动分布软件包。这样,四个应用相互使用数据,就需要12个接口,如图2。我们假定每个应用项目有一个数据存储(实际情况是每个应用都使用了多个冗余的数据存储),逐渐增加的应用项目要做到信息互用,额外的接口的数目如下表:应用项目数数据存储数接口数1 1 02 2 2 (2×1) 3 3 6 (3×2) 4 4 12 (4×3)5 5 20 (5×4)6 6 30 (6×5)7 7 42 (7×6)这些接口的数目和复杂性,随着新的应用增加按几何级数增加。最终,增加新应用的花费和现有系统的集成,靠增加接口的方法,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了。 图2四个应用的接口数据管理的一项任务,就是提倡对相互有关的应用项目的信息资源做好规划和协调。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的共享,而使数据冗余度最低。上例中四个应用的有关职工的信息

如果组织成共享数据库,四个应用都直接存取共享数据库,而不是通过接口互用数据,就简单、可靠、高效率地实现了四个应用的集成,如图3。 图3共享数据库不需要接口 上述工资单和人事登记表等等,是管理人员使用的数据格式,我们把它叫作“用户视图”。一般来说,不能按用户视图的原样子来建立数据库。 学生:我在学校里学过数据结构规范化的理论,可是不会用,实际工作中差不多都是这样“建库”的。 教授:所以我们在例中把它们叫作“数据存储”,而不叫“数据库”。要把多个应用所涉及的用户视图,按新系统的信息需求重新改造制作一番,才能成为共享的“职工数据库”。 学生:这么说,共享数据库的概念并不神秘;而且,从例中可以看出,共享数据库确实是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可是,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得不到普遍的认识呢 教授: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技术历史上的原因,又有教育培训上的原因。现在大家普遍应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从dBASE、FoxPro 到 Oracle 和 Sybase等等,?都提供了非常简单的物理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或删除的手段,比起过去用三代程序语言来“建库”不知简化了多少倍。70年代后期,有的数据库专家就提出了“数据库风险”的警告,意思是说,由于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的开发人员,在不同的时间,为不同的应用,很容易地建一些“数据库”,很可能产生大量冗余且不一致的数

城市人防资源智能管控信息系统

城市人防资源智能管控信息系统 2014年3月

目录

1.前言 人防工程是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及人员、物质掩蔽等需要而修建的防空工程。它关系到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能否有效地抵抗敌战略空袭和远程火力打击,保存战争潜力,保持战略全局稳定,创造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条件的大问题。人防工程建设是我国积极防御战略的积极体现,同时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并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人防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充分考虑到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人防工程建设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工程图纸、工程分布、工程状况等信息量呈指数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防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科学化、正规化。人防工程的管理还应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达到快速反应,符合战时指挥自动化的要求。 “数字技术”是近年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处理空间数据及其有关各种城市信息的管理模式,这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平衡、科学决策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数字人防”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人防办公室承担着市区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重任,日常工作中涉及的业务信息纷繁复杂,主要有:人防警报器数据、人防工程数据、人口疏散地域数据、专业队伍数据、重要经济目标数据、人民防空要图等。而实现这些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图形管理,不仅可以适时展现人防建设成果,更是实现人防科学快速指挥工作的需要。 城市人防资源智能管控信息系统是基于3S技术、集成通讯控制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结合我国人防技战术要求和国际主流智能控制技术开发的;分布式、智能化的,跨区域、跨种类、跨部门的人防信息化工作平台;做到管理决策可视化、建设管理一体化、信息应用集约化、现场控制智能化;对于推进人民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提升人民防空信息化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2.系统介绍 2.1概述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加快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我们构建了城市人防工程智能化管控系统。 该系统基于网格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集成通讯控制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对于推进人民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提升人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企业信息(本科)》复习题3

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行为主体来划分,可将信息激活分为以下哪些类型?个体激活和群体激活 2、“部分相加等于整体”的综合属于以下哪一类综合激活方法?简单综合 3、对于新信息系统目标的表述,以下哪项要求是不合理的?尽可能全面定性地罗列系统的目标 4、对企业管理产生负面作用的信息称之为?负值信息 5、登记搜索引擎的数量和排名,这是对企业网站进行测评的哪类指标? 网站推广的评价指标 6、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客体,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信息和信息活动 7、关于系统验收的时间选择,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实施成功并经过试运行一段时间(通常在半年到一年)后 8、改正在系统测试时没有发现的软件缺陷,这属于软件维护工作中的哪一种?纠错性维护 9、关于如何发挥企业掌握的内外信息资源功能的战略属于哪种类型的战略?信息资源战略 10、关于企业知识的共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知识共享只涉及员工个体之间的交流 11、关于虚拟企业的构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哪个?选择伙伴时,只需要考虑对方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和资源 12、关于问卷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问卷的类型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13、关于企业内信息传播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个?传播的目的更加具体 14、“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在处理政治态度、行为方式、自我评价和道德观念等观念形态方面的事务中显露出来的态度和方式”,是指管理者哪一项素质?思想素质 15、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本企业竞争策略等方面的信息属于以下哪一类型的信息?竞争信息 16、衡量CIO的业绩,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快速反应客户需求

17、建立和健全企业知识管理机构的关键点是选择合适的什么?CKO 18、企业的信息活动属于以下哪一个类型?组织的信息活动 19、企业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是?满意 20、企业信息推导激活法中以辐射后的新信息为中心再进行辐射的推导,称为?延伸辐射 21、企业管理者在参与信息系统设计时,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提出建议、意见时,一切以上司的满意为准绳。 22、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会根据行为越轨的程度,对越轨者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这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哪项功能?社会整合功能 23、企业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公开的审批制度,企业网络安全制度等属于以下哪类信息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制度 24、企业信息系统工作的基础是?数据 25、企业年利润增长率,企业投资效果系数增长等指标属于系统绩效评价的哪类指标?经济绩效指标 26、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的战略制定的正确步骤是下面的哪一项?确定战略目标—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规划 27、企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秘密信息,尽量不使竞争对手从公开场合获取本企业的情报信息所进行的工作是?反竞争情报工作 28、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正确步骤是下列哪一项?选定目标—情报收集—分析加工—应用传播 29、企业电子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是?全选 30、企业信息公开的方法中,下列哪一种对于树立企业形象至关重要?企业新闻报道 31、企业信息化可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下哪项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决定提升企业竞争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技术信息化 32、企业内部某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数据和文件,通常是为了提高内部某项工作的效率或为了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开始在企业内扩散,企业内的信息系统专家开始宣传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开始注意信息系统投资的经济效益。这说明,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什么阶段?单点数字化阶段 33、企业信息化中实现“技术信息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技术辅助 34、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为了与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相匹配,在管理目标、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的变革称之为?管理变革 35、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数据计算的设计方法中,“将测评指标覆盖的项目全部列出,规定每个项目的得分,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项,然后以所选项目的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数据”,是下列哪一种方法?罗列项目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管理

模型和子系统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表述采用一种简化的E-R图,如图1所示。 5. IS集成开发的支持工具 我们强调支持工具与方法的一致性,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概念及其工具,不能适应IS集成开发的需要。再说,IS不同于软件;信息工程不同于软件工程。用I-CASE工具来支持信息系统集成,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不是成功的。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I-CAIS的概念,即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概念;同时,制定了I-CAIS工具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元库的分层支持IS集成化开发的成组工具。该工具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 总体数据规划支持工具为规划人员(用户分析员和系统分析员)提供一个工作平台,录入基本的调研数据,计算机自动处理分析和人机交互建模,从而动态产生总体规划元库(Planning-Repository,PR),该机内文档的子集即为IRM资料。 应用系统设计工具是为联合应用设计(JAD)小组提供的工作环境。该系统可以自动抽取PR资料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再细化为设计元库(Design-Repository,DR),从而保证规划与设计的紧密衔接。 系统建造工具可自动检索DR设计资料作为系统建造的根据,产生应用元库(Application-Repository,AR),即物理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库,它们的部件的不同组装,就是不同的应用系统,从而保证设计与建造的紧密结合,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系统的自动生成。 实际上,这种集成化的IS开发过程,是与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相一致的[5]。 6. 小结:策略考虑 信息系统集成是将那些杂乱的独立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群岛”,变为“信息大陆”的集成化的系统的过程。于是,人们提出了“系统体系结构”(Systems Architecture)和“IT体系结构”(IT Architecture)的概念,以及系统逻辑集成的方法[6-8]。 事实上,信息系统集成是一种再造工程,数据集成比那些概念和方法更为重要。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建议采用本文所讲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建立全企业范围的信息系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复先:信息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计算机报》1994年第36期。 [2] 高复先:信息工程开发工具的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1995年第1期。 [3] James Martin: Strategic Data-Planning Methodologies,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82 [4] 高复先:试论IS建设中的总体数据规划,《交通与计算机》1990年第1期。 [5] Grady Booch,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 , The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6] Andrew S. Targowski, Ph.D , and Thomas F. Rienzo : Managing Information Through Systems Architecture The Systems Logic Integration Approach, Information Executiv Vol.3 No.3 Summer 1990 [7] J. Daniel Couger, Ptrick Flynn, and Doris Hellyer: Enhancing the Creativity of Reengineering Techniques for Making IS more Creative,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SPRING, 1994 [8] Michael A. Mische: Transnational Architecture A Reengineering Approach,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Winter 1995 Vol.12 No.1 1996-11-15 出自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

2014中央电大最新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IT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答:信息时代,产品或服务开发及生产的速度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些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支持企业的业务活动、生产活动,增强营销和生产的灵活性以及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产品设计和制造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和设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 (2)IT是如何支持企业的业务活动的? 答: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作为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公共关系,为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创新手段,使企业获得新的商业机会;提高财务活动、人事管理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IT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答: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生产力。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准确、高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从而能够缩短时间、减少错误、降低各种信息处理的工作成本。(1)联机事务处理主要用来协助企业对响应事件或事务的日常商务活动进行处理。(2)事务处理系统是使操作层的日常业务活动的数据处理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反馈控制。(3)TPS的一个重要延伸就是客户集成系统。CIS将技术送到客户端,让他们处理其自身的事务。 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可用于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技术工具有:(1)联机分析处理。(2)决策支持系统。(3)地理信息系统。(4)数据仓库。(5)数据挖掘。(6)专家系统。(7)商务智能。 (4)IT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答:作业一种广泛利用的标准资源,信息技术本身能够转化为企业的能力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通常是指那些能够使一个公司从战略上区别于竞争者,并培育出竞争者未拥有的有益行为的能力。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将信息技术转变为自己的核心能力:(1)寻求能够形成稀缺能力的信息技术应用。(2)关注那些能够使能力增值的信息技术应用。(3)识别那些难于模仿的信息技术应用。(4)追踪那些没有战略替代物的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优势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从而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或通过延伸固有的优势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削弱或消除竞争对手的优势。 2、举例说明什么是战略性信息、战术性信息、操作性信息(业务信息)?三者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答:战略性信息:市场需求增长率、国家5年发展规划、公司年度产值利润、竞争对手扩建项目方案、国家政策法规等。重要;决策作用;不可预测性。 操作性信息:基层管理层次的信息,主要包括运行控制和业务操作方面。包括成品库存数、月度生产计划、利润明细表、人才需求计划、职工考勤制度等。日常信息、简单明了、提供支持、可预测。 战术性信息:介于战略性信息和操作性信息之间,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操作性。比如下季度工作打算、下半年产品投放市场份额等。提供决策和支持;部分明了;需要去除不可预测部分。 3、什么是人工智能(AI)?举例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答: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研究领域。它试图赋予计算机以人类智慧的某些特点,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推理、记忆、学习、创造等智能特征,主要方法是依靠有关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特别是利用经验性知识对不完全确定的事实进行的精确性推理。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其主要的子学科有: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知识库、模式识别、机器人等。与企业管理智能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知识库系统等。 4、信息技术对组织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答:(1)在作为整体的组织层面,信息技术通过改进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改进组织的输入和输出方式、缩减中间管理机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塑造新型企业文化等途径来影响组织。(2)在组织的功能单元层面,信息技术通过改进传统的业务技术、功能重组和再定义、功能集成和一体化、增进功能组合的灵活性等途径来影响组织。(3)在组织的细胞——组织人员层面,信息技术通过改变雇员的工作方式和性质、雇员工作角色的变迁、雇员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等途径来影响组织。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成员行为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调查表明,组织成员(主要是经理和主管人员)都有由于对电子交流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的日益依赖而产生的孤独、焦虑和自尊丧失的现象。 5、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和资金的保障;用户的积极配合;高层领导的参与;科学的管理基础;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开发队伍;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 6、如何理解“一把手原则”? 答: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层领导必须亲自介入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这就是“一把手原则”,也就是指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在企业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组织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完成。 最高管理者的参与是系统成功的头等重要因素。在企业信息管理活动中,高层领导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2)抓好决策;(3)抓好落实。 二、分析题 1、教材P24第一章分析题之1小题。 答: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否简单明确;是否进行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成功的前提);是否严格遵循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方法(项目成功的保证);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和一个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信息重要性);是否坚持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拥有一支高效的合作团队,包括一把手原则的正确实施(保障)。 失败的表现主要有:规划制订不够科学;项目管理不够严格;监理机制不够健全;系统运行效益不够明显。 原因主要有: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在一个企业中对信息系统项目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是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需要按照3S(简单、集中、速度)来推进。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用户和支持数据库运行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构成。 2、简述DBMS的功能。 答: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数据库的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3、简述关系数据库满足的3类完整性规则。 答:实体完整性约束规则、引用完整性约束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规则。 4、简述E—R模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答:基本要求:E-R图会用到五个术语:(1)实体与实体集(2)属性(3)域(4)键(5)联系与联系集。E-R图中矩形代表实体集,椭圆代表属性,菱形代表实体集间的联系,通过线段将属性与实体集相连或将实体集与联系相连。规则:(1)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型,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型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2)若实体间的联系是1:1的,可以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两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3)若实体间的联系是1:n的,则两个实体分别应转换为一个关系,把实体中的所有属性都对应设臵为关系的字段。(4)若实体间的联系是m:n的,则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一个关系,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 5、什么是拓扑结构?按拓扑结构分,网络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优缺点? 答: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是指网络中各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关系结构,实际上主要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1)总线形拓扑:优点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廉,容易安装。缺点是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在各结点的连接,因此查错比较困难;虽然某台计算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但是若总线断开则网络将不可使用。(2)星形结构:优点是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缺点是对中心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如果中心结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的扩充比较困难。(3)环形拓扑:优点是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但是,任何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使全网瘫痪,而且结点的增加或减少都比较困难。 6、什么是客户机/服务器?其组成是什么?优点是什么? 答:简称c/s模式,即客户端运行客户端程序,将运行结果传送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端程序,将运行结果接收,并运行相应程序,将运行后的结果,再返回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并显示。P46中间;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的组成:它是一个物理上分布的逻辑整体,它是由客户机、服务器和连接支持部分组成。其中客户机是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接口设备或应用程序。它是一项服务的消耗者,可向其他设备或应用程序提出请求,然后再向用户显示所得信息;服务器是一项服务的提供者,它包含并管理数据库和通信设备,为客户请求过程提供服务;连接支持是用来连接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部分,如网络连接、网络协议、应用接口等。 客户机 / 服务器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资源共享。C/L结构中的资源是分布的,客户机与服务器具有一对多的关系和运行环境。用户不仅可存取在服务器和本地工作站上的资源,还可以享用其他工作站上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系统中的资源分布在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可以采用分层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用户有权去充分利用本部门、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参与管理,使得各级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3)可快速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在 C/S 结构中是一种基于点对点的运行环境,当一项任务提出请求处理时,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服务器间均衡地分布该项任务的负载。这样,在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可由多个服务器来并行进行处理,为每一项请求提供了极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事务吞吐量。 (4)能更好地保护原有的资源。由于C/S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可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软、硬件资源。以前,在其他环境下积累的的数据和软件均可在C/S中通过集成而保留使用,并且可以透明地访问多个异构的数据源和自由地选用不同厂家的数据应用开发工具,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而以前的硬件亦可完全继续使用,当在系统中增加硬件资源时,不会减弱系统的能力,同时客户机和服务器均可单独地升级,故具有极好的可扩充性。 二、分析题 1、德雷尔的那句话的含议是什么? 答:1、这句话强调了数据定义和数据标准化是数据管理的前提;数据管理需要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2、由于数据定义不同,对问题分析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而言,数据管理和数据标准化都是基础性的工作。数据是一切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和标准化如果产生缺乏,将大大限制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因此,必须严格规划企业的数据基础。而要做好数据规划,必须懂得从数据源头确立整合的思想。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从数据资源开始进行整体规划,到数据源头去,从数据开始规划,而非从技术开始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回归本源的关键。 3、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首先遇到了“数据处理危机”。美国学者威廉〃德雷尔指出,早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由于缺乏关于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科学方法,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多要素集成的概念,本文在介绍信息资源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 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们政府特此制定了由“知识成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只是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造成巨大的变化,产生新的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式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一、信息资源含义 “信息资源管理”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的政府部门出现,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等部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影响和扩展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其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多要素集成的概念。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

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系那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发布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从本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企业信息管理》历年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专科《企业信息管理》 1.“反映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运行情况,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依据”。这是指以下哪种信息?(A) A.内源信息 B.战术信息 C.战略信息 D.外源信息 2.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是(A)。 A.经理系统 B.知识系统 C.事务处理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 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功能是(B)。 A.管理需求信息、预测企业未来、信息分析 B.管理需求信息、通过财政手段管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资金流、管理来自供应商的产品的物理流动 C.预测企业未来、通过财政手段管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资金流、信息分析 D.管理需求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管理来自供应商的产品的物理流动 4.进行战略数据规划时,首要完成的任务是(C)。 A.明确企业边界 B.确定实体与活动 C.建立企业模型 D.建立企业业务活动过程 5.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方法是(B)。 A.专家调查法 B.鱼骨法 C.风险分解结构法 D.核对表法 6.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D)。 A.文档管理员 B.项目管理员 C.系统设计员 D.系统分析员 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满足(D)。 A.高耦合低内聚 B.高耦合高内聚 C.低耦合低内聚 D.低耦合高内聚 8.凭借各种网站,在因特网上发布各类商业信息,体现了电子商务的哪种功能?(D) A.咨询洽谈 B.业务管理 C.意见征询 D.广告宣传 9.关系模型中,主码也被称为(C)。 A.外链 B.域 C.主链 D.外码 10.CRM的核心是(B)。 A.稳定客户关系 B.客户价值管理 C.评价客户 D.客户服务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反映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运行情况,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依据”。这是指以下哪种信息?(A) A.内源信息 2.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是(A)。A.经理系统 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功能是(B)。 B.管理需求信息、通过财政手段管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资金流、管理来自供应商的产品的物理流动 4.进行战略数据规划时,首要完成的任务是(C)。 C.建立企业模型 5.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方法是(B)。 B.鱼骨图法 6.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D)。D.系统分析员 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满足(D)。D.低耦合高内聚 8.凭借各种网站,在因特网上发布各类商业信息,体现了电子商务的哪种功能?(D) D.广告宣传 9.关系模型中,主码也被称为(C)。C.主链 10.CRM的核心是(B)B.客户价值管理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收集信息、识别问题”属于在决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A) A.情报阶段 B.设计阶段 C.选择阶段 D.实施阶段 2.主码不允许为空,体现了关系模型中的哪种完整性约束?(A)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引用完整性约束 C.参照完整性约束 D.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哪一阶段的特征?(C) A.基本MRP B.闭环MRP C.MRPⅡ D.ERP 4.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方法是(B)。 A.专家调查法 B.鱼骨图法 C.风险分解结构法 D.核对表法 5.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D)。 A.文档管理员 B.项目管理员 C.系统设计员 D.系统分析员 6.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机构中”属于以下哪个阶段?(D)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实现阶段 D.概念设计阶段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院系:管理工程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学号:0313100227 姓名:陈传伟 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10日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企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 由于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其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提高社会效益。一般而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信息资源的管理;(2)对人的管理;(3)对相关信息工作的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信息化和中国已加入WTO 的今天,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那些问题?(3)对策的分析(4)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信息内容、性质、水平(略); (2)所需查阅文献信息的类型:时间(年代)为近五年的文献;文献的发表地域不限;文献出版类型不限;原文语种为中英文;著者、机构要求不限, (3)课题所研究的学科范围和主题要求: 主题概念有:信息、资源、资源管理、企业、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主题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信息检索与利用管理学 (4)已经掌握的线索:无 (5)课题对文献信息查新、查准、查全的要求:近五年的文献,要求较高的查全率。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XXXXXX 信息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需求 (1) 2.1现状描述 (1) 2.2需求分析 (1) 三、项目建设方案 (2) 3.1资源建设加工工艺 (2) 3.2普通纸质文档 (2) 3.3珍贵纸质文献 (4) 3.4电子文档 (6) 四、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7) 4.1系统设计架构 (7) 4.2资源加工管理平台 (8) 4.2.1概述 (8) 4.2.2功能及特点 (8) 4.2.3特点 (9) 4.2.4信息检索 (9) 五、投资预算 (11) 六、项目培训安排 (12) 6.1主要培训对象 (12) 6.2组织培训活动的要求 (12) 6.3培训方式 (13)

6.3.2一对一培训 (14) 6.3.3现场指导 (14) 6.3.4专题培训 (14)

七、运行维护方案 (15) 7.1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15) 7.1.1运行维护目标 (15) 7.1.2组织机构设置 (16) 7.1.3运行维护计划 (18) 7.1.4运行维护方式 (18) 7.2运行维护方案实施 (19) 7.2.1日常维护 (19) 7.2.2备份与恢复 (20) 7.2.3升级维护 (21) 7.2.4问题清单管理 (22) 7.2.5应急事件支持 (23) 八、售后服务管理 (25) 8.1帮助业主组建运维中心 (25) 8.2售后服务计划 (25) 8.3售后服务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26) 8.4技术支持的流程 (26) 8.5完备的服务措施 (27) 8.6售后服务的承诺 (29)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信息化工程,它涉及到 XXX 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次项目主要针对 XXX 目前保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发布,是 XXX 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知识管理系统是整个 XXX 信息化的依托,利用各种采集加工手段,如扫描、OCR、矢量化处理及数码技术等,将各种资源信息(例如文档、影像、图纸、视频、音频和手稿等)加工成为一个丰富的数字资源库,通过提供开放的检索接口,为其它平台提供数字资源信文化服务展示平台,是 XXX 进行传播、展示、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是 XXX 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 XXX 内部的数字化陈列,开展社会利用,还可以通过 Internet 向世人展示 XXX 风采。

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业 论文标题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XX 尹国胜考号 工作单位职务 通信地址:沭阳县XX路13号宁浦冠城售楼部指导老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18日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业主考学校办公室 - -

目录 一、前言 (4)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6) 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6) (一)管理决策层次方面 (6) (二)知识层次方面 (7) (三)信息层次方面 (7) 四、“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提出 (8) 五、“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应用 (9) 六、结论 (10)

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号:XX:尹国胜 [内容提要] 随着网络的出现,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资源,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卢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充分说明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

一、前言 所谓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生产等服务而进行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储存、交换、检索、利用、反馈等活动的总称。 企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存贮和利用的过程,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战略规划,对信息活动中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过程,力求资源有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作,以最少的消耗创造最大的效益。 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是企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存储和利用的过程,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战略规划,对信息活动中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决策过程,力求资源有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行、以最少的耗费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信息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形式,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把信息和信息的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 在企业信息管理中,信息和信息活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所有活动的情况都要转变成信息,以“信息流”的形式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运行,以便实现信息传播、存储、共享、创新和利用。此外,传统管理中企业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价值流等,也要转变成各种“信息流”并入信息管理中。企业信息管理的原则必须遵循信息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完成的各项管理职能。 企业信息管理过程又是一个信息采集、整理、传播、存储、共享、创新和利用的过程。通过不断产生和挖掘管理信息或产品信息来反映企业活动的变化,信息活动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意图力求创新,不断满足信息管理者依靠信息进行学习、创新和决策的迫切需要。 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开放与保护、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必要条件。大致任务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建立与因特网的联接等);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的运用);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等);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