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 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 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 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 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职责】农业部所属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制定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能力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技术规范】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六条【数据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同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信息发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调查制度】国家建立耕地质量调查制度。

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与应急调查。

第九条【普查】耕地质量普查是以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实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

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调查。

第十条【普查启动】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同意,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各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专项调查】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和新增耕地质量调查。

第十二条【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是为评价耕地质量等级情况而实施的调查。

各级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统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

第十三条【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的耕地质量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

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特定区域范围,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是指为了解耕地质量某些特定指标而实施的调查。

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特定耕地质量指标,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新增耕地质量调查】新增耕地质量调查是指为了解新增耕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耕地质量状况而实施的调查。

新增耕地质量调查与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同步开展。

第十六条【应急调查】耕地质量应急调查是指因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可能污染或破坏耕地质量的情况而实施的调查。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事故或突发事件性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应急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第三章监测

第十七条【目的任务】耕地质量监测,是指为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程度和趋势,通过定点调查、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分析化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开展的动态监测。

第十八条【监测网络】以农业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机构为中心,区域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机构为纽带,不同土壤亚类的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为重点,覆盖主要土属的耕地质量监测点为基础,省、市、县及科研单位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站(点)为补充,构建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功能完备的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第十九条【区域监测站】农业部根据全国主要耕地土壤亚类、行政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建设耕地质量区域监测

站。

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负责土壤样品的集中检测,并做好数据审核和信息传输工作。

第二十条【监测网点】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根据耕地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和地力水平在全国布设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点。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根据需要布设本行政区域的耕地质量监测点。

耕地质量监测点主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土壤污染严重区等区域布设,统一标识,建档立案。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土壤墒情、肥料效应和产地环境等监测内容。

第二十一条【监测工作】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国家监测点的监管,收集、汇总、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跟踪国内外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监测点的具体管理,收集、汇总、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协助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做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设施保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监测点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变动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设施及标志。

耕地质量监测点未经许可被占用或损坏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实施处罚。

第二十三条【监测点变更】耕地质量监测点确需变更的,应当经设立监测点的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由申请变更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费用。

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及时补充耕地质量监测点,并补齐基本信息。

第四章评价

第二十四条【评价制度】耕地质量评价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质量应急调查评价。

第二十五条【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各级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运用耕地质量普查、调查和监测数据,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情况进行评价。

各省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每3年发布一次,并报农业部备案。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由农业部每3年发布一次。

第二十六条【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农业部和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运用监测数据,对辖区内的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价,每年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第二十七条【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各级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运用调查资料,根据需要对特定区域的耕地质

量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十八条【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评价】农业部和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运用调查资料,对特定耕地质量指标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

第二十九条【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新增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出具评价意见。

第三十条【耕地质量应急调查评价】各级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依据应急调查结果,对耕地污染或破坏的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修复治理的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16年**月**日施行。

[精品]某某市乡村振兴考评细则

某某市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细则(乡镇) 1

A43经管局流转面积同比增长6%以上的得 得0.5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每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0.5分,每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得0.5分。得满分后最高加分不超过1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A53经管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班得0.5分,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的得0.5分,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工作的得0.5分,成立清产核资小组的得0.5分,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的得0.5分,完成资产登记造册的得0.5分。 二、产业振兴B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B110农业局 林业局 茶发局 水产局 畜牧局 按照种植业板块基地面积过2000亩、禽类养殖量过10 生猪养殖量过1万头、水产养殖面积过1000亩的标准进行评定, 新增1个符合标准的农业特色板块基地得2分,其中以三大“百亿 产业”为重点,发展竹、茶、油茶等特色板块基地的额外加 得满分后每增加1个符合标准的农业特色板块基地加1 后最高加分不超过5分。 、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攻坚B25 农办 农口各局 工商局 质监局 主要考核农业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化创建情况。 其中,农业招商引资权重分2分,乡镇2017年新引进一个投资规 模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得1分,得满分后最高加分不超过 分;龙头企业培育权重分2分,每新增一个市级龙头企业得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2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 分,得满分后最高加分不超过4分;品牌化创建权重分 1个农业品种类的中国驰名商标得2分,新增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 标志认证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 过2分。 2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绪论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相对于“中心”或“主体”而言,一般可以理解为“中心” 或“主体”周围的地方、条件或事物;自然环境是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的,既包括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影 响的“原始状态” ,也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创造的一些人工条件。 ·环境的理解:1.主体:人类 2.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3.自然因素的总和(不包含社会因素) ·环境要素的定义:人们将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 分叫做环境要素。 ·农业环境定义: 狭义:指以农业生物(农作物、畜禽和水生生物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 广义:构成整个环境因素中的与农业相关的部分环境。 ·环境科学定义: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研究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的科学。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定义:是研究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能量流动: 1.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2.营养剂与生态金字塔:利用率仅 10%(生态金字塔/数量生态金字塔/生物量生态金字塔) 3.意义: 1)保持生态结构稳定性 2)能量流动的方向 3)揭示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生态系统的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替代的过程。 (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 1.正向演替:食物网越复杂 2.逆向演替:食物网相对简单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物物相关、相生相克、互利共生、能流物复、协调稳定、负载定额、限制因子、时 空有宜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的定义: 大气是指被地球引力所吸引、 覆盖与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 厚度约 1000~1400km。 ·大气污染的定义: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其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都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 极限,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该地区的生物以及其他物品带来直接 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分类: 1.颗粒状物质:又可分为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其中有的可以以胶粒状态悬浮于空气中,被称为气溶胶(硫 酸雾、硝酸雾、光化学烟雾、含重金属氧化物的烟尘、粉尘) 2.气体污染物:SO2 O3 H2S Cl2 等 名称 降尘 TSP(总悬浮微粒) PM2.5~10 PM2.5 烟 粒径大小 >100μ m <100μ m 2.5μ m≤x<10μ m <2.5μ m 0.01~1μ m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农业气象站环境监控方案

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智能气象站系统方案 现代农业智能化包含了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科技设施等多个方面实施程序化和计算机软件的参与。农业的高科技电子智能控制设备,在我国农业战线基本是一个空白。而国外的产品价格极为昂贵,且并非安全适用。利用高科技技术,促进农业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成本下降都有积极意义。 智能农业气象站为九纯健科技面向农业领域推出的一款低成本、高性能远程环境采集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领先品牌九纯健系列传感器、九纯健数据采集器、九纯健智能控制器系统、九纯健短信报警系统、九纯健农业综合监控管理软件平台集成。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系统组成部件介绍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风速、风向、雨量、蒸发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智能气象站的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所以选择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气象传感器至关重要;九纯健气象数据记录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友好的软件人机界面和标准通讯传输功能。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系统数据联网功能概述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专业用于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强度、太阳辐射、降雨量、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实现对林业、农业、园林等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监控实行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系统网络连接传输方式介绍:提供了有线传输和无限传输两种方式进行传输数据! 有线传输方式: 将智能气象站上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标准的RS232/RS422/RS485/USB通讯接口与监测中心(总控室)上位机有线连接(线缆采用通讯专用线缆),最长有效通讯距离可长达1200米!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实现局域网多站点监测; 无线传输方式: zigbee无线传输方式: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结合新兴的zigbee无线通讯技术来实现数据无线传输,zigbee无线传输是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响应快、容量大、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他可以将成百上千的微笑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通讯,他们以“接力”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上,所以具有极高的通信效率,数据最终传输到上位机或其它无线技术如WiMax等收集。适用于学校农场林园等比较开阔的场合,通讯距离一般介于在10M-200M之间,无任何通讯费用! 射频无线传输方式:采用全球免执照频段无线射频进行数据传输,通讯距离一般在

农业农村部的理解

新土地管理法将于2020年实施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和试点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明确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宅基地改革和管理。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在规定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同时,明确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并赋予了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宅基地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相应职责。坚持实行一户一宅的基本管理制度,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二是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改变了过去农村的土地必须征为国有才

能进入市场的问题,能够为农民直接增加财产性的收入。同时在集体经营性建设性用地入市的时候,要求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才能入市。三是规范征地程序。要求政府在征地之前开展土地状况调查、信息公示,还要与被征地农民协商,必要时组织召开听证会,跟农民签订协议后才能提出办理征地申请,办理征地的审批手续,强化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征地补偿方面,改变了以前以土地年产值为标准进行补偿,实行按照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补偿,区片综合地价除了考虑土地产值,还要考虑区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制定。四是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将有关条款中的“基本农田”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应当落实到地块,纳入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严格管理。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五是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当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出合理安排。(据农业农村部网站)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doczj.com/doc/f62173981.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doczj.com/doc/f62173981.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doczj.com/doc/f62173981.html,11-2640.2014.02.010

村干部考核办法

盐小字[2015]53号 小庄乡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县委组织部下发的《2015年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盐山县农村管理科学化工作考核办法》等政策法规,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村干部,是指享受任职补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委会委员(会计)。 第三条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村干部由乡党

委负责监督考核管理。 第二章管理考核 第四条各村级组织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办公制度。正常工作日,各村要保证有一人到岗办公,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村干部因病因事不能正常工作超过两天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向乡主要领导请假,其他村干部要向村支部书记请假,返回后要及时销假。村干部考勤情况,要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各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 第六条村干部考核分为平时工作考核和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两个部分。平时考核由乡党委根据村干部日常考勤、交办任务完成情况和平时工作表现,以百分制进行量化打分。目标责任制考核由乡党委在每年年末派出考核组,采取到各村召开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大会(到会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人员总数的2/3)对村级班子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采取村级班子大会述职、与会人员口头评议、发放书面测评表集中测评的办法进行。书面测评重点考察村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摘要:水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水体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所进行的鉴定分析与动态监测, 依靠科学的实验方法对水环境质量作出系统的评价判断。随着人们对于水环境安 全的日益重视,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水环境监测管理,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掌握水资源质量与污染情况,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环境监测。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前提,通过对水中污染物 的监测分析,寻找污染源,并进行水污染程度分级,对保障人们用水安全有着重 要的意义。 1 水环境监测发展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以及水污染给我 国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南方水 资源相对充足,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用水紧张。合理用水对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有 着很高的依赖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各大江、大河和 湖波等水源区的监测网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详尽的技术规范,在监测点布置、水样采集和运输等工作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动 化水环境监测系统也已经开始运行发挥作用。 2 水环境监测现状 2.1 不满足环境预警相关要求。通过水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控,在高科技的协助之下让监测信息技术整合得以实现,同时将水文和气 象特征对环境的利用空间和承载能力进行科学预警,如此一来便需要保证管理能 够实现高效运行。但由于现在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系统不是非常完善,加上部门责 任义务不明确,使得在监测范围之内所形成的信息并不科学。 2.2 无法适应监测分析形式以及水环境情况。目前,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其监测标准里面还并无对废水监测的分析方式进行逐项的规定,同时也没有满足监 测分析标准化最低的要求。现如今,在污水排放和水环境质量相关要求里面对近 百余项污染物展开了控制,然而现在的分析方式并不配套。在国家重点控制的水 污染物中欠缺快速、简单的分析方式,导致应急监测不能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的 分析和判断。 2.3 不统一的监测体系管理。环境监测把同一生态流域由多个部门进行管辖,进而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水资源管理人员太过重视辖区范围内的利益, 而对全流域利益欠缺考虑,并未深人流域管理概念。使区域控制和流域控制实现 有机结合,还需要确保水资源的监管系统具备长期性,按照不同河段、流域以及 不同水利工程影响经济的程度来对流域内管理任务和权限进行统一,并尽可能做 到权利、责任、利益的统一。 2.4 较少的水环境评价和监测指标。水环境监测开展的依据便是水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它的标准限值和监测项目是监测体系建立的导向和依据。现如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包括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以 及基本项目。事实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在全国渠道、水库、运河、湖

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

农业环境监测监测实用手册 农业环境监测监测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调查访问,直接观察,和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手段与技术来观察、测试农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自然因素状况和变化,以获取关于农业环境质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关于农业环境的调查、观察记录与报告,各种测试数据资料,影象材料,航片、卫星图片及其它遥感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反映农业环境质量情况的重要资料。 农业环境监测监测工作还不能止步于获取这些信息,还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对农业环境质量作出现状或预断评价,有时还要追索污染(或破坏)的根源,提出环境事故裁决意见和防治办法建议。同时,农业环境监测监测部门还要不断地进行监测方法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农业环境监测监测是一项新发展的工作,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结合监测工作任务不断进行研究才能提高水平,满足现代环境管理与农业生产对农业环境监测监测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国产高分卫星系列高分一号、高分二号以及资源卫星系列资源三号、资源一号02C已经在农业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公众可以在遥感集市上查询相关影像数据并共同参与农业环境监测。(百度一下“遥感集市”即可知晓) 一、农业环境监测过程 农业环境监测的过程主要包括:监测目标的确定;资料调研;初步监测方案设计;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参数选择;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与处理;质量保证方案;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三、农业环境监测分类 1.按监测目的和性质分为3类 (1)污染事故监测 (2)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 (4)基线监测 (5)健康监测 (6)可再生资源的监测 (7)咨询服务监测 2.按监测对象 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噪声监测······ 3.按部门分类 基线监测(气象部门)、卫生监测(卫生部门)、例行监测(环境保护部门)、资源监测(资源管理部门)、工业监测(又分多种:如轻工业、冶金等)等。 四、农业环境监测的特点 1. 农业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三态”(气、液、固)、“一波”(热、电、磁、声、光、振动、辐射波);多方法、多领域 2. 农业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农业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4. 执法性 五、农业环境监测的原则 1. 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那些污染物毒性大,或潜在毒性大,或污染趋势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

农业农村部职能配置

农业农村部职能配置 农业农村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农业农村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第三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接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承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组织开展“三农”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等。设置中央农办秘书局,负责处理中央农办日常事务。农业农村部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承担中央农办相关工作,接受中央农办的统筹协调。 第四条 ?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取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取??是: (一)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组织起草农业农村有关法律法规草 案,制定部门规章,指导农业综合执法。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收储、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 (二)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指导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报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负责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负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在土木行业的应用 摘要:人类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城市文明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始终与建筑发生密切关系。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表达,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山洞石窟还是现代文明中的大厦高楼,均离不开土木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而对于追求生态建筑的现代人而言,环境在建筑中的考虑比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发重要起来。 关键词:环境监测土木工程环境监测应用绿色施工 Abstract: From the fishing and hunting, nomadic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long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hitecture. A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ivil engineering both ancient cave grottoes and building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For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modern people,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ortion is not ignore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 wor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ivi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 Green construction 正文: 环境监测,就是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对影响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测试、监视,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查环境背景、研究制定监测方案、合理设置监测地点、样品采集及送检、对样品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等环节,它是了解环境质量水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证。简言之,环境监测就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通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监测,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土木工程施工方式,使人与建筑更加和谐的相处。 例如现如今已成为快速生活标志之一的有轨交通,其建筑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均需要应用到环境监测的技术。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农业大棚环境监测方案V2.0

大棚环境参数监控解决 方案!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公司简介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鑫芯电子”)成立于2010年,总部坐落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是中国西南地区专注于物联网领域无线传感器行业相关产品研发、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集成,集研发、生产、销售、项目智能化设计和实施多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成都鑫芯电子坚持以技术为先导,以自主产品为核心,积极发挥人才优势,通过运用瑞士、英国、美国等世界知名厂商元器件,结合自主研发的软件及终端,现已攻克物联网领域传感器行业多项技术难题,并长期积极致力于医药生物、食品冷链、仓储物流、农业养殖、电力化工、档案管理等20多个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信息化建设。 成都鑫芯电子顺世界技术潮流而诞生,应国家创新号召而发展。面对物联网经济即将大规模爆发的机遇,公司招贤纳士,广聚人才,以高效服务于社会大众为宗旨,以积极创新发展为动力,持续增加企业投入,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以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跨越式发展。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发展多名省级代理商,正筹建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力争成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物联网传感器电子研发领航企业。 Chengdu Xin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alled “Chengdu Xinxin Electronics” for short) was founded in 2010, headquartered in Chengdu Jinniu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a provincial-level high-tech industr y development zone. It’s a new high-tech enterprise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specialized i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s related to the wireless sensor industry in the fiel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searching, developing, producing and selling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well a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rograms intelligently.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8年兽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8年兽用氯胺酮原料药供应和兽用氯胺酮制剂生产计划的 通知 【法规类别】兽医兽药 【发文字号】农办医[2018]42号 【发布部门】6024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变更) 【发布日期】2018.08.28 【实施日期】2018.08.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8年兽用氯胺酮原料药供应 和兽用氯胺酮制剂生产计划的通知 (农办医【2018】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江苏中牧倍康药业有限公司、中亚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现下达2018年度兽用氯胺酮原料药供应和兽用复方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生产计划(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定点供应生产 (一)原料药供应 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承担氯胺酮原料药供应工作,严格按计划向兽用复方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定点兽药生产企业供应原料药,保证计划落实。 (二)制剂定点生产 江苏中牧倍康药业有限公司为兽用复方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定点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生产,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强化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兽药国家标准,不得扩大产量,不得变更产品含量规格和包装规格,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二、统一组织调拨 中亚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亚公司”)负责组织协调氯胺酮原料药按计划供应,负责汇总报告兽用复方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年度生产计划和产品统一调拨工作。 三、专营专供专用 (一)明确专营单位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确定一家省级兽用复方氯胺酮注射液、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

附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体系运行,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考评对象为体系聘任人员,包括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工作日志; 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 第七条首席科学家 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 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 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 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 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 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 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第九条岗位专家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