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是研究水产动物和水生植物的药理学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在水产

养殖中,药物的使用是保障水产动植物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掌握水产药理学知识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药物吸收与代谢

药物在水产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水

生动植物的体表通常由粘液覆盖,这一特殊结构使得药物在体表吸附和渗透的

过程与陆生动物有所不同。此外,水生动植物的鳃和肠道也是药物吸收的重要

通道。了解药物在水生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可以指导药物的合理使

用和剂量控制。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水生动植物体内的靶标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的

过程。水产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抗菌药物通

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治水产动植物的细菌性疾病。抗寄生虫药物主要

用于防治水产动植物的寄生虫感染。抗病毒药物则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水产动植物的病情。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等。水产药物的

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在水产养殖中,常

用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给药、饲料添加和浸泡等。不同的给药途径适用于不

同的药物和疾病,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

率和疗效。

四、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

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是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水产养殖中,药

物的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等问题。因此,

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对于保护水产养殖环境和消费者

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药物合理应用

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指根据水产动植物的疾病特点、环境条件和药物特性,科学

选择药物和剂量,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在水产养殖中,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提

高疗效,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掌握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和

方法,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结语

水产药理学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学习水产药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产动植物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掌握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剂型选择原则,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这将有助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 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药物: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4.药物的作用:是研究药物接触或进入有机体后,促进有机体的组织细胞生理 机能、生化过程或形态学上的变化,或抑制和杀灭入侵机体的病原体,补充机体的维生素、激素等的不足,以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属于药物的作用。 5.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1)、兴奋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增强和提高2)、抑 制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减弱或降低。 6.药物作用的形式:局部作用、吸收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7.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2)、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蓄积过多导致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加重而产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极少数动物个体在应用某药致敏后,再次用该药时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 4)、继发反应:是指在应用药物治疗后而引起的一种不良后果。(二重感染) 8.剂量:即药物的用量,是决定药物效应的关键因素。 9.无效量:药物的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的量。 10.最小有效量:达到开始出现疗效的量。 11.极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治疗作用也逐渐增加达到最大治疗量 12.最小中毒量:极量在增加,即可引起中毒,最低的中毒量称最小中毒量。 13.致死量:剂量在增加,中毒严重以引起死亡的剂量 14.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5.给药方法:遍洒法、悬挂法、浸洗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口灌法、 注射法。 16.渔药的选择原则: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廉价性。 1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广谱的金属络合剂。 18.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宿主、病原、环境。 19.疾病的预防:一、改善生态环境—自然1)、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 要求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3)、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二、增强机体抗病力1)、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2)、人工免疫3)、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三、控制消灭病原体1)建立检疫制度2)、彻底清塘3)、机体消毒4)、饲料消毒5)、工具消毒6)、食场消毒7)、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8)、消灭陆生终末寄生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9)、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 20.草鱼出血病:1)、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HV)2)、症状:体色发黑,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但仍有韧性,病鱼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3)、流行:7—10cm的草鱼鱼种普遍,水温:27-30度4)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2.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3.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1.清除池底。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碘剂(PVP一I)60ppm药浴

《药理学》复习题带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时间又称减半期. 2.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3.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效 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4.激动药又称为兴奋药指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或者说有 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激动药。 5.抗菌谱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6.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7.治疗指数为LD50和ED50的比值.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之一。该值越大越安全。但 治疗指数不够完善,它只适用于治疗效应与毒性效应(或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 8.ED50 又称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9.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抑菌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2.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又称为药物代谢。 13.拮抗药又称为阻滞药指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即本身不引起生理效 应,却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或者说无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拮抗药。 14.杀菌药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且能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15.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答:抗精神病作用: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也可用于躁狂症及其它精神病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者;②镇吐作用: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但对晕动症无效;③影响体温调节: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④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宜减量 2.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答:。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又分为:ⅠA类中度阻滞钠通道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ⅠC 类显著阻滞钠通道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Ⅲ类——延长APD的药物。Ⅳ类——钙拮抗剂。 3.简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选择性激动M 胆碱受体,产生M 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明显。1.对眼的影响(1)缩瞳(2)降低眼内压(3)调节痉挛2. 促进腺体分泌:汗腺和唾液腺大量分泌。 3. 兴奋平滑肌:收缩肠道、支气管、子宫、膀胱平滑肌。【临床应用】1、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2.治疗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应用,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3、口腔干燥。4、对抗阿托品中毒的M样症状 5.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主要是1抗焦虑;2镇静催眠;3抗惊厥,抗癫痫;4抗中枢性肌肉僵直。 6.简述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代表药。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复习资料 水产药理学是研究水产动物和水生植物的药理学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在水产 养殖中,药物的使用是保障水产动植物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掌握水产药理学知识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药物吸收与代谢 药物在水产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水 生动植物的体表通常由粘液覆盖,这一特殊结构使得药物在体表吸附和渗透的 过程与陆生动物有所不同。此外,水生动植物的鳃和肠道也是药物吸收的重要 通道。了解药物在水生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可以指导药物的合理使 用和剂量控制。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水生动植物体内的靶标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的 过程。水产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抗菌药物通 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治水产动植物的细菌性疾病。抗寄生虫药物主要 用于防治水产动植物的寄生虫感染。抗病毒药物则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水产动植物的病情。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等。水产药物的 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在水产养殖中,常 用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给药、饲料添加和浸泡等。不同的给药途径适用于不

同的药物和疾病,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 率和疗效。 四、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 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是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水产养殖中,药 物的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等问题。因此, 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对于保护水产养殖环境和消费者 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药物合理应用 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指根据水产动植物的疾病特点、环境条件和药物特性,科学 选择药物和剂量,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在水产养殖中,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提 高疗效,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掌握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和 方法,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结语 水产药理学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学习水产药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产动植物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掌握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剂型选择原则,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这将有助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药理学

药理学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2.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本学科。 3.二重感染:如果长期应用四环素类光谱抗生素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抗药的细菌如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可引起中毒性肠炎和全身感染。这种继发性感染特称为“二重感染” 4. 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常用t1/2β或t1/2Ke表示 5.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6.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用法用量应用兽药的过程中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毒性反应。1.副作用:与治疗无关的作用。如腹痛、腹泻、动物窒息。 特点:药物所固有、可以预料、可以转化、可以设法纠正 2.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机能、形态产生损害。是药理作用的延伸。 分类: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胎、致癌、致突变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本质是免疫反应。 4.继发性反应:指药物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下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的药理效应 7.药物作用的方式 1.按作用的范围 局部作用:药物在吸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作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作用 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吸入麻醉药的全身麻醉作用 2.按作用发生的顺序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洋地黄毒苷直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于全身循环改善,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多,表现轻度李利尿作用,使心衰性水肿减轻或消除。 8.药物分类: 1.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 2.合成药物: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和抗菌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9.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 10.化疗药:化学治疗药物,对病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而对机体(宿主)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 11.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 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极低浓度下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生理生化系统,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目的。据主要作用靶位不同,分: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②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④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12.抗菌谱: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范围。窄谱、广谱 13.抗菌活性:是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可用体外抑菌实验和体内实验治疗方法测定

碘制剂及在水产上的应用

碘制剂可应用于水生动物的消毒、调节生长与代谢、驱杀虫等领域。目前市场中流通的碘类消毒剂品种繁多,商品名更是眼花缭乱,给养殖户识别、区 分同类渔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另一方面用户用药时常将其作为万能药,这些都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介绍常见的碘制剂,尽可能地从机理上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为养殖户选好药、用好药提供借鉴。 一、驱杀虫制剂元素碘对原虫和蠕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常用于驱杀寄生于鱼类肠道内的艾美虫,用法用量为:kg 体重或2%碘酊 12ml/kg 体重,拌入饲料制成药饵,每日1次,连用4d。此外还可治疗鲤嗜子宫线虫病。元素碘见光易挥发应避光阴凉保存;不可与含汞物质混合,否则产生碘化汞而呈现毒性作用。 二、调节代谢与生长制剂碘化钾有补碘作用,通过甲状腺激素参与几乎所有物质代谢过程,若缺乏会引起坏卵多,鳞少、皮厚、皮下粘液性水肿,生长速度下降等现象;但过量摄入会导致动物中毒,一般饲料中添加量为3卩g/kg体重或kg饲料。碘化钾水溶液与空气接触易分解析出I2 而变黄,稳定性较差;其所释放出的游离碘,易影响维生素、抗生素等的效价。 三、消毒剂 (一)?无机碘(如碘、碘酊)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醇溶液能氧化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与蛋白的氨基结合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可用于杀灭附着在水生动物体表或受精卵上的芽孢和病毒,预防水生动物的各种病毒性疾

碘酊因同时含碘%%?(g/mL),碘化钾%%(g/mL),形成可溶性的三碘化合物,使碘的溶解度增加数百倍,降低了挥发性。可用于水生动物体表涂搽消毒,用% 碘酊浸浴鱼类受精卵1〜2h,再用紫外线杀菌后的水饲养幼鱼,能有效地防治虹 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生。因碘对胃肠道粘膜有毒性,易受碱性、还原物质、日光照射等影响而加速分解;碘酊对水生动物刺激性较大 , 现已 较少应用。 ( 二) ? 有机碘目前市场流通的碘类消毒剂绝大部分为有机碘,对细菌、病毒、真菌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因其稳定性好、作用持久、刺激性小、残留低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是将碘与表面活性剂络合,再辅以增效剂、缓释剂等而成。由于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络合,络合的间对位位置不同,辅助成分不一,生产出了应用于不 同领域的碘制剂。 它们作用机理大致类同:碘直接卤化菌体蛋白质,产生沉淀;而表面活性剂一般对细胞膜有亲和作用,能将载有的碘与细胞膜、细胞质结合,使巯基化合 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有机碘类消毒剂有:⑴? 聚维酮碘 ( P V P - I ) 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碘络酮,它是1956 年由shelanski?H?A? 和Shelansdi?M?V?开发的,分子式为(C6H6ONI2 n。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效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LT

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名词 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二、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研究开发新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 二、新药研究程序过程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药物检测 1、临床前研究:主要由药物化学和药理学 2、临床研究: ①Ⅰ期临床试验:正常成年人,20-30例,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②Ⅱ期临床:随机双盲法,不少于100例病人,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临床推荐用量。 ③Ⅲ期临床: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病例一般不少于300例; ④Ⅳ期临床(售后调研):新药被批准生产、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观察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耗能载体能量差饱和性竟争性 被动转运简单扩散不无顺无无滤过不无顺无无易化扩散不有顺有有 主动转运是有逆有有 1、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相而通过 特点: ①转运速度与脂溶度成正比 ②顺浓度差,不耗能 ③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④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 2、滤过: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Å(=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 3、主动转运: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 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①逆浓度梯度,耗能。②特异性(选择性)③饱和性④竞争性 4、易化扩散:需特异性载体,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统称为ADME系统。 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途径 ①消化道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主要方式(被动转运)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言 简答题 1. 什么是药理学? 2. 什么是药物?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第二章药动学 A型题 1.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假如使尿中C 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汲取少, 排泄增快 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汲取多, 排泄减慢 C.pH上升,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汲取少, 排泄增快 D.pH上升,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汲取多, 排泄减慢 E.pH上升,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汲取多, 排泄减慢 2.以一级动力学消退的药物E A.半衰期不固定 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 C.半衰期延长 D.半衰期缩短 E.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高低而改变 3.首过消退影响药物的A A.作用强度 B.持续时间 C.肝内代谢 D.药物消退 E.肾脏排泄 4.药物零级动力学消退是指C A.药物消退速度及汲取速度相等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退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退恒定比值的

药物 E.药物完全消退到零 5.舌下给药的特点是B A.经首过效应影响药效 B.不经首过效应,显效较快 C.给药量不受限制 D.脂溶性低的药物汲取快 6.首次剂量加倍目的是A A.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Css B.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 C.增加药理作用 D.延长t1/2 E.提高生物利用度 7.pKa是指C A.弱酸性, 弱碱性药物达到50%最大效应的血药浓度的负对数 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 C.弱酸性, 弱碱性药物呈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D.激烈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 E.药物消退速率 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汲取方式是D A.有载体参及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简单扩散 E.胞饮 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D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血浆蛋白结合 10.药物及血浆蛋白结合C A.是难逆的 B.可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水产渔业-观赏鱼用药宝典(适应症和用法详解)

观赏鱼用药宝典(适应症和用法详解) 观赏鱼用药宝典(适应症和用法详解) 呋喃西林(黄粉) 【别名】呋喃新;呋喃星;硝基呋喃腙,呋喃西林,硝呋醛 【性状与稳定性】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初淡,余味发苦。日光下色渐变深黄色。极微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碱性溶液后色泽渐变为暗棕色,饱和水溶液的酸碱度为5.5~7.5。 【药理作用】本品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导致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抗菌力弱,对假单孢菌属及变形杆菌属有耐药性。在体外能抑制一般的细菌,高浓度时可杀菌,外用冲洗处理体表感染和皮肤疾病,效果令人满意,用药后使细菌数量大大减少。 【临床应用】外用于治疗创伤、烧伤、化脓性皮炎、中耳炎、泪囊炎、阴道炎、膀胱冲洗、褥疮等。 【医用呋喃西林用量用法】1.5ppm全缸泼洒,20ppm泡15-30分钟,50ppm泡10-20分钟。 0.01%~0.02%溶液于创面涂抹。 【主治】腐皮病(打印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症)、细菌感染性竖鳞病、蛀鳍烂尾病、皮肤发炎充血症、水痘病、洞穴病、白头白嘴病。适用于鱼病初期,体表鱼病;中后期无用,下药期间关灯,无光情况下效果较好。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1)每百斤鱼用1-2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半个月喂一个疗程,每1疗程3天,可防治肠炎; (2)用五万分之一的浓度本品药浴鱼体10分钟,可预防赤皮、烂鳃、肠炎等。呋喃唑酮(痢特灵) 【别名】痢特灵 【性状与稳定性】黄色结晶性粉末,无味。微溶于水、乙醇。遇光色变深,遇碱可溶解。【药理作用】本品为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包括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金葡菌、粪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弯曲菌属、拟杆菌属等,在一定浓度下对毛滴虫、贾第鞭毛虫也有活性。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氧化还原酶而阻断细菌的正常代谢。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痢疾、肠炎、霍乱,也可用于伤寒、

药理学(1)复习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 名词解释 1.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治疗过程过长或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 2.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副作用:也称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带来痛苦或不适 4.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在肝脏和胃肠道被部分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变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效应)。 5.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生物效应 7.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动学、药效学 8.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9.最小有效量:能使机体产生药理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也称阈剂量/浓度 10.停药反应: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病情发生变化的情况 11.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 12.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13.特殊反应:指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14.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的可用于寄生虫感染,包括人工合成和抗生素。 15.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6.最低抑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7.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选择题 1.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3.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属于局部作用。 4.药物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5.药物的两重性是指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6.受体拮抗剂的特点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7.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水产药物药物学临床药理学论文(共2篇)

水产药物药物学临床药理学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水产药理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鱼虾种质衰退及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了水产养殖业病害频发。目前水产养殖业中病害多呈现传播速度快、病程短及流行面积广等趋势,有些病害的大规模的流行甚至对水产养殖业造成极沉重的打击,给整个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已成为近年来制约我国甚至全世界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发展瓶颈。目前,应用水产药物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发生的病害仍然是最传统、最有效方法,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因专业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渔业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意识,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依靠经验、口口相传等方式不规范用药,导致水产药物污染养殖水体及水产品药物残留,从而引发耐药菌的出现和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影响环境和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水产药物与药理学课程正是让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全面、系统、详细地

掌握有关水产渔药的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理论知识和最终在实际水产养殖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从而提升水产养殖专业病害防控方向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掌握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有价值的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及使用方法,能合理地选择药物和制定治疗方案,为在今后工作中科学选用正确合理的渔药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打好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水产药物与药理学课程教学中体会,针对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于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将来在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坚实基础。 1课堂教学中引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的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核心内容就是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水产药物与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药理学复习重点选择题

选择题 1.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3.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属于局部作用。 4.药物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5.药物的两重性是指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6.受体拮抗剂的特点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7.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9.药物在体内消除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 10.胃肠道给药易出现首关消除。 11.肾为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12.生物利用度是指非血管途径给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等同于绝对生物利用度。 13.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14.高敏性是等量药物引起和一般患者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效应或毒性。 15.安慰剂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16.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由小到大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 17.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致死的直接原因是深度呼吸抑制。 18.焦虑症选用地西泮。 19.苯巴比妥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水溶性。 20.苯二氮卓类是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21.癫痫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22.癫痫病持续状态的首选药静注地西泮。 23.苯妥英钠不用于治疗癫痫小发作。 24.硫酸镁用于治疗子痫、破伤风等惊厥。 25.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 26.治疗燥狂症首选碳酸锂。 27.治疗抑郁症选用丙咪嗪。 28氯丙嗪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是阻断∝受体。 29.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是因为成瘾性较吗啡轻。 30.支气管哮喘不属于哌替啶的适应证范围。 31.人工冬眠合剂组成: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32.对吗啡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有显著疗效的药物:纳洛酮。 33.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是抑制中枢PG合成。 34.对乙酰氨基酚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35.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 36.阿司匹林无成瘾性。 37.治疗新生儿窒息的首选药洛贝林。 38.咖啡因与麦角胺制成复方制剂治疗偏头痛。 39.M受体时不会产生心率加快。 40.ℓ1受体时心搏加快。 4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42.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 43.阿托品可解救有机磷酸酯类的轻、中度中毒。

华中农业大学药物学复习资料

华中农业大学药物学复习资料 药物学:广义:所有有关药物的知识。 狭义: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一门学科。水产药物学:是有关水产药物各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剂型(dosage form )是指药品的形态类别(如片剂、胶囊、注射液、涂抹软膏等)。作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便于使用;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和肿瘤)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含病原体和肿瘤)的作用,主要阐明药物与细胞靶位结合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脂溶性药物顺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即脂溶扩散。滤过扩散: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借助流体静压和渗透压穿过生物膜的孔膜。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的载体转运。吸收:是药物自用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大多数药物通过简单扩散吸收。 pKa:是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指50%药物解离时溶液的pH 值。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联接,基底膜外还有星状细胞层包围,仅让脂溶性物质通过,其他大分子物质或离子难以通过,形成保护大脑的屏障。 Ⅰ相反应:指药物经过氧化、还原或水解,极性增强的过程。 Ⅱ相反应:即结合反应,指Ⅰ相反应形成的代谢产物与体内水溶性较大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在相应基团转移酶催化下结合。 药酶:代谢药物的酶系统。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

450酶系统,故又称微粒体酶。使肝药酶活性增加或合成加速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合成减慢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 时-量关系:即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是药动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药物消除动力学:指药物消除的速率过程。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药物消除的百分率不变,又称为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量不变,与血药浓度无关,又称为恒量消除。 生物半衰期:指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血浆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等效:指两个药学相同的药品,他们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按血药浓度(C)推测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液体容积。 清除率CL:又称血浆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表观分布容积血中的药物全部清除 房室模型:是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凡摄取或消除药物速率相似的组织器官均可划为同一房室。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后撤药,血药浓度已低于MIC,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化疗药:用于治疗病原体所致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药物。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和机能活动(抑制作用),或杀灭病原菌(杀灭作用)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MIC: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MBC: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窄谱抗菌药: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如异烟肼只对抗酸分支杆菌有效;青霉素类只对G+菌和少数G-菌有作用。

药理学复习重点归纳总结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 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表现。 5、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者胆汁排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8、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9、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10、排泄(e*cretion):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11、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之间的循环。 12、一级动力消除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3、零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即恒定的速率,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的量不变。 14、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aaction):凡是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17、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8、解离常数K D:是指引起50%最大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浓度。K D与药物-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成反比,K D 越小,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亲和力越大。 19、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 D的负对数(-lgK D)为PD2,PD2值与药物和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成正比。 20、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即它们能够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的现象。 21、内在拟交感活性(ISA):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阻断β受体外,对β受体亦有部分激动作用的活性,这种作用较弱,通常被β受体阻断作用掩盖,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可减少由于β受体阻断而导致的支气管收缩、心衰和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22、膜稳定作用:是指药物抑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膜稳定作用在常规剂量下并不显著,只有在过量时才比较明显。 23、镇静催眠药:是一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24、癫痫(epilepsy):是由脑组织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运动、感觉、意识、精神异常,反复发作,发作时伴有异常脑电波。 25、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 26、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 27、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

水产药理学期末论文-秀才青鱼

水产药理学期末论文-秀才青鱼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1药动学及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5) 2抗菌渔药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及药物残留研究 (6) 3 影响抗菌渔药的药动学及药物残留特征的主要因素 (8) 3.1 给药方式和剂量 (8) 3.2水环境因子 (10) 3.3 性别 (11) 3.4种内与种间差异性 (11) 3.5 降低药物残留的探索 (12) 4展望 (12) 4.1加强水产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 法研究 (13) 5.2科学引入生理药动学模型 (14) 参考文献: (16)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Key words: antimicrobials; fishery drugs; pharmacokinetics 近年来,因违规用药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引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抗菌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易吸收和半衰期长等特点广泛被应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内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了解抗菌类渔药的药动学作用对实践中渔药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菌渔药药动学相关,阐述了水产动物体内抗菌渔药的药动学及药物残留特征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 1药动学及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在研究水产无脊椎动物体内抗菌渔药的药动学及残留规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此法检测大环内酯类、磺胺类、

药理学重点笔记复习各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的规律A.D.M.E. 3.药效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期〔20-30健康者、Ⅱ期〔200-300病者、Ⅲ期〔>400病者、Ⅳ期〔售后的临床监测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局部器官的血流量;体液pH;组织亲和力;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饱和性:结合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抑制现象:当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引起中毒。 3.肝药酶诱导:一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和自身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卡马西平、乙醇、奥美拉唑、咖啡因、地塞米松、肼屈嗪等。 4.肝药酶抑制:一些药物则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可使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这些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奎尼丁、喹诺酮类

药、红霉素、华法林、氟西汀、西咪替丁、别嘌醇等。 5.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能从肝细胞主动地转运到胆汁中,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叫肝肠循环。 6.一室模型:用药后药物进入血循环并迅速均匀地分布到全身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而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单次静脉注射后的药物 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速率不同,药物首先进入分布容积较小的中央室〔全血及血流充盈的组织,如肾、脑、心、肝等,然后较缓慢地进入分布容积较大的周边室〔如血流较少,缓慢的肌肉、皮肤、脂肪等。地西泮 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一般以口服吸收的百分率〔%表示。 8.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 意义:①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浓度时的给药剂量;②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摄取程度。0.05~0.2 ,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内;0.2~0.7,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0.55~>10.0,主要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因此,Vd越大,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越明显 9.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10.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容积血液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用L/h或ml/min为单位表示 11.稳态血浆浓度: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曲线先呈锯齿状上升,继而趋于平稳,不会持续无限上升,在4~5个半衰期接近稳态血药浓度〔坪值。稳态血药浓度的高低与每日总量成正比。稳态血药浓度高限与低限之间的差距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5个半衰期规则!经过5个

2021年自考《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1年自考《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四)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疾病学 2.细菌 3.寄生虫 4.超寄生 5.拥挤影响 6.药理学 7.渔药 8.安全范围 9.打印病 10.竖鳞病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对水产动物病害已有记载,著名的著作有范蠡著的_______________;苏轼著的_________________;徐光启著的__________________。 2.疾病控制包括三个重要部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水产动物疾病的正确诊断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4.硫酸铜药浴时用量为________________;全池遍洒时用量为________________。

5.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细菌的感染途径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真菌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型。 8.寄生虫按寄生部位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9.水产动物给药途径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萎缩的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1.体内各种细胞按其再生能力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草鱼出血病病症可分为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病毒的显性感染有_____________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水产动物疾病学特点? 2.细菌的致病机理? 3.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浙江海洋大学生物制药专业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药理学复习选择题题库

浙江海洋大学生物制药专业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药理学 复习选择题题库 1. 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和规律的科学称为: [单选题] * A 药物学 B 药动学(正确答案) C 药理学 D 药物 E 药效学 2.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称为: [单选题] * A 药效学(正确答案) B 药理学 C 药动学 D 药物学 E 药剂学 3.能使机体机能活动增强的药物作用称为: [单选题] * A 预防作用 B 抑制作用 C 治疗作用 D 兴奋作用(正确答案) E 全身作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 [单选题] *

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正确答案) D 治疗作用及毒性反应 E 治疗作用及变态反应 5.副作用一般是在下述哪种情况时产生: [单选题] * A 治疗量(正确答案) B 中毒量 C 极量 D 无效量 E 最小中毒量 6.下列哪种不良反应常与用药剂量无关: [单选题] * A 副作用 B 变态反应(正确答案) C 毒性反应 D 致突变作用 E 后遗作用 7.饮适量浓茶能提神醒脑,但连续用后需加大茶叶量才能显效,是因为产生了: [单选题] * A 高敏性 B 身体依赖性 C 耐受性(正确答案) D 耐药性 E 精神依赖性

8.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单选题] * A 膜孔滤过 B 易化扩散 C 被动转运(正确答案) D 主动转运 E 胞饮 9.反复用药后停药,病人出现了戒断症状称为: [单选题] * A 习惯性 B 成瘾性(正确答案) C 耐受性 D 耐药性 E 高敏性 10.后遗效应是指: [单选题] * A 血药浓度有较大波动时出现的生理效应 B 用药剂量过小引起的效应 C 有生化缺陷病人对药物的反应 D 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时的残存效应(正确答案) E 药物中毒时所致的反应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药物: [单选题] * A 分布加快 B 作用增强 C 代谢加快 D 暂时失活(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