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刑化简论

轻刑化简论

轻刑化简论
轻刑化简论

收稿日期:2008-01-08

作者简介:朱 勇(1979-),男,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

轻刑化简论

朱 勇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 要:轻刑化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轻刑化思想源远流长,了解轻刑化的动因,掌握轻刑化的规律,领悟轻刑化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的轻刑化建设必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轻刑化思想演进及轻刑化动因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中的轻刑化建设。

关键词:刑罚;轻刑化;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中图分类号:D924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8)03-0378-0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刑罚也有其产生、发展,到逐渐消亡的历史规律,轻刑化贯穿了整个刑罚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这一历史规律,对于陶冶思想理念、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制定和执行刑事政策无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一、轻刑化的定义

轻刑化也称为刑罚的轻缓化,指刑罚向轻缓方向转变的趋势,包括内涵上的轻刑化和外延上的轻刑化。内涵上的轻刑化指刑罚种类轻刑化和刑罚程度轻刑化。种类轻刑化是指在刑种方面刑罚由重到轻,如死刑、肉刑、身体刑、耻辱刑的废除,代之以较为轻缓的刑罚;程度轻刑化是指在某个刑种内刑罚的严厉程度由重到轻,包括执行方式、刑罚的期限或数量的轻缓,如死刑的执行方式由车裂、凌迟、火刑、轮刑转变为枪决、注射,自由性刑期减短,财产刑科罚的财产数量减少等等。

外延上的轻刑化包含立法轻刑化和司法轻刑化两个方面。立法轻刑化是指从刑罚发展史角度,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轻刑化,由严峻转向温和,由犯罪转向非犯罪(即非犯罪化);司法轻刑化是指从司法角度,对犯罪行为处以较轻缓的刑罚,对微罪不处以刑罚或代之以其他处罚措施(即非刑罚化)。

二、轻刑化思想的历史演进

1 启蒙思想家的轻刑化思想

启蒙思想家代表了16世纪到18世纪时期新生的

资产阶级思想的要求,在刑法上, 批判中世纪身份的、擅断的、残酷的、神学的刑罚,为近代刑法学的建立提

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 。[1]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他们主张刑法要与宗教分离,否定神意是刑法权的根据;提出罪刑法定,反对罪刑擅断;主张客观主义,反对主观归罪;提出罪刑相称,反对滥施酷刑重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提出刑罚目的论,一般预防是主要目的,否定报应刑。

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是近代刑法学的理论基石,尽管有缺点,却为后进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也是轻刑化思想的开端。

2 刑事古典学派的轻刑化思想

刑事古典学派是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刑法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边沁、康德、黑格尔等。他们提出了意志自由论和道义责任论,主张犯罪出于自由意思,并基于此对犯罪负有罪责;深化了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费尔巴哈 第一次用拉丁文对资产阶级的原则作了如下经典表述:无法律则无刑罚,无犯罪则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或者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贝卡里亚提出刑罚要 与犯罪相对称 ,主张刑罚阶梯论,使犯罪行为 沿着这无形的阶梯,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3]65-66,贝卡里亚明确提出刑罚宽和思想,主张 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受到他的效果。!!除此之外的

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就是蛮横的 。

[3]42-43

刑事古典学派的思想尽管也有缺点,但其倡导的理论成为近代刑法学的的理论原则,为后来法治国家刑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轻刑化思想,如贝卡里亚关于死刑废除、耻辱刑、罪刑相称、刑罚的宽和等论述

第4卷第3期2008年7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Vol 4No 3Jul.2008

大大推动了轻刑化的进程,并在实践上推动了法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刑罚改革。

3 刑事实证学派的轻刑化思想

刑事实证学派是指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社会上升到垄断阶段后,在社会矛盾激化、犯罪率上升,尤其是惯犯、累犯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刑法学派。代表人物有龙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李斯特等。他们提出犯罪原因论,反对古典学派意思自由的观点, 认为人们可以对行为作出自由选择,纯属幻想;[1]159主张目的刑主义,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特别预防,后来发展成为教育刑论,并认为对犯罪者进行再教育是刑罚的本质之一。

刑事社会学派的犯罪原因论指出了刑罚的局限性,并对推动了监狱功能的转变,对刑罚的功能提出了创造性见解,这些思想对轻刑化思想的发展具有良好地启示作用。

4 新社会防卫论的轻刑化思想

二战胜利后,人权和民主思想复苏,罪刑法定和正当程序的理念重新得到重视。制定保障人权和限制酷刑的刑法,提倡犯罪者回归社会的权力等成为普遍的呼声。新社会防卫论的代表人物为格拉马蒂尔、安塞尔等。该理论主张将社会防卫理念和人道主义理念贯彻到刑法之中,改革现有刑罚制度,主张废除死刑,将刑罚和保安处分合并为刑事制裁的统一体系,安塞尔还提出 四化,即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受害人化和社会化,同时,提出国家有使犯罪人重归社会的义务,犯罪人有重归社会的权利。

新社会防卫理论集中体现了轻刑化思想,尽管有理想主义倾向和不足之处,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恢复性司法理论和实践也是新社会防卫论的体现和发展。

三、轻刑化的动因

1 社会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自由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更迭,不同的社会形态要求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适应,刑罚作为社会制度中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不断向前进化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因生产力水平所限,人们的自由被广泛束缚在生产资料上,犯罪人的生命和身体成为刑罚的对象,而人身自由的剥夺相对次之,这个时期的刑罚也是以生命刑、肉刑和身体刑为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大的人身自由,这个时期的刑罚则是以自由刑为核心的。

自由的广泛发展奠定了轻刑化的基础。自由权种类的增加和各种自由权程度的拓展为轻刑化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随着自由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转变到个人本位,最后人们在刑罚上提出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人道主义的提出标志着轻刑化从原来的自然状态转变为人文状态,从原来的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状态,这一切是与人的主体性的提升???自由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也是轻刑化的根本动因。

2 犯罪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刑罚的功能也具有局限性

社会是充满冲突的,各种冲突的解决方法不可能尽善尽美,每一项制度,每一种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当冲突无法用合法的、有利的方法解决时,犯罪也就有发生的可能性了。需强调的是,人们的意识也不是绝对自由的,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意识的冲突同样是存在的,这种冲突的存在也为犯罪的发生准备了可能性。 对于犯罪的必然性既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宏观角度观察。从微观角度看到的是具体的犯罪人和犯罪行为,某人之所以犯某一罪行表面上看存粹是偶然的,但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从宏观角度看犯罪的整体状况,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特定数量的犯罪,犯罪的必然性就非常清楚,但这种宏观的必然性要通过微观的偶然性表现出来。[4]43刑罚作为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手段沿用了几千年,刑罚的作用是巨大的,很难想象没有刑罚的社会将是何等模样;然而实际上它只是对付犯罪的最后手段,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刑罚的预防功能是有限的。犯罪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个人的;有客观的,也有心理的。刑罚的预防功能在面对复杂的犯罪原因时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刑罚对法盲、藐视法律者、侥幸心理者、激情犯罪者、性情鲁莽者、过失犯、逞强者、头脑简单者的威慑力有限。其次,刑罚具有消极作用。刑罚使犯罪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易使人产生性格上的变异;刑罚使犯罪人脱离社会,易受监狱不良风气影响;刑罚具有不可逆转性,这意味着刑罚错判无法得到根本的纠正;刑罚具有不经济性,耗费社会大量的有用资源,包括国家的、社会的和犯罪者本人的。

犯罪的必然性和刑罚功能的局限性决定了那种认为刑罚越重对惩罚和预防犯罪越有利的重刑化思想是完全错误的。迷信重刑化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第3期朱 勇:轻刑化简论#379

#

的,秦朝和隋朝的灭亡,以及明朝重刑预防官僚腐败失败的实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是轻刑化的直接原因。

四、轻刑化在中国

现行刑法中的某些规定体现了轻刑化思想,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的量化要求、轻微行为的非犯罪化、轻微犯罪的非刑罚化、管制制度、缓刑制度、假释制度、减刑制度等。但总体而言,我国刑法仍具有重刑化倾向。

1 重刑化的现状

首先,立法上,我国的刑罚制度以死刑和自由刑为中心的重刑结构,而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中心的轻刑结构。

其次,司法上,法院裁判的刑罚具有重刑化倾向。死刑和自由刑应用较多,财产刑、资格刑和轻度自由刑(管制、拘役)应用较少。

再次,执行上,自由刑的执行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封闭式行刑模式,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缓刑和假释适用的比例较小。

另外,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重刑化倾向的另一个表现。它由行政机关适用,期限一到三年,有时还可延长一年,其严重程度不亚于管制、拘役。

2 重刑化的原因

(1)客观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过去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又处于体制改革的阶段,各种利益冲突增多和加剧,犯罪形势较为严峻,这种形势下容易产生重刑化思想。

(2)主观上,人们当时的法律意识不强或错误,加之重刑化传统的长期影响,人们简单的迷信重刑对惩罚和预防犯罪更有作用,并且此种意识在领导层中不在少数。

(3)制度上,民主、法制、法治尚不完善。我国社会尚属市民社会初期,经济不发达和传统封建文化造成民主、法制和法治发展的不完善,缺乏产生轻刑化思想的土壤。

3 轻刑化的意义

轻刑化 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可以说,刑罚轻缓化的进程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一致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轻刑化可以使我国刑罚与国际保持大体一致,是刑事现代化需要;轻刑化可以改善对犯罪人的改造效果,更好地实现刑法的任务;轻刑化可以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地宽松环境,鼓励创新和民主思想的成长。

在我国实行轻刑化,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的平均刑罚感。就我国现状来看,有实行轻刑化的基础。首先,客观上,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获得较快发展,社会矛盾相对和缓,社会较为稳定,此为轻刑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其次,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人们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趋于理性化,此为轻刑化的主观思想基础。实践证明,中国轻刑化的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功。1997年新刑法废除了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对流氓罪进行了分解,并限制了死刑的适用,对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死刑的条件也作了严格限制。 胡云腾研究员指出,新刑法实施后,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的数量也有了减少。在新刑法实施后的一年内,部分地区使用与执行死刑的数量下降了二分之一以上,据推测全国普遍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4]159

4 轻刑化的建议

(1)立法上,废除死刑需长远计议,但 严格限制死刑,是当前我国刑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6]。

实体法上,可以从形式上将涉及死刑的罪名数量减少,实质上对非暴力型犯罪和财产型犯罪取消死刑,与此相适应可以改革我国的有期徒刑期限,将其上限上调,这是死刑的轻刑化举措,并非有期徒刑的重刑化倾向。

结合我国的管制和拘役等短期或轻度自由刑,引入社区矫正。

扩大单处财产刑的适用范围,相应缩小短期自由刑的适用范围,如可以适用于情节较轻,单处财产刑不致危害社会的情形,包括偶犯或初犯、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犯罪人、未成年犯、未完成犯、胁迫犯、全部退赃并有悔罪表现的犯罪人等。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引入司法制约,防止自由刑在刑法外的滥用。

程序法上切实贯彻死刑轻刑化理念,如最高人民法院近期收回死刑复核权,也可建立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范围可扩到到轻微的公诉案件。

(2)司法上,切实落实刑事诉讼法,改变侦查实践中逮捕滥用,审查起诉中不起诉案件指标化的做法。审判中贯彻轻刑化理念,对不是罪大恶极的暴力犯罪慎用死刑,这一点可效仿日本。

(3)刑法执行上,贯彻教育刑理念,提高监狱对犯罪人改造任务的地位,从而提高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可能性。(下转第393页)

#38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

客的目的,同时也是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维护文化多样

性的需要。由于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导游英文解说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若想使自己的英文解说符合 准、顺、快 的标准并能够客观、得体、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除了语言技能之外,导游人员还应努力提高文化修养,不断扩大知识面。现在每年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因此,对我国从业的导游人员来说,在文化旅游中如何保持其核心要素???文化底蕴,并通过语言作为桥梁和纽带来不断地传承和传播文化历史,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经华.导游翻译技巧刍议[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

1998,16(4):77-81.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张 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4]冯国华,吴 群.论翻译的原则[N].北京:北京外国语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2001:89-91.

[5]湖南省旅游局.湖南导游词精选[M ].长沙:湖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3.

[6]Weihe Zhong.An over view of T ranslation inChina.Pr actice

and T heory[J].T r anslation Journal,2003,7(2):51-58.[7]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8]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

1998(2).

[9]阮黎明.注重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J].江汉石油学院

学报,2001.

[10]高 峰.论英汉翻译中的源语语篇分析[J].吉林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by tour guide ?s

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

LIN Zhu -mei

(School of Tourism &Hospi tality,Eastern Liaoning U niversity,D andong 118000,C hi na)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lated tourism in our country,tourism English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 he m ain target of tour guide ?s 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 is to promote hum an ?s culture and informa tion com munication.Because of this,tour g uide should not only m aster two languages,but also understand deeply the cultur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H owever,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y,and there is th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m.So,follow ing pragmatic rul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ural transmis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our guide ?s 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

Key words: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cultural transm ission;pragmatic rule (上接第380页)

(4)刑事政策上,改变实践只重 严打 ,忽视 和宽大相结合 的做法,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理念,切实维护人权和法治。参考文献

[1]王亚明,杜万松.中国调解与审判关系新论?从历史的视

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73.[2]孙 锐.刑事普通救济程序功能的类型化分析[J].沈阳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6.

[3]杨继慧,张翠文.浅议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有关问题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7.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generous penalty

ZH U Yong

(School of Criminal and Judicatory Law,China U niversity of Politi cal Science and Law,Bei 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Generous penalty is the objective and historical law.Generous penalty idea has run a long course.Knowing its motive,grasping its law ,comprehending its idea connotation will impact deeply generous penal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penalty;generous penalty;non-crime;non-penalty

第3期

林竹梅:导游英文解说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393 #

刑罚轻刑化的内涵与价值探析

刑罚轻刑化的内涵与价值探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刑罚轻刑化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刑罚轻刑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刑罚轻刑化;内涵;价值 一、刑罚轻刑化的内涵 刑罚轻刑化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指的是对犯罪人的行为仍然认定为犯罪,对犯罪人仍然作出刑罚,只不过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变得相对轻缓和简单,或者直接在立法上对某些犯罪规定较低的法定刑幅度,同时包括了非刑罚化,即对犯罪人确认其行为构成犯罪但对他的处罚采用非刑罚措施而非刑罚措施。刑罚轻刑化的改革趋势包括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在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刑罚轻刑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刑罚轻刑化的首要条件是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刑法处理的是犯罪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即符合刑法分则具体罪名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刑罚轻刑化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进行刑事立法的时候,根据刑法谦抑性原则将那些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根据刑法来定罪处罚。 (二)通过法律理论的发展和立法的推动在立法上实现刑罚轻刑化 1.法律思想层面的刑法轻刑化。法律思想是指制定和运用法律的最高原理。 [1]轻刑化的内在精神和其价值取向便是法律理念层面的刑罚轻缓化。这样的理念是人们通过对人类自身价值不断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刑罚的功能、目的乃至刑罚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断思考得出的。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刑罚轻刑化的思想正是针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刑主义而来的,防止刑罚的滥用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消灭残酷的刑罚是刑罚轻刑化的最终目的,文明、缓和、人道是刑罚发展的方向。刑罚轻刑化在法律思想层面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刑罚长期不断发展的进步方向和趋势必然是刑罚轻缓化;人道主义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刑罚轻刑化的内在精神体现;对于防控犯罪来说刑罚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重刑和泛刑是刑罚轻刑化极力反对的;惩治犯罪的方法是众多的,不能将刑罚看做是唯一方法,惩治和预防犯罪还应当积极运用其他的非刑罚措施;除了惩罚之外还应当坚持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在刑罚轻刑化这一理性的法律理念形成之后,将对我们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使我们对刑事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反思,成为我们审视和检讨现行法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和尺度。 2.立法技术方面的刑罚轻刑化,指在法律文本上实现刑罚的种类以及程度的轻刑化。这是相对于重刑来说的,种类轻刑化对于重刑来说指的是从刑罚的种类

关于刑罚轻缓化的看法

关于刑罚轻缓化的看法 在今天,传统的重刑主义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刑罚轻缓化,作为一种轻缓的形势政策,俨然已经是很多国家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刑罚轻缓化的含义 关于刑罚轻缓化,法学界尚无准确定义。有人界定为,“实际表现为以相对较轻的刑罚对付和应付犯罪,以及倡导已经可能轻的刑罚来惩罚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体现为刑罚体系中刑罚总量的降低,轻刑、缓刑、假释的广泛适用等。” 由此可知,刑罚轻缓化的首要前提便是—构成犯罪。即某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所有犯罪构成要件。如果某个行为根本不构成犯罪,也就不可能适用刑罚,更谈不上刑罚轻缓化。 刑罚轻缓化是一种趋势,一种由重到轻的趋势,也并不是说在任何背景下刑罚都越轻越好,而应该根据具体的社会背景、社会价值观念、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刑罚轻缓化与适用重刑也并不矛盾。对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如果施以轻邢,无法体现刑法的惩罚性,也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这与刑罚的目的相悖。刑罚轻缓化并不是对于所有的犯罪都一味从轻,而是特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社会价值观念的产物,刑罚的轻重取决于社会的平均价值观念。 刑法作为一种社会法律制度,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刑罚在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走向轻缓化,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潮流。 二、刑罚轻缓化的利弊 纵使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各国刑事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能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刑罚轻缓化相应的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轻刑化是社会民主的保障,轻缓化的刑罚会促进和保障社会民主的实现。在我国,刑罚轻缓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刑罚轻缓化促进刑事政策科学化,符合当代刑法应当提倡的“严而不厉”的科学思想。 在立法方面还不尽完善的时期,刑罚轻缓化主要将在司法领域得到体现,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能够促使法官在现有刑法规定的范围内对案件作出更为合理且符合社会平均价值观念的判决;另一方面,也易造成法官曲解刑罚轻缓化观念而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判决不公乃至重罪轻判等情况发生。 因此,刑罚轻缓化的广泛普及还需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以及不断的适用与改良的过程。 三、刑罚轻缓化的实现机制 刑罚轻缓化应从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与改革,实现轻刑与非刑罚的措施相结合的刑罚改革趋势。 在立法上,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刑罚体系的中心,废除和限制死刑;同时,减少长期的监禁刑等重刑种在整个刑罚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提高罚金刑的地位。这种刑罚结构体现轻刑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减轻刑罚给罪犯带来的痛苦,也更能发挥对罪犯的改造与教育作用。 在司法上,首先,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决定对于死刑限制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它结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下放26年的

浅谈我国刑法的轻刑化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刑法的轻刑化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轻刑化是人类进一步走向文明的体现,也是的需要。随着的发展,加之国际形 势的,我国刑法典中的适用,也经历了由严到宽的过程,且有进一步轻刑化的趋势。作为安全 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其刑罚的宽严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 数人的观念中,刑罚似乎只是用来惩罚犯罪者的,实在不然,刑罚的目的更多的是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现行刑法典应鉴戒国外经验,体现轻刑化的趋势。轻刑化的利弊,我们通过对周朝“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论述揭示周朝得以长久统治的奥秘,然后对上较为繁 盛的汉、唐两代的轻刑政策加以论述,以增强此观点的可信度。同时通过对秦、元、明因重刑而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突出减轻刑罚的重要性。在化建设中,重刑会给社会劳动者增加心理障碍,从而阻碍现代化建设之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建设领域里,更应留意刑罚的标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用刑方面都趋向于轻刑化,这是人类进一步注重 人权和走向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加之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刑法典中刑罚的适用,也经历了一个由严到宽的过程,且有进一步轻刑化的趋势。 作为社会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其刑罚的宽严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轻刑化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一个国家的刑法的任务往往与刑罚密不可分, 而又与刑罚的目的息息相关。关于刑罚的目的,学术界没有同一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是惩罚说,以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和权利,使他们感到压力和痛苦,以制止犯罪的发生。二是改造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的手段,改造罪犯,使其重新做人。三是预防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四是双重目的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和改造犯罪人。五是综合说,以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重新犯罪,同时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其他分子。不管怎么讲刑罚的目的,实在,惩罚就是手段,改造则是补救措施,而惟有预防才是刑罚的真正目的。我们以为刑罚预防可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种。特殊预防是指对犯罪 人适用、执行刑罚,预防其再次犯罪。其对象只能是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特殊预防中,刑罚的作用表现为:(1)通过对极少数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死刑,使其不可能在犯罪,这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特殊预防方式,也是代价最高的预防方式,它不是实现特殊预防的主要方式。(2)通过对尽大多数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无期、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在一定期限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在执行期间对其进行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以促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遵法公民。(3)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罚金、没收财产,使其失往再次犯罪的物质基础而不能再犯罪。(4)通过对某些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以防止其利用这些权利进行新的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 适用和执行刑罚,防止社会上可能犯罪的人实施犯罪。其对象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一方面,通过制定和颁布刑法,确立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使有犯罪意图人的犯罪观念受到抑制,不敢实施犯罪。另一方面,通过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使犯罪和刑罚之因果关系具体化,从而其他有犯罪意图的人,以达到阻止其犯罪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出,

轻刑化简论

收稿日期:2008-01-08 作者简介:朱 勇(1979-),男,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 轻刑化简论 朱 勇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 要:轻刑化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轻刑化思想源远流长,了解轻刑化的动因,掌握轻刑化的规律,领悟轻刑化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的轻刑化建设必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轻刑化思想演进及轻刑化动因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中的轻刑化建设。 关键词:刑罚;轻刑化;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中图分类号:D924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8)03-0378-0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刑罚也有其产生、发展,到逐渐消亡的历史规律,轻刑化贯穿了整个刑罚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这一历史规律,对于陶冶思想理念、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制定和执行刑事政策无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一、轻刑化的定义 轻刑化也称为刑罚的轻缓化,指刑罚向轻缓方向转变的趋势,包括内涵上的轻刑化和外延上的轻刑化。内涵上的轻刑化指刑罚种类轻刑化和刑罚程度轻刑化。种类轻刑化是指在刑种方面刑罚由重到轻,如死刑、肉刑、身体刑、耻辱刑的废除,代之以较为轻缓的刑罚;程度轻刑化是指在某个刑种内刑罚的严厉程度由重到轻,包括执行方式、刑罚的期限或数量的轻缓,如死刑的执行方式由车裂、凌迟、火刑、轮刑转变为枪决、注射,自由性刑期减短,财产刑科罚的财产数量减少等等。 外延上的轻刑化包含立法轻刑化和司法轻刑化两个方面。立法轻刑化是指从刑罚发展史角度,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轻刑化,由严峻转向温和,由犯罪转向非犯罪(即非犯罪化);司法轻刑化是指从司法角度,对犯罪行为处以较轻缓的刑罚,对微罪不处以刑罚或代之以其他处罚措施(即非刑罚化)。 二、轻刑化思想的历史演进 1 启蒙思想家的轻刑化思想 启蒙思想家代表了16世纪到18世纪时期新生的 资产阶级思想的要求,在刑法上, 批判中世纪身份的、擅断的、残酷的、神学的刑罚,为近代刑法学的建立提 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 。[1]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他们主张刑法要与宗教分离,否定神意是刑法权的根据;提出罪刑法定,反对罪刑擅断;主张客观主义,反对主观归罪;提出罪刑相称,反对滥施酷刑重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提出刑罚目的论,一般预防是主要目的,否定报应刑。 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是近代刑法学的理论基石,尽管有缺点,却为后进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也是轻刑化思想的开端。 2 刑事古典学派的轻刑化思想 刑事古典学派是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刑法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边沁、康德、黑格尔等。他们提出了意志自由论和道义责任论,主张犯罪出于自由意思,并基于此对犯罪负有罪责;深化了启蒙思想家的刑法观点,费尔巴哈 第一次用拉丁文对资产阶级的原则作了如下经典表述:无法律则无刑罚,无犯罪则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或者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贝卡里亚提出刑罚要 与犯罪相对称 ,主张刑罚阶梯论,使犯罪行为 沿着这无形的阶梯,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3]65-66,贝卡里亚明确提出刑罚宽和思想,主张 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受到他的效果。!!除此之外的 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就是蛮横的 。 [3]42-43 刑事古典学派的思想尽管也有缺点,但其倡导的理论成为近代刑法学的的理论原则,为后来法治国家刑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轻刑化思想,如贝卡里亚关于死刑废除、耻辱刑、罪刑相称、刑罚的宽和等论述 第4卷第3期2008年7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Vol 4No 3Jul.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